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铁网络下的长三角旅游交通格局及联系研究 被引量:75
1
作者 穆成林 陆林 +2 位作者 黄剑锋 汪莹 邓洪波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3-202,共10页
以长三角区域16个城市之间的最短旅行时间和运营频次及2010—2012年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数为基础数据,通过可达性、赫希曼—赫芬达尔、集中化等指标测度高铁网络下区域铁路旅游交通可达性和交通流的空间格局。利用高铁下区域城市... 以长三角区域16个城市之间的最短旅行时间和运营频次及2010—2012年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数为基础数据,通过可达性、赫希曼—赫芬达尔、集中化等指标测度高铁网络下区域铁路旅游交通可达性和交通流的空间格局。利用高铁下区域城市之间的最短旅行时间修正引力模型,综合测度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总量、方向,识别高铁网络下的长三角旅游经济联系格局。结果表明:1高铁网络的建设完善,整体提升各城市的旅游交通可达性,产生了区位叠加、时空收敛的效应,可达性空间格局趋于均衡。区域铁路交通流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以上海为中心北翼较密集南翼较稀疏的特征,北翼交通门户功能突出,上海为连接南北翼的枢纽,南翼得到高铁交通流的补给,交通功能提升。2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呈现出上海为主核心,南京、杭州为副核心的特征。总量上呈现出上海为中心北密南疏的特征。方向上呈现出核心城市指向性和空间区位邻近指向性的特征。研究表明,高铁网络下长三角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上海为主核心,南京、杭州为副核心,南北两翼各自相互抱团的空间分布特征,构成"一主两副双翼"的经济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交通格局 旅游经济联系 空间格局 长三角
原文传递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空间关系 被引量:62
2
作者 罗金阁 张博 刘嗣明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3-220,共8页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007和2018年为时间断面,运用引力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铁路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论如下:①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可达性呈现出以东莞、深圳、香港为中心,向东西两侧逐渐减低圈层式...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007和2018年为时间断面,运用引力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铁路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论如下:①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可达性呈现出以东莞、深圳、香港为中心,向东西两侧逐渐减低圈层式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差异特征显著。②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空间网络化趋势显著,从以广州—佛山、珠海—澳门、深圳—香港为核心的点轴空间形态,到扇形网络化特征,中心辐射作用加强,边缘化减弱。珠江两岸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不断增强,但与同一岸邻近城市的联系强度要远高于与对岸城市的联系强度。③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呈现出中间强四周弱的形态,核心边缘特征、空间对称特征、极化特征较为显著。④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整体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一般,高铁交通的改善对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的作用还未完全释放出来。⑤类型划分上,深圳和香港为可达性最好,且旅游经济联系最高的地区;而江门、惠州、肇庆三市为交通可达性较差,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较弱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可达性 旅游经济联系 空间差异 耦合 点轴空间形态 粤港澳大湾区
原文传递
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演变与思考——以南京都市圈为例 被引量:36
3
作者 侯兵 黄震方 范楚晗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4-100,共7页
一体化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融合的必然趋势,一体化具有多种空间结构形式,对区域内城市间旅游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都市圈是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载体,文章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对都市圈城市旅游规模体系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比较... 一体化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融合的必然趋势,一体化具有多种空间结构形式,对区域内城市间旅游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都市圈是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载体,文章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对都市圈城市旅游规模体系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揭示城市旅游经济格局的总体特征。从交通通达性指数和旅游者结构的角度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修正,测度2006—2010年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度的演变情况,呈现出旅游经济联系量的区域差异明显、交通的作用逐渐增强、"沿线"式距离衰减规律以及区域旅游协作方式相对固化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密切都市圈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对策思考,为推进都市圈旅游一体化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旅游经济联系 南京都市 演变 思考
下载PDF
长距离高铁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影响及角色分析——以兰新高铁为例 被引量:27
4
作者 孔令章 李晓东 +1 位作者 白洋 江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81-688,共8页
