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31
1
作者 刘维永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50-53,共4页
胸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 ,死亡率和病残率均很高。近几年在保留和不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重建术治疗升主动脉瘤 ,弓部主动脉瘤切除与脑保护 ,胸主动脉瘤或胸腹主动脉瘤切除与脊髓保护 ,以及主动脉腔内支架移植术等方面取得了... 胸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 ,死亡率和病残率均很高。近几年在保留和不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重建术治疗升主动脉瘤 ,弓部主动脉瘤切除与脑保护 ,胸主动脉瘤或胸腹主动脉瘤切除与脊髓保护 ,以及主动脉腔内支架移植术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手术死亡率已从 31.4 %下降至 3.3%~ 4 .8%。胸主动脉瘤 ,特别是主动脉夹层系一全身性主动脉病变 ,近年来手术疗效有所改善 ,但远期复发率和再手术率仍较高。主动脉内支架移植与外科手术结合应用 ,对复杂的伴有降主动脉病变的 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 ,可能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 深低温停循环 象鼻技术 腔内支架移植 治疗
下载PDF
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瘤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其监护16例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伟英 沈秀群 张婷婷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瘤 术后并发症 病情监护 围手术期 肺功能 心律失常 神经系统功能
原文传递
104例胸主动脉瘤手术的体外循环转流经验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曙东 王天策 +4 位作者 孙卫红 许日昊 朱志成 杨桂林 柳克祥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2年第1期36-40,61,共6页
目的总结不同胸主动脉瘤手术所采用的体外循环(ECC)策略,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HCA)期间的重要器官保护方法。方法 2005年7月~2011年7月共完成胸主动脉瘤手术共104例,其中,采用中低温ECC完成10例,采用DHCA双侧选择性顺行脑灌注(SACP)技术... 目的总结不同胸主动脉瘤手术所采用的体外循环(ECC)策略,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HCA)期间的重要器官保护方法。方法 2005年7月~2011年7月共完成胸主动脉瘤手术共104例,其中,采用中低温ECC完成10例,采用DHCA双侧选择性顺行脑灌注(SACP)技术完成92例,采用常温半身ECC完成手术2例。疾病种类包括DeBakey(Ⅰ、Ⅱ、Ⅲ)型夹层、真性胸主动脉瘤和假性胸主动脉瘤。结果 ECC时间75~371(198±51.25)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5~299(125.87±67.88)min,停循环时间29~136(54.87±22.51)min,DHCA时最低鼻咽温度11.6~20(17.08±0.73)℃,常规超滤81例,超滤液量1 000~4 500 ml,常规超滤+平衡超滤11例,超滤液量5 000~7 200 ml,术中出现"假腔灌注"一例。104例患者手术顺利,安返监护室,术后12~72 h清醒,术后早期清醒前出现躁动9例,早期低氧血症18例,肾功能不全13例。99例治愈出院,死亡5例。1例术后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和脑出血,1例死于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及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术后多发性腔隙性脑梗、脑出血及气管食管瘘,1例死于吻合口大出血床旁开胸止血后感染。结论根据胸主动脉瘤发病部位和手术方法不同,应采用不同的ECC方法。灌注师与术者的紧密配合和高水平的ECC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加强术中重要器官的保护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瘤 体外循环 深低温停循环 顺行脑灌注
下载PDF
三维人胸主动脉中血流动力学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向亚菲 殷俊锋 +3 位作者 向力 邵天宇 黄俊峰 汤敬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6-520,共5页
目的分离与重建人体胸主动脉弓的三维仿真模型,对人体胸主动脉中的脉冲血流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和研究。方法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血流动力学的相关知识,依据临床上采集到的人胸CT扫描数据,运用图像处理软件Mimics分离并重建人体... 目的分离与重建人体胸主动脉弓的三维仿真模型,对人体胸主动脉中的脉冲血流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和研究。方法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血流动力学的相关知识,依据临床上采集到的人胸CT扫描数据,运用图像处理软件Mimics分离并重建人体胸主动脉弓的三维仿真模型。结果计算出当以抛物型脉冲血流作为初始速度时,正常人的胸主动脉内血液流动在心动周期内不同时刻的血液流场、壁面压力、速度分布。主动脉弓与分支血管交界面远心端的血流速度明显高于近心端的血流速度,主动脉弓段内外壁血流存在明显的压力差,血流速度和压力变化剧烈区域,特别是左锁骨下动脉分出点以下约2~3cm处的局部区域,与临床主动脉夹层易发区域相吻合。这说明血流压力和速度对胸主动脉夹层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结论基于CT扫描数据进行数值模拟与仿真建模有利于深入开展生物流体力学研究,而主动脉弓血液流场的数值模拟对临床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胸主动脉瘤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三维成像 脉动流 有限元
下载PDF
989例胸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方微 陈东 +6 位作者 商建峰 武迎 滕飞 付稳 崔亚艳 连国亮 梅少帅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6期332-337,共6页
