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就业弹性的比较——基于面板数据模型(Paneldatamodel)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张江雪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0-110,共11页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Panel-data model)的计量方法,对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1978~2003年的经济总体就业弹性和非农就业弹性进行估计,揭示了这三个区域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之间关系的差异,论证了东部地区就业弹性均明显高于中西...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Panel-data model)的计量方法,对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1978~2003年的经济总体就业弹性和非农就业弹性进行估计,揭示了这三个区域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之间关系的差异,论证了东部地区就业弹性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并对它们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弹性 三大经济地带 面板数据模型
原文传递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动态演变——基于城市数据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夏良科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5,共11页
借助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圈的城市层面数据,本文研究了外资区位选择因素的动态演变规律。研究发现,早期阶段,优惠的引资政策、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市场规模对于三大经济圈吸收FDI都有决定作用。近年来,政策的优惠已经不是决... 借助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圈的城市层面数据,本文研究了外资区位选择因素的动态演变规律。研究发现,早期阶段,优惠的引资政策、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市场规模对于三大经济圈吸收FDI都有决定作用。近年来,政策的优惠已经不是决定这三大经济圈吸收外资的主要因素,集聚效应和基础设施,尤其是邮电通讯设施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用地成本过高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了三大经济圈外资流入。研究还发现: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外资由劳动密集型逐渐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但是珠三角地区依旧是劳动密集型外资占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三大经济圈 区位选择 动态演变
下载PDF
我国三大经济区域竞争力的比较研究(上)
3
作者 曾涤 《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6,共6页
经济竞争力是综合国力的主要表现。为了使我国的国际经济竞争力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发挥 ,本文从发达国家主要竞争力培育的经验中 ,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我国两洲一环地区的竞争力基础、条件和优势 ,供各地决策者参考。
关键词 珠洲三角区 长江三角区 环渤海地区 经济区域 竞争力 比较 科技竞争力 教育竞争力
下载PDF
中国三大区域电力行业上市公司效率评价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史胜安 史旭潇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8年第12期156-158,共3页
电能是用途最广、使用最方便、最清洁的一种二次能源,它有助于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本研究基于2011-2017年中国三大区域内的20家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测算了各电力公司的效率。结果表明,京津... 电能是用途最广、使用最方便、最清洁的一种二次能源,它有助于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本研究基于2011-2017年中国三大区域内的20家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测算了各电力公司的效率。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电力上市公司效率值最高,长三角区域上市公司效率值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 效率 DEA模型 三大经济区域
下载PDF
我国纺织品出口需求弹性的区域性比较
5
作者 张芝萍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17,共7页
利用面板数据模型(panel-data model)的计量方法,对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1993-2005年的纺织品出口需求弹性和服装出口需求弹性进行估计,揭示了这三个区域之间的差异,论证了东部地区总体和服装出口需求弹性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利用面板数据模型(panel-data model)的计量方法,对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1993-2005年的纺织品出口需求弹性和服装出口需求弹性进行估计,揭示了这三个区域之间的差异,论证了东部地区总体和服装出口需求弹性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并对其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出口需求弹性 西三大经济区域 面板数据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三大经济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 被引量:97
6
作者 马海良 黄德春 姚惠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8-43,共6页
三大经济区域能源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我国总体能源利用水平。通过研究能源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关系,可以较好分析能源效率提高的原因,从而为全国节能工作提供有益的建议。本文将知识存量纳入生产函数,使用1995-2008三大经济区域的... 三大经济区域能源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我国总体能源利用水平。通过研究能源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关系,可以较好分析能源效率提高的原因,从而为全国节能工作提供有益的建议。本文将知识存量纳入生产函数,使用1995-2008三大经济区域的面板数据,选取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出三大经济区域的能源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并回归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分解的各指标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能源效率普遍要高于环渤海区域;2007年经济危机导致三大经济区域能源效率降低,同时却迫使产业转型,技术进步增长较快。另外,能源效率的改善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增长都可导致能源效率的提高,但技术进步由于回弹效应使得影响值较小。据此,本文提出了在分解节能目标时要考虑地区差异、处理经济危机时须防止能源消费反弹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经济区域 能源效率 MALMQUIST指数 DEA
下载PDF
我国三大经济区的发展比较——基于城市与区域集聚效应的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郭晔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45,共11页
本文借鉴Combes et al.(2007)的城市与区域集聚效应测量方法,运用长三角16个城市、珠三角13个城市和环渤海地区19个城市1994—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三个经济区的城市和区域集聚效应进行了实证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珠三角的城市集聚效应在1... 本文借鉴Combes et al.(2007)的城市与区域集聚效应测量方法,运用长三角16个城市、珠三角13个城市和环渤海地区19个城市1994—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三个经济区的城市和区域集聚效应进行了实证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珠三角的城市集聚效应在1990年代最强,但近年却出现明显的下降,同时,其区域集聚效应表现最弱;长三角在城市和区域集聚效应两方面都表现得最为突出;环渤海经济区的城市集聚效应最弱,而在区域集聚效应上表现良好。进一步地,文章认为集聚力与扩散力的"循环累积"决定了三个经济区内集聚效应的强弱,并且针对它们在人力资本和技术的外溢性以及产业同构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效应 三大经济区 面板数据 经济发展比较
原文传递
中国三大经济区域财政支出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史胜安 夏珑 张春明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52,共8页
