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thyl thiosemicarbazide intercalated organophilic calcined hydrotalcite as a potential sorbent for the removal of uranium(VI) and thorium(IV) ions from aqueous solutions 被引量:13
1
作者 T.S.Anirudhan S.Jalajamon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4期717-725,共9页
This work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practicability of using a new adsorbent 4-ethyl thiosemicarbazide intercalated, organophilic calcined hydrotalcite (ETSC-OHTC) for the removal of uranium (U(Ⅵ)), and tho... This work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practicability of using a new adsorbent 4-ethyl thiosemicarbazide intercalated, organophilic calcined hydrotalcite (ETSC-OHTC) for the removal of uranium (U(Ⅵ)), and thorium (Th(Ⅳ)) from water and wastewater. The FTIR analysis helped in realizing the involvement of nitrogen and sulphur atoms of ETSC in binding the metal ions through complex formation. Parameters like adsorbent dosage, solution pH, initial metal ions concentration, contact time and ionic strength, that influence adsorption phenomenon, were studied. The optimum pH for maximum adsorption of U(VI) and Th(IV) was found to be in the range 4.0-6.0. The contact time required for reaching equilibrium was 4 hr. The pseudo 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was the best fit to represent the kinetic data. Analysis of the equilibrium adsorption data using Langmuir, Freundlich and Sips models showed that the Freundlich model was well suited to describe the metal ions adsorption. The KF values were 25.43 and 29.11 mg/g for U(Ⅵ) and Th(Ⅳ), respectively, at 30℃. The adsorbent can be regenerated effectively from U(Ⅵ) and Th(Ⅳ) loaded ones using 0.01 mol/L HC1. The new adsorbent was quite stable for many cycles, without much reduction in its adsorption capacity towards the met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TALCITE 4-ethyl thiosemicarbazide uranium(Ⅵ) thorium adsorption.
原文传递
凹凸棒石粘土动态法分离钍(Ⅳ)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蔡龙飞 陈国树 《江西科学》 2003年第2期84-87,共4页
研究了凹凸棒石粘土动态法吸附钍(Ⅳ)的酸度、吸附容量等性能,作出了吸附动力学曲线,并用动态法处理含钍废水,钍的吸附率99.8%。凹凸棒石粘土经用盐酸处理后可循环使用。并探讨了其吸附机理。
关键词 含钍废水 废水处理 吸附分离 凹凸棒石粘土动态法 吸附容量 吸附动力学 吸附机理
下载PDF
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钍(Ⅳ)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蔡龙飞 陈国树 李薇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7-120,共4页
在硝酸介质中 ,钍 (Ⅳ )能较灵敏地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苦胺酸偶氮变色酸褪色的指示反应 ,研究了该催化褪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及动力学参数 ,建立了一种新的动力学测定钍 (Ⅳ )的方法。线性范围 (0 - 2 .5 ) μgTh4+ / 2 5mL ,检测限为 1.6 73... 在硝酸介质中 ,钍 (Ⅳ )能较灵敏地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苦胺酸偶氮变色酸褪色的指示反应 ,研究了该催化褪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及动力学参数 ,建立了一种新的动力学测定钍 (Ⅳ )的方法。线性范围 (0 - 2 .5 ) μgTh4+ / 2 5mL ,检测限为 1.6 73× 10 -9g/mL。用于稀土矿中钍 (Ⅳ )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褪色光度法 含量测定 裉色反应 催化反应 表观活化能
