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上三叶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8
1
作者 阎素红 杨兆生 柴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9-42,共4页
为了解小麦上三叶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选用15个丰产型小麦品种(系),采用相关及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小麦上三叶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上三叶的宽与单株粒重呈显著相关关系,旗叶宽对单株粒重的贡献较大,单株... 为了解小麦上三叶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选用15个丰产型小麦品种(系),采用相关及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小麦上三叶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上三叶的宽与单株粒重呈显著相关关系,旗叶宽对单株粒重的贡献较大,单株粒重随着旗叶宽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幅度较大。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旗叶宽和倒二叶面积对单株粒重的直线回归方程是真实的,旗叶宽度每增加1cm,单株粒重就会增加7.7284g,倒二叶面积每增加1cm2,单株粒重增加0.4146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株 株粒重 叶宽 旗叶 小麦 性状 叶面积 增加 产量 回归分析方法
下载PDF
小麦灌浆期上三叶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15
2
作者 何丽香 傅兆麟 +1 位作者 宫晶 孙常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5期183-187,共5页
为了探讨灌浆期小麦上三叶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和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以49个基因型为参试材料,对上三叶叶绿素含量、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基因型间、上三叶间、不同灌浆期间叶绿素含量均存... 为了探讨灌浆期小麦上三叶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和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以49个基因型为参试材料,对上三叶叶绿素含量、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基因型间、上三叶间、不同灌浆期间叶绿素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基因型间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上三叶叶绿素含量与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5月10日倒三叶、5月15日倒二叶和倒三叶、5月19日倒二叶和倒三叶与穗粒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5月19日旗叶和倒二叶和5月24日上三叶(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与千粒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5月10日倒三叶、5月15日倒二叶和倒三叶、5月19日上三叶(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和5月24日旗叶和倒二叶与穗粒重相关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5月10日旗叶外其他叶绿素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灌浆期上三叶叶绿素含量对产量和品质性状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灌浆期 上三叶 叶绿素
下载PDF
小麦植株发育过程中顶三叶结构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苗芳 张嵩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5-19,共5页
 采用常规制片方法,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不同小麦品种顶三叶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随着叶位上升,叶表皮气孔缩小,密度增大,叶脉间的距离缩短;叶肉细胞变小,排列更紧密,单位横截叶面积中叶肉细胞的数目以及单个叶肉细胞中...  采用常规制片方法,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不同小麦品种顶三叶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随着叶位上升,叶表皮气孔缩小,密度增大,叶脉间的距离缩短;叶肉细胞变小,排列更紧密,单位横截叶面积中叶肉细胞的数目以及单个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数目增多,而叶绿体中多基粒片层所占比例有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植株发育 发育过程 顶三叶结构 变化特征
下载PDF
