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气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何莎 袁宗明 喻建胜 《中国测试技术》 CAS 2008年第4期112-114,共3页
为了研究天然气泄漏后的重气效应,从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重气扩散机理和研究方法出发,具体分析了重气云团的扩散过程,概述了国内外发展的模拟重气云团扩散的大量的数值模型和开展的大量实验,主要包括唯象模型、箱及相似模型、三维流体力... 为了研究天然气泄漏后的重气效应,从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重气扩散机理和研究方法出发,具体分析了重气云团的扩散过程,概述了国内外发展的模拟重气云团扩散的大量的数值模型和开展的大量实验,主要包括唯象模型、箱及相似模型、三维流体力学模型和浅层模型四大模型及其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三维流体力学模型和现场数据采集相结合的方法是天然气重气效应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泄漏 重气效应 扩散过程 扩散模型 三维流体力学模型
下载PDF
洱海湖泊及湖湾三维水动力模型构建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卫志宏 杨振祥 +5 位作者 唐雄飞 吕兴菊 朱江 窦嘉顺 杨四坤 孟良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95,共11页
基于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 Code),建立了洱海湖泊及湖湾的三维水动力模型.利用洱海2010和2011年实测的水位、库容、流速和温度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水动力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度较好,表明水动... 基于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 Code),建立了洱海湖泊及湖湾的三维水动力模型.利用洱海2010和2011年实测的水位、库容、流速和温度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水动力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度较好,表明水动力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洱海的水位、流速和水温等变化过程.应用模型对洱海湖泊及湖湾的水动力状况进行模拟,研究八个典型风场作用下洱海全湖及局部湖湾的特征流态.最后,利用模型研究在主导风作用下的洱海风生流过程,分析各个阶段的流场特征及风应力平衡情况.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洱海的水动力过程,为洱海的水环境管理和水质改善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EFDC 三维水动力模型 风生流
下载PDF
基于拉格朗日粒子追踪的渤海冬季与夏季环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3
作者 王金华 沈永明 +1 位作者 石峰 陈晓亮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4-553,共10页
基于三维非结构有限体积海洋模式(FVCOM)对渤海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中采用三角形网格,以更好地拟合渤海复杂的岸线边界。潮位、潮流、温盐模拟结果验证良好。通过对粒子的拉格朗日追踪研究了渤海冬季与夏季环流及潮、风、... 基于三维非结构有限体积海洋模式(FVCOM)对渤海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中采用三角形网格,以更好地拟合渤海复杂的岸线边界。潮位、潮流、温盐模拟结果验证良好。通过对粒子的拉格朗日追踪研究了渤海冬季与夏季环流及潮、风、海气热交换和入海径流对渤海环流的影响。研究表明:粒子输移存在明显的三维结构;与渤海中部及海峡附近相比,3个湾内水体输送均较小、表底层相差不大;渤海夏季环流强度较冬季强;由风引起的水体输送对渤海环流影响较大;温盐环流对水体输送的影响主要在夏季,在冬季,影响可以忽略;河流只对河口附近环流结构有影响;夏季,与热盐、风相比潮流对水体输送贡献较小;在研究渤海的拉格朗日余流时,只考虑单分潮的作用将不能反映渤海的实际环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LAGRANGIAN 非结构网格 有限体积法 三维水动力模型
下载PDF
海平面上升对珠江河口东四口门盐水入侵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忠辉 宏波 《人民珠江》 2019年第5期43-49,81,共8页
利用三维水动力模型EFDC对珠江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水动力过程进行模拟,并利用实测数据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海平面上升会加剧珠江河口东四口门的盐水入侵,且不同口门对海平面上升的敏感度不同。海平面上升1.0 m时,虎门... 利用三维水动力模型EFDC对珠江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水动力过程进行模拟,并利用实测数据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海平面上升会加剧珠江河口东四口门的盐水入侵,且不同口门对海平面上升的敏感度不同。海平面上升1.0 m时,虎门、蕉门、洪奇沥、横门盐水入侵长度将分别增加21.37、9.64、9.75、4.82 km左右。通过把东四口门上游区域各主要支流在不同海平面上升幅度下的平均盐水入侵长度和对应海平面上升幅度进行线性回归,得到了可靠的线性回归直线。该回归关系可为应对未来海平面上升引起的盐水入侵加剧、水厂选址和取水点选择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水动力模型 海平面上升 盐水入侵 线性回归 珠江河口
