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士敏 陈建 +3 位作者 方玲 吴永江 陈启琪 王晓明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16-218,共3页
采用反相HPLC法测定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中替硝唑的含量,用加温加速实验研究该制剂的热稳定动力学。结果表明,替硝唑的热降解反应为一级动力学过程,在50、65、80、95℃时的降解速度常数分别为5.58×10-4、2... 采用反相HPLC法测定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中替硝唑的含量,用加温加速实验研究该制剂的热稳定动力学。结果表明,替硝唑的热降解反应为一级动力学过程,在50、65、80、95℃时的降解速度常数分别为5.58×10-4、2.66×10-3、8.10×10-3、2.82×10-2d-1,为8.3年,半衰期为39.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硝唑 注射液 热稳定性
下载PDF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硝唑环丙沙星注射液含量 被引量:9
2
作者 周燕萍 郭吉荣 +1 位作者 蒋均德 杨大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83-285,共3页
目的: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硝唑、环丙沙星注射液含量。方法:以pH4.5的醋酸盐缓冲液为溶剂,在波长317,297.6,277,354.2nm处进行测定。。结果:替硝唑浓度在4~20μg·ml-1之间,环丙沙... 目的: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硝唑、环丙沙星注射液含量。方法:以pH4.5的醋酸盐缓冲液为溶剂,在波长317,297.6,277,354.2nm处进行测定。。结果:替硝唑浓度在4~20μg·ml-1之间,环丙沙星浓度在2~10μg·ml-1之间符合比尔定律,浓度与吸收度差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替硝唑平均回收率为100.8%,RSD为1.0%(n=9),环丙沙星平均回收率为98.8%,RSD为0.8%(n=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波长 分光光度法 替硝唑 环丙沙星 注射液
下载PDF
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 被引量:6
3
作者 华燕 邵建本 +1 位作者 左国营 张青 《药学实践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32-34,共3页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中香硝唑的含量。测定波长为316.4m,平均回收率100.12%,RSD0.76%(n=5),E值360。该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替硝唑 注射液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GC法测定替硝唑注射液中四种杂质的含量
4
作者 刘毅 左瑞雅 孙花丽 《化工与医药工程》 CAS 2024年第6期27-33,共7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替硝唑注射液中四种杂质含量的气相色谱法。采用聚乙二醇(PEG-20M)为固定液的毛细管色谱柱,FID检测器,进样口220℃,检测器240℃,柱温为220℃,分流比为5∶1,采集色谱图,以外标法进行计算,测试结果表明:环氧丙烷在2.581~7.... 建立了同时测定替硝唑注射液中四种杂质含量的气相色谱法。采用聚乙二醇(PEG-20M)为固定液的毛细管色谱柱,FID检测器,进样口220℃,检测器240℃,柱温为220℃,分流比为5∶1,采集色谱图,以外标法进行计算,测试结果表明:环氧丙烷在2.581~7.557μg/mL、一缩二乙二醇在2.364~7.465μg/mL、一缩二丙二醇在1.300~747.239μg/mL、二缩三丙二醇在10.272~149.99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环氧丙烷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0.46%;一缩二乙二醇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9.0%,RSD为0.54%;一缩二丙二醇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9.1%,RSD为0.46%;二缩三丙二醇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9.0%,RSD为0.43%。该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稳定性好,适用于替硝唑注射液中四种杂质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替硝唑注射液 环氧丙烷 杂质含量
下载PDF
替硝唑G注射液的HPLC测定 被引量:4
5
作者 许明旺 陈斌 余文光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416-417,共2页
以甲硝唑为内标,甲醇-水(20∶80)为流动相,采用HPLC法测定替硝唑G注射液中替硝唑及有关杂质的含量。方法快速、准确,稳定性好,平均回收率100.36%,RSD0.26%。
关键词 替硝唑 替硝唑G注射液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替硝唑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长连 黄品芳 +1 位作者 刘亦伟 林振伟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8-459,共2页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替硝唑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替硝唑注射液配伍后在48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和测定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加替沙星与替硝唑含量变化均小于5%,配伍液外观澄...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替硝唑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替硝唑注射液配伍后在48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和测定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加替沙星与替硝唑含量变化均小于5%,配伍液外观澄明,且无气体、沉淀产生,pH值、颜色及气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替硝唑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下48h内稳定,可配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注射用加替沙星 替硝唑注射液 配伍 稳定性
