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教授之屋》中的空间书写
1
作者
赵君
朱哲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60,共6页
薇拉·凯瑟的小说《教授之屋》是一部具有很强空间写作风格的作品。小说主要通过并置、叙述视角等叙事手法将主人公圣彼得教授置于旧屋、新屋和蓝方山三个不同空间中,展示身处失衡世界中教授的"两个自我"的激烈冲突和凯...
薇拉·凯瑟的小说《教授之屋》是一部具有很强空间写作风格的作品。小说主要通过并置、叙述视角等叙事手法将主人公圣彼得教授置于旧屋、新屋和蓝方山三个不同空间中,展示身处失衡世界中教授的"两个自我"的激烈冲突和凯瑟对当时美国社会深层文化的忧虑与思考。运用加布里埃尔·佐伦的叙事空间理论,从地形学空间、时空体空间及文本空间三个层次解读小说《教授之屋》中的空间叙事,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空间叙事对读者构建空间阅读体验推动作用和对小说主题的表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授之屋》
地形学空间
时空体空间
文本空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度尺度效应空间分异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土祥
王春梅
+2 位作者
庞国伟
杨勤科
温伯清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4-972,共9页
基于DEM提取的地形因子随分辨率变化问题(尺度效应)受到广泛关注,不同地貌类型区地形因子随分辨率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其差异的机理性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五个副区为研究区,统计了不同地貌类型区坡度随分辨率变...
基于DEM提取的地形因子随分辨率变化问题(尺度效应)受到广泛关注,不同地貌类型区地形因子随分辨率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其差异的机理性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五个副区为研究区,统计了不同地貌类型区坡度随分辨率变化规律,计算了高程变异函数,并引入独立结构变异函数模型(Independent Structures Model,ISM)拟合了高程表面不同空间频率层次,分析了地形空间频率层次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空间分异规律,从而进一步分析坡度随分辨率变化规律与地形空间频率层次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平均坡度相近的地区坡度随分辨率变化规律并不相同,高频地形信息的存在与否及其所占比重,是决定一个地区坡度随分辨率变化衰减程度的重要因素,在坡度随分辨率变化衰减程度和坡度尺度变换研究及应用中应考虑研究区内地形空间频率组成情况,这对于丰富和完善数字地形分析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坡度尺度效应
地统计学
地形空间频率
独立结构变异函数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授之屋》中的空间书写
1
作者
赵君
朱哲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
出处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60,共6页
文摘
薇拉·凯瑟的小说《教授之屋》是一部具有很强空间写作风格的作品。小说主要通过并置、叙述视角等叙事手法将主人公圣彼得教授置于旧屋、新屋和蓝方山三个不同空间中,展示身处失衡世界中教授的"两个自我"的激烈冲突和凯瑟对当时美国社会深层文化的忧虑与思考。运用加布里埃尔·佐伦的叙事空间理论,从地形学空间、时空体空间及文本空间三个层次解读小说《教授之屋》中的空间叙事,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空间叙事对读者构建空间阅读体验推动作用和对小说主题的表现意义。
关键词
《教授之屋》
地形学空间
时空体空间
文本空间
Keywords
The
Professor's
House
topographical
structures
chronotropic
structure
textual
structure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度尺度效应空间分异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土祥
王春梅
庞国伟
杨勤科
温伯清
机构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出处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4-972,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8005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274
+1 种基金
41601290
41301284)~~
文摘
基于DEM提取的地形因子随分辨率变化问题(尺度效应)受到广泛关注,不同地貌类型区地形因子随分辨率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其差异的机理性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五个副区为研究区,统计了不同地貌类型区坡度随分辨率变化规律,计算了高程变异函数,并引入独立结构变异函数模型(Independent Structures Model,ISM)拟合了高程表面不同空间频率层次,分析了地形空间频率层次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空间分异规律,从而进一步分析坡度随分辨率变化规律与地形空间频率层次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平均坡度相近的地区坡度随分辨率变化规律并不相同,高频地形信息的存在与否及其所占比重,是决定一个地区坡度随分辨率变化衰减程度的重要因素,在坡度随分辨率变化衰减程度和坡度尺度变换研究及应用中应考虑研究区内地形空间频率组成情况,这对于丰富和完善数字地形分析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DEM
坡度尺度效应
地统计学
地形空间频率
独立结构变异函数模型
Keywords
DEM
slope
scale
effect
geostatistics
topograph
ic
spatial
frequency
independent
structures
model
分类号
P91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教授之屋》中的空间书写
赵君
朱哲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度尺度效应空间分异分析
土祥
王春梅
庞国伟
杨勤科
温伯清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