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江平原4种典型湿地土壤碳氮分布差异和微生物特征 被引量:33
1
作者 肖烨 黄志刚 +1 位作者 武海涛 吕宪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47-2854,共8页
选择三江平原洪河湿地保护区4种典型湿地类型:小叶章+沼柳湿地、小叶章湿地、毛苔草湿地和芦苇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湿地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和微生物活性指标(土壤蔗糖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微生物生物量... 选择三江平原洪河湿地保护区4种典型湿地类型:小叶章+沼柳湿地、小叶章湿地、毛苔草湿地和芦苇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湿地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和微生物活性指标(土壤蔗糖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呼吸速率MBR、微生物商qMB和代谢商qCO2)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SOC和TN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不同湿地类型之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各湿地土壤酶活性(除过氧化氢酶)、MBC、MBN含量和MBR均以表层(0-10 cm)最高,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0-30 cm土层内,小叶章+沼柳湿地和小叶章湿地SOC、TN含量、土壤酶活性、MBC、MBN含量、MBR、qMB和qCO2均高于淹水区的毛苔草湿地和芦苇湿地。统计分析表明,SOC、TN与微生物活性指标(qCO2除外)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表明研究区土壤微生物特征对SOC、TN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全氮 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微生物呼吸
原文传递
绿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孙颖 赵晓会 +2 位作者 和文祥 高亚军 曹卫东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5-119,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测定3种绿肥(大豆、怀豆、绿豆)和不同施氮量复合作用下,影响土壤碳、氮、磷、硫等物质循环的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绿肥对土壤酶活性有重要影响,其中怀豆和大豆在大多数情况下激活土壤酶活性,而绿豆对脲酶等表现... 采用田间试验,测定3种绿肥(大豆、怀豆、绿豆)和不同施氮量复合作用下,影响土壤碳、氮、磷、硫等物质循环的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绿肥对土壤酶活性有重要影响,其中怀豆和大豆在大多数情况下激活土壤酶活性,而绿豆对脲酶等表现出抑制作用;施氮抑制土壤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增加芳香硫酸酯酶和脱氢酶活性,对磷酸酶影响较小;除脲酶外,绿肥和施氮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酶的影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等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计算得到的总体酶活性顺序为怀豆>大豆>绿豆>休闲,其与土壤性质的相关性远高于单一酶系,揭示出总体酶活性不仅可表征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而且绿肥种植和翻压后提升了土壤酶活性水平,是一种较好的环保培肥措施;在渭北旱塬地区,怀豆是种较好的绿肥培肥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土壤酶活性 总体酶活性 施氮量
下载PDF
高良姜水提物的体外抗氧化和胰脂肪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功能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浩南 李姣 +2 位作者 王婉愉 张晓峰 樊剑鸣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47,51,共6页
以新鲜高良姜为原料,经冻干脱脂处理制备水提物,测定高良姜水提物中多酚和黄酮含量,使用ABTS法、DPPH法和FRAP法评价水提物的抗氧化能力,同时测定其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的抑制功能。结果显示:高良姜水提物中多酚和总黄酮分别为45.... 以新鲜高良姜为原料,经冻干脱脂处理制备水提物,测定高良姜水提物中多酚和黄酮含量,使用ABTS法、DPPH法和FRAP法评价水提物的抗氧化能力,同时测定其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的抑制功能。结果显示:高良姜水提物中多酚和总黄酮分别为45.73mg GAE/g DW和0.41mg QE/g DW。水提物对ABTS和DPPH自由基离子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55,8.78 mg/mL。FRAP值为382.14μmol Fe2+/g DW。高良姜水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抑制活性的IC50值分别为14.45,543.51mg/mL。表明高良姜水提物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抑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多酚 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酶抑制活性 Α-葡萄糖苷酶 胰脂肪酶