下载PDF
替硝唑注射液的差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被引量:2
7
作者 冯婉玉 蔡爽 李昕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4-95,共2页
采用差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硝唑注射液的含量。检测波长 2 72 nm ,在 10~ 5 0μg/ 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 .9997) ,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 10 1.3%,RSD为 3.0 %。
关键词 替硝唑注射剂 差示紫外分光光度法 测定 含量
下载PDF
妇炎康丸治疗湿热内蕴型急性盆腔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春琴 余佩英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9期89-91,共3页
目的:观察妇炎康丸联合替硝唑注射液治疗湿热内蕴型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替硝唑注射液静脉滴注;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妇炎康... 目的:观察妇炎康丸联合替硝唑注射液治疗湿热内蕴型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替硝唑注射液静脉滴注;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妇炎康丸口服;观察比较2组患者体温复常、白细胞复常情况,以及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0.9%,对照组为7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体温复常率、白细胞计数复常率试验组分别为93.2%、86.4%,对照组分别为75.0%、61.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全血黏度(中切)、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试验组2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PCT、TNF-α、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炎康丸联合替硝唑注射液治疗湿热内蕴型急性盆腔炎疗效肯定,可有效下调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盆腔炎 湿热内蕴 妇炎康丸 替硝唑注射液 炎症因子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替硝唑注射液体外抗厌氧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肖晓蓉 刘豫蓉 罗慧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88-391,共4页
报告替硝唑注射液对16株厌氧菌参考株及186株临床厌氧菌分离株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甲硝唑注射液比较。结果显示替硝唑对所有厌氧菌实验株均有抗菌活性,对125株革兰氏阴性厌氧杆菌有更强的抗菌活性,其MIC90为0.2~0... 报告替硝唑注射液对16株厌氧菌参考株及186株临床厌氧菌分离株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甲硝唑注射液比较。结果显示替硝唑对所有厌氧菌实验株均有抗菌活性,对125株革兰氏阴性厌氧杆菌有更强的抗菌活性,其MIC90为0.2~0.8mg/L;对31株厌氧球菌的抗菌活性较强,其MIC90为0.8mg/L;对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的抗菌作用较其它实验细菌稍差,其MIC90为12.5~25mg/L。与甲硝唑比较,替硝唑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略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硝唑注射液 厌氧菌 体外抗菌作用
下载PDF
妇科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红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6期61-62,共2页
目的:总结妇科慢性盆腔炎的治疗经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0.9%NS 250ml+5.0g头孢哌酮舒巴坦静滴,1次/日,替硝唑注射液150ml,2次/日,14天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 目的:总结妇科慢性盆腔炎的治疗经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0.9%NS 250ml+5.0g头孢哌酮舒巴坦静滴,1次/日,替硝唑注射液150ml,2次/日,14天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理气活血汤方剂,1剂/日,早晚2次服用,连服7天。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治愈55例,治愈率55.0%,显效33例,显效率33.0%,有效11例,有效率11.0%,总有效率99.0%;对照组治愈22例,治愈率22.0%,显效30例,显效率30.0%,有效23例,有效率23.0%,总有效率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 慢性盆腔炎 替硝唑注射液 头孢哌酮舒巴坦 理气活血汤
下载PDF
