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7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被引量:128
1
作者 姚克 吴仁毅 +2 位作者 徐雯 陈佩卿 尹金福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30-333,共4页
目的 评价 3 5mm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intraocularlens ,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三联手术 )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并比较常规巩膜瓣和隧道巩膜瓣 2种小切口三联手术的效果。方法 采用上方 3 5mm常规巩膜瓣或隧... 目的 评价 3 5mm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intraocularlens ,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三联手术 )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并比较常规巩膜瓣和隧道巩膜瓣 2种小切口三联手术的效果。方法 采用上方 3 5mm常规巩膜瓣或隧道巩膜瓣切口对 42例 (4 4只眼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行三联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 3~ 6个月 ,平均眼压 (14 33± 3 6 8)mmHg(1mmHg=0 133kPa) ,较术前降低 10 35mmHg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术后 1周和 3~ 6个月 ,视力≥ 0 5者分别为 33只眼 (75 0 % )及 37只眼 (84 1% ) ;术后 1周平均散光度 (1 2 9± 0 93)D ,较术前增加0 17D ,术后 3~ 6个月平均散光度 (1 12± 0 73)D ,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术后根据Kronfeld分类 ,Ⅰ、Ⅱ型功能滤过泡占 79 5 % ,非功能Ⅲ型滤过泡占 2 0 5 %。 2种切口术后眼压、视力、散光度和滤过泡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有效、便捷、可重复和安全的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联合手术 ;常规巩膜瓣三联手术与隧道巩膜瓣三联手术的疗效无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术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IOL
原文传递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分析 被引量:48
2
作者 李奇根 戚朝秀 +3 位作者 王涛 彭瑞萍 赖坤贝 董丽洁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15-1217,共3页
目的 探讨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2例35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联合手术后的临床效果,在术后随访的12~48个月中,分析手术前后视力、眼压、... 目的 探讨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2例35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联合手术后的临床效果,在术后随访的12~48个月中,分析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35眼中32只眼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其中20只眼在15mmHg以下,眼压由术前平均(28.16±2.63)mmHg降低至术后(16.32±3.45)mmHg,t=21.60,P<0.05;所使用的抗青光眼药物由术前平均(2.59±0.49)种减少至术后仅3只眼需1种.30只眼(85.7%)术后视力提高.并发症主要是短暂角膜水肿及虹膜睫状体炎.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时,能够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小梁切除术 青光跟 白内障 联合手术
原文传递
小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被引量:45
3
作者 宋雪玲 王文清 杨冠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31-434,共4页
目的 探讨 3 5mm小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三联手术 )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 应用小切口三联手术对 2 0例 (2 6只眼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 3~ 41个月 ,... 目的 探讨 3 5mm小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三联手术 )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 应用小切口三联手术对 2 0例 (2 6只眼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 3~ 41个月 ,平均 16 1个月。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2 3 0 1± 2 6 3)mmHg(1mmHg =0 133kPa) ,术后随访最终平均眼压降至 (13 93± 1 85 )mmHg(P <0 0 0 1)。术后随访最终矫正视力范围 0 0 5~ 1 0 ,其中≥ 0 6者 17只眼 (6 5 % ) ,术后平均散光度0 81D ,其中 4只眼无散光度。术后早期 2只眼使用降眼压药物 ,随访后期无使用者。术后早期并发症角膜水肿 5只眼 (19% ) ,浅前房 3只眼 (12 % ) ;晚期并发症后发性白内障 6只眼 (2 3% )。结论 小切口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具有恢复有用视力、稳定眼压、减少术后用药、并发症少等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超声乳化术 青光眼 白内障
原文传递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40
4
作者 刘艳艳 余涵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住院的APACG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前眼压情况分为观察组(25例25眼,眼压≥28...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住院的APACG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前眼压情况分为观察组(25例25眼,眼压≥28 mm Hg,1 mm Hg=0.133 k Pa)和对照组(28例30眼,眼压≤21 mm Hg),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ACD)、眼轴长度(AL)、视野及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术后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压、ACD、A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视力、眼压、ACD、AL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组患者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眼压、ACD、A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并发症给予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 APACG患者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持续性高眼压 青光眼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9
5
作者 董道权 陈刚 侯习武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95-298,共4页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并比较两种不同术式的差异。方法 开角型或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35例 (40只眼 ) ,分别以单切口术式 (单切口组 ,15只眼 )或双切口术式 (双切口组 ,2 ...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并比较两种不同术式的差异。方法 开角型或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35例 (40只眼 ) ,分别以单切口术式 (单切口组 ,15只眼 )或双切口术式 (双切口组 ,2 5只眼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记录并比较两种术式手术前、后的视力和眼压 ,观察术后滤过泡的形成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时间 12个月。结果  35例 (40只眼 )术后 12个月平均眼压 [(14 35± 3 0 3)mmHg(1mmHg=0 133kPa) ]明显低于术前 [(35 76± 4 39)mmHg](P <0 0 0 1)。术前和术后 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的平均眼压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术后 1周视力在0 2~ 1 2之间 ,矫正视力≥ 0 3的眼数 (37只眼 )明显高于术前 (4只眼 ) (P <0 0 0 1)。术后 1周和 3个月两组间矫正视力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术后Ⅰ、Ⅱ型滤过泡单切口组 17只眼 ,双切口组 2 2只眼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便捷 ,单切口术式和双切口术式的术后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吸除术 联合手术 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青光眼
原文传递
