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色季拉山林线冷杉种群结构与动态 被引量:73
1
作者 任青山 杨小林 +4 位作者 崔国发 王景升 黄瑜 WEI Xiao hua LI Qinglin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669-2677,共9页
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是西藏东南部地区高山林线森林群落的主要建群树种,主要分布在色季拉山海拔3600~4400m区域,并成为阴坡高山林线的优势树种。通过对色季拉山林线群落交错区域的定位调查,分析了急尖长苞冷杉的... 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是西藏东南部地区高山林线森林群落的主要建群树种,主要分布在色季拉山海拔3600~4400m区域,并成为阴坡高山林线的优势树种。通过对色季拉山林线群落交错区域的定位调查,分析了急尖长苞冷杉的个体生长、种群结构与动态以及林线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西藏色季拉山海拔4320m处为森林郁闭上限,该区域存在两种类型的高山林线,阳坡为渐变型林线,林线树种为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阴坡为急变型林线,林线树种为急尖长苞冷杉。阳坡与阴坡林线分布海拔上限分别为4570m和4390m,阳坡高于阴坡180m;阳坡与阴坡林线群落交错区垂直宽度分别为250m和70m,阳坡比阴坡宽180m。(2)阴坡海拔3700~3800m属急尖长苞冷杉分布的最适范围,种群径级结构表现为典型的反"J"型,种群密度约380株/hm2;种群年龄结构表现为"金字塔"型,属于扩展型种群。(3)静态生命表和种群存活曲线反映了急尖长苞冷杉种群在形成初期的20a和生长发育的60~160a分别经历了强烈的环境筛选和竞争自疏,以及后期与环境变化相关的死亡波动,200a左右为急尖长苞冷杉的生理寿命,种群后期基本稳定,400a左右为极限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急尖长苞冷杉 林线 种群结构 动态
下载PDF
长白山林线交错带形状与木本植物向苔原侵展和林线动态的关系 被引量:43
2
作者 石培礼 李文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73-580,共8页
采用样带调查法测定了长白山岳桦林缘形状对入侵苔原木本植物组成和分布、树木生长和死亡的影响 ,阐述了林缘形状形成与生境小气候的关系 ,探讨了不同形状林缘更新格局形成的原因和林线的动态。林缘入侵物种主要由岳桦和东北赤杨组成。... 采用样带调查法测定了长白山岳桦林缘形状对入侵苔原木本植物组成和分布、树木生长和死亡的影响 ,阐述了林缘形状形成与生境小气候的关系 ,探讨了不同形状林缘更新格局形成的原因和林线的动态。林缘入侵物种主要由岳桦和东北赤杨组成。凹型林缘外入侵树木向苔原侵展的距离和茎数 ,以及平均基径、基面积之和及平均高度均明显高于直线型和凸型林缘 ,其中凸型林缘的值最低 ,且随远离林缘降低最为迅速。随远离林缘入侵植株枯梢率增高 ,分枝数增多。凹型林缘外死亡植株具有较宽的径阶和较大径级 ,平均死亡植株数也最多 ,而凸型林缘则最低。凹型林缘死亡植株数的峰值与入侵植株数量的高峰区间吻合 ,密度制约可能是幼树死亡的主要原因 ;直线型和凸型林缘林缘植株死亡峰位于茎数较少的样带中部和尾部 ,环境的恶劣性可能是植株死亡的主要原因。林缘小地形异质性是产生林缘形状的根本原因 ,林缘形状引起的入侵格局的显著差异是风和积雪等生态因子和生态流在空间上重新组合的结果 ,林缘形状对木本植物向苔原侵展具有强有力的控制作用。长白山岳桦林线尚未达到应有的潜在高度 ,林缘形状引起的“凹凸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岳桦林 林缘形状 更新 苔原带 林线动态
下载PDF
贡嘎山海螺沟林线附近峨眉冷杉种群的结构与动态 被引量:27
3
作者 沈泽昊 方精云 +1 位作者 刘增力 伍杰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12期1288-1293,共6页
通过对贡嘎山海螺沟海拔 35 80m处 1.0hm2 峨眉冷杉 (AbiesfabriCraib)林的定位调查 ,分析了峨眉冷杉的个体生长、种群结构与动态、干扰及更新特征。结果表明 :1)林线附近的环境胁迫影响了个体的形态发育和高、径生长 ,但对其更新繁殖... 通过对贡嘎山海螺沟海拔 35 80m处 1.0hm2 峨眉冷杉 (AbiesfabriCraib)林的定位调查 ,分析了峨眉冷杉的个体生长、种群结构与动态、干扰及更新特征。结果表明 :1)林线附近的环境胁迫影响了个体的形态发育和高、径生长 ,但对其更新繁殖无明显影响 ;2 )静态生命表和种群生存曲线反映了 2 0a以前和 6 0~ 140a分别经历的强烈环境筛选和竞争自疏 ,以及后期与环境变化相关的死亡率波动 ,峨眉冷杉寿命极限为 40 0a左右。 3)林线种群遭受高频率、小规模的林隙干扰。尽管 86 .4%的林隙由多木形成 ,但死亡的峨眉冷杉以枯立为主导致林隙较小 ;病害、冰雪和死树的打压是林隙形成的重要因素 ,而风不是这里林线环境的主要自然干扰。 4)峨眉冷杉的幼苗表现了相当的耐荫性 ,尽管其更新依赖林隙的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嗄山 峨眉冷杉 林线 种群动态 更新 干扰 高山
下载PDF
Asynchronous recruitment history of Abies spectabilis along an altitudinal gradient in the Mt. Everest region 被引量:13
4
作者 Li-Xin Lv Qi-Bin Zhang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2012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Aims Forest growth and recruitment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o climate are complex.The aims of our study are(i)to examine the patterns in tree radial growth and recruitment along an altitudinal gradient in Mt.Everest r... Aims Forest growth and recruitment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o climate are complex.The aims of our study are(i)to examine the patterns in tree radial growth and recruitment along an altitudinal gradient in Mt.Everest region and(ii)to identify the climatic factors that are responsible to the observed patterns in tree growth and recruitment.Methods Four plots,each 30360 m in size,were established from the lower to upper limits of the eastern Himalayan fir forest in Dingjie County of the Mt.Everest Nature Reserve,China.Dendrochronological techniques were applied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radial growth and age of the trees in the plots.