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褚家营巨型滑坡的高密度电法勘察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56
1
作者 张光保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716-2721,共6页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每年都要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同时也对工程建设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在褚家营巨型滑坡勘察中的应用,查明了滑体的性质、厚度以及滑动面,为以后的滑坡灾害防治工程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利...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每年都要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同时也对工程建设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在褚家营巨型滑坡勘察中的应用,查明了滑体的性质、厚度以及滑动面,为以后的滑坡灾害防治工程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利用高密度电法来勘察巨型滑坡,不仅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结果显示直观、地质效果明显等特点,而且在一些地形起伏较大、地质结构复杂或震法不易开展工作的地区,高密度电法也能廉价高效地的完成勘察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法 巨型滑坡 地形较正 二维反演
下载PDF
大地电磁测深中的地形影响与校正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翔 胡文宝 +1 位作者 严良俊 陈清礼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7-41,共5页
设计了2组二维带地形模型,分别从极化模式、测点位置、地形落差、山顶宽度和地形坡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地形对大地电磁测深(MT)视电阻率的影响规律,即TM模式比TE模式易受地形影响,山顶比谷底易受地形影响,悬崖的... 设计了2组二维带地形模型,分别从极化模式、测点位置、地形落差、山顶宽度和地形坡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地形对大地电磁测深(MT)视电阻率的影响规律,即TM模式比TE模式易受地形影响,山顶比谷底易受地形影响,悬崖的落差越大、山顶的宽度越窄,地形影响越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MT中带地形的二维反演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构造一个带地形的二维地电模型,对该模型作二维正演、反演计算,以间接消除地形影响。理论模型结果与实测资料处理表明,用该方法对地形影响的校正是实用的、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法 地形 校正 地形影响
下载PDF
基于地形校正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遥感模拟及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玉安 黄波 +3 位作者 易成功 程涛 余健 曲乐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30-141,共12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模拟研究对碳平衡监测及深入理解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高空间分辨率、短重访周期的遥感数据和地形校正成为精准模拟山区植被NPP研究的必然选择。在利用DEM数据对太阳总辐射和气温进行地形校正的基础上,估算了研究...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模拟研究对碳平衡监测及深入理解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高空间分辨率、短重访周期的遥感数据和地形校正成为精准模拟山区植被NPP研究的必然选择。在利用DEM数据对太阳总辐射和气温进行地形校正的基础上,估算了研究区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因子、温度胁迫因子、水分胁迫因子和典型植被类型的最大光能利用率,构建了改进的CASABTC估算模型,利用HJ-1CCD数据模拟了2009年大别山区植被的NPP,并探讨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由该文模拟值与MOD17A3的精度验证结果分析,基于地形校正的CASABTC模型和HJ-1数据适合精确模拟山区植被的NPP;研究区NPP在冬季比在春、秋、夏季受地形起伏的影响大。2)该文模拟的年NPP平均值为413.7g/(m2·a)比MOD17A3平均值偏小4.9%,在空间分布上前者更加详细,地表特征更明显。3)研究区2009年NPP模拟值范围为0~1143.6g/(m2·a),研究区总面积66.1%的NPP值在200~600g/(m2·a)之间;年总NPP为9.891×106t,约占全国年总NPP的3.2‰,整体上呈现高、低值区交错分布的不规则特点。4)月NPP值随季节而变化,所有植被类型的NPP季节变化曲线都呈典型的单峰分布,且不同植被类型NPP的季节变化幅度有差别。月NPP值的季节变化与气温、太阳总辐射及NDVI的季节变化基本吻合,而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与NPP无相关性特点。5)各植被类型的月NPP和总NPP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逐渐变大,对于后者当海拔高度上升至1100m时达到最大值,继续上升,其保持在600g/m2左右不变。该研究可为后续基于HJ-1数据的山区植被NPP模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ABTC模型 地形 植被 净初级生产力(NPP) 地形校正 季节变化
