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桃红四物汤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股骨头微结构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31
1
作者 陈晓波 陈雷雷 +3 位作者 洪郭驹 陈达 杨鹏 何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2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股骨头微结构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观察组20只、模型组20只及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观察组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建模后观察组给予桃红四物汤...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股骨头微结构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观察组20只、模型组20只及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观察组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建模后观察组给予桃红四物汤混悬液灌胃,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超纯水灌胃,1次/d,连续12周。灌胃结束后各组进行高分辨率磁共振检查,计算冠状位坏死水肿区(ROE)面积、正常区(NR)面积及ROE/NR。各组处死后取出双侧股骨头,采用Micro-CT系统对左侧股骨进行扫描,记录相关参数:组织体积(TV)、骨体积(BV)、骨表面积(BS)、对连接密度(Conn.D.)、结构模型指数(SMI)、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Tb.Sp),计算BV/TV、BS/BV。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右侧股骨头组织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2(RUNX2)、骨桥蛋白(OPN)、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骨保护素(OPG)、多药耐药基因1(ABCB1)、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ROE面积、ROE/NR均高于观察组及正常对照组,NR面积均低于观察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模型组BS/BV、Tb.Sp均高于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Conn.D.、Tb.N均低于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模型组与观察组BV/TV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b.Th、SMI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模型组股骨头组织ABCB1、OPG、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观察组及正常对照组,RANK、RANKL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观察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5)。模型组与观察组股骨头组织RUNX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三组股骨头组织OPN、PPARγ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桃红四物汤灌胃可提高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系统 显微CT 桃红四物汤 中药 骨小梁
下载PDF
淫羊藿苷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缓解小鼠骨质疏松的机制 被引量:30
2
作者 张锦明 田滢舟 +4 位作者 赵玲 熊莉华 王丘平 宋薇 温建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991-2996,共6页
背景:淫羊藿苷是临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常用中草药淫羊藿的主要活性成分,但是其分子机制尚待深入研究。目的:探究淫羊藿苷缓解小鼠骨质疏松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皮下连续注射地塞米松5周构建C57BL/6小鼠骨质疏松模型,将20只造... 背景:淫羊藿苷是临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常用中草药淫羊藿的主要活性成分,但是其分子机制尚待深入研究。目的:探究淫羊藿苷缓解小鼠骨质疏松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皮下连续注射地塞米松5周构建C57BL/6小鼠骨质疏松模型,将20只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另选择10只未经造模的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治疗组灌胃给淫羊藿苷和生理盐水的混悬液,模型组和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给药期间每天监测小鼠状态,并称量体质量。