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2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255
1
作者 管汉雄 熊颖 +7 位作者 申楠茜 樊艳青 邵剑波 李宏军 李小明 胡道予 朱文珍 金征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5-130,共6页
中国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临床症状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严重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COVID-19的高分辨CT演变特点:①病灶呈多发性、双侧性分布,以胸膜下及两... 中国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临床症状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严重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COVID-19的高分辨CT演变特点:①病灶呈多发性、双侧性分布,以胸膜下及两下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多见。②早期以胸膜下斑片状、结节状、团状、节段或亚段性磨玻璃影(GGO)多见,常见血管充血增粗穿行,也可表现为GGO合并实变及纤维化;进展期病灶增多范围扩大,发展为双肺多叶受累的GGO与实变影,小叶间隔增厚及纤维化,也可呈"铺路石征",常见支气管充气征及血管穿行;重症期双肺弥漫性病变,呈"白肺",常见支气管充气征及血管穿行;吸收缓解期可见病灶范围缩小,伴较多纤维化病灶。CT演变特征可为早期诊断与鉴别、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时防控、诊疗决策及治疗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疾病 CT表现 CT演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的CT灌注成像表现及分期 被引量:201
2
作者 高培毅 林燕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82-886,共5页
目的 探讨脑梗死前期动态CT灌注成像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2例临床诊断为脑局部缺血患者作了CT灌注成像和局部脑血流量 (regionalcerebralbloodflow ,rCBF)、局部脑血容量 (regionalcerebralbloodvolume ,rCBV)、平均通过时间 (me... 目的 探讨脑梗死前期动态CT灌注成像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2例临床诊断为脑局部缺血患者作了CT灌注成像和局部脑血流量 (regionalcerebralbloodflow ,rCBF)、局部脑血容量 (regionalcerebralbloodvolume ,rCBV)、平均通过时间 (meantransittime ,MTT)和最大峰值时间(time to peak ,TTP)比值 (病侧 /健侧 )测量。根据影像学表现进行脑梗死前期的分期 ,包括Ⅰ1期 :TTP延长 ,MTT、rCBF和rCBV正常 ;Ⅰ2 期 :TTP和MTT延长 ,rCBF正常 ,rCBV正常或轻度升高 ;Ⅱ1期 :TTP、MTT延长以及rCBF下降 ,rCBV基本正常或轻度下降 ;Ⅱ2 期 :TTP、MTT延长 ,rCBF和rCBV下降。结果 Ⅰ1期 4例 ,CT灌注成像见脑局部TTP延长 ,MTT、rCBF和rCBV正常。rCBF、rCBV、MTT和TTP平均比值分别为 1 0 0、1 0 0、1 0 0和 1 30。Ⅰ2 期 13例 ,表现为脑局部TTP和MTT延长 ,rCBF和rCBV正常 (8/ 13)或rCBV轻度增高 (5 / 13)。rCBF、rCBV、MTT和TTP平均比值分别为 1 0 0、1 0 3、1 38和 1 30。Ⅱ1期 8例 ,CT灌注成像见TTP、MTT延长以及rCBF下降 ,rCBV正常 (3/ 8)或轻度下降 (5 / 8)。rCBF、rCBV、MTT和TTP平均比值分别为 0 5 6、0 94、1 4 9和 1 4 7。Ⅱ2 期 4例 ,表现为脑局部区域TTP、MTT延长 ,rCBF和rCBV下降。rCBF、rCBV、MTT和TTP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局部低灌注 CT灌注成像 分期 梗死前期 脑局部缺血
原文传递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202
3
作者 缪飞 展颖 +3 位作者 王晓颖 汪登斌 陈克敏 江浩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7-421,共5页
目的 描述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 ,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1例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和诊断。结果  ( 1)肿瘤内有实性和囊性结构 ,CT平扫实性结构呈低或等密度 ,造影后动脉期呈轻度... 目的 描述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 ,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1例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和诊断。结果  ( 1)肿瘤内有实性和囊性结构 ,CT平扫实性结构呈低或等密度 ,造影后动脉期呈轻度强化 ,门静脉期呈明显强化 ,囊性部分在增强前后扫描均呈低密度。 ( 2 )囊实性结构比例相仿的肿瘤 7例 ,囊性结构为主者 3例 ,其CT表现分别为囊实部分相间分布或实质部分呈附壁结节。 ( 3)实性结构为主的肿瘤 1例 ,其CT表现为囊性部分位于包膜下。 ( 4)肿瘤绝大多数来源于胰腺 ,呈圆形、椭圆形 ,多有完整包膜 ,增强后强化明显 ,与胰腺分界清晰。 ( 5 )不伴有胆总管和胰管扩张。 ( 6 ) 8例术前诊断为良性、3例诊断为低度恶性肿瘤。结论 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 ,且CT诊断有其重要价值 ,需与黏液性或浆液性囊腺瘤、囊腺癌、胰腺癌囊变、胰性假性囊肿等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胰腺肿瘤 CT诊断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土的电阻率特性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被引量:166
