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大高铁对东北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影响 被引量:112
1
作者 郭建科 王绍博 +2 位作者 李博 彭飞 王丹丹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1-529,共9页
基于GIS平台,构建可达性模型分析哈大高铁开通后东北各城市旅游交通网络可达性变化特征,然后通过修正引力模型,从时空压缩效应、高铁旅游带的形成、旅游通勤圈空间分异、加剧旅游极化效应等方面分析哈大高铁对东北各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 基于GIS平台,构建可达性模型分析哈大高铁开通后东北各城市旅游交通网络可达性变化特征,然后通过修正引力模型,从时空压缩效应、高铁旅游带的形成、旅游通勤圈空间分异、加剧旅游极化效应等方面分析哈大高铁对东北各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大大强化了东北城市的旅游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整个通勤圈时空压缩2 h左右,提升幅度均呈现距离高铁增加而衰减现象,且省际城市间的变化大于省内城市间的变化,东三省的变化大于内蒙东部区域的变化。沿线城市在高铁开通后将获得更大的旅游发展动能,并加快哈大高铁旅游带的形成。沿线城市"一日游"和"两日游"受益明显,偏远城市则在"七日游"方面受益较多;东北旅游应以高铁为契机,精心开发沿线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旅游一体化合作,打造东北旅游新形象。高铁使旅游市场空间分布上出现"极化效应",提升旅游产业供求效率的同时,拉大了城市间旅游差距,不利于旅游产业协调性发展。今后应以高铁为核心完善快速交通干线布局,将更多旅游城市和旅游景点纳入高铁通勤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可达性 城市旅游经济联系 高铁旅游带 旅游通勤圈 旅游极化效应
下载PDF
基于公路网络的长江三角洲旅游景点可达性格局研究 被引量:106
2
作者 靳诚 陆玉麒 范黎丽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8-269,共12页
论文运用GIS软件,定量分析了长江三角洲旅游景点可达性。通过分析发现:长江三角洲旅游景点资源的可达性较好,整个区域的平均可达性时间为25.89 min,景点的可达性在30 min以内的区域达到了69.79%,可达性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人... 论文运用GIS软件,定量分析了长江三角洲旅游景点可达性。通过分析发现:长江三角洲旅游景点资源的可达性较好,整个区域的平均可达性时间为25.89 min,景点的可达性在30 min以内的区域达到了69.79%,可达性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人文景点可达性好的区域相对于自然景点更加集中。并以县域为统计单元,分析了所有景点、人文景点、自然景点三种类型的空间关联情况,均呈弱集聚格局,可达性热点区域的分布都表现为以上海为核心的圈层结构,冷点区域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围地区。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将影响景点可达性的因素归纳为4个,即:旅游景点分布、路网结构的地区差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理 可达性 旅游景点 长江三角洲
原文传递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测度与区位可达性分析 被引量:96
3
作者 曹芳东 黄震方 +2 位作者 吴江 徐敏 周玮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86-1697,共12页
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与CES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1994、2000、2009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探讨了旅游效率与区位可达性之间的内在关联,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定量模拟了区位可达性对风景名胜区旅游总产出的影响及其效率变... 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与CES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1994、2000、2009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探讨了旅游效率与区位可达性之间的内在关联,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定量模拟了区位可达性对风景名胜区旅游总产出的影响及其效率变化。结果表明: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水平整体较低,DEA最优比例较小,反映在空间上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空间格局;区域划分上,东北地区、东部沿海、北部沿海综合效率较高,呈先提高后下降趋势,纯技术效率变化与综合效率较为相似,规模效率整体上呈现上升态势。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高值区总体上呈现以江浙地区为点,分别以西南和东北方向为轴线,以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为弧线的"扇形"格局;类型划分上,以湖泊型、纪念地型、山水型、休闲疗养型风景区综合效率较高,山岳型、宗教型纯技术效率逐步提高,规模效率以森林型与山水型变化较大。③区位可达性与生产要素之间满足某一阈值时,区位可达性对旅游效率总体上起到促进作用,局部范围依然存在比例失调,成为制约旅游效率提升的瓶颈,旅游效率变化与总产出变化特征不尽相同,形成了负值区域集聚但偏向异同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 CES生产函数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旅游效率 空间格局 区位可达性