给药治疗2个月后,采用Micro-CT机对胫骨近端干骺端进行扫描,分析小鼠骨组织微观结构,研究淫羊藿苷对小鼠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同时,分离培养各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碱性磷酸酶、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骨钙素、转化生长因子β及RUNX家族转录因子2的表达量,qRT-PCR检测骨桥蛋白、骨涎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mRNA的表达水平,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检测成骨和成脂分化能力。结果与结论:(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胫骨和股骨总湿质量、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明显下降(P<0.01),骨小梁分离度变大(P<0.001),骨皮质厚度变薄(P<0.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2)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成骨相关基因或者相关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成脂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mRNA的表达则显著下降;(3)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茜素红染色吸光度值明显升高(P<0.05),而油红O染色吸光度值明显降低(P<0.05);(4)结果表明,淫羊藿苷可能通过促进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抑制其成脂分化,改善骨髓微环境,促进骨小梁形成,缓解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骨质疏松 骨小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泼尼松对大鼠骨骼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廖进民 李青南 +2 位作者 黄莲芳 谢华 刘郴淑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58-360,共3页
实验用16只3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激素组和对照组,激素组喂醋酸泼尼松2次/周,3个月后对两组动物第5腰椎骨代谢的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激素组类骨质面积减少53%、骨吸收周长增加207%、骨小梁面积减少29%、骨小... 实验用16只3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激素组和对照组,激素组喂醋酸泼尼松2次/周,3个月后对两组动物第5腰椎骨代谢的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激素组类骨质面积减少53%、骨吸收周长增加207%、骨小梁面积减少29%、骨小梁分离度增加56%、骨小梁面积减少28%.这些资料为临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而引起骨质疏松症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醋酸泼尼松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仙珍骨宝胶囊对泼尼松致雄性大鼠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胡彬 李青南 +2 位作者 李朝阳 吴铁 黄连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559-562,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仙珍骨宝对糖皮质激素致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并比较量效关系。方法:36只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激素模型(灌胃醋酸泼尼松4.5mg·kg-1,2次/周)和仙珍骨宝高、中、低剂量组(0.2,0.4,0.8g·kg-1·d-1ig6...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仙珍骨宝对糖皮质激素致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并比较量效关系。方法:36只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激素模型(灌胃醋酸泼尼松4.5mg·kg-1,2次/周)和仙珍骨宝高、中、低剂量组(0.2,0.4,0.8g·kg-1·d-1ig6次/周),实验于第90天处死,取胫骨上段行不脱钙骨制片骨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激素模型组较年龄对照组骨量减少,破骨细胞增多,骨形成参数减少,仙珍骨宝组与糖皮质激素模型对照,明显抑制骨吸收,且骨形成参数增加,阻止骨量的丢失(%Tb.Ar+91.23%),高剂量有明显疗效,中低剂量无效。结论:仙珍骨宝胶囊有预防糖皮质激素引起大鼠骨丢失的作用,高剂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泼尼松 骨质疏松 骨小梁 仙珍骨宝胶囊
下载PDF
