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锡青铜梯度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6
1
作者 宁莉萍 王齐华 +1 位作者 杨丽君 简令奇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4-78,共5页
利用粉末冶金工艺设计和制备了新型润滑材料——锡青铜梯度自润滑复合材料;在M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其摩擦学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磨损表面形貌,进而探讨了其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锡青铜梯度自润滑复合材料摩... 利用粉末冶金工艺设计和制备了新型润滑材料——锡青铜梯度自润滑复合材料;在M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其摩擦学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磨损表面形貌,进而探讨了其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锡青铜梯度自润滑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优异,且偶件损伤轻微;所研制的锡青铜梯度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优于目前国内常用的金属润滑材料555铅青铜、6501锡青铜以及进口多层金属润滑材料;锡青铜梯度自润滑复合材料的优异减摩抗磨性能取决于其特殊的梯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青铜 梯度自润滑复合材料 摩擦学性能 磨损机理
下载PDF
不同润滑状态下表面润湿性的摩擦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权岱 李志龙 +3 位作者 郭兵兵 蔡兴兴 李鹏阳 李言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5-672,共8页
本文中以锡青铜为基底,采用纳秒紫外激光制备了具有微观粗糙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和亲水表面,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接触角测量仪对所制备的微观结构和表面润湿性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PS测试对所制备的样片表面润湿性转变的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 本文中以锡青铜为基底,采用纳秒紫外激光制备了具有微观粗糙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和亲水表面,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接触角测量仪对所制备的微观结构和表面润湿性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PS测试对所制备的样片表面润湿性转变的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UMT-2型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在边界润滑及流体动压润滑状态下的摩擦系数,研究表面润湿性对摩擦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材料表面润湿性在不同润滑状态下对摩擦学特性有显著的影响;在边界润滑状态下,亲水表面的摩擦学特性优于疏水表面,平均摩擦系数相对减少6.79%;在流体动压润滑状态下,疏水表面的摩擦学特性优于亲水表面,摩擦系数相对减少了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性 锡青铜 纳秒激光 超疏水 摩擦学特性 润滑状态
下载PDF
稀土锰黄铜新合金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葛晶 《冶金标准化与质量》 2002年第5期10-12,共3页
叙述了新合金 (稀土锰黄铜ZHMn5 8- 3.5 - 2 - 0 .0 15 )代替锡青铜ZQSn6 - 6 - 3作轴承材料的可行性 ,以及新合金的性能测试 ,并与锡青铜作了比较 ,分析得出新合金在机械性能、化学性能等方面都能代替锡青铜 ,仅在物理性能 (线膨胀系... 叙述了新合金 (稀土锰黄铜ZHMn5 8- 3.5 - 2 - 0 .0 15 )代替锡青铜ZQSn6 - 6 - 3作轴承材料的可行性 ,以及新合金的性能测试 ,并与锡青铜作了比较 ,分析得出新合金在机械性能、化学性能等方面都能代替锡青铜 ,仅在物理性能 (线膨胀系数 )方面不够理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锰黄铜 锡青铜 性能
下载PDF
Ni+Cu为中间层的TC4与ZQSn10—10的扩散连接试验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元哲石 徐立新 +2 位作者 吴执中 宋敏霞 赵涣凌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2-95,共4页
