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蓝舌病病毒血清24型毒株的分离与遗传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恒 王金萍 +8 位作者 李乐 肖雷 孟锦昕 寇美玲 廖德芳 何于雯 高林 李占鸿 李华春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37,共7页
掌握云南省蓝舌病病毒(BTV)的活动情况与流行毒株的遗传特征。2012—2015年,在云南省的师宗县、江城县与芒市分别设立3个监控点,进行BTV的分离。自监控动物采集的BTV核酸阳性血液通过"鸡胚-C6/36细胞-BHK细胞"接种的方式进行... 掌握云南省蓝舌病病毒(BTV)的活动情况与流行毒株的遗传特征。2012—2015年,在云南省的师宗县、江城县与芒市分别设立3个监控点,进行BTV的分离。自监控动物采集的BTV核酸阳性血液通过"鸡胚-C6/36细胞-BHK细胞"接种的方式进行病毒分离;采用RT-PCR与中和试验进行分离病毒的血清型鉴定;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病毒的Seg-2、Seg-3、Seg-7与Seg-6基因节段进行RT-PCR扩增与克隆测序。2012—2015年,从云南省的师宗县、江城县与芒市分别分离获得3株BTV-24型毒株。分离病毒的Seg-2、Seg-3、Seg-7与Seg-6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我国毒株的Seg-2与BTV-24型参考毒株聚为一簇,而Seg-6与BTV-10型毒株聚为一簇;我国毒株的Seg-3在系统发生树上划分为"东方型"地域型,Seg-7在系统发生树上形成一个独立于其他地域型的分支。本试验报道了我国BTV-24型毒株的分离与Seg-2、Seg-3、Seg-6与Seg-7序列特征,结果表明,我国BTV-24型毒株的Seg-6基因节段与BTV-10型毒株发生了基因重配;Seg-7具有独特的遗传特征,形成了一个新的Seg-7地域型,暂定为"Chinese topotype"。本试验为进一步开展BTV-24型的流行病学、感染特性与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蓝舌病病毒血清24型 病毒分离 基因重配 地域型
原文传递
植物物种、模式产地种群调查与iFlora 被引量:4
2
作者 方伟 刘恩德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2-686,共5页
澄清植物种类是植物分类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开展iFlora编研的前提,而植物物种调查则为其提供了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研究素材。传统的植物物种调查,或以植物区系调查为目的,或是专类植物资源搜集,往往较为忽视种群层面的调查。iFlora计划中,... 澄清植物种类是植物分类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开展iFlora编研的前提,而植物物种调查则为其提供了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研究素材。传统的植物物种调查,或以植物区系调查为目的,或是专类植物资源搜集,往往较为忽视种群层面的调查。iFlora计划中,基于地方种群的植物物种调查应予以重视和贯彻实施。系统的植物物种调查将以"个体(标本)—(地方繁育)种群—物种"为核心展开,其中地方繁育种群是调查的中心环节。调查内容将兼顾种群的形态学、生态学和遗传学三方面的学科需求,以期获得全面详实的物种数据,并藉此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物种"档案"。在整个植物物种调查中,"模式产地种群"是关注的重点,需制定缜密的调查方案并优先实施。由于模式标本的残缺、原始描述的简略,在未来的物种分类研究中,植物分类学者必须认真考虑"产地模式标本"和"模式产地种群"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作为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群体,"模式产地种群"不仅仅是模式标本的注脚和补充,它犹如地质学上的"金钉子",将为研究者提供最为权威和充分的形态学、生态学和遗传学等研究信息,从而真正将物种分类研究从"故纸堆"的困境中解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物种调查 iFlora 地方繁育种群 产地模式 模式产地种群
原文传递
云南省蓝舌病病毒“历史毒株”的遗传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卓然 朱建波 +7 位作者 廖德芳 肖雷 王金萍 高林 杨振兴 李占鸿 杨恒 李华春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8期26-35,42,共11页
