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2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小波变换的谐波电流的实时检测方法 被引量:39
1
作者 邵明 钟彦儒 余建明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2-45,共4页
采用小波变换对电力系统中的谐波电流进行滤波 ,实时检测出总谐波电流值的大小 ,其动态性较好 ,可满足有源滤波器的实时检测要求。
关键词 小波变换 有源滤波器 谐波电流 电力系统
下载PDF
桩板墙土拱效应及土压力传递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6
2
作者 黄治云 张永兴 董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87-1892,共6页
为更深入地研究桩板墙背侧的土拱效应,分析其土压力荷载的作用规律及传递特性,进一步揭示桩板墙土拱效应与荷载分配之间的联系,采用现场大型试验及室内模型试验开展相关的监测研究工作。基于对土拱结构承载机制的认识,将作用于桩背侧与... 为更深入地研究桩板墙背侧的土拱效应,分析其土压力荷载的作用规律及传递特性,进一步揭示桩板墙土拱效应与荷载分配之间的联系,采用现场大型试验及室内模型试验开展相关的监测研究工作。基于对土拱结构承载机制的认识,将作用于桩背侧与桩间挡板中部土压力的比值作为衡量土拱效应作用效果的直观标准。在某一自然边坡上,设计施工桩板墙堆载试验的模型槽,在挡土板与抗滑桩背侧分别安装土压力计,并开展持续21 d的现场试验监测。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发展,该土压力的比值呈现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特点,时间效应相对较显著。还设计多工况室内模型推桩试验,为深入分析桩板墙背侧土拱效应与土压力传递特性之间的关系,试验重点对挡板刚度、桩间距、填料性质和挡板布置方式对桩板墙土拱效应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并揭示被动状态下桩板墙背侧的土压力传递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板墙 土拱效应 土压力 时间效应 传递特性
下载PDF
利用GPS精密单点定位进行时间传递精度分析 被引量:42
3
作者 张小红 蔡诗响 +1 位作者 李星星 郭斐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4-278,共5页
利用静态精密单点定位技术(PPP),分别采用IGS5min和30s间隔的精密卫星钟差产品进行单站时间传递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利用5min间隔的卫星钟差产品,还是利用30s间隔的卫星钟差产品,静态PPP都可以实现0.1~0.2ns的时间传递以及半天... 利用静态精密单点定位技术(PPP),分别采用IGS5min和30s间隔的精密卫星钟差产品进行单站时间传递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利用5min间隔的卫星钟差产品,还是利用30s间隔的卫星钟差产品,静态PPP都可以实现0.1~0.2ns的时间传递以及半天内稳定度达到1×10-15~2×10-15的频率传递。在短期内,相比于5min间隔的卫星钟差产品,利用30s间隔的卫星钟差产品能较明显地提高静态PPP钟差解所体现的频率稳定度,PPP钟差解的精度略有提高;在长期内,使用这两种钟差产品获得的PPP钟差解的精度及其所体现的频率稳定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精密单点定位 时间传递 精密卫星钟差产品 精度
原文传递
基于电缆传递函数和信号上升时间的电力电缆局部放电在线定位方法 被引量:39
4
作者 张磊祺 盛博杰 +3 位作者 姜伟 周文俊 田智 唐泽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04-1213,共10页
为实现电力电缆局部放电(简称局放)在线定位,基于电力电缆局放信号的上升时间和传递函数(RTTF),提出了1种以局放信号的上升时间与传播距离的函数关系为基础的电力电缆局放在线监测定位方法。该方法进行局放定位时只需要在1个测量点监测... 为实现电力电缆局部放电(简称局放)在线定位,基于电力电缆局放信号的上升时间和传递函数(RTTF),提出了1种以局放信号的上升时间与传播距离的函数关系为基础的电力电缆局放在线监测定位方法。该方法进行局放定位时只需要在1个测量点监测入射波,不仅可用于在线监测系统,而且可用于长电缆系统的局放定位,其精度取决于电缆、高频电流传感器(HFCT)和高通滤波器的衰减常数和传递函数。通过应用传递函数对局放信号的仿真与实验室数据对比,其相关系数大于0.99,该结果验证了仿真的正确性;另外仿真和在线监测数据表明,RTTF方法是1种有效的局放在线定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 局部放电 在线监测 上升时间 传递函数 局放定位
下载PDF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physician versus patient transfer for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被引量:33
5
作者 ZHANG Qi ZHANG Rui-yan +8 位作者 QIU Jian-ping ZHANG Jun-feng WANG Xiao-long JIANG Li LIAO Min-lei ZHANG Jian-sheng HU Jian YANG Zheng-kun SHEN Wei-f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85-491,共7页
Background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has been identified as the first therapeutic option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The strategy of transferr... Background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has been identified as the first therapeutic option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The strategy of transferring patient to a PCI center was recently recommended for those with acute STEMI who were present to PCI incapable hospitals, which include lack of facilities or experienced operators. In China, some local hospitals have been equipped with PCI facilities, but they have no interventional physicians qualified for performing primary PCI.