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三维重建对踝关节骨折分型及手术效果评估价值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孙永刚 李文 +3 位作者 徐剑 魏衍 王辅军 秦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10期157-159,共3页
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对踝关节骨折分型及手术效果评估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6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DR及CT的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根据Lauge-Hansen分型,对比经DR及CT检查三维重建对踝关节骨折... 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对踝关节骨折分型及手术效果评估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6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DR及CT的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根据Lauge-Hansen分型,对比经DR及CT检查三维重建对踝关节骨折分型的准确性。比较术后DR及CT三维重建对各分型解剖复位率和内固定适宜率。结果 CT三维重建诊断踝关节骨折分型的准确率显著高于DR的诊断准确率(P<0.05);术后CT三维重建与DR检查对SER型、PA型、PER型复位质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三维重建与DR检查对SER型,PER型内固定置入质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三维重建可有效显示踝关节骨折的影像学特点,对踝关节骨折分型及术后复位治疗、内固定置入质量评估的诊断准确性高,为临床上治疗踝关节骨折和康复计划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重建 踝关节骨折 骨折分型 手术效果
下载PDF
基于EDMA的辽宁汉族成人头面部指数的测量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季璐 任甫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通过对颅面部CT三维重建后的头面部指数进行测量计算,分析辽宁汉族成年人的简化面部表型特征及男女性别差异。方法随机选择100名辽宁省汉族成年人(其中男:40人,女:60人),通过对其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在VG Studio3.2MAX软件中进行坐... 目的通过对颅面部CT三维重建后的头面部指数进行测量计算,分析辽宁汉族成年人的简化面部表型特征及男女性别差异。方法随机选择100名辽宁省汉族成年人(其中男:40人,女:60人),通过对其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在VG Studio3.2MAX软件中进行坐标点的几何形态学测量,用欧式距离矩阵分析法(euclidean distance matrix analysis,EDMA)得出相应头面部指数,分析面部表型并比较男女头面部指数的差异性。结果本研究通过对男女头面部指数进行欧式距离矩阵分析显示,辽宁成人汉族无论男女均以超狭面型为主,鼻指数大多表现为以狭鼻型男性的整体头面部指数大于女性(P<0.05),在FM矩阵中线段比值均大于1.05。结论辽宁汉族成年人具有超狭面型、狭鼻型或中鼻型,且有男性面部总体轮廓大于女性的特点。为人体解剖学颅面部形态的研究、法医的个体识别推断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重建 欧几里德几何距离矩阵分析法 几何形态学测量 面部指数
下载PDF
三维影像模型辅助解剖教学对护理学生知识掌握和视觉空间能力及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傅敏生 曹文元 林艳红 《临床医药实践》 2020年第9期703-705,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3D)立体影像模型在护理学生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2019年新学期开始《人体解剖学》课程的同年级2个班级(各45名)的高职护理学生,分为3D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3D教学组采用三维重建技术建立的多层螺旋C... 目的:探讨三维(3D)立体影像模型在护理学生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2019年新学期开始《人体解剖学》课程的同年级2个班级(各45名)的高职护理学生,分为3D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3D教学组采用三维重建技术建立的多层螺旋CT 3D立体影像模型辅助教学,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两组理论和实验课时安排相同,均由同一名高年资讲师授课。通过心理旋转测试(MRT)评估两组学生视觉空间能力;采用相同考卷进行解剖学知识测试;通过自制问卷调查学生满意度。结果:两组学生一般资料和课程开始前MR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课程结束后,与传统教学组比较,3D教学组解剖学知识测试成绩更优,MRT评分更高,满意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立体影像模型辅助解剖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学生知识掌握水平和满意度,改善视觉空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重建 解剖学 教学 视觉空间能力
