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闪电探测仪状态检测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力 陈星 +1 位作者 李俊 徐海富 《自动化与仪表》 2022年第2期1-6,24,共7页
针对传统二维闪电探测仪复杂低效的状态检测方式和设计简单、功能不全的状态监控系统,该文使用C/S架构与C++builder设计开发了三维闪电探测仪状态检测监控系统。通过检测探测仪程序可以实现从天线到输出端口的全自检功能,还可自动输出... 针对传统二维闪电探测仪复杂低效的状态检测方式和设计简单、功能不全的状态监控系统,该文使用C/S架构与C++builder设计开发了三维闪电探测仪状态检测监控系统。通过检测探测仪程序可以实现从天线到输出端口的全自检功能,还可自动输出三维闪电设备核心部件的工作参数完成状态检测。系统应用场景方式展示与其它功能的交互状态,根据接收的状态数据判断当前探测仪状态,并提供人机互动界面进行状态监控。结合湖北省三维闪电探测网的实际运行状况验证适用性与稳定性,结果表明,状态检测监控系统程序设计清晰合理、状态检测及时便捷、状态监控信息完整、系统功能全面完善、操作界面友好直观,满足三维闪电探测仪状态检测监控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闪电 初始化设定 状态检测 自检程序 监控系统
下载PDF
2020年基于VLF/LF三维闪电定位系统的全国闪电数据集 被引量:5
2
作者 孟晓阳 王佳权 +5 位作者 马启明 苑尚博 宋佳军 周晓 肖芳 王亚惠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2年第1期25-38,共14页
闪电一方面维持了全球大气电平衡,另一方面又破坏性极强,严重危害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安全。VLF/LF三维闪电定位系统自2013年开始建设,目前在我国共计400多个三维闪电探测站,探测范围覆盖我国大陆大部分地区及周围海域,数据处理中心通过接... 闪电一方面维持了全球大气电平衡,另一方面又破坏性极强,严重危害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安全。VLF/LF三维闪电定位系统自2013年开始建设,目前在我国共计400多个三维闪电探测站,探测范围覆盖我国大陆大部分地区及周围海域,数据处理中心通过接收各个探测站上传的闪电电磁脉冲信号,采用三维时差定位算法实时计算闪电发生的时间、类型、经纬度、高度及峰值电流强度等闪电活动参数,经处理制图获得全国闪电数据集。本数据集可用于闪电落点位置、闪电累积密度分布及移动趋势研究,为气象、民航、电力、林业、石油化工和应急管理等部门提供减灾防灾服务,还可为闪电灾害预警、闪电活动特性、雷暴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和预警、全球气候变化和日地空间物理研究提供科研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闪电 闪电定位 电磁探测 闪电物理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三维闪电数据图形显示系统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力 周峰 +1 位作者 陈星 甘少明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338-345,共8页
针对三维闪电探测仪大规模组网后,接收和解算的定位数据大幅增加,国内缺少专用于三维闪电数据监测显示与处理制作方面的软件,使用B/S(Browser/Server)架构结合ArcGIS地理信息平台,Oracle、 SQLite数据库等技术方法,开发了三维闪电数据... 针对三维闪电探测仪大规模组网后,接收和解算的定位数据大幅增加,国内缺少专用于三维闪电数据监测显示与处理制作方面的软件,使用B/S(Browser/Server)架构结合ArcGIS地理信息平台,Oracle、 SQLite数据库等技术方法,开发了三维闪电数据图形显示系统。利用状态数据接收与解析入库、探测仪实时状态统计等功能模块设计出状态监控子系统;利用定位数据实时统计、历史查询、三维显示等功能模块设计出实时显示子系统,联合具有数据服务产品生成功能的产品制作子系统组成图形显示系统,以国家三维闪电探测网为实际应用背景验证系统功能和运行状况。结果表明,三维闪电数据图形显示系统直观友好、监控及时、功能齐备、产品丰富,是雷电科研领域的有益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闪电 图形显示 地理信息 运行状态 产品制作
下载PDF
聚类算法在四个超级单体强对流过程雷电预警中的应用
4
作者 黄毅 候玉芳 赵泽栖 《现代信息科技》 2024年第6期145-148,共4页
选取2020年5月3日邢台出现四个超级单体的强对流过程,以6分钟的间隔对三维闪电数据进行划分,使用DBSCAN聚类算法删除离散点,使用K-means聚类算法对三维闪电数据进行聚类分析。选取轮廓系数最大的K值,并与雷达回波拼图数据进行对比,识别... 选取2020年5月3日邢台出现四个超级单体的强对流过程,以6分钟的间隔对三维闪电数据进行划分,使用DBSCAN聚类算法删除离散点,使用K-means聚类算法对三维闪电数据进行聚类分析。选取轮廓系数最大的K值,并与雷达回波拼图数据进行对比,识别四个超级单体并计算聚类中心和聚类最大半径,使用趋势外推法对四个超级单体的运动轨迹进行预测。分析表明:DBSCAN聚类算法可以有效删除离散点,操作性强;四个超级单体的K-means算法聚类中心和30 dBZ以上的强回波区域一致性较好,可以获取聚类中心运动轨迹和聚类最大半径;使用临近三个时次数据进行趋势外推,MSE最小,该方法对雷电预警信号发布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SCAN K-MEANS 三维闪电 强回波区 趋势外推法