下载PDF
杯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钍离子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小军 刘慧君 +1 位作者 刘秀云 张妮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1-246,共6页
合成了对叔丁基杯[4]芳烃及其衍生物——对叔丁基杯[4]芳烃乙酸,并研究了其对钍(Ⅳ)离子的吸附性能。紫外光谱法研究表明,杯芳烃衍生物在pH=3、30℃下震荡2h后达到吸附平衡,对钍离子的吸附率达72%,吸附容量为9.0mg/g。干扰离子研究结果... 合成了对叔丁基杯[4]芳烃及其衍生物——对叔丁基杯[4]芳烃乙酸,并研究了其对钍(Ⅳ)离子的吸附性能。紫外光谱法研究表明,杯芳烃衍生物在pH=3、30℃下震荡2h后达到吸附平衡,对钍离子的吸附率达72%,吸附容量为9.0mg/g。干扰离子研究结果显示,带羧基的杯芳烃衍生物有望成为钍(Ⅳ)离子的良好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芳烃衍生物 吸附分析 钍() 干扰离子
下载PDF
三种中性磷萃取剂萃取分离铀(Ⅵ)与钍(Ⅳ)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诗萌 谈梦玲 +4 位作者 丁颂东 李方 李晴暖 张岚 刘春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7-315,共9页
以磺化煤油作稀释剂,比较研究了三种中性磷萃取剂甲基膦酸二甲庚酯(P350)、磷酸三异戊酯(TiAP)和磷酸三丁酯(TBP)在HNO3溶液中对U(Ⅵ)、Th(Ⅳ)及自身对HNO_3的萃取行为。分别考察了两相接触时间、酸度、萃取剂浓度和温度对U(Ⅵ)、Th(Ⅳ... 以磺化煤油作稀释剂,比较研究了三种中性磷萃取剂甲基膦酸二甲庚酯(P350)、磷酸三异戊酯(TiAP)和磷酸三丁酯(TBP)在HNO3溶液中对U(Ⅵ)、Th(Ⅳ)及自身对HNO_3的萃取行为。分别考察了两相接触时间、酸度、萃取剂浓度和温度对U(Ⅵ)、Th(Ⅳ)萃取分配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萃取HNO_3均形成1∶1型萃合物。随HNO_3浓度增加,U(Ⅵ)和Th(Ⅳ)的萃取分配比先增大后减小。相同条件下,P350对U(Ⅵ)、Th(Ⅳ)的萃取能力及铀/钍分离选择性显著大于TiAP和TBP。当被萃水相存在大量Th(Ⅳ)时,Th(Ⅳ)对U(Ⅵ)的萃取有盐析作用,U(Ⅵ)的分配比增加;Th(Ⅳ)的分配比下降。斜率分析表明三种萃取剂与U(Ⅵ)和Th(Ⅳ)分别形成2∶1和3∶1型萃合物。同时,给出了表观萃取平衡常数Kex和萃取反应热力学函数ΔH、ΔS和ΔG的值。用ICP-AES分析方法,还对三种萃取剂在不同浓度的HNO_3溶液中的溶解度进行了测定。此外,还测定了三者萃取Th(Ⅳ)的极限有机相浓度(L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膦酸二甲庚酯 磷酸三异戊酯 磷酸三丁酯 铀(VI) 钍(IV) 萃取
下载PDF
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钍(Ⅳ) 被引量:5
6
作者 彭在姜 陈国树 周波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5-258,共4页
在HNO3介质中,以Th(Ⅳ)作活化剂,Fe(Ⅲ)催化KIO4氧化偶氮胂Ⅲ褪色为指示反应,建立了痕量Th(Ⅳ)的动力学分析方法。本方法测定范围为0-5.0μgTh(Ⅳ)/25mL,检出限为2.41×10-8gTh(Ⅳ)/mL,应用于土壤中痕量Th(Ⅳ)的测定,结果满意。
关键词 催化褪色光度法 测定 土壤 痕量分析
下载PDF
乳化剂OP存在下2,4,6-三卤代偶氮氯膦分光光度法测定钍(Ⅳ) 被引量:3
7
作者 袁黎明 谌学先 +3 位作者 吴鹤松 许玉 张世鸿 徐其亨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1118-1120,共3页
报道了在不同的酸度下乳化剂OP对2,4,6.三卤代偶氮氯膦与钍(Ⅳ)显色反应抗干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酸度高达4.8 mol/L的HCI中,乳化剂OP的加入能明显地提高显色反应的选择性,而灵敏度没有明显降低,三溴... 报道了在不同的酸度下乳化剂OP对2,4,6.三卤代偶氮氯膦与钍(Ⅳ)显色反应抗干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酸度高达4.8 mol/L的HCI中,乳化剂OP的加入能明显地提高显色反应的选择性,而灵敏度没有明显降低,三溴偶氮氯膦与钍的显色体系尤其明显。可不经任何分离掩蔽手段直接测定独居石中的钍(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OP 分光光度法 TCCPA TBCPA DBCCPA
下载PDF
催化动力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钍(Ⅳ)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蔡龙飞 陈国树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0-53,共4页