下载PDF
影响单纯枢椎环骨折稳定性的各解剖结构骨折三维CT分型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戴亦心 张帅 +2 位作者 欧阳建元 李广州 王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2-150,共9页
目的:采用X线片、CT扫描+三维重建及MRI图像观察单纯枢椎环骨折影像学特征,根据各解剖结构骨折的特点及对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三维CT分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在多中心保存的病例库中查找2008年1月~2018年12月间所有Hangman骨折患者临床... 目的:采用X线片、CT扫描+三维重建及MRI图像观察单纯枢椎环骨折影像学特征,根据各解剖结构骨折的特点及对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三维CT分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在多中心保存的病例库中查找2008年1月~2018年12月间所有Hangman骨折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查找单纯枢椎环骨折患者(指在X线片上诊断为Levine-Edwards分型Ⅰ型Hangman骨折,再通过MRI影像排除C2/3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信号)。将枢椎环各解剖结构骨折观察对象分为双侧上关节突(superior articular process,SAP)、双侧下关节突(inferior articular process,IAP)和双侧椎板骨折(cervical vertebral lamina,CL双侧椎弓根骨折、双侧椎体后壁骨折。将枢椎环骨折分为前环(双侧上关节突、双侧椎体后壁)、中环(双侧椎弓根)和后环(双侧下关节突、双侧椎板)骨折,计数比较前、中、后环骨折发生率。根据枢椎环的损伤特点结合以往学者对不典型Hangman骨折的分型,将单纯枢椎环骨折分为A、B、C三型(A型,骨折以椎弓根为轴心,包括双侧C2椎弓根对称性或非对称性骨折,一侧椎弓根骨折合并对侧关节突、椎板骨折;B型,骨折以一侧椎体后壁为轴心合并对侧椎弓根,对侧关节突、对侧椎板骨折;C型,骨折以双侧椎体后壁为轴心,枢椎体边缘骨折,枢椎环不完整,包括双侧椎体后壁对称性或非对称性骨折)。观察单纯枢椎环骨折中各解剖结构骨折的特点和发生率,探讨C2/3椎间隙无移位成角和前后纵韧带损伤的条件下单纯枢椎环骨折的发生规律和稳定性。结果:共收集单纯枢椎环骨折52例,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龄22~83岁,平均47.9±15.7岁。合并椎间关节(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骨折36例共50处骨折占69.2%(36/52),单纯骨性损伤16例30处骨折占30.8%(16/52)。前、中、后环骨折共发生149处,前环骨折92处占61.7%,中环骨折28处占18.8%,后环骨折29处占19.5%。在单纯枢椎环骨折中B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环骨折 稳定性 ct三维重建 MRI
下载PDF
颈内静脉CT三维应用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升文 李海云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6期418-421,共4页
目的探索右侧颈内静脉解剖学位置及管腔内径数据,为临床穿刺、置管等操作提供定位方法。方法选择需要行中心静脉穿刺的择期手术患者108例,其中男57例,女51例。采用CT三维重建图像引导定位颈内静脉穿刺,通过三维图像观察颈内静脉走行及... 目的探索右侧颈内静脉解剖学位置及管腔内径数据,为临床穿刺、置管等操作提供定位方法。方法选择需要行中心静脉穿刺的择期手术患者108例,其中男57例,女51例。采用CT三维重建图像引导定位颈内静脉穿刺,通过三维图像观察颈内静脉走行及其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及颈总动脉关系,测量并记录颈内静脉管腔内径。结果在环状软骨上缘水平以下,男性颈内静脉位于颈总动脉的外前方占78.95%,在其前方者占7.02%,在其外侧占14.03%;颈内静脉在锁骨上缘、TAS、CC水平内径分别为(1.73±0.21)、(1.69±0.17)、(1.69±0.19)cm,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49%。女性颈内静脉位于颈总动脉的外前方占80.39%,在其前方者占5.88%,在其外侧占13.73%;颈内静脉在锁骨上缘、TAS、CC水平内径分别为(1.70±0.21)、(1.66±0.17)、(1.66±0.19)cm,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4.12%。结论男、女颈内静脉走行以位于颈总动脉的外前方为主,且男、女颈内静脉各水平内径之间并无明显差异。通过对右侧颈内静脉解剖测量,可以确定它们的体表定位,并为临床穿刺操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重建 颈内静脉 影像解剖 穿刺置管术
下载PDF
