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 被引量:37
1
作者 薛雁山 纪智 刘秀梅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9-350,共2页
目的描述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peritonitis,TBP)的CT表现特点。方法共19例病理证实了的TBP。主要观察以下CT表现:(1)腹膜增厚的表现形式;(2)腹水及其性状;(3)淋巴结肿大及其强化。结果(1)腹膜增厚表现为污迹腹膜(18... 目的描述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peritonitis,TBP)的CT表现特点。方法共19例病理证实了的TBP。主要观察以下CT表现:(1)腹膜增厚的表现形式;(2)腹水及其性状;(3)淋巴结肿大及其强化。结果(1)腹膜增厚表现为污迹腹膜(18例)、饼状大网膜(5例)和腹膜结节(3例),这3种表现可单独存在也可并存;(2)腹水17例,其中高密度腹水(>20HU)4例,余为低密度腹水(<20HU);(3)只有2例可见明晚的腹腔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TBP最常见的CT表现是污迹腹膜。TBP的CT表现虽无特异性,但结合临床有可能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腹膜炎 CT 诊断
原文传递
Characteristics of paraesophageal varices:A study with 64-row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ghy portal venography 被引量:23
2
作者 Li-Qin Zhao Wen He Guang Che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4期5331-5335,共5页
AIM:To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rphology, loca- tion and collateral circulation involved in paraesophageal varices (para-EV) of portal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64-row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ghy (MDCT... AIM:To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rphology, loca- tion and collateral circulation involved in paraesophageal varices (para-EV) of portal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64-row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ghy (MDCT). METHODS: Fifty-two of 501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ve cirrhosis accompanied with esophageal varices were selected for 64-row MDCT examination af- ter the observation of para-EV. The CT protocol includ- ed unenhanced, arterial and portal phases with a slice thickness of 0.625 mm and a scanning field of 2 cm above the bifurcation to the lower edge of kidney. The CT portal venography (CTPV) was reformatted on AW4.3 workst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igina- tion, location, morphology and collateral circulation in para-EV were observed. RESULTS: Among the 52 cases of para-EV, 50 showed the originations from the posterior branch of left gastric vein, while the others from the anterior branch. Fifty cases demonstrated their locations close to the esoph- ageal-gastric junction, and the other two cases were extended to the inferior bifurcation of the trachea. The circuitous pattern was observed in 16 cases, while reticulated pattern was seen in 36 cases. Collateral circulation identifi ed 4 cases of single periesophageal varices (peri-EV) communication, 3 cases of single hemiazygous vein, one case of single inferior vena cava, 41 cases of mixed type (collateral communica-tions of at least 2 of above mentioned types) and 3 cases of undetermined communications. Among all the cases, 43 patients showed th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para-EV and peri-EV, while hemiazygous vein (43 cases) and inferior vena cava (5 cases) were also involved. CONCLUSION: Sixty-four-row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ghy portal venography could display the loca- tion, morphology, origin, and collateral types of para- EV, which provides important and referable information for clinical management and disease pro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r tomograghy Portal venography Paraesophageal varices Hepatic cirrhosis Portal hypertension
下载PDF
