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调发生的五项前提 被引量:4
1
作者 朱晓农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1-580,共20页
声调产生需要五个必要前提,后三个是语言学前提或三步语言学前提:(LP1)语音前提是有多种发声态存在,如气声、假声。这些发声态天然引发音高差别。(LP2)音法一词法前提是高响度单音节词。作为发声态伴随特征的音高差别在此语境中得到放... 声调产生需要五个必要前提,后三个是语言学前提或三步语言学前提:(LP1)语音前提是有多种发声态存在,如气声、假声。这些发声态天然引发音高差别。(LP2)音法一词法前提是高响度单音节词。作为发声态伴随特征的音高差别在此语境中得到放大和加强。这两项是普适性前提。(LP3)音法化;上述加强了的音高模式范畴化为音法单位一声调,这是具体语言中的特定过程。简单地说,最初作为发声态伴随特征的音高差别,一旦上升为区别特征,就形成了声调。汉语四声的产生被作为例子讨论特定语言中的声调起源。更进一步,在语音前提LP1之上有两个气候和生理学前提条件:(N1)湿热大陆有利于产生气声;(N2)人种体型矮小有利于产生假声。这两种条件集中出现于中国南部和东南亚,所以这一片地域是产生、维持最复杂的声域拱度复合型声调的地方。现有的声调起源理论在文中择要加以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调起因 发声态 高响度音节 单音节词 音法化 湿热气候 小体型
下载PDF
从吴方言看声母-声调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吉生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128,共8页
大量跨语言语料表明,声母-声调有相互照应关系。清辅音-阴调和浊辅音-阳调处于互补分布状况这一现象使声母-声调的相互关系犹如“鸡与蛋”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吴方言的相关语料,根据发声学原理和音系特征赋值理论,认为吴语中声母-声调... 大量跨语言语料表明,声母-声调有相互照应关系。清辅音-阴调和浊辅音-阳调处于互补分布状况这一现象使声母-声调的相互关系犹如“鸡与蛋”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吴方言的相关语料,根据发声学原理和音系特征赋值理论,认为吴语中声母-声调的相互关系与Halle和Stevens(2002[1971]46-61)提出的辅音与声调的特征赋值配置完全一致。文章认为,吴语中清辅音-阴调/浊辅音-阳调是声调发生的自然匹配,两者都是底层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母-声调相互关系 特征赋值 声调发生
原文传递
东亚语言声调起源的内因与外因
3
作者 潘悟云 《韵律语法研究》 2019年第2期1-17,共17页
东亚语言声调起源的外因是语素简化的语言环境。内因是语素结构简化,导致表义的语音手段的缺失,于是声调作为补偿机制出现。造成声调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发声态,韵尾-■、-h以及声母辅音的清浊、送气等发声态,使四声八调系统成为东亚语言... 东亚语言声调起源的外因是语素简化的语言环境。内因是语素结构简化,导致表义的语音手段的缺失,于是声调作为补偿机制出现。造成声调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发声态,韵尾-■、-h以及声母辅音的清浊、送气等发声态,使四声八调系统成为东亚语言声调的主要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语言 声调起源 外因 内因 韵尾 声母辅音 发声态
原文传递
嗓音的南北差异与汉语声调产生的地域先后 被引量:4
4
作者 冉启斌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53,共8页
文章提出汉语声调产生存在地域差异、南方声调产生先于北方的推测。历史文献材料能为这一推测提供一些线索和佐证。现代共时嗓音微观声学分析看到,基频微扰在南方语言和北方语言中存在显著差异;由于湿度和温度对嗓音的影响,文章推论声... 文章提出汉语声调产生存在地域差异、南方声调产生先于北方的推测。历史文献材料能为这一推测提供一些线索和佐证。现代共时嗓音微观声学分析看到,基频微扰在南方语言和北方语言中存在显著差异;由于湿度和温度对嗓音的影响,文章推论声调在古代应该先产生于南方。论文通过对有关文献的分析提出北方方言在六世纪应该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声调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嗓音分析 汉语声调 声调产生 地域差异
原文传递
音节时间结构与拉萨藏语的声调起源 被引量:3
5
作者 胡方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32,共12页
本文认为声调不是与载调单位抽象连接的自主音段,而是音节产生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对拉萨藏语音节产生中的辅音、元音、声调等发音动作的时间结构关系的考察,让声调重新回归音节,并以此为基础讨论藏语的声调起源问题。
关键词 音节时间结构 发音动作 声调起源 自主音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