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负荷跨音压气机叶尖间隙流动的数值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10
1
作者 敬荣强 李泯江 桂幸民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27-831,共5页
利用自行开发的叶轮机三维数值模拟软件对高负荷跨音压气机ATS-2转子进行了带叶尖间隙的三维流动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得到的流场结构与实验结果一致。对粘性与无粘结果的比较显示,由泄漏流所产生的激... 利用自行开发的叶轮机三维数值模拟软件对高负荷跨音压气机ATS-2转子进行了带叶尖间隙的三维流动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得到的流场结构与实验结果一致。对粘性与无粘结果的比较显示,由泄漏流所产生的激波后阻塞区是由激波-漏流干扰所致,粘性的作用将削弱其面积和强度。随叶尖间隙增大,激波后阻塞区的径向和轴向尺度增大,压比、效率和流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推进系统 数值模拟 叶尖间隙流动 跨音压气机 转子
下载PDF
泵喷推进器导管脉动压力特性研究
2
作者 季雪芹 张晓嵩 +1 位作者 杨晨俊 董小倩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共12页
在空泡水筒中开展均匀来流及无空泡状态下的泵喷推进器导管内壁面脉动压力测量,通过快速傅立叶分析获得导管内表面沿轴向、叶梢弦向及导管周向的脉动压力分布规律及频谱特征,结合黏流CFD模拟分析叶梢间隙流动的特征。叶梢分离涡是影响... 在空泡水筒中开展均匀来流及无空泡状态下的泵喷推进器导管内壁面脉动压力测量,通过快速傅立叶分析获得导管内表面沿轴向、叶梢弦向及导管周向的脉动压力分布规律及频谱特征,结合黏流CFD模拟分析叶梢间隙流动的特征。叶梢分离涡是影响导管内壁脉动压力的主要因素,叶梢区域最为明显,从导边到弦长中部脉动压力幅值较大。转子叶梢附近的后倾增加时,导管内表面脉动压力幅值增大;前倾增加时,导管内表面脉动压力幅值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喷推进器 脉动压力 间隙流动 叶梢纵倾
原文传递
转子叶尖间隙对高负荷压气机性能影响的数值计算和试验验证 被引量:1
3
作者 魏崃 尹松 +1 位作者 郭海宁 高山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18,共5页
为了研究高负荷压气机转子叶尖间隙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软件NUMECA对某4级压气机和其中的1个典型级进行了不同间隙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当间隙超过叶高的0.52%后,叶尖流场出现堵塞,喘点压比衰减速度开始加剧,直至5.24%性... 为了研究高负荷压气机转子叶尖间隙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软件NUMECA对某4级压气机和其中的1个典型级进行了不同间隙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当间隙超过叶高的0.52%后,叶尖流场出现堵塞,喘点压比衰减速度开始加剧,直至5.24%性能衰减速度逐渐减弱;在多级环境中,4级压气机间隙增大叶高的0.5%,喘点压比降低了约0.6%~4.3%,间隙增大的叶排作功能力降低是压气机喘点总压比降低的主要原因,其中前2级间隙增大对总性能影响较大。同时,通过4级压气机试验验证了间隙对性能的影响,验证结果表明:间隙增大叶高的0.78%后,4级压气机喘点压比和峰值效率分别降低了1.4%和0.4%,在65%~88%叶高时的压比和效率的性能衰减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叶尖间隙 高负荷压气机 泄漏流 数值计算 试验验证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水翼端部间隙泄漏流的压降及黏性损失机理
4
作者 向秋杰 陈为升 +1 位作者 黎耀军 刘竹青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97-2308,共12页
叶顶泄漏流产生的局部压降及黏性损失是导致轴流式水力机械效率下降和轮缘间隙空化的主要原因.为探明间隙泄漏流的黏性损失特性和低压形成机制,以NACA0009水翼为对象,采用超大涡模拟方法(VLES)对翼端间隙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基于平均流动... 叶顶泄漏流产生的局部压降及黏性损失是导致轴流式水力机械效率下降和轮缘间隙空化的主要原因.为探明间隙泄漏流的黏性损失特性和低压形成机制,以NACA0009水翼为对象,采用超大涡模拟方法(VLES)对翼端间隙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基于平均流动动能转换与输运分析,提出了间隙区黏性损失定量计算模型,研究了翼端间隙区湍动能生成、黏性损失和压降的产生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间隙区存在间隙分离涡(TSV)、间隙泄漏涡(TLV)和诱导涡(IV)等流动结构;湍动能生成是导致TSV内压降的主导因素,TLV内压降则主要受湍动能生成和平均动能的对流和扩散效应影响;湍动能耗散导致的翼端区域黏性损失占间隙区黏性损失总量的91.2%.间隙区不同流动结构对湍动能生成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水翼吸力面的强剪切效应主要生成湍动能的■分量,而TLV,TSV和IV等间隙涡结构则主要生成湍动能的■和■分量;湍动能产生机制分析表明,湍动能生成项分量Pvw是TLV和TSV中湍动能生成的主导因素,减小TSV和TLV内的速度梯度■,可有效降低湍动能生成,进而减少翼端区域因湍流耗散导致的黏性损失.研究结果可为间隙流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翼 超大涡模拟 黏性损失 压降 间隙流
下载PDF
