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伤寒论》学术思想探析六经欲解时内涵
被引量:
10
1
作者
朱红俊
陆曙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93-2596,共4页
文章从《伤寒论·伤寒例第三》"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出发,阐述了二十四气蕴含的八卦、天干、地支、五行、六府、阴阳、洛书等学术思想,从六经的时空关系,阐述了六经欲解时之时辰的理论内涵:太阳、少阳、阳明...
文章从《伤寒论·伤寒例第三》"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出发,阐述了二十四气蕴含的八卦、天干、地支、五行、六府、阴阳、洛书等学术思想,从六经的时空关系,阐述了六经欲解时之时辰的理论内涵:太阳、少阳、阳明三阳经均值壮时而解;而太阴、少阴、厥阴三阴经欲解的关键之时分别是亥时、子时、丑时。这种时空关系也是三阴病的不同病理特点决定因素之一。准确理解六经欲解时的内涵可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理解《伤寒论》学术思想,更有效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三阳病
三阴病
二十四节气
六经欲解时
时空
原文传递
分析扶阳思想及四逆法的临床指导意义
被引量:
7
2
作者
闫美花
程越
+1 位作者
钟升华
胡跃强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17期12-15,共4页
根据“阴阳本体结构”论结合《伤寒论》及《黄帝内经》相关理论,将扶正祛邪作为辨证论治之实质,把握好开阖枢调控的阴阳走向,以开阖枢正其用,复三阴经内阳外阴之体,进一步阐述扶阳四逆法的内涵及对三阴病治疗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扶阳
阴阳本体结构
内阳外阴
扶正祛邪
四逆法
三阴病
开阖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人体阴阳本体结构谈扶阳派唐农教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经验
被引量:
7
3
作者
余磊
唐农
+2 位作者
蒋春丽
莫斯思
李伟茜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33-36,共4页
唐农教授精于扶阳,崇尚经典。揭示了人体内阳外阴的本体结构,运用《周易》的泰否二卦加以描述,在理论推导与经验事实上都给出了很好的证明。指出《伤寒论》三阴病的本质是虚寒,致使阴阳本体结构被破坏出现了阴阳各离本位的否象。治则关...
唐农教授精于扶阳,崇尚经典。揭示了人体内阳外阴的本体结构,运用《周易》的泰否二卦加以描述,在理论推导与经验事实上都给出了很好的证明。指出《伤寒论》三阴病的本质是虚寒,致使阴阳本体结构被破坏出现了阴阳各离本位的否象。治则关键在于温化三阴经的阴寒,使阴阳和,恢复人体内阳外阴的本体结构。认为血管性痴呆属于三阴病,因三阴经的虚寒而致肾收藏不利,影响到信息的储存,表现为血管性痴呆记忆力减退。而肾之藏是与肺之收为前提的,因此提出从肺论治血管性痴呆。并举一则医案加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阳学派
本体结构
三阴病
血管性痴呆
阴阳
中医疗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帝内经》五脏辨证与《伤寒论》六经辨证中三阴病关系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崔亚东
刘晓燕
+4 位作者
张玉鑫
张文静
黄雪杰
申占国
陈辛生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80-83,87,共5页
脏腑理论体系是《黄帝内经》中的核心理论体系,五脏辨证是《黄帝内经》中重要的辨证方法,也是目前较为普遍的辨证方法。《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是经过临床实践的行之有效辨证方法。现将五脏辨证与六经辨证中的三阴病进行了结合,总结...
脏腑理论体系是《黄帝内经》中的核心理论体系,五脏辨证是《黄帝内经》中重要的辨证方法,也是目前较为普遍的辨证方法。《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是经过临床实践的行之有效辨证方法。现将五脏辨证与六经辨证中的三阴病进行了结合,总结出太阴与脾相通应,少阴与肾、心相通应,厥阴与肝相通应的观点,并将三阴病进行了分型,使五脏辨证与六经辨证得以转化,能够丰富对《伤寒论》辨证思路的理解,从而为学习和应用《伤寒论》提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五脏辨证
伤寒论
六经辨证
三阴病
五运六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论》“六经”“六病”辨考
被引量:
1
5
作者
刘江涛
臧云彩
+3 位作者
谢秋利
喻苗苗
李想
赵智茹
《河南中医》
2023年第7期973-977,共5页
《伤寒论》“六病”与《黄帝内经》“六经”具有本质区别,六经是循行于体表的经络系统,具有沟通内外,调节阴阳等作用。六病指的是仲景在阴阳辨证基础上根据人体态势来划分的三阴病、三阳病;六病是无形的、功能性的,反映患者气的整体态势...
