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5篇文章
< 1 2 1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减压联合经皮固定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伴神经损害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3
1
作者 张伟 李海音 +3 位作者 李杰 杨匡 周跃 李长青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0-426,共7页
目的:比较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减压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伴神经功能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自2011年12月~2014年6月收治56例伴神经功能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后路小切口微创减... 目的:比较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减压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伴神经功能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自2011年12月~2014年6月收治56例伴神经功能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后路小切口微创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26例,微创组)和传统开放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30例,开放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影像学指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手术切口肌肉剥离长度为7.46±2.67cm,术中出血量为271.54± 125.53ml,术后引流量为74.50±73.58ml,输血比例为9/26,术后住院时间为19.19±10.66d,术后1周伤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为2.54±0.65分,术后止痛药使用比例为11/26;开放组分别为12.17±4.38cm,536.67±453.52ml,310.97±209.65ml,19/30,31.17±26.92d,3.60±0.77分和21/30,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222.88±64.41min)与开放组(190.83±83.19min)无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手术前、后矢状面Cobb角为10.51°±16.12°、0.70°±12.97°,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为(52.27±8.34)%、(86.64±12.80)%,矢状面指数为14.63°±10.29°、7.43°±6.79°,伤椎楔变角为13.45°±7.40°、4.07°±4.81°;开放组分别为15.04°±9.84°、2.96°±9.84°,(48.58±11.48)%、(86.63±9.76)%,20.67°±17.58°、7.38°±5.63°,14.16°±6.77°、4.26°±4.39°,两组术后影像学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影像学指标改善程度(术后-术前)相当(P>0.05).后期随访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伴神经功能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具有与传统开放手术同样的效果,且具有切口小、出血少、住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微创小切口减压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神经损伤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69
2
作者 张翠英 张晓莹 张文英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14期2070-2072,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东省立第三医院骨科于2013年10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130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东省立第三医院骨科于2013年10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130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应用FTS理念作为指导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分别为(2.3±0.8)分、(28.6±12.3)h、(5.7±2.1)d,并发症发生率为9.23%,均少于对照组的(3.8±1.9)分、(48.5±19.6)h、(7.1±3.7)d和18.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FTS理念作为指导,可以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快速康复外科 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应用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65
3
作者 昌耘冰 范志丹 +3 位作者 夏虹 郑秋坚 肖立军 廖穗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7-350,共4页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应用对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进行评价。方法:6具新鲜冰冻家猪胸腰椎标本T14—L3节段制备成胸腰椎前中柱损伤模型。比较传统短节段4钉法固定和伤椎置钉6钉法固定的三维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应用对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进行评价。方法:6具新鲜冰冻家猪胸腰椎标本T14—L3节段制备成胸腰椎前中柱损伤模型。比较传统短节段4钉法固定和伤椎置钉6钉法固定的三维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临床应用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41例,观察该方法的即时复位效果。结果:伤椎置钉法固定后的脊柱标本在前屈、后伸、侧屈状态下的运动范围均小于对照组和四钉法固定组(P〈0.01)。两种固定方法的旋转运动范围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六钉法明显小于四钉法固定组(P〈0.01)。41例患者术前Cobb角14-37°,平均23.4°,术后-3~5°,平均-2.3°。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为正常的33.7%-67.2%,平均60.8%。术后高度87.9%-98.7%,平均94.3%。结论:伤椎置钉技术可以提供明显高于传统4钉法固定的即时稳定性,并对某些类型的新鲜胸腰椎骨折的具有良好的即时复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伤椎置钉 复位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5
4
作者 孔祥清 孟纯阳 +3 位作者 张卫红 曹贵君 王叶新 陈筱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92-695,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MIPPSF)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7月本科收治的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T...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MIPPSF)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7月本科收治的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T11~L2)患者21例,平均年龄38.7岁。其中高处坠落伤18例,重物压砸伤1例,交通车祸伤2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长度,手术前后VAS评分,ODI指数,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等进行统计。[结果]切口长度平均(1.2±0.3)cm,手术时间平均(50.3±14.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6±8.5)ml;术前术后VAS评分、ODI指数、矢状位后凸Cobb角、矢状面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操作相对简便、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近期优点,且具有与开放手术相同的疗效,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较好选择,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 后路椎间融合术 胸腰椎骨折 微创技术
