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产儿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的比较 被引量:12
1
作者 黄维 周琴 +1 位作者 谈晓轶 李慧珠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76-1178,共3页
目的比较临床上常用的3种早产儿动脉采血方法,探讨最佳采血部位。方法将152例早产儿分成3组,A组50例,采用胫后动脉采血,B组49例,采用桡动脉采血,C组53例,采用股动脉采血。记录3组穿刺成功率、操作各阶段所需时间及患儿哭泣次数和哭泣时... 目的比较临床上常用的3种早产儿动脉采血方法,探讨最佳采血部位。方法将152例早产儿分成3组,A组50例,采用胫后动脉采血,B组49例,采用桡动脉采血,C组53例,采用股动脉采血。记录3组穿刺成功率、操作各阶段所需时间及患儿哭泣次数和哭泣时长。结果 3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准备阶段、穿刺阶段和止血阶段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P<0.05);A组与B组总耗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哭泣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哭泣时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明显短于其他两组。结论早产儿经胫后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高,关键阶段所需时间短,对患儿疼痛刺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血样采集 桡动脉 股动脉 胫动脉
原文传递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冯彦景 殷智晔 +1 位作者 李素方 李艳君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910-914,共5页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下肢膝以下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型糖尿病合并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狭窄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下肢膝以下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型糖尿病合并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狭窄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严格控制血糖及抗动脉硬化治疗,对照组单用贝前列素钠治疗;观察组采用贝前列素钠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最大行走距离、无痛行走距离、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PSV)、管径狭窄率指标,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最大行走距离、无痛行走距离、ABI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最大行走距离、无痛行走距离、AB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腓动脉PSV明显减慢,管径狭窄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各个动脉PSV较对照组显著减慢,管径狭窄率较对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贝前列素钠能更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膝以下动脉狭窄患者的最大行走距离、无痛行走距离,改善ABI指数,其机制考虑与联合用药能更有效的降低峰值血流速度,减轻血管管径狭窄率,改善下肢缺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胫动脉 糖尿病并发症
下载PDF
胫前动脉逆行供血的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在小腿保肢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童德迪 陈山林 +3 位作者 荣艳波 王志新 吴乐昊 朱珊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924-92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胫前动脉逆行供血的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小腿中上段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使用胫前动脉逆行供血的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小腿中上段严重复合性损伤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应用胫前动脉逆行供血的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小腿中上段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使用胫前动脉逆行供血的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小腿中上段严重复合性损伤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共6例,肌皮瓣的胸背动脉及胸背静脉分别与胫前动脉远断端及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近断端行端端吻合,肌皮瓣肌肉裸露部分表面予对侧大腿中厚皮片移植覆盖。结果术后肌皮瓣血运良好,皮瓣及植皮均完全成活,随访6-12个月,皮瓣及植皮外形良好,质地柔软。结论对于小腿中上段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有胫前血管破坏及小腿软组织严重受损的复杂病例,应用胫前动脉逆行供血的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进行修复,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胫动脉 保肢 显微外科手术 创伤和损伤