下载PDF
金橘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章烨雯 臧青民 +2 位作者 陈荣 王端 李海贵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54,共9页
采用复合酶辅助超声波法优化金橘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对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考察了酶解温度、乙醇浓度和超声时间对金橘叶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并优化了金橘叶总黄酮的提取... 采用复合酶辅助超声波法优化金橘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对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考察了酶解温度、乙醇浓度和超声时间对金橘叶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并优化了金橘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复合酶辅助超声波法提取金橘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比例为1∶1的复合酶,复合酶用量1.0%,酶解温度49℃,酶解时间50min,料液比1∶15(g·mL^(-1)),pH为4.0,乙醇浓度64%,超声时间46min。在此条件下,金橘叶总黄酮得率为3.01%,与预测值较接近,该工艺条件准确可靠。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金橘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综上,本研究得到了复合酶辅助超声法提取金橘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且提取得到的金橘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为金橘叶的开发及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橘叶 总黄酮 复合酶 响应面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发酵过程中青梅酵素的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12
5
作者 姜峰 晏子玉 乐治平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2021年第3期227-233,共7页
以新鲜青梅为原料,研究发酵制备青梅酵素过程中的黄酮和总酚质量浓度变化,并测定了青梅酵素的抗氧化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发酵过程中黄酮质量浓度从1.69 mg·mL^(-1)逐渐上升到4.11 mg·mL^(-1);总酚质量浓度在发酵前期从1.39 mg&... 以新鲜青梅为原料,研究发酵制备青梅酵素过程中的黄酮和总酚质量浓度变化,并测定了青梅酵素的抗氧化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发酵过程中黄酮质量浓度从1.69 mg·mL^(-1)逐渐上升到4.11 mg·mL^(-1);总酚质量浓度在发酵前期从1.39 mg·mL^(-1)快速增加到3.06 mg·mL^(-1),发酵中后期缓慢上升至3.24 mg·mL^(-1);SOD酶活力也有显著增加,由65.42μmol·min^(-1)·mL^(-1)上升到108.45μmol·min^(-1)·mL^(-1)。以4种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为指标,对青梅酵素的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发现青梅酵素对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达到59.61%、72.3%、68.62%、72.58%,总还原力在第66天达到0.49。通过相关性分析可得,4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还原力和黄酮及总酚质量浓度之间均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梅酵素 黄酮 总酚 抗氧化性 SOD酶活性
下载PDF
泥蒿叶总黄酮的酶法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瑶 吴龙月 +3 位作者 向福 曹佩佩 向睿富 方元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2-146,共5页
以大别山黄州地区泥蒿叶为原料,采用酶法辅助提取总黄酮。基于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泥蒿叶总黄酮的酶法提取工艺,并探讨了总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为纤维素酶用量3%,乙醇体积分数40%,料液比1∶10(g∶... 以大别山黄州地区泥蒿叶为原料,采用酶法辅助提取总黄酮。基于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泥蒿叶总黄酮的酶法提取工艺,并探讨了总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为纤维素酶用量3%,乙醇体积分数40%,料液比1∶10(g∶mL),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4 h。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4.12%。泥蒿叶总黄酮提取液总抗氧化能力相当于相同质量浓度VC的50%,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是相同质量浓度VC的1.4~2.7倍,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蒿叶 总黄酮 酶法提取 抗氧化活性 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
