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
作者 李大鹏 阎长虹 张帅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59-668,共10页
随着城市超高层建筑施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轨道交通建设的深入发展,大量深基坑工程涌现.深基坑具有很强的地区差异性,表现出显著的三维空间效应,并且涉及到岩土-结构相互作用等交叉学科领域,是一个不断面临新挑战的岩土工程难题,当前... 随着城市超高层建筑施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轨道交通建设的深入发展,大量深基坑工程涌现.深基坑具有很强的地区差异性,表现出显著的三维空间效应,并且涉及到岩土-结构相互作用等交叉学科领域,是一个不断面临新挑战的岩土工程难题,当前,深基坑设计理念已由"强度控制"转变为"变形控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将深基坑变形研究归为平面变形和三维变形两大类;对于深基坑平面变形,回顾了支护结构变形类型、地表沉降模式及沉降影响范围的相关研究,系统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支护结构变形和地表沉降具有代表性的实测数据;结合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关结论,对深基坑三维变形研究做了评述;通过模型试验、理论分析、工程实测、数值模拟及实践应用等5个方面,对深基坑开挖引发的建筑物变形做了综述.可以看出,深基坑变形研究需要多种方法并举、多学科相互配合,根本目的在于保护深基坑周围建筑物.本文对深基坑变形研究成果的梳理回顾,可为今后深基坑科研及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支护结构变形 地表沉降 三维空间效应 建筑物变形
原文传递
软土地区基坑开挖对周边设施的变形特性影响 被引量:34
2
作者 刘念武 龚晓南 楼春晖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41-1147,共7页
为了研究基坑开挖对周围管道、建筑、道路的影响,2个狭长形地铁车站深基坑不同位置处土体的侧向位移、土体沉降、管道沉降、建筑沉降等资料的监测数据在开挖过程中被记录.通过分析现场监测资料发现,地表沉降与监测点基坑围护结构距离的... 为了研究基坑开挖对周围管道、建筑、道路的影响,2个狭长形地铁车站深基坑不同位置处土体的侧向位移、土体沉降、管道沉降、建筑沉降等资料的监测数据在开挖过程中被记录.通过分析现场监测资料发现,地表沉降与监测点基坑围护结构距离的关系呈三折线模型,管道沉降与土体沉降有一定的相关性,燃气管道、给水管道和污水管道的沉降平均值占地表沉降平均值的比例分别为94.3%、58.7%、65.3%.管道沉降和地表沉降的变化趋势相似且均呈一定的空间效应,随着L/He的增大,土体沉降及管道沉降的平面应变比(PSR)呈先增大后变化缓慢的趋势,刚度较小的燃气管道的三维效应与土体沉降的三维效应变化相似.距离基坑15m处桥台的最大沉降差发生在距离开挖边缘-5~5m处,差异沉降为0.88×10-3,桥台最大沉降值发生在靠近基坑中心位置处,最大达24.32mm.随着时间的增长,管道沉降和地表沉降均呈现先增大后保持稳定的趋势,底板完成时,管道沉降和地表沉降占最终沉降的比例分别为85%和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管道沉降 建筑沉降 空间效应 时间效应
下载PDF
现浇薄壁管桩在低应变瞬态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解析解 被引量:26
3
作者 刘汉龙 丁选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11-1617,共7页
管桩低应变检测时,平截面假定并不满足,应力波的传播不能简单地用一维波动方程描述。对于薄壁的大直径管桩,桩顶各点的动力响应沿径向变化不大,因此,可以假定各物理量沿径向无变化而建立只含有变量z,θ,t的波动方程。采用分离变量法和... 管桩低应变检测时,平截面假定并不满足,应力波的传播不能简单地用一维波动方程描述。对于薄壁的大直径管桩,桩顶各点的动力响应沿径向变化不大,因此,可以假定各物理量沿径向无变化而建立只含有变量z,θ,t的波动方程。采用分离变量法和常数变易法求得了该波动方程的解析解,并对一个算例进行了计算分析,探讨了桩顶的动力响应和平截面假定的影响深度问题,并把计算结果与一维波动理论以及三维有限元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桩 低应变检测 动力响应 解析解 三维效应
下载PDF
低应变下变阻抗薄壁管桩动力响应频域解析解 被引量:21
4
作者 丁选明 刘汉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93-1798,共6页
