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旅游生态韧性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志远 冯学钢 +1 位作者 何静 左文俊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6-1165,共20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合理评估旅游生态系统是反映旅游产业是否彰显绿色动能及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表征,从“韧性”视角切入,能凸显旅游生态系统复合性及动态演化特征。本文以2011—2020年中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合理评估旅游生态系统是反映旅游产业是否彰显绿色动能及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表征,从“韧性”视角切入,能凸显旅游生态系统复合性及动态演化特征。本文以2011—2020年中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构建旅游生态韧性综合指标体系并测度其发展水平,借助修正引力模型测度空间关联强度,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其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省际整体旅游生态韧性水平呈现稳态攀升的态势,区域上呈现“东部领衔,中西部追赶”的布局特征;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向复杂化、稠密化演化的过程,“东密西疏”的空间特征突出。(2)整体网络结构渐趋紧密,但尚未达到最佳空间关联状态;东部地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处于核心主导地位,中西部部分地区处于空间网络结构的边缘地带。(3)苏、沪、京、津为“净受益”板块,浙、粤、闽充当“经纪人”角色,晋、冀等地区属于“双向溢出”板块,新、藏、贵、滇等地区属于“净溢出”板块。(4)环境规制力度、产业高级化、空间距离、经济水平、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差异均对中国旅游生态韧性空间关联效应发挥着正向作用,在多重效应叠加的背景下,旅游产业绿色动能持续彰显,关联特征愈发明显。上述结论回应了旅游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互动的学术关切,为提升旅游生态系统韧性并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空间互动提供了重要导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系统 旅游生态韧性 空间关联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驱动因素 作用路径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协同效应及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志远 冯学钢 +1 位作者 夏赞才 牛菁莹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共23页
韧性与效率是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核心议题,促进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深度协同,是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文章以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在构建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测度其... 韧性与效率是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核心议题,促进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深度协同,是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文章以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在构建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测度其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哈肯模型探究二者的协同效应,并分析其动态演化态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整体旅游生态效率水平较高,是主导协同演化的序参量,区域旅游生态韧性有待提升。东部地区属于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双高”地区,但下滑趋势明显;西部地区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均有显著提升;中部地区属于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洼地”。(2)长江经济带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整体协同水平呈现向优质协同发展的趋势。江苏省、上海市、贵州省、四川省属于优质协同区域;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属于系统失调区域。(3)随时间推移,优质协同地区对周边地区的虹吸效应在降低,区域协同水平呈现出“东部>西部>中部”到“东、西双核突出”再到“西部超越”的空间演化格局。(4)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存在复杂的竞合关系,三大地区也面临不同的协同困境,其中,东部地区旅游发展新动能不足,中部地区旅游生态系统存在低水平趋同式发展的困境,西部地区需解决旅游业内部发展差距大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韧性 旅游生态效率 协同水平 空间特征 哈肯模型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千岛湖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测度与影响机理 被引量:87
3
作者 王群 陆林 杨兴柱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79-795,共17页
立足反映恢复力属性特征的盆地模型理论,构建基于稳定性景观的恢复力评价体系。从脆弱性、应对能力两大层面以及社会、经济、生态三大子系统入手,建立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测度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法,测度千岛湖旅游地社会—生... 立足反映恢复力属性特征的盆地模型理论,构建基于稳定性景观的恢复力评价体系。从脆弱性、应对能力两大层面以及社会、经济、生态三大子系统入手,建立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测度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法,测度千岛湖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甄别影响恢复力的主要因子,揭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因子影响机理及曲线规律。结果表明:1 1987-2012年间千岛湖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数由0.4576缓慢上升至0.5622,应对能力指数由0.0282快速上升至0.9725,恢复力指数由0.1276稳步上升至0.8669,恢复力应是脆弱性与应对能力相互作用的结果。2总脆弱性受生态子系统脆弱性影响最大,总应对能力受经济子系统应对能力影响最大,总恢复力受社会和经济子系统恢复力影响较大。总应对能力对恢复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社会和经济系统的应对能力作用更加突出。3恢复力因子影响曲线可分为线性递增和递减、非线性U型/倒U型递增和递减6种类型,不同阶段、不同因子对系统恢复力作用方式、性质、速率具有差异性,主要以非线性影响为主,且存在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 恢复力 影响因子 千岛湖