原文传递
湖北省旅游空间结构识别与可达性测度 被引量:56
4
作者 孙建伟 田野 +3 位作者 崔家兴 罗静 曾菊新 韩勇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8-217,共10页
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以A级景区和星级酒店为空间对象要素,识别湖北省旅游空间结构,利用矢量道路交通网络测度其可达性格局,并应用空间关联方法分析可达性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1湖北省旅游空间总体上呈现集聚分布态势,其中星级酒店的... 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以A级景区和星级酒店为空间对象要素,识别湖北省旅游空间结构,利用矢量道路交通网络测度其可达性格局,并应用空间关联方法分析可达性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1湖北省旅游空间总体上呈现集聚分布态势,其中星级酒店的集聚程度最高,人文景区聚集程度高于自然景区,所有类型要素在各市州间均表现出显著的非均衡集中分布特征;2湖北省各类型旅游空间要素整体可达性较好,但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其空间分布具有较高的交通指向和经济指向;3可达性呈较强集聚格局,热点区分布表现为中心—外围结构,由江汉平原腹地沿交通干道向四周梯度衰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冷点区集中于秦巴山、武陵山、大别山、幕阜山等外围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空间 A级景区 星级酒店 识别 可达性 湖北省
原文传递
江西省红色旅游景区可达性分析及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51
5
作者 钟业喜 刘影 赖格英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8-212,共5页
结合江西省非常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采用可达性分析方法和人口数据空间化方法,定量分析和评价了江西省主要红色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及其区域效应,从格局调整、景区优化、路网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江西省红色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对策,从研究... 结合江西省非常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采用可达性分析方法和人口数据空间化方法,定量分析和评价了江西省主要红色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及其区域效应,从格局调整、景区优化、路网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江西省红色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对策,从研究方法层面为红色旅游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 空间结构 可达性 江西省
下载PDF
基于可达性的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旅游潜力分析 被引量:47
6
作者 胡浩 王姣娥 金凤君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08-816,共9页
旅游潜力是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交通可达性作为城市旅游发展及潜力挖掘的先行条件,一直是中小旅游城市旅游屏蔽效应下突破瓶颈的关键环节。目前旅游潜力相关研究多从市场和资源开发的角度结合某一类型旅游形式对... 旅游潜力是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交通可达性作为城市旅游发展及潜力挖掘的先行条件,一直是中小旅游城市旅游屏蔽效应下突破瓶颈的关键环节。目前旅游潜力相关研究多从市场和资源开发的角度结合某一类型旅游形式对大中城市的旅游潜力进行评价,而从不同尺度的区域交通影响角度结合旅游可达性对中小城市旅游潜力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构建的可达性评价指标体系从中观尺度对全国范围内34个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所属地市的旅游交通可达性进行评价;基于1 h、2 h、3 h交通圈层从微观尺度对全国范围内34个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时间可达腹地的旅游交通可达性进行分析,并结合评价分析结果对中小文化旅游城市交通可达因素影响下的旅游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所属地市市域范围内的交通可达系数与其旅游潜力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四川盆地附近、长江下游及三角洲附近市域范围内可达性高的城市会极大提高其下辖中小旅游城市的可进入性,而成为其下辖中小文化旅游城市的客源中转站和重要客源潜力市场。所属地市和邻近县市较高的经济产出和良好的交通可达条件可以为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旅游集散功能条件,从而使这些地区的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旅游潜力比其他地区拥有更多的比较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潜力 交通可达性 时间可达性 中小文化旅游城市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及其交通可进入性评价 被引量:45
