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灌溉复合管成型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杰 关阳 +3 位作者 古冬冬 仵峰 张煜忠 施进发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5-150,181,F0003,共8页
为解决黄淮海地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中还田机械设备种类单一和玉米秸秆利用率低等问题,设计一种用于地下灌溉复合管成型装置。提出玉米秸秆还田的新方式,将作物秸秆粉碎与土壤按不同比例掺量混合,挤压形成空心圆管状的复合管材,应用时采... 为解决黄淮海地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中还田机械设备种类单一和玉米秸秆利用率低等问题,设计一种用于地下灌溉复合管成型装置。提出玉米秸秆还田的新方式,将作物秸秆粉碎与土壤按不同比例掺量混合,挤压形成空心圆管状的复合管材,应用时采用一次性浅埋,一年或一季后直接全量还田。依据农机农艺融合,提出装置整体结构设计方案,介绍装置的工作原理,对搅拌部件、螺旋挤压成型部件等关键部件进行设计,计算挤压成型部分物料输送功率,确定满足工作的结构要求及满足农艺要求的装置结构。基于自主搭建的试验平台,进行玉米秸秆复合管成型试验。台架试验表明:在含水率20%~26%的区间中,保证玉米秸秆复合管满足性能要求,即复合管密度不小于1.30 g/cm^(3)时,随着含水率的递增,玉米秸秆成型密度先递减再递加,且成型密度离散性越来越小,玉米秸秆复合管性能更加稳定。当混合物含水率在26%,绞龙轴转速在488 r/min,物料喂入量在170 kg/min时,既保证玉米秸秆复合管出料的连续性,且出料速度相对较快。满足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农艺要求,为玉米秸秆还田的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 地下灌溉 秸秆 土壤 玉米秸秆复合管 全量还田
下载PDF
绿肥油菜压青全量还田对花生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刘海东 陈庆政 +5 位作者 祁俊程 吴孟才 秦国兵 叶万余 徐小媛 吴春玲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2期40-43,共4页
为探究绿肥油菜盛花期压青全量还田对后茬花生植株形态、叶片生理和收获期产量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设置两个处理即绿肥油菜压青还田处理(记为T)和不还田处理(记为CK),T处理花生播种时沟施三元缓释复合肥450 kg/hm^(2)(CK处理常规用量:75... 为探究绿肥油菜盛花期压青全量还田对后茬花生植株形态、叶片生理和收获期产量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设置两个处理即绿肥油菜压青还田处理(记为T)和不还田处理(记为CK),T处理花生播种时沟施三元缓释复合肥450 kg/hm^(2)(CK处理常规用量:750 kg/hm^(2)),即T处理较CK减施40%。试验结果表明,绿肥油菜压青全量还田显著提高花生植株株高、第一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收获青叶数、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单株结果数、双仁果率、饱果率、百果重、百仁重和实际产量,显著降低了叶片丙二醛含量。因此,绿肥油菜压青全量还田栽培措施,不仅有利于后茬花生的生长,还达到了化肥减施的目的,在花生大田生产上可以作为化肥减施增效绿色施肥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油菜 减施 全量还田 花生
下载PDF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免耕直播玉米轻简化栽培技术
3
作者 潘发军 《园艺与种苗》 CAS 2019年第5期57-58,67,共3页
对固镇县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秸秆全量还田农机作业模式及其配套免耕直播玉米轻简化栽培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
关键词 小麦秸秆 全量还田 轻简化栽培
下载PDF
机械化稻草全量还田下双季早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响应 被引量:12
4
作者 曾研华 吴建富 +4 位作者 何虎 潘晓华 石庆华 杨小华 吴玉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0-844,共5页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在氮、磷和钾养分相等条件下,研究了稻草全量还田方式对双季早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全量还田提高水稻分蘖数、中后期的叶面积指数以及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剑叶的SPAD值和根系活力,延缓衰老,增...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在氮、磷和钾养分相等条件下,研究了稻草全量还田方式对双季早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全量还田提高水稻分蘖数、中后期的叶面积指数以及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剑叶的SPAD值和根系活力,延缓衰老,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较稻草不还田和稻草烧灰还田,产量增加3.41%~4.33%,增产显著;稻草全量还田有利于改善稻米加工品质和食味品质,但降低了稻米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生长发育 稻草全量还田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的适用性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国健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03年第2期52-55,共4页
