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示踪技术评价低渗透油藏油水井间连通关系 被引量:51
1
作者 张钊 陈明强 高永利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48-51,共4页
提出了应用示踪剂检测技术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低渗透微裂缝发育油藏油水井间的连通关系.通过大量现场实践证明,应用这种方法能较为准确地评价水驱前缘及其推进速度、流动主次通道、裂缝渗透率、储层渗流及储层生产动态... 提出了应用示踪剂检测技术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低渗透微裂缝发育油藏油水井间的连通关系.通过大量现场实践证明,应用这种方法能较为准确地评价水驱前缘及其推进速度、流动主次通道、裂缝渗透率、储层渗流及储层生产动态特征等油田生产中关心的参数和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技术 油藏数值模拟 低渗透油藏 井间连通
下载PDF
油田示踪剂技术 被引量:37
2
作者 于瑞香 张泰山 周伟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15,共4页
介绍了油田示踪技术的发展历史、分类和应用,比较了化学示踪剂、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稳定性同位素示踪剂和微量物质示踪剂的优点和缺点,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微量物质示踪剂是油田示踪剂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油田示踪剂 微量物质示踪剂 示踪技术
下载PDF
坡面细沟侵蚀产沙时空分布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丁文峰 李占斌 +1 位作者 丁登山 庄大昌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9-23,共5页
利用放水冲刷试验结合稀土元素(REE)示踪技术对坡面侵蚀产沙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径流冲刷下,坡面侵蚀产沙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并对应不同的产沙特征。其空间变化表现为,在6°、9°情况下,坡面不同坡段的... 利用放水冲刷试验结合稀土元素(REE)示踪技术对坡面侵蚀产沙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径流冲刷下,坡面侵蚀产沙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并对应不同的产沙特征。其空间变化表现为,在6°、9°情况下,坡面不同坡段的相对侵蚀量沿下坡方向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12°小流量情况下,坡面各坡段的相对侵蚀量与坡度较小的情况相似,当流量较大时,坡面各不同坡段的相对侵蚀量随坡长的增大而减小。但坡面最下端坡段的相对侵蚀量总是随着冲刷历时的延长而减小,其余各坡段的相对侵蚀量则呈现出缓慢的波动式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 细沟侵蚀 产沙 时空变化规律 稀土元素
下载PDF
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4
作者 苏正安 熊东红 +4 位作者 张建辉 董一帆 杨超 张小波 鲜纪绅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第2期42-47,共6页
紫色土是我国西南地区一种主要的土壤类型,具有土层浅薄、结构性差和有机质含量低的缺点,同时又具有成土速率快、生产性能高的优点。在紫色土坡耕地上,不仅降雨和地表径流对坡面土壤迁移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壤中流的侵蚀也不可忽视。与此... 紫色土是我国西南地区一种主要的土壤类型,具有土层浅薄、结构性差和有机质含量低的缺点,同时又具有成土速率快、生产性能高的优点。在紫色土坡耕地上,不仅降雨和地表径流对坡面土壤迁移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壤中流的侵蚀也不可忽视。与此同时,耕作侵蚀作为坡耕地上主要的人为加速侵蚀形式,在坡面土壤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紫色土坡耕地的土壤侵蚀现状、定量研究方法和防治措施等作了简要论述,并指出:在紫色土坡面水蚀过程中,壤中流侵蚀过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该方面研究成果较少,今后应当加强;相对于水蚀而言,耕作侵蚀的研究还很少,且在该区域主要关注单纯的耕作侵蚀效应,耕作侵蚀与水力侵蚀的交互作用研究更少,因此需要加强对耕作侵蚀和水力侵蚀的耦合作用机制的研究;在研究方法方面,应将各种定量研究方法有机结合,互相验证,开展多尺度的定位观测和控制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坡耕地 水力侵蚀 耕作侵蚀 定量研究 防治措施 示踪技术
下载PDF
施钾对花生积累氮素来源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月福 康玉洁 +1 位作者 王铭伦 赵长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6-131,共6页
利用盆栽试验和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花生吸收土壤氮、肥料氮、根瘤固氮量及比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钾处理花生氮素均主要积累在籽仁中,但随着施钾量的增大,花生各器官中茎的含氮量增加幅度最大,果壳的含氮量增加... 利用盆栽试验和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花生吸收土壤氮、肥料氮、根瘤固氮量及比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钾处理花生氮素均主要积累在籽仁中,但随着施钾量的增大,花生各器官中茎的含氮量增加幅度最大,果壳的含氮量增加幅度最小。适当增施钾肥可以提高各器官含氮量和15N丰度、氮素和15N积累量,促进花生植株对3种氮源的吸收利用,尤其对籽仁生物量(经济产量)的影响最大。吸收土壤氮的比例在38.29%~45.10%之间,吸收肥料氮的比例在12.37%~13.40%之间,吸收大气氮的比例在42.53%~48.31%之间。适量增施钾肥提高了吸收肥料氮和根瘤固氮的比例,降低了吸收土壤氮的比例,提高了肥料氮的利用率,但过量施钾效果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示踪技术 产量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标记药物在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高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8-62,共5页