西藏小型猪胫骨髓腔参数测量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董福 张晟 +2 位作者 姜楠 陈安富 余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比较3种方法测量西藏小型猪胫骨髓腔形态的优缺点,探索其胫骨髓腔形态学特点。方法取30例小型猪胫骨,分别予X线、CT三维重建、实物标本测量髓腔长度、髓腔最狭窄点水平径线长度、髓腔弧度,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1)小型猪胫骨髓腔近... 目的比较3种方法测量西藏小型猪胫骨髓腔形态的优缺点,探索其胫骨髓腔形态学特点。方法取30例小型猪胫骨,分别予X线、CT三维重建、实物标本测量髓腔长度、髓腔最狭窄点水平径线长度、髓腔弧度,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1)小型猪胫骨髓腔近段三角形,远段椭圆形,中间为过渡形态;髓腔全长:X线(11.75±0.58)cm,CT(11.58±0.55)cm,实物标本(11.70±0.65)cm,P=0.524;最狭窄点水平正位径线长度分别为(0.88±0.08)、(0.84±0.06)、(0.85±0.07)cm,P=0.032;髓腔弧度分别为(26.89±0.50)°、(26.06±0.49)°、(26.50±0.42)°,P=0.106。结论 (1)CT三维重建测量更接近实物标本测量,精确性高于X线,可作为一种新的测量方法;(2)西藏小型猪胫骨髓腔长度适中,形态与人相似,适于设计新型可控微动胫骨髓内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小型猪 胫骨髓腔 ct三维重建 髓内钉
下载PDF
动态CT增强扫描对肺结节的定性价值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储成凤 杨明 +7 位作者 刘斌 徐秋贞 杨小庆 朱晓莉 朱亚彬 姚青 陈峰 张俭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 研究动态CT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 (SPN)的定性价值。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 72例SPN患者 ,先行薄层 (3~ 5mm)平扫 ,再静脉注射对比剂 (优维显 ) 10 0ml后 ,对选定的结节中心行动态CT增强扫描 ,测量其增强前后的CT值 ,并对其中 3... 目的 研究动态CT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 (SPN)的定性价值。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 72例SPN患者 ,先行薄层 (3~ 5mm)平扫 ,再静脉注射对比剂 (优维显 ) 10 0ml后 ,对选定的结节中心行动态CT增强扫描 ,测量其增强前后的CT值 ,并对其中 36例行三维表面重建。结果 肺炎性结节以重度强化为主 ,净增值 >6 0HU ,动态曲线呈持续上升型 ;肺癌性结节以轻~中度强化为主 ,净增值为 2 0~ 6 0HU ,动态曲线呈缓慢持续升高型 ;肺结核结节以轻度强化为主 ,净增值 <2 0HU ,动态曲线呈平坦型。三维重建成像显示 :恶性肺结节以Ⅰ、Ⅱ型血管异常为主 ;良性肺结节以Ⅳ型血管异常为主。结论  (1)动态CT增强扫描对SPN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2 )动态CT增强中追加三维重建 ,亦有利于SPN的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ct 肺结节 增强扫描 SPN 血管异常 三维重建成像 轻度 动态曲线 选定 显示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三维CT分型方法在外伤性髋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雯倩 蔡振存 +4 位作者 梅昱 王美欢 马勇 朴成哲 王鑫淼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7年第2期33-37,共5页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髋关节骨折螺旋CT三维重建(3D-CT)分型方法在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外伤性髋关节损伤的3D打印模型、X线影像影像及螺旋CT三维重建等资料的临床诊治过程.根据3D打印模型、X线影像影像、三...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髋关节骨折螺旋CT三维重建(3D-CT)分型方法在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外伤性髋关节损伤的3D打印模型、X线影像影像及螺旋CT三维重建等资料的临床诊治过程.根据3D打印模型、X线影像影像、三维CT成像的影像学资料,按照如下标准进行骨折分型:Ⅰ型,髋臼一处骨折无移位;Ⅱ型,髋臼前柱和(或)前壁骨折移位〈4 mm,后柱和(或)后壁骨折移位〈4 mm,髋臼顶部骨折移位〈2 mm;Ⅲ型,髋臼前柱和(或)前壁骨折移位〉4 mm,后柱和(或)后壁骨折移位〉4 mm,髋臼顶部骨折移位〉2 mm;Ⅳ型,双柱骨折或T型骨折,中央型脱位;Ⅴ型,髋臼骨折合并股骨头颈骨折和(或)关节内游离体,骨盆骨折.Ⅰ、Ⅱ型患者给予牵引等保守治疗,Ⅲ、Ⅳ、Ⅴ型患者行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平均随访6个月,且随访资料完整.采用Harris评分法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X线影像与3D模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T与3D模型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Ⅰ型3例,Ⅱ型5例,Ⅲ型16例,Ⅳ型12例,Ⅴ型10例.根据Harris评分:优35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为91%;Ⅲ、Ⅳ、Ⅴ型患者远期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0.079、0.059).