全面收益代表着现代收益理论的发展方向 ,同样 ,在全面收益基础上编制的全面收益报告代表着现代财务业绩报告的发展方向。本文在阐述我国传统收益确定模式面临挑战的基础上 ,指出了我国报告全面收益的必要性 ,构建了我国全面收益报告的... 全面收益代表着现代收益理论的发展方向 ,同样 ,在全面收益基础上编制的全面收益报告代表着现代财务业绩报告的发展方向。本文在阐述我国传统收益确定模式面临挑战的基础上 ,指出了我国报告全面收益的必要性 ,构建了我国全面收益报告的基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收益报告 财务报告 模式
下载PDF
个人养老金节税额与总收益的精算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再贵 许鼎 《保险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127,共11页
本文基于个人养老金制度建立精算模型,测算不同收入水平参加人的收益。结果显示:在基准精算假设下,个税级数不同的女性和男性参加人的总收益在26428~54563元之间。节税额、净转移额和总收益都随缴费额的提高而提高,缴费额对节税缴费比... 本文基于个人养老金制度建立精算模型,测算不同收入水平参加人的收益。结果显示:在基准精算假设下,个税级数不同的女性和男性参加人的总收益在26428~54563元之间。节税额、净转移额和总收益都随缴费额的提高而提高,缴费额对节税缴费比、净转移缴费比和总收益缴费比没影响。净转移缴费比在47%~50%之间,节税缴费比在25%~73%之间,总收益缴费比在72%~123%之间,后两个比值都随个税级数提高而上升。个税级数相同的参加人,男性所获节税额高于女性。节税额和总收益都与待遇领取年龄、缴费额、投资收益率和投资所得税率同向变动,与个人养老金参加年龄、管理费率和待遇领取税率反向变动。这些因素对总收益的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投资收益率、待遇领取年龄、参加年龄、缴费额、管理费率、投资所得税率、待遇领取税率。为增强个人养老金的吸引力、增加缴费人数和实际缴费投资规模,可采取提高投资收益率、适时施行延迟退休、引导公众尽早参加个人养老金、适度提高缴费额上限、控制管理费率、减或免待遇领取税负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养老金 节税额 净转移额 总收益 精算分析
原文传递
我国基于总收益形式与超额收益形式估计的证券贝塔比较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仁和 郑爱明 苗延召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0-31,共2页
经过简化的基于总收益形式的指数模型被经常用来估计证券贝塔,但这个模型没有理论依据。由于我国无风险利率的方差与市场收益的方差变动比较起来非常小,短期无风险利率的实际变动对贝塔估计值影响很小,因此,从"预测"的角度看... 经过简化的基于总收益形式的指数模型被经常用来估计证券贝塔,但这个模型没有理论依据。由于我国无风险利率的方差与市场收益的方差变动比较起来非常小,短期无风险利率的实际变动对贝塔估计值影响很小,因此,从"预测"的角度看,用总收益形式的单指数模型估计贝塔值可以完全替代具有理论基础的超额收益形式的单指数模型估计的贝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收益 超额收益 证券贝塔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单指数模型
下载PDF
历史业绩能否作为判断基金投资价值的合理指标——来自中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松 潘珊 《财会通讯(下)》 2014年第9期112-115,共4页
本文以我国2004年7月前已发行的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为研究对象,使用总收益、选择收益和信息比率指标来衡量基金的业绩表现,在不同的样本期和观察期下对基金业绩的持续性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无论考虑管理费和托管费与否,基金业绩在第二期... 本文以我国2004年7月前已发行的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为研究对象,使用总收益、选择收益和信息比率指标来衡量基金的业绩表现,在不同的样本期和观察期下对基金业绩的持续性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无论考虑管理费和托管费与否,基金业绩在第二期均表现出随机分布的特征,亦即无法用基金第一期的业绩表现来预测其第二期的业绩表现。改变观察期或使用Carhart(1997)的方法,均得到类似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金业绩 持续性 总收益 选择收益 信息比率
下载PDF
中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周内效应分析
9
作者 孙攀峰 张文中 《新疆财经》 2018年第6期26-32,共7页