7
作者 田野 罗静 +2 位作者 崔家兴 蒋亮 吴益坤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3-213,共11页
以长江经济带3A级及以上等级景区为例,利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以及加权网格维数对该区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构建旅游吸引力系数模型,建成考虑游客选择偏好的交通栅格成本数据集,利用成本距离分析工具对该区旅游资源的... 以长江经济带3A级及以上等级景区为例,利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以及加权网格维数对该区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构建旅游吸引力系数模型,建成考虑游客选择偏好的交通栅格成本数据集,利用成本距离分析工具对该区旅游资源的交通可进入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①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总体呈现东密西疏特征,其空间集聚存在明显的人口和社会经济偏好性,围绕省会城市及周边形成旅游资源显著集聚区。②旅游资源空间集聚整体呈现近轴对称形状,并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四大组团支撑,多中心协同的空间结构。③旅游资源的总体交通可进入性较好,但存在明显的东西空间差异,呈现出由东至西的阶梯状下降格局。④旅游资源的交通可进入性呈现出等级与类型差异,同时高交通可进入性旅游资源出现分省内部空间集聚,形成分省内部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近核心-外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旅游资源 旅游业 交通进入性 旅游吸引力 区域旅游一体化 黄金旅游带
原文传递
长三角高速铁路网对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7
8
作者 邓涛涛 赵磊 马木兰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本文利用2006—2013年长三角地区25个城市的统计数据和列车实际运营数据,定量分析了长三角高速铁路网建设对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本文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通过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长三角高速铁路网逐步推进是否显著促进了地区旅游... 本文利用2006—2013年长三角地区25个城市的统计数据和列车实际运营数据,定量分析了长三角高速铁路网建设对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本文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通过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长三角高速铁路网逐步推进是否显著促进了地区旅游业发展;二是将交通可达性概念引入到计量经济学模型中,研究铁路客运提速后长三角各城市可达性变化对旅游业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2007—2008年长三角高速铁路开通初期,并未对当地旅游业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直到2009年,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旅游业的促进作用才开始显现。(2)随着长三角高速铁路网络的逐步建成,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旅游业的影响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3)2006—2013年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的可达性提升了41.3%。(4)由高铁开通引起的城市可达性提升对于沿线城市旅游业的影响是显著的,且影响程度明显高于铁路提速对区域的整体影响以及非高铁城市旅游业所受的影响。(5)在高铁沿线城市,由高铁开通引起的城市可达性每提高1%,城市旅游客流增加约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网 长三角地区 旅游业 可达性 DID
原文传递
高铁网络对西北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影响 被引量:37
9
作者 刘强 杨东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5-99,共5页
基于GIS平台,以城市间的最短旅行时间和"小时经济圈"及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数等数据为基础数据,通过可达性、修正引力模型等指标,分析了兰新高铁开通前后沿线各城市旅游交通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兰新高铁提升了沿... 基于GIS平台,以城市间的最短旅行时间和"小时经济圈"及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数等数据为基础数据,通过可达性、修正引力模型等指标,分析了兰新高铁开通前后沿线各城市旅游交通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兰新高铁提升了沿线城市旅游交通的可达性;(2)兰新高铁带来了旅游交通格局的变化,显示出兰州为高铁线路东翼核心、嘉峪关为中翼核心、乌鲁木齐为西翼核心、东中西三翼相互抱团的空间特征;(3)兰新高铁加速了旅游业的发展,沿线城市旅游经济受高铁带动明显;(4)兰新高铁缩短了起止点城市的距离,更拉近了沿线比邻城市间的距离,催生同城效应,形成多个1 h旅游经济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旅游可达性 旅游经济联系 西北地区 空间格局
