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随州枣树林墓地三组曾侯墓出土青铜容器的科学分析研究
1
作者
蔺诗芮
郭长江
+2 位作者
项章
张吉
陈建立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7,共9页
随州枣树林墓地三组曾侯墓出土青铜器年代相续,背景明确,其中有铭青铜容器来自曾、楚、唐等国,多具有高锡、低铅的合金配比,反映锡物料的充裕。来自南岭山地的锡料大量输入江汉平原,推动南土各国高锡青铜容器的短暂流行。M191楚王媵渔...
随州枣树林墓地三组曾侯墓出土青铜器年代相续,背景明确,其中有铭青铜容器来自曾、楚、唐等国,多具有高锡、低铅的合金配比,反映锡物料的充裕。来自南岭山地的锡料大量输入江汉平原,推动南土各国高锡青铜容器的短暂流行。M191楚王媵渔芈簠泥芯中掺入较多植物质材料,明显受到江淮地区制范技术的影响。部分青铜容器具有淮夷文化因素,并利用皖江地区铅料。上述特征反映了春秋中期江汉地区各国铸铜技术与资源对内互通、对外交流的新格局,有助于探讨春秋时期青铜器的风格演变,认识楚文化对汉淮诸国文化的继承与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州枣树林墓地
曾侯墓
春秋中期
青铜容器
科学分析
原文传递
叶家山墓地曾侯墓排序新论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天宇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7-97,共11页
文章对学界有关叶家山曾侯墓排序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及其不足,提出多数学者认为的M65→M28→M111的排序不能成立。从墓葬规模、随葬品组合、墓地地形、墓主年龄等角度,论证了墓地仅有M111(曾侯犺)和M28(曾侯谏)...
文章对学界有关叶家山曾侯墓排序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及其不足,提出多数学者认为的M65→M28→M111的排序不能成立。从墓葬规模、随葬品组合、墓地地形、墓主年龄等角度,论证了墓地仅有M111(曾侯犺)和M28(曾侯谏)两座曾侯墓,M111早于M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家山墓地
曾侯墓
排序
原文传递
叶家山曾侯墓地所见西周早期丧葬礼制四则
被引量:
8
3
作者
杨华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3-98,共6页
见于叶家山曾侯墓四周的"斜向柱洞",就是下棺时在墓穴四周植立丰碑或桓楹而留下的痕迹,是商周时期针对深埋竖穴墓而不得不采用的一项工程技术。曾侯墓中的毁兵、折兵现象,与古人严格区分生死、故意将死器与生器做得相反的礼...
见于叶家山曾侯墓四周的"斜向柱洞",就是下棺时在墓穴四周植立丰碑或桓楹而留下的痕迹,是商周时期针对深埋竖穴墓而不得不采用的一项工程技术。曾侯墓中的毁兵、折兵现象,与古人严格区分生死、故意将死器与生器做得相反的礼俗有关。曾侯墓地的方位选择,也符合商周时期关于家族墓地居于都城北方的礼制。而同一座墓出土多种族徽,说明这些青铜器有可能是其他家族赗赠的助丧器具。居于南方汉水流域的曾国,其丧葬礼制与西周早期其他地区并无大异,与《仪礼》、《礼记》等文献记载可以互相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家山曾侯墓
商周
丧葬礼制
原文传递
题名
随州枣树林墓地三组曾侯墓出土青铜容器的科学分析研究
1
作者
蔺诗芮
郭长江
项章
张吉
陈建立
机构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随州市博物馆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出处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7,共9页
基金
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墓地考古发掘资料的整理和研究”(项目编号21&ZD236)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随州枣树林墓地三组曾侯墓出土青铜器年代相续,背景明确,其中有铭青铜容器来自曾、楚、唐等国,多具有高锡、低铅的合金配比,反映锡物料的充裕。来自南岭山地的锡料大量输入江汉平原,推动南土各国高锡青铜容器的短暂流行。M191楚王媵渔芈簠泥芯中掺入较多植物质材料,明显受到江淮地区制范技术的影响。部分青铜容器具有淮夷文化因素,并利用皖江地区铅料。上述特征反映了春秋中期江汉地区各国铸铜技术与资源对内互通、对外交流的新格局,有助于探讨春秋时期青铜器的风格演变,认识楚文化对汉淮诸国文化的继承与整合。
关键词
随州枣树林墓地
曾侯墓
春秋中期
青铜容器
科学分析
Keywords
Zaoshulin
cemetery
of
Suizhou
tombs
of
the
zeng
state
's
marquises
mid-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bronze
vessels
scientific
analysis
分类号
K854.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叶家山墓地曾侯墓排序新论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天宇
机构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出处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7-97,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近出两周封国青铜器与铭文的综合研究”(20VJXT019)的资助
文摘
文章对学界有关叶家山曾侯墓排序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及其不足,提出多数学者认为的M65→M28→M111的排序不能成立。从墓葬规模、随葬品组合、墓地地形、墓主年龄等角度,论证了墓地仅有M111(曾侯犺)和M28(曾侯谏)两座曾侯墓,M111早于M28。
关键词
叶家山墓地
曾侯墓
排序
Keywords
the
Yejiashan
cemetery
tombs
of
the
zeng
state
’s
marquises
chronological
order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叶家山曾侯墓地所见西周早期丧葬礼制四则
被引量:
8
3
作者
杨华
机构
湖北武汉
出处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3-98,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简帛所见楚地丧祭礼制研究”(批号:09BZS00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见于叶家山曾侯墓四周的"斜向柱洞",就是下棺时在墓穴四周植立丰碑或桓楹而留下的痕迹,是商周时期针对深埋竖穴墓而不得不采用的一项工程技术。曾侯墓中的毁兵、折兵现象,与古人严格区分生死、故意将死器与生器做得相反的礼俗有关。曾侯墓地的方位选择,也符合商周时期关于家族墓地居于都城北方的礼制。而同一座墓出土多种族徽,说明这些青铜器有可能是其他家族赗赠的助丧器具。居于南方汉水流域的曾国,其丧葬礼制与西周早期其他地区并无大异,与《仪礼》、《礼记》等文献记载可以互相印证。
关键词
叶家山曾侯墓
商周
丧葬礼制
Keywords
the
tomb
of
zeng
state
's
marquis
in
the
Yejiashan
sit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funeral
rituals
分类号
K871.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随州枣树林墓地三组曾侯墓出土青铜容器的科学分析研究
蔺诗芮
郭长江
项章
张吉
陈建立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2
叶家山墓地曾侯墓排序新论
张天宇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3
原文传递
3
叶家山曾侯墓地所见西周早期丧葬礼制四则
杨华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