腮腺腺淋巴瘤的CT、MRI表现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祖华 周任务 +2 位作者 姚渭土 夏建余 郑双丽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Warthin瘤)的CT、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活检病理证实的12例腮腺Warthin氏瘤的CT、MRI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2例腮腺Warthin瘤均为单侧发病,男性10例,女性2例,50岁以上8例(66.7%)。单发9例,多发3例,...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Warthin瘤)的CT、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活检病理证实的12例腮腺Warthin氏瘤的CT、MRI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2例腮腺Warthin瘤均为单侧发病,男性10例,女性2例,50岁以上8例(66.7%)。单发9例,多发3例,共16个病灶,其中9个(56.3%)病灶位于腮腺后下方。病灶呈圆形、椭圆形及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囊变区呈类圆形液性密度灶;MRIT1WI病灶呈低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高信号,囊变区呈更长T1、长T2信号,大多表现为早期轻中度强化。结论根据腮腺Warthin瘤的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淋巴瘤 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腮腺
下载PDF
局限性Castleman病的CT和MRI表现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祖华 杨光钊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8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局限性Castleman病(Localized Castleman Disease,LCD)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LCD的CT和MRI(7例均行CT检查,仅有2例行MRI检查)表现。结果本组7例LCD经病理证实:透明血管型6例,浆细胞型1例。... 目的探讨局限性Castleman病(Localized Castleman Disease,LCD)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LCD的CT和MRI(7例均行CT检查,仅有2例行MRI检查)表现。结果本组7例LCD经病理证实:透明血管型6例,浆细胞型1例。位于中纵隔2例、右肺门1例、后纵隔3例、腹膜后1例。透明血管型:CT表现为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包膜完整,边缘清晰光整,可伴分支状和斑点状钙化,CT增强呈持续显著强化。MRI检查2例均为透明血管型,T1WI病灶呈等、高信号,T2WI为均匀高信号,钙化呈低信号,增强与CT相似。浆细胞型CT表现:密度不均,其内见不规则坏死,增强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根据影像学显著持续强化的特点,有助于Castleman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含囊腔性肺癌的MSCT特点及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颖 蔡庆 +2 位作者 沈玉英 孙利兵 胡春洪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08-1512,共5页
目的探讨含囊腔性肺癌的MSCT影像特点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含囊腔性肺癌的CT及病理资料。结果 MSCT显示,肿瘤位于右肺8例,左肺6例。肿瘤直径平均(34.5±22.6)mm,肿瘤中心与肋胸膜的距离平均(24.5±10... 目的探讨含囊腔性肺癌的MSCT影像特点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含囊腔性肺癌的CT及病理资料。结果 MSCT显示,肿瘤位于右肺8例,左肺6例。肿瘤直径平均(34.5±22.6)mm,肿瘤中心与肋胸膜的距离平均(24.5±10.0)mm。囊腔单发8例,多发6例,囊腔直径平均(21.1±23.2)mm。囊腔与结节的位置关系Mario分型:Ⅰ型4例,Ⅱ型1例,Ⅲ型4例,Ⅳ型5例。囊腔偏心性7例,其中囊腔位于软组织近端4例,远端2例,并行1例;囊腔存在分隔8例,其中气管血管束穿过囊腔2例;血管集束征13例,其中围气管血管束生长3例;瘤周斑片条索影7例。CT随访3例,其中囊腔缩小或无变化,软组织增大、密度增高2例,囊腔及软组织均无变化1例。14例肺癌的病理类型:腺癌12例,腺鳞癌2例。病理组织切片中发现囊腔成分3例,囊腔表面均被覆肿瘤细胞,肿瘤中心坏死1例,肿瘤内支气管扩张10例,滋养血管13例。结论含囊腔性肺癌以浸润性腺癌多见,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其形成的病理基础可能与原有囊腔基础上继发肺癌、支气管腔内肿瘤活瓣阻塞效应、肿瘤破坏肺泡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囊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和MRI表现 被引量:15
6
作者 宋侠 许顺良 肖文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CT、MRI表现。方法对15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EAML患者的CT(n=10)、CTA(n=2)、MRI(n=7)、MRA(n=1)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肝内单发病灶14例,多发1例。10例CT检查平... 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CT、MRI表现。方法对15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EAML患者的CT(n=10)、CTA(n=2)、MRI(n=7)、MRA(n=1)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肝内单发病灶14例,多发1例。10例CT检查平扫均呈低密度。7例MR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1例病灶内T1WI、T2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为低信号,3例反相位T1WI肿瘤内信号较同相位降低;T2WI呈环形高信号假包膜4例。CT、MRI表现为"中心明显强化血管征"的患者为7、3例,表现为"快进慢出"、"延迟强化"、"快进快出"的患者数分别为6、2、2例,1、6、0例。2例CTA、1例MRA均表现为动脉供血、肝静脉或肝静脉分支引流入下腔静脉。结论肝脏EAML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其特征性的表现有助于提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上皮样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一站式动态CTA结合CTP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4
7