本文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和ANOVA模型分别对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188支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从负收益、正收益、全部收益三个方面进行周内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在研究期间内样本基金收益周四<周五<周三<周一<周二,... 本文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和ANOVA模型分别对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188支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从负收益、正收益、全部收益三个方面进行周内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在研究期间内样本基金收益周四<周五<周三<周一<周二,存在"周四效应",即周投者把周四作为定投日期能有效地降低投资成本,增加投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票型开放式基金 周投 负收益 正收益 全部收益 周内效应 ANOVA模型
下载PDF
债券套息在中国市场的实证研究--策略与收益
10
作者 彭瀚宇 钱军辉 《上海管理科学》 2021年第5期14-20,共7页
资产的套息收益(Carry)可定义为假设基础资产价格不变时资产期货合约的收益率,在投资期初便可计算,利用(合成)期货可以对任意资产实施套息交易。使用中国债券市场数据,在不同样本期内对不同种类债券的套息交易收益率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 资产的套息收益(Carry)可定义为假设基础资产价格不变时资产期货合约的收益率,在投资期初便可计算,利用(合成)期货可以对任意资产实施套息交易。使用中国债券市场数据,在不同样本期内对不同种类债券的套息交易收益率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若仅对单种债券根据套息收益进行交易(套息收益策略,Carry Trade),其夏普比率可能不如被动策略甚至还有更高的失败风险(收益率的偏度为负且绝对值更大),但同时投资多种债券(分散化)时,就能取得可观的夏普比率。对套息收益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它对债券价格和套息交易总收益具有正向预测能力,高套息收益(High Carry)债券具有更高的套息交易总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息收益 套息收益策略 套息交易总收益 利率平价
下载PDF
一个实物期权例子求解方法的辨析
11
作者 黄学庭 《价值工程》 2011年第14期159-160,共2页
对注会教材《财务成本管理》关于时机选择期权例子中计算报酬率方法的错误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应该采用的正确方法,并对该例进行了重新计算与分析。
关键词 实物期权 风险中性概率 报酬率 二叉树法
下载PDF
秸秆全量还田与氮肥运筹对机插优质食味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6
12
作者 陈梦云 李晓峰 +4 位作者 程金秋 任红茹 梁健 张洪程 霍中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02-1816,共15页
以江苏优质食味水稻代表性品种南粳5055和南粳46为材料,在总施纯氮量为300 kg hm–2条件下,设置9∶1、8∶2、7∶3、6∶4、5∶5、4∶6共6种基蘖肥与穗肥比例运筹,探讨秸秆全量还田与不同氮肥运筹比例对机插优质食味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 以江苏优质食味水稻代表性品种南粳5055和南粳46为材料,在总施纯氮量为300 kg hm–2条件下,设置9∶1、8∶2、7∶3、6∶4、5∶5、4∶6共6种基蘖肥与穗肥比例运筹,探讨秸秆全量还田与不同氮肥运筹比例对机插优质食味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全量还田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南粳5055、南粳46平均增产5.04%、4.64%;随基蘖氮肥占总施氮量比例下降,秸秆全量还田机插粳稻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基蘖氮肥与穗氮肥比例为7∶3时,水稻产量最高。秸秆全量还田显著增加了稻米的蛋白质含量,降低了垩白率和垩白度,对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有一定作用。秸秆全量还田还有利于蒸煮食味品质的改善,显著提高稻米的崩解值和食味值,显著降低稻米的消减值。提高穗肥占总施氮量的比例可以显著改善稻米的加工和营养品质,提高整精米率,但同时增加了稻米垩白,降低了稻米外观品质,且稻米蒸煮食味品质也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全量还田 氮肥运筹 优质食味水稻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世界顶级网球男子单打比赛制胜技术因素分析 被引量:48
13
作者 郭立亚 袁毅 +1 位作者 关晓燕 陈马强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2-124,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ATP网球单打运动员2008年全年的十项技术指标和年度积分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统计分析,建立积分回归方程,研究世界顶级网球男子单打比赛制胜技术因素。研究表明:与积分相关性相对较高的技...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ATP网球单打运动员2008年全年的十项技术指标和年度积分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统计分析,建立积分回归方程,研究世界顶级网球男子单打比赛制胜技术因素。研究表明:与积分相关性相对较高的技术指标其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是:二发得分率、挽救破发点成功率、接发球胜局率、一发成功率、接一发得分率、一发得分率;影响世界顶级网球男子单打比赛的三个关键制胜技术因素是:二发得分率、接发球局胜率、挽救破发点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 二发得分率 接发球局胜率 挽救破发点成功率 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麦秆还田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 被引量:41