下载PDF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与其保持系NJCMS1B的生理生化特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龙树 李佳佳 +5 位作者 贺亭亭 丁先龙 张浩 韩少怀 盖钧镒 杨守萍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1-398,共8页
以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及其保持系NJCMS1B的花芽为试验材料,利用试剂盒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分析了糖分含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和总ATPase、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抗坏血酸氧化酶(AO)、过氧... 以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及其保持系NJCMS1B的花芽为试验材料,利用试剂盒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分析了糖分含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和总ATPase、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抗坏血酸氧化酶(AO)、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过氧化物酶(POD)等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相较于保持系NJCMS1B,总ATPase、PEPCK、AO和CAT活性在不育系NJCMS1A中显著下降;糖分含量、SPS和SOD活性在不育系NJCMS1A中下降水平不显著;POD活性在不育系NJCMS1A中显著上升。根据结果分析推测,与能量代谢或胁迫响应等相关的物质或酶活性在不育系NJCMS1A中的亏损现象可能是NJCMS1A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生理生化特性
下载PDF
一种评价稻秆降解菌分解能力的方法 被引量:9
8
作者 徐春淼 韦中 +4 位作者 廖汉鹏 樊晓腾 郑海平 沈其荣 徐阳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7-423,共7页
[目的]探究一种评价稻秆降解菌分解能力的新方法。[方法]以10株秸秆降解细菌为材料,研究其在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上的水解圈以及其在纯稻秆粉为碳源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酶活力与稻秆相对降解率(RDR)的关系。[结果]菌株... [目的]探究一种评价稻秆降解菌分解能力的新方法。[方法]以10株秸秆降解细菌为材料,研究其在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上的水解圈以及其在纯稻秆粉为碳源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酶活力与稻秆相对降解率(RDR)的关系。[结果]菌株在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上的水解圈直径(D)、水解圈-菌落直径比(D/d)、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最大酶活力与RDR均未达到显著关系(P>0.05);液体发酵培养1周内每天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酶活力与RDR没有显著线性关系。而菌株在液体发酵培养1周内的累积纤维素酶活力、累积半纤维素酶活力与RDR成显著正相关(P<0.05);培养1周内累积纤维素半纤维素酶活力与RDR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说明采用单个累积酶活力和总累积酶活力(纤维素酶和半纤维酶)能够更好地评价菌株对稻秆的实际降解能力,可作为秸秆降解菌降解能力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秆降解菌 纤维素酶 半纤维素酶 累积酶活力 稻秆相对降解率 评价方法
下载PDF
不同地面覆盖模式对樱桃园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陈俊朴 黄圣杰 +4 位作者 陈涛 方从刚 马鑫鹏 郭文涛 黄成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465-2472,共8页
【目的】评价不同地表覆盖措施对樱桃园土壤有机碳库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构建樱桃园可持续的地面管理模式。【方法】以传统清耕(CK)为对照,研究自然生草覆盖(NGM)、野豌豆覆盖(VSM)和地布覆盖(GCM)下樱桃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各活性有... 【目的】评价不同地表覆盖措施对樱桃园土壤有机碳库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构建樱桃园可持续的地面管理模式。【方法】以传统清耕(CK)为对照,研究自然生草覆盖(NGM)、野豌豆覆盖(VSM)和地布覆盖(GCM)下樱桃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各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自然生草覆盖和野豌豆覆盖于0~20 cm土层剖面有机碳平均浓度较清耕均显著增加,而地布覆盖与清耕无显著差异,并有下降趋势。自然生草覆盖、野豌豆覆盖和地布覆盖下土壤颗粒态有机碳(POC)、溶解性有机碳(DOC)、轻组有机碳(LFOC)和易氧化有机碳(LOC)含量及分配比例均高于清耕;其中自然生草覆盖下0~20 cm土层颗粒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平均浓度最高,分别达到4.82、1.56、3.79 g/kg,野豌豆覆盖下溶解性有机碳的含量及其分配比例最高。