目的 回顾性探讨胸主动脉夹层(TAD)及胸主动脉瘤(TAA)手术病例,分析其发病诱因、临床病理学特征,为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为治疗及干预TAD/TAA病变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运用常规HE及组织化学染色方法(Masson、弹力/VG及AB/PA... 目的 回顾性探讨胸主动脉夹层(TAD)及胸主动脉瘤(TAA)手术病例,分析其发病诱因、临床病理学特征,为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为治疗及干预TAD/TAA病变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运用常规HE及组织化学染色方法(Masson、弹力/VG及AB/PAS),分析2007年至2012年989例TAD(660例)及TAA(329例),观察比较其发病部位、临床分型、发病诱因、主动脉壁组织形态学特点,并对其中的128例标本的主动脉壁形态学进行半定量评估.结果 主动脉壁病理形态学半定量分析:基本形态学改变是主动脉壁发生退行性变,TAD得分高于TAA(9.61&#177;3.34对7.40&#177;3.52,P =0.000);合并马方综合征(MF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TAD较TAA在纤维化、斑块形成及中膜坏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合并MFS者,在囊性中膜坏死、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及弹力纤维断裂3个指标上与其他诱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动脉粥样硬化(As)在纤维化(P =0.017)及中膜变性坏死(P =0.044)指标上与其他诱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HP)在中膜变性坏死(P=0.011)较其他诱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AD对主动脉脉壁结构的破坏更严重,预后比TAA差.对主动脉壁评分有差异性改变的诱因是HP、As及MFS,三者是TAA/TAD的主要原因.平滑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变性坏死、排列紊乱及重塑)是发生TAA/TAD及MFS的重要因素.单纯TAA/TAD的平滑肌变性坏死重于基质降解,而合并MFS的TAA/TAD则是平滑肌重塑、基质黏液样变性重于平滑肌坏死,因此,需进一步做平滑肌表型等的分子病理学研究,以进一步探讨TAA/TAD及MFS发病的始动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主动脉壁半定量形态学分析
原文传递
原位开窗重建左锁骨下动脉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浩 肖占祥 +5 位作者 戚悠飞 曾朝凡 刘飒华 张文波 李振振 吴鸿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穿刺破膜技术进行原位开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8年1月10例原位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repair,TEVAR)的资料,其中5例胸主动脉瘤,5例主动脉夹层。在覆膜支架封盖左锁骨下动脉... 目的探讨利用穿刺破膜技术进行原位开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8年1月10例原位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repair,TEVAR)的资料,其中5例胸主动脉瘤,5例主动脉夹层。在覆膜支架封盖左锁骨下动脉后,利用打磨过的导丝硬头进行穿刺破膜、球囊扩张,重建左锁骨下动脉血流通路。结果9例开窗成功,1例胸主动脉瘤开窗失败,改行烟囱支架植入。开窗成功的9例术后随访13~53(29.8±16.1)月,左锁骨下动脉血流通畅,无内漏发生。结论利用穿刺破膜技术行原位开窗的技术简单,经济,有效,适用于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胸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原位开窗技术
下载PDF
胸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高文博 余泓池 +2 位作者 张瑶佳 钱宏 刘肖珩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9-704,共6页
胸主动脉夹层是一种高致死率(65%~85%)的心血管疾病。外科手术辅助植/介入支架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方式,但手术治疗会引起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故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策略。近年来... 胸主动脉夹层是一种高致死率(65%~85%)的心血管疾病。外科手术辅助植/介入支架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方式,但手术治疗会引起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故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策略。近年来,随着单细胞测序等新技术的发展,初步证实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功能紊乱在胸主动脉夹层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作用。目前,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紊乱的分子机制已得到初步研究,相关成果可望为寻找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有助于开发防治胸主动脉夹层的新策略。本文总结了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失衡在胸主动脉夹层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详细介绍了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紊乱的生物因素及相关分子机制,为明确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紊乱在胸主动脉夹层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寻找有效的药物分子靶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瘤 胸主动脉夹层 血管平滑肌细胞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合并单纯性肾囊肿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预后特点
8
作者 付彪 王成虎 +3 位作者 王秋吉 吴进林 李伯海 范瑞新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45-350,共6页
