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元结构与句式变换 被引量:19
1
作者 詹卫东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9-221,共13页
本文从句式变换的角度来审视动词的论元、论旨角色等语义概念,旨在说明:(一)"X元"动词跟"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等概念一样,是对动词的下位分类,不同类别的动词有不同的句式变换特征(或者说对不同句式... 本文从句式变换的角度来审视动词的论元、论旨角色等语义概念,旨在说明:(一)"X元"动词跟"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等概念一样,是对动词的下位分类,不同类别的动词有不同的句式变换特征(或者说对不同句式的适应性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X 更适合看作是"符号值",而不是"数值"。即便是把 X 看作是数值,它的取值范围也不应该仅限于0、1、2、3这几个整数,而可以有1.5、2.5这样的小数。(二)"施事"、"处所"等论旨角色概念也可以用来预示跟动词相关的句式变换性质,如果从句式变换等形式特征标准出发来认识"施事"等语义概念并相应地给出形式定义,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元结构 句式变换 形式规则 动词 汉语语法
原文传递
论汉语兼语式的推导 被引量:15
2
作者 温宾利 袁芳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0,共9页
本文分析汉语兼语式NP1+VP1+NP2+VP2的推导,以期解决兼语成分的双重语法功能问题。之所以出现兼语现象,是因为兼语成分NP2及其拷贝分别参与了前后两个动词短语的推导运算。NP2在后动词短语VP2的主语位置合并,充当施事题元角色。由于VP2... 本文分析汉语兼语式NP1+VP1+NP2+VP2的推导,以期解决兼语成分的双重语法功能问题。之所以出现兼语现象,是因为兼语成分NP2及其拷贝分别参与了前后两个动词短语的推导运算。NP2在后动词短语VP2的主语位置合并,充当施事题元角色。由于VP2与T合并生成非语段的TdefP,NP2未得到主格授予而处于活动状态。当TdefP与前动词V1合并时,NP2被V1探测到。特征核查时,受V1题元角色的要求,NP2的拷贝在VP1的宾语位置合并,被赋予宾格,并充当受事题元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语式 拷贝 题元角色 语段 推导
原文传递
谓词级差推断现象及其内在机制研究
3
作者 张鑫 彭家法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24-130,共7页
级差指数量之间存在由于相互比较导致的蕴涵关系,这种蕴涵关系导致了谓词的级差推断。谓词级差推断具有方向性,可分为向下级差推断和向上级差推断。谓词级差推断需要谓词与数量共现,并且向上级差推断还要求不能与时体标记共现。级差推... 级差指数量之间存在由于相互比较导致的蕴涵关系,这种蕴涵关系导致了谓词的级差推断。谓词级差推断具有方向性,可分为向下级差推断和向上级差推断。谓词级差推断需要谓词与数量共现,并且向上级差推断还要求不能与时体标记共现。级差推断方向与量化成分的θ角色存在一定相关性,相关性分析发现右侧向下级差谓词和双向级差谓词具有θ角色相关性,而双侧向下级差谓词不具有θ角色相关性。谓词词汇语义是两种级差推断方向的内在机制,谓词表现出分配性语义会导致向下级差推断,表现出集合性语义会导致向上级差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谓词 级差推断 量化成分 θ角色 词汇语义
下载PDF
概念-句法接口处的题元系统 被引量:4
4
作者 朱佳蕾 胡建华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2,125,共22页
讨论概念的词汇化以及词汇语义与句法之间的互动,离不开对题元及其映射问题的研究。虽然题元这一概念在当代句法理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却一直有一个定义不清的问题。不同的理论不仅概括出来的题元数量不同,就是抽象出来的题元等级... 讨论概念的词汇化以及词汇语义与句法之间的互动,离不开对题元及其映射问题的研究。虽然题元这一概念在当代句法理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却一直有一个定义不清的问题。不同的理论不仅概括出来的题元数量不同,就是抽象出来的题元等级也不尽相同。这自然使得题元遭遇了来源不明的难题,即原生性问题。于是,句法学家试图通过句法结构或者事件结构的分解(或词汇分解)并辅以功能语类的假设来推导题元结构。