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欢民族关系思想初探 被引量:7
1
作者 崔明德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40,214,共18页
“胡化”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民族文化和边疆史地研究的重要内容和视角。高欢是“胡化”的代表性人物,融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于一身。作者认为高欢民族关系思想主要由招怀远夷、消灭山胡和杂用夷夏等三大部分构成。招怀远夷思想主... “胡化”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民族文化和边疆史地研究的重要内容和视角。高欢是“胡化”的代表性人物,融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于一身。作者认为高欢民族关系思想主要由招怀远夷、消灭山胡和杂用夷夏等三大部分构成。招怀远夷思想主要包括“北怀蠕蠕”、招纳吐谷浑和招纳阿至罗等三方面内容。消灭山胡思想是在山胡越来越嚣张的背景下、在系统研究总结历代治理山胡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杂用夷夏”思想及实践,是典型的实用主义,主要是想得到汉族和少数民族各方面的支持和拥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欢 民族关系思想 理论体系 实践成效
原文传递
晋武帝与民族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崔明德 王硕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63-73,共11页
西晋王朝的骤兴骤衰与晋武帝的民族关系思想密切相关。晋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由“抚旧怀新”、“北威戎狄”及“因俗而治”所构成的比较完整的民族关系思想体系。晋武帝民族关系思想的形成既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又受... 西晋王朝的骤兴骤衰与晋武帝的民族关系思想密切相关。晋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由“抚旧怀新”、“北威戎狄”及“因俗而治”所构成的比较完整的民族关系思想体系。晋武帝民族关系思想的形成既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又受“大一统”思想的影响,还在吸收前代经验教训基础上不断完善。晋武帝的民族关系思想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以“抚”为主线,二是民族关系思想与政治思想的有机统一,三是理想目标与个人心理的极度矛盾。晋武帝的民族关系思想既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又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武帝 民族关系思想 来源 特点
下载PDF
朱熹民族关系思想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崔明德 穆琛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9-167,共9页
朱熹民族关系思想以"内修政,外攘夷"为主要内容,具有多方面内涵:一是对"理欲"之辨的理论应用,通过华夷观表现出来。二是对"中国"正统的全新阐释,通过"中国"观、正统观表现出来。三是对主战反... 朱熹民族关系思想以"内修政,外攘夷"为主要内容,具有多方面内涵:一是对"理欲"之辨的理论应用,通过华夷观表现出来。二是对"中国"正统的全新阐释,通过"中国"观、正统观表现出来。三是对主战反和的理性表述,通过"战守合一"表现出来。这三个方面凸显了南宋在"中华一统"进程中的特殊作用:以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家实现了对天理道统的构建,为金元儒士华夷观念和"中国之道"的调适提供了哲学范式,在古代中国各民族共创中华的发展脉络中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构建作用。当然,朱熹以恢复华夷秩序为目标对"中国"的阐释、重新突出民族身份以及提出"正统之始"和"正统之余"两个概念,刻意延长正统接续周期,是对传统夷夏可以互变古训的背弃,更是汉唐"大一统"格局的严重倒退,因而其民族关系思想明显具有封闭性和狭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民族关系思想 修政攘夷 中华一统
原文传递
忽必烈的民族关系思想
4
作者 罗成成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81-89,共9页
忽必烈的民族关系思想主要由“天下一家”、迁都及汉化等思想组成。忽必烈民族关系思想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既受到其祖宗方面的影响,也和当时的现实密切相关,同时还受其儒臣的影响。忽必烈的民族关系思想不仅对蒙元政权巩固、缓和民族矛... 忽必烈的民族关系思想主要由“天下一家”、迁都及汉化等思想组成。忽必烈民族关系思想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既受到其祖宗方面的影响,也和当时的现实密切相关,同时还受其儒臣的影响。忽必烈的民族关系思想不仅对蒙元政权巩固、缓和民族矛盾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产生一定作用:一是其大一统思想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提供基础,二是迁都大都对中华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保障,三是其民族关系思想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忽必烈 民族关系思想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南齐民族关系思想述论
5
作者 崔明德 王硕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117-128,共12页
南齐民族关系思想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齐高帝和齐武帝的“共伐魏虏”“柔远能迩”思想、孔稚珪等人的“通和”思想、王融的“来之以文德,赐之以副书”思想、范云的“抚以恩德”思想、顾欢“舍华效夷,义将安取”的理论观点,既是刘宋... 南齐民族关系思想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齐高帝和齐武帝的“共伐魏虏”“柔远能迩”思想、孔稚珪等人的“通和”思想、王融的“来之以文德,赐之以副书”思想、范云的“抚以恩德”思想、顾欢“舍华效夷,义将安取”的理论观点,既是刘宋时期“修复旧境”思想的延续,又为萧梁时期“求通交好”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思想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方针,二是以妥协让步为重要准则,三是以和平和好为基本目标。南齐民族关系思想大多适应了当时的民族关系现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齐 民族关系思想 通和 特点
下载PDF
南陈大臣民族关系思想述论
6
作者 崔明德 严珍珠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26-36,F0002,共12页
南陈时期,一些大臣始终把"安抚笼络"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手段,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现象,一是少数民族为陈立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又是陈朝巩固政权的中坚力量,必须对他们高看一眼;二是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已达到新的高... 南陈时期,一些大臣始终把"安抚笼络"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手段,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现象,一是少数民族为陈立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又是陈朝巩固政权的中坚力量,必须对他们高看一眼;二是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已达到新的高度,民族关系比较融洽,"安抚笼络"已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三是最高统治者的意志和政令助推大臣"安抚笼络"思想的形成。大臣对"北伐"的认识无论多么正确,只要与最高统治者不一致,都很难发挥作用。南陈大臣的民族关系思想具有二大特点:一是以"怀柔"为核心,二是实践成效显著。其作用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动了当时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二是加快了南北统一的进程,三是为隋唐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陈 大臣 民族关系思想 观点 特点 作用
下载PDF
胡寅民族关系思想初探
7
作者 郑炜 石瑞霖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38-146,共9页
胡寅是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思想家。胡寅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探求国家发展之路。正值北方陆沉,金兵南侵,民族矛盾尖锐之际,其民族关系思想逐渐成熟,主要表现在:“天命所钟”论华夷、反对“华夷之交”、“德能配位”为正统、力主北... 胡寅是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思想家。胡寅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探求国家发展之路。正值北方陆沉,金兵南侵,民族矛盾尖锐之际,其民族关系思想逐渐成熟,主要表现在:“天命所钟”论华夷、反对“华夷之交”、“德能配位”为正统、力主北伐、号召复仇以及“内治民安,边圉得人”五个方面。胡寅的民族关系思想既反映了时代的特性,又具有强烈的“义理化”倾向,对南宋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和后世处理民族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寅 华夷之辩 民族关系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