在HNO3介质中,H2O2和KIO4能共同氧化二甲苯蓝FF褪色,而痕量钍(Ⅳ)又能灵敏地催化该反应。研究了该指示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及动力学参数,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钍(Ⅳ)的新方法。本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040μg/mLTh4+,检测限为7.9×... 在HNO3介质中,H2O2和KIO4能共同氧化二甲苯蓝FF褪色,而痕量钍(Ⅳ)又能灵敏地催化该反应。研究了该指示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及动力学参数,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钍(Ⅳ)的新方法。本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040μg/mLTh4+,检测限为7.9×10-11g/mL。方法已用于土壤样品中钍(Ⅳ)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钍() 痕量分析 含量测定 催化动力学褪色光度法
下载PDF
在L-缬氨酸介质中应用聚二苯并-18-冠醚-6分离铈(Ⅲ)(英文) 被引量:3
9
作者 SABALE Sandip R MOHITE Baburao S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4-228,共5页
A column chromatographic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cerium(Ⅲ) using poly[dibenzo-18-crown-6].The separ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L-valine medium.The adsorption of cerium(Ⅲ) was q... A column chromatographic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cerium(Ⅲ) using poly[dibenzo-18-crown-6].The separ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L-valine medium.The adsorption of cerium(Ⅲ) was quantitative from 1×10-1 to 1×10-4 mol/L L-valine.Amongst the various eluents,1.0-8.0 mol/L hydrochloric acid,1.0-8.0 mol/L hydrobromic acid,1.0-8.0 mol/L perchloric acid,1.0-2.0 mol/L sulfuric acid and 4.0-5.0 mol/L acetic acid,were found to be the efficient eluents for cerium(Ⅲ).The capacity of poly[dibenzo-18-crown-6] for cerium(Ⅲ) was(0.428±0.01) mmol/g.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separation of cerium(Ⅲ) from associated elements link uranium(Ⅵ) and thorium(Ⅳ).It was also appli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erium(Ⅲ) in geological samples.The method is simple,rapid and selective with good reproducibility(approximately±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缬氨酸介质 聚二苯 冠醚
下载PDF
对氯偶氮氯膦分光光度法测定海产品中微量钍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欣 郭昊 +1 位作者 刘锡林 陈立仁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04年第3期180-182,共3页
在酸性介质中,对氯偶氮氯膦与钍形成一种稳定的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λ=680nm处,对比度Δλ=11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1 04×105.络合物的组成为Th4+∶CPA PC=1∶2,钍含量在0 0~10 0μg/10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方法... 在酸性介质中,对氯偶氮氯膦与钍形成一种稳定的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λ=680nm处,对比度Δλ=11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1 04×105.络合物的组成为Th4+∶CPA PC=1∶2,钍含量在0 0~10 0μg/10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海产品中痕量钍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氯偶氮氯膦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N.N.N.N─四丁基丁二酰胺在硝酸介质中萃取钍(Ⅳ)的机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友绍 沈朝洪 +1 位作者 竺建康 包伯荣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527-536,共10页
研究了N.N.N.N-四丁基丁二酰胺(TBSA)从硝酸介质中萃取Th(Ⅳ)的机理,得出了萃合物的结构为Th(NO3)4.TBSA,分析THNO3、Th4+、TBSA的浓度及温度对Th4+分配比的影响,并计算出萃取反应... 研究了N.N.N.N-四丁基丁二酰胺(TBSA)从硝酸介质中萃取Th(Ⅳ)的机理,得出了萃合物的结构为Th(NO3)4.TBSA,分析THNO3、Th4+、TBSA的浓度及温度对Th4+分配比的影响,并计算出萃取反应的表观平衡常数及热力学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四丁基丁二酰胺
