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vel pre-vascularized tissue-engineered dermis based on stem cell sheet technique used for dermis-defect healing
1
作者 Zengjie Fan Xuzhuzi Xie +4 位作者 Shengqian Zhu Xiaozhu Liao Zhengrong Yin Yujue Zhang Fengzhen Liu 《Regenerative Biomaterials》 SCIE 2020年第6期627-638,共12页
Insufficient donor dermis and the shortage of three-dimensional vascular networks are the main limitations in the tissue-engineered dermis(TED).To solve these problems,we initially constructed pre-vascularized bone ma... Insufficient donor dermis and the shortage of three-dimensional vascular networks are the main limitations in the tissue-engineered dermis(TED).To solve these problems,we initially constructed pre-vascularized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sheet(PBMCS)and pre-vascularized fibroblasts cell sheet(PFCS)by cell sheet technology,and then superimposed or folded them together to construct a pre-vascularized TED(PTED),aiming to mimic the real dermis structure.The constructed PTED was implanted in nude mice dorsal dermis-defect wound and the wound-healing effect was quantified at Days 1,7 and 14 via the methods of histochemistr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TED could rapidly promote the wound closure,especially at Day 14,and the wound-healing rate of three-layer PTED could reach 97.2%(P<0.01),which was faster than the blank control group(89.1%),PBMCS(92.4%),PFCS(93.8%)and six-layer PTED(92.3%).In addition,the vessel density in the PTED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other groups on the 14th day.Taken together,it is proved that the PTED,especially three-layer PTED,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fullthickness dermis-defect repair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vascular networks,indicating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dermis-defect repa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sheet fibroblasts cell sheet endothelial cells pre-vascularized tissueengineered dermis dermis-defect repair
原文传递
组织工程面临的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2
作者 杜娟 王佃亮 +1 位作者 张艳梅 孙晋伟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2-148,共7页
当前组织工程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还仅仅是初步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临床简单组织缺损,还有许多制约组织工程应用与发展的基本科学问题没有阐明。随着组织工程各个层面技术难题的逐个攻破,组织工程的内涵和外延将不断拓展,并有助于加快... 当前组织工程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还仅仅是初步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临床简单组织缺损,还有许多制约组织工程应用与发展的基本科学问题没有阐明。随着组织工程各个层面技术难题的逐个攻破,组织工程的内涵和外延将不断拓展,并有助于加快组织工程的产业化进程,促进临床应用。针对组织工程核心要素研究的不足,结合最新的组织工程研究进展,阐述了现代组织工程发展的趋势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种子细胞 支架材料组织工程生物反应器 工程器官
原文传递
以表皮干细胞与HaCaT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甘露 曹川 +2 位作者 李世荣 李建福 毋巨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977-1980,共4页
目的比较人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与人永生化角质细胞HaCaT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差异。方法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分选表皮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DK-SFM培养,取第2代备用;应用DK-SFM培养HaCaT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 目的比较人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与人永生化角质细胞HaCaT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差异。方法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分选表皮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DK-SFM培养,取第2代备用;应用DK-SFM培养HaCaT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备用;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真皮等价物(dermalequivalent);将上述备用的两种种子细胞分别接种在真皮替代物的表面,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先后进行浸没培养和气-液面器官型培养,从形态学、物理特性、HE染色等方面观察比较培养物的差异。结果以ESCs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收缩快,分层分化近似于正常皮肤,具有较好的张力和韧性。以HaCaT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分层少,生长慢,张力韧性较差。两种皮肤的直径都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缩短,且在3~7d各检测时相点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SCs比永生化的HaCaT细胞更适合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皮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HACAT细胞 组织工程皮肤
