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毫秒脉冲星计时观测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廷高 仲崇霞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共9页
在评述国际上毫秒脉冲星长期计时观测成果的基础上,比较了由毫秒脉冲星自转定义的脉 冲星时PT与原子时AT的长期稳定度。毫秒脉冲星PSR B1855+09 15 yr的长期稳定度优于 原子时TAI-USNO,而接近原子时TAI-PTB;其短期稳定度主要受到计时观... 在评述国际上毫秒脉冲星长期计时观测成果的基础上,比较了由毫秒脉冲星自转定义的脉 冲星时PT与原子时AT的长期稳定度。毫秒脉冲星PSR B1855+09 15 yr的长期稳定度优于 原子时TAI-USNO,而接近原子时TAI-PTB;其短期稳定度主要受到计时观测误差的限 制。毫秒脉冲星PSR J0437-47 1 yr以上的稳定度明显优于上述两原子时系统。毫秒脉冲星PSR B1937+21和PSR J1713+07的长期稳定度受到低频噪声影响,但仍能对综合脉冲星时PTens的 建立与保持作出贡献。另外,介绍和评述了国际上脉冲星计时阵的现状及发展。随着脉冲星计时阵 的实施,在脉冲星时间标准研究、原子时误差、太阳系历表误差研究和引力波探测方面将会取得重 要成果;展望了国际上平方公里望远镜(SKA)在毫秒脉冲星计时观测方面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测量学 脉冲星时 综述 长期稳定度 毫秒脉冲星 脉冲星计时阵
下载PDF
高稳定度X射线脉冲星信号模拟 被引量:9
2
作者 孙海峰 谢楷 +5 位作者 李小平 方海燕 刘秀平 傅灵忠 孙海建 薛梦凡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10-520,共11页
X射线脉冲星导航是一种完全自主的导航方式,在深空乃至行星际空间具有潜在的工程应用价值.由于空间飞行试验系统复杂,成本巨大,在实验室环境下高精度地模拟X射线脉冲星信号对数据处理方法和导航方案的验证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机械转... X射线脉冲星导航是一种完全自主的导航方式,在深空乃至行星际空间具有潜在的工程应用价值.由于空间飞行试验系统复杂,成本巨大,在实验室环境下高精度地模拟X射线脉冲星信号对数据处理方法和导航方案的验证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机械转盘式模拟系统中时间稳定度和轮廓精度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通过产生的轮廓电压信号直接控制可见光光源,再利用衰减获得光子流,最后经单光子探测和处理电路输出光子到达时间序列的模拟新方法.该方法实现成本低,支持任意X射线脉冲星信号的模拟,且具有高时间稳定度和轮廓精度.详细地讨论了该方法的原理和涉及的关键技术,搭建了X射线脉冲星信号模拟系统,并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大幅提高了X射线脉冲星信号的模拟效果,将模拟脉冲星自转周期的稳定度从现有的10-4提高到10-9;当探测器面积为1m2,探测能谱范围为2—10keV,积分时间为1200s时,模拟的PSRB1509-58观测脉冲轮廓与标准脉冲轮廓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光子信号 时间稳定度 观测脉冲轮廓 导航算法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北斗三号B2b信号的精密单点授时方法 被引量:7
3
作者 易卿武 蔚保国 +1 位作者 王彬彬 盛传贞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32-840,共9页
授时是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服务之一,在先进电子设备研制和智能时空信息服务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授时方法存在的受地面共视观测站和通信网络限制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 授时是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服务之一,在先进电子设备研制和智能时空信息服务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授时方法存在的受地面共视观测站和通信网络限制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北斗三号B2b信号的精密单点授时方法(B2b signal based Precise Point Timing,B2b-PPT).该方法利用北斗三号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卫星播发的B2b信号,结合双频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根据精密单点定位算法实时估算接收机钟差.经过世界协调时(Universal Time Coordinated,UTC)偏差改正和硬件延迟校准后,B2b-PPT接收机对本地时钟进行驯服,从而实现高精度时频同步.基于iGMAS(international GNSS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System)观测站的实验结果表明:使用B2b-PPT方法的单站授时精度为0.58 ns,10 h的频率稳定度为6.9E-15;站间模式的授时精度为0.33 ns,10 h的频率稳定度为1.1E-14.与传统的精密单点授时方法相比,B2b-PPT方法授时精度更高,并且具有成本低、不依赖地面通信网络和分析中心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三号 B2b信号 精密单点授时 授时精度 频率稳定度