下载PDF
基于三维水动力水质数值模型的象山港排污策略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吴凡杰 吴钢锋 +1 位作者 董平 张科锋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33,共10页
本文以象山港(半封闭港湾)为研究对象,采用Delft 3D软件建立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对其潮位、潮流、温度、盐度的时空变化进行验证分析,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象山港海域的水动力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象山港... 本文以象山港(半封闭港湾)为研究对象,采用Delft 3D软件建立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对其潮位、潮流、温度、盐度的时空变化进行验证分析,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象山港海域的水动力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象山港内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在上述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三维水质模型,水质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可以反映水质的变化趋势。利用验证后的水质模型,针对排污口的落潮排放、排放量减少和排污口整合3种排污策略进行模拟计算,分析排污口对象山港水质变量的影响程度。模拟结果表明,象山港水质环境受排污口影响明显,3种排污策略均可以直接降低港内DIN浓度,但不同的工况表现出不同的影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三维水动力模型 水质模拟 Delft 3D 排污策略
原文传递
贝加尔湖典型风况下三维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5
6
作者 匡翠萍 高健博 +1 位作者 刘曙光 张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9-101,106,共4页
采用Delft3D模型,模拟分析了在典型的西北风况下,贝加尔湖的水位变化及三维流场结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①因贝加尔湖纬度高、面积大,所以科氏力的作用十分明显,致使表层风生流流向偏于风向右侧。②在西北风作用下,湖区出现增减水现象... 采用Delft3D模型,模拟分析了在典型的西北风况下,贝加尔湖的水位变化及三维流场结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①因贝加尔湖纬度高、面积大,所以科氏力的作用十分明显,致使表层风生流流向偏于风向右侧。②在西北风作用下,湖区出现增减水现象,在湖的北部出现减水而南部产生增水,增减水的幅度范围为-10-15 mm。③风生流场的三维结构明显,湖区水体表层水流主流向由北向南;水体中层在湖的南部形成逆时针的环流,在北部形成顺时针的环流;湖区底部水体在中北部出现补偿流。④湖区横剖面上存在弱的顺时针方向的垂向环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生流 三维水动力模型 Delft3D模型 贝加尔湖
下载PDF
网格尺度对三维水动力模型模拟滨海地区潮流特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7
作者 刘姣男 韩丽娟 +1 位作者 乔建浩 郝瑞霞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1-402,共12页
构建了三门湾三维水动力模型,将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后设置了不同的网格尺度,对三个断面和四个典型点的潮流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研究水域为港汊较多、地形复杂的海湾时,数值模拟计算值的相对偏差会随着网格尺度增大... 构建了三门湾三维水动力模型,将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后设置了不同的网格尺度,对三个断面和四个典型点的潮流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研究水域为港汊较多、地形复杂的海湾时,数值模拟计算值的相对偏差会随着网格尺度增大而增大,当网格尺度增大到一定值时,相对偏差会由于多种误差的正负累积而趋于稳定。地形是影响潮流计算的关键因素,在地形变化剧烈和水深较小的潮间带水域的潮差和流速值相对变化较大,在水深较大的平坦区域则几乎不受网格尺度的影响;流向对网格尺度的敏感程度较低,与网格尺度无明显关系;水平涡粘系数与网格面积呈正相关,且网格面积对流速变形率Sij较大处影响较大。综合分析,在进行潮流计算时,需要在地形复杂的岸边、水深较小的潮间带以及岛屿间进行网格的加密处理,考虑计算时间、模型计算的稳定收敛以及计算值的精确度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计算网格尺度,使得计算结果满足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水动力模型 网格尺度 潮流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不同布设方式的生态浮床对水流结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高翼天 祝求 +2 位作者 黄宇云 余明辉 周志华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23-1431,共9页
