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地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 被引量:21
1
作者 郭福生 叶长盛 +4 位作者 陈平辉 周书民 臧德彦 王爱星 吴志春 《中国地质教育》 2020年第2期14-20,共7页
针对地学类本科专业培养模式目前存在的学科知识分隔偏窄、课程体系设置不适应复合型人才需求、校企合作机制不畅通、工科教师队伍理科化等问题,东华理工大学开展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地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融合地质、地... 针对地学类本科专业培养模式目前存在的学科知识分隔偏窄、课程体系设置不适应复合型人才需求、校企合作机制不畅通、工科教师队伍理科化等问题,东华理工大学开展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地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融合地质、地理、历史文化、旅游管理、规划设计等学科,设立了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新工科专业,已于2019年获得教育部批准;将地质、物探、信息技术融合设立了地学大数据、三维地质调查与建模新工科方向,拟对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改造升级。确立了复合交叉型的地学类专业目标定位,构建了"地学+"复合交叉型课程体系,健全"多模块、多环节、一体化联动共享"育人机制,拓展教师队伍"双参双联"新途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将满足新时代大众旅游科学品位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求,引领地学工作转型升级和应对"深地、深海"计划,解决新技术、新经济、新产业对地学工程人才的迫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地质学 人才培养体系 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下载PDF
基于新工科的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建设成效与实施策略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志文 郭福生 +3 位作者 叶长盛 孙丽 罗勇 胡海平 《中国地质教育》 2020年第2期32-38,共7页
旅游地学学科始创于1985年,自2015年开始,多个高校依托相关专业先后招收旅游地学方向本科生,促进了本科教育的快速发展。以新工科建设为指导,将地质、地理、旅游管理和城乡规划等学科的理论、方法、技术进行深度交叉融合后形成的旅游地... 旅游地学学科始创于1985年,自2015年开始,多个高校依托相关专业先后招收旅游地学方向本科生,促进了本科教育的快速发展。以新工科建设为指导,将地质、地理、旅游管理和城乡规划等学科的理论、方法、技术进行深度交叉融合后形成的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于2019年获得教育部批准,2020年被列入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旨在培养满足国家战略、产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和新经济发展等需求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分析社会需求和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特色,借鉴兄弟院校旅游地学本科方向的建设成效与办学经验,提出了该专业办学的实施策略,通过构建"四元三维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以"基础+模块+实践+创新"为导向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组建具有多学科背景的新工科教学团队、制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构建"五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和过程考核模式、加强科学研究并促进本科—研究生一体化培养等措施,提高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旅游地学 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 建设成效 实施策略
下载PDF
生态文明背景下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生态美育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文 叶长盛 +4 位作者 姜勇彪 张慧娟 沈婷婷 刘金花 柴乐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79-82,共4页
生态文明背景下对新工科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开展系统生态美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相关教学实践和研究相对缺乏。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调研的基础上,文章结合该专业学科特色和培养目标,对该专业学生进行了生态美育探索性教学,并调研... 生态文明背景下对新工科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开展系统生态美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相关教学实践和研究相对缺乏。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调研的基础上,文章结合该专业学科特色和培养目标,对该专业学生进行了生态美育探索性教学,并调研了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理论教学-室内互动教学-室外实践教学”的三阶段式生态美育教学模式,可为该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生态美育教学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 生态美育 生态文明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