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Altun Fault: Its Geometry, Nature and Mode of Growth 被引量:5
1
作者 崔军文 李莉 +4 位作者 杨经绥 岳永军 李朋武 张建新 陈文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33-143,共11页
The Altun (or Altyn Tagh) fault displays a geometry of overlapping of linear and arcuate segments and shows strong inhomogeneity in time and space. It is a gigantic fault system with complex mechanical behaviours incl... The Altun (or Altyn Tagh) fault displays a geometry of overlapping of linear and arcuate segments and shows strong inhomogeneity in time and space. It is a gigantic fault system with complex mechanical behaviours including thrusting, sinistral strike slip and normal slip. The strike slip and normal slip mainly occurred in the Cretaceous—Cenozoic and Plio-Quaternary respectively, whereas the thrusting was a deformation event that has played a dominant role since the late Palaeozoic (for a duration of about 305 Ma). The formation of the Altun fault was related to strong inhomogeneous deformation of the massifs on its two sides (in the hinterland of the Altun Mountains contractional deformation predominated and in the Qilian massif thrust propagation was dominant). The fault experienced a dynamic process of successive break-up and connection of its segments and gradual propagation, which was synchronou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n overstep thrust sequence in the Qilian massif and the uplif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With southward propagation of the thrust sequence and continued uplift of the plateau, the NE tip of the Altun fault moved in a NE direction, while the SW tip grew in a SW dir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un (Altyn Tagh) fault thrust sequence propagation sinistral strike-slip mode of growth
下载PDF
论冲断构造 被引量:1
2
作者 许春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8-97,共10页
人们对冲断带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世纪,终于对其几何形态、冲断时序、力学机制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尤其是落基山冲断带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极好的范例。平衡剖面技术的不断完善使人们能对整个冲断带进行恢复并了解其形成史,但对大型冲断席以... 人们对冲断带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世纪,终于对其几何形态、冲断时序、力学机制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尤其是落基山冲断带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极好的范例。平衡剖面技术的不断完善使人们能对整个冲断带进行恢复并了解其形成史,但对大型冲断席以及冲断带的力学机制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回顾冲断研究的历史,以世界上几个典型的冲断带为实例,讨论目前已有的对冲断构造的认识以及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断构造 叠复构造 重力扩张 断层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几何学、性质和生长方式 被引量:46
3