原文传递
胫后血管间隙支胫骨内侧骨膜瓣移位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稂明业 戴闽 +4 位作者 李金赋 裴来寿 宗世璋 韩智敏 涂凯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3期142-143,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带血供 (胫后血管肌间隙支 )胫骨内侧骨膜瓣移位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及骨不连。方法  2 3例胫骨中下段骨折及骨不连患者均采用切取该骨膜瓣移位于骨折处。结果  2 3例患者经切开复位固定、该骨膜瓣移位术治疗 ,术后骨... 目的 探讨应用带血供 (胫后血管肌间隙支 )胫骨内侧骨膜瓣移位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及骨不连。方法  2 3例胫骨中下段骨折及骨不连患者均采用切取该骨膜瓣移位于骨折处。结果  2 3例患者经切开复位固定、该骨膜瓣移位术治疗 ,术后骨折部血供良好 ,骨折一期愈合 ,未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现象。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由于该骨膜瓣较厚 ,血运丰富 ,供体量大 ,能够较好的促进骨的愈合。特别对于骨延迟愈合、骨不连发生率较高的胫骨中下 1/ 3骨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胫动脉 骨移植 临床应用
下载PDF
Blood flow differences in cun-kou(radial)artery and anterior tibial artery:normal people vs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被引量:3
5
作者 Wang Chao Wei Yun +3 位作者 Zhang Lin Song Jia Liu Ni Fu Yanl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911-916,共6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lood flow differences in cun-kou(radial) artery and anterior tibial artery between normal people and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METHODS: Using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blood flow charts...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lood flow differences in cun-kou(radial) artery and anterior tibial artery between normal people and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METHODS: Using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blood flow charts [peak systolic velocity(VP), maximum blood flow velocity in diastole(VD), mean blood flow velocity(VM), pulse index(PI), resistance index(RI), blood vessel diameter(D), vessel volume(SV),circulation blood flow periodic time(ET)] measured by at cun-kou(radial) artery and anterior tibial artery in normal group(n = 30) and chronic gastritis group(n = 30) in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Beijing Anzhe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RESULTS: In the doppler flow charts of the normal group,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VD, VM, D, RI, SV, ET between cun-kou artery and anterior tibial artery(P < 0.05), and there were mo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I between cun-kou artery and anterior tibial artery(P <0.01). In the comparison of doppler flow charts in the chronic gastritis group,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VD, VM, D, RI, SV, ET between cun-kou artery and anterior tibial artery(P <0.05), and there were mo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I between cun-kou artery and anterior tibial artery(P < 0.01). In the comparison of doppler flow charts between normal group and chronic gastritis group,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V, ET between normal group and chronic gastritis group(P < 0.05), and there were mo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I between normal group and chronic gastritis group(P < 0.01).CONCLUSION: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in doppler flow charts between the normal group and the chronic gastritis group, the doppler flow charts of cun-kou artery and anterior tibial artery were not only proved to b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ut also provided quantitative objective indexes for the study of cun-kou artery and anterior tibial artery doppler flow charts of normal people and chronic gastritis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ial arteries Cun-kou ARTERY Ultrasonography doppler