下载PDF
兔外周血MSC复合同种异体脱钙皮质骨修复软骨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继英 付维力 余家阔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4-129,共6页
目的:比较外周血(peripheral blood,PB)与骨髓(bone marrow,BM)来源MSC复合脱钙皮质骨基质(demineralized cortical bone matrix,DCBM)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为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参考。方法:获取分离培养的第三代兔PB-MS... 目的:比较外周血(peripheral blood,PB)与骨髓(bone marrow,BM)来源MSC复合脱钙皮质骨基质(demineralized cortical bone matrix,DCBM)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为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参考。方法:获取分离培养的第三代兔PB-MSC和BM-MSC,以2×107/ml的细胞密度接种于DCBM上。20只成年新西兰兔,构建股骨远端滑车关节面中心部大面积全层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I组:PB-MSC/DCBM复合物;II组:BM-MSC/DCBM复合物;III组:单纯DCBM支架组;IV组:空白缺损组。分别于术后24周、48周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评分、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其在体内修复软骨的效果。结果:移植后24周PB-MSC/DCBM组:修复区由半透明组织填充,局部有小的浅的凹陷,表面光整,稍低于周围正常软骨,与周围组织连接连续。BM-MSC/DCBM组的大体观察类似I组。单纯DCBM组:表面光整,与周围组织连续性不如I、II组。空白缺损组:仍有一大的缺损。48周PB-MSC/DCBM组和BM-MSC/DCBM组,缺损区基本不可见,充填好,表面光滑,基本和周围正常组织无界限,与周围软骨连续性好,软骨细胞外基质表达较多。组织学评分显示:在24周和48周两个时间点,PB-MSC/DCBM组和BM-MSC/DCBM组比较组间无差异,均显著高于单纯DCBM组和空白缺损组。结论:PB-MSC具备与BM-MSC相似的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 脱钙皮质骨 软骨缺损 组织工程软骨
下载PDF
新型纳米支架与神经干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继辉 姚猛 +5 位作者 王岩松 刘玉刚 隋福革 赵丛然 田飞鹏 何晓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19-426,共8页
背景:胶原作为脊髓组织工程的良好支架有利于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的黏附和生长,但机械性能较差,需要在制备时提高其基本性能,还应对种子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目的:分析胶原纳米组织工程支架的性能,检测其对神经干细胞凋亡行为... 背景:胶原作为脊髓组织工程的良好支架有利于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的黏附和生长,但机械性能较差,需要在制备时提高其基本性能,还应对种子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目的:分析胶原纳米组织工程支架的性能,检测其对神经干细胞凋亡行为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纤维定向排列及非定向排列的胶原纳米纤维膜,并对其进行表征。将新生SD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别与纤维定向排列及非定向排列的胶原纳米纤维膜共培养,并设置单独神经干细胞培养为对照,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及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定向及非定向胶原纳米纤维膜的直径及形貌均达到纳米组织工程支架标准,溶胀系数较高,孔隙率较高,力学性能佳。与对照组比较,两胶原纳米纤维膜组神经干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中bcl-2基因表达量明显增加,bax及Caspase-3基因表达明显下降;两胶原纳米纤维膜组神经干细胞凋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新型胶原纳米组织工程支架性能良好,能够抑制细胞凋亡,从基因表达水平调节神经干细胞的凋亡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纳米生物材料 胶原 纳米支架 纤维膜 组织工程支架 增殖 凋亡 分化 基因 神经干细胞 定向排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下载PDF
MSCs联合EPCs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邢立行 李智伟 +4 位作者 张中洲 王小义 姜慧娇 陈雪玲 吴向未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8-242,共5页
目的为了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联合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可行性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的作用。方法首先... 目的为了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联合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可行性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的作用。方法首先分离、培养、扩增小鼠骨髓来源的MSCs和EPCs。剪裁、消毒、胶原包埋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 acido,PGA)支架材料。