14
作者 李勇 曹红娣 +5 位作者 储亚云 邓九胜 朱荣松 朱彩云 蒋新华 白洁瑞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9-573,共5页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不同N肥运筹模式对水稻生长及土壤N素供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使水稻增产5.3%,且N肥运筹模式由传统模式A(基蘖肥:穗肥=5:5,基肥:分蘖肥=6:4)优化为B(基蘖肥:穗肥=6.5:3.5,基肥...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不同N肥运筹模式对水稻生长及土壤N素供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使水稻增产5.3%,且N肥运筹模式由传统模式A(基蘖肥:穗肥=5:5,基肥:分蘖肥=6:4)优化为B(基蘖肥:穗肥=6.5:3.5,基肥:分蘖肥=8:2)时,增产幅度更大,达9.3%。秸秆全量还田主要通过提高水稻结实率和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数,实现水稻增产。秸秆还田影响了水稻生长进程,表现为抑制水稻前期(孕穗期)生长和N素累积,而促进后期生物量增加和N素累积。同一时期,N肥模式B水稻生物量、N素累积量均高于模式A。秸秆全量还田后,土壤矿质N发生变化,水稻生育前期较不还田处理(CK)低,而后期较CK高,且N肥运筹模式B较A高。秸秆还田提高了N肥利用率,RNA、RNB分别比CK增加4.1和8.6个百分点,且土壤N素表观盈余量表现为:RNB<RNA<CK。因而,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并采用N肥运筹模式B,是实现水稻高产,维持土壤N素平衡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 氮肥运筹 土壤矿质氮 土壤氮素表观盈亏
下载PDF
秸秆全量还田与氮肥运筹对机插粳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5
15
作者 李晓峰 程金秋 +8 位作者 梁健 陈梦云 任红茹 张洪程 霍中洋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郭保卫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2-924,共13页
以常规粳稻南粳5055、南粳46为材料,在总施纯氮量为300 kg hm–2条件下,设置9∶1、8∶2、7∶3、6∶4、5∶5、4∶6共6种基蘖肥与穗肥比例,探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对机插粳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 以常规粳稻南粳5055、南粳46为材料,在总施纯氮量为300 kg hm–2条件下,设置9∶1、8∶2、7∶3、6∶4、5∶5、4∶6共6种基蘖肥与穗肥比例,探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对机插粳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全量还田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南粳5055、南粳46平均增产5.04%、4.64%;随着基蘖氮肥占总施氮量比例的下降,秸秆全量还田机插粳稻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基蘖氮肥与穗氮肥比例为7∶3时,水稻产量最高。相同氮肥运筹模式下,秸秆全量还田处理水稻拔节期及移栽至拔节阶段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秸秆不还田处理,抽穗期、成熟期及拔节至抽穗、抽穗至成熟阶段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则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氮肥运筹间表现为随基蘖氮肥占总施氮量比例的下降,拔节期及移栽至拔节阶段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下降,而抽穗期、成熟期及拔节至抽穗、抽穗至成熟阶段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当基蘖氮肥与穗氮肥比例为7∶3时,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的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最高,经济系数也最高。秸秆全量还田水稻拔节前的氮素积累量低于秸秆不还田处理,拔节至抽穗、抽穗至成熟阶段的氮素积累量则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秸秆全量还田处理的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不同氮肥运筹间表现为随基蘖肥占总施氮量比例的下降,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及氮肥偏生产力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当基蘖氮肥与穗氮肥运筹比例为7∶3时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全量还田 氮肥运筹 机插粳稻 产量 氮素吸收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土壤背景下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解文孝 李建国 +4 位作者 刘军 吕军 梁传斌 史鸿儒 李蒙杉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3-76,88,共5页