地塞米松与替硝唑局部注射用于下颌阻生齿拔出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凡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7期104-105,110,共3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与替硝唑局部注射用于下颌阻生齿拔除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拔除下颌阻生齿手术后的病人共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有50例。实验组采用局部注射地塞米松与替硝唑,常规...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与替硝唑局部注射用于下颌阻生齿拔除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拔除下颌阻生齿手术后的病人共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有50例。实验组采用局部注射地塞米松与替硝唑,常规组术后不给予局部注射地塞米松与替硝唑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应用效果,包括张口受限程度与局部肿胀程度。结果治疗之后实验组0度张口困难有29例,常规组有12例;II度张口困难的患者在实验组仅仅有1例,而在常规组有13例,实验组患者张口受限程度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实验组病人的局部肿胀情况有23例轻度病人,常规组有13例轻度病人;实验组的重度病人仅仅有2例,而常规组却有14例的重度病人。实验组病人的局部肿胀情况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下颌阻生齿拔除手术后的病人给予地塞米松联合替硝唑局部注射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能够显著降低病人的张口困难程度及局部肿胀情况,制定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替硝唑 下颌阻生齿 局部注射
下载PDF
替硝唑注射液生产工艺优选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辉 刘伟强 +1 位作者 李政武 芦莉娜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优选替硝唑注射液的工艺。方法 :通过比较两个试验。结果 :有四个因素会影响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 ,它们是 :活性炭的用量、初配替硝唑注射液的pH值、初配替硝唑注射液的浓度和脱炭的温度。结论 :通过比较两个试验可以对替硝唑注... 目的 :优选替硝唑注射液的工艺。方法 :通过比较两个试验。结果 :有四个因素会影响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 ,它们是 :活性炭的用量、初配替硝唑注射液的pH值、初配替硝唑注射液的浓度和脱炭的温度。结论 :通过比较两个试验可以对替硝唑注射液的工艺进行优选 ,方法简单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硝唑注射液 生产工艺 优选 活性炭
下载PDF
三种抗生素在替硝唑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实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宇 郑丽容 《药品评价》 CAS 2006年第3期194-195,共2页
目的考察头孢哌酮钠、美洛西林钠和培氟沙星三种抗生素在替哨唑注射液中的配伍性稳定性。方法将三种抗生素分别加入替硝唑注射液中混合,在25±1℃下观察4小时。结果各配伍液外观及pH值均无明显变化,三种抗生素及替硝唑的相对百分含... 目的考察头孢哌酮钠、美洛西林钠和培氟沙星三种抗生素在替哨唑注射液中的配伍性稳定性。方法将三种抗生素分别加入替硝唑注射液中混合,在25±1℃下观察4小时。结果各配伍液外观及pH值均无明显变化,三种抗生素及替硝唑的相对百分含量均在97%以上。结论三种抗生素可以和替硝唑注射液配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 美洛西林 培氟沙星 替硝唑注射液 配伍 稳定性
下载PDF
对替硝唑注射液无菌检查方法验证中不同厂家集菌器使用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凌真 陈莹洁 丁莉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7年第4期329-331,共3页
目的:验证替硝唑注射液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2005年版)附录X I H无菌检查法中薄膜过滤法对替硝唑注射液的无菌检查方法进行验证,比较A、B两个公司不同型号一次性全封闭集菌器对检查方法的影响。结果:对... 目的:验证替硝唑注射液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2005年版)附录X I H无菌检查法中薄膜过滤法对替硝唑注射液的无菌检查方法进行验证,比较A、B两个公司不同型号一次性全封闭集菌器对检查方法的影响。结果:对替硝唑注射液进行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时,与对照管比较,用A公司普通三联式集菌器,缓冲液冲洗量为670 mL/膜,用B公司的普通三联式集菌器,冲洗量为830 mL/膜,用B公司的抗生素专用三联式集菌器,冲洗量为1000 mL/膜时,含供试品各容器中的试验菌生长良好。结论:用A公司的普通三联集菌器进行替硝唑注射液的无菌检查方法验证的效果较好,缓冲液的冲洗量为670 mL/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硝唑注射液 无菌检查 方法验证 集菌器 滤膜
下载PDF
替硝唑注射液在肝肾胰联合移植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志福 文爱东 +3 位作者 王禾 秦卫军 杨晓剑 窦科峰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8-421,共4页
目的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期间,观察肝、肾、胰联合移植患者静脉滴注替硝唑(抗厌氧菌感染药)的药物动力学特点。方法选择1例肝、肾、胰联合移植患者,替硝唑静脉滴注,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替硝唑浓度。结果替硝唑的t1/2β为20.... 目的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期间,观察肝、肾、胰联合移植患者静脉滴注替硝唑(抗厌氧菌感染药)的药物动力学特点。方法选择1例肝、肾、胰联合移植患者,替硝唑静脉滴注,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替硝唑浓度。结果替硝唑的t1/2β为20.96h,CL为1.47L·h-1,AUC为166.15mg·h·L-1,各项参数均较正常人均延长。结论替硝唑在肝、肾、胰联合移植患者体内代谢较慢,易造成蓄积;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可促进药物代谢;但仍有蓄积可能,建议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硝唑注射液 药物动力学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肝、肾、胰联合移植
