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藏北改则新生代早期逆冲推覆构造系统
被引量:9
- 1
-
-
作者
吴珍汉
叶培盛
殷才云
-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出处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8,共8页
-
基金
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地质调查项目(编号:1212011221111
1212011120185)资助
-
文摘
藏北改则及邻区新生代早期发育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由不同方向的逆冲断层、不同时代的构造岩片、不同规模的飞来峰和构造窗、不同类型的褶皱构造组成。羌塘中部发育羌中薄皮推覆构造,石炭系板岩和二叠系白云质灰岩自北向南逆冲推覆于上白垩统与古近系红层之上,形成大型逆冲岩席和弧形逆冲断层,原地系统古近纪红层下伏三叠系—侏罗系海相烃源岩。羌塘南部发育南羌塘薄皮推覆构造,导致班公—怒江蛇绿岩、三叠系—侏罗系海相地层及侏罗纪混杂岩自北向南逆冲推覆于古近纪红层与下白垩统海相沉积岩层之上,形成三条蛇绿岩片带、大量飞来峰和厚度较大的构造片岩。中新世早期火山岩层和湖相沉积呈角度不整合覆盖逆冲断层、褶皱构造和逆冲岩席,不整合面上覆火山岩年龄为23.7~19.1Ma,指示中新世早期改则及邻区基本结束了强烈逆冲推覆构造运动。估算羌中逆冲推覆构造的推覆距离约100~115km,南羌塘逆冲推覆构造的推覆距离约82~110km;新生代早期改则逆冲推覆构造系统近南北方向逆冲推覆总距离为182~225km,对应地壳缩短率为(50.3±2.7)%。
-
关键词
薄皮推覆构造
逆冲断层
蛇绿岩片
新生代早期
藏北改则地区
-
Keywords
thin skin duplex
thrust fault
ophiote slice
Early Cenozoic
the Gerze area in northern Tibet
-
分类号
P542.3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546
[天文地球—地质学]
-
-
题名西藏阿里推覆构造与蛇绿岩构造侵位
被引量:7
- 2
-
-
作者
吴珍汉
叶培盛
杨艳
-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190,共9页
-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1212011221111、1212011120185)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02)联合资助
-
文摘
通过野外观测和ETM遥感解译,结合1∶25区域地质调查相关资料,发现西藏阿里地区晚白垩世—古近纪发育自北向南长距离逆冲推覆构造运动,形成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导致班公—怒江缝合带发生解体和蛇绿岩构造侵位。阿里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由大量逆冲断层、不同时代的构造岩片、不同规模的飞来峰和构造窗、不同方向的褶皱构造组成,前锋逆冲断层呈弧形分布于拉萨地块北部狮泉河—左左—革吉—麦岗沿线。沿主要逆冲断层,中生代蛇绿混杂岩、三叠纪和侏罗纪碎屑岩-碳酸盐岩、石炭纪板岩、二叠纪白云质灰岩自北向南逆冲推覆于早白垩世碎屑岩-碳酸盐岩、晚白垩世—古近纪红层之上,形成比较典型的薄皮双重推覆构造系统,估算最小推覆距离160~180 km。根据构造关系和同位素年龄资料,推断阿里薄皮推覆构造主要形成时代为75~20 Ma,对应自北向南逆冲推覆构造运动速率约2.91~3.28 mm/a。研究阿里逆冲推覆构造对深化认识班公—怒江缝合带及蛇绿混杂岩的构造属性、合理评价羌塘盆地西段油气资源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薄皮双重推覆构造
逆冲断层
蛇绿岩构造侵位
班公-怒江缝合带
西藏阿里地区
-
Keywords
thin skin duplex
thrust fault
tectonic emplacement of ophiolite
Bangoin-Nujiang suture
Ngari areaof western Tibet
-
分类号
P588.125
[天文地球—岩石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