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动态捕捉技术的无缝护膝防护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谢亮玉 阎玉秀 +1 位作者 陶建伟 金子敏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4期396-402,共7页
无缝针织物是依据人体曲线设计的一次性成型的织物,其贴体舒适特别适合于护膝的制作。为设计制作抗冲击防护性能较好的护膝,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纱线原料、组织结构和织物密度为三因素,每个因素下设计三水平,采用无缝针织圆机织造9组... 无缝针织物是依据人体曲线设计的一次性成型的织物,其贴体舒适特别适合于护膝的制作。为设计制作抗冲击防护性能较好的护膝,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纱线原料、组织结构和织物密度为三因素,每个因素下设计三水平,采用无缝针织圆机织造9组试样,通过三维动态捕捉系统和生物力学原理对试样的防护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同时测试织物的弹性。分析纱线原料、组织结构、织物密度对于试样防护性能以及弹性的影响,选取性能防护性能、弹性较优的材料用于无缝护膝的开发。结果表明:纱线原料为8tex/100f涤纶+20D氨纶/50D锦纶包覆纱时,交错组织、密度紧密的织物抗冲击性能最好,可作为护膝缓冲功能区设计;纱线原料为8tex/100f涤纶+20D氨纶/50D锦纶包覆纱时,罗纹组织,密度紧密的织物制动性能最好,可作为护膝制动功能区设计;7tex/144f涤纶+20D氨纶/30D锦纶包覆纱弹性较好,适用于护膝边缘设计。该成果可为无缝企业护膝产品的优化设计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护膝 正交设计 三维动态捕捉 生物力学 防护性
下载PDF
基于骨骼数据的三维人体行走姿态模拟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锦 童立靖 +1 位作者 英祥 杨金秋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7年第10期58-61,共4页
人体运动的仿真模拟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通过Kinect设备扫描得到人体运动骨骼数据,根据骨骼矢量变化计算三维虚拟人体的骨骼的旋转角度,利用骨骼皮肤绑定技术实现人体的动态模型,并使用定时器控... 人体运动的仿真模拟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通过Kinect设备扫描得到人体运动骨骼数据,根据骨骼矢量变化计算三维虚拟人体的骨骼的旋转角度,利用骨骼皮肤绑定技术实现人体的动态模型,并使用定时器控制三维人体模型的动态刷新,从而完成真实人体行走姿态的模拟。实验表明通过Kinect采集得到的人体运动数据可以实时驱动三维人体模型,完成人体行走姿态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模型 动作捕捉 人体姿态模拟 人体动画
下载PDF
三维动态捕捉系统结合表面肌电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京月 张通 +1 位作者 王亚囡 王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41-1246,共6页
目的应用三维动态捕捉系统结合表面肌电分析脑卒中患者和健康人上肢触碰试验的运动学和生理学特点,并探讨其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定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至8月,采用三维动态捕捉系统Qualisys结合表面肌电,记录上肢和手Brunnstro... 目的应用三维动态捕捉系统结合表面肌电分析脑卒中患者和健康人上肢触碰试验的运动学和生理学特点,并探讨其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定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至8月,采用三维动态捕捉系统Qualisys结合表面肌电,记录上肢和手BrunnstromⅤ期、改良Ashworth量表分级≤1级的北京博爱医院40例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上肢(偏瘫组)和40例健康成年人优势侧上肢(对照组)执行目标触碰任务时,肩、肘、腕关节和前臂的三维运动角度及相关肌肉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偏瘫组结果与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偏瘫组肩关节内旋、屈曲,肘关节伸展,腕关节屈曲、尺偏角度绝对值较对照组增大(|t|>2.321,P<0.05),而肩关节内收,前臂旋前较对照组显著减小(|t|>6.426,P<0.001)。偏瘫组上肢各关节角度与FMA-UE评分间无相关性(P>0.05)。偏瘫组上斜方肌、三角肌前部、三角肌中部、肱二头肌、胸大肌、旋前圆肌、肱桡肌、指伸肌RMS小于对照组(|t|>2.068,P<0.05);肱三头肌RMS大于对照组(t=-2.652,P<0.05)。偏瘫组上斜方肌RMS与FMA-UE评分显著负相关(r=-0.585,P<0.001),旋前圆肌RMS与FMA-UE评分显著正相关(r=0.589,P<0.001)。上斜方肌和旋前圆肌RMS是FMA-UE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三维动态捕捉系统结合表面肌电可作为有效评估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一种客观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三维动态捕捉系统 表面肌电 上肢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步态周期中的脊柱-骨盆参数变化及其与腰腿疼痛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张楚阅 王兆瀚 +6 位作者 薛原 刘轩汇 刘昊明 张雪丽 宋凯 吴兵 王征 《中医正骨》 2024年第5期19-25,60,共8页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步态周期中的脊柱-骨盆参数变化及其与腰腿疼痛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4例LDH患者(LDH组)和17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在运动捕捉场地采用光学运动捕捉系统记录2组受试者的行走过...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步态周期中的脊柱-骨盆参数变化及其与腰腿疼痛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4例LDH患者(LDH组)和17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在运动捕捉场地采用光学运动捕捉系统记录2组受试者的行走过程,采用特定的算法处理数据,绘制步态周期中脊柱-骨盆参数变化趋势图,提取并比较2组受试者步态周期中冠状面平衡距离、矢状面轴向距离、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的均值(步态周期中某项指标的所有数据之和与数据数量的比值)和范围(步态周期中某项指标的数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LDH患者步态周期中的脊柱-骨盆参数与腰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腿部疼痛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①步态周期中脊柱-骨盆参数变化分析结果。步态周期中,冠状面平衡距离呈现周期性增减,矢状面轴向距离、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骨盆倾斜角呈余弦曲线,骨盆入射角保持基本不变;步态周期中,LDH组冠状面平衡距离、腰椎前凸角的均值均小于健康对照组[(0.0,23.9)mm,(2.0,1.8)mm,Z=-2.024,P=0.043;(37.1°,19.2°),(42.1°,15.6°),Z=-1.945,P=0.043],矢状面轴向距离、骨盆倾斜角的均值均大于健康对照组[(35.4,30.0)mm,(13.0,28.1)mm,Z=-2.898,P=0.004;(18.6°,12.5°),(9.2°,13.4°),Z=-2.104,P=0.035],2组胸椎后凸角、骨盆入射角的均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1°,11.3°),(12.8°,8.7°),Z=-0.913,P=0.361;(44.1°,14.8°),(49.4°,7.9°),Z=-1.429,P=0.153)];步态周期中,LDH组矢状面轴向距离、骨盆倾斜角的范围均大于健康对照组[(29.7,15.6)mm,(15.8,2.1)mm,Z=-2.898,P=0.004;(5.3°,0.7°),(3.3°,1.3°),Z=-3.971,P=0.000],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的范围均小于健康对照组[(4.5°,0.9°),(5.3°,1.1°),Z=-2.541,P=0.011;(7.4°,2.0°),(11.3°,1.1°),Z=-4.010,P=0.000)],2组冠状面平衡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步态 脊柱 骨盆 三维运动 参数 动态捕捉技术 疼痛 数据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