原文传递
胸腰椎骨折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评定 被引量:53
5
作者 肖宇龙 霍洪军 杨学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287-1288,共2页
目的探讨轴形内固定(AF)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996~2000年采用AF系统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总结。随访3~6年,平均4年。结果神经功能恢复按ASIA分为A、B、C、D、E5级,其中恢复两个级差的27例,恢复一个级... 目的探讨轴形内固定(AF)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996~2000年采用AF系统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总结。随访3~6年,平均4年。结果神经功能恢复按ASIA分为A、B、C、D、E5级,其中恢复两个级差的27例,恢复一个级差的33例;与正常相比伤椎高度平均矫正95.1%,远期矫正丢失率为19.7%,伤椎固定节段上下椎间隙部分变窄,上间隙较重。结论后路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对于神经功能、伤椎高度的恢复疗效肯定,但存在内固定断裂,矫形丢失等问题,未充分植骨及内固定未及时取出是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椎弓根螺钉
原文传递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49
6
作者 历强 贺西京 +3 位作者 王斌 彭国栋 樊沛 臧全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0年6月至2006年9月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的273例资料完整的胸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骨折类型、植骨融合方式、是否使用横杆以及内固定取...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0年6月至2006年9月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的273例资料完整的胸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骨折类型、植骨融合方式、是否使用横杆以及内固定取出时间对椎弓根螺钉断裂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22例,椎弓根螺钉断裂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19.9个月,大多(19/22)在取内固定物前复查X线片时发现。断钉发生率:爆裂型骨折患者(13/76)显著高于压缩型骨折(6/132)和骨折脱位型患者(3/65)(P<0.01);椎间植骨组(1/25)和后外侧植骨组(7/110)显著低于未植骨组(7/70)(P<0.05);未使用横杆组(8/49)显著高于使用横杆组(14/224)(P<0.05);术后12个月以上取出内固定组(9/97)高于6 ̄12个月取出内固定组(6/169)(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断裂可能与手术方式选择不当、植骨融合不当、未正确使用横连杆、内置物取出过迟有关。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有效植骨融合、合理使用横杆以及及时取出内固定可有效防止椎弓根螺钉断裂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 断裂 原因分析
下载PDF
USS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49
7
作者 杨操 杨述华 +3 位作者 王洪 孟春庆 邵增务 肖宝钧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37-540,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通用脊柱系统(USS)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通用脊柱系统(USS)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7例,术后及随访期间摄X线片,测定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椎... 目的探讨采用通用脊柱系统(USS)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通用脊柱系统(USS)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7例,术后及随访期间摄X线片,测定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了解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情况。结果通过手术复位,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结论采用USS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有效地防止内固定失败以及脊柱骨折复位丢失和后凸畸形,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弓根植骨 胸腰椎骨折 短节段内固定
原文传递
66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5
8
作者 韦兴 侯树勋 +3 位作者 史亚民 李小红 李利 马慧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403-405,共3页
目的:分析661例胸腰椎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2003年12月骨科收治的66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男457例,女204例,年龄6~83岁,平均33.5岁,其中手术治疗共523例)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骨折... 目的:分析661例胸腰椎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2003年12月骨科收治的66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男457例,女204例,年龄6~83岁,平均33.5岁,其中手术治疗共523例)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骨折发生的年龄主要在20~49岁;除50~59岁年龄段无性别差异外,其他年龄组性别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60岁以上组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其他组均以男性较多(P<0.05)。高处坠落伤及交通伤是主要致伤原因(P<0.05)。骨折多发部位依次为:L1、T12、L2(P<0.05)。除轻微外伤外,其他致伤原因在致多发脊柱骨折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按ASIA分级,523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和术后,E级的患者人数均超过50%,A级占总患者人数的20%以上,二者明显多于其它级别(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应根据其特点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流行病学
下载PDF
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8
9
作者 杨飞 武永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87-890,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2003年3月-2008年6月经椎弓根自体骨混合(Osteoset)人工骨植骨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获得平均3年随访的38例患者,对其影像学...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2003年3月-2008年6月经椎弓根自体骨混合(Osteoset)人工骨植骨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获得平均3年随访的38例患者,对其影像学、神经功能和临床症状进行评价。评价标准:(1)影像学评价:包括椎体压缩率、椎管侵占率及脊柱矢状面Cobb′s角的恢复。采用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SNK-q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2)神经功能和临床评价: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S)分级标准进行分级,26例合并神经损伤,ASIS分级提高1级为改善。[结果]本组获得随访的38例患者,优良率达87%,患者均在术后2~3周早期离床活动,无断钉、断棒、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术后椎体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满意,无1例出现神经症状加重。33例患者椎体骨折基本达到解剖复位,远期复查椎体高度无丢失情况。[结论]自体骨混合(Osteoset)人工骨植骨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可有效的消除伤椎的"蛋壳"效应,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使病人能早期活动,减少内固定物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棒、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钉 自体骨 Osteoset人工骨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椎体成形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开放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47