管桩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时,桩顶一点受到瞬态集中荷载的作用,其动力响应问题是一个三维波动问题。基于三维波动理论,建立了任意段变阻抗薄壁管桩动力响应的计算模型和波动方程,结合初边值条件,采用Laplace变换法求得了该波动方程的频域解... 管桩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时,桩顶一点受到瞬态集中荷载的作用,其动力响应问题是一个三维波动问题。基于三维波动理论,建立了任意段变阻抗薄壁管桩动力响应的计算模型和波动方程,结合初边值条件,采用Laplace变换法求得了该波动方程的频域解析解,采用Fourier逆变换求得了时域响应。将计算结果与三维有限元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解析解的计算结果和三维有限元结果较为接近,两者在入射波峰、缺陷反射峰和桩底反射峰处都较为吻合,两种方法位移响应曲线基本相同。给出了桩顶不同点的动力响应,并探讨了高频干扰问题。对变截面桩和变模量桩的动力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管桩 低应变检测 动力响应 三维效应 解析解
下载PDF
隧道新奥法施工的空间效应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马建宏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5年第3期120-122,共3页
分析了隧道开挖后围岩变形的开挖面支撑效应和空间效应 ,根据开挖面空间效应的特性曲线 ,将围岩变形过程划分为空间效应显著作用区和空间效应弱作用区。
关键词 公路隧道 新奥法 围岩位移 空间效应
下载PDF
某超大深基坑工程围护墙变形实测与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旭军 龚剑 赵锡宏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88-1595,共8页
某深大基坑工程采用主楼顺作、裙房逆作的总体施工方案。基于实测数据,对裙房逆作深大基坑工程的围护墙变形性状及影响因素作了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首层开挖时,在东、北两侧基坑盆边预留土堤尺寸较大的条件下,盆中土方开挖所引起的... 某深大基坑工程采用主楼顺作、裙房逆作的总体施工方案。基于实测数据,对裙房逆作深大基坑工程的围护墙变形性状及影响因素作了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首层开挖时,在东、北两侧基坑盆边预留土堤尺寸较大的条件下,盆中土方开挖所引起的墙体侧移也较为可观;围护墙平均最大侧移与开挖深度的比值为0.262%;各阶段围护墙侧移增量最大值发生位置的深度与开挖面之下的土层硬度相关,当开挖深度达15.7 m以后,因开挖面之下的土层变硬,侧移增量最大值发生的位置都在开挖面之上;基坑边角附近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且基坑的角部空间效应随基坑角部的角度增大而减小,当基坑角部角度达110°时,基坑角部的空间效应不明显;在一定的开挖深度条件下,墙体侧移随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开挖宽度达到一定值后,墙体侧移将不随开挖宽度的增加而增大;施工场地大门出入口处的墙体侧移受车辆动载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围护墙变形 实测 车辆动载 空间效应
下载PDF
考虑桩身三维效应下的大直径薄壁管桩–桩端土塞耦合振动模型及其解析解 被引量:13
7
作者 吴君涛 王奎华 +1 位作者 刘鑫 孙梵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4-1072,共9页
对大直径薄壁管桩而言,其在低应变测试条件下的动力响应特性需要同时考虑桩端土塞的影响以及桩身三维效应。据此,提出考虑桩身三维效应影响的大直径薄壁管桩–桩端土塞耦合振动模型,并得到其在复数域内的纵向振动解析解答及其时域内半... 对大直径薄壁管桩而言,其在低应变测试条件下的动力响应特性需要同时考虑桩端土塞的影响以及桩身三维效应。据此,提出考虑桩身三维效应影响的大直径薄壁管桩–桩端土塞耦合振动模型,并得到其在复数域内的纵向振动解析解答及其时域内半解析解,并将该解答与基于Rayleigh-Love杆模型的既有理论解进行比对,2种解的一致性进一步证明了考虑横向惯性效应一维杆模型在解决含土塞管桩动力问题上的合理性,同时为这类问题提供了改进的解析模型及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该解的优势,对大直径薄壁管桩的外径尺寸、壁厚和土塞高度等参数组合对低应变测试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使其结果能够为现场工程测试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管桩 土塞 三维效应 拉普拉斯变换 纵向振动
原文传递