骨生物力学特性在骨质疏松症中的改变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奋斗 丁海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8-392,共5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系统骨量、骨强度及骨微结构损害为特征常导致骨折风险增加的疾病,是绝经后妇女常见且严重的情况。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取决于骨材料数量、质量及其空间结构,主要受骨皮质、骨松质和骨胶原蛋白的影响。当骨质疏松症发生...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系统骨量、骨强度及骨微结构损害为特征常导致骨折风险增加的疾病,是绝经后妇女常见且严重的情况。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取决于骨材料数量、质量及其空间结构,主要受骨皮质、骨松质和骨胶原蛋白的影响。当骨质疏松症发生时,骨皮质、骨松质和骨胶原蛋白均发生相应改变,从而导致骨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重点对骨质疏松时骨皮质、骨小梁和胶原蛋白的变化加以概述,以全面认识骨生物力学特性在骨质疏松症中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小梁 骨皮质 胶原蛋白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松质骨弹性模量计算的均匀化方法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秉智 顾元宪 刘书田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0-74,共5页
对松质骨建立了六种单胞微观结构模型 ,采用均匀化方法和有限元方法计算松质骨的宏观等效弹性模量。给出了六种单胞模型的松质骨弹性模量与材料密度 (体分比 )的关系 ,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 ,分析了不同微观结构模型在不同骨骼中的应用... 对松质骨建立了六种单胞微观结构模型 ,采用均匀化方法和有限元方法计算松质骨的宏观等效弹性模量。给出了六种单胞模型的松质骨弹性模量与材料密度 (体分比 )的关系 ,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 ,分析了不同微观结构模型在不同骨骼中的应用。结果表明 ,本文方法及六种单胞模型可以对松质骨微观结构和材料性能进行有效的模拟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质骨 均匀化 单胞模型 体分比 弹性模量
下载PDF
Bone three-dimensional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common osteoporotic fracture sites 被引量:13
7
作者 Huayue Chen Kin-ya Kubo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4年第4期486-495,共10页
Osteoporosis is a common metabolic skeletal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decreased bone mass and deteriorated bone structure, leading to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fractures. With aging population, osteoporotic fracture... Osteoporosis is a common metabolic skeletal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decreased bone mass and deteriorated bone structure, leading to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fractures. With aging population, osteoporotic fractures are of global health and socioeconomic importance. The three-dimensional microstructural information of the common osteoporosis-related fracture sites, including vertebra, femoral neck and distal radius, is a key for fully understanding osteoporosis pathogenesis and predicting the fracture risk. Low vertebral bone mineral density(BMD) is correlated with increased fracture of the spine. Vertebral BMD decreases from cervical to lumbar spine, with the lowest BMD at the third lumbar vertebra. Trabecular bone mass of the vertebrae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the peripheral bone. Cancellous bone of the vertebral body has a complex heterogeneous three-dimensional microstructure, with lower bone volume in the central and anterior superior regions. Trabecular bone quality is a key element to maintain the vertebral strength. The increased fragility of osteoporotic femoral neck is attributed to low cancellous bone volume and high compact porosity. Compared with age-matched controls, increased cortical porosity is observed at the femoral neck in osteoporoticfracture patients. Distal radius demonstrates spatial inhomogeneous characteristic in cortical microstructure. The medial region of the distal radius displays the highest cortical porosity compared with the lateral, anterior and posterior regions. Bone strength of the distal radius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cortical porosity, which deteriorates with advancing 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teoporosis Fracture Microstructure trabecular bone Cortical bone VERTEBRA FEMORAL neck DISTAL radius