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he strategy of transferring physician to a PCI-equipped hospital to perform primary PCI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STEMI. Methods Three hundred and thirty-four consecutive STEMI patients with symptom presentation 〈12 hours in five local hospitals from November 2005 to November 2007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primary PCI by either physician transfer (physician transfer group, n=165) or patient transfer (patient transfer group, n=169) strategy. Door-to-balloon time, in-hospital and 30-day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 including death, non-fatal re-infarction, and target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able.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 3 flow was revealed in more patients in the physician transfer group at initial angiography (17.6% vs 10.1%, P〈0.05). The success rate of primary PCI (96.3% vs 95.4%, P〉0.05)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ere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5±4) days vs (14±3) days, P〉0.05). In the physician transfer group, door-to-balloon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95±20) minutes vs (147±29) minutes, P〈0.0001) and more patients received primary PCI with door-to-balloon time less than 90 minutes (21.2% vs 7.7%, P〈0.001). During hospitalization, MACE occurred in 6.7% and 11.2% of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transfer major adversecardiac event door-to-balloon time
原文传递
基于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进行钟差预报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郭海荣 杨生 +1 位作者 杨元喜 何海波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6,共4页
用多项式拟合、谱分析、改进的AR模型三种方法对由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得出的钟差时间序列进行了拟合和预报分析。为了抵制钟差时间序列中异常值的影响,引入了“抗差等价权”,利用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得到的1 d的钟差,按不同采样率、... 用多项式拟合、谱分析、改进的AR模型三种方法对由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得出的钟差时间序列进行了拟合和预报分析。为了抵制钟差时间序列中异常值的影响,引入了“抗差等价权”,利用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得到的1 d的钟差,按不同采样率、不同时间跨度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抗差估计的预报精度明显高于最小二乘估计;平滑值的预报精度高于采样值;由于钟差时间序列中有明显的周期变化,多项式进行钟差预报的精度不可靠;用谱分析进行钟差预报的精度不高,但可以发现钟差时间序列中的主要周期变化;改进的AR模型预报精度最高,预报6 h钟差的RMS在1 ns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预报 时间比对 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
下载PDF
基于北斗的时间传递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鹏飞 涂锐 +2 位作者 高玉平 广伟 蔡宏兵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700-2706,共7页
GNSS时间传递技术是卫星导航技术在时间频率领域的重要应用,也是时间传递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建设,北斗系统在时间频率领域应用的研究也逐步深入。主要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特有的IGSO、MEO、GEO卫星星... GNSS时间传递技术是卫星导航技术在时间频率领域的重要应用,也是时间传递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建设,北斗系统在时间频率领域应用的研究也逐步深入。主要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特有的IGSO、MEO、GEO卫星星座,开展了基于北斗共视和载波相位时间传递算法研究,研制了北斗时间传递软件包(PPTSlo),并对其时间传递链路精度、稳定度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北斗共视时间传递精度优于6 ns,北斗载波相位时间传递精度能达到亚纳秒-纳秒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 时间传递 共视 载波相位