下载PDF
基于景点空间可达性的中国旅游区划 被引量:35
10
作者 潘竟虎 从忆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61-1168,共8页
旅游区划对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意义,基于景点地理位置与交通可达性进行旅游区划,实质是对客源地与目的地空间关系的研究。以中国A级旅游景点所在地理位置和交通可达性为依据,探讨基于可达性格局的旅游区划问题和基于GIS... 旅游区划对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意义,基于景点地理位置与交通可达性进行旅游区划,实质是对客源地与目的地空间关系的研究。以中国A级旅游景点所在地理位置和交通可达性为依据,探讨基于可达性格局的旅游区划问题和基于GIS技术的旅游区划分方法。以可达性空间表达技术为基础,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所有A级旅游景点的空间可达性,并分别计算了各自的服务区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时间阀值下服务区范围变化的判断,进行旅游景点腹地范围的空间合并,并对各旅游景点空间分布格局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将全国分为9个一级旅游区、22个二级旅游区和177个三级旅游区,形成了中国旅游区划等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区划 空间可达性 A级景点 GIS
下载PDF
山东省农业旅游空间结构发育特征、优化模式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32
11
作者 王宜强 朱明博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32-240,共9页
以农业旅游示范点为数据本底,基于空间结构理论和空间分析技术,对山东省农业旅游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①山东省农业旅游发展形成三大高密度分布轴带区域,空间布局呈显著的集聚模式,其发展重心向西南转移的趋势十分明显... 以农业旅游示范点为数据本底,基于空间结构理论和空间分析技术,对山东省农业旅游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①山东省农业旅游发展形成三大高密度分布轴带区域,空间布局呈显著的集聚模式,其发展重心向西南转移的趋势十分明显。②山东省农业旅游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点轴式空间结构特征,形成以青岛为一级发展节点,济南、临沂等5市为二级发展节点,其他城市为三级发展节点的节点等级体系,以及以滨州-临沂、济南-枣庄为一级发展轴,菏泽-日照等为二级发展轴,东营-滨州为三级发展轴的农业旅游轴带等级体系。③山东省区域农业旅游发展表现出典型驱动模式特征。提出推进农业旅游"网络式"结构体系发育,加快鲁西、鲁西北平原地区以及鲁东内陆地区农业旅游发展以及增强鲁南、鲁北边界地区交通通达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旅游 点轴理论 旅游发展轴带 驱动模式 乡村旅游 交通通达性 农旅融合发展
原文传递
上海市乡村旅游景点空间格局及可达性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郁琦 李山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62,共12页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城市周边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已成为国家重大需求,也是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基于上海市乡村旅游景点数据、交通路网数据和人口统计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开展了上海乡村旅游资源...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城市周边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已成为国家重大需求,也是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基于上海市乡村旅游景点数据、交通路网数据和人口统计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开展了上海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景点的空间格局分析和可达性研究。结果显示:(1)上海乡村旅游景点以乡村人文景观和农庄休闲型为主;(2)景点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环城市多核分散布局的特征,且近郊稀疏、中远郊集中;(3)景点的整体可达性较好,大部分景点可在60分钟~120分钟的车程内抵达;(4)上海市民可以在一小时车程内获得乡村旅游休闲的服务。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统筹大都市郊野地区的基本农田、生态片林、水体湿地、村落等自然和人文资源,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的格局,以及进一步打通中心城区至远郊地区的快速路网体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空间格局 可达性 上海
下载PDF
甘肃黄河三峡景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王录仓 杨志鹏 +1 位作者 武荣伟 张宁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5-222,共8页