为了探明北方地区不同土壤背景下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以辽粳2501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比较分析了在总施纯氮200 kg/hm^(2)条件下不同处理(砂壤土、砂壤土+秸秆、盐碱土、盐碱土+秸秆、棕壤黏土、棕壤黏土+秸秆... 为了探明北方地区不同土壤背景下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以辽粳2501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比较分析了在总施纯氮200 kg/hm^(2)条件下不同处理(砂壤土、砂壤土+秸秆、盐碱土、盐碱土+秸秆、棕壤黏土、棕壤黏土+秸秆)辽粳2501的产量结构和品质表现。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棕壤黏土背景下秸秆全量还田处理产量提高4.45%,而在砂壤土和盐碱土背景下秸秆全量还田处理表现为显著减产,减产幅度分别为2.20%和3.84%;秸秆全量还田均能显著提高不同土壤背景下的每穗颖花数,尤其是二次枝梗颖花数,但降低了盐碱土和砂壤土背景下的有效穗数;秸秆全量还田显著增加了稻米胶稠度和米饭食味值,但降低了盐碱土和砂壤土背景下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全量还田 土壤类型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基于残差收益的动量或反转效应: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0
17
作者 宁欣 王志强 《投资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3-136,共14页
因不能有效反映股票盈利的相对强弱,基于总收益排序的动量或反转组合,通常包含大量高Be-ta值和小市值股票,承担着较大风险。为此,本文采用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评价,即基于残差收益排序,考察中国A股市场月度数据的动量或反转效应,结果发现:... 因不能有效反映股票盈利的相对强弱,基于总收益排序的动量或反转组合,通常包含大量高Be-ta值和小市值股票,承担着较大风险。为此,本文采用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评价,即基于残差收益排序,考察中国A股市场月度数据的动量或反转效应,结果发现:在全样本阶段存在显著的残差反转效应,不存在残差动量效应,这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更明显;相对于总收益反转组合,残差反转组合不仅具有更高的显著收益和Sharpe比率,还具有较小的系统风险,并受公司规模因素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差动量 反转策略 总收益动量 反转策略 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
原文传递
浙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下氮肥用量对单季晚粳稻生长和土壤养分、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保君 金海刚 +4 位作者 张红梅 沈亚强 陈贵 鲁晨妮 程旺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0-66,共7页
为了明确浙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下单季晚粳稻适宜的施氮量,通过大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根据当地农户施肥习惯,设置4种施氮水平(以纯氮计,N 0,不施氮;N L,165 kg/hm^(2);N M,240 kg/hm^(2);N H,315 kg/hm^(2)),研究了浙北地区秸秆全... 为了明确浙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下单季晚粳稻适宜的施氮量,通过大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根据当地农户施肥习惯,设置4种施氮水平(以纯氮计,N 0,不施氮;N L,165 kg/hm^(2);N M,240 kg/hm^(2);N H,315 kg/hm^(2)),研究了浙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下氮肥调控对单季晚粳稻生长和土壤养分、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N M和N H的水稻分蘖数、株高、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及地上部分干物质重均高于其他处理。在稻田土壤方面,N M的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N 0,N L和N H处理分别显著(p<0.05)增加了43.16%,30.13%,13.13%和31.86%,22.13%,15.81%;N M的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有机碳含量较N 0和N L处理分别显著(p<0.05)增加了88.47%,13.99%和37.10%,15.39%。在产量方面,N M的产量最高,较N 0,N L和N H处理分别增产51.70%,15.39%,9.4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秸秆全量还田施用240 kg/hm^(2)纯氮为浙北地区单季晚粳稻最佳氮肥调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全量还田 氮肥 植物生长 养分 碳库