下载PDF
手术时机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临床效果影响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丁海蛟 施博瀚 +1 位作者 刘鹏 王一洋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577-580,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空军医院自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接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88例(88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伤至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n=...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空军医院自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接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88例(88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伤至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n=41)在受伤后3周内接受重建手术,B组(n=47)在受伤后超过6周接受重建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以及前抽屉试验阳性、Lachman试验阳性比例;同时,在术中观察两组患者的合并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麻醉意外及死亡患者,术后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及膝关节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9~12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随访期间膝关节无二次手术。A组和B组末次随访时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均大于术前,且A组末次随访时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合并半月板损伤内侧7例(17.1%)、外侧11例(26.8%)、双侧9例(22.0%),B组合并半月板损伤内侧8例(17.0%)、外侧4例(8.5%)、双侧19例(40.0%),两组合并半月板损伤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合并关节软骨损伤Ⅰ级8例(19.5%)、Ⅱ级7例(17.1%)、Ⅲ级4例(9.8%)、Ⅳ级1例(2.4%),B组合并关节软骨损伤Ⅰ级3例(6.4%)、Ⅱ级7例(14.9%)、Ⅲ级9例(19.1%)、Ⅳ级10例(21.3%),两组合并关节软骨损伤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前抽屉试验阳性、Lachman试验阳性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前抽屉试验阳性、Lachman试验阳性比例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后3周内接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 手术时机 膝关节功能 关节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HOEK-BROWN软化模型的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苏永华 邹宇恒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3-463,共11页
根据HOEK-BROWN强度准则,引入计算岩体峰后地质强度指标及其强度参数的方法,并总结岩体临界软化参数η*的计算方法,分析不同因素对η*的影响。基于锚喷组合支护特征曲线,利用收敛-约束原理分析开挖方法和支护时机对隧道支护结构稳定性... 根据HOEK-BROWN强度准则,引入计算岩体峰后地质强度指标及其强度参数的方法,并总结岩体临界软化参数η*的计算方法,分析不同因素对η*的影响。基于锚喷组合支护特征曲线,利用收敛-约束原理分析开挖方法和支护时机对隧道支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开挖方法获得的围岩特征曲线和纵向变形曲线存在差异;与弹塑性模型相比,采用应变软化模型计算得到的支护结构稳定性系数更高;采用台阶法开挖能大大提高隧道支护结构稳定性系数;距离开挖面越远处设置支护可以使其稳定性系数更高,但不利于围岩变形的控制,在实际支护设计中,应综合考虑支护结构稳定性和围岩变形控制这2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EK-BROWN强度准则 应变软化模型 开挖方法 支护时机 收敛-约束原理 稳定性系数
下载PDF
建立GNSS时间基准的构想和思考 被引量:7
6
作者 伍贻威 朱祥维 +2 位作者 龚航 孙广富 欧钢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18-1826,共9页