原文传递
应用胫后动脉皮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软组织缺损8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杜丽平 游晓波 傅荣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研究应用胫后动脉皮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2012年收治的小腿及足软组织缺损患者共8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应用胫后动脉皮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对照组应用小腿腓肠神经皮神经营养血... 目的研究应用胫后动脉皮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2012年收治的小腿及足软组织缺损患者共8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应用胫后动脉皮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对照组应用小腿腓肠神经皮神经营养血管等其他皮瓣进行修复。对两组缺损修复后皮瓣存活率、质量及外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84例皮瓣中80例存活良好,4例皮瓣因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皮瓣肿胀,远端发绀,少部分坏死,但经换药后均完全愈合。两组皮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皮瓣外观形态不满意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后动脉皮穿支皮瓣因穿支位置较恒定,只需术前准确定位便可保证切取皮瓣安全可靠且不损伤主动脉干,对下肢形态和功能影响小,符合组织移植原则,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外科学 腿损伤/外科学 足损伤 外科皮瓣 胫动脉 皮穿支皮瓣
下载PDF
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胫骨外露的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袁辉宗 史增元 +2 位作者 尹维刚 毛海蛟 董文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8-513,共6页
目的 探讨小腿前肌间隔动脉链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胫骨外露的术式及手术方法.方法 40侧成人尸体下肢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4侧新鲜成人尸体下肢标本动脉造影,观测小腿前肌间隔内的胫前动脉穿支与腓动脉终末前穿支的位置、走行、外径及... 目的 探讨小腿前肌间隔动脉链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胫骨外露的术式及手术方法.方法 40侧成人尸体下肢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4侧新鲜成人尸体下肢标本动脉造影,观测小腿前肌间隔内的胫前动脉穿支与腓动脉终末前穿支的位置、走行、外径及相互吻合.临床应用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胫骨外露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0~59岁,平均36岁.结果 40侧标本腓骨长度为(32.3±2.4)cm.胫前动脉发出腓浅动脉、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与腓动脉终末前穿支在小腿前肌间隔内相互吻合,形成动脉链,这三条动脉外径分别为(1.4±0.4)mm、(1.0±0.4)mm及(1.5±0.4)mm,动脉链吻合处外径为(0.6±0.2)mm.动脉链伴腓浅神经走行,营养神经和小腿前外侧皮肤.临床应用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胫骨外露的11例中,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为蒂2例,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的升支为蒂3例,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的降支为蒂3例,以腓动脉终末前穿支升支为蒂3例.皮瓣切取面积7 cm×5 cm~13 cm×5 cm.随访1~3年,平均1.5年,11例皮瓣全部成活,无破溃、臃肿.结论 根据皮肤缺损部位、面积等灵活选用小腿前肌间隔内动脉链为血管蒂,设计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胫骨外露,术式灵活,是修复胫骨外露的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动脉 外科皮瓣 胫骨 尸体解剖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应变-血压指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中型动脉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邹春鹏 金慧佩 +5 位作者 黄品同 胡榕 赵雅萍 吴笑英 孙海燕 王亮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72-575,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应变-血压指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和胫前动脉弹性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46例作为病例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应变和应变率成像对肱动脉和胫前动脉进行检查.