按EPCs组、MSCs组、EPCs联合MSCs组、EPCs联合MSCs加b FGF培养组将各组细胞分别接种到处理过的PGA支架上制成细胞、PGA复合物,将以上制成的复合物在体外培养1周时分别用HE染色及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与PGA的相容性,培养8周时做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34、α-SMA蛋白水平,并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后分析细胞、PGA复合物培养情况及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1周时,大量细胞贴附在PGA支架纤维上,细胞与PGA相容性良好;8周时各分组免疫组织化学α-SMA染色均为阴性;联合组免疫组织化学CD34染色阳性,并评分明显高于EPCs组和MSCs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Cs组染色评分明显高于MSCs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FGF组与联合组之间染色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SCs联合EPCs可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两种细胞联合应用明显优于单种细胞应用,单独的b FGF应用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乙酸 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祖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组织工程化血管
下载PDF
用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构建猕猴组织工程化神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许扬滨 胡军 +3 位作者 江长青 杨光诗 朱家恺 刘小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6-138,i003,共4页
目的评价用自体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或许旺细胞(SCs)作种子细胞,与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构建的组织工程化外周神经修复猕猴尺神经4cm缺损的实验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资料。方法分别用4种移植物桥接猕猴4cm尺神经缺损。A组:种植自体MSC... 目的评价用自体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或许旺细胞(SCs)作种子细胞,与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构建的组织工程化外周神经修复猕猴尺神经4cm缺损的实验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资料。方法分别用4种移植物桥接猕猴4cm尺神经缺损。A组:种植自体MSCs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B组:种植自体SCs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C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D组:自体神经移植。通过功能学、神经电生理学及组织学指标评价各组修复神经缺损的效果。结果A、B组术后6个月能引起小鱼际肌群产生复合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复合动作电位的最大振幅、神经传导速度和再生的神经纤维数目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B、C、D组分别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自体源SCs或MSCs作种子细胞,与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构建的组织工程化外周神经修复猕猴4cm尺神经缺损,均能取得与自体神经移植相近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神经 组织工程化 去细胞 猕猴 实验研究 自体神经移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复合动作电位 尺神经缺损 神经电生理学 神经传导速度 种子细胞 神经修复 MSCs 许旺细胞 临床研究 指标评价 统计学 移植物 功能学 组织学
原文传递
红花黄色素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脏细胞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高燕 袁鲁亮 张海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677-2683,共7页
背景:红花黄色素有治疗糖尿病肾病等作用,能够保护肾脏功能,减少损害,延缓或阻止糖尿病肾病的发展。目的:进一步验证红花黄色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作用以及其对肾脏细胞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大鼠,随机分... 背景:红花黄色素有治疗糖尿病肾病等作用,能够保护肾脏功能,减少损害,延缓或阻止糖尿病肾病的发展。目的:进一步验证红花黄色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作用以及其对肾脏细胞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大鼠。实验组和模型组大鼠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建模成功后1周开始实验组大鼠每天给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27.8 mg/kg腹腔注射,1次/d,模型组和对照组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共给药23周。观察大鼠的各项肾脏相关生化指标、肾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以及肾脏组织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1实验组和模型组大鼠的肥大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模型组的24 h蛋白尿、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肌酐及尿素氮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24 h蛋白尿、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及尿素氮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24 h蛋白尿、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肌酐及尿素氮均低于模型组(P<0.05)。3模型组大鼠肾小球肥大,毛细血管的基底膜明显增厚,细胞增生,系膜增宽;对照组大鼠肾脏组织结构发现异常改变;实验组大鼠的肾脏组织病理学损害程度介于对照组和模型组之间。4实验组和模型组的肾脏组织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肾脏组织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结果说明,红花黄色素对糖尿病肾病的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阻断肾脏局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细胞损伤与修复模型 红花黄色素 糖尿病肾病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Ⅱ1 型受体