本文论述了作者对建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Glo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系统时间GNSST,守时实验室的时间基准TA(k)和UTC(k)(k为实验室代号)的整体构想和一些思考,并论述了时间尺度算法,驾驭算法,钟差预测算法是如何在其中... 本文论述了作者对建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Glo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系统时间GNSST,守时实验室的时间基准TA(k)和UTC(k)(k为实验室代号)的整体构想和一些思考,并论述了时间尺度算法,驾驭算法,钟差预测算法是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的.以北斗系统为例,提出了使用两级驾驭算法建立北斗系统时间BDT(Beidou System Time)的方法.以国家授时中心(NTSC,National Time Service Center)为例,详细描述了建立TA(NTSC)和UTC(NTSC)的整体构想,方法,原理和理论依据.分析了TA(NTSC)对UTC(NTSC)的性能影响;以及假如用UTC(NTSC)驾驭产生BDT时,UTC(NTSC)对BDT时间同步精度和频率稳定度性能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同时使用UTC(NTSC)和UTC(BSNC)来驾驭产生BDT的设想,从理论上分析了采用该方案对BDT性能提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守时实验室 时间基准 TA(k) UTC(k) 时间同步精度 频率稳定度
下载PDF
间歇式立式包装机的时序分析与速度提高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吴云章 程亮 冯渝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6-88,共3页
结合目前常见的间歇式全自动立式制袋充填封口机(简称立式包装机),探讨包装机稳定工作与动作时序设置的关系,总结出制约包装机工作速度的3个重要因素:横封动作时间、下料充填时间和走膜时间,提出提高包装机工作速度的具体措施,比如设计... 结合目前常见的间歇式全自动立式制袋充填封口机(简称立式包装机),探讨包装机稳定工作与动作时序设置的关系,总结出制约包装机工作速度的3个重要因素:横封动作时间、下料充填时间和走膜时间,提出提高包装机工作速度的具体措施,比如设计响应速度更快的横封驱动机构并在横封上增加导向板,尽量控制包装物料集中下落,将走膜电机改为伺服电机等。通过实际运用证实,在保证包装机工作稳定性的前题下,可将包装速度提高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包装机 包装速度 时序 动作参数 稳定性
下载PDF
GPS系统精密单点定位模型与精密授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朱荷欢 吴向阳 +1 位作者 高成发 潘树国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423-427,共5页
为了研究精密单点定位(PPP)模型及PPP精密授时的精度,对PPP模型和精密授时原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首先,给出了传统无电离层组合PPP模型及精密授时的原理和数学模型;然后,采集了IGS提供的4个测站的数据进行实例分析;最后,对PPP... 为了研究精密单点定位(PPP)模型及PPP精密授时的精度,对PPP模型和精密授时原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首先,给出了传统无电离层组合PPP模型及精密授时的原理和数学模型;然后,采集了IGS提供的4个测站的数据进行实例分析;最后,对PPP模型定位结果和精密授时结果进行了精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无电离层组合PPP模型的平面定位精度可达mm级,高程方向精度优于4cm;PPP精密授时精度可达0.1ns,采用外符合RMS值来评判授时结果的精度,结果显示,授时误差在0.3ns内,授时精度较高;采用Allan方差来评判钟差的稳定性,结果显示,一天数据的钟差稳定度在10-20~10-23之间,很好地保证了精密授时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授时 精密单点定位 精度 稳定度
下载PDF
增压直喷汽油机配气相位确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亚奇 高定伟 王春波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33,共5页
针对增压直喷汽油机的特点,设计了配气相位的目标要求及确定方法,对常用工况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设计了满足目标要求的气门升程曲线,结合怠速稳定性和气门与活塞运动干涉的研究,确定了配气机构安装相位。试验表明,该分析方法在怠速时可实... 针对增压直喷汽油机的特点,设计了配气相位的目标要求及确定方法,对常用工况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设计了满足目标要求的气门升程曲线,结合怠速稳定性和气门与活塞运动干涉的研究,确定了配气机构安装相位。试验表明,该分析方法在怠速时可实现怠速转速波动率有效下降,且在各转速工况实现VVT相位变化最大,避免气门与活塞的运动干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汽油机 配气相位 热力学分析 残余废气 怠速稳定性
下载PDF
喷油时刻对摩托车发动机怠速稳定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华国胜 何博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2017年第2期43-45,共3页