3种覆盖模式下土壤纤维素酶、淀粉酶、蔗糖酶、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清耕,并且自然生草覆盖和野豌豆覆盖的提升效果优于地布覆盖,各活性有机碳与酶活性均有显著相关关系,颗粒有机碳主要受蔗糖酶和纤维素酶影响,溶解性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主要受蔗糖酶和脲酶影响,易氧化有机碳主要受纤维素酶影响。【结论】自然生草覆盖和野豌豆覆盖均增强了樱桃园土壤碳库和酶活性,是樱桃园较为理想的地面覆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园 地面覆盖 总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酶活性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远志愈伤组织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雷瑞祥 杨冰月 +3 位作者 高静 魏艳妮 胡本祥 彭亮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09-116,共8页
以远志愈伤组织为试材,使用不同浓度PEG 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浓度指标分别为5%、10%、15%、20%、30%,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了干旱胁迫对于远志愈伤组织生长量、总酚、总黄酮、远志·酮Ⅲ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揭示远志... 以远志愈伤组织为试材,使用不同浓度PEG 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浓度指标分别为5%、10%、15%、20%、30%,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了干旱胁迫对于远志愈伤组织生长量、总酚、总黄酮、远志·酮Ⅲ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揭示远志愈伤组织应对干旱胁迫的机制和远志愈伤组织次生代谢产物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下,远志愈伤组织生长量、总酚、总黄酮、远志·酮Ⅲ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差异较大。随着PEG 6000溶液浓度的增加,远志愈伤组织的鲜质量、干质量、总黄酮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基本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总酚含量、远志·酮Ⅲ含量基本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基本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说明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对于远志愈伤组织生长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志 愈伤组织 干旱胁迫 总酚 总黄酮 抗氧化酶活性
原文传递
施氮量及基追比对烤烟碳代谢产物及关键酶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发元 胡锦 +5 位作者 周俊成 彭三喜 张恒 朱迪 李金星 郭亚利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10-1317,共8页
【目的】探寻施氮量及基追比对烤烟碳代谢产物含量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为合理施用氮肥、提高烟叶品质和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进行不同施氮量(6,8,10 kg/667 m^(2))及基追比(5∶5,6∶4,7∶3)的两因素田间试验,以烤烟云烟87为试验材... 【目的】探寻施氮量及基追比对烤烟碳代谢产物含量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为合理施用氮肥、提高烟叶品质和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进行不同施氮量(6,8,10 kg/667 m^(2))及基追比(5∶5,6∶4,7∶3)的两因素田间试验,以烤烟云烟87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团棵期、旺长期、现蕾期、打顶期、脚叶成熟期测定烤烟还原糖、总糖含量及碳代谢关键酶[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ADPG焦磷酸化酶(AGP)、蔗糖转化酶(INV)、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α淀粉酶(α-amylase)]的酶活性。【结果】随着烟叶的成熟,烟叶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又下降的趋势;烟叶中INV、SS、α-amylase、AGP、FBPase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SPS活性呈双峰波动的变化趋势,SSS活性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随施氮量的增加,烟叶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呈下降趋势,SS活性整体呈不断下降的趋势,INV、SSS、FBPase活性整体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α-amylase、SPS、AGP活性整体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低氮和常规氮处理中随着追氮比例的增大,烟叶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整体较高,高氮处理则较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烟叶中的总糖含量在团棵期与SSS活性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在施氮量为6 kg/667 m^(2),基追比为6∶4时,各时期碳代谢产物含量及关键酶活性较为适宜,有利于烟碳代谢相关物质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基追比 碳代谢 总糖 还原糖 酶活性 烤烟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不同演替阶段天然次生林土壤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宗达 刘世荣 +5 位作者 罗明霞 胡璟 刘兴良 李亚非 余昊 欧定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73-985,共13页