10
作者 林书 胡豇 +4 位作者 万仑 唐六一 王跃 俞阳 张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82,共7页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开放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5月收治的52例无神经损伤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24例,采用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微创椎...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开放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5月收治的52例无神经损伤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24例,采用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和开放组(28例,采用传统开放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节段、胸腰椎损伤分类和损伤程度评分(TLICS)及术前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固定节段高度及固定节段后凸Cobb角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1个月、6个月、10个月腰痛VAS评分、ODI评分、固定节段高度及固定节段后凸Cobb角。术后1~3 d复查CT,根据Gertzbein-Robbins分类标准判断并计算植钉准确率。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放组,但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和开放组分别植入椎弓根螺钉132枚和158枚,根据Gertzbein-Robbins分类标准,植钉准确率分别为97.7%(129/132)和96.8%(153/1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5,P=0.777)。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0个月,术后均未出现排斥反应、内固定物断裂等情况。微创组于术后10个月取出内固定物,开放组不取出。术后各时间点两组腰痛VAS评分、ODI评分、固定节段高度及固定节段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除术后3 d微创组腰痛VAS评分和ODI评分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各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早期临床疗效等方面优势显著,骨折复位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胸腰椎骨折 微创 内固定
原文传递
Surgical outcomes of mini-open Wiltse approach and conventional open approach in patients with single-segment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ithout neurologic injury 被引量:45
11
作者 Haijun Li Lei Yang +3 位作者 Hao Xie Lipeng Yu Haifeng Wei Xiaojian Cao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15年第1期76-82,共7页
This study aimed to introduce a novel mini-open pedicle screw fixation technique via Wiltse approach, and com- pared it with the traditional posterior open method. A total of 72 cases of single-segment thoracolumbar f... This study aimed to introduce a novel mini-open pedicle screw fixation technique via Wiltse approach, and com- pared it with the traditional posterior open method. A total of 72 cases of single-segment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ithout neurologic injury underwent pedicle screw fixation via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Among them, 37 patients were treated using posterior open surgery, and 35 patients received mini-open operation via Wiltse approach. Crew placement accuracy rate, operative tim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drainage,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radiation exposure time, postoperative improvement in R value, Cobb's angle and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score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ccuracy rate of pedicle screw placement, radiation exposure and postoperative R value and Cobb's angle improve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owever, the mini-open method had obvious advantages over the conventional open method in operative tim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drainage,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postoperative improvement in VAS. The mini-open pedicle screw technique could be applied in treatment of single-segment thoracolumbar fracture without neurologic injury and had advantages of less tissue trauma, short operative and rehabilitative time on the premise of guaranteed accuracy rate and no increased radiation expo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oracolumbar fracture pedicle screw MINI-OPEN Wiltse approach minimally invasive
下载PDF
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5
12
作者 王兴斌 王洪伟 +3 位作者 陈语 于海龙 王琪 刘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分析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预防及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527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段、骨折节段以及致伤原因分组,分析其临床特点... 目的分析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预防及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527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段、骨折节段以及致伤原因分组,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527例患者中年龄分布集中在40~59岁者有238例,占45.2%。胸腰段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患者共76例,占14.4%,其中胸腰段合并腰椎骨折者42例(8.0%),胸腰段合并胸椎骨折者22例(4.2%),胸腰段合并颈椎骨折者7例(1.3%),胸腰段合并颈椎、胸椎、腰椎骨折者5例(0.9%)。20~39岁年龄段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为136∶49(2.8)、神经损伤百分比为50.3%,合并症发生率为38.9%。致伤原因分布中高坠伤、摔伤、车祸伤所占比例分别为43.1%、23.3%和14.6%,其余累计占19.0%。重物砸伤所致患者男女性别比为52∶3(17.3)、神经损伤百分比为60.0%、合并症发生率为47.3%、ISS评分为(21.4±12.7)分,显著高于其他致伤原因组(P<0.05)。本组患者ASIA分级,术前A级72例,B级17例,C级37例,D级95例,术后68例患者住院期间有1~2级的神经恢复,占12.9%。结论从创伤性脊柱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可以看出,40~59岁年龄段是主要发病年龄,高坠伤是主要致伤原因;20~39岁年龄段,重物砸伤所致患者性别比、神经损伤百分比、合并症发生率最高,应根据其特点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脊髓损伤 创伤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44