下载PDF
高分辨率卫星立体双介质浅水水深测量方法 被引量:17
4
作者 曹彬才 邱振戈 +3 位作者 朱述龙 涂辛茹 曹芳 曹斌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52-963,共12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多光谱立体像对的浅水水深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多光谱近红波段消除太阳耀斑,以有理函数模型(RFM)构建测区原始DEM,通过水陆边界内插获得水面高程,并采用双介质近似折射改正模型消除目标点垂直坐标偏移。试... 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多光谱立体像对的浅水水深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多光谱近红波段消除太阳耀斑,以有理函数模型(RFM)构建测区原始DEM,通过水陆边界内插获得水面高程,并采用双介质近似折射改正模型消除目标点垂直坐标偏移。试验表明,本文的模型方法和处理流程在水面平静、底质纹理丰富的浅海岛礁水深反演中能取得优于20%的相对测深精度,可为浅水水深测量提供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 双介质摄影测量 水下地形 折射改正 几何关系 精度
下载PDF
一种解耦的起伏地表弹性波高斯束偏移方法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建平 袁茂林 +3 位作者 段新意 李振春 刘斌 岳玉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0-468,3-4,共9页
随着勘探开发逐步深入,成像已逐步从单纯利用纵波数据发展为弹性波数据。针对双重复杂构造探区,在弹性波高斯束偏移的基本原理中,引入高程及地表倾角信息,推导了由高斯束位移矢量表示的解耦弹性波场反向延拓公式,利用互相关成像条件且... 随着勘探开发逐步深入,成像已逐步从单纯利用纵波数据发展为弹性波数据。针对双重复杂构造探区,在弹性波高斯束偏移的基本原理中,引入高程及地表倾角信息,推导了由高斯束位移矢量表示的解耦弹性波场反向延拓公式,利用互相关成像条件且通过转换波极性校正得到起伏地表条件下的P-P波和P-S波高斯束偏移算子,发展了一种解耦的起伏地表弹性波高斯束偏移方法,此方法无须对地震数据进行纵横波分离。在实现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典型起伏地表模型的弹性波现象分析、成像结果分析及成像角道集提取,证实了解耦的起伏地表弹性波高斯束偏移成像方法的正确性、适用性及良好的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耦 起伏地表 弹性波 高斯束 极性校正
下载PDF
起伏地表条件下地震波数值模拟方法综述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华 李振春 韩文功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7年第5期334-339,共6页
起伏地表地震波数值模拟中,如何选择适合地表的数值计算方法以及更好地实现起伏自由边界条件是2个关键问题。为此,就前一个关键问题所涉及的方法、原理以及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而对后一个问题,就近年来发展的主要实现方法进... 起伏地表地震波数值模拟中,如何选择适合地表的数值计算方法以及更好地实现起伏自由边界条件是2个关键问题。为此,就前一个关键问题所涉及的方法、原理以及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而对后一个问题,就近年来发展的主要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目的在于选择适当的实现方法解决相应的问题,以达到满意的模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伏地表 数值模拟 自由边界条件 频散校正
下载PDF
基于MIKE21二维数值模拟的不同桥墩概化方式下河道壅水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常狄 陈雪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7年第2期29-32,共4页
以梯形断面河道为基础,采用MIKE21软件,建立河道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通过3种不同桥墩概化方式:(1)桥墩视为陆地边界,桥墩内部网格不剖分,不参与数值计算;(2)桥墩处局部地形修正法;(3)桥墩处局部糙率修正法,模拟桥墩壅水问题。对比分... 以梯形断面河道为基础,采用MIKE21软件,建立河道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通过3种不同桥墩概化方式:(1)桥墩视为陆地边界,桥墩内部网格不剖分,不参与数值计算;(2)桥墩处局部地形修正法;(3)桥墩处局部糙率修正法,模拟桥墩壅水问题。对比分析3种概化方式壅水计算结果,得出3种不同概化方式各自的适用性及优缺点,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一定指导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墩概化 地形修正 糙率修正 河道壅水 Mike21FM
下载PDF
面向起伏地表偏移成像的表层静校正方法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玉柱 程玖兵 董良国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4-589,536,共6页
静校正量可以分为高频校正量与低频校正量。在缺乏精确的全深度速度模型的前提下,为了进行起伏地表偏移成像,需要首先确定一平滑起伏基准面进行表层高频量校正,再进行自起伏基准面的速度分析与偏移成像。为此,提出了基于层析模型的表层... 静校正量可以分为高频校正量与低频校正量。在缺乏精确的全深度速度模型的前提下,为了进行起伏地表偏移成像,需要首先确定一平滑起伏基准面进行表层高频量校正,再进行自起伏基准面的速度分析与偏移成像。为此,提出了基于层析模型的表层高频校正量提取方法及相应的平滑基准面确定方法。在理论模型与实际资料应用中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证实了高频静校正与起伏基准面偏移成像相结合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伏地表 静校正 基准面 层析成像 偏移成像