下载PDF
泼尼松对大鼠密质骨骨骼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青南 黄莲芳 +1 位作者 谢华 张志平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183-185,共3页
大鼠(SD)16只3月龄雄性,按随机表分为激素组和对照组,激素组喂醋酸泼尼松2次/周,3个月后对两组动物胫骨中段骨代谢的指标用图象分析仪进行测算和分析。激素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一)骨外膜变化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1)成... 大鼠(SD)16只3月龄雄性,按随机表分为激素组和对照组,激素组喂醋酸泼尼松2次/周,3个月后对两组动物胫骨中段骨代谢的指标用图象分析仪进行测算和分析。激素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一)骨外膜变化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1)成骨细胞数量的荧光周长减少—41;(2)代表成骨细胞功能的指标骨矿化沉积率下降—29;(3)骨形成率出现明显的减少—55。(二)骨内膜变化率,上述三指标都有下降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仅有骨吸收周长增加92%。这些发现提示糖皮质激素药物对大鼠密质骨的影响主要在骨外膜,其次才波及到骨内膜,这样的影响可能与血流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骨质疏松症 强的松
下载PDF
基于BMP-2/Runx2信号通路探讨鹿茸多肽防治PMOP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孙成涛 杨鸫祥 +1 位作者 于冬冬 姚啸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43-1946,I0018-I0020,共7页
目的:探索中药单体鹿茸多肽防治PMOP机制研究。方法:选取SD雌性大鼠,去卵巢方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给药6周,测定股骨骨密度;HE染色观察骨小梁微结构;ELISA法测定P1NP、β-CTX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BMP-2、Runx2蛋白表达... 目的:探索中药单体鹿茸多肽防治PMOP机制研究。方法:选取SD雌性大鼠,去卵巢方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给药6周,测定股骨骨密度;HE染色观察骨小梁微结构;ELISA法测定P1NP、β-CTX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BMP-2、Runx2蛋白表达水平、micro-CT分析骨微结构。结果:与正常及假手术组相比,OVX组大鼠骨密度明显降低,说明PMOP模型建立成功。鹿茸多肽高、中剂量组能明显提高骨密度,P<0.05。OVX组大鼠HE染色结果显示,骨小梁结构混乱,髓腔增大,骨小梁断裂,盲端增多。VAPs各组能明显改善骨小梁微结构,缩小髓腔,断裂盲端减少。对照组大鼠血清β-CTX、P1NP含量较假手术组相比显著升高,骨代谢表现为"高转换"型,VAPs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β-CTX、P1NP含量水平,下调"高转换"型的骨代谢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结果显示:VAPs各组能够显著提高BMP-2、Runx-2蛋白表达含量,模型组大鼠股骨大鼠矿化能力降低,骨小梁间隔增加,骨小梁Tb.Th及Tb.N.降低,Tb.Sp.升高,骨小梁结构杆状化。给药后,通过3D模式图可见,骨小梁走向一致,结构较为紧密,出现更为完整的网格状结构。结论:鹿茸多肽可能通过BMP-2/Runx2信号通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多肽 骨小梁 骨质疏松 信号通路
下载PDF
骨小梁Micro-CT图像形态计量学参数计算方法综述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蓉 郭新路 +1 位作者 张亚坤 王永轩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7-246,共10页
骨质疏松症是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发现,除骨密度(骨量)改变的因素外,骨小梁的结构变化也是患病的重要影响因素。骨小梁形态计量学分析是研究骨小梁结构形态变化的一种重要方法。基于骨小梁的Micro-CT图像介绍部分骨小梁形态学... 骨质疏松症是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发现,除骨密度(骨量)改变的因素外,骨小梁的结构变化也是患病的重要影响因素。骨小梁形态计量学分析是研究骨小梁结构形态变化的一种重要方法。基于骨小梁的Micro-CT图像介绍部分骨小梁形态学参数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骨小梁各向异性、连通性、结构模型指数以及纹理等不同特征,同时列举部分相关研究实例,总结上述形态学参数的适用性以及优缺点,为更加有效地评价骨质疏松状态以及药物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小梁 形态计量学 图像分析