这一努力很有一点儿生成语义学回潮的味道,虽然表面上看这种分析很符合人们对事件的民俗心理学认知,但它实际上模糊了句法与词库之间的界线,以致无法应对来自理论和经验事实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Reinhart另辟蹊径,坚持词汇主义的立场,以特征分解法,将题元分解为c(致使变化)和m(心理活动)两个特征,通过特征组配,形成不同特征丛,并借助普遍映射规则的运作,对论元的分布做出更为科学的预测。Reinhart创立的这套题元系统,不仅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且为题元的定义确立了概念基础,从而加深了我们对词汇语义以及概念-句法接口等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元 概念-句法接口 词汇分解 特征丛 词汇说 映射
原文传递
试论现代汉语“被(NP)VP”结构的句法生成形式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志国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65,共11页
本文首先指出了综合分析法、作格化分析法和双重"被"字分析法的一些问题,随后提出了事件话题化分析法,即"被"字为一事件动词,需要选择一个话题化小句作为其补述语,而话题化是受事而非施事提升的具体操作,兼有句法... 本文首先指出了综合分析法、作格化分析法和双重"被"字分析法的一些问题,随后提出了事件话题化分析法,即"被"字为一事件动词,需要选择一个话题化小句作为其补述语,而话题化是受事而非施事提升的具体操作,兼有句法和语用两方面的动因。该分析法能够将近乎所有类型的"被"字句纳入到"被(NP)VP"结构的一个统一的句法生成形式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字句 事件动词 话题化 语段 语义角色
下载PDF
英语名词性成分抽象格的可见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韩景泉 蒙岚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7,共7页
作为普遍语法原则,格鉴别式本质上属于一种描述性的规定,缺乏解释力。它要求每个显性的名词组必须获得抽象格,但却没有解释为什么应遵守该条件。本文论证,基于可见性的格解释在经验与理论两方面都优越于基于格鉴别式的解释。一方面,空... 作为普遍语法原则,格鉴别式本质上属于一种描述性的规定,缺乏解释力。它要求每个显性的名词组必须获得抽象格,但却没有解释为什么应遵守该条件。本文论证,基于可见性的格解释在经验与理论两方面都优越于基于格鉴别式的解释。一方面,空算子与空代词PRO之类的无语音形式成分要求有格,对此可见性分析能正确预测和解释,而格鉴别式分析却不能。另一方面,取消格鉴别式,并代之以可见性条件,得到的是一条原则而不是两条,可以简化理论。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我们的语言能力,尽量减少整个理论的复杂度是完全合理的举措。然而,格的可见性解释也并非没有问题。由于格与题元角色指派明显地捆绑在一起,这意味着凡需要题元角色的地方都需要格,而凡不需要题元角色的地方都不需要格。按照该分析,虚词应该不需要格。由于虚词没有被指派题元角色,理应无格。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虚词只能出现在受格标记的位置上。我们认为,虚词之所以需要格,实际上是其配对成分需要格。根据可见性分析,谓词只给可见的名词组指派题元角色,抽象格能使名词组变得可见;所有的格违例都能在题元准则上得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性成分 抽象格 可见性 题元角色 解释力
原文传递
英语中动句中的NP移位
7
作者 林庆英 《闽江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93-96,共4页
一直以来语言学界对英语中动词有着诸多争议,因此有必要换个视角对其进行作进一步的探讨。现以宋国明的研究为基础,尝试利用约束理论、题元准则和格理论等已有概念来解释中动句中的NP移位,并通过例子证明中动词带内外双主目的观点能在... 一直以来语言学界对英语中动词有着诸多争议,因此有必要换个视角对其进行作进一步的探讨。现以宋国明的研究为基础,尝试利用约束理论、题元准则和格理论等已有概念来解释中动句中的NP移位,并通过例子证明中动词带内外双主目的观点能在生成语法框架内得到很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动词 主目 题元角色 名词短语移位
下载PDF
小议题元准则在一些汉语句中的运用 被引量:2
8
作者 伍萍 蒋元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31-133,共3页