下载PDF
替硝唑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研究
16
作者 叶卫国 周波 叶沛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年第15期1885-1889,共5页
目的 想建立替硝唑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最佳方法,研究以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家兔法对替硝唑注射液进行热原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本实验根据鲎试剂在不产生干扰条件下能对样品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原理,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 目的 想建立替硝唑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最佳方法,研究以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家兔法对替硝唑注射液进行热原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本实验根据鲎试剂在不产生干扰条件下能对样品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原理,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XI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要求进行实验,采用凝胶法鲎试验法,用两个厂家生产的鲎试剂,对连续生产的3批替硝唑注射液按有效浓度范围稀释后,进行干扰实验观察,然后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所得结果与家兔法检查热原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使用灵敏度为0.25 EU/ml的鲎试剂,替硝唑注射液的2倍稀释液对两个厂家的鲎试剂均不产生干扰,3批替硝唑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与家兔法所得结果一致.结论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家兔法对替硝唑注射液进行热原检查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硝唑注射液 细菌内毒素 鲎试剂
下载PDF
替硝唑注射液无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17
作者 范明 《海峡药学》 2007年第5期42-44,共3页
目的建立替硝唑注射液的元菌检查方法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无菌检查项下薄膜过滤法。结果确定了替硝唑注射液无菌检查法的最佳冲洗量。结论为替硝唑注射液无菌检查方法提供依据。
关键词 替硝唑注射液 无菌检查 薄膜过滤法
下载PDF
当归汤联合西药治疗盆腔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18
作者 杨秀清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5S期123-124,共2页
[目的]观察当归汤联合西药治疗盆腔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8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头孢噻肟钠,2.0g/次;替硝唑注射液,100mL/次,静滴,2次/d。治疗组34例当归汤(金银花、连翘、当归、白芍、香附各... [目的]观察当归汤联合西药治疗盆腔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8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头孢噻肟钠,2.0g/次;替硝唑注射液,100mL/次,静滴,2次/d。治疗组34例当归汤(金银花、连翘、当归、白芍、香附各15g,甘草、三棱、莪术各10g,延胡索20g),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20%。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7.7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汤联合西药治疗盆腔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 当归汤 头孢噻肟钠 替硝唑注射液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替硝唑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研究
19
作者 张莉 李晓明 +1 位作者 魏纪鲁 张华 《食品与药品》 CAS 2005年第07A期37-39,共3页
目的建立替硝唑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要求进行实验。结果替硝唑注射液1→2稀释后,不干扰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的凝胶反应。结论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替代热原检查法对替硝唑注射液进行... 目的建立替硝唑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要求进行实验。结果替硝唑注射液1→2稀释后,不干扰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的凝胶反应。结论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替代热原检查法对替硝唑注射液进行热原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硝唑注射液 细菌内毒素 干扰试验 热原检查
下载PDF
一次性输液器对替硝唑注射液吸附的研究
20
作者 黄学桂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59-1060,共2页
目的:研究一次性输液器对替硝唑注射液的吸附情况。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流经一次性输液器替硝唑试液的浓度。结果:一次性输液器在4 h内对替硝唑注射液无吸附作用(P>0.05)。结论:在4 h内,可以用一次性输液器连续滴注替硝唑注射液。
关键词 替硝唑注射液 一次性输液器 吸附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