下载PDF
桥接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与掌侧锁定钢板修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22
9
作者 廉志明 杨晶 +3 位作者 张太良 马创 刘强 杨广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4期6590-6598,共9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于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多采用外固定架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这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目的:比较桥接外固定架联合克式针与掌侧锁定钢板修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术后影像学指标和功能结果。方法:收集2014...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于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多采用外固定架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这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目的:比较桥接外固定架联合克式针与掌侧锁定钢板修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术后影像学指标和功能结果。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显微修复重建外科收治的6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外固定组行桥接外固定架联合克式针治疗,内固定组行掌侧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通过随访比较2组患者术后影像学测量参数及腕关节功能指标,并采用Cooney功能评分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外固定组12-16个月,内固定组13-15个月。术后拍X射线片复查显示2组骨折均全部愈合;(2)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腕关节的旋前、旋后,背伸和桡偏活动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内固定更具优势。到6个月时这些差异有所减小,然而腕关节背伸、旋前活动度在内固定组仍较好。但术前及术后12个月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尽管内固定组的腕关节活动度更好,但是两组间的握力在1年随访期的任何时间点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3)结果发现,相比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治疗,掌侧锁定板固定在术后早期效果更佳,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种修复方式的临床评估结果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外固定器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骨植入物 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外固定 腕关节活动度 影像学指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Repairing articular cartilage defects with tissue-engineering cartilage in rabbits 被引量:15
10
作者 宋红星 李佛保 +4 位作者 沈惠良 廖威明 刘淼 王民 曹峻岭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6年第5期266-271,共6页
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ancellous bone matrix gelatin ( BMG ) engineered with allogeneic chondrocytes in repairing articular cartilage defects in rabbits. Methods: Chondrocytes were seeded onto ... 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ancellous bone matrix gelatin ( BMG ) engineered with allogeneic chondrocytes in repairing articular cartilage defects in rabbits. Methods: Chondrocytes were seeded onto threedimensional cancellous BMG and .cultured in vitro for 12 days to prepare BMG-chondrocyte complexes. Under anesthesia with 2.5% pentobarbital sodium ( lml/kg body weight), articular cartilage defects were made on the right knee joints of 38 healthy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regardless of sex, aged 4-5 months and weighing 2. 5-3 kg) and the defects were then treated with 2.5% trypsin. Then BMG-chondrocyte complex (Group A, n = 18), BMG (Group B, n =10), and nothing (Group C, n =10) were implanted into the cartilage defects, respectively. The repairing effects were assessed by macroscopic, histologic,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ic (TEM) observation, immunohistochemical examination and in situ hybridization detection, respectively, at 2, 4, 8, 12 and 24 weeks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Cancellous BMG was degraded within 8 weeks after operation. In Group A, lymphocyte infiltration was observed around the graft. At 24 weeks after operation, the cartilage defects were repaired by cartilagetissues and the articular cartilage and subchondral bone were soundly healed. Proteoglycan and type II collagen were detected