在这篇论文里,我们主要通过一些汉语例证对题元理论中的题元准则所论述的论元与题元角色之间的关系作了一点探讨。通过这些具体的例证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得出结论:题元理论并非适合所有的汉语句子;题元理论过于严格,以致一些合乎语法... 在这篇论文里,我们主要通过一些汉语例证对题元理论中的题元准则所论述的论元与题元角色之间的关系作了一点探讨。通过这些具体的例证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得出结论:题元理论并非适合所有的汉语句子;题元理论过于严格,以致一些合乎语法的句子也被排除在外,为了解释这些句子存在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用 元理论 题元角色 汉语句子 重新审视 合法性 例证 论元 语法 解释
下载PDF
题元准则与现代汉语的几种“特殊”句法结构 被引量:1
9
作者 刁世兰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55-58,共4页
按照题元准则,句中谓词所蕴涵的每一个题元角色都必须分派出去,且只能分派给一个论元。通过考察分析认为,现代汉语的兼语句、连谓(动)句、述结式谓语句的句子结构都是符合题元准则的。有人认为,在上述这些特殊的句法结构中一个论元NP可... 按照题元准则,句中谓词所蕴涵的每一个题元角色都必须分派出去,且只能分派给一个论元。通过考察分析认为,现代汉语的兼语句、连谓(动)句、述结式谓语句的句子结构都是符合题元准则的。有人认为,在上述这些特殊的句法结构中一个论元NP可以带有不止一个题元角色,这只不过是人们忽略了这些题元角色并不是同一个谓词的题元角色所导致的错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元准则 论元 题元角色 论元位置 特殊句法结构
下载PDF
简论被动式理论及生成语法发展
10
作者 杨宏伟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95-98,共4页
生成语法是典型的解释性语言理论。解释的充分性是它追求的最终目标。文章通过分析该理论不同阶段对英语被动式这一具体语言现象的不同处理,探讨了生成语法前后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 生成语法 空语类 语迹 格位理论 论旨角色理论
下载PDF
评高兴刚的中间结构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韩景泉 何建珍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20,30,共7页
高兴刚(2000)提出,中间动词的逻辑主语是PRO以及中间结构的派生涉及wh 移位。应该说,高文的分析面临一系列严重的理论问题。事实上,中间动词来源于对应的及物动词,其间经历了一个状态化的词汇派生过程,即动词在状态化构词规则的作用下... 高兴刚(2000)提出,中间动词的逻辑主语是PRO以及中间结构的派生涉及wh 移位。应该说,高文的分析面临一系列严重的理论问题。事实上,中间动词来源于对应的及物动词,其间经历了一个状态化的词汇派生过程,即动词在状态化构词规则的作用下改变了原有的概念结构,从而生成中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结构 论元 论旨角色 状态化
下载PDF
主语的语法性质和语言类型学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高明乐 潘晓颖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43,共5页
主语原本属于表层句法概念,由于常被不同的语法范畴借用,其语法性质一直模糊不清,往往跟底层句法的外论元、语义的施事角色、语用的话题混为一谈。事实上主语和外论元、施事角色、话题之间并不存在对应关系,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语法层面。... 主语原本属于表层句法概念,由于常被不同的语法范畴借用,其语法性质一直模糊不清,往往跟底层句法的外论元、语义的施事角色、语用的话题混为一谈。事实上主语和外论元、施事角色、话题之间并不存在对应关系,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语法层面。英语作为构型性强的语言,其表层句法要求句子必须有主语。英语句子的主语在性、数、格等特征上和定式谓语动词构成一致关系,比较容易从形式上识别和定义。而汉语作为构型性弱的语言,凸显的是话题;另外,汉语主语很难识别,从语义特征和句法形式都无法给汉语主语下一个明晰的定义。基于以上因素,本文认为汉语分析可以摒弃主语这个术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语 话题 构型 论元 语义角色
原文传递
汉语兼语式中论元共享问题的拷贝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袁芳 魏行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2-492,584,共11页