下载PDF
布格重力异常地形校正方法在微重力勘探中的缺点及其纠正方法 被引量:11
9
作者 高庆余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20-327,共8页
多年来,不论重力勘探程度如何,在布格重力异常计算中都必须经过地形改正和中间层改正。本文通过分析在计算布格重力异常时地改和中间层改正对测点的重力补偿,提出了取消中间层改正以适应微重力勘探精细解释需要的地形校正方法。该方... 多年来,不论重力勘探程度如何,在布格重力异常计算中都必须经过地形改正和中间层改正。本文通过分析在计算布格重力异常时地改和中间层改正对测点的重力补偿,提出了取消中间层改正以适应微重力勘探精细解释需要的地形校正方法。该方法建立在对实际地形(岩性)的正演基础上,可以根据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合理选择重力基准面进行可变密度地形校正。使用该方法可以比较好地消除地形起伏和不均匀岩性对测点产生的重力影响,从而得到比较可信的重力异常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勘探 地形校正 重力补偿 布格重力异常
下载PDF
复杂近地表波动方程波场延拓静校正 被引量:6
10
作者 崔兴福 徐凌 陈立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0-82,86,共4页
当地形起伏剧烈、地表高程差较大时,采用传统的垂直静校正方法会使地震波场发生扭曲。基于单平方根算子的波动方程基准面静校正方法,将起伏地表的叠前数据通过波场外推到高于地形线的某一基准面上,在基准面与地形线之间填充一套新地层,... 当地形起伏剧烈、地表高程差较大时,采用传统的垂直静校正方法会使地震波场发生扭曲。基于单平方根算子的波动方程基准面静校正方法,将起伏地表的叠前数据通过波场外推到高于地形线的某一基准面上,在基准面与地形线之间填充一套新地层,填充层的速度选为接近于直达波;从地形线以下的某深度出发,在共炮点集中,根据菲涅尔原理以及检波点的空间位置,以检波点接收的地震数据为二次震源,通过上行波正向外推将检波点延拓到基准面上;再根据炮点、检波点互易原理,通过下行波反向外推将炮点延拓到基准面上。数值模拟结果证明,该方法正确有效,有利于后续的常规处理和叠前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伏地表 波动方程 基准面 静校正
下载PDF
个性化显微斜视矫正术矫正儿童斜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董雯佳 裴重刚 +4 位作者 邵毅 周琼 易敬林 刘新华 李汉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显微斜视矫正术对儿童斜视患者眼表症状、散光及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40例(60眼)儿童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术,随机分为A、B2组。A组采用常规角膜缘结膜切口斜视矫正术20例(30眼),B组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做穹隆部结膜切口... 目的探讨个性化显微斜视矫正术对儿童斜视患者眼表症状、散光及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40例(60眼)儿童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术,随机分为A、B2组。A组采用常规角膜缘结膜切口斜视矫正术20例(30眼),B组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做穹隆部结膜切口斜视矫正术20例(30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2周时检测2组患者眼表症状、眼表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泪膜四项、前表面平均屈光度(Km)和散光值。结果术前2组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度、散光值、眼表症状、OSDI及泪膜四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患者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度及散光值与术前相比:A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变化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2组患者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度及散光值与术前相比:A组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变化不明显,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2组患者眼表症状眼数、OSDI、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T)及泪河高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时患者的眼表症状眼数、OSDI、BUT、ST及泪河高度已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均为P>0.05)。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眼表症状眼数、OSDI、FL、BUT、ST及泪河高度均变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眼表症状眼数、OSDI、BUT、ST、泪河高度及FL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对于儿童斜视患者,个性化显微斜视矫正术可以部分矫正患者部分角膜散光,并可以较早稳定泪膜、减轻眼表症状,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地形图 显微斜视手术 散光 泪膜 儿童斜视