in the matrix of the repaired tissues by Safranin-O 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espectively. In situ hybridization proved gene expression of type II collagen in the cytoplasm of chondrocytes in the repaired tissues, TEM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chondrocytes and cartilage matrix in repaired tissues were almost same as those in the normal articular cartilage. In Group B, the defects were repaired by cartilage-fibrous tissues. In Group C, the defects were repaired only by fibrous tissues. Conclusions : Cancellous BMG can be regarded as the natural cell scaffolds for 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 Articular cartilage defects can be repaired by can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tilage articular tissueenginEERING Bone matrix GELATIN
原文传递
高黏度与低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徐敏 张鸿升 +5 位作者 王继 唐福宇 黄承军 梁冬波 薛鸿 徐宝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4期5571-5576,共6页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已得到肯定,但骨水泥渗漏导致的相关并发症仍时有发生。目的:系统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中使用高黏度和低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性和并发症。方法:通过计算机...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已得到肯定,但骨水泥渗漏导致的相关并发症仍时有发生。目的:系统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中使用高黏度和低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性和并发症。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2016年12月)、Embase、以及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资源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检索年限从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同时手工检索相关的中英文骨科杂志。收集使用高黏度和低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然后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利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为系统评价工作者所提供的专用软件RevMan 5.2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6篇文献,均为经皮椎体成形术中使用高黏度和低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患者共554例,其中使用高黏度骨水泥278例,低黏度骨水泥276例;②2组病例术后疼痛症状均得到缓解,在术后邻近椎体骨折方面,2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但在改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体后凸Cobb角与预防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方面,经皮椎体成形术高黏度骨水泥组优于低黏度骨水泥组(P<0.05);④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皮椎体成形术中使用高黏度和低黏度骨水泥修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均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皆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与低黏度骨水泥相比,高黏度骨水泥在改善术后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体后凸Cobb角与预防骨水泥渗漏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骨折 压缩性 循证医学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高黏度骨水泥 低黏度骨水泥 经皮椎体成形术 压缩骨折 系统评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影响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 被引量:16
12
作者 高吉海 王江泉 吕东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1期4582-4588,共7页
背景:研究显示,置换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是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效果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受患者自身及外界等多种因素影响。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3年8月东营市人... 背景:研究显示,置换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是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效果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受患者自身及外界等多种因素影响。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3年8月东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及康复训练76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比较置换前、置换后6个月时的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膝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胫骨平台后倾角,同时记录术中股骨假体置换前后的股骨前髁偏距变化。