下载PDF
FY-4A/LMI闪电与浙江三维闪电对比分析
5
作者 张祎 边学文 +2 位作者 徐震宇 王康挺 王芳 《气象科技》 2024年第3期424-433,共10页
为进一步加强星地闪电观测资料运用,本文基于2020年6—8月FY-4A/LMI闪电数据(LMIG)和浙江省ADTD-2C三维闪电定位数据,对比分析两套闪电数据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雷达和云顶亮温资料,分析了2020年7月15日浙江省雷暴过程两套闪电观测资... 为进一步加强星地闪电观测资料运用,本文基于2020年6—8月FY-4A/LMI闪电数据(LMIG)和浙江省ADTD-2C三维闪电定位数据,对比分析两套闪电数据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雷达和云顶亮温资料,分析了2020年7月15日浙江省雷暴过程两套闪电观测资料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10年6—8月,浙江省LMIG与三维闪电比值为1∶44.43;两套资料闪电月分布和空间分布总体一致;就日分布而言,LMIG呈现双峰结构,三维闪电则为单峰结构。两套数据时间匹配窗口大于1.8 s、经纬度匹配窗口大于0.5°时,匹配率趋于稳定;与LMIG匹配的三维闪电高度主要集中在16 km以下,闪电强度主要集中在50 kA以下。2020年7月15日浙江省午后雷暴天气,LMIG与三维闪电比值为1∶25.44;LMIG首次闪电及峰值时间均滞后于三维闪电首次闪电及峰值时间;此外两套闪电资料时间演变与雷暴发展有较好的对应,空间变化与云顶亮温低值区也有较好的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4A/LMI 三维闪电 对比
下载PDF
基于FPGA的三维闪电探测仪电路系统设计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力 彭军 +1 位作者 蓝天飞 甘少明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77-984,共8页
针对传统二维闪电探测仪鉴别闪电信号波形速度较慢且不准确,数据质量受元器件老化影响,且元器件数量较多、集成度较低、可靠性较差、升级空间较小,只能用线性电源工作,对供电稳定性要求严格等问题,通过超大规模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片上... 针对传统二维闪电探测仪鉴别闪电信号波形速度较慢且不准确,数据质量受元器件老化影响,且元器件数量较多、集成度较低、可靠性较差、升级空间较小,只能用线性电源工作,对供电稳定性要求严格等问题,通过超大规模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片上可编程系统与现代电子表面贴装技术研发抗干扰的三维闪电探测仪.探测仪天线采用正交环结构并加装屏蔽罩以提高接收信号精度,避免天线效应;前置信道板应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表面贴装元器件与多层板工艺减少输出信号背景噪声;信号处理板基于嵌入式软核灵活构建中央处理器以快速鉴别闪电波形;供电模组使用适应能力强、转换效率高的开关电源获取多种电压.该设计实现了稳定低功耗的三维闪电探测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闪电 电路系统 信号处理 开关电源 转换效率
下载PDF
四川省云地闪和三维闪电监测系统对比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卜俊伟 张琨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1期81-83,共3页
采用四川云地闪和三维闪电监测系统监测的2020年闪电资料,研究了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并评估三维闪电定位系统探测效能。结果表明:(1)2套系统的地闪频次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月变化,集中分布于6—9月的傍晚至凌晨,三维闪电监测系统监测地闪... 采用四川云地闪和三维闪电监测系统监测的2020年闪电资料,研究了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并评估三维闪电定位系统探测效能。结果表明:(1)2套系统的地闪频次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月变化,集中分布于6—9月的傍晚至凌晨,三维闪电监测系统监测地闪数明显高于云地闪系统,三维闪电系统的数据量是云地闪观测系统的2倍多;(2)2套系统监测到的地闪密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云地闪观测系统的高值区在内江市、泸州市和宜宾市等地区,三维闪电监测系统主要集中在凉山州、攀枝花、雅安市、眉山市、内江市、自贡市、宜宾市、泸州市和资阳市等地区。由对比可知,三维闪电监测系统的探测效能明显优于云地闪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闪电 云地闪 对比
