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滩涂湿地重金属的分布格局和研究现状 被引量:29
1
作者 康勤书 周菊珍 +1 位作者 吴莹 张经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4-47,共4页
综述长江口滩涂湿地重金属在各储存库的分布格局,分析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及其产生原因,评价长江口滩涂湿地目前的环境状况,试图对湿地重金属研究提出科学的建议。
关键词 长江口 滩涂湿地 重金属
下载PDF
围填海对潮滩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影响评估——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23
2
作者 肖建红 陈东景 +3 位作者 徐敏 于庆东 周升起 赵斐斐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5-100,共6页
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碳税法、替代成本法、成果参照法等评估了江苏省围填海造地工程对潮滩湿地生态系统的食品生产、基因资源、气体调节、干扰调节、生物控制、废弃物处理、养分循环、初级生产、科研文化等服务的影响值;结果表... 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碳税法、替代成本法、成果参照法等评估了江苏省围填海造地工程对潮滩湿地生态系统的食品生产、基因资源、气体调节、干扰调节、生物控制、废弃物处理、养分循环、初级生产、科研文化等服务的影响值;结果表明:5个典型围填海造地工程引起潮滩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损失值分别为0.8182亿元/a、0.0199亿元/a、0.4475亿元/a、2.3967亿元/a和0.6962亿元/a;其结果可为相关研究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填海 潮滩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 江苏省
下载PDF
上海市潮滩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8
3
作者 全为民 赵云龙 +2 位作者 朱江兴 施利燕 陈亚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179-5187,共9页
通过对上海市6个典型潮滩湿地(崇明东滩、崇明北滩、九段沙、青草沙、南汇边滩和杭州湾北岸)的调查,共记录到大型底栖动物112种,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分别占总物种数的51.8%、22.3%和18.8%。6个潮滩湿地中大型底栖动... 通过对上海市6个典型潮滩湿地(崇明东滩、崇明北滩、九段沙、青草沙、南汇边滩和杭州湾北岸)的调查,共记录到大型底栖动物112种,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分别占总物种数的51.8%、22.3%和18.8%。6个潮滩湿地中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呈现一致的规律,即高潮区〉中潮区〉低潮区;在生物量构成中,甲壳动物是最为重要的类群,其总体平均相对贡献率在51%~97%之间,软体动物的总体平均相对贡献率在2%~48%之间。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的空间分布在地点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崇明东滩、九段沙和杭州湾北岸湿地中,软体动物在数量上占优势;而在崇明北滩、青草沙和南汇边滩,甲壳动物却是优势类群。与20世纪80和90年代的调查资料相比,近20多年来上海市潮滩湿地中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明显增加,但群落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优势类群由个体较小的软体动物转变为平均体重较大的甲壳动物,这主要与人类活动(过度采捕、环境污染和生物促淤等因素)的强度干扰有关,也反映上海市潮滩湿地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正在逐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湿地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量 上海市 长江口
下载PDF
闽江河口潮汐湿地甲烷排放通量温度敏感性特征 被引量:19
4
作者 仝川 王维奇 +2 位作者 雷波 林璐莹 曾从盛 《湿地科学》 CSCD 2010年第3期240-248,共9页
选择2007年11个月的中潮日,在闽江河口鳝鱼滩潮汐湿地,同步观测了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短叶茳芏(又称咸草)(Cyoerus malaccensis)沼泽、藨草(Scirpus triqueter)沼泽和光滩涨潮前、落潮后的甲烷排放通量以及气温和土温,计... 