结论 传统的Jndt和Letoume1分类摄片过程复杂且角度有一定的局限性,未考虑髋臼负重区骨折、关节内游离骨块以及合并头颈、骨盆骨折等情况,三维CT分型对髋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骨折 3D打印技术 X线影像 螺旋ct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螺旋CT三维重建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宋彬 徐晶晶 +2 位作者 金欣廉 朱新健 徐福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10 4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采用表面遮盖成像(SSD)和表面透视成像Integral技术分别行颅骨、血肿、脑表面的三维重建,伪彩色技术处理后相...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10 4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采用表面遮盖成像(SSD)和表面透视成像Integral技术分别行颅骨、血肿、脑表面的三维重建,伪彩色技术处理后相互合并,在血肿三维空间定位和体积测量后进行手术评估。对需手术治疗者,再术前评估,应用血肿三维空间定位及骨切削技术模拟颅骨开瓣手术,制定手术方案,选择最佳手术入路。结果 全部病例三维重建后满意地显示出血肿立体解剖关系。2 3例手术患者预后满意,术中血肿量与术前测量值基本相同。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简化观察者的思维过程,可直观、立体、准确地显示血肿空间解剖关系和体积值,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螺旋ct三维重建 临床价值 螺旋ct扫描 颅内血肿患者 表面遮盖成像 空间解剖关系 临床应用价值 空间定位 技术处理 体积测量 术前评估 切削技术 手术方案 手术人路 手术患者 思维过程 伪彩色 治疗者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在治疗下颌角肥大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文辉才 姚玉婷 +2 位作者 付建华 刘伟 杨红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69-1472,共4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治疗下颌角肥大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2009年3月-2011年1月在CT三维重建技术指导下行下颌骨截骨术治疗下颌角肥大1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0~36岁,平均25岁。单纯下颌角肥大14例;伴咬肌肥大3例,双侧不对称1...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治疗下颌角肥大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2009年3月-2011年1月在CT三维重建技术指导下行下颌骨截骨术治疗下颌角肥大1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0~36岁,平均25岁。单纯下颌角肥大14例;伴咬肌肥大3例,双侧不对称1例。下垂型6例,外翻型9例,内翻型3例。根据下颌角肥大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术前在三维重建工作站上设计并模拟手术过程,标记截骨线及测量截骨量。结果术中无下颌骨骨折发生。术后出现面神经暂时性麻痹1例,3个月后恢复正常。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6个月。术后6个月获满意15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1例(双侧不对称)。结论根据CT三维重建技术得到头颅三维模型行术前设计可以提高手术准确性,以达到设计的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重建 下颌角肥大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下颌角铣骨整形结合三维CT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蓉蓉 赵启明 +3 位作者 潘建虎 张旭东 夏东胜 陆新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9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探讨下颌角铣骨整形术对矫正下颌角肥大的疗效。方法应用口内切口下颌角铣骨整形术对33例下颌角肥大患者进行矫正。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行螺旋CT三维重建,观察面部轮廓改善情况。结果33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CT三维重建示,下颌角... 目的探讨下颌角铣骨整形术对矫正下颌角肥大的疗效。方法应用口内切口下颌角铣骨整形术对33例下颌角肥大患者进行矫正。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行螺旋CT三维重建,观察面部轮廓改善情况。结果33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CT三维重建示,下颌角肥大改善明显,左右对称。下颌角角度由术前均〈1100增大为正常的110°~120°,效果显著。术后33例患者随访6-24个月,非常满意者28例(85%)、满意者5例(15%),无一例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结论下颌角铣骨整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恢复较快、并发症少的好方法。与截骨术相比,可有效避免“第二下颌角”出现,维持颌颈区立体感。结合CT三维重建,可观察术前、术后下颌角形态,测量下颌角角度,为指导铣骨手术及术后客观评估提供准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骨 下颌角肥大 口内入路 ct三维重建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在正畸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2
