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麻痹性贝毒在毛蚶体内的转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林卓如
耿慧霞
唐文娇
于仁成
-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31-1142,共12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600701号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8FY100202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基金项目,U20A20104号。
-
文摘
麻痹性贝毒能够在贝类体内累积,威胁海产品消费者健康。在以往调查中,多次在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体内发现高含量的麻痹性贝毒,但对于毛蚶体内麻痹性贝毒的转化过程及其食品安全风险还缺乏认识。通过室内模拟实验,选择太平洋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pacificum)和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作为产毒藻种,研究了两种有毒藻种所产麻痹性贝毒在毛蚶体内的转化过程。结果表明,毛蚶体内主要出现了三种麻痹性贝毒转化过程,一是R1位羟基的还原反应,二是N-磺酰氨甲酰基类毒素R4位磺酸基团的水解反应,三是含羟基苯甲酸(hydroxybenzoate)基团的链状裸甲藻毒素在R4位的水解反应。毛蚶体内麻痹性贝毒的生物转化过程复杂,对毛蚶毒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未来仍需要进一步深化毛蚶体内毒素累积、代谢、转化过程的研究,同时加强对毛蚶体内毒素含量的全面监测,防范毛蚶可能导致的麻痹性贝毒中毒风险。
-
关键词
麻痹性贝毒
毛蚶
太平洋亚历山大藻
链状裸甲藻
链状裸甲藻毒素
毒素转化
-
Keywords
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
Scapharca subcrenata
Alexandrium pacificum
Gymnodinium catenatum
Gymnodinium catenatum toxins
toxin biotransformation
-
分类号
X17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