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李秀贵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7年第4期411-414,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 目的 探讨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眼内压、视力情况、滤过泡形成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在眼内压上,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上,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型滤过泡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微小型、缺如型、包裹型、弥漫扁平型滤过泡形成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切口相比,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更为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眼内压,促进视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 超声乳化术 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 青光眼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7
7
作者 王刚 胡蓉 +3 位作者 舒平 杨璐舟 刘尧 黄丽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36期7112-711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在此...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1)对照组治疗前后IOP、ACD及AL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治疗前后IOP与CA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该组治疗前后AL无统计学差异;(2)两组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平均视野缺损值、平均模式标准差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术后与对照组术后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明显大于观察组(10.00%)。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加以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 青光眼
原文传递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33
8
作者 刘翀 肖启国 +2 位作者 费志刚 彭辉灿 袁满红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09-311,315,共4页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选取常规小梁切除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各40例作为分析对象。常规小梁切除术组对患者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复...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选取常规小梁切除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各40例作为分析对象。常规小梁切除术组对患者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对患者采用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和常规小梁切除术组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术后Ⅰ级和Ⅱ级浅前房明显较低,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治疗后滤过泡形成情况和眼压控制情况效果较优(P<0.05)。结论原发性青光眼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不仅仅可以改善患者浅前房和术后滤过泡的形成情况,同时也能有效控制眼压,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青光眼 治疗 临床应用效果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被引量:33
9
作者 惠玲 张自峰 王雨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2247-2249,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36例46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分别详细记录患者...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36例46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分别详细记录患者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房角及眼底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mo~2a,43眼(93.5%)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44眼(95.7%)眼压保持在正常范围,术后眼压<21mmHg。35例46眼患者前房深度术前平均为2.1±0.3mm,术后平均3.8±0.4mm,术后所有患者前房深度均加深,术前关闭的前房角也有不同程度的开放。6眼(13.0%)角膜水肿,无角膜内皮失代偿。结论: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能够有效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开放房角,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闭角型 白内障
下载PDF
针拨联合5氟尿嘧啶结膜下注射治疗功能不良滤过泡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1
10
作者 任泽钦 乔荣华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82-1085,共4页
目的观察针拨联合5氟尿嘧啶(5FU)注射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中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处理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对34例(40只眼)青光眼患者术后2~8周内滤过功能不良滤过泡行针拨联合5FU结膜下注射,其中14只眼经过重复针拨联合5FU注射,针拨... 目的观察针拨联合5氟尿嘧啶(5FU)注射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中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处理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对34例(40只眼)青光眼患者术后2~8周内滤过功能不良滤过泡行针拨联合5FU结膜下注射,其中14只眼经过重复针拨联合5FU注射,针拨后随访3个月。结果40只眼术后退败滤过泡和早期失败滤过泡类型:低平限局肥厚充血型23只眼、包囊型13只眼、袋状下垂充血型4只眼。针拨后滤过泡外观形态:轻度膨隆弥散型26只眼、多腔或薄壁型9只眼、限局肥厚型或无滤过泡5只眼。针拨前患者的眼压为(23.6±2.1)mmHg(1mmHg=0.133kPa),针拨后即刻为(13.7±5.4)mmHg,随访结束时,具有功能滤过泡眼的眼压为(16.3±2.9)mmHg;与针拨前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败滤过泡眼经多次用药,眼压控制在(19.6±2.6)mmHg。针拨后滤过泡3个月的生存率为(87.51±5.23)%(生存率±标准误)。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青光眼类型、内眼手术史及患者年龄对针拨效果无影响,手术后间隔时间较长者针拨效果较差(P=0.046),但中效水平时间t=5.9(周)。针拨术中结膜下出血6只眼,术后未见任何并发症。结论针拨联合5FU注射对小梁切除术后退败滤过泡和早期失败滤过泡是一有效、安全及简便的处理方法,具有危险因素的滤过泡多需重复针拨和5FU注射,手术后间隔时间长者效果差,6周时成功的可能性接近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科手术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氟尿嘧啶 功能不良滤过泡
原文传递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并发症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32
11
作者 曹志杰 顾丽萍 +2 位作者 吴作志 宋小芹 李国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手术成功率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5/2015-05收治的青光眼患者58例64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复合式组,28例32眼)和...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手术成功率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5/2015-05收治的青光眼患者58例64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复合式组,28例32眼)和传统小梁切除术组(传统组,30例32眼)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手术成功率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合式组患者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6%(2/32)显著低于传统组22%(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式组术后眼压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式组手术成功率88%(28/32)显著高于传统组44%(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式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91%(29/32)显著高于传统组69%(2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式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3/32)显著低于传统组25%(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较传统小梁切除术更能有效降低青光眼患者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手术成功率 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
