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伴发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3例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克雷 秦中平 +3 位作者 刘学键 胡秀启 郑家伟 张志愿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伴发血小板减少综合征(KM 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分析1997年10月至2003年12月间,资料完整的13例KM S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经过。结果:13例患者中,颌面部4例,躯干3例,下肢6例,病变范围均超过8cm;其中... 目的:探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伴发血小板减少综合征(KM 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分析1997年10月至2003年12月间,资料完整的13例KM S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经过。结果:13例患者中,颌面部4例,躯干3例,下肢6例,病变范围均超过8cm;其中血管瘤10例,动静脉畸形(AVM)1例,静脉畸形(VM)1例,下肢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 syndrom e,KTS)1例;血小板均在70×109/L以下,最少10×109/L,平均41×109/L;13例中治愈9例,好转1例,无效1例,死亡2例。KM S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率不高,本组为23.08%,激素治疗无效者,干扰素也无明显效果。结论:本病如能早期选择正确的治疗,多数病例预后较好,但无法根除原发灶的广泛性血管畸形合并KM S预后较差。气压疗法对四肢、躯干、头皮部位的血管瘤合并KM S疗效确切,副反应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血管畸形 血小板减少 KM综合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临床应用综合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超 郭代红 +2 位作者 季晓英 王玉玉 朱曼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1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观察研究方法,以2009年5月14日-2010年3月23日189例使用rhTPO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的17...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观察研究方法,以2009年5月14日-2010年3月23日189例使用rhTPO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的170例住院患者作为同期对照,通过PASS系统追踪记录用药情况并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结果:临床实际应用rhTPO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未完全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适应证范围扩大、用药疗程缩短、给药时机不一、患者病生理状况复杂;rhTPO和rhIL-11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率分别为73.0%和57.6%(P<0.01)。结论:rhTPO用于多种原发病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优于rhIL-11,实际用药疗程和总剂量低于说明书推荐量即可达到预期效果,最佳给药时机为化疗后6~24h,化疗前预防给药对疗效提升无明显效应性,使用rhTPO后导致血小板过度升高的特征分布和安全性尚需扩大样本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疗效 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麻醉方法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梁大顺 曹金良 +1 位作者 许晓梦 杨作天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691-693,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麻醉方法的选择及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90例,根据血小板计数分为A组(50×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35例)、B组(30×109/L≤血小板计数<...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麻醉方法的选择及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90例,根据血小板计数分为A组(50×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35例)、B组(30×109/L≤血小板计数<50×109/L,30例)和C组(血小板计数<30×109/L,25例)。其中A组和B组采取硬膜外麻醉方法,C组选择全身麻醉。比较3组患者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37.8±110.3)ml,B组为(468.3±112.2)ml,C组为(485.5±115.7)ml,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新生儿产后1min的Apgar评分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产后5min的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的麻醉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血小板计数≥30×109/L的产妇剖宫产术采取硬膜外麻醉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血小板减少症 剖宫产术 麻醉方法
下载PDF
17例利奈唑胺所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傅晓琴 余雄杰 刘生友 《中国药事》 CAS 2011年第11期1130-1131,共2页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采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进行检索并查阅原始文献,对2000~2010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利奈唑胺所致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利奈唑胺所致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采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进行检索并查阅原始文献,对2000~2010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利奈唑胺所致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利奈唑胺所致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如血小板减少、乳酸中毒等。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机制不明,可能与免疫诱导有关;利奈唑胺引起的乳酸性中毒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可能与线粒体蛋白质合成抑制和线粒体基因多态性有关。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利奈唑胺所致的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不良反应 血小板减少 乳酸中毒
