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牡丹皮有效组分重组方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郭齐 赵乐 +1 位作者 郝伟 李连达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1-233,共3页
目的:研究牡丹皮有效成分丹皮酚和芍药苷配伍对大鼠血栓形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丹皮酚和芍药苷配伍高(丹皮酚50mg/kg+芍药苷12.5mg/kg)、中(丹皮酚25mg/kg+芍药苷6.25mg/kg)、低剂量(丹皮酚12.5mg/kg+芍药苷3.125mg/kg),采用大... 目的:研究牡丹皮有效成分丹皮酚和芍药苷配伍对大鼠血栓形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丹皮酚和芍药苷配伍高(丹皮酚50mg/kg+芍药苷12.5mg/kg)、中(丹皮酚25mg/kg+芍药苷6.25mg/kg)、低剂量(丹皮酚12.5mg/kg+芍药苷3.125mg/kg),采用大鼠体外血栓形成方法、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方法以及血液流变学测定方法,检测各项指标。结果:丹皮酚和芍药苷配伍的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大鼠体外血栓以及动静脉旁路血栓的长度、湿重及干重(P<0.05或P<0.01),明显降低高、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P<0.05或P<0.01),但对血浆黏度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丹皮酚和芍药苷配伍对大鼠血栓形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为其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芍药苷 体外血栓 动静脉旁路血栓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逐瘀通脉胶囊对大鼠血小板聚集、体外血栓形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白黎明 张晓双 《河南中医》 2009年第10期969-971,共3页
目的:观察逐瘀通脉胶囊对大鼠血小板聚集、体外血栓形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①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逐瘀通脉胶囊大、中、小剂量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给药体积10 ml/kg,连续给药14 ... 目的:观察逐瘀通脉胶囊对大鼠血小板聚集、体外血栓形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①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逐瘀通脉胶囊大、中、小剂量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给药体积10 ml/kg,连续给药14 d。观察逐瘀通脉胶囊对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②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空白对照组,血瘀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逐瘀通脉胶囊大、中、小剂量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给药体积10 ml/kg,连续给药10 d。观察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逐瘀通脉胶囊能抑制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能减轻急性血瘀模型大鼠体外血栓长度、减少血栓干湿重,显著降低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结论:逐瘀通脉胶囊能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缩短血栓长度及重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在治疗血瘀证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瘀通脉胶囊 血小板聚集 体外血栓形成 血液流变学 大鼠
下载PDF
冠心Ⅱ号不同组分配伍对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和镇痛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金艳 李贻奎 +1 位作者 赵乐 李连达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分别考察冠心Ⅱ号全方、全方中的活血药和全方中的理气药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以及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探讨冠心II号方剂配伍规律。方法: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天后,麻醉,腹主动脉取血,用体外血栓形成仪制作血栓并测量... 目的:分别考察冠心Ⅱ号全方、全方中的活血药和全方中的理气药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以及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探讨冠心II号方剂配伍规律。方法: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天后,麻醉,腹主动脉取血,用体外血栓形成仪制作血栓并测量其长度、湿重和干重;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小板聚集率。小鼠连续灌胃给药4~5天后,分别用腹腔注射醋酸法和热板致痛法制造小鼠疼痛模型,记录小鼠醋酸致痛的扭体潜伏期和扭体次数,及热板致痛的痛阈值。结果:与蒸馏水对照组相比,全方组和活血药组的体外血栓长度,血栓干、湿重,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二者作用强度无显著性差异;而理气药组的上述各指标与蒸馏水对照组比较略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在镇痛试验中,与蒸馏水对照组相比,冠心Ⅱ号全方组和理气药组小鼠的扭体次数显著减少、热板致痛的痛阈值显著增高,且两组作用强度无统计学差异;而活血药组的上述各指标与蒸馏水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冠心Ⅱ号全方中发挥抗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作用的主要是方中的活血药,理气药在该作用上不起主导作用;而冠心Ⅱ号全方中发挥镇痛作用的则主要是理气药,活血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Ⅱ号 中药配伍 体外血栓 血小板聚集 镇痛
原文传递