作者 朱杰 王浩 +3 位作者 胡文娟 魏冉 沈磊单 宋彬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74-1080,共7页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一站式全脑动态CT血管成像(dCTA)结合CT灌注成像(CTP)对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搜集发病时间小于7天并行CTP检查的单侧MCA闭塞患者50例。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组(...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一站式全脑动态CT血管成像(dCTA)结合CT灌注成像(CTP)对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搜集发病时间小于7天并行CTP检查的单侧MCA闭塞患者50例。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分析软脑膜侧支循环、患侧/健侧灌注参数比值[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临床基线资料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19例,预后不良组31例。dCTA软脑膜侧支循环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τ=0.616,P<0.01)。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两组间各灌注参数比值、入院NIHSS评分、年龄、脑血管病史、房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CBF与rMTT、rTTP、年龄以及入院NIHSS评分与rCBV、rMTT、rTTP、年龄的ROC曲线下面积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约登指数最高时rCBF最佳截断值为0.720,诊断敏感度100%,特异度80.6%,曲线下面积0.930。结论:一站式dCTA结合CTP能有效评估单侧MCA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及脑血流灌注储备,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与预后呈正相关,rCBF对预后评估的诊断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闭塞 CT血管成像 CT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侧支循环 预后
下载PDF
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海鹏 吴晓华 +3 位作者 张淑红 杨培谦 张峰波 贺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49-652,656,共5页
目的评价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的CT影像资料,包括瘤体平扫、增强各期CT值的测量,强化程度及方式(均匀、不均匀或周边强化)的判断,并观察肿瘤有无钙化、囊变... 目的评价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的CT影像资料,包括瘤体平扫、增强各期CT值的测量,强化程度及方式(均匀、不均匀或周边强化)的判断,并观察肿瘤有无钙化、囊变、外侵及转移(肾周改变、静脉癌栓及淋巴结转移)。结果 13例肾嫌色细胞癌中,6例肿瘤呈均匀软组织密度,5例肿瘤显示钙化,2例肿瘤出现囊变。动态增强CT扫描皮髓期(CMP)和肾实质期(NP)肿瘤平均CT值分别为(70.23±16.55)Hu、(80.38±21.85)Hu,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所有病灶密度均明显低于肾皮质(P<0.05);NP瘤体强化程度明显低于周围正常肾实质(P<0.05)。6例瘤体可见均匀强化,5例可见中心瘢痕,其中1例可见轮辐状强化。结论肾嫌色细胞癌的动态增强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均匀强化结合钙化及瘢痕表现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薄壁囊腔肺癌的CT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1
9
作者 尹克杰 许尚文 +5 位作者 仝贺 张晓辉 魏立豪 桑勇勇 何毛伟 刘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1663-1666,共4页
目的探讨薄壁囊腔肺癌的MSCT表现和病理基础,以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薄壁囊腔肺癌的CT特征。结果在23例患者中,囊腔内壁不光整有16例,囊腔内壁有结节19例,囊腔内有分隔8例及血管穿行5例;病灶周围有... 目的探讨薄壁囊腔肺癌的MSCT表现和病理基础,以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薄壁囊腔肺癌的CT特征。结果在23例患者中,囊腔内壁不光整有16例,囊腔内壁有结节19例,囊腔内有分隔8例及血管穿行5例;病灶周围有磨玻璃密度影5例,毛刺征17例,所有患者病灶均有分叶;有胸膜凹陷或胸膜增厚的18例;病灶软组织内有支气管中断者13例; 23例肺癌的病理类型:腺癌18例,鳞癌4例,肺腺鳞癌1例。结论薄壁囊腔肺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囊腔的病理基础较为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囊腔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双源CT基于自动管电压技术定制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瑞秋 杨世锋 +4 位作者 顾慧 刘洪武 于鑫鑫 陈宝锦 王锡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53-858,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自动管电压的对比剂注射方案在第3代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3月至12月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可疑冠心病,并行CCTA检查的220例患者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 目的探讨基于自动管电压的对比剂注射方案在第3代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3月至12月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可疑冠心病,并行CCTA检查的220例患者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13例)采用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根据CT给出的自动管电压设定对比剂用量,注射时间为10 s;对照组(107例)依据指南推荐基于患者体质量选择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注射时间为12 s。两组受试者均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方式。采用秩和检验分析比较两组冠状动脉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对比剂用量的差异,t检验比较两组冠状动脉客观图像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的差异,两名医师评分的一致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主动脉根部的噪声值分别为(27±4)、(26±5)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7,P=0.284);两组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15±0.10)、(1.18±0.1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31,P=0.818);两名医师评分组内一致性尚可,测量值ICC均大于0.50;试验组的有效辐射剂量为(2.2±0.6)mSv,较对照组[(4.6±1.8)mSv]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07,P<0.001);试验组的对比剂用量为(35±7)ml,较对照组[(46±6)m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99,P<0.001)。结论基于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制定对比剂注射方案,不仅计算简单,还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与对比剂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胸内Castleman病的CT、MRI表现(附6例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祖华 杨光钊 +4 位作者 章良 姚渭土 夏建余 郑双丽 周任务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5期469-471,共3页