对钛合金TC4与铜合金ZQSn10-10异种金属扩散连接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Ni+Cu中间层时,其最佳工艺参数为连接温度850℃,连接时间20min,连接比压力10MPa,抗拉强度达到155.8MPa。在TC4/Ni界面上,形成了成分逐渐变化的互扩散层。经微区成分... 对钛合金TC4与铜合金ZQSn10-10异种金属扩散连接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Ni+Cu中间层时,其最佳工艺参数为连接温度850℃,连接时间20min,连接比压力10MPa,抗拉强度达到155.8MPa。在TC4/Ni界面上,形成了成分逐渐变化的互扩散层。经微区成分分析可知,连接温度为800℃时,界面主要为Ni3Ti;850℃时,界面主要为Ni3Ti及NiTi;880℃时,界面主要为NiTi2,Ni3Ti及NiTi。通过EDS和XRD分析,接头强度主要取决于镍钛金属间化合物的种类及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锡青铜 扩散连接 Ni+Cu中间层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Ti-6Al-4V/Ni/ZQSn10-10的扩散连接 被引量:6
5
作者 宋敏霞 赵熹华 +1 位作者 郭伟 冯吉才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5,共4页
对钛合金Ti-6A l-4V与锡青铜ZQSn10-10异种金属扩散连接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场发射电镜、能谱仪等对接合区的界面和组织形貌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Ti-6A l-4V/ZQSn10-10直接扩散连接时,由于母材组元的相互扩散和迁移,在交界面附近... 对钛合金Ti-6A l-4V与锡青铜ZQSn10-10异种金属扩散连接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场发射电镜、能谱仪等对接合区的界面和组织形貌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Ti-6A l-4V/ZQSn10-10直接扩散连接时,由于母材组元的相互扩散和迁移,在交界面附近形成了金属间化合物层,接头强度仅为母材基体强度的30%左右。采用N i做中间层时,避免了母材组元Ti与Cu之间的相互扩散,只存在一定程度的N i分别与两侧的Cu、Ti之间的相互扩散,接头扩散区的组织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在最佳连接规范(连接温度T=830℃,连接压力p=15 MPa,连接时间t=30 m in)下,可使钛合金与锡青铜牢固地连接,接头强度达到母材基体强度的65%(达155 MPa),且连接试样无明显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钛合金 锡青铜 扩散连接 Ni中间层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基于Simufact筒形件强力旋压与变薄拉深成形质量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杨锋 樊文欣 +2 位作者 汤传尧 王瑞瑞 孔维静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9-54,共6页
为了得到较高成形质量的筒形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强力旋压与变薄拉深两种筒形件成形工艺进行分析,使用锡青铜杯形件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imufact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同一毛坯进行两种不同成形工艺的数值模拟。以连杆衬套成形件的... 为了得到较高成形质量的筒形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强力旋压与变薄拉深两种筒形件成形工艺进行分析,使用锡青铜杯形件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imufact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同一毛坯进行两种不同成形工艺的数值模拟。以连杆衬套成形件的内径扩径量、外圆度误差、外轴线直线度误差、内轴线直线度误差与喇叭口长度为成形质量评价指标,选取最佳成形工艺,并对仿真可靠性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就锡青铜的三旋轮错距强力旋压与三次连续变薄拉深而言,变薄拉深工艺的尺寸精度略优于强力旋压工艺,且变薄拉深工艺形成的喇叭口较短,材料利用率高,适用于单一型号连杆衬套的大批量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杆衬套 强力旋压 变薄拉深 锡青铜 筒形件 Simufact
原文传递
镍、镍+铜中间层对TC4/ZQSn10-10扩散连接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涣凌 赵贺 +2 位作者 宋敏霞 赵熹华 冯吉才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8-40,45,共4页