选择2007年11个月的中潮日,在闽江河口鳝鱼滩潮汐湿地,同步观测了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短叶茳芏(又称咸草)(Cyoerus malaccensis)沼泽、藨草(Scirpus triqueter)沼泽和光滩涨潮前、落潮后的甲烷排放通量以及气温和土温,计算了甲烷排放通量温度敏感性(Q10值),并分析了湿地甲烷排放通量Q10值与温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4种湿地的甲烷排放通量与土温、气温都有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n=20,p<0.01),低温时比高温时相关程度更高;4种湿地甲烷排放通量平均土温敏感性(Qs10值)和气温敏感性(Qa10值)分别为5.41和3.95,芦苇沼泽、咸草沼泽、藨草沼泽和光滩的甲烷排放通量Qs10值分别为3.22、5.23、4.79和11.10,它们的甲烷排放通量Qa10值分别为2.89、3.96、3.84和7.78,光滩甲烷排放通量温度敏感性最强;涨潮前4种湿地甲烷排放通量平均Qs10值和平均Qa10值分别为4.82和3.53,落潮后则分别为6.15和4.39,但涨潮前与落潮后湿地甲烷排放通量Q10值的差异不显著(p>0.05);湿地植物主要生长季,潮汐湿地甲烷排放通量Q10值低于其他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排放通量 温度敏感性 潮汐湿地 闽江河口
下载PDF
黄河口潮滩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及其对有机物和氮输入响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姜欢欢 孙志高 +3 位作者 王玲玲 孙万龙 孙文广 宋红丽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1-458,共8页
2010年11月采集了黄河口潮滩湿地两种典型生态系统[碱蓬(Suaeda salsa)盐沼和光滩]表层土壤样品,进行了7d的室内厌氧培养,并测定分析CH4产生潜力及其对有机物和氮输入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周期内,碱蓬盐沼和光滩表层土壤CH4的产... 2010年11月采集了黄河口潮滩湿地两种典型生态系统[碱蓬(Suaeda salsa)盐沼和光滩]表层土壤样品,进行了7d的室内厌氧培养,并测定分析CH4产生潜力及其对有机物和氮输入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周期内,碱蓬盐沼和光滩表层土壤CH4的产生潜力都在培养的第7天后达到最大,平均值分别为0.0357μg/(g·d)和0.0013μg/(g·d),前者表层土壤的CH4产生潜力高于后者;有机物输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CH4产生潜力,且其对碱蓬盐沼的CH4产生潜力较光滩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尽管葡萄糖对于潮滩湿地CH4产生潜力的促进程度高于乙酸钠,但二者的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氮输入对潮滩湿地土壤CH4产生潜力的影响与氮输入的形态和土壤理化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NH4+的添加促进了碱蓬盐沼和光滩土壤CH4产生潜力的增加,尽管其对于碱蓬盐沼的促进程度要高于光滩,但二者的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NO3-的添加对碱蓬盐沼土壤的CH4产生潜力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对光滩土壤的CH4产生潜力表现为促进作用。在当前外源有机物和氮(NH4+—N为主)为黄河入海主要污染物的情况下,黄河口潮滩湿地土壤作为CH4源,在估算潮间带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时应给予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甲烷产生潜力 潮滩湿地 有机物 黄河口
原文传递
闽江河口湿地土壤CH_4产生与氧化速率对外源氮、硫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12
6
作者 胡敏杰 邹芳芳 +3 位作者 任鹏 黄佳芳 李冬冬 仝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7-176,共10页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外源氮、硫添加对闽江河口湿地土壤CH_4产生/氧化速率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短期影响。NH_4Cl(N1)和NH_4NO_3(N3)处理在各培养阶段均显著促进土壤CH_4产生速率(P<0.05),较对照分别提高136.70%和136.55%;NH_4Cl+K...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外源氮、硫添加对闽江河口湿地土壤CH_4产生/氧化速率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短期影响。NH_4Cl(N1)和NH_4NO_3(N3)处理在各培养阶段均显著促进土壤CH_4产生速率(P<0.05),较对照分别提高136.70%和136.55%;NH_4Cl+K_2SO_4(NS1)和NH_4NO_3+K_2SO_4(NS3)处理在培养第3、6、12、15和18天均显著促进了CH_4产生速率(P<0.05)。KNO_3(N2)、K_2SO_4(S)处理在不同培养时间对CH_4产生速率影响均不显著(P>0.05);KNO_3+K_2SO_4(NS2)处理除在第21天外(P<0.05),其他时间影响均不显著(P>0.05)。N2、N3、NS2和NS3处理均显著促进了土壤CH_4氧化速率(P<0.05),平均CH4氧化速率较CK分别提高了145.30%、142.93%、139.48%和112.68%。整体而言,不同添加处理并没有显著改变湿地土壤CH_4产生/氧化速率的时间变化规律,各处理均表现为随培养时间先增加而后逐渐降低。短期培养结束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电导率、p H值在不同处理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NH+4-N含量在N1、N3、NS1和NS3处理下,NO_3^--N含量在N2、N3、NS2和NS3处理下,SO_4^(2-)含量在S、NS1、NS2和NS3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相关分析显示,DOC、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_3^--N)是氮、硫添加处理下影响闽江河口湿地土壤CH_4产生/氧化速率短期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生/氧化速率 CH4 氮、硫添加 潮汐湿地 闽江河口