本文采用2003~2015年中国三大经济区域的面板数据,选取DEA-Tobit两阶段模型,测算三大经济区域的财政支出效率,并回归分析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外开放程度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的财政支出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珠三角区... 本文采用2003~2015年中国三大经济区域的面板数据,选取DEA-Tobit两阶段模型,测算三大经济区域的财政支出效率,并回归分析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外开放程度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的财政支出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珠三角区域则有显著负向显著;城镇化水平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财政支出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对珠三角则有显著正向影响;市场化程度和国有经济比重只对京津冀区域财政支出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经济区域 财政支出效率 DEA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江苏省水利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敏杰 马骏 《水利经济》 2016年第5期6-10,79,共5页
利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4—2013年的统计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水利基础设施对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利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进一步增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并不能给江苏省经济带来正向促进作用,大... 利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4—2013年的统计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水利基础设施对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利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进一步增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并不能给江苏省经济带来正向促进作用,大力推进与工业化、城镇化相关的水利基础设施可以为江苏省经济发展提供动力;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水利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水利基础设施 面板数据模型 三大经济区域
下载PDF
中国沿海三大经济圈经济增长分析
10
作者 仇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8-160,F0003,共4页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整体快速增长的趋势,尤以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增长令世界瞩目。三大经济圈经济增长总体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产业布局各有千秋,各有特色,在投资率、人力资本存量和市场化等决定性因素趋同的影响下,彼此...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整体快速增长的趋势,尤以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增长令世界瞩目。三大经济圈经济增长总体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产业布局各有千秋,各有特色,在投资率、人力资本存量和市场化等决定性因素趋同的影响下,彼此之间的差距在缩小。与此同时,三大经济圈都存在着阻滞经济增长发展的消极因素,要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必须在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上进行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科学体制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经济圈 经济增长 分析
下载PDF
东部三大经济区城市流动人口的多维度社会融入及其地区差异 被引量:24
11
作者 夏贵芳 朱宇 +1 位作者 林李月 柯文前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3-384,共12页
以流动人口集中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35个城市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均方差权值法,综合经济、社会、心理、制度和公共服务5个维度构建衡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计算和比较了三大经济区... 以流动人口集中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35个城市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均方差权值法,综合经济、社会、心理、制度和公共服务5个维度构建衡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计算和比较了三大经济区及其35个城市流动人口各维度社会融入指标和社会融入综合水平得分及其地区差异。研究结论显示,社会融入综合水平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同一地区流动人口的融入状况在各个维度不均衡,京津冀地区流动人口社会维度的融入程度最高,制度维度融入程度最低;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的心理维度融入居前列,但社会维度融入位列最后;珠三角地区流动人口的社会维度融入程度最高,公共服务维度融入不足。此外,就整体而言,三大地区流动人口的工作强度大、交往对象固化于流动人口、在流入地长期居住意愿多数仍处于举棋不定的状态;三大地区都存在落实居住证/暂住证制度和流动人口享有城镇医保等方面较为薄弱等诸多问题并共同制约着流动人口真正融入流入城市。为此,需要在政策制定中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社会融入 地区差异 东部三大经济区
原文传递
西藏三大经济区差异和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朴 杨本锋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3-98,共16页
文章利用Theil熵和变异系数两个经济指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西藏中部经济区和东西部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越来越大。文章认为主要是区域政策、区域经济结构、区域自然条件及市场规模等差异导致了三大经济区差异,最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文章利用Theil熵和变异系数两个经济指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西藏中部经济区和东西部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越来越大。文章认为主要是区域政策、区域经济结构、区域自然条件及市场规模等差异导致了三大经济区差异,最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努力促进三大经济区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三大经济区 差异 实证分析
下载PDF
我国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区区域经济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逸 吴健平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9-92,共4页
本文以我国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区域——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研究对象,依据空间统计学的空间自相关方法,采用以高速公路里程数为影响因子改进的空间权重矩阵,以及全局和局部Moran I指数模型,通过ArcToolbox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三大区域... 本文以我国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区域——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研究对象,依据空间统计学的空间自相关方法,采用以高速公路里程数为影响因子改进的空间权重矩阵,以及全局和局部Moran I指数模型,通过ArcToolbox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三大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发展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长三角地区较之其他两地区发展最为成熟,发展极辐射大。同时地理环境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作用明显,发展核心城市集中于沿江地区或平原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三大经济区 区域经济 空间自相关
原文传递
从GDP和投资来分析中国地区差距扩大问题
14
作者 钟小根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4期84-86,共3页
利用地区差距加权变异系数Vw数学模型,从GDP和投资来入手分析中国三大地带地区差距 扩大问题。认为中西部地区形成较高的资本形成率,加快经济发展是缩小地区差距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 GDP 国民生产总值 投资 中国 地区经济 地区差距 资本形成率
下载PDF
论三峡经济区的区域主体
15
作者 唐苏南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9-24,共6页
区域主体的确立是经济区域有效运转的前提。政府导向是现代经济区域形成的主要途径。区域主体的二重性对经济区域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三峡经济区应由中央政府设立三峡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区域主体。
关键词 区域主体 三峡经济区 政府导向 区域主体的二重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