目的探讨合并单纯性肾囊肿(simple renal cyst,SRC)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患者的临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因ATAAD入院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前主动脉... 目的探讨合并单纯性肾囊肿(simple renal cyst,SRC)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患者的临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因ATAAD入院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前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是否合并有SRC,将患者分为SRC组和无SRC组,将基线资料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校准后,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及随访的差异。结果共533例患者纳入研究,两组各有165例进入匹配队列,两组患者在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及其他并发症方面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发现,SRC组患者较无SRC组更易发生主动脉事件(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SRC组患者较无SRC组发生主动脉终点事件的风险比为2.545(95%CI:1.668~3.883,P<0.001)。结论SRC的存在不影响多个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但是SRC的存在能提高ATAAD患者术后残存主动脉发生主动脉事件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肾疾病 囊性 主动脉夹层 炎症 主动脉瘤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胸主动脉瘤和胸主动脉夹层中的表达 被引量:6
9
作者 张雷 田磊 +3 位作者 廖明芳 倪灿荣 傅政 景在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55-1057,共3页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DebakeyⅠ型胸主动脉夹层(TAD)和胸主动脉瘤(TAA)中的表达,探讨其在TAD和TAA中的作用。方法苏木素-伊红(HE)染色、铁苏木素染色、TUNEL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观察11例TAD和10例TAA的病理...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DebakeyⅠ型胸主动脉夹层(TAD)和胸主动脉瘤(TAA)中的表达,探讨其在TAD和TAA中的作用。方法苏木素-伊红(HE)染色、铁苏木素染色、TUNEL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观察11例TAD和10例TAA的病理特征、弹力纤维断裂、管壁细胞凋亡、MMP-9在动脉管壁中的表达和定位,并分析MMP-9表达与各项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MMP-9在TAD和TAA中高表达(P〈0.05),主要位于中外膜平滑肌细胞和炎性细胞,MMP-9表达与主动脉直径显著相关(P〈0.05)。结论MMP-9在TAD和TAA中高表达,中外膜平滑肌细胞和炎性细胞是其主要表达细胞;MMP-9可能通过弹力板层的破坏来影响管壁重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胸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瘤
原文传递
马凡综合征胸主动脉病变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10
作者 高秋月 赵一铭 于宝琪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645-653,共9页
胸主动脉瘤/夹层是马凡综合征(MFS)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尽管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的异常激活被认为是MFS胸主动脉瘤的核心发病机制,但近些年来的研究逐渐揭示了其他信号通路在MFS中的作用。本文将从经典TGF-β以及Notch、一氧化... 胸主动脉瘤/夹层是马凡综合征(MFS)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尽管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的异常激活被认为是MFS胸主动脉瘤的核心发病机制,但近些年来的研究逐渐揭示了其他信号通路在MFS中的作用。本文将从经典TGF-β以及Notch、一氧化氮(NO)等相关信号通路、表观遗传学及药物基因治疗等多方面最新研究的成果综述MFS的分子机制,为MF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胸主动脉瘤 胸主动脉夹层 转化生长因子Β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对胸主动脉瘤术后患者应激性情绪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雪萍 王永婷 +1 位作者 党霞 汪德星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0年第5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胸主动脉瘤术后患者应激性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02月~2019年02月接收的100例胸主动脉瘤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胸主动脉瘤术后患者应激性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02月~2019年02月接收的100例胸主动脉瘤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及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GSES评分、GC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总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主动脉瘤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后,不良情绪缓解,自我效能感增强,治疗依从性及身心舒适度进一步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胸主动脉瘤 应激性精神障碍 依从性 自我效能
原文传递
复杂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6
12
作者 肖占祥 戚悠飞 +4 位作者 曾昭凡 岳劫 李振振 刘飒华 陈浩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4期232-234,共3页