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置换后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结论:(1)置换后6个月患者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膝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以及屈曲活动度均明显高于置换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置换前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置换前膝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置换前膝关节屈曲活动度、置换前胫骨平台后倾角以及置换前后股骨前髁偏距变化与置换后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呈正相关(P<0.05),体质量指数、内翻畸形角度与置换后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呈负相关(P<0.05);(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与置换后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呈负相关(P<0.05),置换前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置换前膝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及置换前胫骨平台后倾角与置换后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呈正相关(P<0.05);(4)结果提示,全膝关节置换能明显改善骨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而体质量指数、置换前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置换前膝关节目测类比评分、置换前胫骨平台后倾角以及置换前后股骨前髁偏距变化与全膝关节置换后关节功能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因素分析 统计学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全膝关节置换 影响因素 相关性
下载PDF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Ⅱ和亚洲股骨髓内钉内固定修复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连净 曾宪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1期4644-4650,共7页
背景:关于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比较多,但关于比较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Ⅱ和亚洲股骨髓内钉固定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研究不多。目的:探讨两种髓内钉PFNA-Ⅱ和亚洲... 背景:关于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比较多,但关于比较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Ⅱ和亚洲股骨髓内钉固定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研究不多。目的:探讨两种髓内钉PFNA-Ⅱ和亚洲股骨髓内钉固定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建立PFNA-Ⅱ和亚洲股骨髓内钉固定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三维有限元法分析股骨转子下骨折PFNA-Ⅱ固定和亚洲股骨髓内钉固定的应力分布和位移情况。结果与结论:(1)PFNA-Ⅱ髓内固定系统的整体最大应力、主钉最大应力和髋螺钉或螺旋刀片最大应力值均高于亚洲股骨髓内钉髓内固定系统,PFNA-Ⅱ髓内固定系统的远端锁钉最大应力值和股骨头表面最大应力值低于亚洲股骨髓内钉髓内固定系统;(2)PFNA-Ⅱ髓内固定系统的最大位移主要集中在大转子部和股骨头下极,亚洲股骨髓内钉髓内固定系统的最大位移主要集中在大转子部,PFNA-Ⅱ髓内固定系统的最大位移高于亚洲股骨髓内钉髓内固定系统的最大位移;PFNA-Ⅱ髓内固定系统的最大轴向分位移高于亚洲股骨髓内钉髓内固定系统;PFNA-Ⅱ髓内固定系统的最大矢状面分位移高于亚洲股骨髓内钉髓内固定系统的最大矢状面分位移;PFNA-Ⅱ髓内固定系统的最大冠状面分位移高于亚洲股骨髓内钉髓内固定系统的最大冠状面分位移;(3)PFNA-Ⅱ髓内固定系统的外侧裂隙、前方裂隙和后方裂隙均高于亚洲股骨髓内钉髓内固定系统的外侧裂隙、前方裂隙和后方裂隙,但差别不太明显;(4)PFNA-Ⅱ髓内固定系统的骨折断面最大应力值低于亚洲股骨髓内钉髓内固定系统的的骨折断面最大应力值;(5)结果表明,与PFNA-Ⅱ髓内固定系统相比,亚洲股骨髓内钉固定股骨转子下骨折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老年 股骨转子下骨折 内固定 髓内钉 PFNA-Ⅱ 亚洲股骨髓内钉 三维有限元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膝关节半月板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动态仿真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文栋 杨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1期4658-4664,共7页
背景:目前虽然膝关节半月板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的研究已有报道,对半月板的生物力学变化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动态仿真模拟在同一载荷条件下屈曲过程中膝关节半月板生物力学分析的报道较少。目的:应用有限元法动态仿真模拟并分析不... 背景:目前虽然膝关节半月板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的研究已有报道,对半月板的生物力学变化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动态仿真模拟在同一载荷条件下屈曲过程中膝关节半月板生物力学分析的报道较少。目的:应用有限元法动态仿真模拟并分析不同屈曲角度下膝关节半月板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基于正常成人志愿者膝关节MRI数据,运用医学有限元仿真软件Mimics 10.01及逆向工程软件Rapidform XOR3重建全膝关节半月板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运用高级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 6.10-1仿真模拟分析该模型在承载300 N垂直载荷下屈曲过程中的生物力学变化。结果与结论:(1)膝关节屈曲0°,30°,60°,90°时,随着角度的增加,最大应力点从内侧半月板后角胫骨附着面前缘移动到外侧半月板前角胫骨附着面后缘,且外侧半月板应力范围大于内侧半月板;(2)膝关节屈曲0°,30°,60°,90°时,随着角度的增加,最大位移点从接近内侧半月板内缘中点的地方移动到外侧半月板前外上缘,且外侧半月板的位移范围较内侧半月板位移大;(3)结果提示,半月板是膝关节屈曲过程中主要的承重结构,运动过程中外侧半月板的损伤率大于内侧半月板,与此处应力及位移较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半月板 胫骨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半月板 三维有限元 动态仿真 位移 应力