近二十年来,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在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有了快速发展。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或液相色谱一质谱联机技术检测生物样本中标记药物和未标记药物,具有较高的测试专属性和灵敏度。稳定同位素标记药物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分析内... 近二十年来,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在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有了快速发展。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或液相色谱一质谱联机技术检测生物样本中标记药物和未标记药物,具有较高的测试专属性和灵敏度。稳定同位素标记药物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分析内标”和“生物内标”,作生物内标时可将标记药物用于人体。本文介绍了稳定同位素标记药物的有关知识及该技术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药物吸收、药物处置及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原理与方法。该法具有减少体内药物处置的个体内差异,减少受试者数目,提高药代动力学数据的可信度等优点,但也有一些原因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 临床药代动力学 生物内标 分析内标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液相色谱-质谱联机技术
下载PDF
同位素水文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19
7
作者 谭忠成 陆宝宏 +1 位作者 汪集旸 孙营营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2,共7页
综述了国内外同位素水文学研究的主要成果,认为同位素示踪方法在解决某些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地质问题方面优势比较明显,并且有助于从宏观和微观上阐明水循环过程中各相关要素的变化情况,揭示某些水文基本现象的内在规律;指出了同位素水... 综述了国内外同位素水文学研究的主要成果,认为同位素示踪方法在解决某些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地质问题方面优势比较明显,并且有助于从宏观和微观上阐明水循环过程中各相关要素的变化情况,揭示某些水文基本现象的内在规律;指出了同位素水文学研究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一些重点课题,并对同位素技术或方法在水文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水文学 同位素示踪技术 环境同位素 水文学
下载PDF
基于能位测定和示踪检测法的地下煤火漏风状态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海燕 冯超 +3 位作者 耿兰 余波 崔小龙 陈美贞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应用能位测定法和示踪检测技术联合检测了鸡西老二井火区地下漏风状态。通过测试计算相对总压值得出了火区范围内井巷系统与采空区的风流关系,进而定性确定了火区内老二井与胜利井之间存在的可能漏风路径。在此基础上,利用瞬时释放示踪... 应用能位测定法和示踪检测技术联合检测了鸡西老二井火区地下漏风状态。通过测试计算相对总压值得出了火区范围内井巷系统与采空区的风流关系,进而定性确定了火区内老二井与胜利井之间存在的可能漏风路径。在此基础上,利用瞬时释放示踪气体法确定了胜利井和老二井间的漏风方向和漏风速度,计算得出了火区下采空区内平均直线漏风风速为0.13m/s,漏风量为776m3/min。研究结果为矿区采取针对性的防灭火措施提供依据,并为同类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位测定 示踪技术 漏风 煤火 采空区
下载PDF
The uptake diversity of soil nitrogen nutrients by main plant species in Kobresia humilis alpine meadow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被引量:17
9
作者 WANG WenYing MA YongGui +3 位作者 XU Jin WANG HuiChun ZHU JinFu ZHOU HuaKu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10期1688-1695,共8页
We studied the uptake of ammonium, nitrate, and a variety of amino acids by alpine plant species in the Kobresia humil alpine meadow ecosystem in situ. We examined the extent of niche separation in uptake of N source ... We studied the uptake of ammonium, nitrate, and a variety of amino acids by alpine plant species in the Kobresia humil alpine meadow ecosystem in situ. We examined the extent of niche separation in uptake of N source by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in alpine communities, and