利用JSM6700F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及其自带的能谱仪等分别对采用镍、镍+铜两种中间层的TC4/ZQSn10-10异种材料扩散连接接头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镍中间层能有效地阻止元素钛与铜之间的扩散,避免产生金属间化合物(Cu3Ti、CuTi等);但在T... 利用JSM6700F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及其自带的能谱仪等分别对采用镍、镍+铜两种中间层的TC4/ZQSn10-10异种材料扩散连接接头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镍中间层能有效地阻止元素钛与铜之间的扩散,避免产生金属间化合物(Cu3Ti、CuTi等);但在TC4/Ni界面上仍有金属间化合物NiTi、Ni3Ti生成,使接头的抗拉强度有所降低;在适当压力和保温时间、镍为中间层时,较佳连接温度为830℃;镍+铜为中间层时,较佳连接温度为850℃;两者所得接头强度(155.8MPa)相当,均为ZQSn10-10母材强度的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锡青铜 扩散连接 中间过渡金属
下载PDF
等离子堆焊VC/锡青铜涂层的组织结构与耐磨性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高胡鹤 丁婷婷 +3 位作者 马淑谨 王萍 侯清宇 黄贞益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51,共7页
应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带能谱仪(EDS)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微硬度计及滑动磨损实验机等手段研究了15%(质量分数)VC对等离子转移弧(PTA)堆焊锡青铜涂层组织结构和耐磨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的Rietveld精修方... 应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带能谱仪(EDS)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微硬度计及滑动磨损实验机等手段研究了15%(质量分数)VC对等离子转移弧(PTA)堆焊锡青铜涂层组织结构和耐磨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的Rietveld精修方法研究了添加VC前后锡青铜涂层中各组成相的结构参数与相对含量。结果表明,PTA堆焊锡青铜涂层主要由α(Cu,Sn),Cu_(10)Sn_3以及通过Cu-Fe(Fe元素由堆焊基材的冲淡引入)亚稳液相分离所形成的α(Fe)(Fe-rich)等物相构成,具有典型亚稳液相分离特征。球形Fe-rich分离相的相对含量约为8.7%,平均尺寸为约28.20μm。15%VC的加入形成了Cu-Fe-V亚稳液相分离组织,α(Fe,V)((Fe,V)-rich)分离相呈球形和偏聚体的状态分布在富Cu基体组织上,相对含量约为12.2%。球形(Fe,V)-rich分离相的平均尺寸约4.50μm。此外,添加VC的锡青铜复合涂层中还存在VC,V_2C和SnO_2等物相。15%VC的加入提高了锡青铜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能,磨损体积仅为锡青铜涂层的约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青铜 碳化钒(VC) 亚稳液相分离 RIETVELD精修 组织结构 耐磨性能
原文传递
TC4/Cu/ZQSn10-2-3扩散连接接头微观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赵贺 曹健 冯吉才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7-40,共4页
TC4/ZQSn10-2-3直接扩散连接时,结合区由于生成CuSn3Ti5,Cu3Ti等金属间化合物及集聚的Pb质点,接头强度不高(τmax=102MPa),断口为脆性断口,并发生在靠近ZQSn10-2-3侧;填加金属中间层铜时,TC4/Cu/ZQSn10-2-3扩散连接接头强度获得显著提高... TC4/ZQSn10-2-3直接扩散连接时,结合区由于生成CuSn3Ti5,Cu3Ti等金属间化合物及集聚的Pb质点,接头强度不高(τmax=102MPa),断口为脆性断口,并发生在靠近ZQSn10-2-3侧;填加金属中间层铜时,TC4/Cu/ZQSn10-2-3扩散连接接头强度获得显著提高(τmax=196MPa),这主要是铜中间层有效地抑制了Sn,Pb等元素向TC4侧的扩散,减少CuSn3Ti5,Cu3Ti等金属间化合物相生成,断口具有一定塑性;TC4/Cu/ZQSn10-2-3最佳扩散连接参数为:连接温度830℃,连接压力10MPa,连接时间3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锡青铜 扩散连接 铜中间层
下载PDF
Study of diffusion bonding of Ti-6Al-4V and ZQSn10-10 with metal interlayer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涣凌 赵贺 +2 位作者 冯吉才 宋敏霞 赵熹华 《China Welding》 EI CAS 2008年第1期36-39,共4页