下载PDF
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1
12
作者 冯希敏 赵庆新 张凤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小梁切除术+视网膜光凝术和睫状体光凝术+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0月我院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8例(40眼),将患者分为两组,小梁切除术组(18... 目的对比分析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小梁切除术+视网膜光凝术和睫状体光凝术+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0月我院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8例(40眼),将患者分为两组,小梁切除术组(18眼)采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小梁切除术+视网膜光凝术的手术方案;睫状体光凝术组(22眼)采用睫状体光凝术+视网膜光凝术的手术方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对两组患者分别随访6个月。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消退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变化,手术成功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小梁切除术组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1周,所有患者新生血管均消退,随访6个月仅1眼可见少量新生血管复发;睫状体光凝术组睫状体光凝术后2周,新生血管消退18眼,新生血管明显减少3眼,新生血管未见减少1眼,随访6个月6眼可见少量新生血管再次复发。小梁切除术组术后BCVA与术前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睫状体光凝术组术后BCVA与术前比较未见明显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8),小梁切除术组术后BCVA较睫状体光凝术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小梁切除术组眼压较睫状体光凝术组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小梁切除术组疗效优于睫状体光凝术组。小梁切除术组并发症发生率较睫状体光凝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小梁切除术+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临床效果优于睫状体光凝术+视网膜光凝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小梁切除术 睫状体光凝术 视网膜光凝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下载PDF
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9
13
作者 陈建丽 韩英军 +1 位作者 张满红 梁天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分析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经临床确诊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80例(80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行同轴... 目的分析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经临床确诊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80例(80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行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并发症,同时观察比较两组随访末期的手术疗效。结果对照组40例患者中,手术完全成功29眼,相对成功6眼,失败5眼,手术成功率87.5%;观察组40例患者中,手术完全成功34眼,相对成功5眼,失败1眼,手术成功率9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视力均显著提高(均为P<0.05);术后1 d,对照组视力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视力好于对照组。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术后1 d,对照组眼压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各时间点中央前房深度均显著增加(均为P<0.05);术后1 d、1周、1个月及6个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中央前房深度大于对照组。结论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微切口 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 青光眼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线海燕 王卓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恶性青光眼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2016-06于我院眼科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67例965眼的临床资料,调查术后是否出现恶性青光眼,将术后1a出现...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恶性青光眼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2016-06于我院眼科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67例965眼的临床资料,调查术后是否出现恶性青光眼,将术后1a出现恶性青光眼的患眼设为观察组,随机选取未出现恶性青光眼患者50眼设为对照组。调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高眼压情况、房角结构、眼轴长度、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单因素分析其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选取的96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术后1a出现恶性青光眼30眼,恶性青光眼发生率为3.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持续高眼压、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房角完全关闭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出现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521,95%CI为1.434~8.876)、术前持续高眼压(OR=2.483,95%CI为2.123~11.543)、眼轴长度(OR=2.654,95%CI为1.547~12.678)、房角完全关闭(OR=3.212,95%CI为1.543~8.675)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我院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率为3.1%,年龄、术前持续高眼压、眼轴长度、房角完全关闭均可增加恶性青光眼的发生风险,对于有该类危险因素的患者术中需特别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恶性青光眼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被引量:27
15
作者 潘绍新 赵桂秋 +3 位作者 孔庆兰 刘奎香 王猛 张丽丽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探讨高眼压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从60例(60只眼)联合应用药物24~48h眼压控制不佳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随机选择38例(38只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组);22例(22只眼)行单纯... 目的探讨高眼压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从60例(60只眼)联合应用药物24~48h眼压控制不佳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随机选择38例(38只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组);22例(22只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60只眼手术顺利,未引发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追踪8~15个月.术后第1天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5.3%,明显低于对照组22.7%(P〈O.05)。术后随访8个月时,观察组34只眼眼压控制在6-21mmHg(89.5%),对照组15只眼压控制在6~21mmHg(68.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P〈O.05),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占86.9%,较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63.6%为多(x2=4.42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复合式小粱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对青光眼眼压持续24~48h不降者,应及时复合式小粱切除术,以防止视功能进一步损害,但必须掌握急症高眼压下的手术技巧才能提高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高眼压
原文传递
睫状体光凝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疗效比较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李维娜 梁宗宝 +2 位作者 邓艺萍 李学喜 魏锐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6-269,共4页