叶顶间隙对非定常激振力及下游静子振动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文安健 罗晓天 +1 位作者 马威 滕金芳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75,共8页
压气机叶片叶顶间隙会产生泄漏流,对非定常流动及下游静子会产生一定影响。为研究不同叶顶间隙下非定常气流激振力以及静子叶片振动响应,对不同叶顶间隙下单级压气机的非定常流动进行计算。随后分析非定常结果的流动特性。再利用快速傅... 压气机叶片叶顶间隙会产生泄漏流,对非定常流动及下游静子会产生一定影响。为研究不同叶顶间隙下非定常气流激振力以及静子叶片振动响应,对不同叶顶间隙下单级压气机的非定常流动进行计算。随后分析非定常结果的流动特性。再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静子表面的非定常激振力进行频谱分析,并将按不同频率分阶的载荷加载到静叶上以求解振动响应。非定常结果表明随叶顶间隙增大,效率和压比与之呈线性递减关系,叶片表面时间平均的压力也随之降低。而激振力的频域结果表明,激振力主要频率与叶片通过频率接近,且一阶激振力效应最大。振动响应结果显示随叶顶间隙增加,振动幅值有所降低,但在20%~40%叶高处有非线性现象,位移波谷有轻微下降。且前三阶响应结果接近静叶第3阶,第8阶和第17阶模态振型,频率相差为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顶间隙 非定常流动 气动激振力 振动 快速傅里叶变换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IP-CLEARANCE FLOW IN CASCADE
6
作者 Chen Long, Yang Chen jun, Wang Guo qiangSchool of Naval Architecture and Ocean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03年第1期62-66,共5页
The tip-clearance flow in a cascade was numerically simulated by solving theRANS equations of incompressible fluids. The computational model was based upon the artificialcompressibility formulation proposed by Chorin.... The tip-clearance flow in a cascade was numerically simulated by solving theRANS equations of incompressible fluids. The computational model was based upon the artificialcompressibility formulation proposed by Chorin. The Baldwin-Lomax turbulence model was used to makethe governing equations closed. For the specific structure of tip-clearance flow, a multi-block gridstructure was adopted to facilitate numerical compulations. The comparison of numerical resultswith experimental data indicates that the present method is capable of simulating tip-clearanceflows with satisfactory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cade flow tip-clearance flow multi-block grid structure
原文传递
螺棱间隙对单螺杆食品挤压膨化机熔体输送影响数值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欢欢 陈海英 崔政伟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8-72,76,共6页
采用POLYFLOW软件对单螺杆挤压膨化机中食品熔体的三维等温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合粒子示踪技术,探索不同螺棱间隙(0.4,0.8,1.2mm)对食品熔体流场和混合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螺棱间隙的减小,螺棱顶端的剪切速率增大,食品熔体平均黏... 采用POLYFLOW软件对单螺杆挤压膨化机中食品熔体的三维等温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合粒子示踪技术,探索不同螺棱间隙(0.4,0.8,1.2mm)对食品熔体流场和混合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螺棱间隙的减小,螺棱顶端的剪切速率增大,食品熔体平均黏度变小,螺杆的轴向输送能力变差;随着螺棱间隙的增大,食品熔体的停留时间先增后减,分散混合能力变差。当螺棱间隙增至1.2mm时,物料停留时间反而比间隙值为0.4 mm时长,说明螺棱间隙过大,食品物料的停留时间将难以控制,同时对各物料组分的混合效果也较差。螺棱间隙对熔体流场和混合特性均有一定的影响,螺棱间隙为0.8mm时,既能保证对熔体的输送能力,又能保证良好的流场分布和混合效果,为比较理想的螺棱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棱间隙 流场 混合特性 数值分析
下载PDF
轴流泵叶顶间隙流动的计算流体动力分析 被引量:47
8