在GIS技术支持下,基于旅游交通可达性视角,构建旅游经济联系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确定沿线城市在旅游经济联系网络中的角色,结果表明:高铁时空压缩效应促使沿线城市旅游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普遍提升,但提升幅度具有空间差异... 在GIS技术支持下,基于旅游交通可达性视角,构建旅游经济联系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确定沿线城市在旅游经济联系网络中的角色,结果表明:高铁时空压缩效应促使沿线城市旅游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普遍提升,但提升幅度具有空间差异性,廊道东侧城市优于西侧城市,各省区旅游经济基础较好城市优于基础较差城市;旅游网络结构日趋紧密,城市间旅游互动与合作逐渐频繁,区域旅游经济联系呈现协调发展趋势。深入剖析9个城市的网络角色对兰新廊道旅游空间发展模式提出相关建议:沿线地区应充分发挥乌鲁木齐、兰州核心城市的功能,同时利用酒泉次核心的集聚与扩散作用,发挥嘉峪关、张掖、西宁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承转作用,带动吐鲁番、海东、哈密等边缘城市,打造西北"旅游+高铁"丝绸之路黄金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新高铁 高铁旅游 可达性 旅游经济联系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湖北省旅游交通可达性及旅游经济联系空间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陈刚 黄翔 +1 位作者 刘大均 陆志鑫 《旅游论坛》 2012年第6期62-66,共5页
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结合引力模型对湖北省旅游交通可达性以及旅游经济联系量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省旅游交通可达性在空间上呈现出以武汉为中心逐渐向周边递减的圈层式空间格局;(2)旅游经济联系空间差异显著,具有"... 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结合引力模型对湖北省旅游交通可达性以及旅游经济联系量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省旅游交通可达性在空间上呈现出以武汉为中心逐渐向周边递减的圈层式空间格局;(2)旅游经济联系空间差异显著,具有"东密西疏"的空间特征,武汉城市圈旅游经济联系较为紧密,空间网络化明显,鄂西生态文化圈旅游联系较为稀疏;(3)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地域差异明显,武汉城市圈旅游经济联系总量远高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4)旅游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量相关性明显,其组合状况在空间上呈渐进式阶梯状的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性 旅游经济联系 空间差异 湖北省
下载PDF
皖南旅游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空间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余菲菲 左仲明 孙建平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5年第11期1405-1408,共4页
以皖南旅游区6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年和2013年公路交通网络和旅游经济发展数据,用最短时间距离建立交通通达性指数模型,利用引力模型对皖南旅游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皖南6市旅游交通可达性有所改善,区域空... 以皖南旅游区6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年和2013年公路交通网络和旅游经济发展数据,用最短时间距离建立交通通达性指数模型,利用引力模型对皖南旅游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皖南6市旅游交通可达性有所改善,区域空间格局相对稳定;2皖南旅游景区可进入性提升,合铜黄高速和沿江高速构成皖南旅游区主要旅游交通线;3皖南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不断强化,6市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增幅明显,由马鞍山、芜湖和池州组成的皖江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愈趋紧密。整体来看,皖南旅游交通可达性提升,旅游经济联系加强,表明区域交通网络建设与旅游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联系 加权平均时间 可达性 引力模型
下载PDF
环鄱阳湖旅游圈旅游经济联系与区域发展策略 被引量:18
7
作者 侯立春 林振山 +3 位作者 琚胜利 赖正清 吴连霞 张志荣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8-518,共11页
旅游圈是推进区域旅游发展的有效载体,对区域内各地区间旅游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以资源主导型的环鄱阳湖区域为例,根据该区域旅游经济现状,以该研究区5个地级市所属的国家3A级及以上67个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从景区景观质量引力指数... 旅游圈是推进区域旅游发展的有效载体,对区域内各地区间旅游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以资源主导型的环鄱阳湖区域为例,根据该区域旅游经济现状,以该研究区5个地级市所属的国家3A级及以上67个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从景区景观质量引力指数、旅游规模和交通可达性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修正,测度2003~2015年各地区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及其演变情况,揭示环鄱阳湖区域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呈现出快速增长且联系紧密、区域差异较明显、交通作用逐渐增强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环鄱阳湖旅游圈区域旅游发展的基本模式,以及圈内各地旅游经济联系的思路,形成多极核的网络化结构旅游圈层格局,并演进为区域旅游圈的一般结构模式,为推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模型 旅游经济联系强度 旅游圈 区域旅游发展 环鄱阳湖区域
原文传递
皖江城市群旅游经济空间联系格局 被引量:13
8
作者 沈惊宏 陆玉麒 +1 位作者 周玉翠 尹贻梅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34-1441,共8页
在皖江城市群作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背景下及区域交通网络化、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式下,对皖江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和影响范围研究就显得必要。以该地区10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为主线,以界定旅游中心节点、测算旅游经济联系量... 在皖江城市群作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背景下及区域交通网络化、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式下,对皖江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和影响范围研究就显得必要。以该地区10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为主线,以界定旅游中心节点、测算旅游经济联系量和场强模型为手段,构建皖江城市群旅游圈。研究表明:以合肥和芜湖为双核的皖江城市群大旅游圈,其内部分为3个次旅游经济圈,北部以合肥为中心,包括六安区域、滁州和含巢湖整个水面的大部分区域的合肥旅游圈;西南以安庆为中心、池州为副中心,含铜陵一部分地区的安庆旅游圈;东南以芜湖为中心、宣城为副中心,包括马鞍山和部分巢湖区域、部分铜陵区域的芜湖旅游圈。最后提出了3个旅游经济圈发展的旅游规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联系 旅游节点 场强模型 旅游圈 皖江城市群