下载PDF
围填海工程的生态环境价值损失评估——以江苏省两个典型工程为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肖建红 陈东景 +1 位作者 徐敏 于庆东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48-1254,共7页
围填海工程对近海生态系统的影响一直是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领域广泛关注的焦点。运用直接市场法和替代性市场法(如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碳税法、替代成本法、成果参照法等,第Ⅰ类方法)、条件价值评估法(第Ⅱ类方法)两类方法,选取江... 围填海工程对近海生态系统的影响一直是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领域广泛关注的焦点。运用直接市场法和替代性市场法(如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碳税法、替代成本法、成果参照法等,第Ⅰ类方法)、条件价值评估法(第Ⅱ类方法)两类方法,选取江苏省连云港市海滨新区和南通市通州区滨海新区两个典型的围填海工程为案例,从潮滩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视角进行了围填海工程生态环境价值损失评估。结果表明:(1)两个典型案例第Ⅰ类方法的评估结果分别为0.818 2×108元/a和0.696 2×108元/a;(2)第Ⅱ类方法的评估结果分别为1.273 9×108元/a和1.186 0×108元/a;(3)用两类方法的评估结果作为生态环境损失值区间,可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围填海工程生态补偿标准和生态补偿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填海工程 潮滩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环境价值损失 连云港市 南通市
原文传递
外源氮、硫添加对闽江河口湿地CH4、CO2排放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胡敏杰 任鹏 +1 位作者 黄佳芳 仝川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606-3615,共10页
于2015年4月在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原位开展氮、硫添加实验,研究外源氮、硫添加对河口湿地CH_4、CO_2排放通量的短期影响,并同步观测相关环境因子.结果表明,NH_4Cl(NH)和NH_4NO_3+K_2SO_4(NS)添加显著促进了河口湿地CH_4平均排放通量(P&l... 于2015年4月在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原位开展氮、硫添加实验,研究外源氮、硫添加对河口湿地CH_4、CO_2排放通量的短期影响,并同步观测相关环境因子.结果表明,NH_4Cl(NH)和NH_4NO_3+K_2SO_4(NS)添加显著促进了河口湿地CH_4平均排放通量(P<0.01),NS耦合添加显著促进了湿地CO_2平均排放通量(P<0.05);KNO_3(NO)和K_2SO_4(S)处理在实验期间对CH_4、CO_2排放通量表现为促进与抑制作用的交互影响,并且影响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CK)相比,NH和NS添加使CH_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提高了(286.36%、122.73%),使CO_2平均排放通量分别提高了(39.92%、34.24%).氮、硫添加对河口潮滩湿地CH_4、CO_2排放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异性,改变了短叶茳芏湿地生长季CH_4排放时间变化规律,但未改变CO_2排放时间规律.相关分析显示,NH和NS添加处理下河口湿地土壤CH_4、CO_2排放通量主要受土温、EC、DOC以及NH+4-N的控制(P<0.05或P<0.01),NO和S处理主要受土温、EC、pH、DOC、NO_3^--N的控制(P<0.05或P<0.01),CK处理则主要受土温的影响(P<0.01).温度、盐度、氮有效性是影响河口湿地CO_2、CH_4排放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排放 氮、硫添加 短叶茳芏 潮滩湿地 闽江河口
原文传递
黄河三角洲溶解有机质的光谱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9
作者 Yuan Cui Fang-Li Luo +1 位作者 Ming-Xiang Zhang Fei-Hai Yu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3年第1期150-162,共13页
