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方葛根芩连汤对湿热型糖尿病的口腔微生物学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郭亚芳 陆红 +3 位作者 曾艺鹏 马俐 顾勇刚 顾文忠 《四川中医》 2017年第11期105-108,共4页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加味对湿热型糖尿病的口腔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中医科和内分泌科2015年10月~2017年3月收治的120例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辨证将120例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湿热组)和对照组(非湿热组),每组60例。...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加味对湿热型糖尿病的口腔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中医科和内分泌科2015年10月~2017年3月收治的120例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辨证将120例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湿热组)和对照组(非湿热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常规降糖方案的基础上联合葛根芩连汤中药治疗,经过4周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变化,西医生化指标变化以及两组治疗前后,两组之间舌苔菌群的区别。探讨葛根芩连汤加味对湿热型糖尿病的口腔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试验组中医症候评分(91.67%>76.67%)和西医总体疗效均高于对照组(86.87%>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舌苔菌群结构(种类)上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sobacteria(梭杆菌属)以及Streptococcus(链球菌属)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含有Streptococcus阳性率(13.21±1.01)低于对照组(33.21±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含有Fusobacteria阳性率(32.21±2.01)高于对照组(12.21±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Streptococcus)水平与湿热评分减分率呈负相关(r=-0.430,P=0.002);试验组Fusobacterium含量与湿热评分减分率成正相关(r=0.421,P=0.003);对照组Streptococcus含量与湿热评分减分率成正相关(r=0.236,P=0.042);对照组Fusobacterium含量与湿热评分减分率成正相关(r=0.136,P=0.023)。试验组Streptococcus)水平与血糖降低值呈负相关(r=-0.612,P=0.021);试验组Fusobacterium含量与血糖降低值成正相关(r=0.513,P=0.004);而对照组Streptococcus含量与血糖降低值成正相关(r=0.369,P=0.031);对照组Fusobacterium含量与血糖降低值成正相关(r=0.305,P=0.016)。结论:中药葛根芩连汤联合西药二甲双胍治疗湿热证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Fusobacterium和Streptococcus水平变化可作为湿热证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评估的微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湿热证 糖尿病 口腔微生物学
下载PDF
副干酪乳杆菌E T-22及其后生元组分对白念珠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智 孙哲 +5 位作者 刘福东 洪维鍊 高海娜 赵雯 张明 范金波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5,共12页
为探究具有预防龋齿功效的副干酪乳杆菌E T-22(Lactobacillus paracasei E T-22)活菌及其后生元组分(热灭活菌和分泌物)对白念珠菌的抑制作用,评价副干酪乳杆菌E T-22活菌及其后生元组分的抗氧化能力及白念珠菌菌丝转化抑制率后,采用注... 为探究具有预防龋齿功效的副干酪乳杆菌E T-22(Lactobacillus paracasei E T-22)活菌及其后生元组分(热灭活菌和分泌物)对白念珠菌的抑制作用,评价副干酪乳杆菌E T-22活菌及其后生元组分的抗氧化能力及白念珠菌菌丝转化抑制率后,采用注射免疫抑制剂和涂抹白念珠菌的方法建立ICR小鼠的口腔念珠菌病模型。造模前后,分别以饮水的方式连续给予18 d剂量为109 CFU/mL的E T-22活菌以及相对应的后生元组分,研究副干酪乳杆菌E T-22对小鼠舌部组织形态及炎症因子表达情况的影响。109 CFU/mL的副干酪乳杆菌E T-22对白念珠菌出芽抑制率最高,为37.84%;后生元组分中热灭活菌及分泌物抑制率分别为17.50%、28.00%。动物模型中,E T-22活菌及其后生元组分干预后,均显著降低了小鼠血清中IFN-γ含量;分泌物组显著降低了小鼠舌部组织中IFN-γ和TNF-α含量,活菌组只显著降低了TNF-α含量,活菌组和热灭活菌组显著提高了小鼠舌部组织中CCL20趋化因子含量及舌苔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组织病理切片显示:E T-22活菌及分泌物组明显改善了小鼠舌表皮的棘层松懈和炎症细胞浸润;热灭活菌组对舌表乳头及表皮脱落有改善效果。实验结果显示,E T-22可通过减轻小鼠舌部组织的炎症浸润与转移,调节舌苔菌群组成,抑制口腔有害菌。研究表明,E T-22通过对白念珠菌的抑制,降低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病风险,有望进一步开发成为具有呵护口腔健康功能的口腔益生菌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 白念珠菌 后生元 舌苔菌群 口腔益生菌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舌苔变化与舌苔菌群和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屈德春 吕琨 +3 位作者 朱跃坤 吴海艳 刘雪丽 徐巍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02-1810,共9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腻苔舌苔变化与舌苔菌群和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63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其舌象特征分层随机抽样采集其中12例黄腻苔和9例白腻苔患者的舌苔...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腻苔舌苔变化与舌苔菌群和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63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其舌象特征分层随机抽样采集其中12例黄腻苔和9例白腻苔患者的舌苔、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样本,同时采集6例肠镜检查无异常的薄白苔健康人舌苔样本。所有样本均行高通量5R 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舌苔变化以黄腻苔和白腻苔为主。舌苔奇异菌属(Atopobium)和肠道颗粒链菌属(Granulicatella)可能是黄腻苔结直肠癌患者的特征性菌属;舌苔孪生球菌属(Gemella)和肠道罗氏菌属(Roseburia)、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可能是白腻苔结直肠癌患者的特征性菌属。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龋齿放线菌(Actinomyces odontolyticus)和口炎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us stomatis)或分别为黄腻苔和白腻苔结直肠癌患者潜在的口-肠相关菌。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舌苔变化与舌苔、肠道菌群结构和丰度的变化相关,舌苔菌群与癌组织菌群、癌旁组织菌群不同的重叠种类及程度提示中医舌诊腻苔的变化能反映出结直肠癌口-肠菌群的特征性变化,为后期研究中药靶向微生物干预结直肠癌的发展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舌苔 舌诊 舌苔菌群 肠道菌群 5R 16S rDNA测序 相关性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舌象特点及舌苔微生物群落关联性分析
4