下载PDF
人体腰椎松质骨的生物力学性质 被引量:8
11
作者 欧阳钧 杨桂通 +3 位作者 吴文周 朱青安 王前 钟世镇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9-293,309,共6页
本文以三具新鲜男性尸体的T12~L4椎体的松质骨为材料,通过准静态压缩试验,分析了应变率(ε)表观密度(ρa)和组织密度(ρt)对松质骨弹性模量、强度和终应变的影响。试验采用了5个应变率1.0×10-5,5.0... 本文以三具新鲜男性尸体的T12~L4椎体的松质骨为材料,通过准静态压缩试验,分析了应变率(ε)表观密度(ρa)和组织密度(ρt)对松质骨弹性模量、强度和终应变的影响。试验采用了5个应变率1.0×10-5,5.0×10-5,1.0×10-4,5.0×10-4,1.0×10-3S-1。松质骨的表观密度和组织密度范围分别为0.46~0.71g/cm3,1.02~1.54g/cm3。以弹性模量、强度和终应变为因变量(Y),以应变率和表观密度或组织密度为自变量。利用以下模型进行了非线性回归分析:Y=aρbaεc。当b分别取1.88,2和3时,弹性模量与应变率的关系均可用上面模型表达,其指数c分别为0.07,0.1,0.1。弹性模量与表观密度呈1.88次方关系,强度与表观密度呈1.29次方关系。终应变作为独立变量不受表观密度和应变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质骨 生物力学 表观密度 骨质疏松 骨折
下载PDF
股骨近端主张力骨小梁生物力学特性 被引量:10
12
作者 马信龙 李海涛 +3 位作者 马剑雄 王志彬 杨阳 骆巍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70-274,共5页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主张力骨小梁的生物力学性能,为解释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原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8个正常国人(45—60岁)尸体股骨,排除畸形、骨折等病变。将近端主张力骨小梁系统从外侧到内侧分成3个区,在每个区内沿主...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主张力骨小梁的生物力学性能,为解释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原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8个正常国人(45—60岁)尸体股骨,排除畸形、骨折等病变。将近端主张力骨小梁系统从外侧到内侧分成3个区,在每个区内沿主张力小梁方向及与其垂直方向切取骨小梁试件,并分别在EnduraTEC ELF3200生物力学材料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系统上进行拉伸、压缩实验,经过数据处理得出了股骨近端主张力骨小梁系统3个区在主张力小粱系统方向及与其垂直方向的压缩、拉伸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弹性模量等测试指标。结果外侧区在主张力及主压力方向的拉伸性能要高于压缩性能,并且主张力方向的拉伸生物力学性能要明显高于其在主压力方向的压缩性能。中间区在主压力及主张力方向的压缩性能都要高于拉伸性能,内侧区主张力方向拉伸性能高于压缩性能,而主压力方向上胝缩性能高于拉伸性能。结论股骨颈部位的骨小梁主要功能是承受张应力,主压力与主张力小梁交界处主要功能是承受压应力,再靠近内侧的骨小梁在主压力方向主要功能是承受压应力,在主张力方向主要功能是承受张应力。提示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并且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骨小梁 股骨头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骨小梁结构的大体解剖和影像重建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祝晓忠 梅炯 +4 位作者 倪明 贾光耀 刘时伟 戴亚辉 张英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54-1259,共6页
目的了解股骨近端骨小梁的三维结构,为理解骨小梁的结构与力学功能、股骨近端骨折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6具成人股骨近端标本,利用手工刮除法建立骨小梁的大体标本。对标本进行micro-CT扫描,将CT图像输入Mimics18.0医学图像... 目的了解股骨近端骨小梁的三维结构,为理解骨小梁的结构与力学功能、股骨近端骨折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6具成人股骨近端标本,利用手工刮除法建立骨小梁的大体标本。对标本进行micro-CT扫描,将CT图像输入Mimics18.0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建立含有骨小梁三维结构的股骨近端数字模型。对数字模型进行观察,了解骨小梁的空间分布,不同骨小梁与股骨近端骨面和相关解剖标志的关系。结果成功建立了骨小梁的大体标本和数字模型。股骨近端骨小梁分为水平和垂直两组,其中水平骨小梁起自股骨大转子下缘,沿股骨颈方向朝前上内方走行,终止于股骨头内下方;垂直骨小梁起自小转子下缘及股骨距内上部,发出后呈近似圆锥状放射向股骨头内上方走行,与水平骨小梁在股骨头中心区交叉融合。水平骨小梁走行过程中与股骨大转子骨面的距离为17.3~26.8mm,平均22.66mm。在股骨头内,水平骨小梁与垂直骨小梁融合为一类球体,其到股骨头骨面的距离在不同截面有所不同:在矢状面,其与股骨头骨面的距离为6.3~7.2mm,平均6.88mm;在冠状面,其与股骨头后侧骨面距离较小,部分与骨面融合,与前内侧距离较大,为5.8~7.6mm,平均6.32mm;在横截面,与股骨头骨面的距离为5.6~6.3mm,平均6.30mm。垂直骨小梁与水平骨小梁斜向交叉,两者的夹角为129~150°,平均140.67°。结论股骨近端骨小梁具有独特的空间构型,是股骨近端的主要支撑结构,恢复骨小梁结构完整是股骨近端骨折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 骨小梁 数字模型 大体解剖