为了解次生林自然更新演替过程中土壤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规律,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川西亚高山米亚罗林区选取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20世纪60、70和80年代采伐迹地自然更新演替的次生林(60-NSF、70-NSF和80-NSF)和岷江冷杉(Abies ... 为了解次生林自然更新演替过程中土壤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规律,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川西亚高山米亚罗林区选取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20世纪60、70和80年代采伐迹地自然更新演替的次生林(60-NSF、70-NSF和80-NSF)和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原始林(对照,CK)为对象,研究了表层(0-20 cm)土壤碳氮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均随森林植被更新演替呈显著降低趋势,而全氮(TN)和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则表现为60-NSF<80-NSF<70-NSF,但70-NSF和80-NSF间差异不显著;次生林表层土壤有机碳氮及其活性组分含量均低于CK,其中80-NSF的DOC和DON含量与CK差异不显著。次生林的β-葡萄糖苷酶(βG)、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多酚氧化酶(PHO)活性均显著低于CK,纤维素水解酶(CBH)和过氧化物酶(PEO)活性与CK无显著差异;天然次生林中,60-NSF的βG和CBH活性显著低于70-NSF和80-NSF;80-NSF的NAG活性显著高于60-NSF和70-NSF;4种林型之间的PEO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显示,土壤TN、LFOC和DOC含量与土壤酶活性显著相关,其中TN含量解释了酶活性变化的65.4%,说明土壤氮含量变化可能会影响到土壤碳的水解酶活性,同时也表明土壤微生物优先利用易分解碳和氮。因此,次生林近60年的天然更新演替引起了TN、LFOC及DOC含量的显著下降,导致表层土壤某些胞外酶(如βG、CBH和NAG)活性降低。从土壤酶活性角度看,岷江冷杉原始林比早期演替阶段的次生林(<60 a)更有利于川西亚高山高海拔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酶活性 演替阶段 天然次生林 土壤碳循环 土壤氮循环
原文传递
松嫩平原盐碱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骞 郭博雅 +1 位作者 伍秀瑜 王悦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56-963,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盐碱地土壤肥力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旨在为盐碱地改良及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吉林西部松嫩平原为例,分析农耕水田(N1)、农耕旱田(N2)、湿地(S)、草地(C)等4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中有机碳、全... 【目的】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盐碱地土壤肥力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旨在为盐碱地改良及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吉林西部松嫩平原为例,分析农耕水田(N1)、农耕旱田(N2)、湿地(S)、草地(C)等4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中有机碳、全氮、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为N1:9.70~16.27 g·kg^(-1)、N2:3.85~11.58 g·kg^(-1)、S:2.14~2.97 g·kg^(-1)、C:5.25~11.24 g·kg^(-1);全氮含量为N1:1.83~2.32 g·kg^(-1)、N2:0.45~0.76 g·kg^(-1)、S:0.34~1.28 g·kg^(-1)、C:0.88~2.04 g·kg^(-1);碳氮比为N1:2.29~7.11、N2:8.89~15.28、S:2.00~6.42、C:4.20~5.97,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酶活性均表现为脲酶(60.64~286.49μmol·d^(-1)·mg^(-1))>碱性磷酸酶(9.22~48.05μmol·d^(-1)·mg^(-1))>过氧化氢酶(9.14~9.68μmol·d^(-1)·mg^(-1))>蔗糖酶(0.06~7.82μmol·d^(-1)·mg^(-1)),并呈现出伴随土层加深土壤酶活性逐渐降低的趋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蔗糖酶与碳氮比呈显著相关(P<0.05),脲酶与碳氮比呈极显著相关(P<0.01),碱性磷酸酶与有机碳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全氮呈显著相关(P<0.05),过氧化氢酶与全氮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碳氮比呈显著相关(P<0.05)。