作者 陈雨雪 陈铀 +1 位作者 郭杰 陈扬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0-411,共2页
目的评价CT三维重建在正畸埋伏牙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口腔全景片和咬合片均不能清楚地判断埋伏牙(或阻生牙)形态、位置及与邻牙关系的20例患者,应用螺旋CT进行扫描和图像三维重建,并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SSD)显示埋伏牙的形态、位... 目的评价CT三维重建在正畸埋伏牙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口腔全景片和咬合片均不能清楚地判断埋伏牙(或阻生牙)形态、位置及与邻牙关系的20例患者,应用螺旋CT进行扫描和图像三维重建,并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SSD)显示埋伏牙的形态、位置及与邻牙的关系。结果经CT三维重建和SSD处理后,20例病例均清楚地显示了埋伏牙的牙体形态、唇腭向位置、萌出方向以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CT三维重建是一种准确有效的检查埋伏牙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重建 表面遮盖显示 埋伏牙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和MRI在下颌骨髁突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20
13
作者 雷欣 邓书海 +3 位作者 关崧华 黄辉 陈玉婷 刘虹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46-750,共5页
目的:探究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三维重建和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下颌骨髁突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9例疑似髁突骨折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三维螺旋CT、MRI检测... 目的:探究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三维重建和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下颌骨髁突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9例疑似髁突骨折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三维螺旋CT、MRI检测,观察患者髁突骨折类型、移位情况、软组织损伤情况,以患者术中诊断作为评定金标准,对比CT、MRI诊断髁突骨折类型、移位类型、软组织损伤诊断效能。结果:CT检测Ⅰ类骨折65.22%,Ⅱ类骨折21.74%,Ⅲ类骨折13.04%,MRI结果显示,Ⅰ类骨折占71.01%,Ⅱ类骨折占17.39%,Ⅲ类骨折占11.59%;CT检测骨折移位Ⅰ型39.13%,Ⅱ型28.99%,Ⅲ型31.88%;MRI检测Ⅰ型36.23%,Ⅱ型26.09%,Ⅲ型37.68%;CT、MRI骨折类型、移位类型检出对比无明显差异;MRI在骨髓水肿方面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以手术诊断作为评定金标准,MRI检测骨髓水肿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CT(P<0.05)。结论:CT、MRI在检测髁突骨折类型以及骨折移位类型方面准确度均较高,两种影像学检测诊断价值相似,MRI还可有效反应患者关节囊内损伤情况,可用于下颌骨髁突骨折软组织损伤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突骨折 螺旋ct三维重建 核磁共振 骨折类型 骨折移位 诊断效能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用于正畸埋伏牙定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徐明 章作铨 《广东牙病防治》 2008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用于正畸埋伏牙定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埋伏牙患者作螺旋CT扫描,采用表面遮盖显示(SSD)、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获得牙体表面立体图像及任意平面、曲面的断层影像。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晰...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用于正畸埋伏牙定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埋伏牙患者作螺旋CT扫描,采用表面遮盖显示(SSD)、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获得牙体表面立体图像及任意平面、曲面的断层影像。