灌水量对强筋小麦上三叶氮素代谢和籽粒加工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双双 张敏 +6 位作者 付陈陈 徐东娜 史金平 毕经鑫 王文政 蔡瑞国 张保仁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为探究强筋小麦上三叶氮素积累与转运特征及氮代谢酶活性、籽粒产量和加工品质对灌水量的响应,本研究选用中麦998和津农7号2个强筋小麦品种,分析了灌水量[春季不灌水(W_(0));春灌拔节水和开花水,每次250 m^(3)·hm^(-2)(W_(25));春... 为探究强筋小麦上三叶氮素积累与转运特征及氮代谢酶活性、籽粒产量和加工品质对灌水量的响应,本研究选用中麦998和津农7号2个强筋小麦品种,分析了灌水量[春季不灌水(W_(0));春灌拔节水和开花水,每次250 m^(3)·hm^(-2)(W_(25));春灌拔节水和开花水,每次500 m^(3)·hm^(-2)(W_(50))]对强筋小麦氮代谢酶活性、上三叶氮素积累与转运、籽粒蛋白质含量、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生育时期,NR和GS活性、花前氮素转运量及花前氮素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均表现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增加灌水量提高了籽粒、旗叶和倒二叶的NR和GS活性,但对倒三叶的NR活性影响不显著;W_(25)处理的旗叶开花期的氮素积累量和花前氮素转运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但倒二叶和倒三叶上述两个指标均以W_(50)处理最高;随灌水量的增加,蛋白质产量先上升后下降,籽粒产量增加,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W_(25)处理的面筋指数、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阻力、延伸性和拉伸面积指标最优或位居第二。综上所述,拔节和开花期各灌水250 m^(3)·hm^(-2)有利于强筋小麦旗叶花前氮素积累及其向籽粒再分配,有利于蛋白质含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可改善籽粒加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量 强筋小麦 上三叶 氮素积累与转运 籽粒加工品质
下载PDF
小麦上三叶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晓宇 张根 李守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67-1468,1498,共3页
[目的]了解小麦上三叶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方法]选用10个优产小麦品种(系),采用相关及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小麦上三叶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小麦上三叶性状与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等性状间的相... [目的]了解小麦上三叶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方法]选用10个优产小麦品种(系),采用相关及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小麦上三叶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小麦上三叶性状与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等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最后,建立了上三叶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最优多元回归分析方程。[结论]为西南地区小麦高产、稳产提供了参考,为小麦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上三叶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冬小麦生长后期上三叶性状与抗旱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6
作者 吴少辉 高海涛 +3 位作者 张学品 蒋桂花 杨洪强 王艳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11期123-127,共5页
试验利用20个旱地小麦品种,在育种圃种植模式下,对生长后期(挑旗期、抽穗期、半仁期、顶满仓期)上部三片叶的叶片含水量及其它性状与抗旱性和产量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出不同时期上三叶性状与抗旱性和产... 试验利用20个旱地小麦品种,在育种圃种植模式下,对生长后期(挑旗期、抽穗期、半仁期、顶满仓期)上部三片叶的叶片含水量及其它性状与抗旱性和产量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出不同时期上三叶性状与抗旱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同一育种目标对上三叶的性状要求不同,同一时期不同叶片对抗旱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贡献也不同。叶片含水量和抗旱性之间直接效应不大;从整体上可以看出,上三叶越长、长/宽越大,抗旱性越强;旗叶叶片较窄且薄,倒二叶、倒三叶宽度较小是抗旱的理想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生长后期 上三叶 抗旱指数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江西早稻高产品种株型特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敏 黄国峰 涂北根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12期9-12,共4页