图像浮雕算法在二维虚拟服装展示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戴炳 朱欣娟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93-96,106,共5页
针对二维虚拟服装展示效果立体感不强的问题,首先由服装轮廓图生成服装款式效果图;其次对服装款式效果图进行浮雕算法处理,将浮雕图中的服装外轮廓阴影效果和款式图进行合成;最后对服装部件单独进行浮雕算法处理,将部件浮雕图中阴影效... 针对二维虚拟服装展示效果立体感不强的问题,首先由服装轮廓图生成服装款式效果图;其次对服装款式效果图进行浮雕算法处理,将浮雕图中的服装外轮廓阴影效果和款式图进行合成;最后对服装部件单独进行浮雕算法处理,将部件浮雕图中阴影效果与款式效果图按比例合成,生成具有视觉立体感的服装效果图.实验结果表明,浮雕算法在二维虚拟服装展示中的应用,弥补了二维虚拟服装展示的不足,增强了服装款式效果图的立体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虚拟服装展示 浮雕算法 立体感效果
下载PDF
海底管线上波浪力的大涡模拟及三步有限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9
9
作者 李玉成 陈兵 赖国璋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7-93,共7页
应用三步有限元法结合大涡模拟方法(LES)离散非定常不可压流动的Navier-Stokes方程,模拟了波浪场中海底管线周围流场及其受力情况,并把数值模拟的结果与物理实验的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符合较好.为了检验三维... 应用三步有限元法结合大涡模拟方法(LES)离散非定常不可压流动的Navier-Stokes方程,模拟了波浪场中海底管线周围流场及其受力情况,并把数值模拟的结果与物理实验的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符合较好.为了检验三维效应的影响,同时进行了二维和三维流场的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步有限元 大涡模拟 海底管线 波浪力
下载PDF
稀薄流区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缝隙流动结构及气动热环境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11
10
作者 靳旭红 黄飞 +1 位作者 程晓丽 王强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1-209,共9页
针对高空稀薄流区的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缝隙或缺陷结构导致的局部气动加热问题,采用直接模拟Monte Carlo(DSMC)方法研究了70、75、80km和90km等4个飞行高度下稀薄流区高超声速缝隙流动问题,考虑稀薄气体效应和三维效应对缝隙内部流场结... 针对高空稀薄流区的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缝隙或缺陷结构导致的局部气动加热问题,采用直接模拟Monte Carlo(DSMC)方法研究了70、75、80km和90km等4个飞行高度下稀薄流区高超声速缝隙流动问题,考虑稀薄气体效应和三维效应对缝隙内部流场结构和热流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飞行高度下,外部流动的分离和再附在缝隙内部形成一个充满腔体的单涡结构;稀薄气体效应对缝隙内部流动结构和壁面热流影响明显,随着高度的增加,主涡涡心上移,其形状逐渐变得"扁长",右上角逐渐变尖,热流越来越集中分布于缝隙下游侧面的顶部区域;三维缝隙效应阻碍来流气体分子进入缝隙,导致主涡涡心上移,二维缝隙假设会高估缝隙表面的热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薄气体 表面缝隙 方腔 高超声速 三维效应 直接模拟Monte Carlo
原文传递
水流作用下双圆柱墩混凝土梁桥的动力响应实测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1
作者 华旭刚 邓武鹏 +1 位作者 陈政清 唐煜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51,共12页
