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施加含稀土氧化物薄膜对Fe25Cr高温氧化的“活性元素效应” 被引量:3
1
作者 齐慧滨 D.G.Lees 何业东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93-201,共9页
研究了表面施加含有不同量Y2O3的Cr2O3和Al2O3薄膜对Cr2O3形成合金Fe25Cr在1000℃、104PaO2环境中高温氧化的作用.结果发现含Y氧化物薄膜明显降低了Cr2O3层的生长速度,而且含Y复合氧化物... 研究了表面施加含有不同量Y2O3的Cr2O3和Al2O3薄膜对Cr2O3形成合金Fe25Cr在1000℃、104PaO2环境中高温氧化的作用.结果发现含Y氧化物薄膜明显降低了Cr2O3层的生长速度,而且含Y复合氧化物薄膜的作用大于单一Y2O3薄膜.此时,Cr2O3层表面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间接证据表明Cr2O3的生长机制由阳离子向外扩散为主转变为阴离子向内扩散为主.通过表面施加含Y的氧化物薄膜产生了全面的“活性元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薄膜 Fe25Cr 高温氧化 活性元素效应
全文增补中
电子束焊接Zr-4合金管在腐蚀工况下产生异常蓝色氧化膜的微观成分和结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白新德 刘晓阳 +5 位作者 安锦 金兆熊 陈宝山 伍志明 刘芳言 童慎修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32-735,共4页
针对电子束焊接后的Zr-4合金管在腐蚀工况下出现的异常蓝色环状氧化膜,使用XPS,EDX,T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异常氧化膜和正常氧化膜的微观成分和结构。结果表明:正常氧化膜是透明的,异常蓝色氧化膜剥落后,也是透明的;异常蓝色氧化膜中Fe含... 针对电子束焊接后的Zr-4合金管在腐蚀工况下出现的异常蓝色环状氧化膜,使用XPS,EDX,T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异常氧化膜和正常氧化膜的微观成分和结构。结果表明:正常氧化膜是透明的,异常蓝色氧化膜剥落后,也是透明的;异常蓝色氧化膜中Fe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氧化膜中的Fe含量;Fe在氧化膜中主要是以氧化物Fe2O3的形式存在,Sn与Zr以SnO2,ZrO2的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4合金 电子束焊接 氧化膜 微观结构 成分
下载PDF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as a Production Route for Electronic Materials
3
作者 W. GAO Z. W. LI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8-252,共5页
Oxidation of metallic components often results in degradation and structural failure,prevention is therefore an important topic.On the other hand,oxidation process creates new products such as metal oxides,can be used... Oxidation of metallic components often results in degradation and structural failure,prevention is therefore an important topic.On the other hand,oxidation process creates new products such as metal oxides,can be used as a production route.A well-known process in semiconductor industry is that oxidation in dry or wet atmosphere is a popular way for growth of multi-functional SiO_2 films on Si wafers. Recently,oxidation processes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atmosphere,temperature,and time) are used to prepare various oxides,carbides,or nitrides with micro-/nano-struetures,well-defined composition,dimension, shape and properties.The use of oxidation now includes thin film and nano-/micro-sized devices, and porous oxides for sensing and catalysis purpose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activities in the authors' group on applications of oxidation as a tool for synthesis of functional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腐蚀 保护 氧化
下载PDF
FeO/Pt(111)与FeO_2/Pt(111)的几何、电子结构及表面氧活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英文)
4
作者 孙大鹏 李微雪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73-978,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系统研究了超薄氧化物膜/金属体系FeO/Pt和FeO2/Pt及其表面不同区域(FCC,HCP和TOP)的几何结构、电子性质及氧的活性.研究发现,表面O-Fe高度差δz作为一个重要的特征结构参数直接影响局域表面静电势和表面氧的结合能: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系统研究了超薄氧化物膜/金属体系FeO/Pt和FeO2/Pt及其表面不同区域(FCC,HCP和TOP)的几何结构、电子性质及氧的活性.研究发现,表面O-Fe高度差δz作为一个重要的特征结构参数直接影响局域表面静电势和表面氧的结合能:δz越大,静电势越大,氧的结合能越弱.计算发现,在FeO/Pt体系中,δz顺序为FCC>HCP>TOP,而FeO2/Pt中是FCC>TOP>HCP.此外,在FeO/Pt中,电荷转移方向是从氧化物膜到衬底,Fe的表观价态为+2.36,表面功函较纯Pt(111)的变化可忽略;而FeO2/Pt中,电荷转移的方向是从衬底到氧化物,Fe的表观价态为+2.95,表面功函较纯Pt增加1.24eV.进一步分析了电荷转移和表面偶极对电子性质的作用机制.这些研究结果对于认识超薄氧化物薄膜对表面几何结构、电子性质、表面氧活性的调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氧化物膜 超结构 表面褶皱 电荷转移 功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