原文传递
大豆苷元磺酸钠对维甲酸诱导大鼠骨质疏松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任萍 季晖 +3 位作者 陈秀英 韩景超 邵卿 濮祖茂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23-626,共4页
目的研究大豆苷元磺酸钠对维甲酸诱导大鼠骨质疏松的保护作用。方法以70mg/kg维甲酸诱导大鼠形成骨质疏松模型。自实验开始当天下午各组大鼠依次经口给予以下药物阴性对照组(Control)、病理模型组(Model)0.5%CMC-Na溶液5ml/kg;骨疏康组(... 目的研究大豆苷元磺酸钠对维甲酸诱导大鼠骨质疏松的保护作用。方法以70mg/kg维甲酸诱导大鼠形成骨质疏松模型。自实验开始当天下午各组大鼠依次经口给予以下药物阴性对照组(Control)、病理模型组(Model)0.5%CMC-Na溶液5ml/kg;骨疏康组(Gsk)4g/kg;大豆苷元磺酸钠高、中、低剂量组(H-SDS300mg/kg;M-SDS150mg/kg;L-SDS75mg/kg)。连续给药5周。结果大豆苷元磺酸钠连续给药5周后,高、中剂量组骨钙素(s-BGP)均与对照组水平相当,并且可明显增加股骨骨密度;高剂量组灰重系数和骨钙含量均较模型组显著增加。高、中、低3个剂量组骨小梁形态结构趋于完整,骨髓腔呈圆形或卵圆形且腔隙较小;骨小梁面积(TS%)和平均骨小梁宽度(MTT)明显增加;骨表面平整光滑。结论大豆苷元磺酸钠对维甲酸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小梁具有保护作用,能防治维甲酸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苷元磺酸钠 维甲酸 骨小梁 骨质疏松
下载PDF
仿骨小梁力学性能的多孔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郭新路 刘蓉 王永轩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2-409,共8页
目的基于动物骨小梁结构设计多孔植入物,阐述骨小梁结构的力学性能特点,说明使用仿骨小梁多孔结构植入物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动物骨小梁结构的各向异性力学性能,利用拓扑优化技术进行多孔结构设计。根据骨功能原理提出分... 目的基于动物骨小梁结构设计多孔植入物,阐述骨小梁结构的力学性能特点,说明使用仿骨小梁多孔结构植入物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动物骨小梁结构的各向异性力学性能,利用拓扑优化技术进行多孔结构设计。根据骨功能原理提出分区、分块重建原则,利用Micro-CT图像重建动物骨小梁模型结构;根据代表体元法对模型施加边界约束和外载荷,以求解的力学性能作为优化的目标函数,利用拓扑优化中的变密度法和均匀化方法进行多孔结构设计及优化。结果骨小梁结构具有各向异性的力学特点。求解发现,松质骨的体积分数在同一截面的边缘到中间主压力位置呈现递增趋势;泊松比无明显变化规律,均匀分布在0. 17-0. 30之间;而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在松质骨主压力位置明显大于其他位置;基于上述结果进行拓扑优化设计,结果显示,优化后模型的泊松比分布在0. 17-0. 30,弹性模量误差在14%以下,最小的仅为3%,剪切模量误差范围在8%以下,基本符合最初的设计目标。结论利用拓扑优化方法设计的多孔结构具有与动物松质骨相同的各向异性特点,同时减少应力集中现象,可以实现特定性能的多孔结构设计,为后续设计临床应用的多孔植入物提供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小梁 多孔结构 代表体元法 力学分析 拓扑优化
下载PDF
人股骨近端空间结构重建新方法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16
作者 马信龙 付鑫 +6 位作者 马剑雄 赵永涛 王涛 王志钢 张园 董宝康 杨阳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5,共5页
在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研究中,股骨头松质骨骨内空间结构及其与生物力学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本实验中,我们应用M618型卧轴矩台平面磨床磨削股骨实体标本,吹风机清洁后,使用扫描仪扫描,获得二维断面图像。利用Mimics软件进行三... 在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研究中,股骨头松质骨骨内空间结构及其与生物力学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本实验中,我们应用M618型卧轴矩台平面磨床磨削股骨实体标本,吹风机清洁后,使用扫描仪扫描,获得二维断面图像。利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得到松质骨空间结构的计算机三维图形,计算样本三维空间结构参数。结果提示用本方法获得的数据真实重建了股骨近端的解剖形态,建立清晰、可靠的反映股骨近端骨内空间结构的三维模型,不失为一种研究骨内结构的方法,并为三维有限元分析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骨结构 三维重建 骨小梁 有限元模型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主压力骨小梁生物力学特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信龙 李海涛 +7 位作者 马剑雄 陈阳 朱少文 马宝意 杨阳 马韬 王杰 王志彬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2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病,导致其发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原因尚不清楚,机制不明,由于其局部解剖结构特殊,根据其内部结构特点,对骨小梁结构进行研究,为解释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原因提供实验依据。... 