下载PDF
轮耕对吉林省西部春玉米田土壤团聚体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周 李强 +4 位作者 焦云飞 高洪军 张秀芝 朱平 彭畅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2-750,共9页
为了揭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轮耕模式对吉林省西部旱作玉米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17至2019年开展旋耕/旋耕/旋耕(T1)、翻耕/旋耕/旋耕(T2)、翻耕/免耕/免耕(T3)和翻耕/旋耕/免耕(T4)轮耕试验。测定和分析了4个处... 为了揭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轮耕模式对吉林省西部旱作玉米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17至2019年开展旋耕/旋耕/旋耕(T1)、翻耕/旋耕/旋耕(T2)、翻耕/免耕/免耕(T3)和翻耕/旋耕/免耕(T4)轮耕试验。测定和分析了4个处理土壤团聚体含量、稳定性、有机质含量和玉米产量。结果表明:干筛下,土壤力稳性团聚体含量(R_(>0.25))、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和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湿筛下,0~20 cm和20~40 cm土层,T4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T1显著提高了11.9%、9.4%。0~20 cm土层,T4的MWD比T1、T2显著提高了15.9%、11.4%;20~40 cm土层,T4的MWD比T2显著提高了11.1%。0~20 cm土层,T4的GMD比T2显著提高了5.6%,T4的D比T1显著降低了4.0%;20~40 cm土层,T3和T4的D比T1显著降低了2.4%和3.2%;0~40 cm土层,T4的不稳定团粒指数(E_(lt))比T2显著降低了14.0%。与T2相比,T3、T4在20~40 cm土层的团聚体破坏率(PAD)显著降低了23.1%、23.8%。0~20 cm土层中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含量随粒径减小而降低。T3、T4能增强0~4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然而T2、T3、T43年产量的平均值却比T1降低了12.7%、7.8%、8.1%。综合考虑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玉米产量及其稳产水平,T3为最佳轮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全量还田 轮耕 春玉米 土壤团聚体 产量 吉林省西部
原文传递
淮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汪洪洋 朱聪聪 +4 位作者 邓建平 王维屯 杨凯鹏 孙瑞 许方甫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4-68,共5页
为探讨淮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机插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于2011-2014年进行专题试验,研究比较了不同栽培措施对机插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粳7号、宁粳4号、连粳11号综合性状好,易于实现机插高产稳产;机插稻产量随播期... 为探讨淮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机插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于2011-2014年进行专题试验,研究比较了不同栽培措施对机插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粳7号、宁粳4号、连粳11号综合性状好,易于实现机插高产稳产;机插稻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而下降,采用柴米河基质和远大基质育壮秧可显著增产;机插株距11.7 cm×13.0 cm实产最高,产量与施氮量成抛物线关系,以纯氮用量22.5 kg/667 m2的处理产量最高;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干湿交替的节水灌溉模式显著增产8.70%;施用硅肥、矮壮丰、碧护均有显著增产效果。因此,淮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应选用机插高产品种,适期早播密植,适当增施氮肥,实施节水灌溉,配套基质、硅肥及生化试剂的合理使用,可促进机插稻大面积平衡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 秸秆还田 机插稻 高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