20世纪90年代,本实验室从云南省哨兵动物采集的血液中分离到7种血清型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但这些毒株的遗传特征至今仍不清楚,因而阻碍了我国的BTV演化历史分析。为掌握云南省早期流行BTV毒株的遗传特征,对1995—1997年... 20世纪90年代,本实验室从云南省哨兵动物采集的血液中分离到7种血清型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但这些毒株的遗传特征至今仍不清楚,因而阻碍了我国的BTV演化历史分析。为掌握云南省早期流行BTV毒株的遗传特征,对1995—1997年云南省分离的25株BTV毒株的基因组节段2、3、7和10(Seg-2、-3、-7、-10)进行一步法RT-PCR扩增、测序以及序列分析。Seg-2序列分析显示,1995—1997年云南省分离到的7种不同血清型(BTV-1、-2、-3、-4、-12、-15、-16)BTV毒株,分属A、B、G、H、I和J等6种基因型;BTV-12型毒株的Seg-2为西方地域型,其余毒株的Seg-2则属于东方地域型;Seg-3和Seg-10序列分析显示,25株BTV毒株均为东方地域型;Seg-7序列分析显示,1株BTV-2型、2株BTV-12型和1株BTV-16型毒株属于西方地域亚型,并与南非和荷兰BTV毒株的Seg-7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其余毒株则均为东方地域型。上述结果表明,云南省存在多种血清型BTV的流行,而Seg-2和Seg-7基因重配毒株的发现,提示国外的西方地域型毒株已侵入云南省,并在传播过程中与我国毒株发生了基因重配。本研究为我国BTV的演化分析与溯源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序列分析 遗传特征 基因重配 地域型 血清型
下载PDF
中国蓝舌病病毒血清15型毒株的全基因组测序与进化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占鸿 杨振兴 +5 位作者 朱建波 肖雷 李乐 廖德芳 李华春 杨恒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6-455,共10页
【目的】获取中国蓝舌病病毒血清15型(BTV-15)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析其遗传特征。【方法】通过全长c DNA扩增与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中国1996年分离的BTV-15型毒株B105/YN/1996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 【目的】获取中国蓝舌病病毒血清15型(BTV-15)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析其遗传特征。【方法】通过全长c DNA扩增与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中国1996年分离的BTV-15型毒株B105/YN/1996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序列分析结果显示:B105/YN/1996毒株基因组全长19 154 bp,各基因节段长度在822 bp (Seg-10)~3 944 bp (Seg-1)之间,编码蛋白大小在216 (NS3a蛋白)~1 302 (VP1蛋白)个氨基酸残基之间。B105/YN/1996毒株的Seg-1、-2、-3、-4、-6与澳大利亚2012年分离BTV-15型毒株的对应基因节段之间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Seg-7、-8、-9、-10则与中国BTV-15型V447毒株、BTV-4型YTS4毒株和BTV-1型Y863毒株的序列相似度最高;Seg-5与印度BTV-1型毒株IND1992/02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在构建的系统发生树上,B105/YN/1996毒株的Seg-2与Seg-6归属于东方型,Seg-3与Seg-4则构成独立远东型;Seg-7、-10分别构成独立东方-1与东方-2型。【结论】中国BTV-15型毒株B105/YN/1996的不同基因节段在遗传进化上呈现高度多样性的特点,提示该毒株为基因重配毒株;该毒株的Seg-3、-4、-7、-10形成了独特的地域型,提示中国BTV-15型毒株在进化上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血清15型 全基因组测序 系统进化分析 地域型
下载PDF
武夷山区产鸟类模式种和亚种记述及其资源概况 被引量:2
5
作者 程松林 雷平 +2 位作者 吴淑玉 艾亮 毛夷仙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0-198,共9页