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蔗糖酶、脲酶主要受土壤pH值和容重调控,土壤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主要受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调控。【结论】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酶活性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在垂直土层上呈现表层土壤高于深层土壤的规律性分布;农耕水田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物质累积量和肥力优于农耕旱田、湿地和草地,证明种植水稻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盐碱土壤的肥力及微生物活性,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有机碳 全氮 酶活性 盐碱土壤
下载PDF
高良姜醇提物的抗氧化、酶抑制活性及其与活性成分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姣 张晓峰 +1 位作者 王霄凯 王婉愉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0-144,184,共6页
以新鲜高良姜为原料,制备甲醇提取物,分别采用Folin-Ciocalteu法和AlCl3比色法测定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并利用DPPH法、ABTS法和FRAP法评价抗氧化功能,同时检测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功能。结果显示,高良姜醇提物中多酚和总黄酮... 以新鲜高良姜为原料,制备甲醇提取物,分别采用Folin-Ciocalteu法和AlCl3比色法测定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并利用DPPH法、ABTS法和FRAP法评价抗氧化功能,同时检测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功能。结果显示,高良姜醇提物中多酚和总黄酮分别为62.91mg GAE/g DW和13.12mg QE/g DW。当醇提物浓度达到50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5.78%,半抑制浓度IC_(50)为6.37mg/mL;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9.03%,IC_(50)为2.24mg/mL。FRAP值为428.92μmol Fe^(2+)/g DW。醇提物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IC_(50)值分别为205.87,1.32mg/mL。表明高良姜醇提物含有丰富的多酚和黄酮,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功能,在降脂降糖药品与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具有很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醇提物 多酚 总黄酮 抗氧化 酶抑制活性 胰脂肪酶 Α-葡萄糖苷酶
下载PDF
不同光质对香椿种子萌发、幼苗总黄酮合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15
作者 马慧新 马慧丽 +4 位作者 齐学慧 隋娟娟 屈长青 蒋侠森 杨京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00-106,共7页
为探索不同光照对香椿幼苗生长、总黄酮合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红油椿’为试验材料,采用LED光源,对萌发种子及幼苗进行白光(CK)、蓝光(B)、红蓝复合光2:1(R2B1)、红蓝复合光1:1(R1B1)、红蓝复合光1:2(R1B2)、红光(R)处理,在不同光... 为探索不同光照对香椿幼苗生长、总黄酮合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红油椿’为试验材料,采用LED光源,对萌发种子及幼苗进行白光(CK)、蓝光(B)、红蓝复合光2:1(R2B1)、红蓝复合光1:1(R1B1)、红蓝复合光1:2(R1B2)、红光(R)处理,在不同光照处理15 d后对种子发芽指标、幼苗总黄酮合成以及相关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相比,红光为主的光质处理(R、R1B1、R2B1)促进了香椿种子萌发,其中R2B1处理全株干质量与鲜质量最高,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55.06%、82.86%。与CK和R相比,其他光照处理均显著(P<0.05)提高了香椿幼苗中总黄酮的含量,其中B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同时B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合成酶(CHS)、查尔酮异构酶(CHI)的活性,与香椿叶片中总黄酮含量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因此,采用R2B1处理香椿种子能促进其萌发,采用B处理香椿幼苗能有效促进PAL、CHS、CHI酶活性以显著提高总黄酮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光质 萌发 总黄酮 酶活性
下载PDF
稻草添加羟甲基尿素对水牛瘤胃纤维素消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姚文 陈杰 韩正康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7-79,共3页