下载PDF
小剂量美罗华联合冰冻血浆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8
5
作者 孙梅 顾健 +3 位作者 何斌 谢晓燕 陈沛帅 马莉 《血栓与止血学》 2010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美罗华联合冰冻血浆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与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11月我院诊断ITP住院患者8例,给予美罗华100 mg.iv.qw×4次,使用前给予冰冻血浆200 ml输注,同服美卓乐24 mg/d,治疗前后检测CD 20... 目的探讨小剂量美罗华联合冰冻血浆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与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11月我院诊断ITP住院患者8例,给予美罗华100 mg.iv.qw×4次,使用前给予冰冻血浆200 ml输注,同服美卓乐24 mg/d,治疗前后检测CD 20表达、血小板数及网织血小板变化。结果3例患者获CR,4例获MR,总反应率87.5%,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美罗华联合冰冻血浆能有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华 冰冻血浆 免疫性 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剖宫产手术不同麻醉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杨华 张厚忠 +1 位作者 柴红梅 刘爽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3226-3227,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麻醉药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血小板减少症行剖宫产手术256例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21.48%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69.94%用腰硬联合包...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麻醉药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血小板减少症行剖宫产手术256例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21.48%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69.94%用腰硬联合包但只做单次腰麻(SSA),8.58%行全麻。所有孕妇无椎管内血肿等并发症发生,麻醉效果满意。全麻组除术前已确诊死胎3例外,余新生儿均成活,但新生儿Apgar评分与椎管内麻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SEA组与SSA组相比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明显出血病史的血小板减少症孕妇选择单次腰麻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孕妇 剖宫产术
原文传递
胃癌同期放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莉 张玉晶 +3 位作者 王继金 张黎 蔡晓军 宋盈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同期放化疗期间发生>2级血小板减少[TPG2(+)]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同期放化疗的非转移性胃腺癌患者治疗前临床资料、血液学参数及相关椎体剂量学参数与TPG2(+)...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同期放化疗期间发生>2级血小板减少[TPG2(+)]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同期放化疗的非转移性胃腺癌患者治疗前临床资料、血液学参数及相关椎体剂量学参数与TPG2(+)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58例患者,其中TPG2(+)组23例(40%),TPG2(-)组35例(60%),两组间在临床基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均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前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乳酸脱氢酶(LDH)以及CTV最长径(LCTV)、勾画椎体个数(VBN)、VBN校正的椎体总体积(VBV)、D_(max)、D_(mean)、V_(5Gy)、V_(10Gy)、V_(20Gy)、V_(30Gy)、V_(40Gy),与TPG2(+)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前PLT减少、LDH升高、LCTV较长、V_(20Gy)/VBN较高(P=0.048、0.028、0.013、0.030)可能增加TPG2(+)的发生风险。结论对于胃腺癌的同期放化疗,治疗前纠正PLT减少、避免较长的CTV以及控制VBN校正的V_(20Gy)有可能减少放化疗导致的显著血小板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同期放化疗法 血小板减少 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张黎明 夏兰 +3 位作者 徐鹏程 吴小三 黄永璐 高宗良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并发脑卒中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MHD并发脑卒中患者(卒中组)的临床资料,58例同期单纯血液透析患者(非卒中组)作为对照组。结果卒中组较非卒中组血压高,血压波动大,总胆固醇高,平均透析时间短;其...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并发脑卒中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MHD并发脑卒中患者(卒中组)的临床资料,58例同期单纯血液透析患者(非卒中组)作为对照组。结果卒中组较非卒中组血压高,血压波动大,总胆固醇高,平均透析时间短;其中脑梗死患者血糖高,三酰甘油较低;脑出血患者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较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P<0.01,OR=1.055)为血液透析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血小板(P=0.002,OR=0.985)、血红蛋白(P=0.011,OR=0.951)为血液透析发生脑出血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MHD患者发生脑卒中与高血压、贫血、低血小板血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滤过 卒中 高血压 贫血 血小板减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继发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江玲芝 汪明珊 +2 位作者 王金柱 孙仁华 李茜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7年第3期187-193,共7页