13
作者 朱勋兵 韩俊柱 王胜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8期1208-1210,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2月—2013年10月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无神经损伤性胸腰椎骨折18例。其中男性12例...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2月—2013年10月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无神经损伤性胸腰椎骨折18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25—56岁,平均41岁,T11椎体骨折2例、T12椎体骨折5例、L1椎体骨折7例、L2椎体骨折4例,车祸伤7例,重物砸伤3例,高处坠落伤8例。脊柱骨折按AO分型均为A型骨折,无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的临床表现。测定手术前后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并作统计分析。结果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个月。手术切口均为4个长约1.5~2.0cm的皮肤切口,远较常规腰椎后路开放手术为小;术中出血量约60~100ml,远较常规腰椎后路开放手术为少;均于术后2周腰痛明显缓解后带支具下床,术后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有所恢复,且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脊髓神经损伤、切口感染、不愈合、腰背肌疼痛、椎弓根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性胸腰椎骨折,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椎弓根螺钉 胸腰椎骨折
原文传递
后路短节段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A3型和A4型胸腰段骨折 被引量:44
14
作者 顾勇杰 赵刘军 +2 位作者 于亮 洪锦炯 马维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5-400,共6页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A3型和A4型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2月无神经损伤、Loadsharing评分≤6分、单椎体A3型或A4型胸腰段骨折患者60例,分为经皮组(单纯后路短节段结...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A3型和A4型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2月无神经损伤、Loadsharing评分≤6分、单椎体A3型或A4型胸腰段骨折患者60例,分为经皮组(单纯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经肌间隙组(后路经肌间隙短节段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两组间性别比例、年龄、骨折类型、骨折节段等一般资料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疼痛VAS评分)与影像学指标(伤椎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切口疼痛经皮组分别为9.55±1.76cm、120.7±24.5min、50.6±13.7ml及3.5±1.0分;经肌间隙组分别为10.80±1.52cm、90.3±15.6min、152.0±25.8ml及5.1±1.7分,两组间差异除手术切口长度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取内固定时、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经皮组分别为(86.5±7.9)%和3.7°±4.5°、(84.5±8.1)%和3.9°±5.0°、(83.9±5.7)%和3.6°±4.5°;经肌间隙组分别为(88.1±8.6)%和3.2°±5.1°、(86.3±8.3)%和3.8°±5.4°、(85.6±7.1)%和3.7°±4.8°。与术前相比两组均得到明显纠正(P〈0.05),与术后即刻相比两组均没有明显丢失,两组间的影像学评价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单纯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适用于治疗A3型和A4型胸腰段骨折,同时具有出血少、疼痛轻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 微创 经皮 内固定
下载PDF
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及临床随访研究 被引量:44
15
作者 王洪伟 李长青 +2 位作者 周跃 刘涛 赵卫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356-1360,共5页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及长期临床应用对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进行综合评价。[方法]6具新鲜冰冻小牛腰椎标本L1-5节段制备成腰椎前中柱损伤模型。比较伤椎置钉6钉固定法和传统短节段4钉固定法的三维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及椎间刚度...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及长期临床应用对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进行综合评价。[方法]6具新鲜冰冻小牛腰椎标本L1-5节段制备成腰椎前中柱损伤模型。比较伤椎置钉6钉固定法和传统短节段4钉固定法的三维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及椎间刚度值。临床应用附加伤椎置6钉固定技术及跨伤椎4钉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随访至内固定取出者分别为15、14例,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8.5、17.0个月。长期随访观察其即时复位效果、内固定取出前矫正度丢失情况。[结果]伤椎置钉6钉固定法与跨伤椎4钉固定法标本在屈曲、后伸、侧弯方向的ROM值与完整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伤椎置钉6钉固定法与跨伤椎4钉固定法标本在旋转方向的ROM值大于完整对照组,且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种固定方式固定术后矢状位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改善度与术后即刻改善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钉固定组的伤椎前缘高度在术后及内固定取出前与4钉固定相比,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置钉技术可以明显增加传统4钉法固定各运动方向的即时稳定性,尤其是屈曲、后伸及轴向旋转稳定性。长期临床随访结果示伤椎置钉技术对某些新鲜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即时复位及保持校正效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 伤椎固定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3
16
作者 王广辉 游嵚 +2 位作者 郭坤营 李卫伟 罗伟 《当代医学》 2012年第18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5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手术,对照组24例联合应用外侧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Cobb角及VAS评分...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5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手术,对照组24例联合应用外侧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Cobb角及VA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理想,后凸成角畸形矫正明显。平均随访16个月后,观察组伤锥椎体前缘高度比值、VAS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92.2±1.7)%比85.0±2.1)%,(6.7±1.5)分比(5.6±1.2)分,P<0.05],Cobb角矫正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1.0)°比(12.0±0.9)°,P<0.01]。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能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减少后凸矫正角度丢失,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钉 脊柱骨折
