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DLAS和恒流稀释取样的磨煤机出口痕量CO体积分数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彭志敏 李启正 +4 位作者 贺拴玲 王振 杜艳君 丁艳军 吕俊复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共7页
磨煤机运行参数直接影响着燃煤机组的运行安全和燃烧性能,实时在线监测磨煤机出口CO体积分数并基于监测数据进行安全预警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DLAS)和赫里奥特(Herriott)多次反射池开展波长调制-直接吸收光... 磨煤机运行参数直接影响着燃煤机组的运行安全和燃烧性能,实时在线监测磨煤机出口CO体积分数并基于监测数据进行安全预警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DLAS)和赫里奥特(Herriott)多次反射池开展波长调制-直接吸收光谱(WM-DAS)法测量精度及检测限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1~10μL/L内CO测量值与配气值一致且检测限可低至5.2×10^(-3)μL/L(300 s),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测量精度。随后基于原理实验研制痕量CO体积分数在线测量系统,并结合烟气恒流稀释高保真预处理技术,将研制的痕量CO体积分数在线监测系统应用于火电机组磨煤机现场,采用多点轮测方式实现了单台火电机组5台磨煤机出口CO在线监测及安全预警。最后结合磨煤机出口温度等监测数据对一次风温进行调整,可在确保磨煤机安全运行基础上提高锅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长调制-直接吸收光谱(WM-DAS) 磨煤机 痕量CO 稀释取样
下载PDF
色谱三通道同时分析乙烯中常规杂质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孙磊丽 李淼 +4 位作者 陈丙刚 王腾 王德翔 褚津维 张炎 《广州化工》 CAS 2020年第18期74-77,共4页
采用一台气相色谱仪,三阀三通道,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一次进样同时检测乙烯中烃杂、微量CO、CO2以及含氧化合物等常规杂质的分析。方法中烃杂最小检测限为0.05 mL/m^3,CO、CO2最小检测限为0.03 mL/m^3,含氧化合物最小检测限为0.3 mL/... 采用一台气相色谱仪,三阀三通道,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一次进样同时检测乙烯中烃杂、微量CO、CO2以及含氧化合物等常规杂质的分析。方法中烃杂最小检测限为0.05 mL/m^3,CO、CO2最小检测限为0.03 mL/m^3,含氧化合物最小检测限为0.3 mL/m^3。同时对该方法进行了精密度、准确度和最小检测限考察。各个组分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回收率都在95%~105%之间,满足标准要求。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乙烯中常规杂质含量测定的一种快捷、准确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仪 烃类杂质 微量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氧化物 中心切割
下载PDF
同时测定乙烯中烃类杂质及CO、CO_2方法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龚励 戴小明 《当代化工》 CAS 2014年第8期1653-1655,共3页
采用1台气相色谱仪、双阀双通道、双氢火焰检测器一次进样同时完成乙烯中微量CO、CO2及烃类杂质的全分析。通过考察载气流速、柱温、升温速率、分流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同时对该方法进行了精密度、准确度和最小检测... 采用1台气相色谱仪、双阀双通道、双氢火焰检测器一次进样同时完成乙烯中微量CO、CO2及烃类杂质的全分析。通过考察载气流速、柱温、升温速率、分流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同时对该方法进行了精密度、准确度和最小检测限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乙烯中杂质含量测定的一种简单快捷、准确可靠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仪 烃类杂质 微量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下载PDF
同时测定丙烯中烃类杂质、微量CO、CO2以及含氧化合物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淼 孙磊丽 +1 位作者 褚津维 陈丙刚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5期170-172,共3页
采用一台气相色谱仪,两阀三通道,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一次进样同时检测丙烯中微量烃杂、CO、CO2以及含氧化合物等全组份分析。通过考察柱温、分流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方法中烃类杂质最小检测限为0.1 mL/m^3,CO、... 采用一台气相色谱仪,两阀三通道,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一次进样同时检测丙烯中微量烃杂、CO、CO2以及含氧化合物等全组份分析。通过考察柱温、分流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方法中烃类杂质最小检测限为0.1 mL/m^3,CO、CO2最小检测限为0.01 mL/m^3,含氧化合物最小检测限为0.5 mg/kg。同时对该方法进行了精密度、准确度和最小检测限考察。各个组分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0%,回收率都在95%~105%之间,满足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仪 烃类杂质 微量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含氧化合物
下载PDF
TSA法深度脱除氢气中微量CO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管英富 刘照利 何秀容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27,共3页
通过对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的数学模拟,获得了该吸附的Langmuir等温模型,由此计算出吸附剂再生的特征温度为118℃。在单塔吸附装置上进行变温吸附(TSA)法脱除氢气中微量CO实验研究,比较了室温下氢气中CO体积分数为0.001%和0.015%时的穿... 通过对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的数学模拟,获得了该吸附的Langmuir等温模型,由此计算出吸附剂再生的特征温度为118℃。在单塔吸附装置上进行变温吸附(TSA)法脱除氢气中微量CO实验研究,比较了室温下氢气中CO体积分数为0.001%和0.015%时的穿透曲线和吸附传质区特征。理论计算的特征温度与实验获得的较佳再生温度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微量一氧化碳 深度脱除 变温吸附 特征温度
下载PDF
煤制烯烃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气相色谱法测定方法
6
作者 赵亚军 谷守明 《石化技术》 CAS 2017年第1期102-104,共3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煤制烯烃及其配套工艺中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测定方法。采用一阀两柱系统,带镍转化的FID检测器,用以氢气、空气、氮气、乙烯、丙烯为基体的工艺气中的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进行验证,确定此方法确实可行。
关键词 煤制烯烃 气相色谱 微量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