武夷山是中国东南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检索《中国动物志·鸟纲》和《中国鸟类分布名录》(2版),记录有模式种(亚种)产地为武夷山及其邻近区域的鸟类模式种11种,包括单型种5种,即黑眉柳莺(Phylloscopusricketti)、棕噪... 武夷山是中国东南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检索《中国动物志·鸟纲》和《中国鸟类分布名录》(2版),记录有模式种(亚种)产地为武夷山及其邻近区域的鸟类模式种11种,包括单型种5种,即黑眉柳莺(Phylloscopusricketti)、棕噪鹛(Garrulaxberthemyi)、白喉林鹟(Cyornis brunneatus)、棕腹大仙鹟(Niltavadavidi)和蓝鹀(Emberizasiemsseni),以及指名亚种6种,即白眉山鹧鸪(Arboricolagingicagingica)、黄腹角雉(Tragopancaboticaboti)、白斑尾柳莺(Phylloscopus ogilviegranti ogilviegranti)、短尾鸦雀(Neosuthora davidiana davidiana)、华南斑胸钩嘴鹛(Erythrogenys swinhoeiswinhoei)和红尾噪鹛(Trochalopteronmilneimilnei),另有其他亚种31种。其中,产地记录为"挂墩"和"武夷山"31种(亚种),记录为"邵武"和"光泽"2种(亚种),记录为"福建西北部"和"南平或野猫坑"9种(亚种)。在近80年的武夷山区鸟类调查中,这些鸟类模式种(亚种)记录情况分别为:1938至1963年郑作新等记录28种,2004至2011年程松林等记录40种,而红尾噪鹛(Trochalopteron milnei milnei)和蓝鹀(Emberiza siemsseni)在前述两部分调查中均没有记录。依据程松林等调查记录的40鸟种进一步分析,其中,留鸟26种、夏候鸟10种、冬候鸟3种、旅鸟1种;常见7种、易见19种、少见12种、罕见2种。分析结果表明,模式种(亚种)产地为武夷山及其邻近区域的40种鸟类,作为宝贵的地模标本资源,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对我国鸟类分类与区系分布、鸟类生物地理学和保护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模标本 产地记录 资源调查 鸟类 武夷山区
原文传递
一株新型牛源流行性出血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卓然 王金萍 +4 位作者 杨振兴 李占鸿 廖德芳 李华春 杨恒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3-369,共7页
为分析云南省动物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将2018年采集的280份牛EDTA抗凝血液样品通过EHDV群特异性qRT-PCR和血清型特异性qRT-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利用竞争性ELISA(C-ELISA)检测牛常规血液样品中的抗体水平,将EHD... 为分析云南省动物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将2018年采集的280份牛EDTA抗凝血液样品通过EHDV群特异性qRT-PCR和血清型特异性qRT-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利用竞争性ELISA(C-ELISA)检测牛常规血液样品中的抗体水平,将EHDV核酸阳性牛血液样品先接种白纹伊蚊(C6/36)细胞再接种BHK-2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利用血清型特异性qRT-PCR和血清中和试验分别鉴定分离病毒的血清型;通过蚀斑特征和增殖曲线分析分离病毒的增殖特性;经全长cDNA扩增技术(FLAC)获得分离病毒的Seg-2和Seg-3基因序列,并分析其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采用C-ELISA和qRT-PCR对感染牛体内的抗体和病毒核酸进行回溯检测。结果显示,280份牛EDTA抗凝血样品中共有35份样品呈EHDV核酸阳性,其中13份为EHDV-1型,11份为EHDV-5型,另外11份均未有已知血清型的特异性扩增曲线。共分离到3株病毒,经EHDV血清型特异性qRT-PCR鉴定其中两株分别为EHDV-1和EHDV-5型,但无法判定其中一株病毒(YNDH/V079/2018株)的血清型。蚀斑特征和增殖曲线结果显示,该株病毒的蚀斑明显小于EHDV-1、EHDV-5和EHDV-6型,而与EHDV-7和EHDV-10型接近,但其增殖特性则与上述血清型EHDV均相似。序列分析结果显示,YNDH/V079/2018株Seg-3/VP3与GenBank中EHDV参考株相应基因节段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78.5%~80.0%/94.6%~96.5%,表明其为一株EHDV;但其Seg-2/VP2与GenBank中各血清型EHDV参考株相应基因节段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44.3%~50.9%/31.0%~40.6%,表明该株病毒不属于已知血清型的EHDV。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YNDH/V079/2018株Seg-3基因形成一个单独的进化分支,不属于已报道的东方和西方两种地域型;且其Seg-2基因也不属于已知血清型EHDV形成的A~D 4个基因群,而是单独形成了E基因群。感染牛的回溯检测结果显示,牛感染YNDH/V079/2018株后,虽然未出现临床症状,但被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病病毒 病毒分离 血清型 地域型 序列分析
下载PDF