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埋伏牙的形态、唇腭向位置、萌出方向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术可作为埋伏牙进行正畸治疗前的准确有效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三维重建 埋伏牙 表面遮盖显示 多平面重建 最大密度投影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镛 周进 +2 位作者 严峻海 沈洁云 张柏膺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6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就诊于我院门诊SPN患者29例,64排螺旋CT胸部平扫后三维重建,并与常规胸部CT平扫对比分析。结果:29例患者中良性结节11例,恶性16例,排除诊断2例。毛刺和血管集...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就诊于我院门诊SPN患者29例,64排螺旋CT胸部平扫后三维重建,并与常规胸部CT平扫对比分析。结果:29例患者中良性结节11例,恶性16例,排除诊断2例。毛刺和血管集束征的检出率在胸部CT三维重建中均高于普通胸部CT平扫(均P<0.05)。结论:胸部CT三维重建在观察SPN形态学方面优于普通胸部CT平扫,对SPN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ct三维重建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青年上颌窦窦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牛一山 李志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0-412,共3页
选择正常志愿者34例(68侧),男、女各17例,年龄在18~22岁之间。利用多层螺旋CT对上颌窦进行扫描和三维立体重建,研究上颌窦窦底的结构及其毗邻关系。结果显示上颌窦形态为横断面观多为尖指向外侧的三角形;冠状面观(由前向后)多... 选择正常志愿者34例(68侧),男、女各17例,年龄在18~22岁之间。利用多层螺旋CT对上颌窦进行扫描和三维立体重建,研究上颌窦窦底的结构及其毗邻关系。结果显示上颌窦形态为横断面观多为尖指向外侧的三角形;冠状面观(由前向后)多为尖指向下方的三角形 →椭圆 →近似圆形的变化规律;矢状面观多为不规则且前后径稍长的长方形;上颌窦窦底平坦者多见,但也见牙根突入窦腔者;个别上颌窦底壁与磨牙牙根之间仅以极薄的骨板相隔,甚至无骨板仅以黏膜覆盖;上颌窦单窦者多见,双窦及三窦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螺旋ct三维重建 青年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辅助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置入的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9
17
作者 熊亮 周霖 +2 位作者 曾蕾 曹洪 李云广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9期136-139,153,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辅助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因胸腰椎骨折行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维辅助组(n=60)和徒手置钉组(n=60),三维辅助组利用CT三维重建图像辅助置入椎弓...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辅助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因胸腰椎骨折行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维辅助组(n=60)和徒手置钉组(n=60),三维辅助组利用CT三维重建图像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徒手置钉组应用解剖标志法结合透视定位下行椎弓根螺钉置入;比较两组置钉准确性、置钉时间、置钉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 120例患者共置钉769枚,优良置钉708枚(92.07%),其中三维辅助组(387枚)置钉优良率为95.09%,明显高于徒手置钉组(382枚)的87.86%(P<0.05)。与徒手置钉组相比,三维置钉组钉道准备时间、置钉出血量均明显增加(P<0.05)。三维辅助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徒手置钉组(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JOA评分均明显高于徒手置钉组(P<0.05)。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辅助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置入能够有效提高置钉准确性及安全性,但会增加操作时间及置钉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置钉准确性 徒手法 螺旋ct三维重建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上颌骨埋伏牙诊治中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于天春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期406-407,共2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上颌骨埋伏牙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X线片均不能清楚地判断埋伏牙(或阻生牙)形态、位置及与邻牙关系的30例患者应用螺旋CT进行扫描和图像三维重建并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SSD)显示埋伏牙的形态、位置及与邻牙...