通过应变和应变率成像... 目的 探讨应用应变-血压指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和胫前动脉弹性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46例作为病例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应变和应变率成像对肱动脉和胫前动脉进行检查.通过应变和应变率成像获得肱动脉和胫前动脉的最大圆周应变,同时测量被检者肱动脉和胫前动脉血压,肱动脉和胫前动脉的应变-血压指数=最大圆周应变/[(局部收缩压-局部舒张压)/局部舒张压]×100%,胫-肱指数=胫前动脉的应变-血压指数/肱动脉应变-血压指数,踝肱指数=胫前动脉收缩压/肱动脉收缩压.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胫前动脉应变-血压指数和胫-肱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型糖尿病患者的肱动脉应变-血压指数略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踝肱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变-血压指数可以作为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中型动脉弹性改变的新指标,胫-肱指数可以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胫前动脉和肱动脉弹性变化的相对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糖尿病 2型 肱动脉 胫前动脉 弹性
原文传递
胫前动脉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郝毅 章明 +1 位作者 杨文勋 赵大正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712-715,共4页
目的为减少胫前动脉(anterior tibial  artery, ATA)的损伤提供解剖学资料,探讨手术安全区。方法在30具(60侧)成人整尸上对ATA、骨间膜孔等进行观测。结果ATA与腘动脉的分叉点到骨间膜孔前侧... 目的为减少胫前动脉(anterior tibial  artery, ATA)的损伤提供解剖学资料,探讨手术安全区。方法在30具(60侧)成人整尸上对ATA、骨间膜孔等进行观测。结果ATA与腘动脉的分叉点到骨间膜孔前侧缘距离为(15.7± 1.6)mm。ATA第一段与腘动脉夹角的角度为135.5°±4.0°。ATA经过骨间膜孔时第一段与第一段形成的夹角角度为122.4°± 9.0°。骨间膜孔呈卵圆形,纵径为(17.1±0. 2) mm,横径为( 8. 9 ± 0. 2) mm。在骨间膜孔 ATA的上缘与腓骨头顶点距离为( 51. 2 ± 5. 4) mm。骨间膜孔 ATA上缘与胫骨外侧髁上关节面外缘的距离为(62. 1±4. 0) mm。 ATA与胫骨前缘的交叉点到内外踝连线中点的距离为(5.1± 0. 3) cm。本组共有 36例度开放性胫骨骨折病例,其中 4例一期截肢,32例用外固定器治疗。骨折愈合率81%,平均愈合时间10.5个月,感染率25%。结论胫骨近段的前、中 1/3,中段的前 1/3和远段的后 1/3是股骨穿钉的安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前动脉 安全 解剖学 ATA 胫骨穿钉
原文传递
胫骨滋养动脉筋膜皮支游离皮瓣在手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卫忠 王景枝 +2 位作者 许宝玉 张国强 段伟焘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83-84,共2页
目的介绍胫骨滋养动脉筋膜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胫骨滋养动脉筋膜支发自胫骨滋养动脉,其外径为0.8~2.0mm,皮瓣可取面积不能超过14cm×8cm,可携带隐神经。1995年8月~1997年3月,对8例手部皮肤缺... 目的介绍胫骨滋养动脉筋膜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胫骨滋养动脉筋膜支发自胫骨滋养动脉,其外径为0.8~2.0mm,皮瓣可取面积不能超过14cm×8cm,可携带隐神经。1995年8月~1997年3月,对8例手部皮肤缺损选用胫骨滋养动脉筋膜皮支游离皮瓣修复。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不臃肿,质地和手部相近。修复神经者皮瓣刺痛觉恢复满意。结论该皮瓣具有质地好、厚度适中并可修复感觉神经,不牺牲供区主要动脉等优点。其最佳适应证是修复手部重要功能区的皮肤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动脉 外科皮瓣 筋膜 皮肤缺损
原文传递
小腿胫后动脉及其穿支皮瓣在下肢难治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叶扬 黄峻 +2 位作者 林伟华 李罡 王仁坤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3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以胫后动脉及其穿支为血管蒂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切取小腿内侧皮瓣,其中带血管蒂转移32例,交腿转移2例,游离移植2例和穿支皮瓣带蒂转移6例,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创面。结果临床应用小腿内侧皮瓣共42... 目的探讨以胫后动脉及其穿支为血管蒂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切取小腿内侧皮瓣,其中带血管蒂转移32例,交腿转移2例,游离移植2例和穿支皮瓣带蒂转移6例,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创面。结果临床应用小腿内侧皮瓣共42例,其中完全成活39例,经6个月~2年的随访,皮瓣成活良好。皮瓣部分坏死2例,经换药和植皮,创面愈合,完全坏死1例,需另行修复。结论小腿内侧皮瓣具有供血丰富、抗感染能力强、血管蒂长的优点,特别适合用于修复小腿下段和足部的难治性创面,疗效满意;其穿支皮瓣用于修复踝部和足跟,可避免损伤主要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胫动脉 创伤和损伤
原文传递