维药榅桲提取物的抗血栓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乌兰巴依尔 依巴代提·吐呼提 +3 位作者 田树革 周文婷 阿布来提·阿布力孜 艾尼瓦尔·吾买尔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0年第9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维药榅椁Cydonia Oblanga Miller(COM)的抗血栓作用。方法:用断尾法和用载玻片发法对小鼠的凝血时间的测定,胶原蛋白一肾上腺素混合诱导小鼠肺血栓形成,小鼠体外溶栓,出血时间的测定来观察榅椁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 目的:探讨维药榅椁Cydonia Oblanga Miller(COM)的抗血栓作用。方法:用断尾法和用载玻片发法对小鼠的凝血时间的测定,胶原蛋白一肾上腺素混合诱导小鼠肺血栓形成,小鼠体外溶栓,出血时间的测定来观察榅椁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维药榅椁(COM)提取物各组均能明显延和出血时间(P〈0.05),中、高剂量组能明显延长凝血时间(P〈0.05),明显提高胶原蛋白一肾上腺素混合诱导小鼠肺血栓小鼠的存活率,中、大剂量对小鼠血栓形成抑制率分别为46.7和53.3%,可显著减轻体外血栓湿重(P〈0.01)。结论:维药COM具有一定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药榅桲 凝血时间 出血时间 血栓 体外溶栓 小鼠肺血栓模型
下载PDF
泽兰有效部位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石宏志 高南南 +3 位作者 李勇枝 余竞光 范全春 白桂娥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13-317,共5页
目的研究泽兰有效部位L .F0 4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 ,以探讨其活血化瘀作用机理。方法用高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推注造成大鼠血瘀证动物模型 ,观察泽兰L .F0 4对ADP诱导的大鼠体内血小板聚集以及体内动静脉旁路血栓、体外旋转环内... 目的研究泽兰有效部位L .F0 4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 ,以探讨其活血化瘀作用机理。方法用高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推注造成大鼠血瘀证动物模型 ,观察泽兰L .F0 4对ADP诱导的大鼠体内血小板聚集以及体内动静脉旁路血栓、体外旋转环内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L .F0 4 0 .40 8g/kg、0 .2 0 4g/kg对模型组大鼠ADP诱导的体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增加皆有显著的抑制 ,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与对照组相比 ,血瘀模型大鼠体外血栓重量明显增加 ,长度仅有增加趋势 ,L .F0 4 0 .40 8g/kg、0 .2 0 4g/kg皆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L .F0 4 0 .40 8g/kg对血栓干重、湿重的减轻尤为明显 ;L .F0 4 0 .40 8g/kg、0 .2 0 4g/kg对实验性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抑制率分别为 2 7.41 %、2 7.1 4%。结论泽兰L .F0 4可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及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兰 有效部位 动静脉旁路 血小板 血栓形成 血小板凝集 体外
下载PDF
1种罕见SERPINC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及其机制研究
6
作者 张柯 林双女 +5 位作者 谢海啸 叶龙颖 秦朗译 潘景业 杨丽红 王明山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1-307,共7页
目的对1个遗传性抗凝血酶(AT)缺陷症患者所携带的复合杂合突变进行分子机制研究。方法先证者因"突发晕厥并四肢抽搐一天"于2018年11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9人)外周静脉血并进行家... 目的对1个遗传性抗凝血酶(AT)缺陷症患者所携带的复合杂合突变进行分子机制研究。方法先证者因"突发晕厥并四肢抽搐一天"于2018年11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9人)外周静脉血并进行家系调查。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AT活性(AT:A),免疫比浊法检测AT抗原(AT:Ag)。对SERPINC1基因进行直接测序以确定突变位点。利用多种计算机工具预测突变的保守性和疏水性变化。构建重组质粒表达载体并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以进行体外过表达研究。采用Western Blotting、ELISA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对重组AT蛋白进行体外表征。结果先证者为一例21岁男性。AT:A为33%,AT:Ag同步下降,属于Ⅰ型AT缺陷症。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在第2和第5外显子分别携带c.318319insT(p.Asn107*)杂合插入突变和c.922G>T(p.Gly308Cys)杂合错义突变。该两个突变位点在同源物种中均完全保守;疏水性分析表明,p.Gly308Cys突变可能降低氨基酸残基307-313的亲水性。体外表达显示,重组蛋白AT-G308C在转染细胞裂解液和培养上清中的含量分别降低至46.98%±2.94%和41.35%±1.48%;经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后,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在细胞质中的AT-G308C蛋白量恢复到与野生型相似的水平;在细胞裂解液和培养上清中均未检测到重组蛋白AT-N107*。结论p.Asn107*杂合插入突变和p.Gly308Cys杂合错义突变与该家系先证者AT水平降低有关。p.Asn107*杂合插入突变可能触发无义突变介导的mRNA降解,从而消除异常转录本;p.Gly308Cys杂合错义突变可能通过改变局部残基的疏水性导致AT蛋白在细胞质中发生蛋白酶体依赖性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酶类 抗凝血酶缺陷症 血栓形成 复合杂合突变 体外表达
原文传递
延安市113例心脑血管病患者卡森粘度卡森屈服值等23项血流变指标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润芝 王廷慧 +3 位作者 杨源芳 李保莉 叶向前 王群兰 《蛇志》 1993年第2期36-39,共4页