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系统功能组织方式在空间上的投影或表象,其空间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态势。黄河三峡景区凭借其丰富、独特的资源优势,已成为黄河流域最著名的景区之一。受河谷地带的基础性影响,其资源类型... 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系统功能组织方式在空间上的投影或表象,其空间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态势。黄河三峡景区凭借其丰富、独特的资源优势,已成为黄河流域最著名的景区之一。受河谷地带的基础性影响,其资源类型、空间结构、游览线路等表现出典型的空间特征,深刻影响着景区旅游空间格局。借助Arc GIS空间网络分析模块和Excel平台,对黄河三峡景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集聚态势,基尼系数高达0.755,分布均匀度仅为0.245;采用最邻近指数和Voronoi多边形的变异系数分析空间分布类型;用地理集中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空间分布均衡性,运用β指数、γ指数和α指数刻画空间连接度。结果表明:景区内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均匀度低,呈多中心集聚分布。这既有利于景区内各景点之间的整合和旅游规模效应的产生,又可以减弱区间屏蔽作用等外部不经济性。景区内各景点之间的交通网络密度低,空间联系较弱,通达性较低。各景点之间的直接连接较少,旅游路线多为单线往返,缺少串联各个景点的环形线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空间结构 均衡性 通达度 黄河三峡景区 甘肃
原文传递
基于可达性技术的长江三角洲旅游区划 被引量:24
14
作者 靳诚 黄震方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45-757,共13页
区划一直是地理学的核心研究领域,本文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尝试探讨新时期下基于GIS技术的旅游区划分方法。以可达性空间表达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旅游点、线要素的相对系统分类,分别对所有A级景区、4A级以上景区和县级城镇、地级及其以上城... 区划一直是地理学的核心研究领域,本文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尝试探讨新时期下基于GIS技术的旅游区划分方法。以可达性空间表达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旅游点、线要素的相对系统分类,分别对所有A级景区、4A级以上景区和县级城镇、地级及其以上城市可达性进行测算,并分别计算了各自的腹地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时间阀值下腹地范围变化的判断,进行旅游景区腹地范围的空间合并,并对各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将长江三角洲划分为5个旅游大区、27个旅游亚区和85个旅游小区。并进一步从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组合角度,对现有旅游小区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据此构建长江三角洲综合性旅游服务中心等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区划 可达性 A级景区 长江三角洲
原文传递
江苏湿地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3
15
作者 卢晓旭 陆玉麒 +1 位作者 靳诚 周永博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8-290,共13页
用层次分析法从资源禀赋、城镇依托、交通可达性、人口经济基础四方面构建湿地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定量评价江苏湿地资源的旅游开发适宜性。结果是江苏126个湿地资源分布区的旅游开发适宜性总分值在36.64—72.98之... 用层次分析法从资源禀赋、城镇依托、交通可达性、人口经济基础四方面构建湿地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定量评价江苏湿地资源的旅游开发适宜性。结果是江苏126个湿地资源分布区的旅游开发适宜性总分值在36.64—72.98之间。依据各湿地分项分值进行聚类分析,将江苏湿地资源分为4种旅游开发类型,即高适宜性湿地资源、较高现实适宜性湿地资源、较高潜在适宜性湿地资源、低适宜性湿地资源。在此基础上,提出积极开发高适宜性湿地、适度开发较高现实适宜性湿地、与经济发展同步开发较高潜在适宜性湿地、暂时限制开发低适宜性湿地的建议,并提出坚持湿地资源旅游开发公益性的思想。同时对湿地资源旅游开发中一些未有定论的话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资源 旅游开发 适宜性评价 层次分析法 可达性 江苏
原文传递
基于可达性技术的农业旅游布局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23
16
作者 靳诚 范黎丽 陆玉麒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06-1518,共13页
以农业旅游示范点为研究对象,从可达性的视角探讨了江苏省农业旅游的空间布局现状,整个区域的可达性较好,平均可达性时间为26.50 min,景点的可达性在30 min以内的区域达到了64.53%。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城市和农业旅游示范点布局的空间关系... 以农业旅游示范点为研究对象,从可达性的视角探讨了江苏省农业旅游的空间布局现状,整个区域的可达性较好,平均可达性时间为26.50 min,景点的可达性在30 min以内的区域达到了64.53%。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城市和农业旅游示范点布局的空间关系,农业旅游示范点距离城市平均时间为20.68 min。并从距离城市的远近和县域单元的农业旅游发展潜力入手,将江苏省按照农业旅游建设适宜与否分为4种类型,即:高适宜区、较高适宜区、中等适宜区和低适宜区。其中,高适宜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两个地区:南京外围郊区、苏锡常地区。较适宜建设区域主要分布在昆山、常熟、张家港、江阴沿线以及北部的徐州市区周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旅游 可达性 江苏省