下载PDF
基于三维闪电的凉山州森林火灾高危区雷电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罗可妮 张琨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2期71-73,108,共4页
为了分析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森林火灾高危区雷电活动特征,利用四川地区三维闪电监测定位系统收集2018―2020年的雷电活动数据资料,运用ArcGIS软件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盐源县两地的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 为了分析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森林火灾高危区雷电活动特征,利用四川地区三维闪电监测定位系统收集2018―2020年的雷电活动数据资料,运用ArcGIS软件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盐源县两地的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找出凉山州森林雷击火灾重点防护时节和地区,为进一步研究凉山州森林火灾高危区雷电风险区划和雷击火灾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三维闪电 凉山州
下载PDF
华南飑线系统对流与层云区闪电起始和通道位置处的云微物理特征
9
作者 赵川鸿 郑栋 +4 位作者 张义军 刘显通 张阳 姚雯 张文娟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8-369,共12页
利用广州S波段双偏振雷达观测数据和低频电场探测阵列三维闪电定位数据,分析了2017年5月4日和5月8日华南地区两次飑线过程中闪电起始和通道位置处的雷达偏振参量和降水粒子特征。两次飑线中约80%的闪电起始和通道(统称闪电放电)定位于... 利用广州S波段双偏振雷达观测数据和低频电场探测阵列三维闪电定位数据,分析了2017年5月4日和5月8日华南地区两次飑线过程中闪电起始和通道位置处的雷达偏振参量和降水粒子特征。两次飑线中约80%的闪电起始和通道(统称闪电放电)定位于对流区。对流区闪电放电位置处的雷达反射率(ZH)要比层云区平均大4~5 dBZ,其它偏振参量的平均值较为接近。闪电放电位置处的ZH中值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但差分反射率(ZDR)、差分传播相移率(KDP)和共极化相关系数(CC)在−10℃层以上随高度变化不大;−10℃层以下,对流区闪电放电位置对应ZDR和KDP随高度下降明显增大。闪电起始位置的平均ZH比闪电通道位置处的平均ZH大1~2 dBZ,但前者在对流区内对应ZH分布峰值区间为25~30 dBZ,弱于后者的30~35 dBZ;同时,它们的对比关系在−20℃层上下不同。对流区内闪电放电位置处的主导性粒子是霰和冰晶,它们的区域占比接近。在层云区内,闪电放电位置主要是干雪和冰晶,干雪区域的占比显著大于冰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三维闪电 闪电起始 闪电通道 双偏振雷达参量 降水粒子
下载PDF
一次暖云强降水主导的对流单体闪电活动特征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泽 郭凤霞 +3 位作者 郑栋 张阳 吴翀 姚雯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5-196,共12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雷电野外科学试验基地(CMA_FEBLS)三维闪电观测数据,结合广州双偏振雷达观测数据,分析了2017年5月7日广东一次暖云强降水对流单体的闪电活动及其与云降水结构的关系.该单体在4 h内产生1250个闪电,地闪比例约24%.绝大多数... 利用中国气象局雷电野外科学试验基地(CMA_FEBLS)三维闪电观测数据,结合广州双偏振雷达观测数据,分析了2017年5月7日广东一次暖云强降水对流单体的闪电活动及其与云降水结构的关系.该单体在4 h内产生1250个闪电,地闪比例约24%.绝大多数闪电出现在4~12 km高度,对应温度层为0℃至-40℃;闪电放电活动的峰值高度出现在8.5 km,对应环境温度约-19℃.分析的强降水单体宏观上呈现上正、中负、下正的三极性电荷结构,中部负电荷核心区约为-8℃至-15℃.在闪电活动区域中,由干雪粒子主导区域占比约82%,霰粒子主导区域占比约11%,且大部分与闪电活动关联的霰粒子主要位于4~8 km高度.总闪频数与30 dBZ雷达回波顶高、-20℃温度层上大于20 dBZ的回波体积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闪电活动的平均位置高度与20 dBZ雷达回波顶高和-20℃温度层上大于30 dBZ的回波体积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闪电活动与最大降水强度之间具有较好的时序对应关系,单个闪电表征降水量的值为107 kg/fl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暖云降水 三维闪电活动 双偏振雷达 云降水结构