原文传递
高速铁路对京津冀旅游经济联系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郭伟 王伟伟 孙鼎新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6-79,共4页
随着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高铁)的全国性建设与运营,旅游城市之间的联动性将得到加强,城市组团发展的新型组织形态优势会越发明显,旅游合作的空间格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化,这这对城市群选择旅游发展战略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选取京津冀城市... 随着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高铁)的全国性建设与运营,旅游城市之间的联动性将得到加强,城市组团发展的新型组织形态优势会越发明显,旅游合作的空间格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化,这这对城市群选择旅游发展战略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选取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象,对其范围内的13个城市在高铁开通前后的等变化、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和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的变化进行分析析,为京津冀城市群优化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为、选择旅游开发重点领域、制定符合各地特点的战略目标、实现旅游系统联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 旅游经济联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昊 韩增林 +3 位作者 乔国荣 王辉 王宏业 段冶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44-1354,共11页
基于2010、2015、2019年时间截面数据,通过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方法分析黄河流域89个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及时空演化特征,并结合地理探测器分析黄河流域旅游经济联系变化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旅游经济网络东西向的多核... 基于2010、2015、2019年时间截面数据,通过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方法分析黄河流域89个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及时空演化特征,并结合地理探测器分析黄河流域旅游经济联系变化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旅游经济网络东西向的多核心网络结构逐渐形成,城市间区域分化、省际阻隔效应特征显著。(2)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经历两极分化、阻隔较大的初级阶段,有机联结、互动增强的过渡阶段,趋于均衡、团块发展的巩固阶段。(3)以西安市、郑州市为代表的少数节点核心城市在旅游经济联系网络中发挥的中介作用较强。(4)产业结构水平、旅游资源禀赋和环境质量是旅游经济联系的主要影响因子,各因子间存在的交互作用能增强对旅游经济联系的解释力。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联系 社会网络分析 地理探测器 影响因素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淮海经济区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慧慧 史春云 +1 位作者 冯亮 李晨 《旅游研究》 2016年第6期22-30,共9页
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隶属度模型及断裂点模型,定量测度该区域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隶属度及城市旅游控制范围。结果表明:在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上,该区域城市间差异显著,鲁南旅游经济联系较强、皖北... 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隶属度模型及断裂点模型,定量测度该区域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隶属度及城市旅游控制范围。结果表明:在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上,该区域城市间差异显著,鲁南旅游经济联系较强、皖北旅游经济联系较弱,东北部远超西南部;在旅游经济联系方向上,主要方向表现出旅游中心城市和相邻城市指向特征;在旅游经济联系范围上,旅游中心城市相互之间的断裂点数值较大,旅游辐射范围较广,而对皖北地区的断裂点值普遍不高;根据断裂点并结合隶属度将区域分为徐州、济宁、亳州、淮安和连云港这五大旅游经济圈,并在整体上形成"一核四辐射"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联系 隶属度 断裂点 五大旅游经济圈 淮海经济区
下载PDF
协调视角下京津冀地区交通与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海英 仲雪婷 陶犁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90-1400,共11页
交通是区域旅游经济联系的桥梁,交通网络演化对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旅游发展较不均衡地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分析了2007—2019年区域内交通与旅游的演变特征及二者关联耦合,揭示了区域旅游一体化演... 交通是区域旅游经济联系的桥梁,交通网络演化对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旅游发展较不均衡地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分析了2007—2019年区域内交通与旅游的演变特征及二者关联耦合,揭示了区域旅游一体化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交通可达性水平以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并由“京津”核心演变成以“京津廊保”为核心。②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呈网络化趋势发展,且具有显著的空间近邻规律;联系总量空间差异显著,但差异不断缩小。③交通网络对区域旅游经济联系及区域旅游一体化空间格局演变有较大影响,二者关联耦合作用逐渐增大;区域旅游一体化历经了核心集聚模式、核心边缘拓展模式和多中心辐射发展模式。④区域整体耦合协调水平一般,交通可达性对旅游发展作用未完全释放。提升中心城市两翼次区域的交通建设,加强政府主导与合作创新,增强中心城市的引导辐射和建立多元化旅游协作方式,将有利于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向动态均衡模式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性 旅游经济联系 耦合协调 旅游空间格局演化 京津冀区域