作者 崔军文 张晓卫 李朋武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9-516,共8页
阿尔金断裂具有线性与弧形相叠加的几何学特征及强烈的时空不均一性,阿尔金断裂是一条同时具有逆冲、左行走滑和正滑复杂力学性质的巨型断裂系。走滑作用和正滑作用的主要时期分别为白垩纪-新生代和上新世-第四纪,逆冲作用则是晚古生代... 阿尔金断裂具有线性与弧形相叠加的几何学特征及强烈的时空不均一性,阿尔金断裂是一条同时具有逆冲、左行走滑和正滑复杂力学性质的巨型断裂系。走滑作用和正滑作用的主要时期分别为白垩纪-新生代和上新世-第四纪,逆冲作用则是晚古生代以来一直起主导作用的变形事件(大约305Ma以来)。阿尔金断裂的形成与其两侧地块的强烈不均一变形(阿尔金山腹地以收缩变形为主,祁连地块以逆冲扩展为主)有关,它经历了分段破裂、逐段连接和逐渐扩展的动力学过程,其形成与祁连地块中的上叠式逆冲序列和青藏高原隆升同步,随着自南而北逆冲扩展和青藏高原隆升的不断加剧,阿尔金断裂北东端点往北东方向扩展,南西端点往南西方向生长,这一运动学过程持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学 阿尔金断裂 逆冲序列 扩展 左行走滑 生长方式
下载PDF
负反转断裂主反转期和反转强度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汤良杰 金之钧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6期1-5,共5页
以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轮台断裂带为例,提出了非坪一坡式结构、具有多期道冲作用的负反转断裂演化模式。负反转断裂的发展演化可分为初始沉积阶段、早期冲断剥蚀阶段、同生冲断阶段和负反转阶段。早期的同生逆断层序和后期的负反转层序... 以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轮台断裂带为例,提出了非坪一坡式结构、具有多期道冲作用的负反转断裂演化模式。负反转断裂的发展演化可分为初始沉积阶段、早期冲断剥蚀阶段、同生冲断阶段和负反转阶段。早期的同生逆断层序和后期的负反转层序是识别负反转断裂的关键标志。位移一距离曲线上的“拐点”代表了断层由冲断活动向负反转活动转化的转折点,指示了主反转期。而“零点”则代表了断层上从净收缩转化为净引张的转折点。根据“零点”在同生逆断层序中的位置变化,可以确定断层的反转率或反转强度。同时,断层生长指数也反映了负反转强度的大小。对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轮台断裂带进行的实例分析表明,轮台负反转断裂主反转期为中新世苏维依期一吉迪克期,反转率为0.85~0.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负反转断裂 主反转期 反转强度 构造
下载PDF
川西龙门山逆冲带北段多断层同时逆冲几何学证据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庚 王晓波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27-1045,共19页
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逆冲构造带北段逆冲构造变形较为复杂,其构造变形始于中三叠世末,持续到中生代末期,新生代再次重新发生构造变形,形成复杂的逆冲推覆构造带,现今仍有活动。该构造带从西向东可划分出五个构造单元:轿子顶推覆体、唐... 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逆冲构造带北段逆冲构造变形较为复杂,其构造变形始于中三叠世末,持续到中生代末期,新生代再次重新发生构造变形,形成复杂的逆冲推覆构造带,现今仍有活动。该构造带从西向东可划分出五个构造单元:轿子顶推覆体、唐王寨推覆体、叠瓦断层系及断层相关褶皱带和前缘单斜构造带。本文基于中国石油最新油气勘探成果,通过二维地震测网构造解释及钻井资料,应用多断层同时逆冲概念建立了后展式多断层同时活动构造模式,对龙门山逆冲带北缘进行详细构造解剖,提出新解释方案,认为:①轿子顶异地推覆体之下与唐王寨逆冲推覆体后缘之间,存在古生界叠置逆冲岩片组成的褶隆构造‒背斜;②唐王寨逆冲推覆体为异地推覆的大向形构造;③唐王寨推覆体前缘发育多条向南东逆冲的叠瓦逆冲断层组成的叠瓦断层系,该叠瓦断层系是由褶隆构造多个逆冲岩片中的逆冲断层向山前逆冲的前缘逆断层组成;④矿山梁、天井山等背斜构造为复杂化的一断层扩展褶皱,而且在褶皱前翼(东南翼)发育多条向南东逆冲的逆冲断层组成的一系列无序逆冲叠瓦断层;⑤前缘单斜构造带之下为早侏罗世地层不整合覆盖的早期发育的隐伏逆冲构造,野外观察和地震解释及地层之间不整合分析证实,这些无序逆冲断层形成时间主要为早侏罗世之前。结合低温热年代‒裂变径迹年龄数据,证实龙门山逆冲构造带晚期重新活动时代为中新世晚期一直到第四纪。龙门山逆冲构造带北段多个逆冲断层同时活动模式不同于新逆冲断层向前陆方向扩展时,旧断层不活动的模式。该模式展示由于深部有序后展式逆冲作用形成的双重逆冲构造发育期间,同时活动的逆冲作用可在浅层地表形成一系列无序逆冲断层,类似于叠瓦扇逆冲断层。总体上龙门山逆冲构造带形成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展式逆冲 无序逆冲 双重构造 同时逆冲 龙门山逆冲带
下载PDF
辽西朝阳地区晚侏罗世逆冲断裂及同构造沉积盆地系统 被引量:19
6
作者 和政军 牛宝贵 张新元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2-163,I0006-I0007,共14页