The diffusion bonding was carried out to join Ti alloy (Ti-6Al-4V) and tin-bronze ( ZQSn10-10 ) with Ni and Ni + Cu interlayer.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diffusion bonded joints were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 The diffusion bonding was carried out to join Ti alloy (Ti-6Al-4V) and tin-bronze ( ZQSn10-10 ) with Ni and Ni + Cu interlayer.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diffusion bonded joints were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 EDS ) and X-ray diffraction ( XRD ).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interlayer is Ni or Ni + Cu transition metals both could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diffusion between Ti and Cu and avoid the formation of the Cu-Ti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Cu3Ti, CuTi etc. ). But the Ni-Ti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NiTi, Ni3Ti) are formed on the Ti-6Al-4V/Ni interface. When the interlayer is Ni, the optimum bonding parameters are 830 ℃/10 MPa/30 min. And when the interlayer is Ni + Cu, the optimum bonding parameters are 850 ℃/10 MPa/20 min. With the optimum bonding parameters,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joints with Ni and Ni + Cu interlayer both are 155.8 MPa, which is 65 percent of the strength of ZQSn10-10 base met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usion bonding Ti-6Al-4 V tin-bronze metal interlayer intermetallic compound
下载PDF
旋轮参数对强力旋压连杆衬套残余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汤传尧 樊文欣 吉梦雯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9-94,共6页
强力旋压成形后连杆衬套工件表面的残余应力影响着工件的尺寸精度、疲劳强度和硬度等,直接关系着连杆衬套的使用寿命。以锡青铜连杆衬套为研究对象,设计单因素实验法进行三旋轮错距旋压,利用Simufact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别研... 强力旋压成形后连杆衬套工件表面的残余应力影响着工件的尺寸精度、疲劳强度和硬度等,直接关系着连杆衬套的使用寿命。以锡青铜连杆衬套为研究对象,设计单因素实验法进行三旋轮错距旋压,利用Simufact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别研究3个旋轮关键参数——旋轮轴向错距、旋轮工作角和旋轮工作圆弧半径对连杆衬套成形件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力旋压连杆衬套旋轮轴向错距在4 mm≤t≤6 mm较为合适;工作角在18°≤α≤28°较为合适;工作圆弧半径在4 mm≤r≤6 mm较为合适。此时连杆衬套的残余应力较小,使用寿命显著提高,为实际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旋压 连杆衬套 锡青铜 旋轮参数 残余应力
原文传递
能量输入对微区熔凝铜钢双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震 齐亚航 +1 位作者 高鹏 周铁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53,167,共6页
采用微区熔凝在钢基板上熔覆锡青铜得到了铜钢双金属材料.应用ANSYS软件研究了微区熔凝过程的基体温度变化和试样不同区域冷却速度变化.应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电子探针(EPMA)及显微硬度计等手段研究了试样不同区域锡... 采用微区熔凝在钢基板上熔覆锡青铜得到了铜钢双金属材料.应用ANSYS软件研究了微区熔凝过程的基体温度变化和试样不同区域冷却速度变化.应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电子探针(EPMA)及显微硬度计等手段研究了试样不同区域锡青铜层的组织和性能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熔覆过程进行,基体温度由20℃升高到433℃,熔池冷却速度由2 070 K/s降低到336 K/s,堆焊层硬度由199 HV降低到137 HV,微区熔凝得到的锡青铜层开始时主要由αCu,Pb和αFe组成,结束时由αCu,Pb元素和分布在树枝晶间的富Sn相的δCu相构成;随着堆焊过程进行,αCu晶粒尺寸由外向里由11.2μm增大到53.4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青铜 热量积累 微区熔凝 微观组织