下载PDF
基于雷声到达时间差的单站闪电通道三维定位系统 被引量:14
11
作者 章涵 王道洪 +2 位作者 吕伟涛 孟青 张义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9-217,共9页
利用麦克风阵列采集雷声信号,设计了一套由麦克风阵列和便携式数据采集存储设备组成的单站闪电通道三维定位系统,采用CCF相关函数法计算了雷声脉冲信号到达不同麦克风的时间差,通过最小二乘法获得声源的方向角和仰角信息,并结合声源与... 利用麦克风阵列采集雷声信号,设计了一套由麦克风阵列和便携式数据采集存储设备组成的单站闪电通道三维定位系统,采用CCF相关函数法计算了雷声脉冲信号到达不同麦克风的时间差,通过最小二乘法获得声源的方向角和仰角信息,并结合声源与麦克风阵列的距离定位声源的三维位置。对一次包括8次回击的人工触发闪电过程进行了观测,得到多个声源点的三维定位信息。系统的定位结果与高速摄像的观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定位方法合理、可行,为进一步研发便携式闪电通道三维定位系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 雷声 闪电三维定位 人工触发闪电 麦克风阵列
下载PDF
三维雷电探测系统监视软件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力 聂成 彭军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2期201-208,共8页
针对功能模块简单、数据信息不全、可视化程度低等二维雷电探测系统监视软件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使用C++builder与C/S架构设计开发三维雷电探测系统监视软件.软件系统实现以列表方式实时显示接收的回击、状态和三维定位结果数据,以场景方... 针对功能模块简单、数据信息不全、可视化程度低等二维雷电探测系统监视软件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使用C++builder与C/S架构设计开发三维雷电探测系统监视软件.软件系统实现以列表方式实时显示接收的回击、状态和三维定位结果数据,以场景方式显示与其他功能的交互状态;根据接收到的状态数据,判断当前探测仪状态,并提供人机交互界面进行状态监视;分类存储收到的各类数据和状态信息等主要功能.通过湖北省三维雷电探测网构建实验平台验证系统运行和软件功能,结果表明:系统监视软件程序设计合理、显示功能齐全、移植性程度高、界面友好直观,满足三维雷电探测系统的监视功能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雷电探测系统 监视软件 模块设计
下载PDF
北京多频段闪电三维定位网及一次雷暴过程的闪电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东方 孙竹玲 +6 位作者 袁善锋 卢晶雨 郄秀书 刘明远 徐燕 陆高鹏 田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1-864,共14页
北京多频段闪电三维定位网(Beijing Broadband Lightning NETwork,简称BLNET)是一个研究和业务相结合的区域性全闪三维定位网。2015年,对BLNET硬件、站网布局及定位算法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升级,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提升了软件的运算效... 北京多频段闪电三维定位网(Beijing Broadband Lightning NETwork,简称BLNET)是一个研究和业务相结合的区域性全闪三维定位网。2015年,对BLNET硬件、站网布局及定位算法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升级,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提升了软件的运算效率和站网的探测性能。升级后的BLNET不仅具备了对云闪、地闪脉冲类型的快速识别和电流峰值估算等功能,也实现了对闪电辐射源脉冲的三维实时定位,以及通道可分辨的闪电放电过程精细定位。对2017年7月7日一次雷暴过程的闪电辐射源脉冲实时三维定位结果分析表明,这次雷暴过程一共观测到11902次闪电,以云闪为主,地闪占总闪的28%,正地闪较少,仅占总地闪的5%,在雷暴成熟期,最大闪电频数高达927 flashes(6 min)^-1。通过对比分析闪电辐射源位置和对应时刻的雷达回波,发现辐射源基本集中在强回波范围内。对一次正地闪的精细定位表明,该正地闪初始阶段表现出明显的预击穿过程,闪电辐射源的始发位置位于海拔高度约5.4 km,随后通道向上发展,在约10 km高度,通道开始沿着水平发展。对一次负地闪的精细定位表明,初始阶段放电首先从约7.1 km高度处始发,通道向南水平发展,同时部分负先导分支向下发展,约38 ms后,通道短暂停止发展,17 ms后,通道始发处重新激发。以上结果表明,BLNET不仅具备对整个雷暴生命史闪电活动的三维实时定位和监测,而且可以实现对闪电三维放电通道的精细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三维定位 BLNET(Beijing Broadband lightning NETwork) 雷暴