下载PDF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术式选择——前路固定与后路椎体截骨术的比较 被引量:41
17
作者 胡临 田伟 +3 位作者 刘波 李勤 李志宇 袁强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223-1225,共3页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内固定与后路椎体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39例伴有神经受损和后凸畸形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采用前路固定19例,后路椎体截骨20例。前路固定组:平均年龄38.3岁(21~6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5.3个月(2~16个...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内固定与后路椎体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39例伴有神经受损和后凸畸形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采用前路固定19例,后路椎体截骨20例。前路固定组:平均年龄38.3岁(21~6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5.3个月(2~16个月),术前后凸角平均25.2°(10°~43°)。后路椎体截骨组:平均年龄39.9岁(18~6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5.6年(2个月~16年),术前后凸角平均27.6°(5°~60°)。结果前路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74min(140~395min),平均出血为994mL(300~2000mL),术后平均后凸角为14.7°(0~35°),平均矫正10.5°(5°~16°)。后路椎体截骨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83min(190~3950min),平均出血为1654mL(800~3800mL),术后平均后凸角为4.4°(-10°~30°),平均矫正23.2°(7°~40°)。所有的不完全神经损伤的患者神经功能都得到改善。结论后路椎体截骨在不增加手术创伤的同时,可以获得更好的后凸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截骨术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2
18
作者 柳海铭 张沿洲 +3 位作者 张圣兵 胡牮 刘政 王根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4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15年6月江苏省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15年6月江苏省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剥离椎旁肌后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1周、2周、6个月时腰背部疼痛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下地前和末次随访时X线片上椎体高度;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及内固定松动、断裂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地前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下地前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比较,差异均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间隙入路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胸腰段脊柱骨折内固定: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40
19
作者 王金宁 宋达炜 +7 位作者 乔渝森 杨炎 邹俊 张林林 耿德春 杨惠林 吴贵忠 倪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4479-4484,共6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后路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随访数据有限,且是否应进行伤椎置钉尚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探究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固定修复胸腰段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纳入使用经皮椎弓...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后路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随访数据有限,且是否应进行伤椎置钉尚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探究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固定修复胸腰段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纳入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胸腰段骨折患者2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经伤椎置钉组和跨伤椎固定组。所有治疗均已取得患者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使用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使用骨折椎体前缘相对高度,矢状面后凸Cobb角度评估骨折椎体复位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所有纳入随访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经伤椎置钉组随访8-20个月,跨伤椎置钉组随访5-17个月,均未出现内固定断裂、伤椎高度丢失等并发症;②2组患者术后的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好转(P < 0.05),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2 组患者术后骨折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及矢状面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好转,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提示随访期间使用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修复胸腰段骨折能够取得满意疗效,而经伤椎置钉和跨节段固定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短节段脊柱骨折内固定 经伤椎置钉 跨伤椎固定 椎体前缘相对高度 COBB角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38
20
作者 陶笙 王惠先 +3 位作者 梁雨田 郭义柱 唐佩福 毛克亚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740-743,共4页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总结自1998年7月~2005年4月收治的32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失败病例,探讨其原因;其中前路于术3例,后路手术29例;包括断钉9例(18枚),松棒(含螺母松动)8例,断棒4例,椎弓根钉定位点错误8例(15...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总结自1998年7月~2005年4月收治的32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失败病例,探讨其原因;其中前路于术3例,后路手术29例;包括断钉9例(18枚),松棒(含螺母松动)8例,断棒4例,椎弓根钉定位点错误8例(15枚),内植物松动失效3例。结果30例患者接受二次手术治疗,2例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失败原因:①手术入路选择错误;②忽视椎体前柱“空壳”现象;③手术技术操作不当;④术前忽视相邻椎间盘损伤;⑤个别手术器械设计缺陷。结论胸腰椎骨折术前应严格手术适应证,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器械,手术争取一期稳定椎体前柱,熟练掌握脊柱解剖知识及提高手术操作技能是避免手术失败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失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