河口三角洲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热点地区。了解该区域溶解有机质(DOM)的来源及其驱动因素对于评估其在调节全球碳通量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淡水和潮汐区域中土壤DOM的光谱特征。通过平行因子分析(PAFARAC),以... 河口三角洲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热点地区。了解该区域溶解有机质(DOM)的来源及其驱动因素对于评估其在调节全球碳通量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淡水和潮汐区域中土壤DOM的光谱特征。通过平行因子分析(PAFARAC),以及与在线数据库(http://www.openfluor.org)的对比最终确定了5种荧光组分(包括2种类腐殖酸、2种类蛋白质和1种可能的污染物)。淡水和潮汐区域中土壤DOM及各荧光组分的浓度、光谱性质和来源均不同。潮汐区DOM的浓度较低,而相对分子质量较高。在淡水地区,土壤DOM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和微生物;而在潮汐地区,土壤DOM主要来源于微生物和人类活动。这两个地区土壤DOM的差异主要由环境因素驱动,尤其是土壤碳(C)、氮(N)及其化学计量比C/N,能够解释DOM和CDOM变化的80.7%和69.6%。此外,浮游植物也对该地区土壤中的DOM、CDOM和荧光组分(C1–C4)有重要的影响,结果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土壤DOM的浓度和组成受土壤性质和浮游植物密度的强烈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质 河口湿地 淡水湿地 光谱特征 潮汐湿地
原文传递
闽江口不同沼泽植被带土壤甲烷产生潜力的温度敏感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平 何清华 仝川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79-888,共10页
2012年2月采集闽江河口鳝鱼滩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Scirpus alterniflora)3个典型潮汐沼泽植被带0∽30cm(间隔5cm)土壤样品,在不同温度(10,20和30℃)进行15d室内厌氧培养实验... 2012年2月采集闽江河口鳝鱼滩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Scirpus alterniflora)3个典型潮汐沼泽植被带0∽30cm(间隔5cm)土壤样品,在不同温度(10,20和30℃)进行15d室内厌氧培养实验,探讨河口区不同沼泽植被带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及其温度敏感性(Q10值)的特征.结果表明,指数模型较好地拟合不同沼泽植被带土壤甲烷产生与温度的相关关系;温度由10℃升至20℃时,3个沼泽植被带土壤甲烷产生潜力Q10值的均值分别为5.04,14.92和14.81,最大值均在培养期间的第13∽15d分别出现于10∽15cm,15∽20cm和20∽25cm三个土层;温度由20℃升至30℃时,3个沼泽植被带土壤甲烷产生潜力Q10值的均值分别为3.56,4.99和3.43,最大值分别在培养期间的第4∽6d,第4∽6d和第7∽9d出现于0∽5cm,0∽5cm和15∽20cm三个土层;植被类型和土壤深度对甲烷产生潜力及Q10值均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产生潜力 温度敏感性 Q10值 植被类型 潮汐湿地 闽江河口
下载PDF
基于COM技术的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信息系统开发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军 陈振楼 +1 位作者 许世远 侯晶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97-200,共4页
根据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需求,采用MapObjects组件技术,以VisualBasic为开发平台,构建了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信息系统(Yangtzeestuarytidalwetlandenvironmentalinformationsystem,简称YETWEIS),实现了对长江口滨岸湿地环... 根据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需求,采用MapObjects组件技术,以VisualBasic为开发平台,构建了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信息系统(Yangtzeestuarytidalwetlandenvironmentalinformationsystem,简称YETWEIS),实现了对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信息的显示、编辑、查询检索、信息统计、空间分析、专题决策图编制和环境质量评价分析等功能。同时对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COM技术、系统安全维护、数据库链接、数学建模、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信息系统 长江口 滨岸湿地 COM技术 数据挖掘
下载PDF
非均质条件下珠江口潮汐湿地地下水流动特征
12
作者 黄品怡 唐常源 +2 位作者 禤映雪 江涛 曹英杰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27-1035,共9页
