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学:中西通识与古今通义 |
李建中
朱晓骢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2
|
“显訾其书,阴用其言”:《史通》对《明史》编纂的影响 |
刘海波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3
|
元和乐府诗坛的分野——从唐代史学“文、史关系”角度出发 |
李金欣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4
|
读《文选》随笔 |
穆克宏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5
|
“旁通时行”的道德哲学——牟宗三论“焦循易学” |
盛珂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6
|
论“通识”的中国历史语境——以四史和《世说新语》为例 |
杨方
孙显军
|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7
|
利用《通典》进行礼制研究有广阔空间 |
吴丽娱
|
《国际儒学(中英文)》
CSSCI
|
2023 |
0 |
|
8
|
《时序》与《才略》:刘勰对文章时代性之论述 |
简良如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9
|
试论萧统之“时义” |
王珍珠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0
|
文同《墨竹》的主題和主體性(英文) |
石慢
|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
|
2017 |
0 |
|
11
|
信仰与真实:浙东学派对道学道统论的祛魅 |
郭亚雄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2
|
透过五大茶诗家看唐宋茶诗文化 |
宋思颖
|
《数码设计》
|
2018 |
0 |
|
13
|
钱穆《周濂溪〈通书〉随劄》释义 |
张京华
|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14
|
西班牙语并时连词mientras的行、知、言三域——兼论与汉语“同时”的对比 |
渠默熙
|
《外语教育研究》
|
2020 |
0 |
|
15
|
制名以指实:“通识教育”概念的本语境辨析 |
陆一
徐渊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2
|
|
16
|
《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与《训世评话》的词汇差异 |
汪维辉
|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0
|
|
17
|
《灵枢·经筋》治则简析 |
胥荣东
|
《针灸临床杂志》
|
2010 |
15
|
|
18
|
论明中叶史学风气的变化 |
钱茂伟
|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8
|
|
19
|
《资治通鉴释文》音切反映的浊音清化现象 |
陆华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
2004 |
9
|
|
20
|
王锡彤与袁世凯父子 |
贾熟村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