下载PDF
新显色剂二溴邻羧基偶氮羧胂光度法测定海产品中微量钍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小芳 杨茜 +2 位作者 刘东 张其颖 马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60-1063,共4页
合成并研究了新显色剂二溴邻羧基偶氮羧胂(CAsA—DBC)用于光度法测定微量钍。在盐酸(1+19)介质中,钍与显色剂发生灵敏反应,生成稳定的蓝色配合物,其物质量比为n_(Th(Ⅳ)):n_(CAsA-DBC)=1:2,最大吸收在640 nm波长处,表观摩尔吸光率为1.11... 合成并研究了新显色剂二溴邻羧基偶氮羧胂(CAsA—DBC)用于光度法测定微量钍。在盐酸(1+19)介质中,钍与显色剂发生灵敏反应,生成稳定的蓝色配合物,其物质量比为n_(Th(Ⅳ)):n_(CAsA-DBC)=1:2,最大吸收在640 nm波长处,表观摩尔吸光率为1.11×10~5L·mol^(-1)·cm^(-1),钍的质量浓度在20μg/25 mL以内符合比耳定律,线性回归方程A=0.093 2 C+0.000 5,相关系数为0.999 1。在试验条件下,大量常见的金属离子如钙、镁等以及与钍伴生的铀不干扰微量钍的测定。利用拟定方法对几种海产品中痕量钍作了测定,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5)均小于3.1%,并求得回收率在99.3%~103.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溴邻羧基偶氮羧胂 光度法 海产品
下载PDF
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煤矸石中痕量钍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道成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6-428,共3页
在H2S04介质中,痕量钍(Ⅳ)对催化溴酸钾氧化胭脂红酸的褪色反应具有强烈的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钍(Ⅳ)的催化光度法的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O.13μg·L一,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9.16×lO^5L·mol^-1·... 在H2S04介质中,痕量钍(Ⅳ)对催化溴酸钾氧化胭脂红酸的褪色反应具有强烈的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钍(Ⅳ)的催化光度法的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O.13μg·L一,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9.16×lO^5L·mol^-1·cm^-1,钍的质量浓度在0~400μg·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钍(Ⅳ)的加标回收率在96.0%~104.0%之间,RSD(n=6)为1.1%~1.8%。本法结合PMBP-甲苯萃取剂萃取分离,已应用于煤矸石中痕量钍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钍() 胭脂红酸 催化光度法 煤矸石
下载PDF
磁性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4
作者 何芳芳 王宏青 +2 位作者 王榆元 张海生 李虹霖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2期74-79,共6页
本实验以salophen为功能单体,Th(Ⅳ)离子为模板离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作交联剂,用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引发剂在烯基化的磁性Fe3O4粒子表面上热聚合制备磁性印迹材料.探讨此印迹材料对钍(Ⅳ)的最佳吸附条件.结果表明:此磁性... 本实验以salophen为功能单体,Th(Ⅳ)离子为模板离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作交联剂,用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引发剂在烯基化的磁性Fe3O4粒子表面上热聚合制备磁性印迹材料.探讨此印迹材料对钍(Ⅳ)的最佳吸附条件.结果表明:此磁性印迹材料在pH为4.5,在70μg/mL钍(Ⅳ)中吸附30 min可以到达最大吸附容量42.54μg/mg.Th(Ⅳ)印迹材料相对U(Ⅵ),La(Ⅲ)和Ce(Ⅲ)的相对选择性系数分别是62.4,82.2和93.1,说明此材料可以在La(Ⅲ),Ce(Ⅲ)和U(Ⅳ)的存在下检测Th(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钍() 磁性印迹材料 SALOPHEN 吸附
下载PDF
硝酸钍氧化膦取代杯芳烃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明新 朱文祥 +2 位作者 马淑兰 袁大强 王哲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260-1264,J004,共6页