本研究应用最简方案框架下的拷贝理论探索汉语兼语式中论元共享问题的解决方案。文章指出,语义界面与语音界面的不平衡性是造成论元共享问题的根本原因:语义界面上所有的拷贝均得到解读,而在语音界面上仅有一个拷贝被拼读。论元共享问... 本研究应用最简方案框架下的拷贝理论探索汉语兼语式中论元共享问题的解决方案。文章指出,语义界面与语音界面的不平衡性是造成论元共享问题的根本原因:语义界面上所有的拷贝均得到解读,而在语音界面上仅有一个拷贝被拼读。论元共享问题的解决需从对拷贝的语义解读着手。在接受解读的过程中,拷贝与母本分别承担前、后动词指派的题元角色,从而化解了论元共享与题元准则之间的矛盾,并实现了句法分析的最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语式 题元角色 拷贝 合并
原文传递
Appl结构,局域非对称成分统制图示与英汉双宾句的句法语义属性——兼论Appl结构分析法及其对分析英汉语双宾结构的适用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志刚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15,共10页
Appl结构分析法在题元角色、语素成分和领属语义等3个方面都不适用于分析英汉语双宾结构。在间接宾语与直接宾语所形成的局域非对称成分统制结构中,英汉语双宾结构的宾语论元都可以得到恰当的题元指派和格赋值。英汉语与采用Appl语素的... Appl结构分析法在题元角色、语素成分和领属语义等3个方面都不适用于分析英汉语双宾结构。在间接宾语与直接宾语所形成的局域非对称成分统制结构中,英汉语双宾结构的宾语论元都可以得到恰当的题元指派和格赋值。英汉语与采用Appl语素的班图类语言之间的跨语言差异本质上属于类型学特征方面的差异;而英汉语双宾结构之间的差异则源于二者不同的词汇构成方式:汉语具有少量不及物语素成分,并通过语素与动词的组合构成能表达完整语义概念的谓词复合体(词汇手段),而英语则直接以单个词汇形成表达完整语义概念的单词,并通过局域非对称成分统制结构确定论元之间的领属语义(结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l结构 局域非对称成分统制图示 题元角色 语素成分 领属关系 双宾结构
下载PDF
俄汉情感态度动词的语义句法特征
15
作者 张红 《中国俄语教学》 2023年第2期11-20,共10页
любить_(1/2)及其对应的汉语词汇单位“爱_(1)/喜欢(爱_(2))”是俄汉语情感动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情感态度动词,其释义相同,都包含感事、客事、原因三个深层语义角色。由于俄汉语词不同的言语运作特征,俄汉语词汇单位的深层语义配... любить_(1/2)及其对应的汉语词汇单位“爱_(1)/喜欢(爱_(2))”是俄汉语情感动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情感态度动词,其释义相同,都包含感事、客事、原因三个深层语义角色。由于俄汉语词不同的言语运作特征,俄汉语词汇单位的深层语义配价在表层结构具有不同的句法实现。本文通过对其语义、句法跨语言对比,发掘其语言间微观层面的异同,以期更好地指导俄语语言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态度动词 语义角色 句法题元
下载PDF
汉语连动结构的拷贝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芳 陈宗利 魏行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66,共12页
本文基于移位的拷贝理论探究汉语连动结构的生成过程及论元共享问题的解决方案。拷贝的生成过程显示,论元共享现象根源于语音界面与语义界面的不平衡性。论元共享问题的解决需从对隐性拷贝的解读着手。在语义解读过程中,所有出现在题元... 本文基于移位的拷贝理论探究汉语连动结构的生成过程及论元共享问题的解决方案。拷贝的生成过程显示,论元共享现象根源于语音界面与语义界面的不平衡性。论元共享问题的解决需从对隐性拷贝的解读着手。在语义解读过程中,所有出现在题元位置的拷贝都能够获得题元角色,从而解决了论元共享与题元准则之间的矛盾。拷贝分析法不仅对汉语连动结构中的论元共享问题做出了最简解释,而且揭示了驱动语言发展的普遍机制——语言表达的充分性与经济性之间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动结构 论元共享 题元角色 拷贝
原文传递
试论形式动词的句法功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逢亮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56-62,共7页