原文传递
中国北方沙漠旅游地开发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文瑞 伍光和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4-188,共5页
按照旅游资源赋存条件、旅游地可进入性和旅游地空间竞争三个方面对我国北方沙漠旅游地开发的适宜性进行尝试性分析。研究表明:在沙漠旅游资源条件中,沙丘形态在影响沙漠旅游开发中起关键作用,而沙漠区规模对旅游开发影响不明显;夏季和... 按照旅游资源赋存条件、旅游地可进入性和旅游地空间竞争三个方面对我国北方沙漠旅游地开发的适宜性进行尝试性分析。研究表明:在沙漠旅游资源条件中,沙丘形态在影响沙漠旅游开发中起关键作用,而沙漠区规模对旅游开发影响不明显;夏季和秋初(即5至8月)的四个月是我国北方沙漠旅游地气候适宜期;而其它类型旅游资源与沙漠的结合能更有效地提升沙漠旅游地的吸引力;虽现已开发的沙漠旅游地大多分布在沙漠区的边缘区,但有向沙漠腹地扩展的趋势,另外,我国北方沙漠旅游地开发中旅游项目重复建设比较明显,由此而导致的空间竞争问题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适宜性 资源条件 可达性 空间竞争 中国北方沙漠区
原文传递
高速公路对武陵山区旅游城市吸引力影响及差异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兆峰 徐赛 邓楚雄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9-196,共8页
借助物理学"表面张力"基本原理,建立高速公路对城市吸引力影响模型。根据武陵山区6个地区高速公路和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吸引力影响模型,选择城市的可达性、旅游人次变化、综合实力三个方面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 借助物理学"表面张力"基本原理,建立高速公路对城市吸引力影响模型。根据武陵山区6个地区高速公路和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吸引力影响模型,选择城市的可达性、旅游人次变化、综合实力三个方面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等方法,综合分析2005—2015年高速公路对旅游城市吸引力的影响及差异。结果显示:1高速公路直接影响旅游城市吸引力,其影响程度由城市自身功能条件决定;张家界和怀化的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分别为2.38、2.45,但吸引力分别是0.1130、0.0510,前者是后者的2.22倍;张家界和渝东南地区的综合实力分别为15.61、15.79,而吸引力分别为0.1130、0.0468,前者是后者的2.41倍。2高速公路对武陵山区旅游城市吸引力的影响差异显著,可为旅游高速公路布局、收费站点设立、客运接驳站设计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因此,应结合区域实际建设和优化高速公路,使其发挥最大经济效应,提升城市综合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高速公路 旅游城市 吸引力 可达性 武陵山区
原文传递
中国市域旅游综合吸引力指数评价 被引量:17
19
作者 沈惊宏 陆玉麒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1-673,共13页
论文以中国338个市域作为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测算其旅游吸引力指数。以南京市为例,通过GIS空间可视化并分别划分出5个等级旅游目的地及旅游客源地。结果发现南京不同等级旅游目的地呈距离衰减规律,但同时出现区位跨越现象;南京旅... 论文以中国338个市域作为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测算其旅游吸引力指数。以南京市为例,通过GIS空间可视化并分别划分出5个等级旅游目的地及旅游客源地。结果发现南京不同等级旅游目的地呈距离衰减规律,但同时出现区位跨越现象;南京旅游客源地总体上亦呈现距离衰减规律,但也出现远距离客源地等级甚至比近距离客源地等级要高的现象。笔者把吸引指数模型逆思维推演测算出了中国城市总吸引指数排名,并以可达性为基础,根据旅游目的地城市总吸引指数和旅游规模排名位序是否一致划分出中国城市旅游的发展程度现状10种类型,为城市旅游发展提供比较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旅游发展 吸引指数 可达性 旅游目的地 旅游客源地
原文传递
基于游客感知的旅游城市可进入性因子评价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13
20
作者 何燕 杨新军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63,共5页
旅游城市可进入性通常被诠释为城市交通通达性,本文将这一概念延伸解构为旅游城市的交通通达性、硬件环境适应性和文化接纳性等多维要素所共同决定的一个有机集合体,并将其与游客行为相联结进行实证研究。在对西安市部分景点的问卷调查... 旅游城市可进入性通常被诠释为城市交通通达性,本文将这一概念延伸解构为旅游城市的交通通达性、硬件环境适应性和文化接纳性等多维要素所共同决定的一个有机集合体,并将其与游客行为相联结进行实证研究。在对西安市部分景点的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安市国内游客旅游行为前后的障碍因子感知。论文首先对游客原始障碍感知度进行评析,运用PATTERN法对影响西安市城市旅游可进入性的16个因子进行分级评价,得出影响西安市城市旅游可进入性的因子权重值,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西安市预期—实际可进入性的旅游城市营销—建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感知 旅游城市 可进入性 营销-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