目的:探讨胸内Castleman病的CT、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6例胸内Castle-man病的CT、MRI表现。结果:6例胸内Castleman病均为局限型;透明细胞型5例,浆细胞型1例。病灶位于中纵隔2例,其中1例同时累及前纵隔;肺门... 目的:探讨胸内Castleman病的CT、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6例胸内Castle-man病的CT、MRI表现。结果:6例胸内Castleman病均为局限型;透明细胞型5例,浆细胞型1例。病灶位于中纵隔2例,其中1例同时累及前纵隔;肺门1例;后纵隔3例。CT表现为纵隔及肺门圆形或卵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光整伴分叶状1例;病灶密度均匀4例,不均匀2例,出现斑点状钙化2例,不规则坏死1例为浆细胞型;2例行MRI检查的表现T1WI像中纵隔病灶为稍高信号,右肺门为高信号,T2WI像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CT与MRI表现相似,病灶显著强化,CT值增加40HU左右,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2例,在T1WI增强上呈均匀高信号。结论:Castleman病有一定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表现 被引量:8
12
作者 曹敏 方伟军 +2 位作者 黎惠如 宋敏 任会丽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特征,提高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总结影像特征;57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均经手术、痰检、纤支镜或穿刺病理证实。结果:57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中,男54...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特征,提高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总结影像特征;57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均经手术、痰检、纤支镜或穿刺病理证实。结果:57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中,男54例(94.7%)。病理类型为腺癌28例,鳞癌23例,小细胞癌4例,大细胞癌2例;中央型肺癌11例,周围型肺癌46例,空洞及囊腔类肺癌10例。53例患者先出现肺结核后出现肺癌;活动性肺结核合并肺癌43例,稳定结核合并肺癌14例。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及漏诊,对影像资料的动态追踪尤为重要,CT在诊断中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下载PDF
MSCT及后处理技术对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郭锐 杨彬 +3 位作者 斯光晏 罗传斌 何其舟 欧光乾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6期507-508,511,共3页
目的:探讨MSCT及后处理技术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不典型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急性阑尾炎的MSCT原始数据,行薄层重建,并在后处理工作站上行MPR及CPR,以观察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结果:MPR及CPR均能清... 目的:探讨MSCT及后处理技术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不典型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急性阑尾炎的MSCT原始数据,行薄层重建,并在后处理工作站上行MPR及CPR,以观察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结果:MPR及CPR均能清晰、直观显示急性炎症阑尾及周围情况,CPR还能显示炎症阑尾全貌;其中12例均表现为阑尾增粗、积液,5例可见阑尾周围炎,5例可见阑尾粪石崁顿。结论:MSCT及后处理技术对急性阑尾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能为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提供重要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形态学的320排CT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董莘 秦崇 +1 位作者 敖国昆 全昌斌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3期93-96,共4页
目的应用320排CT探讨椎-基底动脉的形态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467例患者的320排CTA。记录两侧椎动脉的直径和基底动脉的直径和长度,在MPR图像上测量基底动脉偏离程度。结果左侧椎动脉直径(2.53±0.49)mm,右侧椎... 目的应用320排CT探讨椎-基底动脉的形态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467例患者的320排CTA。记录两侧椎动脉的直径和基底动脉的直径和长度,在MPR图像上测量基底动脉偏离程度。结果左侧椎动脉直径(2.53±0.49)mm,右侧椎动脉直径(1.92±0.41)mm,二者直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5<0.05)。基底动脉直径(3.21±0.58)mm,基底动脉长度(24.7±3.8)mm。不同年龄组之间基底动脉有无偏离无统计学差异。性别、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以及酗酒与基底动脉偏离以及基底动脉分叉升高之间无显著相关性。高血压、吸烟及以前曾经吸烟与基底动脉偏离程度以及基底动脉分叉升高之间显著相关(P<0.05)。左椎动脉优势和右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弯曲方向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73<0.05),左侧椎动脉优势者基底动脉通常向右侧弯曲;右侧椎动脉优势者基底动脉通常向左侧弯曲。结论椎动脉优势造成了基底动脉向非优势方向弯曲以及分叉升高。高血压、吸烟和曾经吸烟等是发生这种弯曲以及分叉升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基底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床旁超声无创性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型患者肺部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子晴 卢吴柱 +2 位作者 叶大林 林宇红 陈晓波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在无创性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中型患者肺部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新冠病毒感染中型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肺部超声和CT检查,观察肺部病变、进行影像学评分,并以胸部CT为金标准,分析超声无创性评估...