对燃油喷射时刻与发动机怠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在林海110 m L摩托车上的试验表明:燃油喷射时刻适当提前,对摩托车发动机的怠速稳定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摩托车发动机 电控燃油喷射 喷油时刻 怠速稳定性
下载PDF
J0613-0200驾驭铯钟的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变 屈俐俐 高玉平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0-217,共8页
近年来随着脉冲星观测设备性能提升,尤其是中国FAST的投入运行,毫秒脉冲星的计时观测精度不断提高,观测资料的数量、质量及时效性也显著改善,为脉冲星时的建立及应用提供有力的数据及技术支持。脉冲星时与原子时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利... 近年来随着脉冲星观测设备性能提升,尤其是中国FAST的投入运行,毫秒脉冲星的计时观测精度不断提高,观测资料的数量、质量及时效性也显著改善,为脉冲星时的建立及应用提供有力的数据及技术支持。脉冲星时与原子时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铯钟和相关时频设备,结合IPTA dr2数据资料,建立脉冲星驾驭铯钟的实验系统。并以J0613-0200为参考,开展单颗毫秒脉冲星驾驭铯钟的研究。截止目前,实验结果符合单颗毫秒脉冲星驾驭铯钟的预期,证明了脉冲星驾驭原子钟的可行性,并且实验系统建立的综合时间尺度保持了铯钟稳定度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秒脉冲星 铯钟 驾驭 计时噪声 稳定度
原文传递
基于实测数据的脉冲星时自主保持精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成仕 朱幸芝 周祖荣 《时间频率学报》 CSCD 2023年第3期188-197,共10页
脉冲星钟模型保持方法和脉冲星时自主保持精度是决定脉冲星时应用精度的关键。根据地球时TT发布的特点以及脉冲星自转稳定特点,提出基于滑动累积窗口的脉冲星钟模型保持方法。首先利用IPTA第2批发布的2颗脉冲星观测数据开展钟模型保持... 脉冲星钟模型保持方法和脉冲星时自主保持精度是决定脉冲星时应用精度的关键。根据地球时TT发布的特点以及脉冲星自转稳定特点,提出基于滑动累积窗口的脉冲星钟模型保持方法。首先利用IPTA第2批发布的2颗脉冲星观测数据开展钟模型保持精度分析,在13年以上的时间窗口内2颗源的自转频率测量值相对于平均值波动幅度在10^(-13)Hz之内,且随着时间窗口累积增加钟参数测量精度单调提高;其次,利用观测数据分析钟模型在滑动预报下的脉冲星时自主保持精度和稳定度,J0437-4715在13.58年内自主保持的脉冲星时与TT(BIPM15)偏差的RMS(root mean square)为0.454μs,长期(13.58年)稳定度为1.77×10^(-15),J1713+0747在17.46年内保持的脉冲星时与TT(BIPM15)偏差为2.471μs,长期(17.46年)稳定度为6.62×10^(-17),相对于最佳保持脉冲星时的精度分别降低24%和0.16%,但提升了短期(<1年)稳定度,长期稳定度略有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星计时 残差 钟模型 稳定度
下载PDF
基于故障统一模型的故障检测策略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锐 《电子科技》 2013年第10期136-138,141,共4页
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持续向纳米尺度的推进,数字电路受老化、工艺误差、软错误等故障所造成的时序偏差越发突出,严重威胁了电路的"时序安全"。文中通过分析故障影响信号稳定性侵犯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故障检测模型。该模型... 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持续向纳米尺度的推进,数字电路受老化、工艺误差、软错误等故障所造成的时序偏差越发突出,严重威胁了电路的"时序安全"。文中通过分析故障影响信号稳定性侵犯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故障检测模型。该模型扩展了现有的故障检测能力,通过使用C单元作为稳定性检测器输出单元,提高了其对高速的适应性。仿真结果显示,与已有结果相比其具有明显的速度优势和较小的硬件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偏差 在线故障检测 信号稳定性 老化感知
下载PDF
梯田式填筑-降雨时序作用下沟谷区高填方地基变形与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成永亮 袁坤彬 +4 位作者 卢渊 张振平 周永强 袁维 付晓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2期13944-13952,共9页