4
作者 刘国华 王振宇 黄建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3-87,共5页
在阐述电阻率层析成像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MillerSoilBox进行土样的室内电阻率试验,根据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得出影响土的电阻率变化的主次因素顺序是:含水率、孔隙水的导电性、饱和度、土的种类。依据大量试验数据,分析了电阻率与... 在阐述电阻率层析成像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MillerSoilBox进行土样的室内电阻率试验,根据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得出影响土的电阻率变化的主次因素顺序是:含水率、孔隙水的导电性、饱和度、土的种类。依据大量试验数据,分析了电阻率与土的基本物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一个基于推广阿尔奇公式的黏土电阻率模型。对实测结果进行电阻率层析成像,能较好地发现地下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 层析成像 正交试验 含水率
下载PDF
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77
5
作者 李子平 许达生 孟悛非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的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将螺旋CT容积扫描数据传输到工作站。通过软件功能调整CT值阈值和透明度,显示含气器官或主动脉的内腔,赋予人工伪彩色,重建出沿空腔器官中轴行程一致的多... 目的探讨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的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将螺旋CT容积扫描数据传输到工作站。通过软件功能调整CT值阈值和透明度,显示含气器官或主动脉的内腔,赋予人工伪彩色,重建出沿空腔器官中轴行程一致的多幅器官内表面图像。再用电影功能依次回放,获得仿真内窥镜效果。用此方法检查21例患者及正常人,其中喉部8例,气管支气管3例,结肠5例,主动脉5例。全部病例均经纤维内窥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喉、气管支气管及结肠CT仿真内窥镜获得类似纤维内窥镜显示管腔器官腔壁或腔内病变形态的效果。尚能从梗阻远端观察病变情况。主动脉CT仿真内窥镜能显示血管内壁、假性动脉瘤的破口、夹层动脉瘤的内膜瓣。结论CT仿真内窥镜提供了一种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可作为纤维内窥镜的补充手段,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术 CT 计算机仿真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8
6
作者 赵力 郎志瑾 +4 位作者 伍建林 刘爱连 宁殿秀 苗延巍 张中和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7-310,共4页
1160 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着重研究亚段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 34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 16例 ,近期大手术史 11例 ,肺癌 1例 ,不明原因 6例。34例均使用GELight... 1160 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着重研究亚段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 34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 16例 ,近期大手术史 11例 ,肺癌 1例 ,不明原因 6例。34例均使用GELightSpeedPlus多层螺旋CT (MSCT)行平扫及造影增强扫描 ,1次采集 4层图像。结果 分析 34例共 182 4支肺动脉分支 ,其中 5 0 7支肺动脉分支显示了栓塞 ,占 2 7 8%。在 6 80支肺段动脉中 ,2 4 6支显示了栓塞 ,占 36 2 % ;而亚段肺动脉 10 4 1支中 ,14 1支显示了栓塞 ,占 13 5 %。平扫肺动脉栓塞的间接征象为肺纹理稀少 19例 ,肺动脉高压 2例 ,胸水 16例 ,胸膜下梗死灶共 4 1个 ,梗死灶多发 11例 ,单发 12例 ,双肺 6例。1例慢性栓塞栓子钙化 ,极为少见。造影增强后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为不同程度的肺动脉分支充盈缺损。充盈缺损有 4种表现形式 :中心型 5 7支 ,偏心型 16 0支 ,附壁血栓 131支 ,完全阻塞型 15 9支。结论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有效、无创伤的诊断方法 ,尤其对亚段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先进的方法 ,可以代替肺动脉造影 ,可与电子束CT媲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 诊断价值 CT征像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44
7