生态浮床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水质净化水体修复技术。在河道中布设生态浮床会干扰水流结构,影响河道行洪排涝能力。本文区分低透水性浮床主体区和高透水性浮床根系区,运用两层式固定多孔介质域概化生态浮床,构建生态浮床不同布设方式的水... 生态浮床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水质净化水体修复技术。在河道中布设生态浮床会干扰水流结构,影响河道行洪排涝能力。本文区分低透水性浮床主体区和高透水性浮床根系区,运用两层式固定多孔介质域概化生态浮床,构建生态浮床不同布设方式的水槽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对比分析无浮床、浮床不同间距串联或交错排列等14种工况的水槽水动力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布设浮床后浮床上游水面壅高、下游水面先局部降低后恢复,浮床段流速垂线分布呈“纺锤形”且平均流速和紊动能明显增大。相较于串联排列,交错排列方式对水流结构影响程度较大,且水位、流速、紊动能等水动力参数随浮床间距的变化趋势相异。因此,考虑对洪水位的壅高及增强水流紊动强度利于污染物扩散,实际应用中需结合研究成果合理选择生态浮床的布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浮床 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 多孔介质 双浮床排列方式
下载PDF
中华鲟产卵栖息地的三维水力因子适宜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班璇 高欣 +2 位作者 Panayiotis DIPLAS 肖飞 石小涛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0-88,共9页
建立三维水动力学模型分析中华鲟产卵栖息地水力因子的时空分布和中华鲟产卵时的适宜水力特性,为设计最佳的生态调度方案提供科技支撑。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鲟产卵栖息地的上产卵区水深和流速的变化主要受流量影响,涡量的变化主要受地形影... 建立三维水动力学模型分析中华鲟产卵栖息地水力因子的时空分布和中华鲟产卵时的适宜水力特性,为设计最佳的生态调度方案提供科技支撑。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鲟产卵栖息地的上产卵区水深和流速的变化主要受流量影响,涡量的变化主要受地形影响;中华鲟产卵前需要高流量脉冲刺激产卵。坝下与隔流堤之间流速和涡量值的大小与波动远大于其他区域,均值为2.4 m/s和11 m2/s。产卵栖息地水体表层、中层和底层的流速和水平涡量分布格局相似,均是在上产卵区值较大,空间分布多样性高。水体中层垂向涡量的值远大于底层和表层。产卵栖息地水体表层、中层和底层水力分布特征为中华鲟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水力条件,体现出中华鲟对产卵栖息地不同功能区的自主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产卵栖息地 水力因子 三维水动力学模型 适宜性 涡量
下载PDF
河流丁坝“BIM+”创新设计方法研究
10
作者 陈平 傅长锋 +2 位作者 王海峰 田燕琴 戚蓝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3年第1期1-4,共4页
丁坝设计常借助室内水槽、恒定水流试验进行,往往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以大数据和现场试验为基础,采用BIM+冲刷微地形成图技术,通过现场修建试验丁坝群、河道自然行洪过程,确定试验丁坝群附近的冲刷微地形变化过程的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 丁坝设计常借助室内水槽、恒定水流试验进行,往往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以大数据和现场试验为基础,采用BIM+冲刷微地形成图技术,通过现场修建试验丁坝群、河道自然行洪过程,确定试验丁坝群附近的冲刷微地形变化过程的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及相关参数。将治理河段设计洪水过程线作为模型的入流条件,利用三维水动力模型模拟拟建丁坝群的防护效果,通过不断优化、调整丁坝位置、长度、坝头结构等参数,使其达到水流流势平稳、水流结构稳定、冲刷坑小且冲淤平衡效果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坝群 三维水动力模型 水流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伟波 陈晓燕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5-32,39,共9页
基于无规则网格的有限体积海岸海洋模型(FVCOM),建立适用于辐射沙脊群海域的三维潮流数学模型。为了更好地贴合不规则海岸边界,平面采用三角形网格剖分,垂向采用σ坐标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模型的计算值与观测值吻合良好,较好地反映了研... 基于无规则网格的有限体积海岸海洋模型(FVCOM),建立适用于辐射沙脊群海域的三维潮流数学模型。为了更好地贴合不规则海岸边界,平面采用三角形网格剖分,垂向采用σ坐标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模型的计算值与观测值吻合良好,较好地反映了研究海域流场的时空分布特征。整个海域流场由南、北两股潮流向弶港辐聚辐散,各深槽流速较大而集中,流向与深槽走向十分一致;弶港以北,表、底层余流方向都是从南到北的沿岸流,南部海域的近岸余流有逆时针的旋转流,近深槽余流大都指向深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与海岸动力学 三维水动力模型 辐射沙脊群 有限体积