西藏达林大桥为一座7跨桥面连续的混凝土梁桥,下部结构采用双圆柱桥墩。2018年7月,在水流作用下达林大桥桥墩及桥面出现了显著的顺桥向振动。该文报道了水流作用下大桥的动力响应实测与数值模拟研究。实测表明:桥梁顺桥向振动表现为桥... 西藏达林大桥为一座7跨桥面连续的混凝土梁桥,下部结构采用双圆柱桥墩。2018年7月,在水流作用下达林大桥桥墩及桥面出现了显著的顺桥向振动。该文报道了水流作用下大桥的动力响应实测与数值模拟研究。实测表明:桥梁顺桥向振动表现为桥梁一阶纵向模态为主的拍振,横桥向为随机微振动;顺桥向最大加速度约为0.08 m/s^2,梁端最大位移约为1.56 mm。基于一阶纵向振动模态参数,将双圆柱墩梁桥简化为单自由振动体系,在2 m/s~10 m/s流速范围内(折减流速Ur=1.69~8.45、雷诺数Re=2.6×10^6~1.3×10^7)进行了二维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得到了桥墩双圆柱升阻力系数以及不同结构阻尼比时的涡振响应。并对桥墩振型与水流流速剖面等三维效应进行修正,得到了墩顶位移随流速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上游柱尾流对下游柱的脉动涡激升力有显著增强作用,在3 m/s~6 m/s流速范围内双圆柱桥墩出现了涡激振动。在考虑三维修正后,ζ=0.01工况下墩顶位移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值较为吻合。随着阻尼比ζ的增加,涡振最大振幅变小,锁定区间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双圆柱桥墩 涡激振动 流固耦合 三维效应
下载PDF
几何参数和强度参数对边坡三维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宋维胜 李江腾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34-1638,共5页
利用FLAC3D软件建立边坡的三维数值模型,分别改变边坡宽高比、边坡角、岩土体内摩擦角和黏结力,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边坡安全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宽高比W/H的增大,边坡安全系数明显减小,并趋于一定值;当W/H>6,边坡问题可简化为平... 利用FLAC3D软件建立边坡的三维数值模型,分别改变边坡宽高比、边坡角、岩土体内摩擦角和黏结力,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边坡安全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宽高比W/H的增大,边坡安全系数明显减小,并趋于一定值;当W/H>6,边坡问题可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宽高比越小,边坡的三维效应越突出;当W/H<3时,边坡三维的效应不能忽视;当坡角越小时,在相同宽高比下,稳定系数偏差越大,即边坡的三维效应越明显;随着内摩擦角的增大,边坡的三维效应逐渐减弱,且边坡滑动由深层滑动转变为浅层滑动;边坡三维效应随着黏结力的增大而增大,边坡滑动由浅层滑动转变为深层滑动,滑动面越来越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稳定性 安全系数 滑动面 三维效应 宽高比
下载PDF
风力机设计及其空气动力学问题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珑 王同光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79-1588,共10页
针风力机设计中的复杂多变量、多目标和多约束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areto理论的风力机多目标设计框架,并以1.5 MW大型风力机叶片设计为例,讨论了风力机多目标一体化设计的基本特点.然后由此引出风力机设计中至关重要的气动计算方法和... 针风力机设计中的复杂多变量、多目标和多约束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areto理论的风力机多目标设计框架,并以1.5 MW大型风力机叶片设计为例,讨论了风力机多目标一体化设计的基本特点.然后由此引出风力机设计中至关重要的气动计算方法和非定常气动力建模面临的挑战,概述了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的复杂性,介绍了在风力机空气动力学计算方法和气动建模方面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多目标优化 CFD 涡尾迹方法 动量叶素理论 动态失速 三维旋转效应 动态尾流 尾流干扰
原文传递
低应变瞬态荷载作用下基桩动力响应解析解 被引量:9
14
作者 郑长杰 丁选明 +1 位作者 栾鲁宝 瞿立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9-85,共7页
目前广泛采用的基桩低应变检测问题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平截面假定的一维应力波理论。而实际上,锤击产生的应力波是三维应力波,不仅沿桩身纵向传播,还沿径向传播,对于基桩低应变检测问题平截面假定实际上是不成立的。此时,一维纵波传播问... 目前广泛采用的基桩低应变检测问题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平截面假定的一维应力波理论。而实际上,锤击产生的应力波是三维应力波,不仅沿桩身纵向传播,还沿径向传播,对于基桩低应变检测问题平截面假定实际上是不成立的。此时,一维纵波传播问题转换为应力波沿三维柱体传播问题。文章从基桩三维理论出发,忽略桩土径向位移,考虑桩体中应力波沿纵向和径向传播与桩土的相互作用,建立三维条件下桩土系统瞬态振动计算模型,推导得到低应变瞬态荷载作用下基桩三维动力响应的解析解,以期为基桩低应变检测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应变检测 基桩 三维效应 解析解 高频干扰