作者 梁开洪 张克危 许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36-38,共3页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 (CFD)技术对轴流泵叶顶间隙流动进行数值模拟 ,对比分析了宽度为叶轮直径的 0% ,0 .1 % ,0 .2 %及 0 .3%四种不同间隙下轴流泵的能量特性 ,并对间隙内的速度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 .该数值模拟捕捉到了叶顶间隙的泄漏流...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 (CFD)技术对轴流泵叶顶间隙流动进行数值模拟 ,对比分析了宽度为叶轮直径的 0% ,0 .1 % ,0 .2 %及 0 .3%四种不同间隙下轴流泵的能量特性 ,并对间隙内的速度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 .该数值模拟捕捉到了叶顶间隙的泄漏流动及泄漏涡 ,得到了比较完整的能量特性图表并与实验数据吻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泵 叶顶间隙 计算流体动力 数值模拟 泄漏流动 泄漏涡 能量特性
下载PDF
离心叶轮机械内部流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9
作者 刘瑞韬 徐忠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8-532,共15页
随着测量技术及数值算法的不断进步,叶轮机械内部流动研究有了很多新的进展.本文就半个世纪以来离心叶轮机械内部流动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进行了评述,根据作者掌握的文献,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展开综述:叶轮内部流动、叶顶间隙泄漏流动、... 随着测量技术及数值算法的不断进步,叶轮机械内部流动研究有了很多新的进展.本文就半个世纪以来离心叶轮机械内部流动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进行了评述,根据作者掌握的文献,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展开综述:叶轮内部流动、叶顶间隙泄漏流动、扩压器内部流动及叶轮与扩压器相互作用的非稳态流动等等.文中分别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在上述流动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指出了这些研究的特点及其不足,分析了我国在这些领域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并结合作者自己的研究工作对离心叶轮机械内流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叶轮机械 内部流动 泄漏流动 扩压器 非稳态流动 通流速度分布
下载PDF
叶顶凹槽形态对动叶气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10
作者 高杰 郑群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8-226,共9页
应用数值方法联合标准k-ω两方程湍流模型求解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组,研究了GE-E3发动机第1级动叶片顶部凹槽、凹槽内布置流向肋条以及凹槽内布置横向肋条3种不同的涡轮叶顶结构对动叶顶部泄漏流动以及动叶气动性能的影响。首先... 应用数值方法联合标准k-ω两方程湍流模型求解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组,研究了GE-E3发动机第1级动叶片顶部凹槽、凹槽内布置流向肋条以及凹槽内布置横向肋条3种不同的涡轮叶顶结构对动叶顶部泄漏流动以及动叶气动性能的影响。首先详细分析了不同叶顶结构间隙内泄漏流场以及损失分布,接着研究了不同间隙下不同叶顶结构对动叶总体性能的影响,最后对凹槽内布置横向肋条叶顶结构的变工况特性也进行了分析。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叶顶凹槽内布置肋条增加了间隙泄漏流动阻力,减小了间隙泄漏流量,其中,凹槽内布置正对着泄漏流方向的横向肋条显著降低了叶顶间隙泄漏流量,从而获得最好的气动性能,尤其在大间隙时更为明显;凹槽内布置横向肋条也具有较好的变工况性能;适当的叶顶结构可以在不影响转子叶片做功能力的前提下使得泄漏流利用凹槽和肋条的侧壁向叶片额外输出有用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 凹槽 间隙高度 叶顶泄漏流 肋条 攻角
原文传递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TIP CLEARANCE FLOWS ON THE UNSTEADY CAVITATING FLOWS IN A THREE- D IMENSIONAL INDUCER 被引量:30
11
作者 OKITA K. UGAJIN H. MATSUMOTO Y.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1期34-40,共7页
To clarify the influences of the tip clearance flows on the unsteady cavitating flow, the three-dimensional unsteady cavitating flows through both the two-dimensional cascades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inducer with an... To clarify the influences of the tip clearance flows on the unsteady cavitating flow, the three-dimensional unsteady cavitating flows through both the two-dimensional cascades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inducer with and without tip clearance are performed numerically.