以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痿管的海子母水牛为实验动物,研究了稻草日粮条件下添加羟甲基尿素对瘤胃内纤维素消化代谢的影响。实验采用自身对照设计。结果表明:添加羟甲基尿素后,瘤胃内总脱氢酶活力和纤维素酶活力均显著上升;总挥发性脂肪酸(T... 以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痿管的海子母水牛为实验动物,研究了稻草日粮条件下添加羟甲基尿素对瘤胃内纤维素消化代谢的影响。实验采用自身对照设计。结果表明:添加羟甲基尿素后,瘤胃内总脱氢酶活力和纤维素酶活力均显著上升;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明显提高;纤维素消失率显著增加。可见,稻草日粮条件下添加羟甲基尿素能提高瘤胃微生物的活力,尤其是纤维素分解力,从而对瘤胃内纤维素消化代谢有一定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瘤胃 羟甲基尿素 纤维素 消化 代谢
下载PDF
稻蟹共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17
作者 陈友明 郭晏汝 +2 位作者 马行空 田间 董元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8期58-65,共8页
为探究稻蟹共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水泥池模拟稻田环境的方法,对比研究了稻蟹共作与水稻单作模式7个土壤理化指标和4个土壤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稻田单作相比,稻蟹共作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和土壤还原性物质... 为探究稻蟹共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水泥池模拟稻田环境的方法,对比研究了稻蟹共作与水稻单作模式7个土壤理化指标和4个土壤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稻田单作相比,稻蟹共作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和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稻蟹组的总有机碳略高于稻田组,但总氮略低于稻田组;稻蟹组与稻田组的Eh存在极显著差异,两组之间差异达20.95%;稻蟹组和稻田组土壤粒径机械组成均为粉粒>粘粒>粗细砂粒,粉粒占比均超过80%,且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稻田组的四种酶活性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稻蟹组的脲酶、纤维素酶和蔗糖酶活性变化与稻田组一致,呈显著下降趋势,但其酸性磷酸酶没有变化。可见,稻蟹共作系统由于河蟹的引入,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含水率,改良了土壤,其水稻根系分布较多的10~15 cm底层土壤显示了较强的土壤酶活性,促进了水稻对稻蟹共作系统中碳、氮等元素的高效利用。因此,稻蟹共作系统既有利于水稻生长,又有利于河蟹养殖,可以作为一种生态种养模式在江苏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作 土壤容重 土壤含水率 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 土壤粒径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Cr^(6+)的土壤酶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天 来航线 +1 位作者 和文祥 吕家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1-178,共8页
【目的】研究Cr6+对不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建立土壤重金属铬污染评价的酶学指标提供依据。【方法】以我国主要土壤类型中的酸性红壤、碱性褐土和风沙土不同肥力的土壤为供试土样,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添加不同含量Cr6+溶液后,土壤转... 【目的】研究Cr6+对不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建立土壤重金属铬污染评价的酶学指标提供依据。【方法】以我国主要土壤类型中的酸性红壤、碱性褐土和风沙土不同肥力的土壤为供试土样,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添加不同含量Cr6+溶液后,土壤转化酶、纤维素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和脱氢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添加Cr6+后,随着Cr6+含量的增加,除褐土高肥力和风沙土低肥力土样,其他土样脲酶活性总体呈降低趋势;除了褐土高肥力土样,其他土样转化酶活性总体呈降低趋势;各土样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不明显;Cr6+的加入,明显抑制了土壤纤维素酶、芳基硫酸酯酶、脱氢酶及总体酶活性,通过拟合模型计算得到,代表酸性土壤的红壤Cr6+污染生态剂量(ED10)最小值分别为:纤维素酶186mg/kg、芳基硫酸酯酶2.6mg/kg、脱氢酶3.8mg/kg,代表碱性土壤的褐土和风沙土Cr6+污染ED10分别为:纤维素酶162mg/kg、芳基硫酸酯酶11.7mg/kg、脱氢酶8.1mg/kg。【结论】土壤有机质对Cr6+含量具有明显的缓冲作用;pH对Cr6+的生态毒性有一定影响,不同土壤酶在酸碱性不同的土壤中表现出对Cr6+轻度污染的敏感程度不一致,其中酸性土壤中芳基硫酸酯酶对Cr6+的毒害反应更敏感,碱性土壤中脱氢酶对Cr6+的毒害反应更敏感,2种酶均可作为表征Cr6+毒害的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6+ 土壤酶 ED10 总体酶活性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湖羊血清酶活性、免疫性能和肌肉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宇航 谷志勇 +4 位作者 王海波 王丽媛 占今舜 霍俊宏 赵生国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103,共6页