下载PDF
高精度光纤时频伺服传递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晓亚 朱勇 +3 位作者 卢麟 吴传信 经继松 李得龙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42,共6页
阐述了光纤高精度时间频率伺服传递的基本原理、误差来源和系统技术方案。实验上完成了100km光纤链路温度缓变和剧变条件的授时实验,实验授时同步误差峰峰值小于400ps。实验结果表明光纤高精度时间频率伺服系统的性能可以满足商用原子... 阐述了光纤高精度时间频率伺服传递的基本原理、误差来源和系统技术方案。实验上完成了100km光纤链路温度缓变和剧变条件的授时实验,实验授时同步误差峰峰值小于400ps。实验结果表明光纤高精度时间频率伺服系统的性能可以满足商用原子钟间的高精度时间比对与传递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时间传递 波分复用 双向时间比对 时频伺服
原文传递
过夜培养对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柴三明 王琰 倪亚莉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90-493,共4页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胚胎复苏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行冻胚移植(FET)的206对夫妇共248个周期,根据解冻时间的不同分为A组(对照组):排卵后2~3d或注射黄体酮3~4d后解冻,培养2h移植;B组(实验组):提前1d解冻,培养20...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胚胎复苏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行冻胚移植(FET)的206对夫妇共248个周期,根据解冻时间的不同分为A组(对照组):排卵后2~3d或注射黄体酮3~4d后解冻,培养2h移植;B组(实验组):提前1d解冻,培养20h移植。比较各组间患者一般资料、复苏胚胎存活率、完整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和流产率。结果:A、B组间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原因、继发不孕所占比例、第3日冷冻胚胎比例、冷冻胚胎数、移植时内膜厚度、优胚数、胚胎复苏存活率、完整率、平均移植胚胎数均未见差异,而B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显著高于A组(46.36%、25.29%vs30.88%、13.54%,P<0.05),组间流产率未见差异。过夜培养后有胚胎生长组临床妊娠率高于无生长组(49.47%vs26.67%,P>0.05)。结论:冻胚移植周期中提前解冻可以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胚胎移植 过夜培养 移植时机
原文传递
光纤时频同步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0
作者 梁益丰 许江宁 +2 位作者 吴苗 何泓洋 江鹏飞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7-50,共14页
基于光纤传输的时频同步技术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和低损耗的优点。近年来光纤时频同步技术发展迅速,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应用不断涌现,具有很强的军事应用需求和民用推广前景,系统梳理其发展现状、客观审视其未来发展趋势很有必要。在... 基于光纤传输的时频同步技术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和低损耗的优点。近年来光纤时频同步技术发展迅速,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应用不断涌现,具有很强的军事应用需求和民用推广前景,系统梳理其发展现状、客观审视其未来发展趋势很有必要。在明确光纤时频同步技术原理与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光纤时间同步、频率同步、网络化同步等主要技术的现状,指出地基时频网络建设的重难点。对制约光纤时频同步技术实用化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商用网络中的远距离高精度传递是限制光纤时频同步技术的难点,也是后续研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时频同步 时间传递 授时 地基时频网络
原文传递
纳米石墨颗粒对气体水合物生成诱导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周诗岽 余益松 +5 位作者 甘作全 张锦 王密 徐涛 王树立 李辉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0-64,共5页
分析和比较了纯水及浓度为0.4%的纳米石墨悬浮液体系中的CO2水合物生成过程。采用观察法测定了二种溶液体系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水合物生成诱导时间,并研究了其随温度、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纳米石墨颗粒的引入能够加快体系... 分析和比较了纯水及浓度为0.4%的纳米石墨悬浮液体系中的CO2水合物生成过程。采用观察法测定了二种溶液体系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水合物生成诱导时间,并研究了其随温度、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纳米石墨颗粒的引入能够加快体系的传热效率及成核速率,较大程度减少水合物生成的诱导时间,同等条件下,相较于纯水体系诱导时间平均下降了80.6%。此外,二种体系中水合物生成的诱导时间随着温度及压力的升高均分别呈增大和减少的趋势。然而,纳米石墨悬浮液体系中的水合物生成诱导时间受温压的变化影响较小。因此,纳米颗粒能够加速水合物的成核过程,且鉴于其巨大的比表面对传质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也从侧面证明了水合物的成核速率主要受气液传质过程控制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水合物 二氧化碳 纳米石墨 诱导时间 成核 温度 压力 传质 控制