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在无创性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中型患者肺部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新冠病毒感染中型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肺部超声和CT检查,观察肺部病变、进行影像学评分,并以胸部CT为金标准,分析超声无创性评估新冠病毒感染中型患者肺部病变与CT的一致性。结果:26例患者肺部超声表现:胸膜线连续但不光滑24例,B线增多19例,3例B线呈融合征(<3 mm),同时A线消失,肺小实变征1例,无肺炎表现2例。肺部病变主要分布于胸膜下、肺外周带。超声评估与CT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0.607,P<0.001)。超声肺部病变评分与胸部CT评分呈显著相关(r=0.862,P<0.001)。结论:床旁超声可无创新评估新冠病毒感染中型患者的肺部病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评分
下载PDF
腮腺少见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柳燕 陈祖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4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腮腺少见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腮腺少见肿瘤(淋巴上皮癌4例,肌上皮瘤3例,淋巴瘤及转移瘤各2例,恶性黑色素瘤及肌上皮癌各1例)的CT、MRI影像学表现。结果均为腮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9例,右侧6例。... 目的探讨腮腺少见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腮腺少见肿瘤(淋巴上皮癌4例,肌上皮瘤3例,淋巴瘤及转移瘤各2例,恶性黑色素瘤及肌上皮癌各1例)的CT、MRI影像学表现。结果均为腮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9例,右侧6例。淋巴上皮癌位于腮腺浅叶,可累及深叶,以单发为主(3/4);沿腮腺浅叶铸形生长(3/4)可能具有一定特点;密度和信号均匀,增强轻、中度均匀强化。肌上皮瘤均为单发,位于腮腺浅叶,呈椭圆形,边缘清晰锐利,密度和信号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2/3)可能具有提示作用。淋巴瘤具有一定特点,常表现为多发类圆形肿块(2/2),边缘光整,密度均匀,增强后中度强化,常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恶性黑色素瘤MRI具有一定特点:T1WI呈多发结节状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CT及MRI增强不具特点。肌上皮癌与腮腺常见恶性肿瘤相仿。转移瘤表现与原发肿瘤密切相关。结论腮腺上述少见肿瘤部分具有一定影像学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确诊仍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华宇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688-691,共4页
目的研究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8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多期扫描,扫描时间为注射造影剂后18-25 s、40-45 s和60 s左右,比较正常胰腺组织和肿瘤在平扫和动脉期、胰腺期、门静脉期的增强变化。依照CT征象... 目的研究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8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多期扫描,扫描时间为注射造影剂后18-25 s、40-45 s和60 s左右,比较正常胰腺组织和肿瘤在平扫和动脉期、胰腺期、门静脉期的增强变化。依照CT征象诊断胰腺癌并行术前评估,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正常胰腺组织在胰腺期的增强值明显高于其他两期(F=12.22,P〈0.01);胰腺-病灶增强差值胰腺期高于其他两期(F=14.91,P〈0.01),肿块在胰腺期能够清晰显示。胰周血管在胰腺期显示满意,诸动脉在动脉期、胰腺期与门静脉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诸静脉在胰腺期、门静脉期与动脉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55例不可切除的肿瘤中,血管受侵者32例(58.18%),其中胰周小静脉扩张者19例(34.54%)。40例术前认为可切除的肿瘤,术中仍有7例不可切除。结论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诊断胰腺癌,胰腺期和门静脉期应作为首选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术前评估
下载PDF
时间-密度曲线对间接性下肢深静脉CT成像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国滨 郝楠馨 +1 位作者 常时新 庞闽厦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49-51,55,共4页
目的 探讨股静脉时间-密度曲线对间接性下肢深静脉CT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健康志愿者10人,排除心肺疾病、循环障碍和造影剂禁忌证. 应用16-MSCT在股骨颈水平行股静脉同层动态扫描,扫描时间段为前臂静脉注射造影剂后70 ~380 s,间隔10 s... 目的 探讨股静脉时间-密度曲线对间接性下肢深静脉CT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健康志愿者10人,排除心肺疾病、循环障碍和造影剂禁忌证. 应用16-MSCT在股骨颈水平行股静脉同层动态扫描,扫描时间段为前臂静脉注射造影剂后70 ~380 s,间隔10 s,造影剂剂量为1.5 ml/kg,注射速率3.0 ml/s,记录各时间点CT值, 绘制股静脉时间-密度曲线,并测量峰值与峰值时间. 结果 (1) 股静脉CT时间-密度曲线显示:各曲线呈宽大的缓升缓降波形,上升段相对较短,到达峰值后为缓慢的下降段.(2) 各曲线峰值范围76~125 HU,中位数为95 HU,平均数为105 HU.(3) 峰值时间变化较大,90%(9/10)检查者的峰值出现在120~180 s.结论 股静脉时间-密度曲线表明造影剂的剂量与扫描时间的选择是间接下肢静脉CTV检查成功的两个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密度曲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静脉造影术 股静脉 下肢静脉
下载PDF