山区城镇化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削山填沟工程广泛分布,高填方地基沉降变形与边坡稳定性是安全建设重要的问题之一。基于典型沟谷区高填方梯田式填筑模型,结合流固耦合方法和极限平衡理论提出了梯田式填筑—降雨时序作用下沟谷区高填方地... 山区城镇化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削山填沟工程广泛分布,高填方地基沉降变形与边坡稳定性是安全建设重要的问题之一。基于典型沟谷区高填方梯田式填筑模型,结合流固耦合方法和极限平衡理论提出了梯田式填筑—降雨时序作用下沟谷区高填方地基变形与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然后通过室内试验确定填筑体力学参数,分析梯田式填筑过程中高填方边坡内部响应规律,最后从多角度分析降雨时序作用下高填方地基变形与边坡稳定性时空演化规律,同时结合现场深部监测数据验证模拟结果的合理性,并将其运用到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扶贫产业园项目。结果表明:填筑体随含石量增加,黏聚力总体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内摩擦角相对变化不大,饱和作用下试样抗剪强度具有显著弱化作用;填筑时步过程中,填筑层对边坡变形影响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范围;降雨时序作用下,填方区降雨影响深度为距地表12 m范围附近,结合现场长期监测数据,与模拟结果较为相似。研究成果能为削山填沟高填方边坡风险评估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与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方 梯田式填筑 降雨 时序作用 地基变形 边坡稳定
下载PDF
改进的国产GPS定时接收机的性能测量与分析
15
作者 胡锦伦 王关忠 唐才超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1998年第19期157-164,共8页
近几年,西安导航技术研究所生产了新型的GPS定时接收机,它在高频部件、线路结构、电源部件、防震装置和天线水平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更新。这种新接收机在上海天文台进行性能测量,并与老型接收机的性能进行比较。测量结果分析表明,... 近几年,西安导航技术研究所生产了新型的GPS定时接收机,它在高频部件、线路结构、电源部件、防震装置和天线水平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更新。这种新接收机在上海天文台进行性能测量,并与老型接收机的性能进行比较。测量结果分析表明,新型接收机在信噪比、可靠性、接收缺损率和短期校频精度等方面都比老型接收机有较大提高。这种新型接收机适用于完成野外流动作业的高水平时间同步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接收机 时间同步 定时 校频 频率稳定度 全球定位系统
下载PDF
基于IPTA数据的毫秒脉冲星综合稳定度评估
16
作者 姚定凯 孙海峰 +2 位作者 沈利荣 刘雨萌 李小平 《导航定位与授时》 CSCD 2023年第6期24-31,共8页
利用脉冲星极其稳定的自转频率可以形成一种天文时间基准,部分毫秒级脉冲星的稳定度甚至超越了原子钟,但其观测稳定度易受多种噪声源的影响。一般来说,不同的脉冲星的噪声大部分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可以通过加权综合和滤波算法构建综合脉... 利用脉冲星极其稳定的自转频率可以形成一种天文时间基准,部分毫秒级脉冲星的稳定度甚至超越了原子钟,但其观测稳定度易受多种噪声源的影响。一般来说,不同的脉冲星的噪声大部分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可以通过加权综合和滤波算法构建综合脉冲星时,有效去除计时残差中的噪声。针对此问题,采用10颗毫秒级脉冲星的国际脉冲星计时阵列(international pulsar timing array, IPTA)数据进行了稳定度评估分析,其中7颗脉冲星的观测数据长度在10年以上。综合考虑单颗脉冲星稳定度评估的结果和观测数据的长度后,筛选出了4颗脉冲星用于构建综合脉冲星时。同时对比了经典加权算法、小波分解算法和维纳滤波算法的综合脉冲星时稳定度结果。结果表明:脉冲星的长期稳定度优于短期稳定度,2颗脉冲星在1年处稳定度达10^(-15)量级,8颗在1 000天处也达到了10^(-15)量级,其中PSR J1600-3053在5年处稳定度达到了最佳,为7.023×10^(-16 )。此外,三种算法中,维纳滤波建立的综合脉冲星时稳定度最佳,在5年处达到了1.502×10^(-15),优于参与构建的其他所有脉冲星的5年稳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脉冲星时 计时稳定度 计时残差 维纳滤波 小波分解
下载PDF
脉冲星计时中噪声对稳定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哲浩 童明雷 +3 位作者 赵成仕 朱幸芝 刘舒 韩孟纳 《时间频率学报》 CSCD 2020年第3期204-213,共10页
脉冲星计时中存在多种噪声,使得建立的脉冲星时稳定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首先利用模拟数据,分别给出了白噪声和脉冲星自转不稳定引起的计时红噪声对脉冲星时稳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星时稳定度受计时红噪声的影响特征与理论预期一... 脉冲星计时中存在多种噪声,使得建立的脉冲星时稳定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首先利用模拟数据,分别给出了白噪声和脉冲星自转不稳定引起的计时红噪声对脉冲星时稳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星时稳定度受计时红噪声的影响特征与理论预期一致。同时,我们采用国际脉冲星计时阵第一批发布的数据,研究了各种模型参数改正和噪声改正对脉冲星时稳定度的影响,发现计时模型参数与色散变化的影响要远大于白噪声改正。此外,通过与模拟数据的分析相比较,验证了经过各种改正后真实数据中噪声的复杂性,简单的功率谱模型并不能完全描述残差中的红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星计时 计时噪声 脉冲星时 稳定度
下载PDF
种植体不同植入时机对牙周病患者前牙修复效果观察
18