胫腓骨骨折并发胫后血管损伤的临床诊治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爱国 贺增良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4期361-362,共2页
目的总结中下段胫腓骨骨折合并胫后血管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58例中下段胫腓骨骨折合并胫后血管损伤患者的术前诊断、术中探查结果、治疗方法选择及治疗结果进行经验总结。结果血管损伤类型:血管卡压16例,血管挫伤7例,其中血栓形成5例... 目的总结中下段胫腓骨骨折合并胫后血管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58例中下段胫腓骨骨折合并胫后血管损伤患者的术前诊断、术中探查结果、治疗方法选择及治疗结果进行经验总结。结果血管损伤类型:血管卡压16例,血管挫伤7例,其中血栓形成5例,血管完全断裂35例。术后58例患肢均完全成活。随访6个月~2年,55例出现不同程度足踝及(或)足趾屈曲挛缩畸形。发生踝关节屈曲挛缩19例,行手术矫形16例;足趾屈曲畸形35例,手术矫形13例,均为小腿中段骨折病例。结论较严重的胫骨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胫后血管损伤,及时手术探察修复是避免漏诊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腓骨骨折 胫动脉/损伤 血管移植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蒂小腿内后侧网状供血皮瓣修复足踝部巨大创面 被引量:15
13
作者 魏在荣 孙广峰 +3 位作者 唐修俊 王达利 王玉明 韩文杰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34-736,共3页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蒂小腿内后侧网状供血皮瓣修复足踝部巨大创面的方法.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蒂小腿内后侧网状供血皮瓣修复足踝部巨大创面18例.本组年龄16~52岁,皮瓣范围20 cm×6 cm~25 cm×10 cm...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蒂小腿内后侧网状供血皮瓣修复足踝部巨大创面的方法.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蒂小腿内后侧网状供血皮瓣修复足踝部巨大创面18例.本组年龄16~52岁,皮瓣范围20 cm×6 cm~25 cm×10 cm.供区游离植皮覆盖.结果 术后17块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有约4 cm × 1 cm的坏死.12例获随访2个月~1年,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结论 该皮瓣血运可靠,修复范围广,不牺牲主要血管,手术简便安全,是修复足、踝部巨大创面的理想皮瓣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胫动脉 穿支皮瓣 踝损伤 足损伤
原文传递
超薄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观察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风林 李宗宝 +3 位作者 王鑫 韩会峰 王昌德 胡亮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1-265,共5页
目的探讨游离超薄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用红色乳胶经股动脉灌注的6侧成人下肢标本,观测胫后动脉在小腿内侧的皮穿支数目、分布、分支、外径等指标。结合解剖学观察结果设计皮瓣,在切取... 目的探讨游离超薄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用红色乳胶经股动脉灌注的6侧成人下肢标本,观测胫后动脉在小腿内侧的皮穿支数目、分布、分支、外径等指标。结合解剖学观察结果设计皮瓣,在切取穿支皮瓣后修剪掉多余的脂肪,保留皮瓣的营养血管系统,用来修复手背、腕背等创面。临床应用11例,皮瓣面积最大10em×14cm,最小2cm×5cm。结果在6侧标本中,观测到胫后动脉的皮肤穿支43条,穿深筋膜平面时外径≥0.5mm者有29条,平均每侧4.8条。穿支血管起始点的平均外径为(1.8±0.5)mm,长度(44±15)mm,在小腿近端第2段、第5段内出现穿支各6条,口径较粗,可以提供吻合。所有皮瓣均完全成活,其中7例随访3~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不臃肿,供区无并发症,手部功能、外形均满意。结论超薄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可靠、修复创面后外形美观,是一种修复手背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动脉 解剖学 穿支皮瓣 手损伤
原文传递
腹型肥胖对不同性别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胫前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蔡晓琪 黄鹤龄 +4 位作者 沈逸华 张玲玉 徐国焱 林沁 谢良地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47-952,共6页
目的探究腹型肥胖对不同性别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胫前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0年8月至2016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及全科医学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老年(年龄≥60岁)EH患者658例及正常血压老年人64... 目的探究腹型肥胖对不同性别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胫前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0年8月至2016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及全科医学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老年(年龄≥60岁)EH患者658例及正常血压老年人64名的临床资料,高分辨率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反应性充血前后胫前动脉内径的变化率,作为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指标。