背景 经巩膜二极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TDCP)既往仅用于视功能差的晚期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进步,目前其适应证逐步扩大,已有报道将其用于不同时期的多种类型青光眼,但相关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较少. 目的 比较TDCP和... 背景 经巩膜二极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TDCP)既往仅用于视功能差的晚期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进步,目前其适应证逐步扩大,已有报道将其用于不同时期的多种类型青光眼,但相关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较少. 目的 比较TDCP和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ACG)持续性高眼压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设计.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解放军第180医院眼科确诊为PAACG持续性高眼压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TDCP组56例62眼和小梁切除术组39例44眼.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视力、眼压、术后需用降眼压药物的数量以及后续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人口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DCP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视力改善眼数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927,P=0.002),治疗后1周视力改善的眼数明显多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778,P=0.002),但治疗后各时间点间视力改善的眼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08).小梁切除术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视力改善眼数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4.345,P<0.001),小、梁切除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视力提高的眼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725,P<0.001),但术后各时间点间视力改善的眼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08).治疗前后各时间点2个组间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3.836,P=0.053),但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的眼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57.078,P<0.001),两组术眼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末次随访时TDCP组需用降眼压药物者占48.4%,小梁切除术组为27.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6,P=0.029).TDCP组中术后20眼再行睫状体光凝术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凝 睫状体光凝术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闭角型 手术 急性疾病
下载PDF
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张宏亮 贾琳 张红霞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9-441,共3页
目的比较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ECCE)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统计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所做的上述两种手术共62例(66眼)的数据... 目的比较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ECCE)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统计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所做的上述两种手术共62例(66眼)的数据。结果两种手术后的眼压、视力、角膜散光程度、滤泡成功率等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这两种手术有相同的临床效果,可任选一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晶状体 人工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与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刘芳 熊国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4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与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83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和实验组(42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与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83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和实验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视力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79,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60,P<0.05)。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效果优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可有效的提高患者视力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小梁切除术 房角分离术 青光眼 白内障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及术中应用5-氟尿嘧啶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19
作者 才瑜 Zena LIM +4 位作者 Boon Ang LIM Francis OEN 晏晓明 李美玉 Steve SEAH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及术中应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在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及术中应用5Fu治疗的71例(71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及术中应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在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及术中应用5Fu治疗的71例(71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除外随访时间<6个月的患者。结果术后患者平均眼压和平均用药种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1~5年的患者眼压与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完全成功率1、3及5年分别为842%、627%及553%。在手术完全成功的条件下,POAG与PACG(P=0281)、同一切口与不同切口(P=0487)手术疗效比较(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OAG与PACG术后平均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术后较术前平均视力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与术前平均视野缺损(MD)值(P=055)和模式标准差(PSD)值(P=0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患者术后视野保持稳定。术后4d发生眼内炎1例,术后晚期由于脉络膜渗漏和伤口漏引起低眼压2例。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及术中应用5Fu治疗POAG和PACG的成功率高,手术安全,长期观察疗效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术 术中 5-氟尿嘧啶 治疗 青光眼 白内障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三联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20
作者 吕明 孔凡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1305-1306,共2页
目的:比较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47例52眼,B组71例86眼... 目的:比较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47例52眼,B组71例86眼行小梁切除术,比较两者在术后1a眼压的控制及视力恢复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术后1a眼压的控制率A组89.6%,B组73.8%,两组统计学差异显著(χ2=4.36,P<0.05),术后1a视力恢复情况A组视力平均提高0.33,B组视力平均提高0.09,两组统计学上差异显著(t=3.584,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比单纯小梁切除术在视力恢复及眼压控制上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白内障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