下载PDF
北部湾广西区中心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测量与评价——基于动态分析视角:2009-2013年 被引量:6
13
作者 宫斐 吕观盛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78,共4页
文章基于经济引力论的相关理论,利用统计年鉴与社会统计公报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对2009-2013年连续5年的北部湾广西区4个中心城市(南宁、北海、钦州和防城港)的旅游经济联系度进行了测度,测度结果显示:从动态角度来看,北部湾广西区各主... 文章基于经济引力论的相关理论,利用统计年鉴与社会统计公报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对2009-2013年连续5年的北部湾广西区4个中心城市(南宁、北海、钦州和防城港)的旅游经济联系度进行了测度,测度结果显示:从动态角度来看,北部湾广西区各主要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度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趋势十分明显;南宁与其他3个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是4个中心城市中最强的,而北海与其他3个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则是最弱的;无论就旅游业发展水平而言,还是就区域旅游经济合作而言,北部湾广西区中心城市旅游业发展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最后,就北部湾广西区旅游业下一步的发展战略问题提出了相关措施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广西区中心城市 旅游经济联系度 动态分析
下载PDF
区域陆路交通与旅游协同发展分析--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晓洁 李玲 罗煜湘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108-116,共9页
基于空间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新疆铁路、公路交通和旅游经济数据,利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和修正后的引力模型,研究新疆14地州市的陆路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为完善交通和旅游协同发展、缩小区域内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提供现实... 基于空间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新疆铁路、公路交通和旅游经济数据,利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和修正后的引力模型,研究新疆14地州市的陆路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为完善交通和旅游协同发展、缩小区域内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提供现实依据.结论为:1)新疆陆路交通可达性整体呈现出以乌鲁木齐城市群为中心,向东北—西南方向递减的圈层式空间分布格局;局部区域上,北疆地区的陆路交通可达性远远优于南疆地区,和田地区的可达性最差;2)前四级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集中在可达性高的北疆地区,尤其是乌鲁木齐城市群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最为密切,首府乌鲁木齐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3)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差异显著;4)陆路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和经济联系总量相关性明显,均体现出“核心—边缘”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路交通 可达性 旅游经济联系 空间分析 新疆
下载PDF
环印度洋地区旅游经济联系格局及中国角色演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孟帅康 田里 王桀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6-112,共7页
基于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收入等数据,选择环印度洋联盟发挥作用前(2010年)和发挥作用后(2019年)为时间节点,借助改进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择环印度洋地区27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分析旅游经济联系格局,并探讨中国角色演化。... 基于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收入等数据,选择环印度洋联盟发挥作用前(2010年)和发挥作用后(2019年)为时间节点,借助改进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择环印度洋地区27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分析旅游经济联系格局,并探讨中国角色演化。结果表明:(1)环印度洋地区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表现为“东西强、中间弱”的特征,联系规模极不平衡。(2)环印度洋联盟发挥作用前,环印度洋地区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分为东南亚板块和中东板块;环印度洋联盟发挥作用后联系网络发生再转移和再平衡,网络由“分割”转化为“整合”,核心由“单板块”跨越到“多板块”。(3)环印度洋地区中国角色经历从“跟随者”“参与者”向“主导者”演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联系 社会网络分析 中国角色演化 环印度洋地区
下载PDF
中国主要城市入境旅游经济空间结构演化及发展模式 被引量:4
16
作者 董亚娟 王雨薇 +1 位作者 蒋怡斌 韩小萌 《河南科学》 2021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基于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2000—2017年中国大陆主要城市入境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借助UCINET6.0和ArcGIS10.2分析入境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的分布特征及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空间格局的建议.结果表明:①以核心城市构成的&q... 基于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2000—2017年中国大陆主要城市入境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借助UCINET6.0和ArcGIS10.2分析入境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的分布特征及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空间格局的建议.结果表明:①以核心城市构成的"金三角"空间格局仍保持稳定,先后带动东部和中西部城市间的入境旅游经济联系增强,整体网络趋于紧密.②核心区域范围沿南北纵向和东西横向扩大,促进东中西部城市间产生互动,空间分布差异缩小,东强西弱的空间格局有所缓解.③凝聚子群空间格局经历了"核心—边缘层级明显"、"物理邻近性"、"飞地经济合作"阶段性特征,现阶段组团模式弱化了城市入境旅游分级发展的局面.④强化西部"增长极"作用以促进局部空间关联,构建"两纵一横"旅游轴带优化资源整合,制定区域合作发展战略实现城市间更高效的联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旅游 空间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旅游经济联系 主要城市