位于晚侏罗世燕山冲断带前缘拗陷盆地群东段的辽西金岭寺—羊山盆地和北票盆地,形成于同沉积期的板内挤压变形。两个盆地横断面均显示出北西翼岩层陡立或倒转而南东翼平缓、以及同期碎屑堆积北西翼厚而南西翼薄的特点,具有典型的不对称... 位于晚侏罗世燕山冲断带前缘拗陷盆地群东段的辽西金岭寺—羊山盆地和北票盆地,形成于同沉积期的板内挤压变形。两个盆地横断面均显示出北西翼岩层陡立或倒转而南东翼平缓、以及同期碎屑堆积北西翼厚而南西翼薄的特点,具有典型的不对称结构。分别位于两个盆地北西侧的雷家营子和凤凰山逆冲断裂带控制了它们的形成和演化。砾石成分统计分析显示,晚侏罗世土城子时期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辽西的西北部,即“内蒙地轴”上,是响应逆冲推覆活动的产物。两条断裂带及其所控制的盆地,构成了背驮式盆地—构造系统,清楚地反映出这一时期的逆冲推覆扩展总体上指向SE方向。辽西地区土城子期盆地的形成和沉积充填是区域地壳缩短或增厚的重要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侏罗统土城子组 燕山逆冲断裂带 物源区 背驮式盆地系统 辽西
下载PDF
航天器燃耗最优轨道直接/间接混合法延拓求解 被引量:4
7
作者 孟雅哲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9-280,共22页
针对转移时间和始末状态固定的航天器燃耗最优轨道的求解,给出了一种延拓方法:以双脉冲轨道为初值,首先求解全程推进轨道,然后逐步增加推力幅值,应用直接/间接混合法依次求解所有推力幅值下的、满足包括开关函数在内的所有必要条件的转... 针对转移时间和始末状态固定的航天器燃耗最优轨道的求解,给出了一种延拓方法:以双脉冲轨道为初值,首先求解全程推进轨道,然后逐步增加推力幅值,应用直接/间接混合法依次求解所有推力幅值下的、满足包括开关函数在内的所有必要条件的转移轨道,包括连续和脉冲推力轨道。通过基于开关函数曲线变化趋势的开关序列预设方法,以及基于已有优化结果的延拓步长自适应方案,实现了延拓方法的自动运行。为实现该延拓方法,给出了适用于改进春分点根数模型的脉冲最优转移轨道主矢量必要条件,推导了无推力轨道段改进春分点根数协态变量状态转移矩阵。通过3个算例对延拓求解会遇到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具体说明。延拓方法可以看作现有直接/间接混合法的进一步完善与拓展,延拓过程和结果有助于对燃耗最优轨道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联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春分点根数 燃耗最优轨道 直接/间接混合法 延拓 开关序列预设 步长自适应
原文传递
THE GROWTH MODE OF ALTUN FAULT AND IT'S DYNAMICS
8
作者 Cui Junwen, Li Pengwu, Li Li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260-260,共1页
A set of ENE\|trending fault which locates in the rigid Tarim massif and flexible Qilian massif in the same dynamic system of the uplift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is referred to as the Altun Fault (ALF). ALF dis... A set of ENE\|trending fault which locates in the rigid Tarim massif and flexible Qilian massif in the same dynamic system of the uplift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is referred to as the Altun Fault (ALF). ALF displays a linear geometry or a geometry of overlapping of linear and arcuate segments and a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breakdown segment\|by\|segment, connection segment\|by\|segment and propagation gradually (northeastward migration of the northeast tip, southwestward growth of the southwest tip). The formation of the Altun fault began in the middle or upper Carboniferous. It was characteristic of the sinistral strike\|slip\|thrust before Eocene, of the thrust\|sinistral strike\|slip during Oligocene—Miocene, and of the normal slip, and thrust\|sinistral strike\|slip simultaneously since Mioc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un FAULT sinistral strike\|slip geometry growth MODE o verstep thrust sequence thrust propagation transformation FAULT DYNAMICS MODE l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