作者 萧毅 田建明 +7 位作者 王培军 秦永文 薛宏 李晓兵 王敏杰 左长京 曾浩 崔恒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7-361,共5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6 8例[包括 40例无明显心脏疾患的志愿者 ,2 5例冠心病患者 ,2例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术后5个月和 1例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 ]进行了多层螺旋CT冠状...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6 8例[包括 40例无明显心脏疾患的志愿者 ,2 5例冠心病患者 ,2例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术后5个月和 1例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 ]进行了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multi slicespiralCTcoronaryangiography ,MSSCTCA)并行冠状动脉三维重建 ,其中 2 5例冠心病患者并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以此为金标准 ,比较MSSCTC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率 (未作冠状动脉造影的 ,只是用于评价多层螺旋CT对冠脉各支的显示能力 ,如显示哪几支 ,显示长度 ,未涉及有否冠状动脉疾患的显示 )。结果 MSSCTCA对冠状动脉近中段显示清晰 ,显示率可达 90 %以上 ;对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率为 87.5 %。结论 MSSCTCA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患的筛选手段及冠状动脉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造影术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冠心病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扫描技术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150
8
作者 王锡明 武乐斌 +2 位作者 李振家 柳澄 陈海松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01-1204,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患者行64层MSCT冠脉造影检查,利用其先进的后处理功能对冠脉进行重组,以显示冠脉各主支及分支,并对冠脉病变进行诊断.对诊断冠脉不同程度狭窄的16例患者中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患者行64层MSCT冠脉造影检查,利用其先进的后处理功能对冠脉进行重组,以显示冠脉各主支及分支,并对冠脉病变进行诊断.对诊断冠脉不同程度狭窄的16例患者中15例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26例行64层MSCT冠脉造影均成功地显示冠脉各主支(左冠脉主支、左冠脉回旋支、左冠脉前降支及右冠脉主支)及其分支(包括右冠脉的后降支、左室后支、圆锥支、窦房结动脉及左冠脉的对角支、钝缘支等),18例患者的56支冠脉有不同程度的硬斑块和软斑块,其中16例的38支冠脉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15例行选择性血管造影的患者显示32支冠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结论 64层MSCT是1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其对冠脉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较4~16层MSCT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CT和超声内镜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50
9
作者 孙灿辉 李子平 +1 位作者 孟悛非 许达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和超声内镜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 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1例均行螺旋CT平扫 ,10例行双期增强扫描 ,8例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 肿瘤位于胃部 8例 ,食管、十二指肠和直肠...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和超声内镜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 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1例均行螺旋CT平扫 ,10例行双期增强扫描 ,8例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 肿瘤位于胃部 8例 ,食管、十二指肠和直肠各 1例。本组良性者 ,肿瘤直径≤5cm ,边界清楚 ,密度均匀 ,可见单个坏死灶。恶性者 ,有如下特征 :(1)肿块直径≥ 7cm ;(2 )肿瘤边缘有分叶 ;(3)瘤体内有多个小片状坏死或大块坏死 ;(4)肿瘤的溃疡大而深 ;(5 )瘤旁常伴成簇状或线状排列的小血管 ;(6 )瘤体内有散在分布的细小钙化点 ;(7)周围组织侵犯或远处转移。本组CT定位准确度为 5 4 5 %(6 / 11) ,超声内镜定位准确度为 87 5 %(7/ 8)。病理学检查肿瘤为良性者 3例 ,恶性者7例 ,增生活跃者 1例。CT判定良恶性准确度为 72 7%(8/ 11) ,超声内镜判定良恶性准确度为6 2 5 %(5 / 8)。结论 CT和超声内镜结合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良恶性的判断 ,对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超声内镜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 增强扫描
原文传递
颈椎病患病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46
10
作者 王冰 段义萍 +4 位作者 张友常 王启明 黄兆民 樊振勇 卓尚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2-474,共3页
