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微震监测的厚松散层大采高工作面围岩破坏规律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衡培国
翟常治
+2 位作者
辛崇伟
王延路
陈洋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1-139,共9页
针对厚松散层薄基岩条件下的围岩运移规律研究大多采用建立力学模型、数值计算等理论研究手段,缺乏基于现场动态实测的研究。微震监测技术近年来在矿井动力灾害监测预警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基于微震监测技术的厚松散层薄基岩条件下的围...
针对厚松散层薄基岩条件下的围岩运移规律研究大多采用建立力学模型、数值计算等理论研究手段,缺乏基于现场动态实测的研究。微震监测技术近年来在矿井动力灾害监测预警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基于微震监测技术的厚松散层薄基岩条件下的围岩破坏规律研究较少。针对上述问题,以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赵固一矿160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选用孔−巷联合台网布置方式,构建高精度微震监测系统,基于微震监测结果对厚松散层薄基岩条件下大采高工作面围岩动态破坏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围岩累计释放能量,采用核密度分析法分析微震事件的能量密度,以达到研究围岩裂隙发育状况的目的。分析结果表明:顶板最大破坏高度达87.8 m,底板最大采动破坏深度达21.7 m,最大值均出现在工作面回采见方阶段,该阶段顶板突水危险性最高;见方阶段顶板承载岩梁破坏,出现异常来压,顶底板及超前破坏程度加剧,验证了应力击穿效应的存在;距工作面顶板48.3 m处的砂质泥岩为顶板隔水关键层,距顶板67.7 m的粉砂岩为击穿控制层,距底板26.6 m的砂质泥岩为底板隔水关键层。通过底板钻孔窥视对微震监测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见方区域底板破坏深度大于18 m,其他区域底板破坏深度为12~18 m,与微震监测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松散层大采高工作面
厚松散层薄基岩
围岩破坏规律
微震监测
台网布置
能量密度
核密度分析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厚松散层薄基岩煤层顶板富水性并行电法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小二
刘盛东
+2 位作者
任志祥
杨彩
张亮亮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87,共4页
厚松散层薄基岩煤层顶板水害亟需有效手段查明,以保障煤矿安全开采。基于并行电法的O型观测系统,可一次同步采集全工作面全空间电场电位值,减少不同时间测量数据的干扰,有效增加地电场数据辐射范围和密度,增强三维顶板探查精准度;在试...
厚松散层薄基岩煤层顶板水害亟需有效手段查明,以保障煤矿安全开采。基于并行电法的O型观测系统,可一次同步采集全工作面全空间电场电位值,减少不同时间测量数据的干扰,有效增加地电场数据辐射范围和密度,增强三维顶板探查精准度;在试验工作面回采前,布置O型观测系统并对其进行数据反演,得到煤层顶板存在两处低阻异常区和煤层顶板薄基岩面分布形态,为工作面开采前提供有效的疏放水靶区,并指导后续电法监测钻孔位置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电法
O型观测系统
顶板水害
厚松散层薄基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微震监测的厚松散层大采高工作面围岩破坏规律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衡培国
翟常治
辛崇伟
王延路
陈洋
机构
河南焦煤能源有限公司古汉山矿
北京安科兴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1-13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904092)
山东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19SDZY02)。
文摘
针对厚松散层薄基岩条件下的围岩运移规律研究大多采用建立力学模型、数值计算等理论研究手段,缺乏基于现场动态实测的研究。微震监测技术近年来在矿井动力灾害监测预警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基于微震监测技术的厚松散层薄基岩条件下的围岩破坏规律研究较少。针对上述问题,以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赵固一矿160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选用孔−巷联合台网布置方式,构建高精度微震监测系统,基于微震监测结果对厚松散层薄基岩条件下大采高工作面围岩动态破坏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围岩累计释放能量,采用核密度分析法分析微震事件的能量密度,以达到研究围岩裂隙发育状况的目的。分析结果表明:顶板最大破坏高度达87.8 m,底板最大采动破坏深度达21.7 m,最大值均出现在工作面回采见方阶段,该阶段顶板突水危险性最高;见方阶段顶板承载岩梁破坏,出现异常来压,顶底板及超前破坏程度加剧,验证了应力击穿效应的存在;距工作面顶板48.3 m处的砂质泥岩为顶板隔水关键层,距顶板67.7 m的粉砂岩为击穿控制层,距底板26.6 m的砂质泥岩为底板隔水关键层。通过底板钻孔窥视对微震监测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见方区域底板破坏深度大于18 m,其他区域底板破坏深度为12~18 m,与微震监测结果吻合。
关键词
厚松散层大采高工作面
厚松散层薄基岩
围岩破坏规律
微震监测
台网布置
能量密度
核密度分析法
Keywords
thick
loose
layer
and
large
mining
height
working
face
thick
loose
layer
and
thin
bedrock
surrounding
rock
failure
law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network
layout
energy
density
nuclear
density
analysis
method
分类号
TD323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厚松散层薄基岩煤层顶板富水性并行电法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小二
刘盛东
任志祥
杨彩
张亮亮
机构
焦作煤业集团赵固一矿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矿山互联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87,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22YFC30033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974149,42104133)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90643)。
文摘
厚松散层薄基岩煤层顶板水害亟需有效手段查明,以保障煤矿安全开采。基于并行电法的O型观测系统,可一次同步采集全工作面全空间电场电位值,减少不同时间测量数据的干扰,有效增加地电场数据辐射范围和密度,增强三维顶板探查精准度;在试验工作面回采前,布置O型观测系统并对其进行数据反演,得到煤层顶板存在两处低阻异常区和煤层顶板薄基岩面分布形态,为工作面开采前提供有效的疏放水靶区,并指导后续电法监测钻孔位置设计。
关键词
并行电法
O型观测系统
顶板水害
厚松散层薄基岩
Keywords
parallel
electrical
method
O
type
observation
system
water
hazards
on
the
roof
thick
loose
layer
and
thin
bedrock
分类号
TD745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微震监测的厚松散层大采高工作面围岩破坏规律研究
衡培国
翟常治
辛崇伟
王延路
陈洋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厚松散层薄基岩煤层顶板富水性并行电法
李小二
刘盛东
任志祥
杨彩
张亮亮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