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adial growth and recruitment of trees and climatic variables,i.e.monthly mean temperature and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PDSI).The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was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the recruitment history.Important Findings The timberline plot was characterized by significant tree recruitments in the recent three decades and sporadic recruitments in earlier periods.The other three plots showed recruitment pulses during 1880–1910 in Plot 3700 m,during 1870–80 and 1920–30 in Plot 3520 m and during 1900–40 in Plot 3410 m.The recruitment of fir trees in the timberline was sensitive to summer(June–September)temperatures,but it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episodic disturbances in lower altitudes.Fir radial growth in the upper two plot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revious winter and current August temperature.Fir radial growth at the two lower plot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DSI from previous September to current Septem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e rings tree recruitment age structure DISTURBANCE timberline dynamics
原文传递
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土壤微生物类群及酶活性季节动态 被引量:8
5
作者 齐泽民 王开运 +1 位作者 张远彬 谢玉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54,共6页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大微生物、细菌生理类群数量及酶活性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主要集中分布在0~15cm表层土壤,其数量及酶活性均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降低.随季节性水热状况的变化,表层0~1...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大微生物、细菌生理类群数量及酶活性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主要集中分布在0~15cm表层土壤,其数量及酶活性均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降低.随季节性水热状况的变化,表层0~15cm和15~30cm土层微生物和酶活性各月差异显著(P〈0.05),具明显的季节变化,但各类群变化规律并不完全相同,细菌、真菌、氨化细菌、好氧固氮菌、硝化细菌、有机磷分解菌、好气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及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8月最高,而放线菌、无机磷分解菌、反硝化细菌与嫌气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则6月最高,各微生物及酶活性均4月最低.底层(30-47cm)土壤各微生物和酶活性总体上季节动态不明显.各季节中,氨化细菌、好氧固氮菌、反硝化细菌、有机与无机磷分解菌是8种细菌生理类群中的优势菌群,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最少,表明林线交错带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非常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亚高山 林线交错带 土壤微生物 酶活性 季节动态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植被凋落物量及养分归还动态 被引量:8
6
作者 齐泽民 王开运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4-438,共5页
从2006—2008年,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群落凋落物产量及N、P、K、Ca和Mg主要养分归还动态。结果表明:林线交错带植被凋落物年产量为389.83kg.hm-2.a-1,5种主要养分年归还量总量为15.82kg.hm-2.a-1,归还量排序为Ca>N>K>Mg... 从2006—2008年,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群落凋落物产量及N、P、K、Ca和Mg主要养分归还动态。结果表明:林线交错带植被凋落物年产量为389.83kg.hm-2.a-1,5种主要养分年归还量总量为15.82kg.hm-2.a-1,归还量排序为Ca>N>K>Mg>P。其中,叶、枝和其他混合杂物分别占凋落物总量的72.2%、17.9%和9.9%,占养分归还总量的87.4%、7.0%和5.6%。凋落物各组分及养分归还月动态均呈单峰曲线型变化,叶高峰期在9月,而枝、杂物则在10月。凋落物养分含量季节动态因不同凋落物组分和养分元素而异。叶凋落物中N、P、K和Mg含量在生长高峰的6、7月较高,而Ca含量较低;枝凋落物各元素含量总体上月变化不显著,其他混合杂物各元素含量6与10月相对较高,其余各月则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 亚高山林线 交错带 凋落物 动态
原文传递
贡嘎山高山林线动态与生理形成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朱万泽 冉飞 +2 位作者 李迈和 王文志 贾敏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2-628,共7页
作为典型的生态交错带,高山林线因其特殊的结构、功能及对气候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分析了贡嘎山高山林线动态,林线峨眉冷杉径向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基于贡嘎山地区现有的峨眉冷杉、川西云杉、川... 作为典型的生态交错带,高山林线因其特殊的结构、功能及对气候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分析了贡嘎山高山林线动态,林线峨眉冷杉径向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基于贡嘎山地区现有的峨眉冷杉、川西云杉、川滇高山栎3个林线树种非结构碳水化合物(NSC)测定,探讨了贡嘎山高山林线形成生理机制,贡嘎山地区林线树木可能遭受冬季碳限制,"碳源与碳汇"的平衡关系影响高山林线的位置与分布,生长在高山恶劣环境条件下林线树种的发育和幸存,不仅依赖于最小需求的NSC浓度,而且要求冬季高于3的可溶性糖:淀粉比率,以成功越冬和维持其正碳平衡;指出了今后应重点关注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尺度高山林线动态长期观测与模拟、高山林线树木对极端环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高山林线森林植被碳源-汇关系的长期监测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林线动态 非结构碳水化合物 碳限制 全球变化 贡嘎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