目的 :调查人群中颈椎病的患病特征。方法 :对 1 0 0 9位不同职业、年龄和性别者进行问卷表和X线照片调查。结果 :颈椎病患者中 ,干部、技术员、财会人员分别为 78.83% ,74 .2 1 %和 5 8.70 % ;工作紧张、长期伏案者占 5 9.75 % ;喜高... 目的 :调查人群中颈椎病的患病特征。方法 :对 1 0 0 9位不同职业、年龄和性别者进行问卷表和X线照片调查。结果 :颈椎病患者中 ,干部、技术员、财会人员分别为 78.83% ,74 .2 1 %和 5 8.70 % ;工作紧张、长期伏案者占 5 9.75 % ;喜高中枕者占 80 .0 3%。X线照片病变部位C5~ 640 .79% ,C4~ 52 6 .2 9% ,C6~ 71 8.2 0 % ;椎体前后缘骨刺 6 5 .75 % ,椎间隙变窄 36 .87% ,椎间孔变窄 2 9.1 9% ,生理曲度异常 31 .0 3%。结论 :通过对颈椎病发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可以提高对颈椎病的认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流行病学研究 X线照片 调查 椎体 预防和治疗 椎间孔 人群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29
11
作者 孟冷 张兆琪 吕飙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92-796,共5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100例患者64SCTCA的完整资料,并以近期实施的选择性X线冠状动脉成像(CCA)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对64SCTCA显示的冠状动脉主支及主要分支情况进行分级评...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100例患者64SCTCA的完整资料,并以近期实施的选择性X线冠状动脉成像(CCA)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对64SCTCA显示的冠状动脉主支及主要分支情况进行分级评估。结果所有病例可用于评估的920支冠状动脉中,共显示病变370支,其中348支得到CCA证实;22支64SCTCA诊断狭窄而CCA显示正常,另外有10例CCA确诊存在的病变而在64SCTCA上未能显示,得出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97.2%,特异性为96.0%,阳性预测值为94.0%,阴性预测值为98.1%。经配对x^2检验,P=0.052,证明两种检查方法在发现冠状动脉病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显示病变程度上,64SCTCA评估与CCA完全一致者311支,准确性86.8%。在64SCTCA结果中,共有59支病变在程度上的评价与CCA结果不符合。结论64SCTCA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对于病变程度的评估也比较准确,适合用于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CCA前的筛选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胸部CT低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与吸收剂量关系分析 被引量:136
12
作者 朱晓华 李士骏 +3 位作者 薛永明 邵江 史景云 尤正千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45-950,共6页
目的 探索多层螺旋CT在胸部低剂量扫描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方法  (1)X线吸收剂量测试 :用 12 0kV、0 75s、分别测试 8与 3mm层厚的 115 0、4 0 0、2 5 0、7 5mAsX线照射剂量。计算吸收剂量指数 ,并加以比较。 (2 )水体模测试CT值... 目的 探索多层螺旋CT在胸部低剂量扫描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方法  (1)X线吸收剂量测试 :用 12 0kV、0 75s、分别测试 8与 3mm层厚的 115 0、4 0 0、2 5 0、7 5mAsX线照射剂量。计算吸收剂量指数 ,并加以比较。 (2 )水体模测试CT值的均匀性和噪声水平 :在水体模的同一层面 ,用 12 0kV、 0 75s分别作 8与 3mm层厚的 115 0、4 0 0、2 5 0、7 5mAs扫描。在每幅图像的相同位置测 5个兴趣区 ,作CT值的均匀性和噪声水平比较。 (3)病例CT扫描 :随机选择肺部块影和片状影的患者各 30例。用 12 0kV ,0 75s,8与 3mm层厚在同一层面作 115 0、4 0 0、2 5 0、15 0、7 5mAs扫描。另选 15例作 190、15 0、4 0、2 5、15mAs螺旋扫描。作不同厚度的重建间隔对比和后处理图像最大密度投影 (MIP)、计算机容积摄影 (CVR)、多平面重建 (MPR)、高分辨率CT(HRCT)、三维成像(3D)、仿真支气管镜等效果比较。 (4)图像质量评估 :由 4名CT医生盲法评价CT图像。按正常图像、图像有少许伪影、图像有严重伪影的等级评判每一幅图像 ,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X线吸收剂量指数测试表明 ,115 0mAs的X线吸收剂量指数大于 4 0 0、2 5 0、7 5mAs的指数分别在 6 0 %、70 %、85 %以上。 (2 )水模测试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检查 低剂量 图像质量 吸收剂量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口服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34
13
作者 张联合 章士正 +3 位作者 胡红杰 高敏 牟一平 张峭巍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3-427,共5页