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上颌骨埋伏牙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X线片均不能清楚地判断埋伏牙(或阻生牙)形态、位置及与邻牙关系的30例患者应用螺旋CT进行扫描和图像三维重建并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SSD)显示埋伏牙的形态、位置及与邻牙的关系。结果经CT三维重建和SSD处理后,30例病例均清楚地显示了埋伏牙的牙体形态、唇腭向位置、萌出方向以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于上颌埋伏牙手术方案的设计及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重建 表面遮盖显示法 埋伏牙
下载PDF
基于三维成像技术探讨次髎、中髎深刺进针点的确定方法
19
作者 李伟正 白田雨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4期389-394,共6页
目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多角度综合探讨次髎、中髎深刺进针点的定位方法。方法:针刺次髎、中髎后进行CT三维重建,确保针刺入孔后,通过①同身寸或同身距离比值计算;②先确定腧穴定位再进行一定距离的位置偏移;③借助体表标志物为参考,... 目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多角度综合探讨次髎、中髎深刺进针点的定位方法。方法:针刺次髎、中髎后进行CT三维重建,确保针刺入孔后,通过①同身寸或同身距离比值计算;②先确定腧穴定位再进行一定距离的位置偏移;③借助体表标志物为参考,结合相关数据进行定位;④由线到点辅助确定腧穴位置等4种方法测量并计算进针点相关的距离、角度、比值等数据,从不同的角度补充说明次髎、中髎深刺进入骶后孔的方法。结果:①根据横纵坐标骨度分寸及同身距离比值数据,次髎、中髎进针点旁开后正中线对应的同身寸分别为(1.05±0.18)寸、(0.98±0.17)寸;次髎、中髎与L5棘突下水平线的距离,与L5棘突下水平线至骶骨角距离的同身比值分别为0.29±0.03、0.50±0.08。②先确定次髎、中髎腧穴定位,其进针点再按照腧穴体表投影点纵向偏移一定距离,该偏移距离分别为(10.66±4.01)mm、(10.93±4.67)mm。③以髂后上棘为体表标志物,结合偏移角度、横向距离比值确定进针点,髂后上棘到次髎、中髎针体的连线偏离髂后上棘水平线的角度分别为(36.9±5.52)°、(53.4±4.67)°;次髎、中髎针体到后正中线的距离与髂后上棘到后正中线距离的比值分别为0.50±0.25、0.42±0.18。④先确定同侧八髎穴连线,再由线到点,确定次髎、中髎位置,左、右侧八髎穴连线与后矢状面的夹角分别为(7.28±4.16)°、(7.62±3.45)°。结论:通过不同的方法多角度确定次髎、中髎进针点的位置,可降低不确定性及操作失误率,降低因个体发育差异对结果的影响,更容易提高针刺入孔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髎 中髎 深刺 进针点 ct三维重建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华娟 成艳平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7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灌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检查,接受支气管纤维镜组织活检...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灌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检查,接受支气管纤维镜组织活检或接受手术治疗患者术中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参数对肺部占位性恶性病变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72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中,40例为恶性病变,占55.56%(小细胞肺癌10例,腺癌23例,鳞癌5例,其他2例);32例为良性病变,占44.44%(肺炎20例,肺结核7例,肺硬化性血管瘤5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检查肺部占位性病变的体积为(636.74±1.32)mm^(3)、曲面成像(6.62±0.52)分、最大密度投影(6.78±0.53)分、容积再现(6.58±0.46)分。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参数对肺部占位恶性性病的诊断敏感度为87.50%(35/40)、特异度93.75%(30/32)、准确度为90.28%(65/72)。结论: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通过检测体积、直径、曲面成像、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等参数,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占位性病变 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 曲面成像 最大密度投影 容积再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