合成了一种硝酸钍与氧化膦取代杯芳烃衍生物的配合物 ,[L·Th(OH2 ) (NO3 ) 2 ] [Th(NO3 ) 6]·CH3 CN {L =四 (亚甲基二苯基氧化膦 )杯 [4 ]芳烃 }.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其晶体... 合成了一种硝酸钍与氧化膦取代杯芳烃衍生物的配合物 ,[L·Th(OH2 ) (NO3 ) 2 ] [Th(NO3 ) 6]·CH3 CN {L =四 (亚甲基二苯基氧化膦 )杯 [4 ]芳烃 }.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 .晶体属三斜晶系 ,P 1空间群 ,晶胞参数a =1 990 ( 7)nm ,b =2 2 17( 8)nm ,c =2 890 ( 10 )nm ;α =10 4 92 ( 12 )° ,β =10 0 76( 14 )° ,γ =93 13 ( 10 )° ,Z =4;V =12 0 3 3 ( 7)nm3 ,R1=0 0 90 1,wR2 =0 190 7.此配合物由配阳离子和配阴离子构成 .配阳离子中 ,1个Th4+ 与杯芳烃中的 4个磷氧键上的氧原子 ,2个双齿配位的硝酸根中的 4个氧原子 ,以及 1个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 ,构成 1个九配位的单帽四方反棱柱体 ;配阴离子中 ,1个Th4+ 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钍 氧化膦取代杯芳烃 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下载PDF
HBM PPT-PSO对铀(Ⅵ)、钍(Ⅳ)的协同萃取及分离 被引量:5
16
作者 余绍宁 何颖 +1 位作者 马丽 包伯荣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2-96,共5页
研究了以甲苯作溶剂, H B M P P T(4苯甲酰基2,4 二氢5甲基2苯基3 H吡唑硫酮3) P S O(石油亚砜)在硝酸介质中对铀(Ⅵ)、钍(Ⅳ)的萃取行为以及萃取剂浓度、酸度等各种因素对萃取分配比... 研究了以甲苯作溶剂, H B M P P T(4苯甲酰基2,4 二氢5甲基2苯基3 H吡唑硫酮3) P S O(石油亚砜)在硝酸介质中对铀(Ⅵ)、钍(Ⅳ)的萃取行为以及萃取剂浓度、酸度等各种因素对萃取分配比的影响,以确定 2 个萃取剂的协同萃取及分离效果。结果表明, H B M P P T 和 P S O 对铀(Ⅵ)有较好的协同萃取效果,一定条件下,该体系对铀(Ⅵ)、钍(Ⅳ)的分离系数可达 1000 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MPPT PSO 溶剂萃取 协同萃取 萃取剂
下载PDF
室温固相法合成席夫碱钍(Ⅳ)金属配合物 被引量:3
17
作者 雷亮 熊国宣 王银柱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5-158,共4页
以水杨醛或邻香草醛、2,6-二氨基吡啶和硝酸钍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法合成了2,6-二氨基吡啶双席夫碱钍(Ⅳ)配合物[ThL1(NO3)2](NO3)2.H2O,[ThL2(NO3)2](NO3)2.H2O。通过元素分析、EDTA滴定法、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方法对配合物的... 以水杨醛或邻香草醛、2,6-二氨基吡啶和硝酸钍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法合成了2,6-二氨基吡啶双席夫碱钍(Ⅳ)配合物[ThL1(NO3)2](NO3)2.H2O,[ThL2(NO3)2](NO3)2.H2O。通过元素分析、EDTA滴定法、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方法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金属钍与席夫碱配体中的亚氨基上的氮原子、酚氧基上的氧原子以及硝酸根离子形成了配位数为8的配合物。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包括失水、配体的氧化分解和氧化为氧化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二氨基吡啶 席夫碱配体 钍配合物 固相法 医药原料
下载PDF
阻抑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钍(Ⅳ)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龙飞 徐春秀 《江西化工》 2004年第4期102-106,共5页
研究发现 ,在醋酸介质中 ,痕量钍 (Ⅳ )能灵敏地阻抑高碘酸钾氧化酸性靛蓝褪色的指示反应。研究了该阻抑褪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及动力学参数 ,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痕量钍 (Ⅳ )的办法。本方法线性范围为 0 .0 -1 .0 μg 2 5mL钍 (IV) ,用于... 研究发现 ,在醋酸介质中 ,痕量钍 (Ⅳ )能灵敏地阻抑高碘酸钾氧化酸性靛蓝褪色的指示反应。研究了该阻抑褪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及动力学参数 ,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痕量钍 (Ⅳ )的办法。本方法线性范围为 0 .0 -1 .0 μg 2 5mL钍 (IV) ,用于环境水样中钍(Ⅳ )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抑动力学 痕量 法线 光度法 酸性 褪色反应 高碘酸钾 环境水样 测定 最佳条件
下载PDF
三-((2-(N,N-二乙基乙酰胺基)氧基)乙基)胺萃取Th的研究
19
作者 牛雁宁 郭治军 +3 位作者 徐岩冰 丁华杰 杨维凡 袁双贵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年第7期529-530,533,共3页
以三-((2-(N,N-二乙基乙酰胺基)氧基)乙基)胺为萃取剂,1,2-二氯乙烷为稀释剂,研究从硝酸-苦味酸溶液中Th(Ⅳ)的萃取行为。讨论了水相中苦味酸根浓度、萃取剂浓度对Th(Ⅳ)分配比的影响,也对萃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三-((2-(N N-二乙基乙酰胺基)氧基)乙基)胺 溶剂萃取Th() 苦味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