目的评价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ultisliceCT enterography,MSCTE)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21例志愿者、91例疑有小肠病变患者每人口服约1500ml2.5%等渗甘露醇后,静脉注入20mg山莨菪碱注射液,随后行多层螺旋CT... 目的评价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ultisliceCT enterography,MSCTE)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21例志愿者、91例疑有小肠病变患者每人口服约1500ml2.5%等渗甘露醇后,静脉注入20mg山莨菪碱注射液,随后行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并在Wizard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form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容积重建技术(volumerenderingtechnique,VRT)重建。将正常组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测量了各段小肠的管径和肠壁强化程度,并分别以0、1、2、3分表示适度充盈的肠段部分占所评估肠段的30%以下,30%~50%以下,50%~80%以下和80%以上。分析不同小肠病变的MSCTE表现,并比较了其中24例小肠插管造影与MSCTE的诊断结果。结果所有受试者均认为等渗甘露醇微甜,易接受,未发现并发症。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充盈度分别为2.52、2.33和2.81分;MSCTE清楚地显示了肿瘤、Crohn病、粘连性肠梗阻等多种小肠疾患的肠内、肠壁、肠外血管、系膜及腹内脏器情况;MSCTE检查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5.6%(87/91),而小肠插管造影的诊断符合率为87.5%(21/24)。结论MSCTE是1种简便、易行、经济实惠、能全方位、多维显示小肠疾病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价值 小肠造影 口服甘露醇 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 小肠插管造影 山莨菪碱注射液 诊断符合率 最大密度投影 容积重建技术 Crohn病 粘连性肠梗阻 小肠病变 十二指肠 多平面重建 静脉注入 强化程度 诊断结果 腹内脏器 小肠疾病
原文传递
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 被引量:129
14
作者 罗德红 石木兰 李复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 评价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的10 8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结果  10 8例中 ,颈上中深组淋巴结转移 76例 ,颈下深组及锁骨上窝 86例 ,气管食管沟 5 2例 ,纵隔 17例。 84例乳头状癌... 目的 评价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的10 8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结果  10 8例中 ,颈上中深组淋巴结转移 76例 ,颈下深组及锁骨上窝 86例 ,气管食管沟 5 2例 ,纵隔 17例。 84例乳头状癌中 ,16例淋巴结密度与正常甲状腺相似 ,2 4例有囊性变 ,其中 18例淋巴结囊内有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 ,11例有细颗粒状钙化。 2 4例滤泡癌、髓样癌、透明细胞癌中 ,17例淋巴结明显强化 ,17例与甲状腺原发或复发肿瘤密度一致 ,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结论 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好发部位为颈静脉链周围、气管食管沟及纵隔 ;淋巴结明显强化、与正常甲状腺密度一致、囊性变、囊壁内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及细颗粒状钙化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性改变 ;淋巴结明显强化、与甲状腺肿瘤密度一致为滤泡癌、髓样癌、透明细胞癌转移淋巴结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癌 CT 诊断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临床分型间CT和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5
15
作者 黄璐 韩瑞 +2 位作者 于朋鑫 王少康 夏黎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0-304,共5页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的CT和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确诊的103例COVID-19患者的胸部CT平扫图像和临床资料,根据COVID-19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将所...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的CT和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确诊的103例COVID-19患者的胸部CT平扫图像和临床资料,根据COVID-19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将所有患者分为普通型(58例)、重型(36例)和危重型(9例),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CT表现。CT特征参数包括病灶分布、位置、大小、形态、边缘、数目、密度、肺炎病灶占整肺百分比和肺外表现。不同临床分型的CT特征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年龄、从发病到CT检查时间及肺炎病灶占整肺体积百分比之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正态分布)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结果 临床表现方面,危重型COVID-19患者更常见于老年男性,中位年龄65岁。