根据是否高血压(血压≥140/90 mm Hg)及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正常血压非腹型肥胖(n=34)、正常血压并腹型肥胖组(n=30)、高血压非腹型肥胖组(n=287)、高血压并腹型肥胖组(n=371)。结果从正常血压非腹型肥胖者、正常血压并腹型肥胖者、高血压非腹型肥胖者到高血压并腹型肥胖者,胫前动脉EDD呈递减趋势[(9.37±1.11)%比(8.59±0.99)%比(7.70±0.30)%比(6.75±0.26)%,P<0.05]。总体上老年男性与女性EH患者的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层分析发现,无论是否合并腹型肥胖,男性与女性老年EH患者之间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在老年男性EH患者中,与非腹型肥胖相比,腹型肥胖患者的EDD受损更明显[(6.31±0.38)%比(7.46±0.38)%,P<0.05]。而非腹型肥胖与腹型肥胖的老年女性EH患者的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提示老年男性EH患者胫前动脉EDD与腰围呈负相关(r=-0.194,P<0.05),但在女性中二者无明显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腰围是老年男性EH患者的相关因素(β=-0.161,P<0.05),不是老年女性EH患者的相关因素。结论腰围是老年男性EH患者胫前动脉EDD的相关因素,腹型肥胖对老年女性EH患者的胫前动脉EDD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内皮依赖性舒张 胫前动脉 腹型肥胖 性别 老年
原文传递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腹型肥胖患者胫前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鹤龄 沈逸华 +2 位作者 蔡晓琪 张玲玉 谢良地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腹型肥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8月至2016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和全科医学科门诊及病房的老年(年龄≥6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8例及正常血压的老年人64名的临床资... 目的探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腹型肥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8月至2016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和全科医学科门诊及病房的老年(年龄≥6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8例及正常血压的老年人64名的临床资料,高分辨率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反应性充血前后胫前动脉内径的变化率,作为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指标。根据是否高血压(血压≥140/90 mm Hg)及腹型肥胖[腰围≥90(男)、≥85 cm(女)]按2×2设计将参与者分为4组:正常血压非腹型肥胖(n=34)、正常血压并腹型肥胖组(n=30)、高血压非腹型肥胖组(n=287)、高血压并腹型肥胖组(n=371),比较各组EDD,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析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胫前动脉EDD的相关因素。结果析因分析显示,高血压和腹型肥胖均为影响EDD的因素,但两者无交互作用。从正常血压非腹型肥胖、正常血压并腹型肥胖、高血压非腹型肥胖到高血压并腹型肥胖组,EDD有逐渐下降的趋势[(9.37±1.11)%比(8.59±0.99)%比(7.70±0.30)%比(6.75±0.26)%,P<0.05]。在老年高血压并腹型肥胖的患者中,胫前动脉EDD与腰围(r=-0.139,P<0.05)、收缩压(r=-0.245,P<0.05)、脉压(r=-0.287,P<0.05)、空腹血糖(r=-0.131,P<0.05)呈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脉压(β=-0.280,P<0.001)、腰围(β=-0.141,P=0.009)是胫前动脉EDD的相关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腹型肥胖患者的胫前动脉EDD受损明显,EDD与脉压、腰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内皮依赖性舒张 胫前动脉 腹型肥胖 脉压 老年
原文传递
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修复足踝及小腿内侧皮肤创面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远发 柴勇 钱尼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在足踝及小腿内侧皮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于本院行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修复足踝及小腿内侧创面的患者11例,男10例,女1例,足踝部皮肤缺损8例,小腿内侧皮肤缺损3例,所有...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在足踝及小腿内侧皮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于本院行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修复足踝及小腿内侧创面的患者11例,男10例,女1例,足踝部皮肤缺损8例,小腿内侧皮肤缺损3例,所有患者经过彻底清创、皮瓣设计,行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移植手术,术后随访。结果:11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皮瓣血液循环稳定,所有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外观满意,供区移植皮片均一期成活。结论: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移植是修复足踝及小腿内侧创面的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胫动脉 血管穿支 创伤 皮肤移植
