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期刊收录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元线阵光子探测器的动车车底热分布成像技术
1
作者 张瑜峰 申孝周 +2 位作者 张钦 高佶 周振林 《铁道车辆》 2020年第9期38-41,I0002,共5页
利用多元线阵光子探测技术,对高速动车车底进行了动态全方位扫描,形成了直观的动车车底关键动力部位分布式热成像,实现了精确温度预报。
关键词 多元线阵光子探测器 动车动力部位 三级制冷 自适应 热分布成像
下载PDF
三级复叠制冷系统自然工质组的性能对比 被引量:2
2
作者 宁静红 原昆朋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6-40,共5页
为研究不同自然工质在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中的热力性能,采用R717/R1150/R50,R290/R1150/R50,R1270/R1150/R503种自然工质组合,对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的COP、压缩机的功率、排气温度、冷凝器热负荷和制冷剂质量流量随蒸发温度的变化进行... 为研究不同自然工质在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中的热力性能,采用R717/R1150/R50,R290/R1150/R50,R1270/R1150/R503种自然工质组合,对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的COP、压缩机的功率、排气温度、冷凝器热负荷和制冷剂质量流量随蒸发温度的变化进行了热力学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蒸发温度下均存在一组最佳中间循环冷凝温度,使得COP值最大。蒸发温度从-120.0℃升高到-100.0℃时,R717/R1150/R50的COP最大,由0.38增大到0.52,总压缩机功率、冷凝器热负荷和制冷剂总质量流量最小。R717/R1150/R50的制冷剂总质量流量分别比R290/R1150/R50和R1270/R1150/R50小40.6%—38.2%和38.4%—36.3%。推荐在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中采用自然工质组合R717/R1150/R50的方案,研究结果为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自然工质组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复叠式制冷 天然制冷剂 性能分析
下载PDF
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低温级制冷剂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孙志利 王启帆 +5 位作者 谢志远 程建路 苏明强 崔奇 李紫薇 王雪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1-488,共8页
为研究三级复叠制冷系统中低温循环制冷剂替代的可行性方案,采用R1150/R170/R717、R50/R170/R717和R14/R170/R717三种工质组合,对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的高低温循环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压缩机输入功率、COP、热力学完善度、系统的■效率、... 为研究三级复叠制冷系统中低温循环制冷剂替代的可行性方案,采用R1150/R170/R717、R50/R170/R717和R14/R170/R717三种工质组合,对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的高低温循环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压缩机输入功率、COP、热力学完善度、系统的■效率、■损失以及系统中各个部件■损失所占比例随蒸发温度的变化进行热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蒸发温度下均存在最佳中间循环冷凝温度,使COP值最大。蒸发温度由-100.0℃升高到-80.0℃时,R1150/R170/R717的■损失最小,COP、热力学完善度和■效率最大。R1150/R170/R717的COP由0.60增大到0.82。R1150/R170/R717的COP比R14/R170/R717的COP高3.47%~4.49%。主要的■损失部件是冷凝器,冷凝器的■损失所占比例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推荐在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中采用R1150/R170/R717制冷剂组合方案,研究结果为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工质组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复叠式制冷 制冷剂 热力学 [火用]分析
原文传递
中温循环制冷剂对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谢志远 孙志利 +3 位作者 王启帆 李紫薇 崔奇 王雪 《制冷与空调》 2018年第6期27-31,共5页
为研究R1150/R23/R161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中温循环制冷剂替代的可行性方案,对采用R1150/R41/R161,R1150/R170/R161和R1150/R23/R161的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蒸发温度在-120^-80℃范围内,系统处于最优运行效率时,R... 为研究R1150/R23/R161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中温循环制冷剂替代的可行性方案,对采用R1150/R41/R161,R1150/R170/R161和R1150/R23/R161的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蒸发温度在-120^-80℃范围内,系统处于最优运行效率时,R1150/R41/R161,R1150/R23/R161和R1150/R170/R161的系统性能系数、压缩机输入功率和系统损失相差不大;在压缩机排气温度、热力学完善度和效率上,R1150/R170/R161和R1150/R41/R161的表现优于R1150/R23/R161。综合来看,采用R41或R170在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中取代R23的制冷剂替代方案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 制冷剂 热力学分析
下载PDF
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回热优化仿真研究
5
作者 童紫扬 龚晋龙 +1 位作者 缪俊生 周迅源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年第2期251-253,共3页
通过建立热力学模型,结合MATLAB软件,对回热优化效果进行仿真研究。研究分析了回热器对压缩机排气温度、压缩机单位质量制冷量和制冷剂质量流量以及系统COP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回热器效率ε在0.1~0.9范围内逐渐增大,高、低温两级... 通过建立热力学模型,结合MATLAB软件,对回热优化效果进行仿真研究。研究分析了回热器对压缩机排气温度、压缩机单位质量制冷量和制冷剂质量流量以及系统COP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回热器效率ε在0.1~0.9范围内逐渐增大,高、低温两级压缩机的排气温度逐渐升高,单位质量制冷量qe逐渐增大,而制冷剂质量流量却逐渐减小。此外,系统的COP随低温级回热器效率的增大而减小,随高温级回热器效率的增大而增大。所得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为三级复叠制冷系统的优化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 回热优化 MATLAB仿真 性能分析
下载PDF
内部换热器对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性能影响的热力学分析
6
作者 苏丹丹 孙志利 +1 位作者 王启帆 焦峰 《冷藏技术》 2019年第2期49-55,共7页
为研究内部换热器对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本文以采用制冷剂组R1150/R170/R717与R50/R170/R717的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为研究对象,将带有低温级内部换热器、中温级内部换热器、中低温级内部换热器的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和无内部换... 为研究内部换热器对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本文以采用制冷剂组R1150/R170/R717与R50/R170/R717的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为研究对象,将带有低温级内部换热器、中温级内部换热器、中低温级内部换热器的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和无内部换热器的制冷系统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蒸发温度为-120℃^-80℃,无内部换热器时,制冷剂组R1150/R170/R717的COP高于R50/R170/R717系统。在有内部换热器的系统中,对于R1150/R170/R717,内部换热器的使用均不利于提高COP,但是仍高于R50/R170/R717系统的COP。当蒸发温度为?100℃时,相比无内部换热器的系统,带有中温级内部换热器、低温级内部换热器、中低温级内部换热器的三级复叠式制冷循环的COP分别降低0.57%、1.53%和3.58%。对于R50/R170/R717,中温级内部换热器的使用均使COP降低,低温级内部换热器的使用只有在蒸发温度为-115℃^-100℃时才有利于提高系统COP,但提高幅度不到1%。因此当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使用R1150/R170/R717和R50/R170/R717时,不推荐使用内部换热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 内部换热器 制冷剂 热力学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