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for the compressible fluid flow with the DES turbulence model are employed with the assumption of the isentropic process of liquid phase. The evolution of cavities is represented as the source/sink of vapor phase. The basic equations in the curve linear coordinate are solved by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As the results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cavitating flows through the two-dimensional cascades, the tip clearance flows from the pressure side to the suction side of the blade produces the tip vortex cavitation, which affects the sheet cavitation on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next blade and enhances the blockage effect near the casing than the flows without tip clearance.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case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inducer, the large backflow cavitation is observed around the inlet of the inducer, where the cavities are developed on the casing by the tip clearance flows. The large pressure gradient between the non-cavitating pressure side and the cavitating suction side enhances the tip clearance flows. The calculation considering the tip clearance reproduces the developed cavitation region similar to that of experimental visualizations. Additionally, the backflow cavitation rotates with the speed slower than the rotation speed of the inducer. Then, the rotation of backflow cavitation causes the periodic fluctuation of the outlet pressure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inlet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VITATION INDUCER tip clearance flow numerical analysis
原文传递
二次流与叶顶间隙损失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石宝龙 岂兴明 +1 位作者 矫津毅 杨荣如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96-1100,共5页
叶顶间隙二次流在高压涡轮总损失中占据了较大比重.针对某型航空发动机的结构特点,研究了涡轮叶顶间隙结构对性能影响的机理.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的较好.流场细节分析表明:在叶顶间隙流通面积相同情况下,台阶型、渐缩型间隙优于直线... 叶顶间隙二次流在高压涡轮总损失中占据了较大比重.针对某型航空发动机的结构特点,研究了涡轮叶顶间隙结构对性能影响的机理.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的较好.流场细节分析表明:在叶顶间隙流通面积相同情况下,台阶型、渐缩型间隙优于直线型,凸/凹型间隙效率最低;渐缩型间隙在叶片前半轴弦受到上通道涡的抑制,减少了叶顶间隙泄漏涡的强度和范围;凸型间隙在叶片前缘引起了流动分离,凹型间隙存在一高速区,增加了二次流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顶间隙 航空发动机 高压涡轮 二次流 数值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叶顶间隙对斜流泵性能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黎义斌 胡鹏林 +2 位作者 李仁年 李鹏辉 毕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86-93,F0003,共9页