下载PDF
热应力作用下LNG储罐外罐裂缝及失效时间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程旭东 彭文山 +2 位作者 孙连方 李潇南 尹铸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3-109,共7页
对于大型液化天然气储罐,内罐泄漏时,由于内外表面温差产生的巨大热应力对于外罐裂缝开展及储罐失效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获得外罐裂缝的开展规律以及储罐失效时间以便指导实际工程的设计与维护,利用传热学与弹塑性力学相关理论,提出... 对于大型液化天然气储罐,内罐泄漏时,由于内外表面温差产生的巨大热应力对于外罐裂缝开展及储罐失效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获得外罐裂缝的开展规律以及储罐失效时间以便指导实际工程的设计与维护,利用传热学与弹塑性力学相关理论,提出了一种应力叠加方法,近似计算在内罐泄漏时外罐出现裂缝的内外温差,并且结合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理论方法的准确性,确定裂缝开展规律,最终求得内罐从最不利泄漏点开始泄漏到外罐内侧混凝土开裂的储罐失效时间。结果表明:①内罐泄漏时,热应力巨大,不可忽略,热应力和其他荷载共同作用导致外罐产生大量裂缝,裂缝首先在外罐顶部内表面产生,并迅速向外表面开展,最终贯穿罐顶,导致储罐失效;②首次求得了储罐从内罐开始泄漏到外罐产生裂缝的最小时间,在此时间内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处理,对控制事故发展、避免发生严重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储罐 泄漏时间 传热 温度应力 环向应力 应力叠加 裂缝 失效
下载PDF
北斗测距信号评估与精密单点定位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继海 广伟 +2 位作者 袁海波 董绍武 武文俊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707-2714,共8页
随着全球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应用,我国北斗导航系统也开始逐步向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基于我国时间基准UTC(NTSC)系统,开展北斗导航系统测距信号评估与精密单点定位(PPP)应用研究。通过实测数据首先分析北斗测... 随着全球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应用,我国北斗导航系统也开始逐步向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基于我国时间基准UTC(NTSC)系统,开展北斗导航系统测距信号评估与精密单点定位(PPP)应用研究。通过实测数据首先分析北斗测距B1、B2频点的信噪比以及周围观测环境所引起的多路径影响。同时,讨论了北斗精密单点算法,并利用实测数据以及GNSS服务中心IGS国际多模GNSS实验工程(MGEX)提供的精密轨道和钟差产品进行精密定位解算。结果表明,B2频点信号的接收性能优于B1频点,北斗精密单点定位计算的结果在X、Y、Z 3个方向上的误差基本保持在cm级,解算的本地时相对于IGST偏差的频率稳定度短稳达到了10^(-14)量级,与全球定位系统(GPS)精密单点定位性能基本相当,表明我国北斗系统可用于ns级高精度时间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导航系统 北斗信号质量 精密单点定位 时间传递
下载PDF
附加原子钟物理模型的PPP时间传递算法 被引量:17
14
作者 于合理 郝金明 +2 位作者 刘伟平 田英国 邓科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85-1292,共8页
传统精密单点定位(PPP)时间传递算法通常把接收机钟差当作相互独立的白噪声逐历元进行估计,而忽略了钟差参数历元间的相关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附加原子钟物理模型的PPP时间传递算法。该算法通过利用Kalman滤波对高稳定度的... 传统精密单点定位(PPP)时间传递算法通常把接收机钟差当作相互独立的白噪声逐历元进行估计,而忽略了钟差参数历元间的相关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附加原子钟物理模型的PPP时间传递算法。该算法通过利用Kalman滤波对高稳定度的原子钟钟差进行建模,拓展传统PPP时间传递模型中的接收机钟差参数,并给出了Kalman滤波过程噪声协方差和初始状态向量的确定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算法时间传递结果需要一定收敛时间的问题,使解算结果更加符合原子钟的物理特性,能够显著提高时间传递结果的精度和稳定性,可将单站时间传递精度平均提高58%,站间时间传递精度平均提高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钟 物理模型 精密单点定位 时间传递
下载PDF
卫星授时与时间传递技术进展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杨旭海 李孝辉 +7 位作者 华宇 荆文芳 孙保琪 李伟超 钦伟瑾 武美芳 王伟 赵坤娟 《导航定位与授时》 CSCD 2021年第4期1-10,共10页
近年来,卫星导航技术发展迅速。卫星导航系统以精密时间测量技术为基础,实现了伪距测量,进而实现定位。同时,卫星导航系统还提供了高精度授时功能。综述了卫星导航系统的授时和时间频率传递技术、基于通信卫星的授时技术以及双向卫星时... 近年来,卫星导航技术发展迅速。卫星导航系统以精密时间测量技术为基础,实现了伪距测量,进而实现定位。同时,卫星导航系统还提供了高精度授时功能。综述了卫星导航系统的授时和时间频率传递技术、基于通信卫星的授时技术以及双向卫星时间频率传递(TWSTFT)技术等。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建成和提供服务,BDS授时应用研究正在快速发展。基于BDS/GNSS多系统的精密单点定位(PPP)时间传递技术已成为重点研究方向,未来将会应用于国际时间比对。同时,随着卫星通信技术尤其是低轨通信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低轨通信卫星授时会成为一个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GPS 卫星通信 卫星授时 时间传递