investigated the contribution of symbiotically fixed N to the total N in alpine meadow. The results are (1) δ15N natural abundance values of 13 plant species lie between -2.680‰ and 5.169‰, and the scope is 7.849‰. (2) Le- guminous plants, such as Trigonella ruthenica, Gueldenstaedtia diversiffolia, and Oxytyopis ochrocephala, and non-legumi- nous plant Gentiana straminea uptake low amounts of 15N labeled ammonium, nitrate, glycine or aspartate in soil. (3) As far as the plant uptake of organic N is concerned, Kobresia humilis, Poa pratensis, and Gentiuna spathutifolta can effectively uptake organic nitrogen, and about 37%-40% of the nitrogen of these species comes from soil organic nitrogen sources (such as glycine and aspartate). Stipa aliena can effectively uptake nitrate, and 60% of its nitrogen comes from soil nitrate. Potentilla anserina, Poa pratensis, and Thalictrum alpinum can effectively absorb ammonium in comparason to other plant species in the meadow, and about 25%-27% of the nitrogen in these plants comes from soil ammonium. (4) The contribution of leguminous fixed N to total N is 7.48%-9.26% in Kobresia humilis alpine meadow. (5) These data show many plant species of alpine meadow may effectively utilize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such as amino acids, and these plants have diverse ways to uptake soil nitrogen in alpine meadows. Based on the results we can partly explain why there are abundant biodiversities and how plants at alpine habitat utilize the limited soil N 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bresia humilis alpine meadow 15N tracer technique plant organic nutrition soil nitrogen
原文传递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OF VERTICAL VORTEX AT HYDRAULIC INTAKES 被引量:14
10
作者 CHEN Yun-liang WU Chao +1 位作者 YE Mao JU Xiao-ming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07年第2期143-149,共7页
The trace of vertical vortex flow at hydraulic intakes is of the shape of spiral lines, which was observed in the presented experiments with the tracer technique. It represents the fluid particles flow spirally from t... The trace of vertical vortex flow at hydraulic intakes is of the shape of spiral lines, which was observed in the presented experiments with the tracer technique. It represents the fluid particles flow spirally from the water surface to the underwater and rotate around the vortex-axis multi-cycle. This process is similar to the movement of screw. To describe the multi-circle spiral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axisymmetric condition, the vertical vortex would change not only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but also in the axial direction. The improved formulae for three velocity components for the vertical vortex flow were deduc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separation of variables in this article. In the improved formulae, the velocity components are the functions of the radial and axial coordinates, so the multi-circle spiral flow of vertical vortex could be simulated. The calculated and measured results for the vertical vortex flow were compared and the causes of errors were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ical vortex tracer technique multi-circlespiral flow separation of variables