下载PDF
一种基于表面状态参数的三维海洋动力学模型数值求解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自立 刘奥琦 莫旭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19,共8页
大面积的海洋表面实时运动状态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获取,而海洋内部的运动状态只能进行定点观测,无法达到大面积的实时监测。基于海洋动力学基本原理,在正压浅海大陆架模式下,在三维空间构建海洋表面与内部运动状态的关系模型;利用遥感探... 大面积的海洋表面实时运动状态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获取,而海洋内部的运动状态只能进行定点观测,无法达到大面积的实时监测。基于海洋动力学基本原理,在正压浅海大陆架模式下,在三维空间构建海洋表面与内部运动状态的关系模型;利用遥感探测的海洋表面流速与流向数据,结合海域的浪高、风速状态参数,运用有限差分法反演出深层海流的流速与流向信息。反演结果符合海洋动力学规律,反映出了深层流整体分布状态,扩展了雷达遥感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测量 海洋运动 有限差分 三维水动力模型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Salinity Variations in a Tidal Estuary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d Three-Dimensional Hydrodynamic Models
13
作者 Weibo Chen Wencheng Liu +1 位作者 Weiche Huang Hongming Liu 《Computational Water,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7年第1期107-128,共22页
The simulation of salinity at different locations of a tidal river using physically-based hydrodynamic models is quite cumbersome because it requires many types of data, such as hydrological and hydraulic time series ... The simulation of salinity at different locations of a tidal river using physically-based hydrodynamic models is quite cumbersome because it requires many types of data, such as hydrological and hydraulic time series at boundaries, river geometry, and adjusted coefficients. Therefore,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technique using a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 and a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 (RBFNN) is adopted as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in salinity simulation studies.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of BPNN, RBFNN, and three-dimensional hydrodynamic models as applied to a tidal estuarine system. The observed salinity data sets collected from 18 to 22 May, 16 to 22 October, and 26 to 30 October 2002 (totaling 4320 data points) were used for BPNN and RBFNN model training and for hydrodynamic model calibration. The data sets collected from 30 May to 2 June and 11 to 15 November 2002 (totaling 2592 data points) were adopted for BPNN and RBFNN model verification and for hydrodynamic model verification.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ANN (BPNN and RBFNN) models were capable of predicting the nonlinear time series behavior of salinity to the multiple forcing signals of water stages at different stations and freshwater input at upstream boundaries. The salinity predicted by the ANN models was better than that predicted by the physically based hydrodynamic model.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BPNN and RBFNN models are easy-to-use modeling tools for simulating the salinity variation in a tidal estuarin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INITY Vari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Backpropagation Algorithm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 three-dimensional hydrodynamic model TIDAL ESTUARY