原文传递
旅游社会-生态系统及其恢复力研究 被引量:46
4
作者 陈娅玲 杨新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5-211,共7页
人地关系和谐是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合理、准确的耦合旅游社会-生态系统、探讨其内部运行规律将有利于人类加深认识变化中的旅游活动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文中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旅游活动的社会-生态系统... 人地关系和谐是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合理、准确的耦合旅游社会-生态系统、探讨其内部运行规律将有利于人类加深认识变化中的旅游活动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文中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旅游活动的社会-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研究框架,探讨受外界及自身干扰下的旅游社会-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动态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并重点讨论了旅游社会-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的概念、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简要分析了未来旅游社会-生态系统的恢复力测度的方法及趋向。最终目的是建立适应性管理机制,增强各利益相关者学习能力,为应对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间日益严峻的矛盾、促进区域旅游的可持续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社会-生态系统 恢复力 适应性管理
原文传递
西藏旅游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娅玲 杨新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7-832,共6页
目的以整合视角对自然、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复合系统进行研究,增强系统动态平衡能力。方法界定旅游社会-生态系统及其恢复力,并对西藏7区(市)旅游社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恢复力进行了(半)定量测度。结果西藏7区(市)旅游社会-生态系统... 目的以整合视角对自然、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复合系统进行研究,增强系统动态平衡能力。方法界定旅游社会-生态系统及其恢复力,并对西藏7区(市)旅游社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恢复力进行了(半)定量测度。结果西藏7区(市)旅游社会-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差异明显,各区域系统在其适应性循环中处于不同阶段。结论研究框架在综合研究和度量人地关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社会-生态系统 恢复力 西藏
下载PDF
基于旅游社会—生态系统弹性测算的旅游开发研究——以苏州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沈苏彦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1-145,共5页
根据脆弱性和弹性一体两面的关系,借鉴苏里尼(Zurlini)等提出的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测度公式,以苏州为例对苏州古城区、吴中区、相城区、高新区、工业园区、常熟、张家港、昆山、吴江和太仓共10个区域的旅游社会—生态系统的弹性进... 根据脆弱性和弹性一体两面的关系,借鉴苏里尼(Zurlini)等提出的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测度公式,以苏州为例对苏州古城区、吴中区、相城区、高新区、工业园区、常熟、张家港、昆山、吴江和太仓共10个区域的旅游社会—生态系统的弹性进行了估算和旅游开发分析。结果表明,古城区的旅游社会—生态系统弹性最小,系统正介于稳定阶段和释放阶段之间,应更多的关注保护,以免系统遭受更多的干扰而使系统完全失去弹性;常熟、昆山、吴江和吴中区的弹性次之,系统正介于快速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之间,旅游开发活动要谨慎开展,随时关注系统的弹性变化;相城区、太仓、张家港、高新区和工业园区的旅游社会-生态系统弹性最大,目前正处于系统的快速发展阶段,可以进行适当的旅游开发活动,系统有能力承受一定的开发活动干扰。适应性循环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旅游社会-生态系统弹性与其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社会-生态系统 弹性 适应性循环 旅游开发
下载PDF
海南省旅游社会–生态系统弹性演变及障碍因子分析
7
作者 齐振英 康佳奇 游长江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4年第1期66-76,共11页
作为我国旅游发展的先行示范区,旅游业已经成为海南省的支柱产业,旅游活动已经成为海南省社会–生态系统的主要扰动项。为了探索海南省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有必要分析海南省旅游社会-生态系统的弹性演变趋势与影响因素。基于现有官方公... 作为我国旅游发展的先行示范区,旅游业已经成为海南省的支柱产业,旅游活动已经成为海南省社会–生态系统的主要扰动项。为了探索海南省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有必要分析海南省旅游社会-生态系统的弹性演变趋势与影响因素。基于现有官方公布的统计年鉴与文献资料,通过构建海南省旅游社会–生态系统弹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灰色关联度–TOPSIS综合分析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10–2020年度海南省旅游社会–生态系统弹性演变及障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间,海南省旅游社会-生态系统弹性呈稳定上升趋势,一直处于中等弹性阶段。其中,社会子系统弹性呈稳定上升趋势,由低等阶段提高到中等阶段;经济子系统弹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处于中等阶段;生态子系统弹性总体缓慢下降,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处于中等阶段。(2)3个子系统中,2010–2018年,社会子系统弹性障碍度最大;2019–2020年,生态子系统障碍度最大。(3)指标层弹性障碍因子主要有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11个,其中社会子系统因子出现的频次最高。因此,海南省旅游社会–生态系统弹性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有效识别障碍因子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是提高系统弹性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旅游社会-生态系统 弹性 海南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