以江西近年通过品种审定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11个高产早稻品种(组合)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其产量、产量构成、成穗特征、茎秆和叶片特征以及干物质生产等特征特性,并筛选出了陆两优996和金优463两个高产早稻品种。高产早稻品种... 以江西近年通过品种审定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11个高产早稻品种(组合)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其产量、产量构成、成穗特征、茎秆和叶片特征以及干物质生产等特征特性,并筛选出了陆两优996和金优463两个高产早稻品种。高产早稻品种要求单稳重在3g以上,分蘖力中等,株高90~100em,倒1节间长30cm左右,倒2节间长19cm左右,倒3节间长13cm左右;倒2叶长度38cm左右,倒3叶长度35cm左右;倒1叶角度10—15度,倒2叶角度17—18度;后期不早衰,乳熟一成熟期干物质生产占全生育期的1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品种 株型特征 产量构成 成穗特征 茎秆性状 上三叶特征 干物质生产
下载PDF
栽插密度与施氮量对双季稻上部三叶叶长和叶角的影响 被引量:33
8
作者 林洪鑫 潘晓华 +2 位作者 石庆华 彭春瑞 吴建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43-1751,共9页
于2007和2008年,采用裂区设计,以双季早稻中早22和双季晚稻天优华占为材料,研究了栽插密度与施氮量对上部三叶的叶长和叶角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氮情况下,增加栽插密度可提高产量,而在中高氮条件下,适当降低栽插密度... 于2007和2008年,采用裂区设计,以双季早稻中早22和双季晚稻天优华占为材料,研究了栽插密度与施氮量对上部三叶的叶长和叶角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氮情况下,增加栽插密度可提高产量,而在中高氮条件下,适当降低栽插密度有利于获得高产。倒一至倒三叶叶长随施氮量增加而增长,随栽插密度下降而增长。中早22的倒一至倒三叶的基角、开张角和叶长与稻谷产量呈抛物线关系;天优华占的倒一至倒三叶的基角和开张角与稻谷产量呈抛物线关系,而倒一至倒三叶叶长与稻谷产量呈直线关系。产量最高时中早22倒一叶基角、开张角和叶长的适宜值分别为11.37°、7.81°、29.74cm;倒二叶基角、开张角和叶长的适宜值分别为17.27°、16.06°、36.08cm;倒三叶基角、开张角和叶长的适宜值分别为21.76°、24.70°、39.02cm;天优华占倒一叶基角和开张角的适宜值分别为11.62°、12.30°;倒二叶基角和开张角的适宜值分别为32.61°、30.08°;倒三叶基角和开张角的适宜值分别为23.55°、3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施氮量 栽插密度 上部三叶 叶长 叶角
下载PDF
吉林省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上三叶光合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15
9
作者 姜楠 邸玉婷 +4 位作者 徐克章 赵国臣 凌凤楼 武志海 张治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3-710,共8页
为了解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上三叶光合特性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以吉林省1958—2005年间育成的33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植株上三叶净光合速率(Pn)、光合能力及叶源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抽穗期剑叶的Pn、光合能力和叶源量对植株的... 为了解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上三叶光合特性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以吉林省1958—2005年间育成的33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植株上三叶净光合速率(Pn)、光合能力及叶源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抽穗期剑叶的Pn、光合能力和叶源量对植株的光合能力贡献最大,占单株总光合能力的42.45%,倒二叶占28.27%,倒三叶占15.69%。剑叶Pn、光合能力和叶源量的增加最小,倒二叶次之,倒三叶最大。相关分析表明,倒三叶的Pn、光合能力和叶源量与育成年代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剑叶和倒二叶的Pn、光合能力和叶源量与育成年代和产量的关系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吉林省47年来水稻品种产量的遗传改良显著提高了植株倒三叶光合能力,但对剑叶光合能力的影响并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遗传改良 上三叶 光合能力
下载PDF
氮肥处理对新稻18号水稻产量及叶片形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殷春渊 王书玉 +5 位作者 薛应征 刘贺梅 张栩 孙建权 王和乐 胡秀明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106,共6页