目的总结复杂主动脉夹层(AD)及胸主动脉瘤(TAA)腔内隔绝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共76例行腔内治疗的复杂AD及TAA病例,其中行单纯腔内隔绝术52例,结合烟囱技术的腔内隔绝术6例;结合支架近端开槽的腔内隔绝术5例;颈部杂交手术13例。结果围手术... 目的总结复杂主动脉夹层(AD)及胸主动脉瘤(TAA)腔内隔绝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共76例行腔内治疗的复杂AD及TAA病例,其中行单纯腔内隔绝术52例,结合烟囱技术的腔内隔绝术6例;结合支架近端开槽的腔内隔绝术5例;颈部杂交手术13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2例,其中1例患者术后4小时死于心跳骤停,1例杂交手术患者术后死于脑血管意外。51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9年,平均18个月,1例TAA杂交手术患者人工血管全段闭塞,但患者无任何神经系统症状。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3个月及1年出现支架远端破口再行腔内隔绝术。1例AD患者术后6个月时出现支架近端新破口。在随访期死于肺癌和冠心病各1例。结论结合覆盖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技术、开槽技术及颈部血管搭桥的腔内隔绝术,可提高复杂AD及TAA的疗效,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下载PDF
胸主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双管型喉罩结合无肌松静脉全麻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祥奎 黄建新 +1 位作者 王瑜 杨孟昌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年第3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双管型喉罩结合无肌松静脉全麻在胸主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覆膜支架介入治疗胸主动脉瘤患者60例,ASAⅡ~Ⅲ级。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气管插管+静脉全麻+肌松组(Ⅰ组)与双管型喉罩+静脉全麻组(Ⅱ组)各30例... 目的探讨双管型喉罩结合无肌松静脉全麻在胸主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覆膜支架介入治疗胸主动脉瘤患者60例,ASAⅡ~Ⅲ级。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气管插管+静脉全麻+肌松组(Ⅰ组)与双管型喉罩+静脉全麻组(Ⅱ组)各30例。观察两组各检查时点血流动力学、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术毕清醒与拔管时间,术后24小时随访有无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双管型喉罩+静脉全麻在覆膜支架介入治疗胸主动脉瘤中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较传统方法更加平稳,术中及术后未发生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双管型喉罩+无肌松静脉全麻用于覆膜支架介入治疗胸主动脉瘤效果良好,简便易行,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麻醉 喉罩 丙泊酚 胸主动脉瘤 介入治疗 气管插管
下载PDF
非诺多泮抑制小鼠胸主动脉瘤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周莹 武栗妃 +1 位作者 杜文静 曹济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9-575,共7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一型受体激动剂非诺多泮(FNDP)是否对小鼠胸主动脉瘤(TAA)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对3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采用β-氨基丙腈(BAPN)复制TAA模型。25只小鼠分为三组:对照组、BAPN组、BAPN+FNDP组(腹腔注射FNDP)。统计TAA的发... 目的探讨多巴胺一型受体激动剂非诺多泮(FNDP)是否对小鼠胸主动脉瘤(TAA)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对3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采用β-氨基丙腈(BAPN)复制TAA模型。25只小鼠分为三组:对照组、BAPN组、BAPN+FNDP组(腹腔注射FNDP)。统计TAA的发生率和生存率,观察胸主动脉的大体变化,弹力蛋白(Elastin)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基质金属酶2(MMP2)、基质金属酶9(MMP9)和白细胞分化抗原68(CD68)的变化。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和MMP9的活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多巴胺受体1(D1DR)、多巴胺受体2(D2DR)、多巴胺受体3(D3DR)、多巴胺受体5(D5DR)、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平滑肌蛋白22α(SM22α)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APN组有明显的TAA形成,胸主动脉壁弹力纤维紊乱与断裂,且D1DR和D5DR的mRNA水平均显著下降。与BAPN组相比,BAPN+FNDP组小鼠TAA的形成率和动脉瘤破裂率明显降低;胸主动脉壁的弹力纤维紊乱与断裂明显改善;胸主动脉壁内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血清中MMP2的酶活性显著降低;胸主动脉壁中巨噬细胞浸润显著降低,且IL-1β、IL-6、TNF-α和MCP-1的mRNA水平均显著下降;α-SMA和SM22α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FNDP可抑制小鼠TAA的进展,有可能成为治疗TAA的一个潜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瘤 多巴胺受体 非诺多泮 巨噬细胞 炎症 基质降解
下载PDF
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禁非 许尚栋 +6 位作者 黄方炯 李志忠 王学勇 蔡克强 范占明 杜嘉会 张兆光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支架型人工血管介入治疗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1年9月至2004年12月,行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8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22~65岁,平均(45.4±15.1)岁。病因4例为外伤,... 目的:探讨支架型人工血管介入治疗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1年9月至2004年12月,行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8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22~65岁,平均(45.4±15.1)岁。病因4例为外伤,1例为动脉硬化,3例病因不明。瘤体直径(3.9±1.3)em。4例为急诊手术,4例择期手术。结果:6例采用全身麻醉,2例采用硬膜外麻醉。支架型人工血管均顺利植入。术后30d内无死亡。1例有近端内漏。术后脑梗塞1例。术后随诊2~30个月,平均(9.3±10.7)个月,术后4个月死亡1例,病因为内漏导至动脉瘤破裂。1例于5个月后因再发假性动脉瘤,接受再次支架型血管植入术,于2次手术后2个月死亡。随诊死亡2例,死亡率25%。结论:支架型人工血管是治疗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中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心脏外科手术方法