58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有49例(84%)以发热为首发症状,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重型(25/36, 69%)及危重型(6/9, 67%)COVID-19患者的咳嗽发生率高于普通型(20/58, 34%)。所有危重型患者存在呼吸困难。CT表现中,普通型COVID-19表现为双肺(41/58, 71%)、多发(40/58, 69%)、磨玻璃(31/58, 52%)或混合型(25/58, 43%)、斑片(56/58, 97%)灶;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均表现为双肺病灶,重型COVID-19以多发(34/36, 96%)、斑片(33/36, 92%)、混合密度灶(26/36, 72%)为主;9例危重型COVID-19病灶均为大于3 cm的多发混合密度病灶。肺炎病灶占整肺体积的百分比:普通型(12.5%±6.1%)明显低于重型(25.9%±10.7%)及危重型(47.2%±19.2%) COVID-1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2),重型COVID-19也显著低于危重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的CT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胸部CT表现具有特征性,不仅能早期诊断,还能对其临床病程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34
16
作者 裘敏剑 郑伟良 +1 位作者 胡红杰 章士正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6-88,I004,共4页
目的 分析应用切割穿刺针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连续的2 90例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患者。回顾性总结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并发症及其发生率与穿刺部位、穿刺针直径、穿刺针所经肺组织深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2 90例... 目的 分析应用切割穿刺针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连续的2 90例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患者。回顾性总结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并发症及其发生率与穿刺部位、穿刺针直径、穿刺针所经肺组织深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2 90例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患者中 ,发生少量气胸 6 9例 (2 3 8% ) ,中等量气胸 11例 (3 8% ) ,肺内出血 46例 (15 9% ) ,皮下气肿 1例(0 3% ) ,咯血 2例 (0 7% ) ,胸膜腔出血 2例 (0 7% ) ,经统计学分析 ,穿刺针所经肺组织深度不同的病例组之间 ,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 ;穿刺针所经肺组织深度相同的病例中 ,不同部位之间穿刺活检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可行的诊断方法。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以气胸和肺内出血为多见 ,发生率与病变所在部位关系不大 ,而随穿刺针经过肺组织的深度的增深而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肺穿刺 CT引导 安全性 活组织检查 针吸 诊断
原文传递
动态增强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12
17
作者 张敏鸣 周华 邹煜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目的 利用动态对比增强功能CT评价孤立性肺结节 (SPNs) ,并探讨该方法在肺部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80例患有无钙化的SPNs (直径≤ 30mm)的患者进行动态增强CT扫描。评价SPNs的时间 密度曲线 (T DC)模式 ;记录其... 目的 利用动态对比增强功能CT评价孤立性肺结节 (SPNs) ,并探讨该方法在肺部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80例患有无钙化的SPNs (直径≤ 30mm)的患者进行动态增强CT扫描。评价SPNs的时间 密度曲线 (T DC)模式 ;记录其增强前密度值、增强峰值 (PH)、SPN与主动脉PH值的比值 (S/A)以及SPNs的强化模式 ;计算SPNs的灌注值。结果 恶性、良性及炎性结节显示了不同的T DC模式。恶性和炎性结节的PH (P <0 0 0 0 1;P <0 0 0 0 1)和S/A比值(χ2 =32 6 2 ,P <0 0 0 0 1;χ2 =15 4 6 ,P <0 0 0 0 1)显著高于良性结节 ;而恶性和炎性结节之间的PH(P =0 96 )和S/A (χ2 =0 35 ,P =0 5 5 )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炎性结节增强前密度低于恶性结节(P <0 0 5 )。恶性和炎性结节的灌注值均高于良性结节 (P <0 0 0 1,P <0 0 1) ,而恶性结节与炎性结节灌注值之间的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 (P =0 6 3)。结论 动态对比增强功能CT提供了SPNs血流模式的定量信息 ,并可用于无创性地诊断和评价孤立性肺结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CT 孤立性肺结节 定量研究 图像增强 肺硬币病变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在肋骨微细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3