以新稻18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0、232.5 kg/hm2、255.0 kg/hm2、277.5 kg/hm2、300.0kg/hm2、322.5 kg/hm2和345.0 kg/hm2纯氮水平下水稻产量、叶片形态特征的差异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呈先... 以新稻18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0、232.5 kg/hm2、255.0 kg/hm2、277.5 kg/hm2、300.0kg/hm2、322.5 kg/hm2和345.0 kg/hm2纯氮水平下水稻产量、叶片形态特征的差异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至255 kg/hm2纯氮水平下水稻产量达最大,此氮肥水平下水稻上三叶的受光姿态较其他处理综合表现较好。从不同氮肥处理对水稻上三叶的形态特征影响来看,倒二叶长受氮肥影响较大,倒一叶长受氮肥影响较小;倒一叶叶宽受氮肥影响较大,倒三叶叶宽受氮肥影响较小,说明氮肥处理对水稻叶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倒二叶叶长和倒一叶叶宽两个特性上。以水稻产量为因变量,叶片各形态特征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倒二叶叶长、倒一叶叶宽和叶面指数(LAI)与产量建立的逐步回归方程达到了极显著水平(r=0.996 2**),说明倒二叶叶长、倒一叶叶宽和叶面指数对产量的作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 产量 上三叶 叶面积指数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夏谷顶三叶和穗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君霞 代书桃 +6 位作者 陈宇翔 朱灿灿 秦娜 宋迎辉 王春义 芮战许 梁秋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5-34,共10页
为了探明河南省夏谷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以生产上常用的5个夏谷品种豫谷18、济谷20、保谷22、豫谷23、豫谷28为试验材料,设置30、45、60、7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顶三叶和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顶三叶宽、长及... 为了探明河南省夏谷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以生产上常用的5个夏谷品种豫谷18、济谷20、保谷22、豫谷23、豫谷28为试验材料,设置30、45、60、7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顶三叶和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顶三叶宽、长及穗长、穗粗、单穗质量、穗粒质量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明显降低的趋势,株高、千粒质量、出谷率总体上变化不显著,品种间存在轻微差异。在低种植密度(30万~45万株/hm^2)或者高种植密度(60万~75万株/hm^2)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增加顶三叶、穗部性状的差异总体上均不显著;而种植密度从45万株/hm^2增加到60万株/hm^2,顶三叶和穗部性状总体上变化明显。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5个品种的产量均先升高后降低,豫谷18、济谷20、保谷22、豫谷23等4个品种在60万株/hm^2种植密度下的产量最高,豫谷28在4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顶三叶性状(叶宽和叶长)与穗部性状(穗长、穗粗、单穗质量、穗粒质量)呈正相关。综合分析,推荐夏谷品种适宜种植密度为45万~60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谷子 顶三叶 穗部性状 表型可塑性
下载PDF
小麦顶三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盖琼辉 郭其龙 杨晋丽 《农业科学研究》 2017年第1期10-13,共4页
小麦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植株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对其高产优质栽培和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小麦顶三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旗叶长、旗叶宽、穗长、小穗数、千粒质量、夹角等性状的变异幅度大;旗叶面积与穗... 小麦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植株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对其高产优质栽培和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小麦顶三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旗叶长、旗叶宽、穗长、小穗数、千粒质量、夹角等性状的变异幅度大;旗叶面积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品种选育选择旗叶叶面积较大、长度适中、宽度较大,倒二叶和倒三叶长度、宽度及叶面积均较小的倒塔型株型品种较为理想,可为选育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顶三叶 农艺性状 相关性
下载PDF
早籼良种叶型和产量的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文明 文宏灿 朱永川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527-532,共6页
研究泸红早1号和泸早872两个早籼良种的叶型和产量因素。结果表明:功能叶的长、宽、面积的配置关系存在品种差异;高产早籼良种功能叶长/宽的大小顺序应为倒三叶>倒二叶>剑叶,比叶重以剑叶最大为宜。抽穗期剪叶会显著降低结实率;... 研究泸红早1号和泸早872两个早籼良种的叶型和产量因素。结果表明:功能叶的长、宽、面积的配置关系存在品种差异;高产早籼良种功能叶长/宽的大小顺序应为倒三叶>倒二叶>剑叶,比叶重以剑叶最大为宜。抽穗期剪叶会显著降低结实率;品种的产量水平越高,剪叶对结实率的影响就越小,源和库的协调性也越好。在产量因素的进一步改良上,应在泸早872的基础上着重提高穗数来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下载PDF
