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3D-CT的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与不保残重建术后胫骨骨隧道位置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伟杰 柳笛 +5 位作者 旷世达 苏超 熊依林 李宇晟 肖文峰 高曙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9-185,共7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保残重建与不保残重建胫骨骨隧道的位置差异。方法:本研究是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了46例单纯ACL断裂的成年患者。实施保残重建患者满足ACL胫骨端残端>25%,实施不保残重...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保残重建与不保残重建胫骨骨隧道的位置差异。方法:本研究是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了46例单纯ACL断裂的成年患者。实施保残重建患者满足ACL胫骨端残端>25%,实施不保残重建患者术中不保留ACL胫骨端残端。术后第二天行三维CT(three-dimensional computer tomography,3D-CT)检查,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使用网格法构建X和Y轴坐标系(定义股骨从内侧到外侧为X轴,从前到后为Y轴),评估胫骨骨隧道出口的位置。将保残组与不保残组直接比较,对照已发表的ACL胫骨解剖止点数据,评估两种重建技术的准确性和精确性。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41例,其中保残组20人,不保残组21人。保残组(X轴:45.40%±3.18%,Y轴:39.22%±5.50%)和不保残组(X轴:44.87%±3.60%,Y轴:39.11%±6.37%)骨隧道出口位置无显著差异,对照已发表的ACL胫骨解剖止点数据,两组胫骨骨隧道出口的精确性(4.05%vs 3.27%)和准确性(5.99%vs 7.64%)无显著差异。结论:保残重建与不保残重建术后的胫骨骨隧道出口位置无显著差异。保残对提高胫骨骨隧道定位的准确性帮助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三维重建 单束 保残重建 不保残重建 胫骨骨隧道位置
下载PDF
蜣螂后胸叉骨的几何形态学分析及其适应进化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佟一杰 杨海东 +1 位作者 马德英 白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71-879,共9页
【目的】甲虫的后胸叉骨是基部位于后足基节关节处,端部游离在胸腔内的几丁质构成的内骨骼。后胸叉骨作为胸腹部运动肌肉的联结点,在甲虫运动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也承载了分类和系统发育信息。蜣螂根据其习性可分为滚粪球和直接... 【目的】甲虫的后胸叉骨是基部位于后足基节关节处,端部游离在胸腔内的几丁质构成的内骨骼。后胸叉骨作为胸腹部运动肌肉的联结点,在甲虫运动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也承载了分类和系统发育信息。蜣螂根据其习性可分为滚粪球和直接掘洞两类行为类型。通过传统的比较形态学方法,我们无法得知滚粪球或直接掘洞的行为对后胸叉骨形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利用定量的几何形态学方法探究蜣螂后胸叉骨形态对不同行为选择压力的响应关系。【方法】对76种蜣螂后胸叉骨的形态多样性进行二维几何形态学定量评估;利用显微CT和计算机三维重建方法,对直接掘洞类蜣螂和滚粪球类蜣螂的代表种西班牙粪蜣螂Copris hispanus和忠诚泽蜣螂Kheper devotus的后胸叉骨进行三维重建,用于比较两者的三维形态差异。【结果】经过几何形态学分析可知,两类蜣螂后胸叉骨背面观和侧面观的马氏距离和普氏距离的p值均低于0.0001,表明两类蜣螂的后胸叉骨的形态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对C.hispanus和K.devotus后胸叉骨3D模型的比较发现,两类蜣螂后胸叉骨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胸叉骨的端半部(叉臂和中突)。前者的叉臂细长,中突面积大,背立脊呈窄条状且不发达;后者的叉臂宽扁,叉臂基半部十分宽大,中突面积小,背立脊呈鳍状且十分发达。【结论】滚粪球或直接掘洞的行为会对蜣螂后胸叉骨的形态有显著性影响,蜣螂后胸叉骨形态与滚粪球和直接掘洞两种行为的选择压力显著相关,这与后胸叉骨所附着的胸部肌肉参与相关运动关系密切。本研究为探索昆虫形态与功能关系提供了一个有益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蜣螂 后胸叉骨 几何形态学 计算机三维重建 进化 选择压力
下载PDF
三维CT重建和牵引成骨技术个性化治疗半侧颜面短小畸形 被引量:8
3
作者 石蕾 尹琳 +5 位作者 尹宏宇 刘伟 唐晓军 杨仁凯 杨斌 张智勇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1年第3期154-156,164,共4页
目的利用三维CT重建技术和牵引成骨技术,寻找精确治疗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方法通过测量分析8例半侧颜面短小畸形X线影像和三维CT重建模型,制定精确的个性化手术方案,应用内置式下颌骨牵引器,通过颌下入路延长下颌骨... 目的利用三维CT重建技术和牵引成骨技术,寻找精确治疗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方法通过测量分析8例半侧颜面短小畸形X线影像和三维CT重建模型,制定精确的个性化手术方案,应用内置式下颌骨牵引器,通过颌下入路延长下颌骨,以矫正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的面部不对称畸形。结果所有患者按预期完成骨牵引,最小牵引距离18 mm,最大牵引距离30 mm,牵引完成后面部不对称畸形得到明显改善,患者满意。结论三维CT重建结合牵引成骨技术,对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为代表的复杂颅颌面不对称畸形的精确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重建 骨牵引延长术 半侧颜面短小畸形
下载PDF
多来源颅颌面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4
作者 马俐丽 于岚 徐宝华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3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建立一个满足临床和科研要求的可视化的多来源多精度的颅颌面三维数字化模型。方法采用锥体束断层CT(CBCT)扫描整个头部,利用不同组织的亨氏单位(Houns Field值)的不同,提取出面部软组织、颌面部骨骼以及牙列3种组织结构.利... 目的建立一个满足临床和科研要求的可视化的多来源多精度的颅颌面三维数字化模型。方法采用锥体束断层CT(CBCT)扫描整个头部,利用不同组织的亨氏单位(Houns Field值)的不同,提取出面部软组织、颌面部骨骼以及牙列3种组织结构.利用三维重建的方法.重构出面部、颌骨和牙齿三部分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同时采用激光扫描的方法获得带有纹理信息的面部三维模型以及高精度三维数字化牙列模型,利用三维图形学中的配准技术。将激光扫描获得的面部、三维模型转化到CT来源的重建的三维颅颌面数字化模型所在坐标系。结果获得一个带有颜色信息的面部软组织、高精度牙列和清晰骨骼的复合三维数字化颅颌面模型。结论多来源的三维数字化颅颌面模型是一种能够达到临床和科研要求的高精度数字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体束断层CT 三维模型 计算机重建 颅颌面
原文传递
结构生物学的新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景强 卢炘英 张勤奋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07-412,共6页
文章概括地介绍了结构生物学在整个生命科学中的地位 ,结构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结构生物学的三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核磁共振 (NMR)方法和电子显微方法 ],介绍了这三种方法在近年来所取得的新成果 .重点介绍了冷冻电子... 文章概括地介绍了结构生物学在整个生命科学中的地位 ,结构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结构生物学的三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核磁共振 (NMR)方法和电子显微方法 ],介绍了这三种方法在近年来所取得的新成果 .重点介绍了冷冻电子显微技术结合计算机三维重构技术研究病毒三维结构的方法、特点以及所取得的成果 .并简单介绍了物理学家在结构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生物学 三维结构 计算机重构方法 病毒 冷冻电子显微技术 核磁共振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