下载PDF
经伤椎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评价 被引量:13
15
作者 屈鹏 王文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4期7125-7130,共6页
背景:传统修复单椎体胸腰椎骨折常采用跨伤椎4钉固定,由于存在"平行四边形效应"及"悬挂效应",容易发生内固定失败,复位高度及矫正角度丢失等并发症,而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可避免或减少上述并发症发生。目的:探讨... 背景:传统修复单椎体胸腰椎骨折常采用跨伤椎4钉固定,由于存在"平行四边形效应"及"悬挂效应",容易发生内固定失败,复位高度及矫正角度丢失等并发症,而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可避免或减少上述并发症发生。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单椎体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23例,损伤节段为T11-L2,平均年龄47.8岁,所有患者均在受伤后10 d内接受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和相邻上下椎椎弓根螺钉6枚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修复效果,包括术后短期并发症、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及后凸Cobb角,以及脊髓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23例患者随访4-15个月,所有病例治疗后短期内(4-15个月)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未出现钉棒断裂及内固定松动等情况。治疗后及末次随访所测得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及后凸Cobb角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项指标末次随访与治疗后相比稍有反弹,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大部分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有所恢复。提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单节段胸腰椎骨折,能够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及矫正后凸畸形,并能保持矫正效果,钉棒断裂发生率低,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 椎弓根螺钉 COBB角 内固定
下载PDF
异种脱蛋白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制备及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雷 李起鸿 +2 位作者 唐康来 杨柳 简月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制备及研究可供临床使用的异种脱蛋白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方法对猪肋骨进行一系列理化处理,制成脱蛋白骨,并对其进行组织学、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能量散射分析、微量凯氏定氮及力学性能测定。结果脱蛋白骨间... 目的制备及研究可供临床使用的异种脱蛋白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方法对猪肋骨进行一系列理化处理,制成脱蛋白骨,并对其进行组织学、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能量散射分析、微量凯氏定氮及力学性能测定。结果脱蛋白骨间质胶原纤维染色阳性,黏蛋白染色阴性,而新鲜骨组织黏蛋白及胶原染色均阳性。脱蛋白骨保持原骨组织的天然网状孔隙系统,孔径为(472.5 l±7.02)μm,孔隙率为(78.15%±6.45%),脱蛋白骨红外光谱显示胶原存在,无脂肪。新鲜骨与脱蛋白骨皆为曲线型羟基磷灰石图谱,Ca/P比分别为(1.71±0.95)、(1.68±0.76),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6.6%±2.23%)、(19.1%±2.14%),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脱蛋白骨除弹性模量比新鲜骨升高外,压缩破坏载荷及破坏极限载荷与新鲜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制备的脱蛋白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理化性质及力学强度符合理想支架材料要求。其免疫原性有待于进一步实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骨 脱蛋白 理化性能 支架材料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三种内固定方式修复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夏志锋 梁明 +1 位作者 李亚峰 曾冠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1期4630-4636,共7页
背景:有限元法在股骨颈骨折中被广泛应用,但对股骨颈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研究不多。目的:有限元法分析股骨颈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对志愿者股骨进行CT扫描,扫描厚度为0.6 mm,从股骨大转子上方开始进行扫描,扫描数据... 背景:有限元法在股骨颈骨折中被广泛应用,但对股骨颈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研究不多。目的:有限元法分析股骨颈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对志愿者股骨进行CT扫描,扫描厚度为0.6 mm,从股骨大转子上方开始进行扫描,扫描数据保存为.DICOM格式。将右侧股骨近端数据导入到Mimics软件,按照PauwelsⅠ型骨折截骨。建立2枚拉力螺钉模型、全螺纹空心螺钉模型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模型3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股骨颈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模型的应力分布、应力集中部位、位移分布以及最大位移情况。结果与结论:(1)2枚拉力螺钉模型的最大应力值最大,全螺纹空心螺钉模型的最大应力值最小。2枚拉力螺钉模型、全螺纹空心螺钉模型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模型的最大应力均集中在骨折的内固定端;(2)2枚拉力螺钉模型的股骨最大应力值最大,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模型的股骨最大应力值最小。2枚拉力螺钉模型、全螺纹空心螺钉模型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模型的股骨最大应力均集中在股骨内侧小转子附近以及股骨内侧和内固定接触处;(3)2枚拉力螺钉模型的最大位移值最大,全螺纹空心螺钉模型的最大位移值最小,2枚拉力螺钉模型、全螺纹空心螺钉模型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模型的最大位移均在股骨头处;(4)2枚拉力螺钉模型的内固定处最大位移值最大,全螺纹空心螺钉模型的内固定处最大位移值最小。2枚拉力螺钉模型的股骨头处最大位移值最大,全螺纹空心螺钉模型的股骨头处的最大位移值最小;(5)结果表明,对于PauwelsⅠ型骨折而言,全螺纹空心螺钉的内固定效果优于其他2种内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有限元分析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经转染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RNA的表达 被引量:7