《伤寒论》“六病”与《黄帝内经》“六经”具有本质区别,六经是循行于体表的经络系统,具有沟通内外,调节阴阳等作用。六病指的是仲景在阴阳辨证基础上根据人体态势来划分的三阴病、三阳病;六病是无形的、功能性的,反映患者气的整体态势,包含人体代表寒热的阴阳属性,以及升降出入的气机态势。十二正经等经络系统客观存在,而六病的态势是无法肉眼捕捉的,需要通过有形的症状去征察背后气的态势和病机实质,最后在治法上通过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之性,遵循一定原则,顺人体向愈之势而为,调动人体气机,使失常的状态恢复常态。十二经均可有六病,反之,六病均可出现十二经经络循行路线或所联属脏腑的病变。六病对表、中、里三部受邪的部位亦尤为重视,而六病的失常部位可以出现在经络循行线及络属的脏腑。只要明白六经、六病的实际含义并结合仲景条文的内容,均可对仲景条文中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的含义作出准确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
“六病”
三阴病
三阳病
张仲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体三教授运用真武汤治疗杂病临床辨析
被引量:
3
6
作者
霍俊方
高天旭
《中医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高体三教授运用真武汤加减治疗外科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外科病如阴疽、湿疹等阳虚水湿不化的慢性皮肤病从三阴进行辨证分析,依从高体三教授"水暖土和木达"的学术思想,运用温阳利水、透发营卫、养血通脉的治则,...
目的:探讨高体三教授运用真武汤加减治疗外科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外科病如阴疽、湿疹等阳虚水湿不化的慢性皮肤病从三阴进行辨证分析,依从高体三教授"水暖土和木达"的学术思想,运用温阳利水、透发营卫、养血通脉的治则,根据临床症状,应用真武汤加减治疗。结果:真武汤治疗外科病如阴疽、湿疹等阳虚水湿不化的慢性皮肤病有明显效果。结论:高体三教授运用真武汤治疗外科杂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体三
真武汤
三阴病
外科杂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论》三阳病和三阴病的辨证论治规律
被引量:
8
7
作者
柴瑞震
《河南中医》
2014年第8期1437-1441,共5页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六病"与"八纲"的辨证纲领和论治准则,明示了"六病"的辨证论治规律:一般三阳病正盛邪实,属表、属热、属实,以祛邪为主,多用汗、吐、下、消、清、泄法,兼以养阴生津;三阴病正虚邪...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六病"与"八纲"的辨证纲领和论治准则,明示了"六病"的辨证论治规律:一般三阳病正盛邪实,属表、属热、属实,以祛邪为主,多用汗、吐、下、消、清、泄法,兼以养阴生津;三阴病正虚邪恋,以扶正为主,多用温补回阳法,兼以散寒。在施治的原则中,彰显了扶正祛邪、表里先后、正治反治等证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三阳病
三阴病
“六病”
“八纲”
证治规律
张仲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伤寒论》学术思想探析六经欲解时内涵
被引量:
10
1
作者
朱红俊
陆曙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心血管科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93-2596,共4页
基金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项C类资助(No.1601129C)
无锡市卫生局卫生科研项目(No.MS201503)
+1 种基金
江苏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No.YB2017047)
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国际国内顶尖医学团队项目(No.锡组通[2019]68号)。
文摘
文章从《伤寒论·伤寒例第三》"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出发,阐述了二十四气蕴含的八卦、天干、地支、五行、六府、阴阳、洛书等学术思想,从六经的时空关系,阐述了六经欲解时之时辰的理论内涵:太阳、少阳、阳明三阳经均值壮时而解;而太阴、少阴、厥阴三阴经欲解的关键之时分别是亥时、子时、丑时。这种时空关系也是三阴病的不同病理特点决定因素之一。准确理解六经欲解时的内涵可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理解《伤寒论》学术思想,更有效指导临床。
关键词
伤寒论
三阳病
三阴病
二十四节气
六经欲解时
时空
Keywords
Shanghan
Lun
three
yang
diseases
three
yin
diseases
Twenty-four
solar
terms
Time
to
heal
six
channels
Time
and
space
分类号
R226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分析扶阳思想及四逆法的临床指导意义
被引量:
7
2
作者
闫美花
程越
钟升华