开展非均质条件下潮汐湿地中地下水流动特征研究,成为深入揭示潮汐湿地水循环及物质循环过程的重要前提。以广州南沙区的河畔潮汐湿地为对象,基于放射性氡同位素示踪技术考察含水层非均质情况下地下水的流动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介... 开展非均质条件下潮汐湿地中地下水流动特征研究,成为深入揭示潮汐湿地水循环及物质循环过程的重要前提。以广州南沙区的河畔潮汐湿地为对象,基于放射性氡同位素示踪技术考察含水层非均质情况下地下水的流动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介质干容重、介质孔隙度和介质氡释放(Ern)呈现空间异质性,介质氡释放是导致介质氡平衡能力([Rn]gw)呈现显著空间异质性(2210.15~7700.33 Bq/m^(3))的主要因素。2)非均质条件下地下水流动呈现显著的分区特征,根据氡的比活度可以划分为快速流动区和滞留区。其中,快速流动区地下水氡比活度较小,观测期内平均值为1522.39 Bq/m^(3),地下水呈现由陆向海近似“U”型的流动模式。滞留区地下水氡比活度显著增大,观测期内平均值为3858.40 Bq/m^(3),地下水受潮汐作用而滞留更久。滞留区地下水流动状态受潮高差影响,潮高差越大,潮汐对湿地地下水的整体驱动力越大,滞留区地下水渗出相对容易,反之滞留区地下水渗出较难。由此可见,潮汐湿地含水层介质的空间异质性是影响地下水流动特征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湿地 空间异质性 地下水动态 222Rn 珠江口
下载PDF
氮、硫输入对河口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胡敏杰 邹芳芳 +3 位作者 仝川 任鹏 黄佳芳 李冬冬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184-4192,共9页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氮、硫输入对闽江河口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H_4Cl(N1)、NH_4NO_3(N3)、K_2SO_4(S)和NH_4Cl+K_2SO_4(NS1)处理显著促进了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p<0.05),较对照分别提高了76.57...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氮、硫输入对闽江河口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H_4Cl(N1)、NH_4NO_3(N3)、K_2SO_4(S)和NH_4Cl+K_2SO_4(NS1)处理显著促进了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p<0.05),较对照分别提高了76.57%、60.09%、83.20%和52.59%,并且不同处理下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均表现为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递减.氮、硫输入在不同时间对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不尽一致,在前6 d各处理的促进作用最明显.湿地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在不同处理下均表现为随培养时间逐渐增加,其增长速率在培养初始阶段较快,而后逐渐减慢;不同培养时间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在N1、N3、S和NS1处理下与对照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短期培养结束后,N3、NS1处理显著增加了湿地土壤DOC含量(p<0.05);N1、N3、NS1和NH_4NO_3+K_2SO_4(NS3)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NH_4^+-N含量(p<0.05);KNO_3(N2)、N3、NS2和NS3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NO_3^--N含量(p<0.05);S、NS1、NS2和NS3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SO_4^(2-)含量(p<0.05).不同处理下湿地土壤Cl-、pH、EC具有微弱的波动变化特征,但在不同处理组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DOC、NH_4^+-N和SO_4^(2-)是氮、硫输入处理下影响闽江河口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矿化 土壤理化性质 硫输入 潮汐湿地 闽江河口
原文传递
盐度对河口潮汐湿地温室气体产生和排放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汪旭明 任洪昌 仝川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4-820,共7页