作者 赵阳阳 黄文博 曾静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5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牙周病患者前牙拔除后种植体不同植入时机对手术结局、美学效果及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对该类患者修复时机的选择提供借鉴。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种植体植入修复前牙的71例(86颗种植体)牙周病患者临... 目的探讨牙周病患者前牙拔除后种植体不同植入时机对手术结局、美学效果及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对该类患者修复时机的选择提供借鉴。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种植体植入修复前牙的71例(86颗种植体)牙周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种植体植入时机不同将其分为即刻种植组(拔牙后6 h内)、早期种植组(拔牙后6 h后7 d内)和延期种植组(拔牙后7 d后)3组。修复后随访3年,比较3组种植体种植成功率、牙周探诊深度、红色美学(PES)评分、骨吸收量等参数。结果本研究71例研究对象共种植86颗种植体,其中即刻种植组25例(29颗),早期种植组22例(27颗),延期种植组24例(30颗),种植成功79颗,总种植成功率为91.86%;其中即刻种植组种植成功率为93.10%(27/29),早期种植组为92.59%(25/27),延期种植组为90.00%(27/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37,P=0.185)。3组种植体植入时、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牙周探诊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种植体植入时PES评分、骨吸收量,组间对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时即刻种植组PES评分均高于早期种植组和延期种植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即刻种植组骨吸收量低于早期种植组和延期种植组(P<0.05),术后24个月、36个月时3组间骨吸收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种植体即刻植入与择期植入对种植成功率与牙周探诊深度影响不大,但即刻植入可减少手术次数,减轻组织损伤程度,降低早期骨吸收量,提升植入体长期稳定性和软组织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种植体 种植时机 手术结局 稳定性 美学效果
下载PDF
喷油时刻对摩托车发动机影响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平 鲁国庆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0年第5期24-27,共4页
我国对摩托车排放污染物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加强喷油时刻与发动机排放关系的研究非常重要。通过实验研究的方式对喷油时刻与发动机排放关系以及发动机怠速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表明在降低发动机的污染物排放、提高怠速稳定性时,需要选择合... 我国对摩托车排放污染物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加强喷油时刻与发动机排放关系的研究非常重要。通过实验研究的方式对喷油时刻与发动机排放关系以及发动机怠速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表明在降低发动机的污染物排放、提高怠速稳定性时,需要选择合理的喷油时刻,既不能太提前也不能太推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托车 电喷 喷油时刻 排放 怠速稳定性
下载PDF
计及多能流运行时序性的电-气互联系统协同状态估计
20
作者 徐俊俊 胡秦然 +1 位作者 张腾飞 吴在军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42,共9页
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可灵活实现多区域能源交互,但其多能流子系统存在的信息交互壁垒、量测延迟等时序不统一因素会给系统精准监测与调度带来不利影响。针对多能流子系统不同的运行时间尺度,构建计及统一时间尺度的顺序协同估计框架,... 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可灵活实现多区域能源交互,但其多能流子系统存在的信息交互壁垒、量测延迟等时序不统一因素会给系统精准监测与调度带来不利影响。针对多能流子系统不同的运行时间尺度,构建计及统一时间尺度的顺序协同估计框架,并考虑多源量测设备采样周期的延迟问题,将量测时延融合思想引入估计框架中以矫正多源量测数据的时序不同步。提出基于改进卡尔曼滤波的综合能源系统实时估计算法,通过引入基于改进交替投影的对称正定理论,避免实时估计过程中因误差传播出现非正定导致的估计失败问题。仿真结果与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协同状态估计策略能够有效实现对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的在线精准监控,且估计结果具备更强的数值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 协同状态估计 时序性 量测时延融合 数值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