目的 通过探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继发血小板减少症(TP)的危险因素,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治疗的265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为研究对象,详细... 目的 通过探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继发血小板减少症(TP)的危险因素,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治疗的265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查、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治疗措施,以及住院28 d生存结局.根据住院7 d是否发生TP分为TP组和非TP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继发TP的危险因素.结果 265例患者,112例发生TP,153例未发生TP;TP组28 d病死率为47.3%(53/112),非TP组为33.3%(51/153),两组病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07,P〈0.05). 单因素分析显示引起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继发TP的危险因素为年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APACHEII评分、SOFA评分、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肝素抗凝、休克、使用利奈唑胺和血流感染(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OR=4.53,95%可信区间(CI)1.23-9.24,P〈0.05]、接受CRRT(OR=5.24,95%CI 2.14-14.56,P〈0.01)、肝素抗凝(OR=4.56,95%CI 2.13-8.46,P〈0.01)、使用利奈唑胺(OR=2.35,95%CI 1.25-5.24,P〈0.01)、休克(OR=2.15,95%CI 1.03-4.96,P〈0.01)和血流感染(OR=4.26,95%CI .36~12.48,P〈0.01)是引起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继发T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对于合并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同时给予干预措施预防T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血小板减少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被引量:6
10
作者 丁周志 《实用全科医学》 2005年第6期483-484,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本病的发生率为7.26%,其病因以感染为主(75.41%),其次为缺氧窒息占26.23%.静脉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为主的治疗可...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本病的发生率为7.26%,其病因以感染为主(75.41%),其次为缺氧窒息占26.23%.静脉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为主的治疗可以使80.39%患儿的血小板于5~7d内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常见病因是感染和缺氧,抗感染和大剂丙种球蛋白治疗是目前治疗本病的较佳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药剂量 丙种球蛋白 新生儿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缺氧 药物治疗
下载PDF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后出现血小板减少1例分析
11
作者 罗梅晓 韦冰玉 韦欢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8期57-59,共3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自身产生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一种器官特异性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性,血清中有针对甲状腺细胞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引起的甲亢会...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自身产生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一种器官特异性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性,血清中有针对甲状腺细胞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引起的甲亢会伴有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影响患者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甲巯咪唑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外周血NLR、MLR及PLR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12
作者 徐岳一 周荣富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4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7年8月至2020年11月...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7年8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初诊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以及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共10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MDS 42例(低增生MDS 13例,非低增生MDS 23例,资料不全无法分类6例),ITP 42例,AA 21例。记录每例患者初诊未经治疗时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计算NLR、MLR及PLR,比较不同病种间NLR、MLR、PLR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于AA、MDS、ITP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ITP组、AA组、MDS组NLR[M(IQR)]分别为3.08(2.42)、0.57(0.66)、0.83(1.27)(χ2=56.84,P<0.001),MLR分别为0.26(0.15)、0.13(0.14)、0.20(0.33)(χ2=18.71,P<0.001),PLR分别为5.12(9.97)、8.67(14.21)、49.32(78.66)(χ2=47.07,P<0.001)。用于鉴别ITP与MDS时,NLR最佳临界值为1.757,曲线下面积(AUC)为0.833(95%CI:0.811~0.95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6%和83.3%;PLR最佳临界值为14.773,AUC为0.904(95%CI:0.839~0.96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和88.1%。用于鉴别ITP与AA时,NLR最佳临界值为1.350,AUC为0.993(95%CI:0.981~1.000),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95.2%;PLR最佳临界值为6.203,AUC为0.851(95%CI:0.742~0.96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和88.1%。