下载PDF
主动脉缩窄合并降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6
作者 鲁亦凡 乔环宇 +5 位作者 杨波 赵宏磊 张浩 白涛 薛金熔 刘永民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9-475,共7页
目的初步评估外科手术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降主动脉瘤的疗效。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的主动脉缩窄成年患者。通过主动脉CT血管成像确定主动脉缩窄的诊断,依据降主动脉直径将纳入患者... 目的初步评估外科手术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降主动脉瘤的疗效。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的主动脉缩窄成年患者。通过主动脉CT血管成像确定主动脉缩窄的诊断,依据降主动脉直径将纳入患者分为合并降主动脉瘤组和未合并降主动脉瘤组。收集入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手术相关资料,记录术后30 d死亡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时所有患者均测量上肢收缩压。患者出院后通过门诊、电话随访其生存情况以及再次干预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其中不良事件包括死亡、脑血管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高血压、术后再狭窄、其他心血管相关的干预。结果共纳入107例主动脉缩窄患者,年龄(34.1±15.2)岁,男性68例(63.6%)。其中合并降主动脉瘤组16例,未合并降主动脉瘤组91例。合并降主动脉瘤组中,6例(6/16)采用人工血管转流术,4例(4/16)接受了胸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4例(4/16)接受了主动脉根部手术+支架象鼻手术,2例(2/16)接受了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降主动脉瘤组中,术后30 d时1例再次行开胸手术,1例出现下肢不全截瘫,1例死亡;两组术后30 d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出院时上肢收缩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合并降主动脉瘤组:(127.3±16.3)mmHg(1 mmHg=0.133 kPa)比(140.9±16.3)mmHg,P=0.030;未合并降主动脉瘤组:(120.7±13.2)mmHg比(151.8±26.3)mmHg,P=0.001]。随访时间为3.5(3.1,4.4)年。合并降主动脉瘤组无新增死亡,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及二次手术病例,1例(1/15)发生脑梗死,10例(10/15)诊断为高血压;两组术后随访期间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有经验的中心,经过外科手术干预的主动脉缩窄合并降主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降主动脉瘤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开放手术与腔内介入手术在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治疗的应用情况 被引量:4
17
作者 熊莺 龙思哲 《中国医院统计》 2017年第1期9-11,16,共4页
目的了解开放手术和腔内介入手术在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治疗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及病案首页检索对447例行手术治疗的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住院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中,10... 目的了解开放手术和腔内介入手术在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治疗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及病案首页检索对447例行手术治疗的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住院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中,10年来开放手术构成比占29.97%,介入手术构成比占70.03%,介入手术逐年上升,而在胸主动脉瘤手术中,开放手术构成比占44.44%,介入手术构成比占55.56%(χ~2=6.821,P<0.01),近年来介入手术成为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主流。在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中,介入手术治愈好转率96.00%,开放手术治愈好转率71,03%,χ~2=45.96,P<0.01,介入手术与开放手术用于治疗主动脉夹层治愈好转率有显著性差异。而介入手术与开放手术在胸主动脉瘤中应用的治愈好转率无差异(χ~2=0.125,P>0.05)。结论介入手术减少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术后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及平均药费,提高了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治愈好转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胸主动脉瘤 开放手术 腔内介入手术 治愈好转率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和胡索酸-3-氨基丙腈联合诱导小鼠建立腹主动脉瘤模型的特点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静媛 高凌 +2 位作者 叶迎春 罗登 阳恒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64-267,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胡索酸-3-氨基丙腈(BAPN)联合诱导小鼠建立腹主动脉瘤(AAA)模型的特点和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17年1—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将30只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A组和...