行/株距比对超高产早稻产量和上部三叶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洪鑫 彭春瑞 +3 位作者 袁展汽 肖运萍 刘仁根 汪瑞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5,共8页
于2011和2012年,采用再裂区设计,以超高产早稻中嘉早17和淦鑫203为材料,在31.20万蔸/hm2密度下,研究了行/株距比对不同品种产量和上部三叶形态特征的影响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两品种施氮处理的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淦鑫203的... 于2011和2012年,采用再裂区设计,以超高产早稻中嘉早17和淦鑫203为材料,在31.20万蔸/hm2密度下,研究了行/株距比对不同品种产量和上部三叶形态特征的影响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两品种施氮处理的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淦鑫203的产量在不施氮时以RS/IS5.0(40.0 cm×8.0 cm)和RS/IS2.8(30.0 cm×10.7 cm)略高,在施氮时以RS/IS2.8和RS/IS2.0(25.0 cm×12.8 cm)显著高于RS/IS5.0和RS/IS1.3(20.0 cm×16.0 cm);而中嘉早17的产量在不施氮时以RS/IS2.0和RS/IS1.3显著高于RS/IS5.0和RS/IS2.8;在施氮时以RS/IS2.8、RS/IS2.0和RS/IS1.3显著高于RS/IS5.0。淦鑫203以RS/IS2.8和RS/IS2.0,中嘉早17以RS/IS2.0和RS/IS1.3有利于水稻高产和氮高效,而RS/IS5.0不利于水稻高产和氮高效。RS/IS对倒一叶的开张角和叶面积,倒二叶的基角,倒三叶的基角、叶长、叶宽和叶面积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淦鑫203倒二叶的开张角、叶宽和倒三叶的叶面积与产量正相关,而中嘉早17倒二叶的基角、叶宽和倒三叶的开张角、叶宽与产量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早稻 株距比 施氮量 上部三叶 叶片形态
下载PDF
谷子顶三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代书桃 朱灿灿 +6 位作者 秦娜 宋迎辉 马春业 王春义 陈宇翔 芮战许 李君霞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7639-7648,共10页
为了明确谷子从早期品系到育成品种过程中顶三叶和其他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利用41份育种品种和30份早期品系,在60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分析育成品种和早期品系顶三叶性状的差异,以及与其他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育成品种顶三... 为了明确谷子从早期品系到育成品种过程中顶三叶和其他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利用41份育种品种和30份早期品系,在60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分析育成品种和早期品系顶三叶性状的差异,以及与其他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育成品种顶三叶长度、宽度和面积总体上高于早期品系,而变异幅度低于早期品系;育成品种顶三叶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早期品系,而顶三叶与穗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低于早期品系;育成品种产量与顶三叶大小显著负相关,这种负相关关系主要存在于叶片较大的品种中,而在叶片较小的品种中并不存在。本研究结果为谷子品种选育中对顶三叶性状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顶三叶 育成品种 早期品系 农艺性状
原文传递
行株距比对超高产晚稻产量和上部三叶的影响
16
作者 林洪鑫 袁展汽 +3 位作者 彭春瑞 肖运萍 刘仁根 汪瑞清 《中国稻米》 2014年第3期17-22,共6页
2011和2012年,采用再裂区设计,以超高产晚稻淦鑫688和五丰优T025为材料,在31.20万丛/hm2密度下,研究了行/株距比对不同品种产量和上部三叶形态特征的影响及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淦鑫688不施氮时,RS/IS(行株距比值)为2.0和2.8的处理产... 2011和2012年,采用再裂区设计,以超高产晚稻淦鑫688和五丰优T025为材料,在31.20万丛/hm2密度下,研究了行/株距比对不同品种产量和上部三叶形态特征的影响及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淦鑫688不施氮时,RS/IS(行株距比值)为2.0和2.8的处理产量显著高于比值为5.0和1.3的处理;在施氮时,RS/IS为5.0和2.0的处理产量显著高于2.8和1.3的处理。五丰优T025不施氮时的产量表现为RS/IS为1.3的处理显著高于5.0和2.8的处理;而在施氮时表现为RS/IS为5.0的处理显著高于2.0和1.3的处理。施氮时,RS/IS为2.0的处理提高了氮素积累总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而RS/IS为5.0的处理降低了籽粒需氮量;不论施氮与否,两个品种在RS/IS为2.0时,倒1至倒3叶的基角、开张角和叶长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 株距比 施氮量 上部三叶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