下载PDF
风力因素对人工试验池中水体交换的影响分析
14
作者 张午 《净水技术》 CAS 2020年第S01期27-32,78,共7页
利用ECOM模型模拟人工试验池内三维水动力变化,并分析风力因素对水体交换过程的影响.在模型验证结果准确的基础上,发现静风条件下的水体置换率比当地冬季盛行风条件下的水体置换率更好,盛行风向与进出水流流向重合度高,大大降低了水体... 利用ECOM模型模拟人工试验池内三维水动力变化,并分析风力因素对水体交换过程的影响.在模型验证结果准确的基础上,发现静风条件下的水体置换率比当地冬季盛行风条件下的水体置换率更好,盛行风向与进出水流流向重合度高,大大降低了水体置换效果,对于水环境治理和保护是不利的.因此,在设计进出水流方向时需考虑当地盛行风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因素 水体置换率 三维水动力 对流扩散
下载PDF
珠江流域船舶污染滞留时间研究
15
作者 刘忠辉 宏波 胡金鹏 《广东造船》 2019年第2期51-55,共5页
船舶污染物对珠江流域的水质和水环境有很大的影响,了解污染物在流域内扩散和滞留时间的情况,对高效处理污染物有重要意义。应用三维水动力模型EFDC对珠江流域的水动力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珠江流域船舶污染的滞留时间和污染物浓度变化。... 船舶污染物对珠江流域的水质和水环境有很大的影响,了解污染物在流域内扩散和滞留时间的情况,对高效处理污染物有重要意义。应用三维水动力模型EFDC对珠江流域的水动力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珠江流域船舶污染的滞留时间和污染物浓度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中深圳湾的污染物滞留时间最长,洪季约一个半月、枯季可达3个月。综合污染物滞留时间和浓度变化情况,本文建议在珠江洪季时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为前海湾和深圳湾,枯季为海鸥岛和前海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 船舶污染 滞留时间 三维水动力模型
下载PDF
香溪河河口处风生流数值模拟研究
16
作者 唐磊 董壮 +3 位作者 陈佳袁 张书华 陈辉 闫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5-68,216,共5页
基于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以香溪河河口处支流库湾与长江干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区域在常年盛行风况下,稳定的风生流流场三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风速3m/s的NNE风持续作用下,流场达到稳定状态后,总体上水平方向的流速得到了不同程度... 基于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以香溪河河口处支流库湾与长江干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区域在常年盛行风况下,稳定的风生流流场三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风速3m/s的NNE风持续作用下,流场达到稳定状态后,总体上水平方向的流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香溪河支流库湾内表层、中层水体流向与风向一致,底层流向与风向大致相反,呈补偿态势;而长江干流流向受风力影响相对较小,变化趋势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溪河库湾 风生流 三维水动力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完全强迫下夏季黄东海环流三维高分辨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立文 邓健 +1 位作者 吴国雄 宇如聪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9-633,共5页
在多年的观测资料基础上 ,以月平均大气风应力、边界流输送、温盐斜压效应、潮汐、长江口径流等作为强迫条件 ,对黄东海环流的结构进行了 3 D数值模拟 ,探讨了各因子对主要流系的动力学作用 .完全强迫下的数值模拟再现了夏季黄东海主要... 在多年的观测资料基础上 ,以月平均大气风应力、边界流输送、温盐斜压效应、潮汐、长江口径流等作为强迫条件 ,对黄东海环流的结构进行了 3 D数值模拟 ,探讨了各因子对主要流系的动力学作用 .完全强迫下的数值模拟再现了夏季黄东海主要环流流系的基本特征 .夏季温盐场出现层化 ,垂直运动较冬季强 ,是夏季黄东海总的环流结构形成的重要因子 ;黄海海域存在一明显的逆时针的气旋式环流 ,潮汐作用对这一气旋状环流有直接贡献 ;风场的作用较冬季小 ,但对于一些表层环流 (特别是黄海表层北向的表层流 )的形成仍有一定作用 ;台湾暖流是对马暖流的主要来源 ;黄海冷水团形成有潮致环流作用的成分 ;与冬季一样 ,在黑潮北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东海 数值模拟 三维斜压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