下载PDF
大型铜套的离心铸造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平安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7-518,共2页
采用离心铸造方法生产铜套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对模具表面覆砂,控制合金的熔炼、充型以及浇注等关键过程,解决了铜套表面易产生气孔、夹渣等缺陷问题,生产出优质的大型船舶用铜套。
关键词 离心铸造 锡青铜 模具
原文传递
离心铸造锡青铜小口径涨圈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二军 厉彦斌 李艳春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7-390,共4页
采用立式离心铸造工艺生产锡青铜小口径涨圈,确定了离心铸造的模具预热温度、转速、浇注温度、浇注速度等参数。制定了ZQSn10-1合金的熔炼工艺并浇注出小口径涨圈,利用金相、力学性能分析手段对小口径涨圈的组织和性能进行研究,探讨了... 采用立式离心铸造工艺生产锡青铜小口径涨圈,确定了离心铸造的模具预热温度、转速、浇注温度、浇注速度等参数。制定了ZQSn10-1合金的熔炼工艺并浇注出小口径涨圈,利用金相、力学性能分析手段对小口径涨圈的组织和性能进行研究,探讨了合金液过滤、铸型水冷工艺对铸件表面质量、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过滤技术显著减少了铸件表面气孔及夹渣;铸型水冷工艺可以显著细化涨圈的晶粒,并使涨圈的硬度和抗拉强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青铜 离心铸造 水冷
下载PDF
TC4/Cu/ZQSn10-2-3扩散连接工艺参数分析
15
作者 赵贺 曹健 +1 位作者 冯吉才 吴宝泉 《焊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1,共3页
采用纯铜箔作中间过渡层在真空下对钛合金TC4与锡青铜ZQSn10-2-3异种材料进行扩散连接,用扫描电镜对连接接头进行微观分析,用抗剪试验获得接头强度。结果表明:采用铜箔作中间过渡层,可防止一些低熔点组元的挥发,并且可以阻止某些元素(Sn... 采用纯铜箔作中间过渡层在真空下对钛合金TC4与锡青铜ZQSn10-2-3异种材料进行扩散连接,用扫描电镜对连接接头进行微观分析,用抗剪试验获得接头强度。结果表明:采用铜箔作中间过渡层,可防止一些低熔点组元的挥发,并且可以阻止某些元素(Sn、Ph等)向钛合金基体扩散,从而避免更多金属间化合物的产生,可以实现TC4与ZQSn10-2-3的有效连接,并且试样无明显变形;在连接压力P=10 MPa下,连接温度过低(过高)或连接时间过短(过长)均使接头性能(抗剪强度)较差;在最佳工艺参数下,连接温度T=830℃,连接时间t=30 min,连接压力p=10 MPa,可获得最高力学性能,接头抗剪强度T_(max)=19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锡青铜 扩散连接 铜中间层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TC4/Ni/ZQSn10-2-3扩散连接
16
作者 赵贺 曹健 冯吉才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1-64,共4页
采用镍箔做中间层,在真空下对TC4和ZQSn10-2-3进行扩散连接.使用扫描电镜对接头的界面组织进行了研究.确定TC4/Ni/ZQSn10-2-3接头的界面结构是TC4/β-Ti/Ti2Ni/TiNi/TiNi3/Ni/Cu(Cu,Ni)/ZQSn10-2-3.通过最优工艺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 采用镍箔做中间层,在真空下对TC4和ZQSn10-2-3进行扩散连接.使用扫描电镜对接头的界面组织进行了研究.确定TC4/Ni/ZQSn10-2-3接头的界面结构是TC4/β-Ti/Ti2Ni/TiNi/TiNi3/Ni/Cu(Cu,Ni)/ZQSn10-2-3.通过最优工艺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连接温度830℃,连接压力10MPa,连接时间30min.此时接头最大抗剪强度为135MPa,接头断口为带有一定塑性的结晶状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对断口分析认为,断裂位于TC4/Ni界面处的金属间化合物TiNi3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锡青铜 扩散连接 镍箔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高性能铜合金的热处理及其)JnT技术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平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C00期1-7,共7页