下载PDF
热带地区雹暴的闪电活动-动力-微物理特征研究
14
作者 李哲 张廷龙 +6 位作者 郑栋 崔学林 余海 甘志强 高涛 鲍敏 周方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11-3326,共16页
基于低频电场变化探测阵列三维闪电定位系统和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数据, 对海南岛2021年6月24日一次雹暴过程的闪电活动和云内动力与微物理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 该雹暴闪电活动以云闪为主, 占总闪的85.38%.降雹前发生的地闪... 基于低频电场变化探测阵列三维闪电定位系统和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数据, 对海南岛2021年6月24日一次雹暴过程的闪电活动和云内动力与微物理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 该雹暴闪电活动以云闪为主, 占总闪的85.38%.降雹前发生的地闪以正地闪为主, 在降雹前25 min内, 正地闪频数占总地闪频数的60%, 高于一般雷暴正地闪活动比例.在雹暴成熟阶段, 上升气流出现两次增强, 而闪电频数的增加均滞后于上升气流增强的时段, 同时, 闪电频数的增加也可能与对流单体的合并有关.结合模糊逻辑判断法对云内降水粒子的识别, 计算了总闪与冰相粒子的相关系数, 其中霰和冰晶粒子与总闪相关性较高, 相关系数分别为0.76和0.83.根据闪电辐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推测该雹暴降雹前为反三极性电荷结构, 正电荷区位于约7~9.5 km(~-10 ℃至-2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雹暴 三维闪电定位 双偏振雷达 降水粒子识别
下载PDF
基于雷达和微波辐射计的湖北省冷季“高架雷暴”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苟阿宁 高正旭 +4 位作者 侯静 韩芳蓉 刘文婷 张文言 张文刚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8-541,共14页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气象站、三维闪电定位仪、天气雷达和地基微波辐射计资料等,对湖北冷季(2014年11月)发生的3次高架雷暴过程进行了分析。(1)3次过程发生在地面冷锋后部地面冷气团中,主要以短时强降水和频繁的雷电活动为主,是典型...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气象站、三维闪电定位仪、天气雷达和地基微波辐射计资料等,对湖北冷季(2014年11月)发生的3次高架雷暴过程进行了分析。(1)3次过程发生在地面冷锋后部地面冷气团中,主要以短时强降水和频繁的雷电活动为主,是典型的冷季“高架雷暴”,对流区位于地面冷锋后部500 km左右。(2)地面到925 hPa的冷垫,迫使暖湿气流爬升,在925 hPa逆温层附近触发对流,冷垫之上西南暖湿气流越强,对流越旺盛,雷达径向速度剖面可以明显看到1 km之下的冷垫。(3)冷季高架雷暴雷电活动剧烈,CG(地闪)占总闪比例60%以上,而+CG则占CG的40%左右,闪电频次和降水有很好的时空对应关系,CG出现在较强降水中心附近及周围,IC和CG突增对降水均有一定的时间提前量。CG更靠近强回波中心,且和≥30 dBZ的回波位置对应较好,IC则分布在雷暴单体外侧回波强度≥15 dBZ的区域。0℃等温线以上的(最大)回波强度达到43 dBZ以上或者18 dBZ回波顶高超过7.5 km是湖北冷季高架雷暴是否发生雷电的重要预警因子。(4)地基微波辐射计温度、湿度廓线和探空曲线基本吻合,可以看到明显的冷垫、逆温层及西南急流。基于微波辐射计资料计算的不稳定指数变化特征对冷季高架雷暴的短临预报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当A指数、TT指数、K指数和T850-500出现快变抖动时,伴随抖动加剧可以判断将会有雷暴天气发生,当波动曲线开始下降并变得平稳,表示雷暴减弱消亡;θse 850在雷暴出现后跃增并在320 K附近抖动,雷暴结束后下落到290 K的平稳状态;Td850在雷暴活跃阶段近乎为0℃;T850-500在雷暴发生前是一个缓慢下降的过程,雷暴结束后大气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季 高架雷暴 三维闪电定位仪 地基微波辐射计
下载PDF
基于声光信号的单站式闪电三维通道定位系统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传亮 孙学金 +3 位作者 卫克晶 张日伟 颜万祥 李浩然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2-509,共8页