PLR鉴别诊断AA与MDS的最佳临界值为23.542,AUC为0.841(95%CI:0.739~0.94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和73.8%;NLR鉴别诊断AA与MDS的最佳临界值为0.764,AUC为0.687(95%CI:0.556~0.81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和64.3%;MLR鉴别诊断AA与MDS的最佳临界值为0.148,AUC为0.736(95%CI:0.614~0.859),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71.4%。结论外周血NLR、MLR和PLR对AA、MDS及ITP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贫血 再生障碍性 血小板减少症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用于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蔡海琴 林晓庆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9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为保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寻求剖宫产中有效的麻醉方法及管理。方法选择血小板计数(Ph)〈100×10^9的55例产妇,分椎管内麻醉组39例(Ph〉50×10^9/L)和全麻组16例(Ph〈50×10^9/L)。其... 目的为保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寻求剖宫产中有效的麻醉方法及管理。方法选择血小板计数(Ph)〈100×10^9的55例产妇,分椎管内麻醉组39例(Ph〉50×10^9/L)和全麻组16例(Ph〈50×10^9/L)。其中椎管内麻醉组中连续硬膜外15例(Ph〉70×10^9/L)、蛛网膜下腔麻醉24例(Pit为50×10^9-70×10^9/L),回顾性分析5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情况。结果所有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椎管内麻醉产妇和全麻产妇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产后1min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椎管内麻醉组的窒息新生儿发生率明显少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4,P〈0.05),而无窒息和轻度窒息新生儿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2.25、2.89、P均〉0.05)。产后5min新生儿间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0.96、1.33、0.58,P均〉0.05)。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麻醉方式,且应充分估计病情及术前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全身麻醉 血小板减少症 剖宫产术
下载PDF
初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中维生素D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和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穆玮 王伟 +1 位作者 崔中光 隋爱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84-687,共4页
为了探讨维生素D(VD)对初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病与治疗的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5例初发ITP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和1,25-二羟基D3[1,25(OH)2D3]的浓度,利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 为了探讨维生素D(VD)对初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病与治疗的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5例初发ITP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和1,25-二羟基D3[1,25(OH)2D3]的浓度,利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患者外周血VD受体(VDR)mRNA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ITP患者外周血中25(OH)D3(10.6±7.7 ng/ml)和1,25(OH)2D3(69.9±29.0 pg/ml)的浓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3.7±9.1 ng/ml,87.3±19.9 pg/ml)(P<0.05),而VDR mRNA的表达(1.588±0.12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055±0.734)(P<0.05)。结论:VD水平及其受体的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ITP的发病,VD及类似物可用于ITP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性 维生素D受体
下载PDF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被引量:4
15
作者 唐元艳 万琦 +6 位作者 虞咏知 董莉 陈盼 梁艳 熊涛 张利铭 黄知平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6期910-911,共2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利妥昔单抗治疗4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4例患者中,1例完全反应,2例有效,1例无效,总反应率为75%;未观... 目的:观察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利妥昔单抗治疗4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4例患者中,1例完全反应,2例有效,1例无效,总反应率为75%;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是一种安全、可靠、有较好前景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免疫性 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肿瘤治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16
作者 常丽 孙素芹 +1 位作者 张良 刘雪梅 《青岛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361-365,共5页