本文观察了113例延安市心脑血管病患者的 Casson 粘度、Casson 屈服值等23项血流变指标的测值,并与64例正常人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男病人的卡森粘度与屈服值、230S^(-1),115S^(-1)、46S^(-1)、5.75S^(-1)下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HRV... 本文观察了113例延安市心脑血管病患者的 Casson 粘度、Casson 屈服值等23项血流变指标的测值,并与64例正常人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男病人的卡森粘度与屈服值、230S^(-1),115S^(-1)、46S^(-1)、5.75S^(-1)下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HRV、MRV、LRV、AI、RI、TK 值、K 值、Fib、体外血栓长、湿重、于重等18个指标,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01或<0.01),或有显著意义(P<0.05):女病人与女正常人比较体外血栓的三项指标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01),卡森屈服值与红细胞聚集指数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其它指标有增值趋势,但无统计学显著意义,可能与例数少有关;看来卡森屈服值与卡森粘度对心脑血管病的诊断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森粘度 心脑血管疾病 血流变学
下载PDF
实验性家兔高脂血症对体外血栓形成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周良 李斌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38-139,150,共3页
目的研究实验性家兔高脂血症对体外血栓形成影响。方法纯种新西兰家兔16只,体重1.5~2.0kg,兔龄4~6个月,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喂基础饲料。高脂组:喂高脂和基础饲料。实验前、实验3个月静脉抽血,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纤维... 目的研究实验性家兔高脂血症对体外血栓形成影响。方法纯种新西兰家兔16只,体重1.5~2.0kg,兔龄4~6个月,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喂基础饲料。高脂组:喂高脂和基础饲料。实验前、实验3个月静脉抽血,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血栓、血栓长度、血栓湿重、血栓干重。结果高脂组纤维蛋白原定量、纤维蛋白血栓、血栓长度、血栓湿重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实验性家兔高脂血症血浆纤维蛋白原、体外血栓形成指标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体外 血栓形成
下载PDF
K-01对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巍巍 王焕群 +4 位作者 李凤新 刘潇然 朱峰 孙振国 王金霞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873-2877,共5页
目的:研究K-01对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以比浊法测定K-01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通过血小板黏附性实验、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实验、采用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模型、血液流变性实验,观察K-01对血栓形成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 目的:研究K-01对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以比浊法测定K-01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通过血小板黏附性实验、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实验、采用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模型、血液流变性实验,观察K-01对血栓形成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K-01灌胃(ig)给药,对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明显降低血小板黏附性,量效关系明显;能明显降低体外血栓的湿重;对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K-01各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结论:K-01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与大鼠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01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黏附性 体外血栓 动静脉旁路血栓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抗血栓素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的影响
10
作者 王春林 肖强 +2 位作者 吴小燕 余清声 管锦霞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1997年第3期171-173,共3页
观察应用抗血栓素(以下简称ATX-Ⅰ、Ⅱ)治疗258例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学、血小板粘附及体外血栓形成等实验指标的影响.表明ATX-Ⅰ、Ⅱ能有效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治疗前后对比P<0.01),使血浆粘度明显下降(P<0... 观察应用抗血栓素(以下简称ATX-Ⅰ、Ⅱ)治疗258例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学、血小板粘附及体外血栓形成等实验指标的影响.表明ATX-Ⅰ、Ⅱ能有效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治疗前后对比P<0.01),使血浆粘度明显下降(P<0.01),进而使全血粘度降低.使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降低.红血球压积下降(P<0.01),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P<0.05),血小板粘附率下降(P<0,01),体外血栓形成重量下降(P<0.05),最终导致微循环的全面改善,总积分值明显下降(P<0.01).梗塞缺血区脑组织的血流灌注得以增加.脑细胞缺血,缺氧明显改善,促使脑细胞功能得以恢复.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肌力恢复较快,患肢功能恢复率高(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0.31±7.02,总治疗有效率达91.5%(对照组67.%)治愈率达68.6%.ATX-Ⅰ、Ⅱ临床应用方法简单,副作用小且可克服,是目前治疗脑梗塞效果较好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栓素 脑梗塞 血液流变学 微循环 体外血栓形成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0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1