为了探讨不同精粗比日粮对湖羊血清酶活性、免疫性能和肌肉成分的影响,试验将体重相近、健康的40只湖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公母各半,分别饲喂精粗比为70∶30(试验Ⅰ组)、60∶40(试验Ⅱ组)、50∶50(试验Ⅲ组)和40∶60(试验Ⅳ组)的全... 为了探讨不同精粗比日粮对湖羊血清酶活性、免疫性能和肌肉成分的影响,试验将体重相近、健康的40只湖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公母各半,分别饲喂精粗比为70∶30(试验Ⅰ组)、60∶40(试验Ⅱ组)、50∶50(试验Ⅲ组)和40∶60(试验Ⅳ组)的全混合日粮。试验期为70 d。于试验第14,35,56天每组随机选取6只湖羊空腹颈静脉采集血液5 mL,用于血清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碱性磷酸酶(ALP)、皮质醇(COR)]活性和免疫性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的测定;饲养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6只湖羊屠宰,取背最长肌用液相色谱仪测定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试验第14天,试验Ⅰ组湖羊血清中ALT活性显著高于试验Ⅳ组(P<0.05),试验Ⅳ组AST/ALT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5);第35天,试验Ⅰ组湖羊血清中ALT活性显著高于试验Ⅳ组(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Ⅳ组AST/ALT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P<0.05),试验Ⅰ组CK活性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P<0.05),试验Ⅲ组湖羊血清中ALP活性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第56天,试验Ⅳ组湖羊血清中ALT活性显著低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第14天,试验Ⅲ组湖羊血清中IgG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Ⅳ组(P<0.05);第35天,试验Ⅳ组湖羊血清中IgG和IgA浓度显著低于试验Ⅲ组(P<0.05)。第56天,试验Ⅳ组湖羊血清中IgM浓度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各组间氨基酸总量(TAA)差异不显著(P>0.05),而试验Ⅳ组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蛋氨酸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各组间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然而试验Ⅰ组的大部分脂肪酸含量高于其他各组。说明低精粗比(40∶60)日粮有利于提高血清酶活性、免疫性能和肌肉中部分氨基酸含量,而对肌肉脂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全混合日粮 酶活性 免疫蛋白 肌肉成分
原文传递
水杨酸对秦艽愈伤组织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雷瑞祥 杨冰月 +8 位作者 胡本祥 高静 魏艳妮 曹福麟 罗露 李洁 张岗 刘清 彭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对秦艽愈伤组织生长量、总黄酮、总酚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秦艽种子为原材料诱导出秦艽愈伤组织,在秦艽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中加入0、10、50、100、150、200μmol/L的SA,暗培养25 d后,...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对秦艽愈伤组织生长量、总黄酮、总酚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秦艽种子为原材料诱导出秦艽愈伤组织,在秦艽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中加入0、10、50、100、150、200μmol/L的SA,暗培养25 d后,测定秦艽愈伤组织的生长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总黄酮、总酚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当SA浓度为150μmol/L时秦艽愈伤组织鲜重达到最大值,SA浓度为100μmol/L时秦艽愈伤组织干重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8635、0.2017 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鲜重和干重(P<0.05)。秦艽愈伤组织SOD活性在SA浓度为150μmol/L时达到最大值,为183.95 U/g,是对照组的2.44倍;CAT活性在SA浓度为200μmol/L时达到最大值,为22.44 U/mg,是对照组的2.56倍;当SA浓度为200μmol/L时,POD活性虽有所上升,但仍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为61.16 U/mg,是对照组的0.40倍。SA浓度为100μmol/L时,秦艽愈伤组织总黄酮含量达到最大值,为0.77 mg/g,是对照组的1.35倍;SA浓度为50μmol/L时,总酚含量达到最大值,为0.98 mg/g,是对照组的1.31倍。[结论]一定浓度的SA处理下,有利于秦艽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适当浓度的SA对秦艽愈伤组织SOD、CAT活性有促进作用,而添加SA会对POD活性有抑制作用;当添加SA浓度为100、50μmol/L时,分别有利于秦艽愈伤组织中总黄酮、总酚含量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艽 愈伤组织 水杨酸 总酚 总黄酮 抗氧化酶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