目前基于雷声的三维定位系统多停留在实验阶段,从业务化运行的角度考虑,改进了单站式闪电三维定位系统的麦克风阵列,设计了定位算法,利用该系统采集了2014年夏季南京地区的部分闪电数据,并从计算耗时的角度对三维通道实时定位的可行性... 目前基于雷声的三维定位系统多停留在实验阶段,从业务化运行的角度考虑,改进了单站式闪电三维定位系统的麦克风阵列,设计了定位算法,利用该系统采集了2014年夏季南京地区的部分闪电数据,并从计算耗时的角度对三维通道实时定位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声光信号的单站式闪电三维通道定位系统可重构闪电的三维通道;对连续的雷声信号进行分帧,帧长取0.03 s时,声源定位点可描绘出清晰的闪电主通道;采用分组保存和处理闪电声光信号的方法,可实现实时定位,当一组数据的保存时间为50 s时,计算耗时为46.507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 三维通道 声光信号 互功率谱 实时定位
下载PDF
三维闪电探测仪信号完整性与地平面电流设计
17
作者 李力 周云祥 +1 位作者 李俊 聂成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1期115-117,共3页
文章通过电路与系统的信号完整性及地平面电流回路分析设计出噪声较小、线路合理、性能稳定的三维闪电探测仪,研究成果对其他探测设备升级改型与设计制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三维闪电 信号完整性 电流分析
下载PDF
2019年江西二维和三维地闪定位资料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洁晨 林靖 +2 位作者 付琦琼 夏雪 段和平 《江西科学》 2021年第5期858-860,914,共4页
基于2019年江西二维和三维地闪定位资料,从探测站点分布、时空分布、电流强度、电流陡度、地市密度分布、地闪空间分布等多方面,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二维和三维地闪定位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地闪定位资料监测雷电活动存在的... 基于2019年江西二维和三维地闪定位资料,从探测站点分布、时空分布、电流强度、电流陡度、地市密度分布、地闪空间分布等多方面,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二维和三维地闪定位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地闪定位资料监测雷电活动存在的一些差异,指出三维地闪定位资料的优势与不足,为三维地闪定位资料在江西雷电监测与应用业务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闪电 三维闪电 时空分布 ADTD闪电定位系统
下载PDF
基于多源监测资料的广西雷电易发性等级划分
19
作者 卢炳夫 伍华丽 植耀玲 《电力系统装备》 2020年第10期163-164,共2页
文章根据广西1961~2013年92个台站人工雷暴观测资料、2007~2018年二维闪电定位资料以及2016~2018年三维闪电定位资料等,通过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建立基于多源监测资料的广西雷电易发性评估模型,将广西雷电... 文章根据广西1961~2013年92个台站人工雷暴观测资料、2007~2018年二维闪电定位资料以及2016~2018年三维闪电定位资料等,通过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建立基于多源监测资料的广西雷电易发性评估模型,将广西雷电易发性等级划分为中等易发区、高易发区及极高易发区三个等级,并绘制0.01° ×0.01°空间分辨率的广西雷电易发性等级分布图,指出各等级分布区域.所得结果基本反映广西多年雷电活动的实际空间分布特征,对今后防雷减灾工作、建设项目的防雷设计和各雷电易发区内的行业及建设物的防雷设计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雷暴观测 二维闪电 三维闪电 易发性等级
下载PDF
Using lightning locating system based on time-of-arrival technique to study three-dimensional lightning discharge processes 被引量:23
20
作者 ZHANG GuangShu1,WANG YanHui1,QIE XiuShu2,ZHANG Tong1,ZHAO YuXiang1,3,LI YaJun1 & CAO DongJie11 Laboratory for Climate Environment and Disasters of Western China,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Lanzhou 730000,China 2 Laboratory for Middle Atmosphere and Global Environment Observation(LAGEO),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 3 Department of Physics,Tianshui Normal College,Tianshui 741001,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4期591-602,共12页