肿瘤治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Cancer Therapy-Related Thrombopenia, CTRT)可导致肿瘤患者出血、输血,方案调整,治疗延后、中断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抗肿瘤疗效及疾病转归。CTRT危险因素包括局部治疗因素、全身治疗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和肿... 肿瘤治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Cancer Therapy-Related Thrombopenia, CTRT)可导致肿瘤患者出血、输血,方案调整,治疗延后、中断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抗肿瘤疗效及疾病转归。CTRT危险因素包括局部治疗因素、全身治疗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和肿瘤相关因素,对多种危险因素并存的患者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可能降低CTRT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从而保证肿瘤治疗的连续性,提高疗效并延长总生存。笔者对CTRT各种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帮助临床综合评估,为筛选最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治疗相关 血小板减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334例输血肺结核患者临床用血情况分析
17
作者 孙立姝 孟祥红 +2 位作者 蒋波笛 李瑞平 崔丹 《传染病信息》 2023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分析输血肺结核患者临床用血特点,为临床肺结核治疗用血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2年4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334例输血肺结核患者输注血液成分品种、数量等情况,按照性别、年龄以及输注悬浮红细胞... 目的分析输血肺结核患者临床用血特点,为临床肺结核治疗用血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2年4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334例输血肺结核患者输注血液成分品种、数量等情况,按照性别、年龄以及输注悬浮红细胞量分别进行分组比较,对血液成分的使用情况、影响输血的因素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34例输血肺结核患者中,男性占72.46%,女性占27.54%;各年龄段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中年组47.91%、老年组27.54%、青年组23.95%、青少年组0.60%。大量输血组住院时间长的患者比例(65.38%)>非大量输血组(42.21%),病死率(42.31%)高于非大量输血组(19.16%)(P均<0.05)。输血肺结核患者输注各种血液成分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红细胞(48.40%)、血浆(27.60%)、血小板(23.99%)。输血肺结核患者血小板输注比例(23.99%)>同期我院输血患者血小板输注比例(8.99%)(P<0.05)。结论应加强对肺结核患者贫血情况、血小板水平的监测,科学合理使用血液成分,提高输血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输血 贫血 血小板减少 合并症 疑难配血 输血不良反应
下载PDF
血小板凋亡机制对抗肿瘤药物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浩然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0-85,共6页
血小板是止血和伤口愈合所必需的血液成分,对健康至关重要。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药物使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100×109/L)所导致一系列症状的疾病,包括出血、恶心、呕吐及腹痛等。抗肿瘤药物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不仅增加了... 血小板是止血和伤口愈合所必需的血液成分,对健康至关重要。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药物使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100×109/L)所导致一系列症状的疾病,包括出血、恶心、呕吐及腹痛等。抗肿瘤药物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不仅增加了潜在出血的风险,还有可能导致抗肿瘤药物减量和治疗间期延长,严重时甚至需要终止抗肿瘤治疗,对临床疗效和患者生存产生负面影响,并增加医疗费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抗肿瘤药物是通过包括血小板凋亡在内的非免疫介导方式引起血小板减少。笔者对血小板凋亡机制在抗肿瘤药物引起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临床实践和相关基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凋亡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万小梅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安全性及对患儿病程的影响。方法:初治ITP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大剂量地塞米松组25例,给予地塞米松0.6 mg/(kg·d)静滴,对照地塞米松组25例,给予地塞米松0.3 ...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安全性及对患儿病程的影响。方法:初治ITP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大剂量地塞米松组25例,给予地塞米松0.6 mg/(kg·d)静滴,对照地塞米松组25例,给予地塞米松0.3 mg/(kg·d)静滴,连用3 d后血小板值>100×10~9/L,改为等剂量强的松口服,逐渐减量至最小维持剂量或停药,若3 d后血小板值<100×10~9//L,继续原剂量治疗3 d,复查血小板值>100×10~9//L,改为等剂量强的松口服,逐渐减量至最小维持剂量或停药,否则换用其他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住院时间长短及不良反应。结果:大剂量地塞米松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无并发严重感染及应激性溃疡者。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小儿初治ITP疗效确切,且能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疗效 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自拟振元汤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茂林 周红 +1 位作者 邱萌 邓婧 《西部中医药》 2012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振元汤(由六味地黄丸化裁而成)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化疗后血小板在20×109/L~75×109/L间的患者共40例,其中治疗组(20例)给予振元汤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白介素-11治疗,观察外... 目的:观察自拟振元汤(由六味地黄丸化裁而成)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化疗后血小板在20×109/L~75×109/L间的患者共40例,其中治疗组(20例)给予振元汤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白介素-11治疗,观察外周血小板升至≥100×109/L时停药。结果:治疗组显效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并且血小板增长速度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优于白介素-11,并且无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元汤 六味地黄丸 化学治疗 血小板减少 白介素-1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