重庆自然博物馆馆藏两栖动物目录与区系分布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健 刘文萍 张虹 《野生动物》 2010年第3期145-149,153,共6页
对重庆自然博物馆馆藏的两栖动物标本进行清点、整理得到自然博物馆馆藏两栖动物标本163种(亚种),分属于2目,10科,46属。其中正模标本2种,副模标本1种,地模标本12种。
关键词 正模标本 副模标本 地膜标本 两栖动物 区系
下载PDF
馆藏陈旧蟹类标本(包含模式种)基因组DNA提取和PCR扩增方法改进及所获序列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代臻 唐伯平 杨思谅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4,共4页
若能解决馆藏陈旧标本DNA提取及PCR扩增等问题,利用模式标本或地模标本解决分类学问题将更具有说服力。本研究通过改进实验方法、优化反应条件成功地从馆藏陈旧蟹类标本中获得了靶向目的序列,并对所获序列的变异特点作了初步分析,旨在... 若能解决馆藏陈旧标本DNA提取及PCR扩增等问题,利用模式标本或地模标本解决分类学问题将更具有说服力。本研究通过改进实验方法、优化反应条件成功地从馆藏陈旧蟹类标本中获得了靶向目的序列,并对所获序列的变异特点作了初步分析,旨在为通过改进后的方法成功获得馆藏模式标本、地模标本的目的DNA序列,以解决目前蟹类分类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标本 地模标本 巢式PCR
下载PDF
中国隐翅虫科的分类研究
9
作者 郑发科 王旭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1期36-38,共3页
涉及全世界刺隐翅虫属的修订 ,包括它的名称、模式种、属征、分布、已知种 ,以及地模标本的记述与绘图 .
关键词 地模标本 中国 隐翅虫科 分类 模式种 属征
下载PDF
O型口蹄疫Cathay拓扑型病毒单抗制备及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
10
作者 廖焕程 石正旺 +6 位作者 罗俊聪 王婉莹 冯露 周静 张帆 石鑫泰 田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12-4020,共9页
本研究旨在纯化O型口蹄疫Cathay拓扑型病毒抗原,并制备单克隆抗体,为口蹄疫新型Cathay毒株的研究提供生物材料。PEG沉淀法纯化O型口蹄疫Cathay毒株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阳性... 本研究旨在纯化O型口蹄疫Cathay拓扑型病毒抗原,并制备单克隆抗体,为口蹄疫新型Cathay毒株的研究提供生物材料。PEG沉淀法纯化O型口蹄疫Cathay毒株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阳性细胞,有限稀释法进行亚克隆,获得2株能够稳定分泌特异性针对O型口蹄疫Cathay株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10E6与11C7。叠加试验表明,两株单抗的叠加率为49.45%,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间接ELISA和IFA试验显示,两株单抗与O型口蹄疫Cathay株病毒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单抗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2株单抗均能特异性识别Cathay株口蹄疫病毒,不与其他口蹄疫病毒毒株交叉反应。抗体亚型鉴定结果显示,10E6单抗的轻链为Kappa链,11C7单抗的轻链为Lamda链,两株单抗重链类型均为IgG2a。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两株特异性结合O型口蹄疫Cathay拓扑型病毒的单克隆抗体,两株单抗均具有良好的反应性与特异性。应用两株单抗建立O型口蹄疫Cathay病毒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该ELISA检测方法特异性、重复性和敏感性良好,为O型口蹄疫Cathay毒株的快速诊断防控与研究建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型口蹄疫病毒 Cathay拓扑型 杂交瘤细胞 单克隆抗体 ELISA
下载PDF
O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区序列系统发育树分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相磊 章振华 +4 位作者 胡国良 陈小玲 梁之昶 徐福洲 石岗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3期8-13,共6页