作者 金星 秦红松 尚德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67-270,共4页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机理。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并利用体外血栓形成方法,对20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治疗与检测分析。结果:(1)患者组的体外血栓各值明显地高于健康组(P<0.001)...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机理。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并利用体外血栓形成方法,对20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治疗与检测分析。结果:(1)患者组的体外血栓各值明显地高于健康组(P<0.001);(2)中医辨证分型不同,其体外血栓各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0.001);(3)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体外血栓各值明显改善(P<0.05~0.001)。结论:(1)患者即使在发病后血液仍常处于高凝状态;(2)体外血栓检测结果的变化与本病的病情改变是正相关。(2)体外血栓各值的变化亦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3)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临床病情改善的同时,体外血栓各值亦明显降低,从而较客观地证实了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本病的确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探讨 被引量:8
12
作者 董泉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638-639,共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探讨董泉珍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取得一些成果,由于既采用了现代医学诊疗手段,又结合应用中医药的治疗方法,降低了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1)。本文试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探讨董泉珍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取得一些成果,由于既采用了现代医学诊疗手段,又结合应用中医药的治疗方法,降低了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1)。本文试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进行初步探讨。感染性休克的现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脾肾汤配合术前化疗治疗乳腺癌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义泽 薛德联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632-633,共2页
脾肾汤配合术前化疗治疗乳腺癌30例临床观察山东省莒县人民医院(山东276500)张义泽,薛德联1994年1月-1996年1月,我们应用脾肾汤加减配合化疗(术前化疗)治疗乳腺癌3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50... 脾肾汤配合术前化疗治疗乳腺癌30例临床观察山东省莒县人民医院(山东276500)张义泽,薛德联1994年1月-1996年1月,我们应用脾肾汤加减配合化疗(术前化疗)治疗乳腺癌3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5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脾肾汤 药物疗法 术前
下载PDF
红花注射液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的筛选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晨 刘倩 +4 位作者 张媛 秦媛媛 贺庆 张横 高华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从多种活血化瘀类药物的药效学模型中筛选红花注射液生物活性测定的方法。方法:用4个不同厂家的红花注射液,根据功能主治相关的5种药效学实验方法(包括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实验、小鼠急性脑缺血缺氧实验、小鼠体内血栓实验、小鼠断头... 目的:从多种活血化瘀类药物的药效学模型中筛选红花注射液生物活性测定的方法。方法:用4个不同厂家的红花注射液,根据功能主治相关的5种药效学实验方法(包括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实验、小鼠急性脑缺血缺氧实验、小鼠体内血栓实验、小鼠断头存活实验、家兔体外抗血小板聚集实验),筛选1~2种设计合理、操作简便、指标明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的方法作为其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结果:小鼠体内血栓和家兔体外抗血小板聚集实验符合要求。结论:小鼠体内血栓实验和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为红花注射液生物活性测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注射液 活血化瘀类药物 生物活性测定 小鼠体内血栓实验 家兔体外抗血小板聚集实验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实验 小鼠急性脑缺血缺氧实验 小鼠断头存活实验
原文传递
四逆散的抗休克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龚传美 管喜文 兰克信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4,共4页
四逆散水煎醇沉液静注,对家兔或狗的内毒素休克、心源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及胰岛素休克均有明显保护效果,抗休克机理与该液能兴奋肾上腺素能α、β-受体、增强心脏功能、提高耐缺氧能力及血氧分压、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心律失常等有关。... 四逆散水煎醇沉液静注,对家兔或狗的内毒素休克、心源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及胰岛素休克均有明显保护效果,抗休克机理与该液能兴奋肾上腺素能α、β-受体、增强心脏功能、提高耐缺氧能力及血氧分压、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心律失常等有关。运用方剂分解法以升压和LD_(50)为指标测得以枳实、柴胡、白芍配伍的制剂升压效果最强,毒性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休克 抗心律失常 血小板聚集 抗血栓形成 毒性
下载PDF
大黄(庶虫)虫丸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及体外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佟丽 李吉来 +1 位作者 许俊杰 孟庆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9-30,共2页