原文传递
铅同位素示踪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宣斌 王济 +2 位作者 段志斌 王堃 安吉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21,共5页
铅污染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形式之一,并且随着工农业生产铅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铅污染来源复杂,如何准确、快速地识别污染源并弄清其迁移转换机制是土壤污染防治的关键。随着同位素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铅同位素示踪... 铅污染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形式之一,并且随着工农业生产铅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铅污染来源复杂,如何准确、快速地识别污染源并弄清其迁移转换机制是土壤污染防治的关键。随着同位素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铅同位素示踪逐渐成为重金属污染溯源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该文阐明了铅同位素示踪机理和组成特征,参考了国内外铅污染源示踪应用实例,分析了铅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应用现状,重点剖析了其迁移速率和迁移路径的机理以及污染程度和污染源的定量解析,最后针对铅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应用中的不足,展望了其发展前景,以期为铅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土壤污染源解析与污染治理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示踪技术 土壤 重金属 源解析
下载PDF
新型气体示踪剂的优选及检测 被引量:14
12
作者 邹信芳 张作祥 +1 位作者 巩吉海 胡仲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7-68,i006,共3页
通过研究优选出两种气体示踪剂, 室内实验研究了两种气体示踪剂(F6、F12) 的示踪性能和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评价实验结果表明: 新型气体示踪剂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加标回收率高的特点; 示踪性能评价实验表明: 新型气体示踪... 通过研究优选出两种气体示踪剂, 室内实验研究了两种气体示踪剂(F6、F12) 的示踪性能和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评价实验结果表明: 新型气体示踪剂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加标回收率高的特点; 示踪性能评价实验表明: 新型气体示踪剂具有在地层吸附量少、在天然气中空白值低的特点。从而证明了这两种新型气体示踪剂适合作为油田混相驱油矿场试验中用于监测注入气体流动方向的示踪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剂 优选 检测技术
下载PDF
正明矿穿层钻孔有效抽放半径的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袁奎 何启林 +1 位作者 李同锁 邢真强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4年第1期92-97,共6页
钻孔有效抽放半径是矿井瓦斯抽放措施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直接关系到抽放钻孔的设计、布置以及抽放时间的长短。以气体渗流理论通过fluent6.3建立了钻孔瓦斯抽放流动模型,来模拟在抽放钻孔周围瓦斯的运移规律,确定抽放半径大概范围。结合... 钻孔有效抽放半径是矿井瓦斯抽放措施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直接关系到抽放钻孔的设计、布置以及抽放时间的长短。以气体渗流理论通过fluent6.3建立了钻孔瓦斯抽放流动模型,来模拟在抽放钻孔周围瓦斯的运移规律,确定抽放半径大概范围。结合现场考察,采用SF6示踪法通过对数据的测定及分析,最终得出正明矿4#煤瓦斯抽放钻孔的有效抽放半径与抽放时间之间的关系,为瓦斯抽放钻孔的合理布置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煤矿抽放半径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放 数值模拟 示踪技术 有效抽放半径
下载PDF
利用SF_6示踪技术测试煤层瓦斯抽采半径 被引量:13
14
作者 辛明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64-66,共3页
为了合理布置煤层抽放钻孔数量,采用SF6示踪技术测定煤层瓦斯抽采半径。沿煤层布置一排试验钻孔,选定其中某几个孔作为SF6释放孔,其余作为抽采试验孔,在一定的抽采负压条件下,通过观测抽采试验孔的瓦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以确定煤... 为了合理布置煤层抽放钻孔数量,采用SF6示踪技术测定煤层瓦斯抽采半径。沿煤层布置一排试验钻孔,选定其中某几个孔作为SF6释放孔,其余作为抽采试验孔,在一定的抽采负压条件下,通过观测抽采试验孔的瓦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以确定煤层瓦斯抽采半径。在朱集矿的试验中,通过一个月的连续观测,测得该矿11-2煤层瓦斯抽采半径可以达到5 m。利用SF6示踪气体可以较好的测定煤层瓦斯抽采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示踪技术 抽采半径
下载PDF
海洋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黄奕普 陈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12-523,共12页
简述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海洋水体运动、海洋颗粒物循环与输出、海洋沉积动力学等方面的应用以及海洋中同位素的富集、分离与测定 .