斜流泵具有高效,启动特性好,运行工况宽等特点。目前斜流泵设计时,无法定量评估叶顶间隙对性能影响的敏感性。为了揭示不同叶顶间隙值对斜流泵内部流场和性能的影响,给定叶顶间隙选取的范围。分别选取无叶顶间隙和叶顶间隙分别为0.5,1.0... 斜流泵具有高效,启动特性好,运行工况宽等特点。目前斜流泵设计时,无法定量评估叶顶间隙对性能影响的敏感性。为了揭示不同叶顶间隙值对斜流泵内部流场和性能的影响,给定叶顶间隙选取的范围。分别选取无叶顶间隙和叶顶间隙分别为0.5,1.0,1.5 mm共4种设计方案的斜流泵为对象,基于剪切压力传输模型(shear stress transport,SST k-ω)湍流模型,SIMPLEC算法与块结构化网格,对斜流泵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叶顶间隙为0.5 mm时,可以有效抑制斜流泵的扬程-流量正斜率特性,此时斜流泵的效率值最高;无叶顶间隙时,斜流泵扬程-流量正斜率特性较为明显;叶顶间隙为1 mm时,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SST k-ω模型可较好模拟斜流泵叶顶间隙区流动特征,性能预估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在小流量工况下,叶顶间隙为0.5 mm可有效抑制斜流泵的正斜率不稳定特性。小叶顶间隙0.5mm时,斜流泵水力性能最优;叶顶间隙增大时,叶顶泄漏流动逐渐显著,叶轮出口近壁区轴面流速和涡量分布规律显著变化,表明叶顶间隙直接影响叶轮轴面速度分布规律和叶片负荷分布规律,由于受壁面摩擦阻力和液体黏滞阻力的影响,叶轮轮毂和叶顶间隙侧的叶轮轴面速度较小;叶顶间隙增大时,叶轮轮毂和叶顶间隙侧叶片负荷急剧衰减,影响叶片的做功能力。同时,叶顶泄漏流动区域与叶片主流区域的掺混效应,使叶片轮缘的低速区扩展到叶轮流道内部的主流区域,引起叶轮流道内部主流流动的堵塞效应,产生二次流动、漩涡等流动不稳定现象。上述研究结果,揭示了叶顶间隙对斜流泵内部流场和性能的影响机理,为斜流泵叶顶间隙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分析 流场 斜流泵 叶顶间隙 泄漏流动 外特性
下载PDF
轴流泵叶顶间隙空化流可视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忠 杨敏官 +1 位作者 姬凯 高波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15-1318,共4页
运用高速数码摄像系统对比转速为700的轴流泵在最优工况流量下不同空化程度时的叶顶间隙内空化流动进行拍摄实验,捕捉到空化发生位置和空泡团形态随空化程度变化的演变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叶顶间隙内空化发生的初始位置位于叶顶翼型头部... 运用高速数码摄像系统对比转速为700的轴流泵在最优工况流量下不同空化程度时的叶顶间隙内空化流动进行拍摄实验,捕捉到空化发生位置和空泡团形态随空化程度变化的演变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叶顶间隙内空化发生的初始位置位于叶顶翼型头部,空泡团为沿叶片工作面向背面旋转的旋涡空化,旋转轴和圆周方向基本一致;随着泵汽蚀余量的降低,空化发生位置和空泡团与叶顶翼型粘连的区域均呈由叶顶翼型头部向尾部延伸发展的趋势;当泵发生汽蚀时,空化发生位置覆盖整个叶顶翼型,间隙空泡团和叶片背面空泡团相掺混,对叶轮流道内液相主流产生强烈干扰,导致泵能量性能急剧下降。研究结果为轴流泵叶顶间隙内空化发生及发展过程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泵 叶顶间隙 空化流 可视化
原文传递
间隙高度对涡轮叶顶间隙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牛茂升 臧述升 黄名海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5-939,共5页
叶顶间隙流动是导致涡轮动叶中产生流动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某动力涡轮第一级内三维流动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流体在经过动叶叶顶间隙以后在约25%叶顶轴向弦长处(τ=3 mm)在叶顶与吸力边夹角处卷起形成间隙涡,造成流动阻塞,同时在间... 叶顶间隙流动是导致涡轮动叶中产生流动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某动力涡轮第一级内三维流动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流体在经过动叶叶顶间隙以后在约25%叶顶轴向弦长处(τ=3 mm)在叶顶与吸力边夹角处卷起形成间隙涡,造成流动阻塞,同时在间隙内叶片顶部10%叶顶轴向弦长处(τ=3 mm)开始在压力边出现叶顶分离涡,使得间隙流动损失增加。随着间隙高度增大,通过间隙的流量增加,间隙涡形成位置后移,间隙涡、叶顶分离涡尺寸变大,在流道内影响范围增大,导致流动损失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动叶 叶顶间隙流动 间隙涡 叶顶分离涡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离心压缩机叶顶两相流动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赵航 邓清华 +2 位作者 黄雯婷 郑宽宽 丰镇平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33-1436,共4页
对带有叶顶间隙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离心压缩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分析叶顶间隙内流动的基础上,研究了叶顶区域二氧化碳两相流动形成与发展的机理,对比分析了不同叶顶间隙对叶顶两相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引射"与"叶顶前... 对带有叶顶间隙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离心压缩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分析叶顶间隙内流动的基础上,研究了叶顶区域二氧化碳两相流动形成与发展的机理,对比分析了不同叶顶间隙对叶顶两相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引射"与"叶顶前缘脱落涡"的共同作用下,主、分流叶片叶顶前缘具有明显的低压、低温区域,二氧化碳进入两相区;在叶顶前缘尖角处,工质具有产生"凝结"的可能性。叶顶间隙泄漏涡对叶顶两相区域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明显的抑制与削弱作用。随着叶顶间隙的增加,主叶片顶部前缘两相流区域分布及趋势基本相同,但前缘尖角位置低温、低压现象更加明显,可能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凝结"现象。同时,叶顶间隙的增加可以有效减小分流叶片顶部两相流区范围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离心压缩机 叶顶间隙 两相区 凝结