下载PDF
时速350km动车组过隧道气动效应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秀珍 刘堂红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7,共6页
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对时速350 km动车组通过70 m2单线隧道和100 m2双线隧道的压力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列车通过单、双线隧道时,除曲率变化较大的头、尾部位置不同测点压力变化差别较大外,列车中部不同位置测点压力变化... 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对时速350 km动车组通过70 m2单线隧道和100 m2双线隧道的压力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列车通过单、双线隧道时,除曲率变化较大的头、尾部位置不同测点压力变化差别较大外,列车中部不同位置测点压力变化基本相同,隧道入口前20 m,隧道壁面压力变化幅值随测点距隧道口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增大,20 m后增加变缓,在200 m左右达到最大;单线隧道内,各截面上压力变化幅值最大相差不超过3%,三维效应不明显,双线隧道内,隧道口处的三维效应比较明显,隧道中部三维效应减弱,在隧道入口6 m和隧道中部250 m位置,不同测点压力变化幅值最大分别相差82.8%和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隧道 压力变化 三维效应
下载PDF
水下声传播的发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凡 郭新毅 +1 位作者 张毅 胡涛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58-666,共9页
文章介绍了水声学中的基础研究领域水下声传播影响因素和研究进展,分析了海洋环境因素对水下声传播的影响机理,给出了不同类型海域以及不同季节的水下声传播特征。文章还列举了目前水下声传播研究的热点问题:水下三维声传播和复杂海洋... 文章介绍了水声学中的基础研究领域水下声传播影响因素和研究进展,分析了海洋环境因素对水下声传播的影响机理,给出了不同类型海域以及不同季节的水下声传播特征。文章还列举了目前水下声传播研究的热点问题:水下三维声传播和复杂海洋环境下的水下声传播不确定性研究,并阐述了它在目标探测研究中的应用。最后文章着重讨论了水下声传播的重要应用之一——自适应匹配场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声传播 海洋环境 三维效应 不确定性 匹配场处理
原文传递
现浇X形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丁选明 范玉明 +1 位作者 刘汉龙 黄宇航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4290-4296,共7页
为揭示异形截面X型桩的速度波传播机制,开展足尺X型桩的低应变动力检测试验,分别在桩顶和桩底布置测点,锤击桩中心,获得桩顶和桩底的速度响应曲线,研究X型桩低应变动测速度响应的三维效应和高频干扰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沿凹弧方向和尖... 为揭示异形截面X型桩的速度波传播机制,开展足尺X型桩的低应变动力检测试验,分别在桩顶和桩底布置测点,锤击桩中心,获得桩顶和桩底的速度响应曲线,研究X型桩低应变动测速度响应的三维效应和高频干扰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沿凹弧方向和尖角方向的速度响应具有相似的规律,桩顶入射波的三维效应明显,而桩底反射波差别不大;距离桩心越远的点入射波波峰到达时间越滞后,入射波–反射波时间差越小;不同位置测点的速度响应波形受到不同程度高频干扰的影响,距离桩心0.4R^0.5R区域内测点的速度响应受高频干扰最小,边界处测点受高频干扰最显著;X型桩桩顶速度波形受到2种不同频率高频波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现浇X型桩 桩身完整性检测 低应变动力检测 三维效应 高频干扰
原文传递
现浇薄壁管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时瞬态波传播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汉龙 丁选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4-419,共6页