从GenBank和世界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基因库(WRLFMD)下载O型FMDV全VP1序列共210条,其中23条为已知基因型序列,其他为未知基因型序列。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DNA Star中的Clust-alW和Tree View工具,以已知基因型的VP1区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验... 从GenBank和世界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基因库(WRLFMD)下载O型FMDV全VP1序列共210条,其中23条为已知基因型序列,其他为未知基因型序列。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DNA Star中的Clust-alW和Tree View工具,以已知基因型的VP1区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验证分型结果与已知基因型是否一致。然后以已知基因型序列作为参照,将未知基因型序列与已知基因型序列一起构建系统发育树,以已知基因型序列在系统发育树中所处的位置,来判断未知基因型序列的归属,从而明确它们归属于何种基因型。结果表明,采用此种分型方法获得Cathay型74条、SEA型24条、EA型4条、WA型4条、Euro-SA型21条、ME-SA型68条、ISA-1型3条、ISA-2型2条,未能分型序列10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型口蹄疫病毒 基因型/拓扑型 系统发育树 VP1基因
下载PDF
国内不同基因型Asia1型口蹄疫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2
作者 于长勇 金宁一 +11 位作者 王春凤 鲁会军 胡博 刘昊 张丹 牟伟锋 丛艳昭 谷长维 常巧呈 刘存霞 颜雯 叶明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1132-1135,共4页
目的建立口蹄疫病毒(FMDV)Asia1型江苏/05谱系及新疆/03谱系毒株的二联RT-PCR检测方法。方法在比较大量国内外FMDV流行毒株序列的基础上,设计检测不同基因型Asia1型FMDV江苏/05谱系及新疆/03谱系毒株的二联PCR引物,优化单项和二联RT-PC... 目的建立口蹄疫病毒(FMDV)Asia1型江苏/05谱系及新疆/03谱系毒株的二联RT-PCR检测方法。方法在比较大量国内外FMDV流行毒株序列的基础上,设计检测不同基因型Asia1型FMDV江苏/05谱系及新疆/03谱系毒株的二联PCR引物,优化单项和二联RT-PCR反应条件,并进行特异性及相关病毒检测。结果优化的单项和二联RT-PCR特异性均良好,检测9份FMDV,病料的结果与其基因序列测定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已建立了FMDVAsia1型江苏/05谱系和新疆/03谱系毒株的二联RT-PCR检测方法,为FMDV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疫苗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Asia1型 江苏/05谱系 新疆/03谱系 RT-PCR
原文传递
湖南省发现云开脊蛇兼记棕脊蛇新地模标本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舜 石胜超 江建平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0-771,共12页
云开脊蛇(Achalinus yunkaiensis)之前仅在广东和广西有分布报道。本文基于形态比较及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分子系统关系分析结果,确定采集于湖南省新宁县的1号雌性脊蛇标本(CIB 119041)为云开脊蛇,为湖南省新记录种。该标本鼻间鳞沟约等... 云开脊蛇(Achalinus yunkaiensis)之前仅在广东和广西有分布报道。本文基于形态比较及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分子系统关系分析结果,确定采集于湖南省新宁县的1号雌性脊蛇标本(CIB 119041)为云开脊蛇,为湖南省新记录种。该标本鼻间鳞沟约等于前额鳞沟,上颔齿24枚;背鳞通身23行,腹鳞150枚,尾下鳞55枚;尾长与体长之比为0.203。至此共有4种脊蛇分布于湖南省。此外,本文还报道了棕脊蛇(A.rufescens)1号雄性地模标本(CIB119042),该标本鼻间鳞沟长于前额鳞沟;背鳞通身23行,腹鳞153枚,尾下鳞62枚;尾长与体长之比0.201。分子系统发育结果显示,棕脊蛇种组各支系的系统地位还需进一步研究厘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开脊蛇 湖南省新记录种 棕脊蛇 地模标本 分类厘定
原文传递
精神与物质的两难选择——曾树生人物形象的原型解读
14
作者 刘同般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46-47,共2页
从原型理论来阐释《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 ,其意义在于写出人类生活、特别是爱情婚姻生活中处于两难境地时的人的无可奈何的痛苦、艰难的选择 ,这种选择的过程愈是曲折 ,愈是痛苦 。
关键词 巴金 《寒夜》 精神 物质 原型 小说 曾树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