下载PDF
胫前动脉穿刺可行性及心肺流转下胫前动脉与桡动脉压力监测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卫清 史宏伟 +3 位作者 葛亚力 魏海燕 张媛 鲍红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6期59-63,共5页
目的实践并分析胫前动脉穿刺的可行性,评价心肺转流(CPB)下胫前动脉(TA)穿刺与桡动脉(RA)穿刺监测动脉血压的一致性。方法选择2014年6-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择期在CPB下行单纯瓣膜置换术患者12例。所有患者入室均行穿刺R... 目的实践并分析胫前动脉穿刺的可行性,评价心肺转流(CPB)下胫前动脉(TA)穿刺与桡动脉(RA)穿刺监测动脉血压的一致性。方法选择2014年6-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择期在CPB下行单纯瓣膜置换术患者12例。所有患者入室均行穿刺RA和TA两处同时测压,麻醉诱导相同,术中麻醉维持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同步监测RA和TA血压,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采集麻醉诱导前(T1),诱导插管后2 min(T2),诱导插管后5 min(T3),静脉推注去氧肾上腺素50μg提升血压后1 min(T4)、3 min(T5),给予去氧肾上腺素100μg升血压后1 min(T6)、3 min(T7);在CPB开始后每5分钟记录1次共10次分别为(T8-17),共计17个时点动脉血压数据对。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分析采用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结果最后有效病例为10例。SBP数据70对测量值,桡动脉的收缩压(SBPra)测量值平均为(121.8±20.1)mm Hg,胫前动脉收缩压(SBPta)值平均为(134.9±22.7)mm Hg;平均偏差为-13.1 mm Hg,95%的一致性界限为-44.9-18.7 mm Hg。DBP数据70对测量值,桡动脉的舒张压(DBPra)值平均为(62.1±12.6)mm Hg,胫前动脉舒张压(DBPta)值平均为(60.8±12.7)mm Hg;平均偏差为1.3 mm Hg,95%的一致性界限为-3.5-6.0 mm Hg。MAP数据70对测量值,桡动脉的MAP(MAPra)值平均为(82.3±13.4)mm Hg,胫前动脉MAP(MAPta)值平均为(82.2±13.1)mm Hg;平均偏差为0.04 mm Hg,95%的一致性界限为-5.7-5.8 mm Hg。体外循环期间MAP(MAP-CPB)数据100对测量值,体外循环期间的基于桡动脉的MAP(MAP-CPBra)值平均为(61.1±11.1)mm Hg,体外循环期间的基于胫前动脉的MAP(MAP-CPBta)值平均为(60.4±11.4)mm Hg;平均偏差为0.68 mm Hg,95%的一致性界限为-8.8-10.2 mm Hg。两种方法同步采集的数据百分误差:CPB前SBP为24.8%、DBP为7.8%、MAP为7.0%,CPB期间MAP为15.5%。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压 心肺转流 胫前动脉 桡动脉 平均偏差
下载PDF
降糖药物对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胫前动脉弹性影响的初步探讨
19
作者 邹春鹏 焦岩 +4 位作者 赵雅萍 黄品同 胡榕 吴笑英 吴朝明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4-337,共4页
目的探讨降糖药物对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胫前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50例和病例组50例。计算胫前动脉的应变-血压指数(SBPI),所有患者服用降糖药物6个月后再次计算胫前动脉的SBPI,并进行组... 目的探讨降糖药物对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胫前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50例和病例组50例。计算胫前动脉的应变-血压指数(SBPI),所有患者服用降糖药物6个月后再次计算胫前动脉的SBPI,并进行组间和组内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胫前动脉SBPI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病例组胫前动脉SBP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胫前动脉SBPI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糖药物对不合并血管并发症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胫前动脉弹性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糖尿病 2型 胫前动脉 弹性 降血糖药
原文传递
右胫后动脉真性动脉瘤卡压右胫神经1例
20
作者 苏颖馨 李慎义 +3 位作者 张轶 龙湘党 李喜 杨孟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48-1748,共1页
患者男,57岁,右足底部异物感、麻木感10月余,偶发疼痛;外院右足MRI提示右踝关节腔及部分趾间关节间隙积液;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右下肢超声:右坐骨神经未见明显异常;右小腿中上段及腘窝水平胫神经变细,其上、下端胫神经... 患者男,57岁,右足底部异物感、麻木感10月余,偶发疼痛;外院右足MRI提示右踝关节腔及部分趾间关节间隙积液;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右下肢超声:右坐骨神经未见明显异常;右小腿中上段及腘窝水平胫神经变细,其上、下端胫神经增粗、回声减低、结构尚清晰(图1A),该段胫神经前方胫后动脉见66mm×32mm瘤样扩张,管腔内壁见稍低回声;邻近腘动脉呈串珠状瘤样扩张;CDFI于瘤样扩张内均探及血流信号,呈动脉频谱(图1B);右踝管水平胫神经较对侧增粗、回声减低,结构尚清晰(图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胫神经 腘动脉 胫后动脉 超声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