关键词 海洋 同位素示踪技术 水体运动 颗粒物循环 沉积动力学 海洋化学
下载PDF
Estimating Soil Erosion in Northeast China Using ^(137)Cs and ^(210)Pbex 被引量:13
16
作者 YANG Yu-Hong YAN Bai-Xing ZHU Hui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6期706-711,共6页
Evaluation of soil erosion in agricultural fields is valuable to develop conservation practices for reducing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Soil erosion rates were quantified using the fallout radionuclide tr... Evaluation of soil erosion in agricultural fields is valuable to develop conservation practices for reducing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Soil erosion rates were quantified using the fallout radionuclide tracer technique in Mojiagou Basin located on the outskirts of Changchun in Northeast China. The calculated soft erosion rates in the study area were 1.99 and 1.85 mm year-1 using 137Cs and excess 210pb (210Pbex) measurements, respectively. Both fallout radionuclides showed a similar tendency at downslope sites. All measured sites have experienced net erosion during the past 50 to 100 years. 137Cs and 210Pbex measurements were useful to quantify soil erosion rates on field and small basin scales. At this rate of erosion, the current fertile topsoil layer would be entirely removed within 70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soil fallout radionuclide tracer technique rainfall erosivity reference inventory soil loss
原文传递
肝炎后肝硬化病人前白蛋白合成速率的测定及临床评价 被引量:12
17
作者 沈洪亮 柏津怀 戴腾昌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203-204,共2页
目的 研究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的前白蛋白合成速率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用首次静脉推注加恒速静脉滴注1 5N -赖氨酸示踪技术测定前白蛋白的合成速率。结果 通过对 12名正常人和 2 3名肝硬化病人的测定发现 :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的人... 目的 研究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的前白蛋白合成速率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用首次静脉推注加恒速静脉滴注1 5N -赖氨酸示踪技术测定前白蛋白的合成速率。结果 通过对 12名正常人和 2 3名肝硬化病人的测定发现 :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的人体前白蛋白合成速率明显降低 ,并与肝损害程度显著相关。结论 该方法测定血浆前白蛋白合成率 ,用于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时肝脏本身蛋白质代谢障碍 ,及从动态角度认识和评价肝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后肝硬化病 前白蛋白 合成速率 肝功能 ^15N-赖氨酸示踪技术
原文传递
土壤侵蚀稀土元素示踪法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普灵 田均良 +2 位作者 周佩华 杨明义 琚彤军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7-40,共4页
作为研究土壤侵蚀垂直分布的新方法 ,较详细地描述了稳定性稀土元素 (REE)示踪法的原理与操作技术 ;通过实例说明了诸如示踪元素的选择原则、施放量的计算、施放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等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 ;给出了该方... 作为研究土壤侵蚀垂直分布的新方法 ,较详细地描述了稳定性稀土元素 (REE)示踪法的原理与操作技术 ;通过实例说明了诸如示踪元素的选择原则、施放量的计算、施放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等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 ;给出了该方法的精度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稀土元素 示踪法 垂直分布 示踪元素 水土保持
下载PDF
示踪技术用于气体泄漏扩散模拟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邵辉 施志荣 朱其良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112-114,共3页
采用江苏工业学院油气储运安全综合实验模型平台,利用示踪技术(以CO2为示踪剂),模拟了有害气体瞬时泄漏扩散的整个过程。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方法,定量分析了气体泄漏扩散过程,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初步确定了泄漏气体浓度... 采用江苏工业学院油气储运安全综合实验模型平台,利用示踪技术(以CO2为示踪剂),模拟了有害气体瞬时泄漏扩散的整个过程。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方法,定量分析了气体泄漏扩散过程,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初步确定了泄漏气体浓度与相关物理量的变化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到了2个定量评价指标:确定性系数R=0.991,相关系数r=0.995。研究表明,在实验室建立的试验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现实情况,模型仿真度较高,数据拟合效果较好。研究可为评价模型的相似性提供理论参考,对有害气体泄漏扩散事故应急救援、实施有效的现场控制,具有一定的科学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示踪技术 模型构建 多元线性回归 确定性系数 相关系数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气体返混及停留时间的分布 被引量:6
20
作者 白丁荣 易江林 +2 位作者 施国强 金涌 俞芷青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58-263,共6页
本文采用脉冲示踪技术,研究了直径140 mm循环流化床内气体的返混特性及其停留时间分布规律,并通过一维轴向扩散模型,得到了气体轴向扩散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在循环流态化条件下,气体轴向流动明显偏离于平推流,并且随操作气速增大或颗粒... 本文采用脉冲示踪技术,研究了直径140 mm循环流化床内气体的返混特性及其停留时间分布规律,并通过一维轴向扩散模型,得到了气体轴向扩散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在循环流态化条件下,气体轴向流动明显偏离于平推流,并且随操作气速增大或颗粒循环速率的减小,气体轴向返混程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返混 停留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