作者 唐威 李秋艳 +3 位作者 张继伟 徐钰莹 孙宁 宋婷婷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8期1671-1678,1696,共9页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Erectile dysfunction,T2DMED)患者舌象特点及其舌苔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4月18日—2023年6月28日期间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门诊的45例T2DMED作...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Erectile dysfunction,T2DMED)患者舌象特点及其舌苔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4月18日—2023年6月28日期间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门诊的45例T2DMED作为病例组,34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作为对照组,采集舌图、舌苔菌群和血糖及性激素水平。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舌苔菌群,对其进行Alpha多样性、β多样性、组间差异性分析,并利用KEGG数据库进行功能预测。结果发现T2DMED患者暗红舌、黄苔、厚苔、腻苔、胖大舌、裂纹舌、瘀点舌、瘀斑舌出现率均明显高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ED与T2DM舌苔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及物种构成整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门和属两个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水平上有2个差异物种,分别是变形菌门和蓝细菌;在属水平上有18个差异物种,主要为奈瑟菌属、普雷沃氏菌属等。在舌苔方面隐藏真杆菌属与腻苔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颤螺旋菌属、毛螺菌科NC2004和颤杆菌属与厚苔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脂质代谢、辅因子和维生素代谢等通路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暗红舌、黄苔、厚苔、腻苔、胖大舌、裂纹舌、瘀点舌、瘀斑舌是T2DMED的特征性舌象。T2DMED与T2DM苔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及物种构成整体上不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某些特定舌苔菌群可作为T2DMED的生物标志物,T2DMED患者腻苔、厚苔和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与部分舌苔菌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 2型糖尿病 舌象特征 舌苔菌群
下载PDF
Study on Tongue Coating Microbiota in Patients with Atrophic Gastritis 被引量:1
5
作者 Lingshan Bao Yingcong Yu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2020年第12期681-690,共10页
<b>Aims:</b> To explore the tongue coating microbiota composition in patients with atrophic gastritis by using the 16S rRNA gene sequencing technology. <b>Methods:</b> The study included 29 atr... <b>Aims:</b> To explore the tongue coating microbiota composition in patients with atrophic gastritis by using the 16S rRNA gene sequencing technology. <b>Methods:</b> The study included 29 atrophic gastritis patients and 29 age and gender-matched non-atrophic gastritis controls. By sequencing the V3-V4 region of the 16S rRNA, we investigated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n the tongue coating. <b>Results:</b>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icrobial diversity on the tongue coat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atrophic gastritis group had a smaller number of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 At the class level, patients with atrophic gastritis had lower relative abundances of <i>Betaproteobacteria</i> and <i>Spirochaetia</i>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gene level, the abundance of <i>Neisseria</i> and <i>Aggregatibacter</i> in atrophic gastritis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control ones. Furthermore, functional prediction revealed that 24 metabolic pathways significantly diffe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Conclusions:</b> Our findings provide novel evidence that tongue coating microbiota may be a biomarker for characterizing patient with atrophic gastritis, but its mechanism needs to be further elabo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ophic Gastritis tongue Coating microbiota 16S rRNA Sequencing
下载PDF
健康成年人舌苔表象与舌苔微生态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肖池 何彩红 +5 位作者 王安鸽 谭中菊 赵新秀 廖俏云 李金优 归崎峰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30-33,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健康成年人舌苔表象与舌苔微生态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志愿者79例,根据舌苔质地分为腻苔组43例、薄苔组36例,收集舌苔样本,提取基因组DNA,经PCR扩增纯化和文库构建后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79例健康成年志愿者舌苔... 目的探讨健康成年人舌苔表象与舌苔微生态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志愿者79例,根据舌苔质地分为腻苔组43例、薄苔组36例,收集舌苔样本,提取基因组DNA,经PCR扩增纯化和文库构建后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79例健康成年志愿者舌苔标本中共检出2099个操作分类单位(OTUs)。其中,腻苔组和薄苔组共享的OTUs共1233个,腻苔组和薄苔组独有的OTUs分别为458、408个,两组OTU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α多样性分析发现,两组Chao1、ACE、Shannon、Simpson、Goods coverage、Observed species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于Weighted UniFrac距离进行的主坐标分析未发现两组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主成分分析同样未发现两组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线性判别分析(LDA)值分布柱状图展示了LDA>4的差异物种,其中腻苔组放线菌纲、乳杆菌目、微球菌目和链球菌科是差异物种,而薄苔组紫单胞菌科是差异物种。在进化分支图上同样显示了两组差异物种,并且在由门至属的分类级别上揭示了差异物种的所属关系。结论健康成年人中不同舌苔表象具有不同的舌苔微生态特征,其中放线菌纲、乳杆菌目、微球菌目和链球菌科是腻苔的差异物种,紫单胞菌科是薄苔的差异物种,这些菌群差异可能是不同舌苔类型形成的微生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苔 舌苔菌群 舌苔微生态 高通量测序 健康成年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