盐度是影响河口潮汐湿地温室气体动态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子。本文论述了盐度对河口潮汐湿地温室气体的产生和排放的影响及机制。盐水入侵通过带来丰富的SO42-引起的硫酸盐效应、离子强度增加引起的离子效应影响CH4和CO2的产生。盐水入... 盐度是影响河口潮汐湿地温室气体动态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子。本文论述了盐度对河口潮汐湿地温室气体的产生和排放的影响及机制。盐水入侵通过带来丰富的SO42-引起的硫酸盐效应、离子强度增加引起的离子效应影响CH4和CO2的产生。盐水入侵通过影响湿地的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及硝化细菌反硝化作用进而影响N2O产生量,影响方式主要包括:(1)通过物理化学机制加强沉积物中铵的释放;(2)通过生理机制增加沉积物氮素释放量,直接影响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活性,进而影响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3)通过提高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的速率影响反硝化速率。最后提出了今后应加强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温室气体 产生与排放 机制 河口潮汐湿地
原文传递
淹水增加对闽江河口淡水潮汐湿地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及CO2和CH4排放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敬 黄佳芳 +5 位作者 罗敏 刘育秀 谭季 朱爱菊 王声钰 仝川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493-5502,共10页
海平面上升使得河口潮汐湿地淹水高度增加,对CO2和CH4的排放通量产生重要影响,但目前绝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淹水增加对河口盐沼湿地的影响,淹水增加对于河口淡水潮汐湿地的影响缺乏数据.鉴于此,本研究利用模拟潮汐池和中型生态系,研究淹水... 海平面上升使得河口潮汐湿地淹水高度增加,对CO2和CH4的排放通量产生重要影响,但目前绝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淹水增加对河口盐沼湿地的影响,淹水增加对于河口淡水潮汐湿地的影响缺乏数据.鉴于此,本研究利用模拟潮汐池和中型生态系,研究淹水增加15 cm和30 cm后对闽江河口淡水潮汐湿地孔隙水(NH4+、NO3-、DOC、溶解性CH4和DIC)浓度及CO2和CH4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高度增加15 cm和30 cm后,CO2的排放通量分别下降28. 53%和36. 56%;淹水增加15 cm时,CH4的排放通量没有显著变化,增加至30 cm后,CH4的排放通量显著增加29. 27%;淹水高度增加15 cm和30 cm,孔隙水CH4的浓度分别增加47. 83%和73. 91%.淹水增加对孔隙水DOC浓度变化影响不显著.淹水增加促进孔隙水NH4+浓度,并降低孔隙水DIC和NO3-的浓度.淹水增加降低CO2和CH4排放通量的温度敏感性.根据研究结果,未来海平面上升50 a和100 a后,闽江河口淡水潮汐湿地的综合增温潜势将分别降低28%和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增加 CO2排放通量 CH4排放通量 海平面上升 淡水潮汐湿地 闽江河口
原文传递
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潮汐湿地甲烷排放通量 被引量:20
16
作者 曾从盛 王维奇 +3 位作者 张林海 林璐莹 艾金泉 章文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0-504,共5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闽江河口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潮汐湿地甲烷排放通量.结果表明:夏季和冬季短叶茳芏潮汐湿地甲烷排放通量的日变化范围分别在1.292.93mg·m^-2·h^-1和0.060.22mg·m^-2·h^-1...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闽江河口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潮汐湿地甲烷排放通量.结果表明:夏季和冬季短叶茳芏潮汐湿地甲烷排放通量的日变化范围分别在1.292.93mg·m^-2·h^-1和0.060.22mg·m^-2·h^-1;涨潮前、涨落潮过程中和落潮后甲烷排放通量分别在0.111.52mg·m^-2·h^-1、0.101.05mg·m^-2·h^-1和0.051.70mg·m^-2·h^-1,月平均值分别为0.73、0.47和0.72mg·m^-2·h^-1,其排放峰值均出现在9月,最低值出现在3月,涨落潮过程中的甲烷排放通量明显低于涨潮前和落潮后(P〈0.05);甲烷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潮汐是影响甲烷排放日变化的重要因子,植物生长阶段和温度是甲烷排放月变化和季节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短叶茳芏 潮汐湿地 影响因子 闽江河口
原文传递
盐城自然保护区人工湿地对水鸟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吕士成 陈洁 杜进进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6年第3期15-17,共3页
通过定位观察,进行了人工湿地内鸟类的种类鉴别和数量统计。结果表明,220hm^2人工湿地先后招引了包括丹顶鹤在内的55种水鸟前来栖息。并通过与人工湿地建立以前调查结果的分析比较,阐述了建立人工湿地对整个保护区生态系统... 通过定位观察,进行了人工湿地内鸟类的种类鉴别和数量统计。结果表明,220hm^2人工湿地先后招引了包括丹顶鹤在内的55种水鸟前来栖息。并通过与人工湿地建立以前调查结果的分析比较,阐述了建立人工湿地对整个保护区生态系统功能的调节和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海涂湿地 人工湿地 鸟类 生态系统
下载PDF