18
作者 金丹 曾位森 +4 位作者 裴国献 齐凤菊 魏宽海 王珂 陈滨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7,hBMP-7)逆转录病毒载体并检测经逆转录病毒介导基因转染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MSCs)mRNA的表达。方法构建hBMP-7逆转录病毒载体后利... 目的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7,hBMP-7)逆转录病毒载体并检测经逆转录病毒介导基因转染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MSCs)mRNA的表达。方法构建hBMP-7逆转录病毒载体后利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转染包装细胞PT67,制备含目的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液并感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原位杂交、RT-PCR检测hBMP-7mRNA在MSCs中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hBMP-7逆转录病毒载体,经hBMP-7基因转染的MSCs可表达外源性BMP-7mRNA。结论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方法可以将hBMP-7转染至MSCs中并表达外源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表达 组织工程 mRNA HBMP-7 基因转染
下载PDF
从进化论角度探讨干细胞分化及其干细胞巢分布规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建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0期7571-7578,共8页
背景: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等越来越多的干细胞被发现,目前尚未出现关于干细胞分类和干细胞分化的统一理论;造血干细胞巢、肠上皮干细胞巢和毛囊干细胞巢等越来越多的干细胞巢被发现,目前尚未出现公认的干细胞巢形成... 背景: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等越来越多的干细胞被发现,目前尚未出现关于干细胞分类和干细胞分化的统一理论;造血干细胞巢、肠上皮干细胞巢和毛囊干细胞巢等越来越多的干细胞巢被发现,目前尚未出现公认的干细胞巢形成和分布的统一理论;20年过去了,"不同种类干细胞巢的有序分布构成中医经络系统"的观点未能得到干细胞研究者(特别是中国的)重视。目的:从进化论角度探讨干细胞分化及其干细胞巢分布规律。方法:参阅《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理论著作和人体解剖学著作,再一次从中医经络学说方向阐明干细胞巢在组织中的分布规律。参阅现代动物分类学著作,根据生物重演律、物种进化树和中医经络学说等探讨干细胞分化的规律。结果与结论:高等动物胚胎发育的三胚层阶段以极其简洁的方式直接跨越其无脊椎动物祖先的演化史,生物重演律描述的基本对象首先应该是两条干细胞分化链C_1~1→C_(32)~1→C_(64)~1→C_(448)~1→C_(448)~1×C_n^1=C_(448n)~1(n≤7)和C_1~1→C_7~1→C_(448n)~1(n≤7)和经络系统中干细胞巢分布的演变。现今公认的物种进化树将后口动物的祖先设想为某种原始两侧对称动物是完全错误的,从干细胞分化角度来看违背了达尔文进化论原理,物种进化树不可能分叉形成顶部互不相干的两大分支——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蟑螂、矛尾鱼和银杏等不可能是活化石,物种的起源是多源的,物种的进化是多层次波浪式向前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分化 腧穴 干细胞巢分布 经络 干细胞分化 等级 板块 整体性 四色定理 诱导多能干细胞 癌症干细胞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镇痛:加巴喷丁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郭秀珍 高斌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4期7114-7119,共6页
背景:传统的镇痛方法虽然能够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疼痛,但是预后较差,药物依赖性较强。因此,临床上研究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对于全膝关节置换的镇痛效果。方法:从内蒙古... 背景:传统的镇痛方法虽然能够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疼痛,但是预后较差,药物依赖性较强。因此,临床上研究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对于全膝关节置换的镇痛效果。方法: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的48例患者进行研究,均采用全身麻醉方式,且麻醉前行股神经阻滞,置换后连接镇痛泵。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多模式镇痛,试验组采用加巴喷丁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采用静息、活动目测类比评分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观察患者置换后生活质量、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结果与结论:两组置换前静息痛和活动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置换后疼痛随着时间延长目测类比评分降低,试验组置换后1,3,7 d以及1个月静息痛和活动痛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置换后3-7 d膝关节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试验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46%,P<0.05)。提示在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实施加巴喷丁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理想,尤其是48 h内急性疼痛者,能够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加巴喷丁 连续股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 围手术期 镇痛效果 生活质量 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