A time-of-arrival(TOA) system based on GPS technology for locating VHF radiation sources from lightning has been developed and used in observation sites in the northern Shandong Province,China.The 3D images of the lig... A time-of-arrival(TOA) system based on GPS technology for locating VHF radiation sources from lightning has been developed and used in observation sites in the northern Shandong Province,China.The 3D images of the lightning progression have been obtained successfully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The 3D-channel evolutions of typical negative CG,positive CG and IC lightning flashes have been discussed together with the data of fast electric field change.It was found tha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ed between the negative and positive CG lightning flashes in terms of the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the radiation sources.The preliminary breakdown of a negative CG lightning flash propagated at a speed about 5.2×104 m/s.The stepped leader of negative CG lightning flashes was trigged by negative initial breakdown.Thereafter,it propagated downward at a speed of 1.3×105 m/s.The initial process of the positive CG lightning flashes was also a propagation process of negative streamer.These streamers propagated dominantly horizontally in the positive charge region and accumulated positive charges at the origin of the lightning,and as a consequence,initiated downward positive streamers.A new type of lightning discharge that was triggered by a narrow bipolar pulse(NBP) is discussed in this study.The NBP was originated at altitude of about 10.5 km in the upper positive charge region.As a distinct difference from normal IC flash,its channels extended horizontally all around and produced a lot of radiation sources.The source power of the NBP could approach 16.7 kW,which is much greater than that of normal lightning discharge ranging between 100 mW and 500 W.The 3D propagation of this new type of lightning discharge was observed and obtain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The possible initiation mechanism of this new type of light-ning is discussed 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e-of-arrival(TOA) TECHNIQUE three dimensional lightning locating system discharge process NARROW BIPOLAR pulse new-type of IC lightn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