长江口滩涂湿地景观变化对典型水鸟生境适宜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任璘婧 李秀珍 +2 位作者 李希之 闫中正 孙永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67-1374,共8页
近年来在海平面上升、长江水沙变化、植被演替等自然因素以及促淤圈围工程、深水航道建设等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长江口滩涂湿地水鸟适宜生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针对长江口滩涂湿地典型水鸟中的鸻鹬类(Charadriiformes)与雁鸭类(Anser... 近年来在海平面上升、长江水沙变化、植被演替等自然因素以及促淤圈围工程、深水航道建设等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长江口滩涂湿地水鸟适宜生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针对长江口滩涂湿地典型水鸟中的鸻鹬类(Charadriiformes)与雁鸭类(Anseriformes),采用空间多样性指数、人为干扰度等指标研究1980-2010年长江口滩涂湿地景观变化对两类水鸟生境适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类水鸟的不适宜生境、边缘生境、次级生境面积均呈增长趋势,鸻鹬类共增加682km^2,雁鸭类共增加314km^2。而核心生境面积却呈不同的变化趋势,鸻鹬类减少136km^2,雁鸭类增加232km^2,但鸻鹬类和雁鸭类核心生境面积百分比均分别减少56.6%和19.4%。1980-2010年鸻鹬类生境适宜性综合评价指数由0.92下降到0.53,雁鸭类由0.89下降到0.70,鸻鹬类降幅大于雁鸭类。通过定量分析人为干扰度对水鸟生境的影响,发现鸻鹬类对人类干扰更加敏感,中等强度的人类干扰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雁鸭类的适宜生境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滩涂湿地 空间多样性指数 生境适宜性 人为干扰度
原文传递
基于地面约束的滨岸湿地微地貌LiDAR检测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乔纪纲 黎夏 刘小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8-124,共7页
应用激光雷达数据生产高精度的数字地面模型,可为滨岸环境的研究提供精细的微地貌数据。提出用地面特征约束斜率分割区域,对陆面点采用小角度多重迭代分割,提取沟槽特征的方法;设计了一个综合应用斜率分割、密度和反射强度分割、高度分... 应用激光雷达数据生产高精度的数字地面模型,可为滨岸环境的研究提供精细的微地貌数据。提出用地面特征约束斜率分割区域,对陆面点采用小角度多重迭代分割,提取沟槽特征的方法;设计了一个综合应用斜率分割、密度和反射强度分割、高度分割来提取水下地形、出露沙洲、有水沟槽地等地面特征的技术方案。以佛罗里达州西海岸C itrus County滨岸地带作为研究区域,根据滨岸湿地地面要素在激光雷达点云中的特征,将其划分为滩涂、沟槽、出露沙洲、浅水水下地形,建立了的微地貌地面模型。通过对地面的拟合度检验以及光学影像目视解译对比,证明所采用的分割方法与常规建模方法相比,能更有效的处理地面破碎和水域环境下的点云分割工作,提高了DEM建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DAR 滨岸湿地 微地貌 DEM 分割 多重迭代
下载PDF
闽江口潮汐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平 何清华 仝川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957-2963,共7页
2012年8月,采集闽江口鳝鱼滩3个典型潮汐沼泽植被带0~30 cm土壤样品进行15 d室内厌氧培养实验,通过测定不同培养温度(20、30和40℃)下土壤甲烷产生潜力,探讨了不同沼泽植被带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并探讨了温度和植被类... 2012年8月,采集闽江口鳝鱼滩3个典型潮汐沼泽植被带0~30 cm土壤样品进行15 d室内厌氧培养实验,通过测定不同培养温度(20、30和40℃)下土壤甲烷产生潜力,探讨了不同沼泽植被带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并探讨了温度和植被类型对土壤甲烷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0℃时短叶茳芏、芦苇和互花米草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均值分别为0.034,0.057和0.608μg·g-1·d-1,30℃时其均值分别为0.127,0.402和0.928μg·g-1·d-1;40℃时其均值分别为0.608,1.144和2.447μg·g-1·d-1.随温度升高,3个沼泽植被带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均表现为显著的指数增长趋势,40℃培养条件下的土壤甲烷产生潜力的累积量显著高于20℃和30℃(p〈0.05);温度升高对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的促进作用最明显;温度和植被类型对河口区潮汐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均具有显著影响(p〈0.001),且这两个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产生潜力 温度 植被类型 沼泽湿地 闽江河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