通过对典型形式动词"加以"在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形式动词的典型分布框架是"施事+介词+受事+形式动词+双音节及物动词"。在这一典型分布框架中,形式动词和宾语之间展开"博弈",分... 通过对典型形式动词"加以"在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形式动词的典型分布框架是"施事+介词+受事+形式动词+双音节及物动词"。在这一典型分布框架中,形式动词和宾语之间展开"博弈",分别获取了"赋格"和指派语义角色的能力。以形式动词为谓语核心的句子的深层结构中形式动词作用于事件之上,起标记事件类型的作用。对于形式动词的句法功能,可以借鉴"最简方案"中的题元理论、格理论等予以描写、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动词 句法功能 题元角色 赋格
下载PDF
结果补语对德语结果句式和汉语动补结果句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常玲玲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5-73,共9页
德语结果句式和汉语动补结果句式是在运动域动词语义基础上延伸的一种特殊结构,其论元结构与运动域动词句式和KPV句式的论元结构相似;其题元结构主要受结果补语的影响:结果补语的引入可以使非及物动词及物化,使及物动词改变其对原有题... 德语结果句式和汉语动补结果句式是在运动域动词语义基础上延伸的一种特殊结构,其论元结构与运动域动词句式和KPV句式的论元结构相似;其题元结构主要受结果补语的影响:结果补语的引入可以使非及物动词及物化,使及物动词改变其对原有题元宾语的语义选择,这种现象是θ-理论在语义上外延的结果。两种句式在诸多方面的雷同揭示了人类感知和认知客观世界的基本规律相同,所以在构建同类句法结构时的组织信息原则也相同。此外,结果补语的词汇化影响德汉复合动词的论元和题元结构,丰富了构词学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果句式 “把”字句式 论元 题元结构 准结构题元宾语
下载PDF
信息结构—句法互动视阈下的“状语定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培翠 马宝鹏 庄会彬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7-54,共8页
状语定化现象是一种动宾短语修饰语(即状语)移入动宾内部,与宾语邻接而具有一些定语特性的现象,属于形义错配。汉语状语定化的情况大致有二:对于形容词/副词性状语而言,按照信息结构的要求,它们可直接在宾语的定语位置实现,而名词性状... 状语定化现象是一种动宾短语修饰语(即状语)移入动宾内部,与宾语邻接而具有一些定语特性的现象,属于形义错配。汉语状语定化的情况大致有二:对于形容词/副词性状语而言,按照信息结构的要求,它们可直接在宾语的定语位置实现,而名词性状语满足信息表达需要的手段则相对复杂。出于格的需要,它们实际上通常会出现在3个句法位置,从而其获得格的方式也有3种:出现在状语位置,从介词处获得格;出现在宾语位置,从动词处获得格;以宾语的定语身份出现,通过与宾语的一致关系获得某种格。最后一种实现方式即是状语定化。状语定化的两种情况虽然表面不同,实则本质相似,都是信息结构与句法互动的结果,其中来自信息结构的动力与句法上的限制之间的角逐则构成形义错配的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语定化 形义错配 信息结构 题元角色 语义放行
原文传递
题元角色理论与领有名词提升移位 被引量:23
20
作者 安丰存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17,共7页
领有名词提升移位现象是现代汉语中特殊的语言现象,这一现象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重视。生成语法学界对此也提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对其进行生成分析。但是,以往分析模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弱点。结合题元角色理论,从动词语义变化的角度对其... 领有名词提升移位现象是现代汉语中特殊的语言现象,这一现象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重视。生成语法学界对此也提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对其进行生成分析。但是,以往分析模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弱点。结合题元角色理论,从动词语义变化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可以提出合理的推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领有名词 提升移位 题元角色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