下载PDF
双介质摄影测量的折射改正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曹彬才 邱振戈 +1 位作者 朱述龙 曹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79-1484,共6页
为了提高利用光学立体像对进行水下目标三维定位的精度,本文基于光线在空气和水体两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建立了光线折射改正模型。从航迹方向、航迹垂直平分线方向和普通情况三种角度讨论双介质摄影测量的几何关系,定量分析光线不严... 为了提高利用光学立体像对进行水下目标三维定位的精度,本文基于光线在空气和水体两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建立了光线折射改正模型。从航迹方向、航迹垂直平分线方向和普通情况三种角度讨论双介质摄影测量的几何关系,定量分析光线不严格相交造成的平面误差,并推导双介质折射改正公式。利用近景摄影条件下的立体像对验证折射改正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双介质摄影测量的相对测深精度优于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介质摄影测量 水下地形 折射改正 几何关系 直接线性变换模型 精度
下载PDF
复杂地表煤田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国发 常索亮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66,共6页
利用广义线性反演折射静校正和叠加能量最大剩余静校正解决由于地表因素引起的反射时差问题;用基于能量和时差调整的规则干扰压制技术消除与地表有关的干扰波;用基于频谱调制的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技术补偿激发和接收因素引起的地震记录频... 利用广义线性反演折射静校正和叠加能量最大剩余静校正解决由于地表因素引起的反射时差问题;用基于能量和时差调整的规则干扰压制技术消除与地表有关的干扰波;用基于频谱调制的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技术补偿激发和接收因素引起的地震记录频谱差异,增强地震信号在叠加剖面上的聚焦能力.结果表明,上述方案降低了地表因素对地震信号的能量、频率和传播时间的影响,在共炮点道集上,折射波同相轴的线性轨迹和煤层反射同相轴的双曲线轨迹被清晰地恢复出来.叠加剖面上煤层反射的旁瓣得到压制,主频提高了10 Hz,改善了地震资料描述煤层结构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表 低降速带 规则干扰 静校正 频谱调制
原文传递
DEM辅助的卫星光学遥感影像山体阴影检测与地形辐射校正 被引量:5
14
作者 岳照溪 张永军 +1 位作者 段延松 余磊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提出一种结合DEM的山体阴影检测与地形辐射校正方法。首先对卫星影像多波段信息用特征法进行阴影检测,然后结合DEM数据用模型法进行山体背阴面检测以及投影区域检测,将3个结果综合分析,按照形成原因将阴影检测结果分为8类,最后结合太阳... 提出一种结合DEM的山体阴影检测与地形辐射校正方法。首先对卫星影像多波段信息用特征法进行阴影检测,然后结合DEM数据用模型法进行山体背阴面检测以及投影区域检测,将3个结果综合分析,按照形成原因将阴影检测结果分为8类,最后结合太阳入射角信息,利用信息匹配的阴影补偿法和地形辐射校正物理模型,进行卫星光学遥感影像辐射校正。试验证明该方法能恢复山体阴影区的信息,并且有效降低地形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辐射校正 阴影检测 DEM 卫星光学遥感影像
下载PDF
磁性起伏地形磁异常改正方法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沈衡 《地质学刊》 CAS 2011年第3期302-306,共5页
磁性起伏地形磁异常改正是提高表层具有磁性地区磁法勘探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改正方法并给出应用实例,对改正方法应用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起伏地形 磁性表层 磁异常 改正方法 内蒙古
下载PDF
可地浸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自然电场形成机理及自然电位异常模拟与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汤洪志 刘庆成 +1 位作者 苏兆锋 龚育龄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68-176,共9页
通过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分析,详细讨论了其自然电场的形成机理,建立了数学计算模型,并对常见形态矿体的自然电位异常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曲线特征,讨论了自然电位异常地形校正方法,并给出了一种斜坡... 通过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分析,详细讨论了其自然电场的形成机理,建立了数学计算模型,并对常见形态矿体的自然电位异常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曲线特征,讨论了自然电位异常地形校正方法,并给出了一种斜坡地形条件下的自然电位模拟曲线。最后,以一个实例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 层间氧化带 形成机理 自然电场 地形校正
下载PDF
大地电磁地形校正—以镇巴区块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高 王书明 +1 位作者 王家映 周宗良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0,共5页