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胡索酸-3-氨基丙腈(BAPN)联合诱导小鼠建立腹主动脉瘤(AAA)模型的特点和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17年1—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将30只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A组和模型B组,每组10只。模型A组小鼠皮下植入微量渗透泵持续泵入AngⅡ(1μg·kg^(-1)·min^(-1))28 d,同时食用含0.25%BAPN饲料饲喂28 d;模型B组小鼠食用含0.25%BAPN饲料饲喂27 d,第28天皮下泵入AngⅡ24 h;空白对照组皮下持续泵入生理盐水,食用普通饲料。动脉瘤破裂死亡小鼠立即取材,第29天仍存活小鼠处死取材。取材后,测量小鼠腹主动脉直径,冰冻切片进行活性氧(ROS)染色,石蜡切片进行弹性纤维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结果模型A组小鼠AAA发生率为70.0%,高于模型B组小鼠AAA发生率22.2%(P<0.01),模型B组腹主动脉直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A组腹主动脉直径大于模型B组(P<0.05);ROS染色显示模型A、B组比对照组腹主动脉组织中ROS表达增多;弹性纤维染色显示模型A、B组与对照组比较弹性纤维有断裂及排列紊乱;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模型A、B组比对照组MMP-2表达增多。结论通过血管紧张素Ⅱ持续皮下泵入和BAPN联合可以诱导建立小鼠AAA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胸主动脉瘤 胡索酸-3-氨基丙腈 小鼠模型
下载PDF
一体式单分支支架在胸主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一丁 罗灿华 +4 位作者 朱峥嵘 邢越 邹岚 吴嘉瑜 谭羽灿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评估Castor一体式单分支支架在胸主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应用Castor一体式单分支支架治疗59例需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的胸主动脉疾病患者的... 目的评估Castor一体式单分支支架在胸主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应用Castor一体式单分支支架治疗59例需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的胸主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为主动脉夹层,13例为近弓部主动脉瘤,11例为胸主动脉穿透性溃疡。结果患者均成功完成单分支支架植入,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手术平均时间为(156±45)min。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8%(4/59)。1例患者术中支架释放后存在LSA狭窄,1例分支支架部分遮挡左椎动脉,1例因瘤体较大出现主体支架近端移位,1例术后出现Ⅰa型内漏。术后1年LSA分支支架通畅率为98.3%(58/59),无截瘫等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结论Castor一体式单分支支架治疗需重建LSA血流的胸主动脉疾病的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支支架 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瘤 主动脉溃疡 腔内修复术 左锁骨下动脉
下载PDF
胸主动脉夹层与动脉瘤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守国 王春生 +3 位作者 陈昊 洪涛 赖颢 朱仕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1-686,691,共7页
目的比较胸主动脉夹层与动脉瘤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差异并探讨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的发病机制。方法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切除标本20例、胸主动脉瘤手术切除标本38例制成石蜡组织切片,将切片以抗TGF-β1及α-平滑肌肌动蛋... 目的比较胸主动脉夹层与动脉瘤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差异并探讨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的发病机制。方法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切除标本20例、胸主动脉瘤手术切除标本38例制成石蜡组织切片,将切片以抗TGF-β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actin)单克隆抗体按双抗免疫荧光法处理,观察两组病例主动脉壁中TGF-β1的分布,并通过荧光定量法做TGF-β1表达的定量分析。同时将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特征,采用Verhoeff氏弹力纤维染色及Masson三色法染色观察细胞外基质的分布。并参照TGF-β1表达水平对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主动脉手术史、病因诊断和主动脉最大直径等临床指标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动脉病理结果均以动脉中膜变性伴弹力纤维断裂为主要特征。TGF-β1在主动脉壁内分布不均匀,在中膜平滑肌层中表达水平最高,内膜表达低于中膜,外膜表达水平最低。两组间比较,夹层组TGF-β1平均值70.71±9.70,低于动脉瘤组平均值77.66±10.93(P<0.05)。按主动脉壁分层比较,内膜层夹层组为62.54±8.81低于动脉瘤组的72.14±5.85(P<0.05);中膜层夹层组79.26±12.77低于动脉瘤组的86.82±13.47(P<0.05);外膜层夹层组60.04±12.07与动脉瘤组的61.52±18.29表达水平无差异。危险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性别、动脉直径等因素与TGF-β1表达水平无相关性。结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组织TGF-β1表达水平低于胸主动脉瘤组织,TGF-β1在动脉壁内不同层次中表达失调对主动脉夹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胸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瘤 细胞外基质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