下载PDF
区域旅游经济联系及新发展格局形成的路径研究——基于三大经济区的分析
17
作者 陆瑞玲 《中国商论》 2023年第17期68-71,共4页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武汉城市圈、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决策,积极将区域旅游经济融入“双循环”,三大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不仅是区域城市群的重大规划,还是国家发...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武汉城市圈、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决策,积极将区域旅游经济融入“双循环”,三大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不仅是区域城市群的重大规划,还是国家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但近年来,三大区域间旅游经济的地区发展水平相差较大,区域总体经济实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加速提高圈内整体经济发展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本文旨在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三大区域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和经济结构网络的变化情况,并通过AQP分析法分析其影响因素,进而得出区位交通、城市社会常住人口、第三产业占比和城市旅游A级景区是三大区域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联系 新发展格局 三大经济区 城市旅游 AQP分析法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正蕾 官永彬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12期87-97,共11页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Ucinet 6.0)探索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相互关系及结构形态,继而运用QAP相关分析(二次指派程序)与地理探测器揭示其驱动因素.结果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经济联系逐渐...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Ucinet 6.0)探索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相互关系及结构形态,继而运用QAP相关分析(二次指派程序)与地理探测器揭示其驱动因素.结果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经济联系逐渐增强,旅游经济联系整体网络逐步完善;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逐渐弱化,区域内旅游经济联系两极化现象明显改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发展受旅游资源丰度、邮电业务总量、空间邻接关系、固定资产投资、专利授权数以及旅游收入占GDP比重等多种驱动因素的综合影响;各驱动因子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经济联系的影响在不同时间节点上具有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联系 空间结构 驱动因素 社会网络分析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湖北省中心城市旅游经济空间联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引弟 聂琳琳 《河南科学》 2016年第7期1193-1197,共5页
基于中心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和湖北省旅游经济数据,结合GIS技术,探讨该省中心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结果表明:省域内部旅游经济差异明显,空间联系表现为沿主要交通干线"点-轴"扩散,联系强度随地理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基于中心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和湖北省旅游经济数据,结合GIS技术,探讨该省中心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结果表明:省域内部旅游经济差异明显,空间联系表现为沿主要交通干线"点-轴"扩散,联系强度随地理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此外,通过对中心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及旅游吸引范围的测算,表明旅游城市的规模与旅游经济的辐射空间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中心城市 旅游经济 空间联系
下载PDF
磨万铁路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潜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齐冉 徐东瑞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51,共10页
以磨万铁路建设为背景,运用ArcGIS网络分析技术,针对研究区旅游经济系统和交通系统的特点,构建了交通通达性指数模型和旅游经济联系潜力模型。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交通条件变化对区域通达性时空格局演化的意义,并通过旅游经济联系潜力空间... 以磨万铁路建设为背景,运用ArcGIS网络分析技术,针对研究区旅游经济系统和交通系统的特点,构建了交通通达性指数模型和旅游经济联系潜力模型。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交通条件变化对区域通达性时空格局演化的意义,并通过旅游经济联系潜力空间变化率探讨了旅游和交通耦合协调性,进一步分析了由高铁引起的日常可达性变化对旅游等时圈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磨万铁路建设能改善研究区交通和旅游的综合区位条件,且对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潜力具有明显时空压缩作用,虽然旅游发展水平格局依然存在极化现象,但空间差异却在不断减小。总之,高铁的开通从整体上促进了高铁沿线旅游经济带的形成,加速了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将对老挝旅游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万铁路 通达性 旅游经济联系潜力 万象 万荣 琅勃拉邦 旅游等时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