下载PDF
北斗广域高精度时间服务原型系统 被引量:16
16
作者 施闯 张东 +2 位作者 宋伟 于佳亮 郭文飞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9-277,共9页
基于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的时间传递技术以其精度高、覆盖范围广的优点成为性能最优的GNSS时间传递方法之一。随着广域差分产品时效性的提高,实时PPP时间传递开始应用于精密授时的研究。本文在PPP时间传递技术... 基于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的时间传递技术以其精度高、覆盖范围广的优点成为性能最优的GNSS时间传递方法之一。随着广域差分产品时效性的提高,实时PPP时间传递开始应用于精密授时的研究。本文在PPP时间传递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实时卫星钟差估计、接收机时钟调控及硬件延迟标校技术,建立了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的广域高精度时间服务(wide-area precise timing,WPT)系统,可为用户实时提供准确、稳定、可溯源的时间。WPT系统分为时间服务平台和用户终端两个部分。时间服务平台引入高精度的时间作为系统的参考时间基准,并提供广域实时差分改正数;用户终端基于实时PPP时间传递算法获取本地钟与系统时间基准的差异,并采用精密调钟技术实现终端与系统的同步。为了验证系统的实时授时性能,本文进行了零基线、短基线及广域环境下的性能测试和评估。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零基线、短基线时间同步精度优于0.5 ns,广域条件下单天的授时精度均优于1 ns,为基于北斗系统的精密授时技术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传递 广域高精度时间服务系统 卫星钟差估计 时钟调控 硬件延迟校准
下载PDF
超长距离高精度光纤双向时间传递 被引量:15
17
作者 吴龟灵 陈建平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99-103,共5页
采用双向时分复用同纤同波传输(BTDM-SFSW)方案进行了超长距离高精度双向时间传递实验,设计了改进的IRIG-B时间码和相应的低抖动、自对准时间编/解码器。在2000 km的光纤环路上,实现了稳定度优于89 ps/s和23 ps/10~5s时间传递。针对... 采用双向时分复用同纤同波传输(BTDM-SFSW)方案进行了超长距离高精度双向时间传递实验,设计了改进的IRIG-B时间码和相应的低抖动、自对准时间编/解码器。在2000 km的光纤环路上,实现了稳定度优于89 ps/s和23 ps/10~5s时间传递。针对现有单纤双向光放大器受后向散射噪声影响,以及无法有效利用现有光网络资源的问题,结合BTDM-SFSW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单向放大单纤双向传输的方法;在6000 km的光纤环路上,实现了稳定度优于190 ps/s和61 ps/10~5s时间传递。计算的时间传递不确定度小于70 ps,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传递 光纤传输 双向光放大 不确定度
原文传递
星地时间同步钟差异常处理的Bayesian方法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倩倩 韩松辉 +1 位作者 杜兰 归庆明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2-777,共6页
由于星地时间观测受大气层和地球表面环境影响,时间观测序列容易出现粗差,原子钟性能也可能出现相应异常扰动,需要对粗差进行分析处理。对此,本文引入基于识别变量的自回归(auto-regressive,AR)模型异常值探测的Bayesian方法对星地时间... 由于星地时间观测受大气层和地球表面环境影响,时间观测序列容易出现粗差,原子钟性能也可能出现相应异常扰动,需要对粗差进行分析处理。对此,本文引入基于识别变量的自回归(auto-regressive,AR)模型异常值探测的Bayesian方法对星地时间同步钟差序列中的异常值进行探测,进一步基于迭代似然比检验法中的异常值描述模型,将异常值估值问题转化为简单的线性模型最小二乘估计问题,以期对钟差序列中的异常值进行修复。实验表明本文的方法能够准确的探测出异常值的位置并精确的估计出异常值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地钟差 时间同步 异常值 自回归(AR)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大地型时频传递接收机的精密时间传递算法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宪冬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5-248,共4页
介绍了大地型GPS时频传递接收机的特点,给出了传统GPS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法与连续GPS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法的算法流程,利用IGS/TAI并置站的数据进行了精密时间传递计算。
关键词 大地型GPS时频传递接收机 时间传递 连续GPS载波相住
下载PDF
IGS产品在GPS时间比对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高玉平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8-436,共9页
在利用GPS CV(GPS Common View)技术进行高精度时间比对时,电离层和卫星位置误差对观测到的卫星信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需要对它进行精确的估计和改正.讨论IGS精密星历和CODE全球总电子含量图(TEC MAPs)在GPS时间传递中的应用.计算结... 在利用GPS CV(GPS Common View)技术进行高精度时间比对时,电离层和卫星位置误差对观测到的卫星信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需要对它进行精确的估计和改正.讨论IGS精密星历和CODE全球总电子含量图(TEC MAPs)在GPS时间传递中的应用.计算结果表明,采用IGS产品可有效提高单站定时和远距离时间传递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S GPS 时间比对 总电子含量 电离层 改正 观测 卫星信号 单站 星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