现浇薄壁管桩低应变检测时,存在桩头三维效应以及平截面假定的适应性问题。基于笔者所建立的理论公式,计算了桩顶的速度和位移响应,对高频干扰频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桩顶入射波峰大小及到达时间的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其沿... 现浇薄壁管桩低应变检测时,存在桩头三维效应以及平截面假定的适应性问题。基于笔者所建立的理论公式,计算了桩顶的速度和位移响应,对高频干扰频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桩顶入射波峰大小及到达时间的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其沿环向变化的规律以及半径和脉冲宽度的影响。对平截面假定的适应性进行了探讨,比较了不同深度截面各点的速度响应,速度响应曲线第一个峰值之后各点的波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岔"现象,平截面假定难以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桩 低应变完整性检测 动力响应 瞬态波 三维效应
下载PDF
PCC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时速度波形成机制探讨 被引量:7
19
作者 丁选明 陈育民 孔纲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4-161,共8页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PCC桩)低应变检测时,桩头附近存在着明显的三维效应,表现在与激振点夹角不同的测点的速度响应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基于所建立的解析公式,研究了桩顶各振动模式的动力响应特征,分析了桩顶总体速度响应沿环向和径向...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PCC桩)低应变检测时,桩头附近存在着明显的三维效应,表现在与激振点夹角不同的测点的速度响应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基于所建立的解析公式,研究了桩顶各振动模式的动力响应特征,分析了桩顶总体速度响应沿环向和径向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90o点的总体速度响应主要来源于轴对称模式,45o点、135o点和180o点的桩底反射峰大小和到达时间与轴对称模式接近,但入射波峰大小和到达时间与轴对称模式差别较大;桩顶速度响应主要来源于径向第1阶的模式,第2阶以上的模式贡献较小;各点速度响应主要是前几阶模式的叠加结果,环向第10阶以上的振动模式对总体速度响应的贡献较小;各模式对入射波峰的形成都有较大贡献,但反射波峰主要来自轴对称模式的贡献;高频干扰峰主要来自第1阶非轴对称模式,各点干扰波峰值、相位不一,90o点干扰波峰值最小,0o~90o点与90o~180o点相位相反;环向各点的速度响应差别较大,但沿径向的变化却不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管桩 低应变检测 三维效应 振动响应 解析解
下载PDF
大直径变截面桩速度波衰减特性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谭婕 王奎华 +2 位作者 涂园 吴君涛 郑茗旺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9-431,共13页
针对大直径桩在低应变测试中的三维效应和缺陷量化分析问题,建立变截面桩–成层土耦合振动模型,考虑桩身的三维波动,通过建立层间递推关系求解得到桩身任意位置纵向振动响应的频域解析解,并利用傅里叶逆变换得到时域内半解析表达。在此... 针对大直径桩在低应变测试中的三维效应和缺陷量化分析问题,建立变截面桩–成层土耦合振动模型,考虑桩身的三维波动,通过建立层间递推关系求解得到桩身任意位置纵向振动响应的频域解析解,并利用傅里叶逆变换得到时域内半解析表达。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完整桩和缺陷桩,探讨不同条件下桩身入射速度波沿径向和纵向的幅值和走时变化规律。最后通过现场试验对某混凝土灌注桩的桩顶及桩身内部纵向振动响应进行测试,验证了本文解的合理性。理论与试验结果表明:(1)中心瞬态激振条件下大直径桩的三维效应显著,其影响深度与桩顶激振力的作用面积和持续时间相关;(2)速度波沿桩身的纵向衰减特性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桩身完整性和桩侧土阻力特性,这一研究结果能够为基桩完整性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大直径桩 低应变测试 三维效应 幅值衰减 现场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