肺泡蛋白沉着症X线胸片及高分辨率CT表现与肺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璐 张竹花 金征宇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着症X线胸片及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及其与肺功能检查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的X线胸片、胸部HRCT及肺功能检查[肺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及一...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着症X线胸片及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及其与肺功能检查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的X线胸片、胸部HRCT及肺功能检查[肺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及一秒率(FEV1/FVC)],根据肺部阴影的程度、范围、严重程度及网格阴影范围进行影像学评分,将X线胸片及HRCT的影像评分与肺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X线胸片以双侧对称的自肺门向外放射的“蝶翼征”表现为主,胸部HRCT特征性的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斑片状磨玻璃样气腔实变影,伴小叶间隔增厚及网格影,这种“铺路石”样病变呈地图样分布。19例患者的肺功能结果为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54.49±16.78)%;FEV1/FVC:(86.00±6.70)%。X线胸片的范围评分及严重度评分与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r=-0.661,P〈0.01;r=-0.475,P〈0.05)。HRCT严重度评分为(16.47±5.26)分,在HRCT的各项评分中严重度评分与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FEV1/FVC升高)及弥散功能障碍(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下降)的相关性最好(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r=-0.809,P〈0.01;FEV,/FVCr=0.573,P〈0.05);HRCT的范围评分比程度评分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更好,而HRCT的网格范围评分只与弥散功能障碍相关。结论肺泡蛋白沉着症x线胸片、胸部HRCT与肺功能相关性良好,HRCT比X线胸片更能准确反映肺功能受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蛋白沉着症 呼吸功能试验 放射摄影术 胸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3-D velocity images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of the Tianshan area 被引量:1
20
作者 胥颐 朱介寿 +2 位作者 刘志坚 张华卿 朱燕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4年第4期595-602,669,共9页
D velocity images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in the Tianshan are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seismic tomograghy. From the results, some understanding can be achieved as follows: (1) The northern and central parts of th... D velocity images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in the Tianshan are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seismic tomograghy. From the results, some understanding can be achieved as follows: (1) The northern and central parts of the Tianshan are the uplifted areas with high velocities. The low velocity areas in front of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flanks of the Tianshan are formed by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Turpan Basin, Kuqa depression, Kalpin fault block and Kaxgar depression. The Ili Basin and the western Kunlun appear as intracrustal stable high velocity blocks, while the Bachu uplift extends down to the crustal bottom. Along the main peaks of the Tianshan and Mt. Kongur of the western Kunlun, the Moho depresses on a great scale to form five large low velocity areas. (2) In the northern Tianshan snd western Junggar Basin, the lithosphere is thicker and features a high velocity probably with an asthenolith layer existing on the top of the upper mantle. In the southern Tianshan, the feature of the lithosphere is not very clear, and the existence of a comic low velocity block between 120-280 km depth in the Kaxgar area is presumably related with the upwelling of astenolith from the upper mantle. (3) Some relation does exist between velocity structures and seismic activities, especially those gradient belts between the low velocity zone in the upper crust and the low velocity zone in the lower crust may be the tectonic posi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s. (4) Seismically active areas o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flanks of the Tianshan are locations with most inhomogeneous crustal media and welldeveloped deep faults. Fractures or interlayer-gliding are very likely to occur under the action of tectonic forces and thus to induce earthquakes in thes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nshan area seismic tomograghy velocity images INHOMOGENE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