目的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病,导致其发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原因尚不清楚,机制不明,由于其局部解剖结构特殊,根据其内部结构特点,对骨小梁结构进行研究,为解释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原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正常中国人(45~60岁)尸体股骨近端主压力骨小梁系统从上到下分成3个区,分别在Endura TEC ELF3200生物力学材料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系统上,从主压力骨小梁方向及与其垂直方向上进行拉伸、压缩性能实验研究。结果得出了股骨近端主压力骨小梁系统3个区在主压力骨小梁系统方向及与其垂直方向的压缩、拉伸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弹性模量等测试指标的实验结果。从上到下3个区的弹性模量等生物力学性能依次递增,主压力方向的压缩生物力学性能要明显高于拉伸生物力学性能,并且生物力学性能在主压力系统方向及与其垂直方向有明显差异。结论股骨近端主压力骨小梁的主要力学性能是承受压应力,并且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骨小梁 股骨头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退行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小梁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展宗 沈信纬 +1 位作者 陈文全 郑诚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913-917,共5页
目的以生物力学的观点探讨分析退行性关节炎(OA)及骨质疏松(OP)的临床病变表现。方法建立OA及OP患者股骨颈骨小梁的有限元模型,分别计算指标参数,并利用骨小梁分布密度,配合有限元法计算得到骨小梁组织真正的材料性质,重新模拟破坏的情... 目的以生物力学的观点探讨分析退行性关节炎(OA)及骨质疏松(OP)的临床病变表现。方法建立OA及OP患者股骨颈骨小梁的有限元模型,分别计算指标参数,并利用骨小梁分布密度,配合有限元法计算得到骨小梁组织真正的材料性质,重新模拟破坏的情形,观察不同模型的应变分布,并探讨各指标参数及材料性质对骨小梁强度的影响。结果骨小梁的数量越多、密度越高,达到屈服应变的比例就越低。骨小梁的间隔越大,则达到屈服应变的比例就越高。而骨小梁的表面积比及厚度与结构强度无关。试件的结构刚度、剪切模量及骨小梁组织的弹性模量等材料性质越高,其达到屈服应变的元素的比例就会越低。结论虽然几何外形也是影响材料性质的因素之一,但材料性质对骨小梁强度的影响要比几何外形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关节炎 骨质疏松症 股骨颈 骨小梁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骨小梁3D打印在人工髋关节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振环 王晖 +2 位作者 葛志强 马康康 李凯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4-6,10,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骨小梁3D打印在人工髋关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人工髋关节置换翻修手术患者40例,根据假体不同分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人工髋关节假体,观察组应用3D打印技术翻修人工髋关节。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 目的:研究分析骨小梁3D打印在人工髋关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人工髋关节置换翻修手术患者40例,根据假体不同分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人工髋关节假体,观察组应用3D打印技术翻修人工髋关节。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VAS)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改善,且观察组髋关节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小梁3D打印技术在人工髋关节中得到较好的应用,髋关节假体吻合度及稳定性较高,有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小梁 3D打印 人工髋关节 稳定性
下载PDF
腰椎疲劳骨折后松质骨力学性质的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杜东鹏 于进祥 +1 位作者 葛宝丰 苗国安 《颈腰痛杂志》 2001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了解人体腰椎疲劳骨折后椎体松质骨力学性质的变化。方法 取正常和疲劳实验后的腰椎标本从中取出松质骨制成 1.2 cm× 1.0 cm× 1.0 cm长方体 ,标本进行压力载荷实验 ,然后进行力学计算和分析。结果 疲劳骨折后松质骨... 目的 了解人体腰椎疲劳骨折后椎体松质骨力学性质的变化。方法 取正常和疲劳实验后的腰椎标本从中取出松质骨制成 1.2 cm× 1.0 cm× 1.0 cm长方体 ,标本进行压力载荷实验 ,然后进行力学计算和分析。结果 疲劳骨折后松质骨标本的极限压力强度和弹性模量均低于正常标本 ,标本破坏时的应变大于 0 .8%比正常标本大。结论 腰椎疲劳骨折时松质骨力学性质改变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松质骨 疲劳骨折 弹性模量 压力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