高强高导的高性能铜合金是一类很有应用潜力的功能材料。本文叙述了高性能铜合金的基本原理、热处理方法以及加工技术。对国内外常用的集成电路引线框架CuFeP和锡磷青铜铜合金板带的热处理和加工技术进行重点阐述;探讨了高速铁路接触... 高强高导的高性能铜合金是一类很有应用潜力的功能材料。本文叙述了高性能铜合金的基本原理、热处理方法以及加工技术。对国内外常用的集成电路引线框架CuFeP和锡磷青铜铜合金板带的热处理和加工技术进行重点阐述;探讨了高速铁路接触线用高性能铜合金棒材的制备方法,分析指出连铸连轧是高性能接触线生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铜合金 加工技术 接触线 引线框架 CuFeP合金 锡磷青铜
下载PDF
锡青铜网增强锡青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机械和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宁莉萍 王齐华 +2 位作者 王琪 赵普 杨丽君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0-384,共5页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锡青铜网增强的锡青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考察了锡青铜网对复合材料机械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锡青铜网对研制材料的增强作用主要是由于锡青铜网与基体界面相容性良好,热膨胀系数相近,界面结合强度高,...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锡青铜网增强的锡青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考察了锡青铜网对复合材料机械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锡青铜网对研制材料的增强作用主要是由于锡青铜网与基体界面相容性良好,热膨胀系数相近,界面结合强度高,从而减少了增强体与基体之间的裂纹或空隙,且网状金属丝间的筋结与支撑提高了材料的断裂能所致;加入一定量的金属网片提高了材料的耐磨性,但金属网片含量过高会导致转移膜的破坏,从而增大摩擦系数,降低复合材料的强度和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青铜网 自润滑复合材料 摩擦学性能 界面相容性 转移膜
下载PDF
低温退火对锡磷青铜C5191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灏 朱协彬 +1 位作者 宣夕文 罗继华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48-51,共4页
通过对锡磷青铜C5191在均匀化热处理后进行不同温度的低温热处理,并利用金相显微镜表征材料组织结构,以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机械性能,考察了热处理温度对锡磷青铜C5191组织结构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锡磷青铜C5191在230℃、220... 通过对锡磷青铜C5191在均匀化热处理后进行不同温度的低温热处理,并利用金相显微镜表征材料组织结构,以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机械性能,考察了热处理温度对锡磷青铜C5191组织结构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锡磷青铜C5191在230℃、220℃、210℃和200℃低温热处理4h后,与未进行低温热处理的锡磷青铜C5191相比,屈服强度得到提高.随着低温热处理的温度下降,延伸率随之下降,而抗拉强度未发生明显变化,屈强比得到显著提高.在200℃热处理4h后,合金的晶粒细化程度最佳,抗拉强度为625MPa,屈服强度达到594MPa,屈强比为0.95,符合高性能锡磷青铜材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退火 锡磷青铜 金相组织 机械性能
下载PDF
锡磷青铜水平连铸坯凝固组织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20
作者 于康康 王松伟 +2 位作者 陈帅峰 宋鸿武 张士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78-1389,共12页
水平连铸是锡磷青铜板坯生产的主要方式,凝固过程在结晶器内部进行,故凝固过程一直是“黑匣子”,为探索水平连铸工艺参数变化对铸坯凝固行为的影响规律,建立冷却参数与铸坯宏观组织之间的内在关系,本文对水平连铸锡磷青铜合金凝固过程... 水平连铸是锡磷青铜板坯生产的主要方式,凝固过程在结晶器内部进行,故凝固过程一直是“黑匣子”,为探索水平连铸工艺参数变化对铸坯凝固行为的影响规律,建立冷却参数与铸坯宏观组织之间的内在关系,本文对水平连铸锡磷青铜合金凝固过程中的晶粒生长进行准确建模并分析,研究牵引机拉速对铸坯温度场和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铸坯出口温度随牵引机拉速增加而线性增加;提高牵引机拉速会使凝固位置外移、糊状区宽度增加、液穴深度增加,晶粒生长方向与牵引方向的夹角增大,心部等轴晶数目增加以及晶粒平均尺寸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磷青铜 水平连铸 拉速 凝固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