18
作者 王淑丽 王林森 +6 位作者 孙鼎元 邓欣 耿欣 李健 刘志刚 郭林 贾志红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89-129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及曲面重组技术在诊断肋骨微细骨折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而常规X线平片显示阴性的病例,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薄层重建及曲面重组观察。由CT室3组医师分别对常规5mm层厚、1mm层厚横断...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及曲面重组技术在诊断肋骨微细骨折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而常规X线平片显示阴性的病例,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薄层重建及曲面重组观察。由CT室3组医师分别对常规5mm层厚、1mm层厚横断图像及曲面重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1)3组医师应用1mm层厚横断图像及曲面重组图像均确诊26例59根肋骨骨折,另12例未见骨折。3组医师对常规5mm层厚图像的肋骨骨折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6.4%、89.8%、94.9%。(2)26例肋骨骨折中单纯左侧肋骨骨折12例、右侧肋骨骨折11例,双侧肋骨骨折3例。(3)按骨折程度分为完全性肋骨骨折18根和不完全性肋骨骨折41根。在18根完全性肋骨骨折中断端错位均不超过2个皮质宽度。结论不完全性肋骨骨折及无明显移位的完全性肋骨骨折应用X线平片准确诊断困难,薄层重建及曲面重组技术可及时、准确诊断不同程度的肋骨骨折,曲面重组图像清晰、直观地完整显示了肋骨结构及肋骨骨折的位置、形态及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血供特点的螺旋CT表现及其与病理学特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9
19
作者 黄娟 周翔平 +4 位作者 刘荣波 陈宪 许崇永 严志汉 徐建英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753-756,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肝细胞性肝癌 (PHCC)的血供方式及其与癌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盲法下观察 5 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HCC病例的螺旋CT强化方式及影像学表现 ,将PHCC的血供分为 4型。并将PHCC血供类型与癌细胞分化程度 (... 目的 探讨原发肝细胞性肝癌 (PHCC)的血供方式及其与癌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盲法下观察 5 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HCC病例的螺旋CT强化方式及影像学表现 ,将PHCC的血供分为 4型。并将PHCC血供类型与癌细胞分化程度 (Edmonson分类法 )和组织学类型 (WHO分类法 )的相关性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5 0例PHCC中 ,肝动脉供血型共 36例 ,占 72 % ;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型共 6例 ,占 12 % ;门静脉和少血供型各 4例 ,各占 8%。 7例I级PHCC中 ,肝动脉供血型 2例、门静脉供血型 2例 ,双重血供 3例 ;16例Ⅲ级和 9例Ⅳ级PHCC为肝动脉供血。 3例纤维硬化型PHCC均为少血供 ,8例实体型PHCC均为肝动脉供血 ,34例梁状型PHCC中 2 6例由肝动脉供血。结论 大多数PHCC为肝动脉供血型 ,部分为门静脉供血型、双重供血型和少血供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血供特点 螺旋CT 病理学 诊断
原文传递
低剂量螺旋CT筛选检查早期肺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2
20
作者 聂永康 蔡祖龙 赵绍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 评价低剂量螺旋CT筛选检查 (简称筛检 )对肺癌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方法 对无症状 30 0例体检者胸片及CT进行前瞻性研究 ,纳入标准为年龄 45岁以上 ,吸烟 10年包(10年以上 ,每日 1包 )以上 ,或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 ... 目的 评价低剂量螺旋CT筛选检查 (简称筛检 )对肺癌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方法 对无症状 30 0例体检者胸片及CT进行前瞻性研究 ,纳入标准为年龄 45岁以上 ,吸烟 10年包(10年以上 ,每日 1包 )以上 ,或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 ,以前无癌症史 ,身体状况适合手术治疗者 ,低剂量CT扫描采用PhilipSR 70 0 0及GELightSpeedPlus多层面CT扫描机 ,图像由 2位放射医师在工作站显示器上以电影显示方式观察 ,存储至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ACS)。结果 低剂量CT共检出 5 6例 (19% )非钙化结节 (其中恶性 4例 ) ,胸片检出 9例 (3% ) (其中恶性 3例 ) ,均为 1期病变。低剂量CT检出叶支气管或段支气管病变 9例 (3% ) ,其中早期中央型肺癌 3例 (1% ) ,胸片均未检出。胸片、CT对肺癌筛检的敏感度分别为 43%、10 0 % ,特异度分别为 89%、80 %。结论 初步筛检结果表明低剂量螺旋CT明显提高了对肺内非钙化小结节及支气管细微病变的检出 ,可检出早期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肿瘤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