胡跃强
机构
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处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17期12-15,共4页
基金
广西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桂科AB16383024)
文摘
根据“阴阳本体结构”论结合《伤寒论》及《黄帝内经》相关理论,将扶正祛邪作为辨证论治之实质,把握好开阖枢调控的阴阳走向,以开阖枢正其用,复三阴经内阳外阴之体,进一步阐述扶阳四逆法的内涵及对三阴病治疗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扶阳
阴阳本体结构
内阳外阴
扶正祛邪
四逆法
三阴病
开阖枢
Keywords
Fuyang
ontology
structure
of
yin
and
yang
inner
yang
and
external
yin
support
healthy
energy
and
eliminate
evils
four
inverse
method
three
yin
diseases
the
regulation
of
opening
and
closing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人体阴阳本体结构谈扶阳派唐农教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经验
被引量:
7
3
作者
余磊
唐农
蒋春丽
莫斯思
李伟茜
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
出处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33-36,共4页
基金
广西中医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项目(编号:KJT14006)
文摘
唐农教授精于扶阳,崇尚经典。揭示了人体内阳外阴的本体结构,运用《周易》的泰否二卦加以描述,在理论推导与经验事实上都给出了很好的证明。指出《伤寒论》三阴病的本质是虚寒,致使阴阳本体结构被破坏出现了阴阳各离本位的否象。治则关键在于温化三阴经的阴寒,使阴阳和,恢复人体内阳外阴的本体结构。认为血管性痴呆属于三阴病,因三阴经的虚寒而致肾收藏不利,影响到信息的储存,表现为血管性痴呆记忆力减退。而肾之藏是与肺之收为前提的,因此提出从肺论治血管性痴呆。并举一则医案加以说明。
关键词
扶阳学派
本体结构
三阴病
血管性痴呆
阴阳
中医疗法
Keywords
Fu
Yang
school
Ontological
structure
three
yin
diseases
vascular
dementia
yin
-yang
therapy
of
TCM
分类号
R256.23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帝内经》五脏辨证与《伤寒论》六经辨证中三阴病关系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崔亚东
刘晓燕
张玉鑫
张文静
黄雪杰
申占国
陈辛生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出处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80-83,8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973716)。
文摘
脏腑理论体系是《黄帝内经》中的核心理论体系,五脏辨证是《黄帝内经》中重要的辨证方法,也是目前较为普遍的辨证方法。《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是经过临床实践的行之有效辨证方法。现将五脏辨证与六经辨证中的三阴病进行了结合,总结出太阴与脾相通应,少阴与肾、心相通应,厥阴与肝相通应的观点,并将三阴病进行了分型,使五脏辨证与六经辨证得以转化,能够丰富对《伤寒论》辨证思路的理解,从而为学习和应用《伤寒论》提供新路径。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五脏辨证
伤寒论
六经辨证
三阴病
五运六气
Keywords
Huangdi
Neijing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five
internal
organs
Shanghanlu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six
meridians
three
yin
diseases
Five
movements
and
six
qi
分类号
R722 [医药卫生—儿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论》“六经”“六病”辨考
被引量:
1
5
作者
刘江涛
臧云彩
谢秋利
喻苗苗
李想
赵智茹
机构
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出处
《河南中医》
2023年第7期973-977,共5页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师承项目{国中药人教发[2017]125}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科研专项项目(2019JDZX028)
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项目(2019ZY2006)。
文摘