地形起伏大会严重影响大地电磁测深的解释效果,不同的地形特征将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可以采用一定的校正方法压制或消除这种影响。本文以镇巴区块为例研究了地形影响的特点,实现了地形校正。解释结果清楚地显示出镇巴区块几条主要断裂以... 地形起伏大会严重影响大地电磁测深的解释效果,不同的地形特征将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可以采用一定的校正方法压制或消除这种影响。本文以镇巴区块为例研究了地形影响的特点,实现了地形校正。解释结果清楚地显示出镇巴区块几条主要断裂以及存在推覆体,与该区构造特征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 地形校正 断裂 推覆体 镇巴区块
下载PDF
贵州典型地形下强降水特征及其模式预报订正研究
18
作者 李智玉 杜小玲 +4 位作者 朱育雷 谢清霞 魏涛 周文钰 李典南 《暴雨灾害》 2024年第6期648-656,共9页
利用2016—2020年贵州省国家气象站和区域气象站逐小时地面降水观测资料,分别选取北盘江作为贵州河谷地形、雷公山和梵净山作为贵州高山地形的典型代表,对贵州典型地形下的强降水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2019—2020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 利用2016—2020年贵州省国家气象站和区域气象站逐小时地面降水观测资料,分别选取北盘江作为贵州河谷地形、雷公山和梵净山作为贵州高山地形的典型代表,对贵州典型地形下的强降水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2019—2020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逐3h降水预报资料,采用频率匹配法对三个地区的强降水预报进行客观订正。结果表明:(1)三个地区的强降水多发生在6月,其中北盘江与雷公山强降水的频次逐年增加,而梵净山增加不明显。两个高山地区强降水频次主要集中在夜间至早晨,而北盘江强降水频次在午后和夜间各有一个峰值。(2)三个地区的强降水与地形有一定关系,北盘江强降水的频发区和降水量集中区主要出现在流域北部的低洼地带,雷公山出现在山体以南,而梵净山集中在山体东侧。当北盘江与梵净山地区地形坡度小于20°—30°,雷公山地区地形坡度小于40°—50°时,强降水频次随坡度增加而增加,而后强降水频次随坡度减少。(3)采用频率匹配法分别对三个地区的强降水进行客观订正后,当北盘江降水量小于8.2mm,雷公山降水量小于10.3mm,梵净山降水量小于7.3mm时,频率匹配订正对模式预报降水有一定的消空作用;当三个地区降水量分别大于对应阈值时,频率匹配订正可明显提升降水预报量级;三个地区的强降水预报技巧整体有所提升,强降水预报频次有明显提高,空间分布特征基本符合实况,其中以北盘江订正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强降水 频率匹配 模式订正
下载PDF
堤坝地形对直流视电阻率曲线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自强 邹声杰 +1 位作者 杜华坤 鲁光银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04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直流电阻率法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 ,因其快速、经济、直观、高效率而常用于堤坝隐患探测中 ,其基本理论是建立在半无限空间基础上的 ,然而堤坝作为一类较为特殊的几何体 ,会影响地下电场的空间分布规律 ,因此堤坝的这种特殊几何形状会对... 直流电阻率法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 ,因其快速、经济、直观、高效率而常用于堤坝隐患探测中 ,其基本理论是建立在半无限空间基础上的 ,然而堤坝作为一类较为特殊的几何体 ,会影响地下电场的空间分布规律 ,因此堤坝的这种特殊几何形状会对视电阻率造成一定的影响 ,从而给测量结果的正确解释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对几类简单堤坝隐患模型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可知 ,在堤坝上进行直流电阻率法工作必须进行地形改正 ,才有可能对测量结果做出正确的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坝地形 视电阻率 地形改正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水下地形测量误差校正方法
20
作者 李世均 《测绘技术装备》 2024年第2期28-33,共6页
水下地形测量精度对于水下地貌的判断及水下航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测量误差会直接影响对水下地形的判断。因此,本文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水下地形测量误差校正方法,对水下地形测量数据误差进行自动识别和校正,从而改善水下地形测量结... 水下地形测量精度对于水下地貌的判断及水下航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测量误差会直接影响对水下地形的判断。因此,本文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水下地形测量误差校正方法,对水下地形测量数据误差进行自动识别和校正,从而改善水下地形测量结果。该方法首先依据水下地形测量原理,统计水下地形测量的特征参数,形成特征向量;其次,将其作为基于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通过不断学习和训练,输出变换参数结果,生成新的水下地形测量图像;最后,引入多尺度注意力机制,细化测量图像空间,并对测量图像与标签图像之间的相似度进行计算,依据最大化图像相似度计算结果,校正水下地形测量图像生成过程中的参数。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测量误差均在1.7%以下,能够有效校正测量结果中存在的畸变和误差,精准测量水下地形情况,测量结果与实际结果吻合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水下地形 测量误差校正 图像空间 细化测量 特征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