原文传递
叶尖泄漏与压气机叶栅三维角区分离相互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韩少冰 钟兢军 +1 位作者 陆华伟 阚晓旭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7-193,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揭示叶顶泄漏与压气机叶栅三维角区分离流动的相互作用机制,采用五孔气动探针测量了叶栅出口截面气动参数,并对机匣端壁静压进行了测量,详细分析了不同间隙尺寸及来流角度时压气机叶栅间隙流对角区三维分离流动的影响机理。... 为了进一步揭示叶顶泄漏与压气机叶栅三维角区分离流动的相互作用机制,采用五孔气动探针测量了叶栅出口截面气动参数,并对机匣端壁静压进行了测量,详细分析了不同间隙尺寸及来流角度时压气机叶栅间隙流对角区三维分离流动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大小叶顶间隙引入的泄漏流阻止了端壁二次流动与叶片吸力面附面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移除了三维角区分离,改善了叶栅性能。随着叶顶间隙尺寸及叶栅内气流折转程度的增加,叶顶泄漏涡与上通道涡间的相互作用程度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叶栅 间隙流动 三维分离 来流角度
下载PDF
叶顶间隙对离心压气机性能和流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赵会晶 席光 +1 位作者 段亚飞 王志恒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53-1460,共8页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叶顶间隙大小对离心压气机总体性能及流场的影响,并利用非接触式光纤位移传感器对压气机工作时叶轮的叶顶间隙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压气机运行过程中叶顶间隙变小,而且叶顶间隙随时间波动.叶顶间隙增大将降低压气机...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叶顶间隙大小对离心压气机总体性能及流场的影响,并利用非接触式光纤位移传感器对压气机工作时叶轮的叶顶间隙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压气机运行过程中叶顶间隙变小,而且叶顶间隙随时间波动.叶顶间隙增大将降低压气机的压比和效率,并且随转速升高,这一效果更明显。同时,流场分析发现,随流量减小,泄漏流的影响区域逐渐向上游移动,叶顶间隙增大使泄漏流的影响区域增大且静压损失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顶间隙 转速 泄漏流 静压
原文传递
叶顶间隙对轴流压气机性能及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孙海鸥 叶楠 +2 位作者 王纪达 宫宇 王忠义 《航空发动机》 2014年第3期1-7,共7页
针对由磨损、机械损伤等因素造成的动叶叶顶间隙变化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以某已知参数的1.5级压气机为研究对象,采用NUMECA软件分别对不同大小的均匀及非均匀间隙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改变背压条件,设定均匀及非均匀情况下不同的叶... 针对由磨损、机械损伤等因素造成的动叶叶顶间隙变化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以某已知参数的1.5级压气机为研究对象,采用NUMECA软件分别对不同大小的均匀及非均匀间隙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改变背压条件,设定均匀及非均匀情况下不同的叶顶间隙值,模拟了变工况下压气机的气动性能,绘制了压气机流量特性线;同时分析了不同叶顶间隙对内部流场及流动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动叶叶顶间隙增大时压气机的效率、压比等出现了衰退,且不同间隙情况对性能衰退程度的影响也不同,这对压气机非设计工况下的性能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压气机 叶顶间隙 性能 流场 数值模拟 航空发动机 效率
下载PDF
叶尖间隙高度对某高压涡轮级损失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大磊 朴英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9-175,共7页
利用三维湍流数值模拟方法模拟某一级跨声速高压涡轮流场,研究转子叶片叶尖间隙高度对涡轮性能及二次流动损失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子叶尖间隙高度对涡轮性能影响明显,随着间隙高度的增加涡轮效率明显降低,但效率的降低速度与间... 利用三维湍流数值模拟方法模拟某一级跨声速高压涡轮流场,研究转子叶片叶尖间隙高度对涡轮性能及二次流动损失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子叶尖间隙高度对涡轮性能影响明显,随着间隙高度的增加涡轮效率明显降低,但效率的降低速度与间隙高度并非简单线性关系,间隙高度增加1%相对叶高,涡轮性能最快下降1.8%.分析表明:涡轮转子间隙高度变化主要影响转子叶栅通道上部流动并对通道内的损失分布产生影响.其中损失最严重的区域为转子通道中部至叶片尾缘处;尾缘后的损失则对间隙的高度最敏感,随着间隙高度的增加,叶片尾缘后损失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高压涡轮级 叶尖间隙 流动损失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