《伤寒论》“六病”与《黄帝内经》“六经”具有本质区别,六经是循行于体表的经络系统,具有沟通内外,调节阴阳等作用。六病指的是仲景在阴阳辨证基础上根据人体态势来划分的三阴病、三阳病;六病是无形的、功能性的,反映患者气的整体态势,包含人体代表寒热的阴阳属性,以及升降出入的气机态势。十二正经等经络系统客观存在,而六病的态势是无法肉眼捕捉的,需要通过有形的症状去征察背后气的态势和病机实质,最后在治法上通过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之性,遵循一定原则,顺人体向愈之势而为,调动人体气机,使失常的状态恢复常态。十二经均可有六病,反之,六病均可出现十二经经络循行路线或所联属脏腑的病变。六病对表、中、里三部受邪的部位亦尤为重视,而六病的失常部位可以出现在经络循行线及络属的脏腑。只要明白六经、六病的实际含义并结合仲景条文的内容,均可对仲景条文中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的含义作出准确判断。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
“六病”
三阴病
三阳病
张仲景
Keywords
Treatise
on
Cold
Damage
diseases
"six
mexidians"
"six
diseases
"
three
yin
diseases
three
yang
diseases
Zhang
Zhongjing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体三教授运用真武汤治疗杂病临床辨析
被引量:
3
6
作者
霍俊方
高天旭
机构
河南中医学院
出处
《中医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45-47,共3页
基金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编号:2007BAI10B01-055)
文摘
目的:探讨高体三教授运用真武汤加减治疗外科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外科病如阴疽、湿疹等阳虚水湿不化的慢性皮肤病从三阴进行辨证分析,依从高体三教授"水暖土和木达"的学术思想,运用温阳利水、透发营卫、养血通脉的治则,根据临床症状,应用真武汤加减治疗。结果:真武汤治疗外科病如阴疽、湿疹等阳虚水湿不化的慢性皮肤病有明显效果。结论:高体三教授运用真武汤治疗外科杂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高体三
真武汤
三阴病
外科杂病
Keywords
Gao
Tisan
zhenwu
decoction
three
yin
diseases
surgical
diseases
分类号
R249.2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论》三阳病和三阴病的辨证论治规律
被引量:
8
7
作者
柴瑞震
机构
运城市中医医院
出处
《河南中医》
2014年第8期1437-1441,共5页
文摘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六病"与"八纲"的辨证纲领和论治准则,明示了"六病"的辨证论治规律:一般三阳病正盛邪实,属表、属热、属实,以祛邪为主,多用汗、吐、下、消、清、泄法,兼以养阴生津;三阴病正虚邪恋,以扶正为主,多用温补回阳法,兼以散寒。在施治的原则中,彰显了扶正祛邪、表里先后、正治反治等证治规律。
关键词
《伤寒论》
三阳病
三阴病
“六病”
“八纲”
证治规律
张仲景
Keywords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
e
three
-
yang
diseases
three
-
yin
diseases
"
six
kinds
of
diseases
"
"
eight
principles"
rules
of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Zhang
Zhongjing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伤寒论》学术思想探析六经欲解时内涵
朱红俊
陆曙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0
原文传递
2
分析扶阳思想及四逆法的临床指导意义
闫美花
程越
钟升华
胡跃强
《中医药导报》
2019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人体阴阳本体结构谈扶阳派唐农教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经验
余磊
唐农
蒋春丽
莫斯思
李伟茜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5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黄帝内经》五脏辨证与《伤寒论》六经辨证中三阴病关系研究
崔亚东
刘晓燕
张玉鑫
张文静
黄雪杰
申占国
陈辛生
《陕西中医》
CAS
202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伤寒论》“六经”“六病”辨考
刘江涛
臧云彩
谢秋利
喻苗苗
李想
赵智茹
《河南中医》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高体三教授运用真武汤治疗杂病临床辨析
霍俊方
高天旭
《中医学报》
CAS
201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伤寒论》三阳病和三阴病的辨证论治规律
柴瑞震
《河南中医》
2014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