大黄(庶虫)虫丸乙醇提取液抑制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这种抑制作用与药物剂量呈依赖关系。实验表明大黄(庶虫)虫丸乙醇提取液能使聚集后血小板逐渐发生解聚作用,有效解聚率与药物剂量正相关。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实验观察到,大黄(庶虫... 大黄(庶虫)虫丸乙醇提取液抑制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这种抑制作用与药物剂量呈依赖关系。实验表明大黄(庶虫)虫丸乙醇提取液能使聚集后血小板逐渐发生解聚作用,有效解聚率与药物剂量正相关。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实验观察到,大黄(庶虫)虫丸醇提取液具有抑制大鼠血栓形成作用,血栓湿重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小(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Zhe虫丸 血栓 血小板聚集性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沈志鸿 毛维翰 +1 位作者 施虹敏 陈铭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38-241,共4页
对31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5名正常健康者,进行了系统的血液流变学观察。结果银屑病组全血粘度在高切变率及低切变率时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浆粘度的增高尤为显著。银屑病组中尚有9例(29.0%)体外血栓试验Q值增高,及... 对31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5名正常健康者,进行了系统的血液流变学观察。结果银屑病组全血粘度在高切变率及低切变率时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浆粘度的增高尤为显著。银屑病组中尚有9例(29.0%)体外血栓试验Q值增高,及4例(12.9%)血小板聚集增强。其它如红细胞压积、TK值、血沉及血沉方程式K值、纤维蛋白原等指标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别。结果提示红细胞聚集能力的增强和血清内大分子物质的增加可能是使血粘度增高的因素,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栓形成及红细胞内粘度的变化也值得进一步研究,以便更合理地应用活血化瘀的治则来治疗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全血粘度 血液流变学 体外血栓试验
下载PDF
磺胺嘧啶银和松花粉联合治疗Ⅲ期褥疮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乐林 张锦兰 徐翠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631-632,共2页
磺胺嘧啶银和松花粉联合治疗Ⅲ期褥疮临床观察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江苏226200)张乐林,张锦兰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徐翠斌褥疮是老年和肥胖卧床患者皮肤护理中特别棘手的问题。近5年来,我们对褥疮患者用磺胺嘧啶银和松花粉联... 磺胺嘧啶银和松花粉联合治疗Ⅲ期褥疮临床观察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江苏226200)张乐林,张锦兰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徐翠斌褥疮是老年和肥胖卧床患者皮肤护理中特别棘手的问题。近5年来,我们对褥疮患者用磺胺嘧啶银和松花粉联合涂布33例(联治组),和以无菌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褥疮 磺胺嘧啶银 松花粉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107例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体外血栓形成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金星 秦红松 尚德俊 《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31-333,共3页
对107例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和36名健康人测定体外血栓各值,并结合临床分期分级及中医辨证分型,中西医结合治疗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患者组体外血栓各值均显著地高于健康人(P<0.001)。(2)临床分期、分级、中医分型不同,其体外... 对107例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和36名健康人测定体外血栓各值,并结合临床分期分级及中医辨证分型,中西医结合治疗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患者组体外血栓各值均显著地高于健康人(P<0.001)。(2)临床分期、分级、中医分型不同,其体外血栓各相应值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0.001)。(3)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体外血栓各值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表明体外血栓结果可反映临床病情变化,可作为本病临床分期分级、中医分型和判定疗效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体外 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老年胆囊炎、胆石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坚良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429-430,共2页
老年胆囊炎、胆石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张坚良1985年6月~1995年10月,我院手术治疗了180例60岁以上湿热型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其中78例经术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的102例对照,疗效有明显提高... 老年胆囊炎、胆石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张坚良1985年6月~1995年10月,我院手术治疗了180例60岁以上湿热型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其中78例经术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的102例对照,疗效有明显提高,现分析探讨如下。临床资料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胆石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